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溴双酚A对赤子爱胜蚓的急性毒性及抗氧化防御系统酶的影响 被引量:39
1
作者 薛银刚 王晓蓉 +1 位作者 顾雪元 孙成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1期93-100,共8页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研究对象,根据OECD指南中的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研究了四溴双酚A(TBBPA)的急性毒性和对蚯蚓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检测TBBPA对蚯蚓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90m...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研究对象,根据OECD指南中的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研究了四溴双酚A(TBBPA)的急性毒性和对蚯蚓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检测TBBPA对蚯蚓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90mg·L-(148h)和16.7mg·kg-(114d),TBBPA对蚯蚓具有低等毒性.当TBBPA的浓度在0.05和0.1mg·kg-1时对蚯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产生显著诱导;在0.05mg·kg-1时,对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也产生显著诱导;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随TBBPA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加,呈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R2=0.97,p<0.01).SOD、CAT、GST和MDA可以作为土壤生态早期预警中潜在的敏感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溴双酚A 赤子爱胜蚓 急性毒性 抗氧化防御系统
下载PDF
低浓度2,4-DCP对鲫鱼肝脏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景飞 王晓蓉 沈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31-534,共4页
采用室内模拟方法,以2,4-二氯苯酚(2,4-DCP)和小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实验材料,研究了0.1mg/L 2,4-DCP在不同暴露期内对鲫鱼肝脏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对2,4-... 采用室内模拟方法,以2,4-二氯苯酚(2,4-DCP)和小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实验材料,研究了0.1mg/L 2,4-DCP在不同暴露期内对鲫鱼肝脏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对2,4-DCP非常敏感,在暴露第2天就受到极显著的诱导或抑制(P<0.01);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总体上被抑制;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整体上呈现轻微诱导趋势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e-GPx)活性先受抑制后被诱导;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活性先被诱导,后降低到对照组水平.上述肝脏抗氧化酶指标可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中2,4-DCP污染的生物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二氯苯酚 暴露 鲫鱼 抗氧化防御系统
下载PDF
多效唑暴露对褐菖鮋脾脏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进寿 阮俊峰 +1 位作者 耿宏 王重刚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7-272,共6页
多效唑是农业上使用广泛的三唑类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但很少有研究涉及到多效唑对鱼类的毒理学效应.以环境相关质量浓度(10,100,1000ng/L)的多效唑对褐菖鮋(Sebastiscus marmoratus)进行50d的水体暴露,检测多效唑对褐菖鮋脾脏抗氧... 多效唑是农业上使用广泛的三唑类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但很少有研究涉及到多效唑对鱼类的毒理学效应.以环境相关质量浓度(10,100,1000ng/L)的多效唑对褐菖鮋(Sebastiscus marmoratus)进行50d的水体暴露,检测多效唑对褐菖鮋脾脏抗氧化防御系统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褐菖鮋脾脏的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和Na+-K+-ATPase等相关指标在多效唑毒性作用下都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且这些变化与多效唑呈剂量-效应关系.表明多效唑的暴露对褐菖鮋的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功能造成了损伤.实验的结果说明,多效唑等唑类农药的长期使用对鱼类等水生生物和水体环境造成了生态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菖鮋 多效唑 抗氧化防御系统
下载PDF
外源草酸对辣椒保鲜效果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朱丽琴 张伟 +1 位作者 汪伟 陈宇欢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21-524,共4页
