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9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党参多糖的提取分离及其抗氧化性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晓花 任昱光 胡本祥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4年第1期75-78,共4页
党参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其多糖成分被广泛研究并被认为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党参多糖的提取分离方法及其抗氧化性的研究进展。党参多糖的提取方法包括传统的水煎法、醇沉法、酸碱法以及现代的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 党参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其多糖成分被广泛研究并被认为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党参多糖的提取分离方法及其抗氧化性的研究进展。党参多糖的提取方法包括传统的水煎法、醇沉法、酸碱法以及现代的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高压萃取法等,分离常用的有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凝胶过滤层析法和透析法这4种技术。而党参多糖的抗氧化性主要通过体外实验方法(包括DPPH自由基清除法、ABTS自由基清除法、过氧化氢清除法等)进行评价,其抗氧化性主要表现在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酶活性、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多糖 提取分离 抗氧化性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叶黄素的稳定性及抗氧化性能研究
2
作者 吴红艳 杨陆童 +2 位作者 安琪 杨宝茹 石岩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4年第2期80-83,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叶黄素稳定性及在微乳液中的抗氧化性能,为叶黄素的保存、制备及加工提供数据支持。研究结果显示,叶黄素在短时间(2 h)内对热较为稳定,保存率均在98%以上;在pH小于3或大于9时,叶黄素稳定性较差,在pH 4~9时,叶黄素较为稳定... 本研究旨在探索叶黄素稳定性及在微乳液中的抗氧化性能,为叶黄素的保存、制备及加工提供数据支持。研究结果显示,叶黄素在短时间(2 h)内对热较为稳定,保存率均在98%以上;在pH小于3或大于9时,叶黄素稳定性较差,在pH 4~9时,叶黄素较为稳定;Fe^(2+)、Cu^(2+)、Fe^(3+)对叶黄素稳定性影响大。在微乳介质中随正常储存、光照储存、避光储存时间的增加,叶黄素的抗氧化活性下降相对缓慢,说明微乳液对叶黄素的抗氧化活性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 稳定性 微乳 抗氧化性
下载PDF
不同叶幕结构对威代尔葡萄多酚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3
作者 王明洁 《中国果树》 2024年第3期88-92,共5页
以酿酒葡萄品种威代尔为试材,比较了避雨栽培条件下小厂形V形叶幕、小厂形直立叶幕、大厂形水平叶幕和扇形直立叶幕4种树体结构对果实多酚含量和组成以及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大厂形水平叶幕,威代尔葡萄果皮和种子的总酚含量... 以酿酒葡萄品种威代尔为试材,比较了避雨栽培条件下小厂形V形叶幕、小厂形直立叶幕、大厂形水平叶幕和扇形直立叶幕4种树体结构对果实多酚含量和组成以及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大厂形水平叶幕,威代尔葡萄果皮和种子的总酚含量分别为20.33、60.48 mg/g,类黄酮含量分别为13.61、55.35 mg/g,黄烷-3-醇含量分别为11.76、34.89 mg/g,单宁含量分别为2.55、10.80 mg/g,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5.30%、141.59%,FRAP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7.68%、284.41%,除果皮黄烷-3-醇含量与小厂形V形叶幕、种子DPPH自由基清除率与小厂形V形叶幕和小厂形直立叶幕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小厂形V形叶幕、小厂形直立叶幕及扇形直立叶幕。综上,避雨栽培条件下,酿酒葡萄品种威代尔选择大厂形水平叶幕的树体结构可提高其果实多酚的含量及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威代尔 避雨栽培 树体结构 多酚 抗氧化性
原文传递
芝麻渣蛋白多肽抗氧化性研究
4
作者 崔建东 张大虎 +2 位作者 徐飞 陆世海 袁守彦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4-6,56,共4页
