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8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银花茎叶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1
作者 蒋小华 韦玉璐 +3 位作者 白军 颜小捷 李典鹏 卢凤来 《中成药》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84-489,共6页
目的对山银花茎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并进行体外抗炎活性评价。方法山银花茎叶80%甲醇提取物采用Diaion HP20SS、Sephadex LH-20、高速逆流色谱、反相半制备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 目的对山银花茎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并进行体外抗炎活性评价。方法山银花茎叶80%甲醇提取物采用Diaion HP20SS、Sephadex LH-20、高速逆流色谱、反相半制备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通过测定单体化合物抑制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NO水平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从山银花茎叶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苄醇-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獐牙菜苷(2)、表断马钱子苷半缩醛内酯(3)、马钱子苷半缩醛内酯(4)、裂环马钱苷(5)、断氧化马钱苷(6)、裂马钱素二甲基乙缩醛(7)、绿原酸甲酯(8)、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9)、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0)、野漆树苷(11)、木犀草素-7-O-α-L-吡喃阿拉伯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2)、忍冬苷(13);化合物2~8、11~13可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NO。结论化合物1首次从忍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7、9、11~12首次从山银花茎叶中发现。化合物2~8、11~13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银花茎叶 环烯醚萜苷 黄酮 抗炎活性
下载PDF
短链脂肪酸盐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抗炎功能研究
2
作者 刘鹏 姚梦 +1 位作者 李志恒 潘万龙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探讨短链脂肪酸盐中丙酸钠与丁酸钠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代谢活性、一氧化氮(NO)、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及吞噬杀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检测SCFAs处理后巨噬细胞代谢活性;Gries... 目的:探讨短链脂肪酸盐中丙酸钠与丁酸钠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代谢活性、一氧化氮(NO)、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及吞噬杀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检测SCFAs处理后巨噬细胞代谢活性;Griess试剂与ELISA法分别检测SCFAs干预经LPS刺激的巨噬细胞上清液中NO与炎性细胞因子;巨噬细胞吞噬适宜浓度鼠伤寒沙门菌后,经SCFAs干预,平板稀释计数法检测吞噬0、5、10 h细菌存活数,同时检测各组10 h上清液中NO含量。结果:丙酸钠与丁酸钠均能降低巨噬细胞代谢活性,降低LPS刺激后NO、IL-6及TNF-α水平,使巨噬细胞吞噬鼠伤寒沙门菌5 h与10 h后的胞内细菌数量增加。结论:丙酸钠与丁酸钠能降低由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增加鼠伤寒沙门菌在巨噬细胞内的存活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盐 鼠伤寒沙门菌 腹腔巨噬细胞 抗炎作用
下载PDF
乳痛软坚片抗炎镇痛及调节免疫药效作用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邓东方 王鑫 +5 位作者 姜帆 雷诗卉 张胜丽 缪程锌 刘林 葛安琪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2期20-25,共6页
目的:探讨乳痛软坚片抗炎、镇痛及调节免疫的药效作用。方法:通过小鼠扭体实验、小鼠热板法实验,采用醋酸扭体及热板致痛模型,以扭体次数、痛域值为检测指标,观察乳痛软坚片的镇痛作用;通过大鼠肉芽肿实验、大鼠足肿胀实验,采用棉球植... 目的:探讨乳痛软坚片抗炎、镇痛及调节免疫的药效作用。方法:通过小鼠扭体实验、小鼠热板法实验,采用醋酸扭体及热板致痛模型,以扭体次数、痛域值为检测指标,观察乳痛软坚片的镇痛作用;通过大鼠肉芽肿实验、大鼠足肿胀实验,采用棉球植入诱导大鼠肉芽肿增生、角叉菜胶致炎模型,以肉芽重量、足跖肿胀度为检测指标,观察乳痛软坚片抗炎作用;通过小鼠血清溶血素实验、小鼠碳粒廓清实验,采用腹腔注射5%氯化钠溶液鸡红细胞混悬液、小鼠尾静脉注射20%印度墨汁(0.1 mL/10 g)制造小鼠免疫抑制模型,以血清溶血素、廓清指数(K)、吞噬指数(α)为检测指标,观察乳痛软坚片的调节免疫作用。结果:扭体实验中,乳痛软坚片高剂量组小鼠扭体潜伏期长于模型组,扭体次数少于模型组(P<0.01或P<0.05);乳痛软坚片中剂量组小鼠扭体次数少于模型组(P<0.05)。热板法实验中,乳痛软坚片组高、中剂量组小鼠给药后1、2、3 h痛域值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大鼠肉芽肿实验中,乳痛软坚片组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肉芽质量均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大鼠足肿胀实验中,乳痛软坚片高剂量组大鼠在致炎后1、3、4 h足跖肿胀度低于模型组(P<0.05),乳痛软坚片中剂量组大鼠在致炎后3、4 h足跖肿胀度低于模型组(P<0.05)。小鼠血清溶血素实验中,乳痛软坚片高剂量组小鼠溶血素高于模型组(P<0.01)。小鼠碳粒廓清实验中,乳痛软坚片高、中、低剂量组小鼠廓清指数、吞噬指数均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乳痛软坚片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及调节免疫的药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痛软坚片 抗炎 镇痛 调节免疫 小鼠 大鼠