以"杭椒1号"辣椒果实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5 mmol/L和10 mmol/L)草酸浸果处理对常温贮藏条件(20±0.5)℃下辣椒果实叶绿素含量、维生素C(Vc)含量、超氧阴离子(O2-.)产量、过氧化氢(H2O2)含量、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 以"杭椒1号"辣椒果实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5 mmol/L和10 mmol/L)草酸浸果处理对常温贮藏条件(20±0.5)℃下辣椒果实叶绿素含量、维生素C(Vc)含量、超氧阴离子(O2-.)产量、过氧化氢(H2O2)含量、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酸处理显著抑制辣椒果实叶绿素和Vc的降解,10 mmol/L处理果实Vc含量显著高于5 mmol/L处理果实(P<0.05)。草酸处理增强了辣椒果实SOD和CAT活性,显著降低辣椒果实O2-.和H2O2含量,保持了细胞膜透性,延缓了辣椒果实的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草酸 活性氧 抗氧化防御系统 贮藏
下载PDF
镉污染对鲢抗氧化防御系统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吕景才 宋晓阳 +5 位作者 王凡 赵元凤 孙静 潘德建 侯美艳 刘恒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1-493,505,共4页
采用毒性实验方法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镉 (Cd2 + )对鲢几种组织内抗氧化防御系统酶———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实验剂量范围内 ,Cd2 + 对鲢几种组织内S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诱导 ,其剂量———效应曲线均为抛物线 ... 采用毒性实验方法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镉 (Cd2 + )对鲢几种组织内抗氧化防御系统酶———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实验剂量范围内 ,Cd2 + 对鲢几种组织内S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诱导 ,其剂量———效应曲线均为抛物线 ,即低浓度Cd2 + 对SOD起诱导作用 ,高浓度则起抑制作用。不同组织内SOD对Cd2 + 的敏感性不同 ,按敏感性大小顺序排列为 :血清 >肝脏 =鳃 >肌肉 ;按Cd2 + 对不同组织SOD活性最大诱导倍数高低次序排列为 :血清 >肝脏 >鳃 >肌肉 ;表明 ,灵敏指示Cd2 + 对鲢胁迫程度的优选组织是血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污染 抗氧化防御系统 影响 氧化物歧化酶 淡水鱼类
下载PDF
0^#柴油水溶性成分对菲律宾蛤仔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林宝 孙伟 +5 位作者 黄南建 张喆 陈海刚 马胜伟 蔡文贵 贾晓平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5-72,共8页
该研究选用中国目前应用最多的燃料油刮”柴油为研究对象,阐明不同浓度0^#柴油水溶性成分(diesel oil water—soluble fraction,DWSF)作用下菲律宾蛤仔(Rtwlitapes philippinarum)肝胰腺和鳃组织中几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响应特征。... 该研究选用中国目前应用最多的燃料油刮”柴油为研究对象,阐明不同浓度0^#柴油水溶性成分(diesel oil water—soluble fraction,DWSF)作用下菲律宾蛤仔(Rtwlitapes philippinarum)肝胰腺和鳃组织中几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0^#柴油水溶性成分作用下,菲律宾蛤仔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暴露的某些时段被显著诱导或抑制,总体而言鳃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响应比肝胰腺敏感。4种抗氧化酶中,CAT、SOD和POD对0^#柴油的响应较为敏感,尤其是鳃组织中POD的活性最高可被显著诱导至对照组的3倍。整合生物标志物(1BR)分析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抗氧化防御系统对高浓度0^#柴油水溶性成分的响应较为敏感。因此,0^#柴油水溶性成分胁迫会对菲律宾蛤仔体内的抗氧化系统造成损伤,其活性的变化可作为指示海洋石油污染的潜在生物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0^#柴油 水溶性成分 抗氧化防御系统
下载PDF
达乌里胡枝子抗氧化防御系统对干旱及增强UV-B辐射的动态响应 被引量:7
7
作者 赵洁 杜润峰 +2 位作者 王龙飞 王钰莹 郝文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8-315,共8页