该研究考察了不同蛋白酶对芝麻渣中提取的芝麻蛋白水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对芝麻蛋白有较高的水解度,而中性蛋白酶水解度最高,达到10.54%,碱性蛋白酶水解度最低,只有2%。测定了水解后的芝麻蛋白多... 该研究考察了不同蛋白酶对芝麻渣中提取的芝麻蛋白水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对芝麻蛋白有较高的水解度,而中性蛋白酶水解度最高,达到10.54%,碱性蛋白酶水解度最低,只有2%。测定了水解后的芝麻蛋白多肽抗氧化活性,结果发现芝麻蛋白多肽表现出较强的清除DPPH、超氧阴离子、ABTS+·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表明芝麻蛋白多肽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潜在的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渣 水解 蛋白多肽 抗氧化性
下载PDF
发酵豆乳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对豆乳抗氧化性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敬丽 孟珺 +1 位作者 朱萌茜 章绍兵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3,共8页
该文通过分离纯化、形态观察和16S rDNA鉴定的方法,从传统发酵食品及健康人肠道中筛选出74株乳酸菌。以胃肠液耐受性、产酸能力和增殖能力为指标,初步筛选出5株性能优良的乳酸菌,并将其应用于发酵大豆乳、花生乳和鹰嘴豆乳,进一步测定... 该文通过分离纯化、形态观察和16S rDNA鉴定的方法,从传统发酵食品及健康人肠道中筛选出74株乳酸菌。以胃肠液耐受性、产酸能力和增殖能力为指标,初步筛选出5株性能优良的乳酸菌,并将其应用于发酵大豆乳、花生乳和鹰嘴豆乳,进一步测定菌株在3种豆乳中的产酸和增殖能力,筛选出适用于发酵不同豆乳的乳酸菌。其中发酵24 h时,Lactobacillus fermentum LF3.2在三种豆乳中均具有最强的产酸能力,发酵大豆乳和花生乳的pH值达到4.5以下。此时三种发酵豆乳中的活菌数都达到了8 log CFU/mL以上,在大豆乳和花生乳中L.fermentum LF3.2和L.plantarum G1.3增殖能力最强,在鹰嘴豆乳中L.fermentum LF3.2和L.plantarum G1.4的增殖能力最强。三种豆乳经L.fermentum LF3.2、L.plantarum G1.3发酵24 h后其抗氧化活性均显著提高,发酵大豆乳对DPPH·和OH·的清除率比未发酵分别高出23.34%、23.64%,增长量最高。L.fermentum LF3.2更能增加三种豆乳对DPPH·的清除率,而L.plantarum G1.3更能增加三种豆乳对OH·的清除率。本文研究结果对开发功能性发酵豆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乳酸菌应用于植物基发酵食品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豆乳 发酵特性 抗氧化性
下载PDF
热风干燥对刺芹侧耳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加工特性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6
作者 侯江燕 毕书瑜 +5 位作者 崔芳铭 曹谨玲 程艳芬 程菲儿 云少君 冯翠萍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5-103,共9页
对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子实体进行热风干燥处理,检测其色差值、褐变指数、中间指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其美拉德反应程度;提取刺芹侧耳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分析其基本成分、加工特性(溶解性、相对黏度、起泡性、乳化性、硬... 对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子实体进行热风干燥处理,检测其色差值、褐变指数、中间指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其美拉德反应程度;提取刺芹侧耳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分析其基本成分、加工特性(溶解性、相对黏度、起泡性、乳化性、硬度、内聚性、弹性、咀嚼性和凝胶强度)和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新鲜刺芹侧耳的色差值最高,干制24 h的最低;新鲜刺芹侧耳的褐变指数与中间指数最低,干燥24 h的褐变指数与中间指数最高。新鲜刺芹侧耳多糖-蛋白质复合物溶解所需时间最长,干燥18、24 h的溶解时间较短;干燥24h的相对黏度最高,新鲜刺芹侧耳的最低;干燥24h的乳化性、起泡性均最好,干燥12、18、24h的乳化稳定性较好,干燥18 h的起泡稳定性较好;干燥24 h的硬度、内聚性、弹性、咀嚼性和凝胶强度均最高;干燥18、24h的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较高,干燥24h的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干燥24h的对超氧阴离子清除率较高,干燥18、24 h的对多酚氧化酶抑制率较高。研究结果可为刺芹侧耳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风干燥 刺芹侧耳 多糖-蛋白质复合物 加工特性 抗氧化性
下载PDF
连续SiC纤维表面铂涂层的制备及抗氧化性研究
7
作者 王现广 赵君 +5 位作者 陈力 胡昌义 张贵学 汪星强 赵兴东 魏燕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4,共5页
