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4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症伴抑郁患者的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易凡 黄秋娟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92-294,298,共4页
目的:分析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症伴抑郁患者的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失眠症伴抑郁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分析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症伴抑郁患者的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失眠症伴抑郁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状态的改善效果,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采用自制生命质量评价量表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命质量的变化,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PSQI评分、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症伴抑郁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睡眠和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抗抑郁药物 老年慢性失眠症 抑郁 睡眠质量
下载PDF
抗抑郁药物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及可接受性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策 李媛媛 +3 位作者 张云淑 严保平 丁晓超 李建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77-984,共8页
目的:评价抗抑郁药物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可接受性。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nd、EMBASE.com、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纳入抗抑郁药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 5.... 目的:评价抗抑郁药物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可接受性。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nd、EMBASE.com、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纳入抗抑郁药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 5.1版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进行偏倚评价,采用Stata 14.2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42个研究进入了网状Meta分析,共包括15种抗抑郁药及安慰剂。结果分析显示:临床疗效前3位的是度洛西汀、阿戈美拉汀、艾司西酞普兰,如度洛西汀与舍曲林比较[OR=1.17(1.01,1.36)];可接受性前3位的是西酞普兰、氟伏沙明、米氮平。结论:药物治疗方面,兼顾有效性、可接受性、经济性等,可选择度洛西汀、阿戈美拉汀、艾司西酞普兰为一线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抑郁药物 躯体形式障碍 疗效 可接受性 网状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三重再摄取抑制剂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迎宾 何海冰 +3 位作者 韩民 范孟娜 何毅 段中余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8-266,共9页
目的探讨三重再摄取抑制剂(triple reuptake inhibitors,TRIs)抗抑郁药物的结构设计及其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阅总结近几年相关文献,综述了TRIs的化学结构、抗抑郁作用、作用机制及其发展方向等内容。结果TRIs能同时抑制5-羟色胺(5-HT)... 目的探讨三重再摄取抑制剂(triple reuptake inhibitors,TRIs)抗抑郁药物的结构设计及其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阅总结近几年相关文献,综述了TRIs的化学结构、抗抑郁作用、作用机制及其发展方向等内容。结果TRIs能同时抑制5-羟色胺(5-HT)、多巴胺(dopamine,DA)和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的重吸收,从而达到快速起效的目的,其抗抑郁活性与化合物的化学结构有关,并在大量构效关系研究基础之上形成了TRIs的药效团模型,为后续的化合物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指导。结论TRIs作为多靶点的新型抗抑郁药物,特异性更强,作用更快,不良反应很少,可以弥补传统抗抑郁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足,是新型抗抑郁药物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三重再摄取抑制剂 多巴胺 重吸收 抗抑郁药物
原文传递
心理疗法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崔山龙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5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究心理疗法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50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比组和实验组,每组75例。参比组患者给予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参比组基础上配合心理疗法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探究心理疗法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50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比组和实验组,每组75例。参比组患者给予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参比组基础上配合心理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焦虑、心脏症状评分及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抑郁、焦虑及心脏症状评分分别为(48.82±4.98)、(43.14±3.28)、(42.11±2.32)分,明显低于参比组的(56.71±5.12)、(51.68±4.56)、(53.12±3.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与人相处、日常生活、生理状态及心理状态评分分别为(68.28±5.28)、(69.21±5.42)、(70.12±3.22)、(60.52±5.52)分,明显高于参比组的(59.61±4.56)、(59.88±4.29)、(60.02±2.34)、(51.11±4.3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参比组的8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93.33%明显高于参比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对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同时应用心理疗法和抗抑郁药物治疗,可有效减轻其抑郁和焦虑程度,并提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及满意程度,可广泛应用在临床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治疗 抗抑郁药物 心脏神经官能症 效果