以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照、中度干旱以及干旱与增强UV-B辐射复合处理,对其超氧阴离子(O2-)、丙二醛(MDA)和抗氧化剂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探讨其抗氧化能力及膜脂过氧化的动态响应。结... 以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照、中度干旱以及干旱与增强UV-B辐射复合处理,对其超氧阴离子(O2-)、丙二醛(MDA)和抗氧化剂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探讨其抗氧化能力及膜脂过氧化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与单因子干旱胁迫相比,复合胁迫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其中低强度UV-B辐射与干旱复合胁迫使SOD活性极显著低于单因子干旱胁迫下的(P<0.01),POD活性随UV-B辐射强度增加而降低,APX和CAT活性随UV-B辐射强度增加而增加。与单因子干旱胁迫相比,复合胁迫使抗坏血酸(AsA)含量增加,且随UV-B辐射强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使叶绿素(Chl)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降低,随UV-B辐射强度增加而降低。低强度UV-B辐射与干旱复合胁迫前6d花青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复合胁迫前期,MDA和O2-含量均比单因子干旱胁迫的低,后期则不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得出,中度干旱以及复合胁迫均能提高达乌里胡枝子的抗氧化能力,且与干旱胁迫相比,低强度UV-B辐射与干旱复合胁迫下其抗氧化能力较高,而高强度UV-B辐射与干旱复合胁迫下则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增强UV-B辐射 复合胁迫 达乌里胡枝子 抗氧化防御系统
下载PDF
20℃下急性缺氧胁迫对红耳龟糖类代谢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叶双 黄来旺 +3 位作者 崔琳 王梦霞 黄晶晶 冯照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05-1011,共7页
淡水红耳龟Trachemys scripts elegans是研究耐缺氧的模式动物之一,其对缺氧胁迫具有较完善的应激机制。该文研究了20℃下急性缺氧胁迫对红耳龟的糖类代谢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以探讨红耳龟对急性缺氧胁迫的适应。采用生物化学方法... 淡水红耳龟Trachemys scripts elegans是研究耐缺氧的模式动物之一,其对缺氧胁迫具有较完善的应激机制。该文研究了20℃下急性缺氧胁迫对红耳龟的糖类代谢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以探讨红耳龟对急性缺氧胁迫的适应。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不同组织中的乳酸、糖原、血糖、Na+-K+-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肝脏和骨骼肌糖原逐渐被消耗,肝脏、心肌和骨骼肌乳酸含量逐渐升高,血乳酸和血糖含量急速上升,ATP酶活性有所下降;SOD和CAT活性先升高后回落,MDA含量也相应地变化。结果提示,龟在20℃急性缺氧环境中,糖类以无氧呼吸方式快速分解,抗氧化防御系统及时启动清除氧自由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氧胁迫 无氧呼吸 红耳龟 糖类代谢 抗氧化防御系统
下载PDF
沉积物中三丁基锡对铜锈环棱螺肝胰脏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彭巾英 刘佳 +2 位作者 马陶武 周科 朱程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2012年第3期97-101,共5页
以铜锈环棱螺(Bellamyaaeruginosa)试验对象,采用人工添加TBT的自然沉积物对铜锈环棱螺进行静态暴露实验,研究了沉积物中不同浓度TBT长期暴露(30d)对铜锈环棱螺肝胰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GSH... 以铜锈环棱螺(Bellamyaaeruginosa)试验对象,采用人工添加TBT的自然沉积物对铜锈环棱螺进行静态暴露实验,研究了沉积物中不同浓度TBT长期暴露(30d)对铜锈环棱螺肝胰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GSH)的影响,以揭示TBT对它们影响的浓度效应关系。结果表明,沉积物中低浓度(100ng/g)TBT对SOD、CAT和GSH没有影响。当TBT浓度为500~1000ng/g时,SOD活性呈现浓度依耐性的升高。当TBT浓度为200~1000ng/g时,CAT活性表现为浓度依耐性的升高。高浓度(2000ng/g)TBT则导致SOD和CAT活性急剧下降,分别比对照下降了67.33%和54.87%。当TBT浓度为200~1000ng/g时,GSH含量呈现浓度依耐性的下降,高浓度(2000ng/g)TBT导致GSH含量急剧下降,比对照下降了76.87%。环境水平的TBT长期暴露对铜锈环棱螺肝胰脏产生了氧化胁迫,高浓度的TBT长期胁迫使肝胰脏受到了严重的氧化损伤。CAT和GSH可以用作环境水平TBT长期暴露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丁基锡(TBT) 沉积物 铜锈环棱螺 肝胰脏 抗氧化防御系统
下载PDF
遮荫条件下紫心甘薯的抗氧化防御系统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侯夫云 董顺旭 +4 位作者 张海燕 李爱贤 解备涛 张立明 王庆美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6期48-50,共3页
研究了遮荫条件下两个紫心甘薯品种叶片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多种重要保护酶的变化。结果显示,遮荫20天,两种甘薯的叶片SOD、CAT活性均下降,POD活性、MDA含量均增加;长期弱光胁迫下,济薯18叶片SOD和CAT活性上升,POD活性下降,而品种Ayamurask... 研究了遮荫条件下两个紫心甘薯品种叶片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多种重要保护酶的变化。结果显示,遮荫20天,两种甘薯的叶片SOD、CAT活性均下降,POD活性、MDA含量均增加;长期弱光胁迫下,济薯18叶片SOD和CAT活性上升,POD活性下降,而品种Ayamuraski叶片的SOD、CAT、POD活性均上升。在遮荫胁迫下,紫心甘薯的SOD、CAT在抗氧化防御系统中显示出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遮荫 紫心甘薯 抗氧化防御系统
下载PDF
干旱及复水条件下转基因甘薯抗氧化防御系统特性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建梅 邓西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6期616-621,共6页