采用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法(MOCVD)在连续SiC纤维表面沉积了约0.8μm厚的Pt涂层,用扫描电镜对涂层的形貌进行观察,用EDS能谱和XRD对涂层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沉积涂层后的纤维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 采用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法(MOCVD)在连续SiC纤维表面沉积了约0.8μm厚的Pt涂层,用扫描电镜对涂层的形貌进行观察,用EDS能谱和XRD对涂层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沉积涂层后的纤维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铂涂层光滑致密,与纤维结合牢固,有效弥补了纤维表面缺陷;对沉积涂层后的纤维进行力学表征和抗氧化测试,发现铂涂层不仅增加了SiC纤维的抗拉强度,而且经700~1400℃氧化1h后纤维的抗氧化性能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CVD 连续SIC纤维 铂涂层 抗氧化性
下载PDF
电弧离子镀Al-Cr-O/Zr-O+NiCoCrAlSiY和Al-Cr-O+NiCoCrAlSiY涂层的抗氧化性和隔热性能
8
作者 鲜丽君 赵海波 +1 位作者 范洪远 鲜广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237-1250,共14页
采用电弧离子镀在高温合金表面沉积Al-Cr-O/Zr-O多层涂层和Al-Cr-O单层涂层+NiCoCrAlSiY结合层,并在1000~1200℃下进行热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涂层的显微组织和物相结构。结果表明,Al-Cr-O/Zr-O多层涂层和Al-Cr-O... 采用电弧离子镀在高温合金表面沉积Al-Cr-O/Zr-O多层涂层和Al-Cr-O单层涂层+NiCoCrAlSiY结合层,并在1000~1200℃下进行热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涂层的显微组织和物相结构。结果表明,Al-Cr-O/Zr-O多层涂层和Al-Cr-O单层涂层均呈现出致密的球形结构。热处理后,Al-Cr-O/Zr-O涂层表面出现裂纹,且裂纹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多和变粗。然而,Al-Cr-O涂层经热处理后其表面胞状结构转变为紧密连接的粒状结构,并且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粒状结构显著长大。由于作为氧离子导体以及t-ZrO_(2)的致密度低于α-Al_(2)O_(3),Al-Cr-O/Zr-O涂层中的t-ZrO_(2)为氧离子向涂层内扩散提供了通道,因此,Al-Cr-O单层涂层+NiCoCrAlSiY涂层体系的高温抗氧化性优于Al-Cr-O/Zr-O多层涂层+NiCoCrAlSiY涂层体系。但是,由于更大的陶瓷涂层厚度,t-ZrO_(2)相的低热导率以及层间界面的热反射作用,Al-Cr-O/Zr-O多层涂层+NiCoCrAlSiY涂层体系的隔热性能优于Al-Cr-O单层涂层+NiCoCrAlSiY涂层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离子镀 Al-Cr-O/Zr-O多层涂层 抗氧化性 隔热性能
下载PDF
长白山区发酵酱菜中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的筛选及多糖抗氧化性分析
9
作者 尉洁 张玲芳 +4 位作者 胡顺安 秦孟春 马琳 李丹 段翠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17,共8页
本研究旨在从发酵酱菜中筛选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并探究其多糖的抗氧化性,以期寻找一种天然来源的、安全的抗氧化剂。从吉林省延吉市采集的300余份特色发酵酱菜中分离出160株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根据菌落产粘法筛选出1... 本研究旨在从发酵酱菜中筛选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并探究其多糖的抗氧化性,以期寻找一种天然来源的、安全的抗氧化剂。从吉林省延吉市采集的300余份特色发酵酱菜中分离出160株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根据菌落产粘法筛选出10株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的乳酸菌,进一步以胞外多糖产量较高的菌株A63、A120、A128作为目的菌株提取粗多糖,分离提取出的EPS产量分别为0.806、0.663和0.630 g/L,经16S rDNA和pheS基因序列比对分析鉴定三株乳酸菌均为植物乳植杆菌。利用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O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评估胞外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三株植物乳植杆菌的胞外多糖都具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其中菌株A63所产胞外多糖浓度为10 mg/mL时,对DPPH、ABTS+和OH三种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0.47%、51.67%和35.08%,显著高于同浓度下其他菌株胞外多糖的抗氧化能力(P<0.05),可以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潜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酱菜 乳酸菌 胞外多糖 分离提取 抗氧化性