下载PDF
抗抑郁药物对生殖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安妮 刘阿慧 张学红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1286-1290,共5页
随着社会压力增大,青中年人群抑郁症患病率日益增高。《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19~40岁的抑郁症患者比例为65.14%,处于育龄期内的人群长期使用抗抑郁药物是否会对其生殖功能造成影响尚无明确结论。本文列举了目前临床常用的抗抑郁... 随着社会压力增大,青中年人群抑郁症患病率日益增高。《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19~40岁的抑郁症患者比例为65.14%,处于育龄期内的人群长期使用抗抑郁药物是否会对其生殖功能造成影响尚无明确结论。本文列举了目前临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包括三环/四环类抗抑郁药物、选择性五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5-HT与去甲肾上腺素(NE)再摄取抑制剂、褪黑素类及中药制剂等],系统总结了不同类型药物对生殖功能的影响,以期为育龄期抑郁症患者的用药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抗抑郁药物 生殖功能 副作用
下载PDF
关于正念认知疗法联合抗抑郁药物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吕娜 邓玉瓶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5期29-33,共5页
目的评估正念认知疗法(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MBCT)+抗抑郁药物应用在抑郁症患者中的效果及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6月厦门市仙岳医院的69例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4,行... 目的评估正念认知疗法(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MBCT)+抗抑郁药物应用在抑郁症患者中的效果及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6月厦门市仙岳医院的69例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4,行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n=35,行MBCT+抗抑郁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事件相关电位P300、治疗依从性。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HAMD、GSES、SDSS、WHOQOL-BREF评分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性(97.14%)高于对照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3,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行MBCT+抗抑郁药物治疗,更能减轻抑郁症状,提高自我效能感,改善社会功能、生存质量、依从性、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认知疗法 抗抑郁药物 抑郁 认知功能
下载PDF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常用抗抑郁药物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7
作者 苏红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21期16-19,共4页
抑郁症是一类由多种因素所致的精神科常见疾病,以连续且长期的心情低落为主要的临床特征,其治愈率较低,且自杀率相对较高。目前,临床对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常用抗抑郁药物均有着多方面的不同见解,发病机制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单胺类神... 抑郁症是一类由多种因素所致的精神科常见疾病,以连续且长期的心情低落为主要的临床特征,其治愈率较低,且自杀率相对较高。目前,临床对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常用抗抑郁药物均有着多方面的不同见解,发病机制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单胺类神经递质受体、炎症反应、神经退化与内分泌等相关,临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包括米氮平、帕罗西汀、舍曲林、度洛西汀、文拉法辛等,标准尚未统一。故为寻求更为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案,本研究针对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常用抗抑郁药物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展开综述,为后期临床诊治抑郁症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发病机制 抗抑郁药物 研究现状
下载PDF
抗抑郁药物合并心理护理治疗老年抑郁病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冯升 李昊淼 +2 位作者 王晓华 徐迎新 李爱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0104-0106,共3页
探究抗抑郁药物合并心理护理治疗老年抑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80例在我院就诊的老年抑郁病患者,研究资料择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这个时间段,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个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各组人数保持一致均为40例。在治疗过程中,... 探究抗抑郁药物合并心理护理治疗老年抑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80例在我院就诊的老年抑郁病患者,研究资料择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这个时间段,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个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各组人数保持一致均为40例。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都接受了抗抑郁药物的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方式,而实验组患者则接受心理护理的方式,研究主要关注了治疗前后患者的抑郁症状(HAMA、HAMD评分)变化,并且比较两组间临床有效率的差异。结果 护理前两组HAMA、HAMD评分未见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待老年抑郁症患者时,采取抗抑郁药物与心理护理相结合的方法,能改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以及在促进康复过程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抑郁药物 心理护理 老年抑郁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认知行为团体疗法联合抗抑郁药物对强迫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9