以转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基因甘薯(TS)及未转基因甘薯(NT)为实验材料,研究在旱后复水条件下转基因甘薯及未转基因甘薯抗氧化防御系统变化。结果显示,连续36h胁迫条件下,TS和NT的SOD活性都先降低后升... 以转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基因甘薯(TS)及未转基因甘薯(NT)为实验材料,研究在旱后复水条件下转基因甘薯及未转基因甘薯抗氧化防御系统变化。结果显示,连续36h胁迫条件下,TS和NT的SOD活性都先降低后升高,但TS的SOD活性始终高于NT。胁迫至24h时,TS的SOD活性约为NT的1.2倍,复水后二者SOD活性都下降。持续胁迫时,TS的APX活性先升高后降低,NT与之相反,复水后TS和NT的APX活性都是先升高后降低,复水12h,TS的APX活性是NT1.5倍。在水分胁迫条件下,TS抗氧化物质AsA、CAR增长速度较快,复水后,TS中的AsA含量仍显著高于NT水分胁迫条件下TS的膜质受伤害程度要轻于NT,胁迫24h,复水12h,NT的MDA含量均约为TS的1.2倍。实验结果表明,同时转入SOD、APX抗氧化基因后,在胁迫及复水条件下转基因甘薯的抗氧化系统可以更好的对植株体进行保护及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复水 转基因甘薯 抗氧化防御系统
下载PDF
人类精液中的抗氧化防御系统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惠 张建芳(综述) +1 位作者 王海燕 李建远(审校)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850-854,共5页
不孕不育是关系人类生殖繁衍的重要问题,影响到全世界约15%的夫妇,并且50%原因在于男性[1]。目前,我国人口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全面施行开放二孩政策。由于目前环境、生活压力等问题突出,对男性生殖健康提出了新的挑战[2]。活性氧(ROS... 不孕不育是关系人类生殖繁衍的重要问题,影响到全世界约15%的夫妇,并且50%原因在于男性[1]。目前,我国人口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全面施行开放二孩政策。由于目前环境、生活压力等问题突出,对男性生殖健康提出了新的挑战[2]。活性氧(ROS)引起的精子损伤是造成30%~80%男性不育的一个重要因素^([3])。人体内的ROS包括超氧化物(O_2^(·-))、过氧化氢(H_2O_2)等^([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精液 男性精子 精子发生 男性不育 精浆 抗氧化防御系统 人类精子 不孕不育 氧化 精子运动
下载PDF
联苯菊酯对褐菖鮋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发旺 吴东 +5 位作者 吴泽江 陈帅 洪滢滢 张秀红 郑少芬 李进寿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13-117,共5页
联苯菊酯属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农业上常用的杀虫剂,但有关其对鱼类毒性的研究尚不多见.以环境相关浓度(1,10,100ng.L-1)的联苯菊酯对褐菖鮋进行48d的水体暴露,检测其对褐菖鮋肝脏与脑抗氧化防御系统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褐菖鮋脾脏的... 联苯菊酯属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农业上常用的杀虫剂,但有关其对鱼类毒性的研究尚不多见.以环境相关浓度(1,10,100ng.L-1)的联苯菊酯对褐菖鮋进行48d的水体暴露,检测其对褐菖鮋肝脏与脑抗氧化防御系统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褐菖鮋脾脏的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丙二醛(MDA)等相关指标都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且这些变化与药物呈剂量-效应关系.表明:褐鲳鮋在联苯菊酯暴露下机体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功能造成了损伤.实验的结果说明,联苯菊酯的长期使用对鱼类等水生生物和水体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菖鮋 联苯菊酯 杀虫剂 抗氧化防御系统
下载PDF
苯并[a]芘对罗非鱼肝脏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长江 胡晓蓉 董巧香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4期51-56,共6页
研究罗非鱼暴露在苯并[a]芘(B[a]P)后,其肝脏3种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的剂量时间效应.结果显示,SOD和CAT都表现出在暴露初期被迅速抑制,然后诱导,再被抑制的反应模式,并... 研究罗非鱼暴露在苯并[a]芘(B[a]P)后,其肝脏3种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的剂量时间效应.结果显示,SOD和CAT都表现出在暴露初期被迅速抑制,然后诱导,再被抑制的反应模式,并且CAT对污染的胁迫反应比SOD更加敏感,二者均是B[a]P污染的良好标志物.相比之下,GPx的胁迫反应不明显,长时间暴露在高剂量下才表现出诱导趋势,并不适合于短时间暴露下单独用来作为污染监测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罗非鱼 抗氧化防御系统 氧化物歧化酶 氧化氧酶 谷胱甘肽过 氧化物酶
下载PDF
应用抗氧化防御系统与ATP酶作为生物标记物研究氯化锰对斑马鱼的毒性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济芳 牛亚青 +3 位作者 胡南 殷杰 刘运莲 杨露青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6期738-740,744,共4页