下载PDF
荠菜粗多糖提取优化及其理化功能与抗氧化性
10
作者 张欣 刘盈 +4 位作者 刘会平 马笑笑 李灿 张慧慧 王兵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2期103-111,共9页
为研究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3个因素对荠菜粗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荠菜粗多糖的最优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g/mL)、提取时间3 h、提取温度90℃,该条件下荠菜粗多糖提取率为(13.35±... 为研究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3个因素对荠菜粗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荠菜粗多糖的最优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g/mL)、提取时间3 h、提取温度90℃,该条件下荠菜粗多糖提取率为(13.35±0.09)%。将荠菜粗多糖脱蛋白、透析后测得荠菜多糖[Capsella bursa-pastoris(L.)polysaccharides,CBP]的总糖、蛋白质和糖醛酸含量分别为(83.24±0.01)%、(1.75±0.19)%和(18.38±0.93)%。CBP的分子量为1.63×10^(6)Da,CBP由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和半乳糖醛酸组成,摩尔比为70.00∶53.32∶58.10∶30.27。CBP在200℃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持水性和持油性为(0.95±0.04)、(4.37±0.05)g/g,在60 mg/mL浓度下,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分别为(51.07±1.28)%、(38.00±1.00)%,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分别为(59.17±1.10)%、(48.72±1.41)%,在10 mg/mL浓度下,DPPH·、ABTS^(+)·、·OH清除率分别为(48.16±1.87)%、(50.49±1.43)%和(70.75±1.81)%,总还原力为0.54±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荠菜 多糖 提取工艺优化 理化功能 抗氧化性
下载PDF
模糊数学评价结合响应面法优化黄芪党参保健米酒发酵工艺及抗氧化性
11
作者 朱玲 游新侠 胡航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4-230,共7页
该研究以糯米为主要原料,添加黄芪、党参提取液,以甜酒曲为发酵剂,开发一款保健型米酒。通过单因素试验、模糊数学评价结合响应面法优化黄芪党参保健米酒发酵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芪党参保健米酒的最优发酵工艺为... 该研究以糯米为主要原料,添加黄芪、党参提取液,以甜酒曲为发酵剂,开发一款保健型米酒。通过单因素试验、模糊数学评价结合响应面法优化黄芪党参保健米酒发酵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芪党参保健米酒的最优发酵工艺为:以糯米质量为基准,水添加量80%,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48 h,酒曲添加量0.3%,黄芪提取液添加量4%,党参提取液添加量15%。在此优化条件下,米酒感官评分最高(90.8分),呈淡黄色,酸甜可口,入口含有米酒发酵香味,同时具有黄芪、党参淡淡的香气。经脱醇处理,该米酒的酒精度为0.39%vol,总酸含量为0.212 g/100 g,还原糖含量为26.21 g/100 g,pH为4.5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5.7 g/100 g,不溶性固形物含量为39.7 g/100 g,总黄酮含量为217.2 mg/L,多酚含量为68.2 mg/L,大肠菌群未检出,菌落总数为21 CFU/g,其理化及微生物指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该米酒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158.9 mg/L、170.5 mg/L,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党参 保健米酒 发酵工艺 模糊数学评价 响应面法 抗氧化性
下载PDF
挤压、发酵对燕麦营养及抗氧化性影响的研究
12
作者 何静瑞 张宜硕 +2 位作者 马利华 徐咏铭 刘昇霖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63,共8页