作者 张秋波 《中外医疗》 2023年第8期58-61,66,共5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疗法联合抗抑郁药物对强迫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黑龙江省第三医院收治的70例强迫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认行团疗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抑郁药物(阿立哌唑+舍曲林...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疗法联合抗抑郁药物对强迫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黑龙江省第三医院收治的70例强迫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认行团疗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抑郁药物(阿立哌唑+舍曲林)治疗,认行团疗组联合认知行为团体疗法。对比两组强迫症状及信念改善情况,对比两组疗效,检测情绪异常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认行团疗组治疗后Y-BOCS(12.45±4.13)分、OBQ-44评分(101.32±28.69)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8,P=0.011)。认行团疗组强迫症治疗总有效率(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7,P=0.006)。认行团疗组治疗后HAMD(22.65±4.85)分和HAMA(18.78±4.3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92、8.408,P<0.05)。结论抗抑郁药物治疗强迫症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团体疗法,对患者强迫信念、负性情绪纠正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疗效,改善其日常症状,提升预后生活质量,该方案治疗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团体疗法 抗抑郁药物 强迫症 临床疗效 强迫信念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中文版抗抑郁药物依从性量表的信效度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孔凡贞 钮美娥 +3 位作者 赵惠英 汤臻 顾云芬 季彩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2期27-30,共4页
目的汉化并检验抗抑郁药物依从性量表(antidepressants compliance questionnaire,ADCQ)的信效度。方法 2016年5月,对比利时学者研制的ADCQ进行翻译及文化调适。便利抽样法选取在苏州市广济医院就诊的21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 目的汉化并检验抗抑郁药物依从性量表(antidepressants compliance questionnaire,ADCQ)的信效度。方法 2016年5月,对比利时学者研制的ADCQ进行翻译及文化调适。便利抽样法选取在苏州市广济医院就诊的21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ADCQ对其进行调查,并分析其信、效度。结果中文版ADCQ的Cronbachα系数为0.912,重测信度为0.917,内容效度、结构效度(KMO值)、效标效度分别为0.930、0.881、-0.340,4个维度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1.397%。结论中文版ADCQ信、效度较好,可用于国内抑郁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抑郁药物 依从性 抗抑郁药物依从性量表 汉化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抗抑郁药物
11
作者 石娟娟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3年第4期11-11,共1页
抑郁症是一个发病率高,复发率也高的疾病,所以对抑郁症的规范治疗是非常必要的。抑郁症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对于抑郁症的治疗,需要足剂量、足疗程、规范的药物治疗。但在临床当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患者,... 抑郁症是一个发病率高,复发率也高的疾病,所以对抑郁症的规范治疗是非常必要的。抑郁症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对于抑郁症的治疗,需要足剂量、足疗程、规范的药物治疗。但在临床当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患者,对于服用抗抑郁药会有各种各样的顾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抗抑郁药物 药物 规范治疗 药物治疗 复发率 发病率高 治疗 药物
下载PDF
抗抑郁药物的常见误区
12
作者 周祥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3年第7期47-47,共1页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疾病,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抑郁症列为全球疾病负担的第三大原因,并预计到2030年,该疾病将排在第一位。目前,药物仍是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手段,但仍有许多患者因对抗抑郁药物的认识存在误区,导致未规律、规范用药,下...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疾病,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抑郁症列为全球疾病负担的第三大原因,并预计到2030年,该疾病将排在第一位。目前,药物仍是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手段,但仍有许多患者因对抗抑郁药物的认识存在误区,导致未规律、规范用药,下面介绍一下抗抑郁药物的常见误区。误区一:抗抑郁药物副作用特别大早期使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确实有心脏及肝脏毒性,亦有抗胆碱能的不良反应,如口干、便秘、视物模糊、尿潴留、嗜睡、体重增加等。但目前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已不常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环类抗抑郁 肝脏毒性 抗抑郁药物 抗胆碱能 抑郁 全球疾病负担 视物模糊 常见误区
下载PDF