目的寻找能有效检测水体锰污染的生物标记物。方法将斑马鱼分别暴露在4个不同浓度的MnC l2溶液中,7天后,研究肌肉、肝脏和鳃3种组织的锰富集量及SOD、CAT、ATP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锰富集量依次为肝脏>鳃>肌肉,SOD和CAT酶... 目的寻找能有效检测水体锰污染的生物标记物。方法将斑马鱼分别暴露在4个不同浓度的MnC l2溶液中,7天后,研究肌肉、肝脏和鳃3种组织的锰富集量及SOD、CAT、ATP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锰富集量依次为肝脏>鳃>肌肉,SOD和CAT酶活性及MDA含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锰对斑马鱼的损伤作用,但与锰浓度的剂量效应关系不十分明确。不同浓度的锰对3种组织的ATP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ATP酶活性随着锰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呈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ATP酶活性的高低可作为水体锰污染的参考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生物标记物 三磷酸腺苷酸酶 抗氧化防御系统
下载PDF
土霉素对日本锦鲫肝脏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孟文娜 刘舒婷 +1 位作者 王晓蓉 高士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33-838,共6页
土霉素(Oxytetrac ycline,简称OTC)是养殖业中广泛使用的药物之一,由于大量使用,已在水环境中不断被检出,其对水生生物及人类可能产生的影响已经引起人们广泛关注。采用室内染毒实验方法,研究了土霉素对典型淡水鱼类日本锦鲫肝脏抗氧化... 土霉素(Oxytetrac ycline,简称OTC)是养殖业中广泛使用的药物之一,由于大量使用,已在水环境中不断被检出,其对水生生物及人类可能产生的影响已经引起人们广泛关注。采用室内染毒实验方法,研究了土霉素对典型淡水鱼类日本锦鲫肝脏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分析暴露于不同浓度(0、0.01、0.05、0.1、0.5、1.0、5.0、10mg·L-1)的OTC溶液15d后鱼体肝脏中ROS、MDA、SOD、CAT和谷胱甘肽等指标,探讨其潜在的致毒机制。结果表明,ROS信号强度在高浓度组(5mg·L-1和10mg·L-1)与对照相比分别减少44.2%和32.5%,呈显著性差异;MDA含量在0.1mg·L-1和5mg·L-1下显著减少,分别减少41.7%和52.3%;SOD活性在0.01mg·L-1下显著性增加32.4%,CAT和GST活性呈低浓度被诱导、高浓度被抑制的趋势;GSH和GSSG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P<0.05)。上述结果表明低浓度OTC对日本锦鲫产生氧化应激,诱导了肝脏抗氧化防御系统,但高浓度下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大于其氧化应激毒性,从而使得鱼体氧化应激程度减轻。抗氧化防御系统酶活性的变化只能间接反映污染物对生物造成应激效应的程度,要弄清楚OTC的致毒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霉素 日本锦鲫 抗氧化防御系统
下载PDF
老芒麦种子染色体端粒及抗氧化防御系统对自然老化的响应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守江 马馼 +2 位作者 祁娟 师尚礼 刘文辉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549-2557,共9页
为探讨老芒麦种子响应自然老化的抗氧化作用机制和细胞染色体端粒酶活性变化规律,本试验以‘青牧1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Qingmu No.1’)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常温贮藏1,2,4,5和6年后,老芒麦种子活力、生理生化代谢产物、抗氧... 为探讨老芒麦种子响应自然老化的抗氧化作用机制和细胞染色体端粒酶活性变化规律,本试验以‘青牧1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Qingmu No.1’)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常温贮藏1,2,4,5和6年后,老芒麦种子活力、生理生化代谢产物、抗氧化酶活性以及端粒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增加,老芒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芽长和活力指数均逐渐降低,端粒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葡萄糖含量和浸出液电导率明显上升;贮藏初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缓慢降低,贮藏2年以后,上述指标活性急剧下降,从而加快了老芒麦种子的老化进程。老芒麦种子在自然贮藏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降低造成活性氧不能及时清除,导致细胞膜脂过氧化,膜通透性增加,继而影响了种子的萌芽以及幼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藏年限 端粒酶活性 抗氧化防御系统 种子活力 老芒麦
下载PDF
四种环境雌激素对斑马鱼内脏团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研究——17B-雌二醇与三种增塑剂DMP、DBP、DOP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贾真 封莉 张立秋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4年第4期30-35,共6页