为了改善燕麦的消化性,提高β-葡聚糖生物利用率和抗氧化性,采用挤压膨化技术耦合微生物发酵,对燕麦进行处理,考察处理前后干物质含量、β-葡聚糖含量、表观黏度和生物可给率、淀粉的消化性及抗氧化性能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与未处理... 为了改善燕麦的消化性,提高β-葡聚糖生物利用率和抗氧化性,采用挤压膨化技术耦合微生物发酵,对燕麦进行处理,考察处理前后干物质含量、β-葡聚糖含量、表观黏度和生物可给率、淀粉的消化性及抗氧化性能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与未处理燕麦相比,除淀粉含量未有明显变化,其他指标经挤压膨化耦合发酵处理后均有显著提高(P<0.05),其中β-葡聚糖含量和生物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0.86%、36.38%,表观黏度降低了37.86%,快速消化淀粉(RDS)提高了13.58%,慢速消化淀粉(SDS)提高22.42%,抗性淀粉(RS)降低了24.23%,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分别降低了21.11%、34.17%,支链淀粉:直链淀粉降低了16.67%,多酚及黄酮含量分别提高了28.98%和37.83%,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IC_(50)减低了38.68%和31.67%。实验说明挤压耦合发酵技术可以很好地改善燕麦的淀粉消化性、提高β-葡聚糖生物利用率以及抗氧化性,提高了燕麦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挤压膨化 发酵 营养价值 抗氧化性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芡实粉复合酶酶解工艺及多糖抗氧化性研究
13
作者 陈坤林 李祥 +4 位作者 何思思 康芳芳 胡宇轩 史静怡 沈勇根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27,共8页
为确定复合酶法酶解芡实粉的最佳工艺及芡实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以优质产地的芡实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研究复合酶添加量、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水解程度(dextrose equivalent,DE值)的影响;并通... 为确定复合酶法酶解芡实粉的最佳工艺及芡实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以优质产地的芡实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研究复合酶添加量、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水解程度(dextrose equivalent,DE值)的影响;并通过测定酶解后芡实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复合酶法酶解芡实粉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复合酶(普鲁兰酶∶α-淀粉酶)的质量比5∶6、酶添加量0.3%(以原料质量为基准)、pH 6.5、酶解温度56℃、酶解时间45 min。该条件下生产的芡实粉基料水解度可达20.25%,且酶解后芡实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该研究结果为芡实相关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芡实粉 复合酶酶解 响应面法 酶解工艺 抗氧化性 DE值
下载PDF
不同处理与干燥方式对黄瓜脆片理化特性和抗氧化性的比较
14
作者 王浩 祖正梅 +2 位作者 程晨霞 张怀震 杨绍兰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120,共8页
该论文以黄瓜为材料,对黄瓜切片进行蒸汽或烫漂预处理,通过空气炸锅、热风干燥、真空冷冻三种干燥方式对预处理后的黄瓜进行干燥处理。测定黄瓜脆片的硬度、色泽、复水性、电子鼻、叶绿素、以及抗氧化性等生理指标,探究不同预处理以及... 该论文以黄瓜为材料,对黄瓜切片进行蒸汽或烫漂预处理,通过空气炸锅、热风干燥、真空冷冻三种干燥方式对预处理后的黄瓜进行干燥处理。测定黄瓜脆片的硬度、色泽、复水性、电子鼻、叶绿素、以及抗氧化性等生理指标,探究不同预处理以及不同干燥方式对黄瓜脆片理化特性和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未处理冷冻干燥的黄瓜脆片硬度最低,为0.22 N;烫漂后再进行冷冻干燥的黄瓜脆片的复水率、叶绿素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13.37%和1.85 mg/g;空气炸锅和热风干燥处理的样品色泽较深,容易褐化,但预处理中烫漂可以较好的维持黄瓜脆片色泽;电子鼻的LDA分析能够较好区分不同干燥方式的黄瓜脆片;未处理冷冻干燥的黄瓜脆片抗氧化能力最强,DPPH·清除率和O_(2)^(-)·清除率分别为66.30%和46.12%。因此,预处理烫漂后可以更好的维持黄瓜脆片的颜色特性,但抗氧化活性更低。进行冷冻干燥的黄瓜脆片更好的维持了黄瓜的颜色特性,也提高了营养价值,但其制作脆片的成本也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脆片 热风干燥 冷冻干燥 空气炸锅 抗氧化性
下载PDF
纤维素酶辅助超声提取丁香叶黄酮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性分析
15
作者 黄磊磊 刘佳怡 +2 位作者 王天怡 张庆芬 杨逢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1-170,共10页