2018—2022年青少年抗抑郁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13
作者 甘米 钟昌怡 曾丽珊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6期0001-0004,共4页
探究我院2018~2022年青少年抗抑郁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8~2022年期间18周岁以下因抑郁、焦虑抑郁状态就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调查上述人员一般资料以及抗抑郁药物服用情况,分析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现状以及药物服用情况。结果... 探究我院2018~2022年青少年抗抑郁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8~2022年期间18周岁以下因抑郁、焦虑抑郁状态就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调查上述人员一般资料以及抗抑郁药物服用情况,分析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现状以及药物服用情况。结果 2018~2022年期间我院焦虑、抑郁患病情况总计就诊人次5618例,其中以2020、2021、2022年就诊人次较多,分别占比为22.16%、32.15%、34.00%,且发病情况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我院门诊青少年焦虑、抑郁患病情况分析中得出,女性发病率较高,其中以14~18岁年龄段多见,其中以仅焦虑为常见心理问题,用药人次比例高,分别为74.72%、82.98%、53.17%、82.08%;在不同年龄段抗抑郁药物服用种类分析之中,其中用药前三位为舍曲林片、舒肝解郁胶囊、阿普唑仑,分别为1973例、2001例、899例;在2018~2022年期间抗抑郁药物服用种类变化之中,其中2019年增设舒肝解郁胶囊使用,2022年增设枸橼酸坦度螺酮使用,2019年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西酞普兰、度洛西汀逐渐增设三种药物使用,奥氮平使用药物人数呈现增长趋势。结论 我院青少年抑郁症等心理问题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以女性多见,集中在14~18岁年龄段,焦虑成为常见心理问题,我院抗抑郁药物应用分布上以舍曲林片、舒肝解郁胶囊、阿普唑仑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抗抑郁药物 抑郁
原文传递
不同抗抑郁药物干预对首发老年抑郁症患者半年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43
14
作者 潘苗 张三强 +4 位作者 吕路线 原富强 潘伟盟 徐亚南 马振武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640-264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抗抑郁药对首发老年抑郁症半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4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8组,分别接受8种抗抑郁药氯米帕明、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帕罗西汀、曲唑酮、度洛西汀、米氮平、文拉法辛治疗6个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 目的探讨不同抗抑郁药对首发老年抑郁症半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4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8组,分别接受8种抗抑郁药氯米帕明、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帕罗西汀、曲唑酮、度洛西汀、米氮平、文拉法辛治疗6个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第1、2、4、6个月末分别评定疗效与安全性,以末次HAMD评分的减分率评定临床疗效,以治疗终止率及复发率评定治疗结局。结果 8组在治疗后不同时点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点不同药物组间比较HAM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6个月末痊愈率分别为20%、20%、26.7%、23.3%、16.7%、20%、36.7%、33.3%,8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50,P=0.840);有效率分别为40%、46.7%、46.7%、36.7%、36.7%、40%、40%、43.3%,8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97,P=0.927);8组间副反应发生率比较,腹泻、头痛、体重减轻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嗜睡、肝功异常、出汗、恶心呕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抗抑郁药物 结局
下载PDF
抗抑郁药物相关的药物相互作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刘治军 傅得兴 +2 位作者 孙春华 迟家敏 陈乃宏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09-414,共6页
目的总结目前临床应用的抗抑郁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能发生的不良药物相互作用,提请临床注意避免或谨慎合用。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检索源,总结和分析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结果抗抑郁药物大多数要通... 目的总结目前临床应用的抗抑郁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能发生的不良药物相互作用,提请临床注意避免或谨慎合用。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检索源,总结和分析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结果抗抑郁药物大多数要通过肝脏细胞色素P450(CYP)酶系代谢,其原型药物或/和代谢物可能具有CYP酶抑制或诱导作用,对合用的部分药物可能产生有临床意义的不良相互作用。结论临床应该谨慎或避免这些药物合用,并且在更换治疗药物时要充分考虑药物的清洗期长短,做到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抑郁药物 药物相互作用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氟西汀
下载PDF