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受试动物,研究了四种环境雌激素-17β-雌二醇(E2)和三种增塑剂(DMP、DBP、DOP)对其内脏团的氧化损伤及应激效应。经急性毒性实验,得到E2、DMP、DBP、DOP对成体斑马鱼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51、12.33... 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受试动物,研究了四种环境雌激素-17β-雌二醇(E2)和三种增塑剂(DMP、DBP、DOP)对其内脏团的氧化损伤及应激效应。经急性毒性实验,得到E2、DMP、DBP、DOP对成体斑马鱼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51、12.33、9.67、9.89 mg·L-1。在此基础上分别设置5个浓度梯度,研究E2(暴露2 d,4 d)、DMP、DBP、DOP(暴露4 d)对斑马鱼内脏团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OD、CAT、GST、MDA对这四种环境激素都非常敏感,其中SOD、CAT、GST活性的影响均呈现先诱导后抑制的趋势,而MDA含量则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高浓度暴露条件下,E2(0.4 mg·L-1)和DMP、DBP、DOP(0.8 mg·L-1)对SOD、CAT、GST活性均有显著抑制(p<0.05),MDA的含量有显著升高(p<0.05)。可见,E2、DMP、DBP、DOP会导致斑马鱼内脏团氧化损伤,并且在同等浓度下E2的毒性明显高于三种增塑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雌二醇 增塑剂 斑马鱼 急性毒性 抗氧化防御系统
下载PDF
微塑料对大型溞摄食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高嘉蔚 赵莎莎 +4 位作者 李富云 杨小满 张静 熊安琪 李锋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05-1212,共8页
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作为一种新兴环境污染物,其环境效应已引起了广泛关注.为揭示不同粒径微塑料对淡水生物摄食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规律,以100 nm、5μm、50μm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微塑料为研究对象,以大型溞(Daphnia ma... 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作为一种新兴环境污染物,其环境效应已引起了广泛关注.为揭示不同粒径微塑料对淡水生物摄食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规律,以100 nm、5μm、50μm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微塑料为研究对象,以大型溞(Daphnia magna)为受试生物,研究微塑料在大型溞体内的积累量、停留量,以及对大型溞滤水率、摄食率以及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粒径的微塑料均可被大型溞摄入,100 nm和5μm的微塑料在大型溞体内的积累量和停留量均高于50μm的微塑料,50μm的微塑料主要黏附在胸肢处,而100 nm和5μm的微塑料能在大型溞肠道中积累.暴露于3种粒径的微塑料后,大型溞的滤水率和摄食率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50.7%±9.5%和39.2%±10.7%.3种粒径的微塑料均能促进大型溞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升高,并诱导丙二醛含量升高,导致大型溞氧化损伤.研究显示,微塑料损伤大型溞的食物过滤器,堵塞消化道,降低其滤水率、摄食率,造成大型溞氧化损伤,微塑料暴露对大型溞的摄食和抗氧化防御系统造成了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大型溞 积累量 停留量 滤水率 摄食率 抗氧化防御系统
下载PDF
硫化物胁迫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的急性毒性效应及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昕宇 陶文卿 +2 位作者 吕慧超 李秉钧 赵业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20年第3期264-269,共6页
以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硫化物对刺参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硫化物对刺参幼参的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LC 50)分别为4.397、3.769、3.001、2.678 mg/L,安全浓度(SC)为0.2678 mg/L.研... 以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硫化物对刺参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硫化物对刺参幼参的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LC 50)分别为4.397、3.769、3.001、2.678 mg/L,安全浓度(SC)为0.2678 mg/L.研究了在0(对照组)、0.8(低浓度)、1.6 mg/L(高浓度)硫化物浓度下,暴露24 h、48 h、72 h、96 h时刺参肠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总谷胱甘肽(GSH+GSSG)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在硫化物暴露下,低浓度硫化物处理组刺参幼参T-AOC始终略高于对照组.而高浓度硫化物处理组在24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随后随时间不断下降,至96 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OD和CAT活性均在硫化物暴露72 h内不断升高,至72 h,高、低浓度硫化物处理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72 h后变化不大.硫化物处理下高、低浓度组GSSG+GSH含量始终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为探索硫化物胁迫下刺参抗氧化防御机制提供基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硫化物胁迫 急性毒性 抗氧化防御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