为研究丁香叶中总黄酮的高效提取方法,本文首次采用纤维素酶辅助超声法对4种丁香叶中的总黄酮进行提取。以总黄酮提取得率为指标,单因素实验分析纤维素酶用量、pH、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液料比、温度、乙醇体积分数对小叶丁香叶总黄酮... 为研究丁香叶中总黄酮的高效提取方法,本文首次采用纤维素酶辅助超声法对4种丁香叶中的总黄酮进行提取。以总黄酮提取得率为指标,单因素实验分析纤维素酶用量、pH、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液料比、温度、乙醇体积分数对小叶丁香叶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应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最优提取工艺,并通过体外抗氧化检测丁香叶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加酶量2%,pH5.5,超声时间40 min,超声功率400 W,乙醇体积分数63%,温度56℃,液料比30:1(mL/g),在该条件下,小叶丁香叶总黄酮提取得率为32.21±0.16 mg/g,与回归模型的预测值32.57 mg/g接近。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4种丁香叶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为小叶丁香>暴马丁香>白丁香>紫丁香;对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为小叶丁香>暴马丁香>紫丁香>白丁香。纤维素酶辅助超声法能高效提取丁香叶中的总黄酮,且丁香叶总黄酮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叶 纤维素酶辅助超声提取 总黄酮 响应面法 抗氧化性
下载PDF
黄花菜多糖乙醇分级沉淀及抗氧化性
16
作者 张磊 秦君 +3 位作者 武娜娜 张旭 凡婷婷 解海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145-148,152,共5页
黄花菜原产于中国,其未开花的花蕾可作食用,有丰富的营养价值。然而,目前黄花菜的深加工利用不足,附加经济有待提高。采用一种简便的,可工业化的方法得到黄花菜多糖,并使用20%,40%,60%,80%体积分数乙醇处理得到黄花菜醇沉多糖,记为DLP-2... 黄花菜原产于中国,其未开花的花蕾可作食用,有丰富的营养价值。然而,目前黄花菜的深加工利用不足,附加经济有待提高。采用一种简便的,可工业化的方法得到黄花菜多糖,并使用20%,40%,60%,80%体积分数乙醇处理得到黄花菜醇沉多糖,记为DLP-20、DLP-40、DLP-60、DLP-80。并测定4种醇沉多糖理化性质、单糖组成和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4种醇沉多糖的糖含量略有差异,且随沉淀乙醇浓度升高,糖含量升高;蛋白质含量均较低,无须脱蛋白操作;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测定表明其都具有典型的多糖特征峰。单糖组成测定表明4种醇沉多糖含有10种单糖,含量顺序由高到低大致符合: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醛酸、鼠李糖、木糖、核糖、岩藻糖,其中中性糖含量较高,糖醛酸含量较低。抗氧化能力表明4种醇沉多糖都有抗氧化活性,DLP-20对DPPH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均最强,但随着醇沉浓度的增加,多糖抗氧化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菜多糖 分级沉淀 化性 单糖组成 抗氧化性
下载PDF
岩蔷薇精油的GC-MS分析及其抗氧化性
17
作者 张华锦 李雨欣 +5 位作者 曾小燕 钟冲 肖达群 罗秋根 索超 陈尚钘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4年第1期108-113,共6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岩蔷薇精油化学组成进行分析,并采用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法研究岩蔷薇精油的体外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对岩蔷薇精油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后共鉴定...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岩蔷薇精油化学组成进行分析,并采用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法研究岩蔷薇精油的体外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对岩蔷薇精油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后共鉴定出37种化合物,已鉴定成分相对含量占精油总量的99.76%(体积分数)。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为2-甲基-4,5-壬二烯(体积分数17.97%)、香叶醇(体积分数8.87%)、芳樟醇(体积分数7.17%)、橙花醇(体积分数6.49%)、甲酸香茅酯(体积分数6.46%)和1-丁烯亚基环己烷(体积分数5.88%),共占总成分的52.84%(体积分数)。岩蔷薇精油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70.81%和90.00%,表明岩蔷薇精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蔷薇 精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化学成分 抗氧化性
下载PDF
北虫草液体菌种培养基优化及胞外多糖抗氧化性初探