抗抑郁药物联合短期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抑郁症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钟智勇 陶炯 +2 位作者 王相兰 韩洪瀛 李凌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79-183,共5页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物联合短期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重性抑郁症对其急性期及远期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重性抑郁症患者共132例分为试验组(58例)与对照组(74例),试验组采用抗抑郁药和短期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抗...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物联合短期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重性抑郁症对其急性期及远期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重性抑郁症患者共132例分为试验组(58例)与对照组(74例),试验组采用抗抑郁药和短期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急性期分别观察患者在治疗第1天、第1周末、第2周末、第3周末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分结果,用副反应量表(TESS)来评估治疗总的副反应情况,同时记录患者住院天数。随访期分别观察患者在治疗第6月末和第12月末的HAMD和WMS量表结果,并记录患者的复发率。结果:试验组在第2周末和第3周末的HAMD评分要好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TESS总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住院天数要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WMS评分上试验组在第3周时要差于对照组(P<0.05),但在第6月末和第12月末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在第12月内的复发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足量抗抑郁药治疗的同时联合短期MECT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既能迅速彻底地改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及远期复发风险,又能避免MECT治疗次数过多导致的认知功能损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抑郁 抗抑郁药物 无抽搐电休克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韦氏记忆量表
下载PDF
抗抑郁药物引发转相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1):转相率及其在不同类型抑郁症中的差异 被引量:24
17
作者 金卫东 陈炯 +4 位作者 邢葆平 王鹤秋 唐贤祥 徐乐平 李宁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17-219,共3页
目的:调查抗抑郁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转相的几率。方法:按照抗抑郁药物引起躁狂、轻躁狂、快速循环的定义,对321例接受抗抑郁治疗的病人出现躁狂、轻躁狂、快速循环进行调查、分析、比较。结果:321例中, 共有51例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转相,... 目的:调查抗抑郁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转相的几率。方法:按照抗抑郁药物引起躁狂、轻躁狂、快速循环的定义,对321例接受抗抑郁治疗的病人出现躁狂、轻躁狂、快速循环进行调查、分析、比较。结果:321例中, 共有51例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转相,总发生率或转躁率为15.9%;171例单次发作抑郁和反复发作抑郁的转躁率 5.8%;150例双相障碍中,由抗抑郁药物引发的转躁例数41例,转躁率34%,比单相病人的转躁率,差异具有显著性(x2=27.60,P<0.001);98例以抑郁首发的双相障碍病人中,有37例病人出现转相,转躁率37.7%,52例以躁狂首发的双相障碍,在随后出现抑郁而进行抗抑郁治疗过程中,有4例病人出现药物性躁狂或轻躁狂,转躁率为 7.7%,这种以不同症状首发的双相障碍出现的转躁率差异显著(x2=15.548,P<0.01)。结论:抗抑郁药物治疗过程中,一部分病人会出现转躁,尤以双相障碍病人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抑郁药物 抑郁 转相 临床流行病学 药物不良反应
下载PDF
抗抑郁药物联合艾司唑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8
作者 孙琛明 王萍 +1 位作者 吴杰 张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31-1632,共2页
目的:评价抗抑郁药物(黛力新)联合艾司唑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7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黛力新联合艾司唑仑及莫沙比利治疗,对照组单用莫沙比利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进行消化道症状、SDS和HAMA... 目的:评价抗抑郁药物(黛力新)联合艾司唑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7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黛力新联合艾司唑仑及莫沙比利治疗,对照组单用莫沙比利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进行消化道症状、SDS和HAMA量表评分。结果:治疗组消化道症状积分、SDS和HAMA量表评分下降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85.0%,对照组55.3%,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黛力新、艾司唑仑联合治疗能有效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 抗抑郁药物 艾司唑仑 疗效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中成药和保健品中9种抗抑郁药物 被引量:9
19
作者 勾新磊 高峡 +1 位作者 胡光辉 刘伟丽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22-826,共5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中成药和保健品中9种抗抑郁药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 / MS)分析方法。以甲醇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离心后取上清液,使用 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 18色谱柱(100 mm&#215;2.1 mm,1.7μm)进行分... 建立了同时测定中成药和保健品中9种抗抑郁药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 / MS)分析方法。以甲醇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离心后取上清液,使用 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 18色谱柱(100 mm&#215;2.1 mm,1.7μm)进行分离,以乙腈和0.1%(v / v)甲酸水为流动相对目标物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9种抗抑郁药物在0.04~20μg / 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8;目标物的检出限为0.0068~0.034μg / L;在0.5、1、5μg / L 3个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7.7%~100.8%,相对标准偏差为0.9%~9.1%。本方法准确、简便、快速,可用于中成药和保健品中抗抑郁药物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抗抑郁药物 中成药 保健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