18
作者 王逸初 白妍 +3 位作者 贺晓龙 刘月芹 靳鹏飞 高小朋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针对北虫草人工栽培中菌丝液体发酵培养菌丝长速慢,产量不高的问题。研究引入了用于人工栽培的北虫草菌种(Cordyceps militaris),对其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并提取北虫草胞外多糖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单因素筛选实验及Placket... 针对北虫草人工栽培中菌丝液体发酵培养菌丝长速慢,产量不高的问题。研究引入了用于人工栽培的北虫草菌种(Cordyceps militaris),对其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并提取北虫草胞外多糖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单因素筛选实验及Plackett-Burman分析表明最佳碳源、氮源、无机盐分别为蔗糖、酵母粉、磷酸二氢钾。爬坡试验进一步得出,当蔗糖浓度为25 g·L^(-1)、酵母粉为6 g·L^(-1)、磷酸二氢钾为2 g·L^(-1)时,北虫草生物量达到较大值2.113 g·L^(-1)。最后经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法分析得出,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6.364 g·L^(-1)、酵母粉6.699 g·L^(-1)、磷酸二氢钾2.093 g·L^(-1),此时菌丝干重达到最大值为2.314 g·L^(-1)。验证实验表明结果准确,产量提升了107.34%。对胞外多糖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及ABTS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与脂质过氧化抑制率测定试验表明清除率与样品浓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虫草 发酵培养基优化 响应面法 中心组合设计 抗氧化性
下载PDF
酚酸物质抗氧化性及溶剂化效应的理论计算
19
作者 卢俊 高涵 +4 位作者 卢庆华 王国泽 吕俊丽 王建华 左文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2-60,共9页
运用M06-2X泛函对12种酚酸物质进行理论计算,以抗氧化性指标键解离焓(bond dissociation enthalpy,BDE)、电离势(ionization potential,IP)、质子解离焓(proton dissociation enthalpy,PDE)、质子亲和力(proton affinity,PA)和电子转移... 运用M06-2X泛函对12种酚酸物质进行理论计算,以抗氧化性指标键解离焓(bond dissociation enthalpy,BDE)、电离势(ionization potential,IP)、质子解离焓(proton dissociation enthalpy,PDE)、质子亲和力(proton affinity,PA)和电子转移焓(electron transfer enthalpy,ETE)为理论指标,对酚酸在气相及溶剂中进行分析,阐释其抗氧化性及溶剂化效应。结果表明:以BDE为标准,气相中龙胆酸(C5)的BDE最低;在苯中抗氧化性最好的是咖啡酸(C6),丙酮中为龙胆酸(C5),乙醇和水中为3,4-二羟基苄醇(C2);以IP为标准,在气相及4种溶剂中抗氧化性最好的均为白藜芦醇;就抗氧化机制而言,酚酸物质主要发生氢原子转移机制。通过5种表征抗氧化性指标IP、BDE、PDE、PA和ETE分析得出,无论是酚酸脱氢阴离子还是阳离子,生成脱氢自由基的能力与受到溶剂极性大小的影响一致。总体来说,弱极性溶剂丙酮中的抗氧化能力相对最强,强极性溶剂水和乙醇中抗氧化能力稍弱于丙酮,在非极性溶剂中,酚酸的抗氧化能力相对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酸 抗氧化性 溶剂效应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铁皮石斛多糖中乙酰基含量对其流变性、质构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20
作者 陈思伊 唐文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5,共10页
铁皮石斛多糖(DOP)中的乙酰基含量对其凝胶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尚未有文献报道。本研究通过非均相脱乙酰法制备不同脱乙酰度(DD)的DOP,分析其溶胶和凝胶的流体性质、质构及总抗氧化能力,探究乙酰基对DOP性质的影响。DOP中乙酰基含量影... 铁皮石斛多糖(DOP)中的乙酰基含量对其凝胶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尚未有文献报道。本研究通过非均相脱乙酰法制备不同脱乙酰度(DD)的DOP,分析其溶胶和凝胶的流体性质、质构及总抗氧化能力,探究乙酰基对DOP性质的影响。DOP中乙酰基含量影响其溶解性,表明乙酰基的存在使DOP具有较好的水溶性。随着DD的增加,溶胶的黏度降低,凝胶的形成速率较快,改变了溶胶形成凝胶时的热敏感性,显著提高DOP凝胶的硬度和弹性。此外,除去部分乙酰基可显著提高总抗氧化能力。因此,通过控制DOP的乙酰基数量可调节DOP的流变性能和凝胶质构以及抗氧化性。本研究可为DOP在食品、医药及化工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多糖 脱乙酰度 流变性质 质构特性 抗氧化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