下载PDF
细辛挥发油镇痛抗炎作用机制研究
4
作者 贾文瑞 聂安政 《中医药信息》 2024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评价细辛挥发油镇痛抗炎作用,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以醋酸扭体实验、福尔马林刺激痛实验、热板实验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评价细辛挥发油的镇痛、抗炎作用,并以受体阻断实验、一氧化氮(NO)检测实验探讨其镇痛作用机制。结... 目的:评价细辛挥发油镇痛抗炎作用,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以醋酸扭体实验、福尔马林刺激痛实验、热板实验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评价细辛挥发油的镇痛、抗炎作用,并以受体阻断实验、一氧化氮(NO)检测实验探讨其镇痛作用机制。结果:醋酸扭体实验中,细辛挥发油(24、12 g/kg)可显著抑制小鼠扭体次数(P<0.01),抑制率分别为57.8%、34.8%;福尔马林致疼痛实验中,细辛挥发油(24、12 g/kg)可显著缩短Ⅰ相、Ⅱ相舔足时间(P<0.05,P<0.01),Ⅱ相疼痛抑制率分别为52.93%、37.33%;热板致疼痛实验中,细辛挥发油(24、12 g/kg)能明显延长小鼠疼痛潜伏期(P<0.05,P<0.01),并在2 h镇痛作用达到高峰;小鼠耳廓肿胀实验中,细辛挥发油(24、12 g/kg)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P<0.01),抑制率分别为82.09%、63.79%。受体阻断实验显示,高剂量细辛挥发油(24 g/kg)镇痛作用可被γ-氨基丁酸(GABA)受体阻断剂荷包牡丹碱(3 mg/kg)阻断。NO检测实验显示,高剂量细辛挥发油(24 g/kg)可抑制醋酸致痛小鼠血清NO水平。结论:细辛挥发油成分有明显镇痛抗炎作用,其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与激动GABA受体,抑制NO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挥发油 镇痛 抗炎
下载PDF
新型抗炎药游离甾体化合物伐莫洛酮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中宝 王琴 何建丽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43-150,共8页
伐莫洛酮是一种新型抗炎药,结构与糖皮质激素相似,相关动物及临床实验发现其在很多动物疾病模型中具有与泼尼松类似的抗炎作用,但副作用明显减少。临床研究发现其对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有同糖皮质... 伐莫洛酮是一种新型抗炎药,结构与糖皮质激素相似,相关动物及临床实验发现其在很多动物疾病模型中具有与泼尼松类似的抗炎作用,但副作用明显减少。临床研究发现其对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有同糖皮质激素一样的疗效,但安全性明显提高及不良事件明显减少,且伐莫洛酮治疗不会导致皮质类固醇引起的生长迟缓。本文就伐莫洛酮的药物结构及药理作用、临床试验及不良反应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伐莫洛酮 VBP15 新型抗炎 游离甾体化合物 Duchenne型肌肉营养不良症
下载PDF
非甾体抗炎药修饰查尔酮衍生物的制备和表征
6
作者 李永莲 马晓敏 +4 位作者 杨杰 庄翔智 蔡楚冰 游宗霖 刘文锋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45-47,共3页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副作用,如胃肠道出血、心血管疾病等。受查尔酮生物活性多样性的启发,本文以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甲灭酸、氟灭酸、依托度酸、吲哚美辛)和查尔酮为原料,EDCI为缩合剂,DMAP为...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副作用,如胃肠道出血、心血管疾病等。受查尔酮生物活性多样性的启发,本文以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甲灭酸、氟灭酸、依托度酸、吲哚美辛)和查尔酮为原料,EDCI为缩合剂,DMAP为催化剂,经酯化反应得到7种查尔酮衍生物,产物的收率为67%~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尔酮 非甾体抗炎 结构修饰 表征
下载PDF
保济口服液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的效果评价
7
作者 毛朝亮 刘宇 蒲紫鹃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8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保济口服液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胃肠道反应患者98例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 目的:探究与分析保济口服液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胃肠道反应患者98例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增加保济口服液治疗,对比两组胃肠道反应的改善效果。结果:全部胃肠道反应患者均为口服用药,停药之后临床症状均得到好转。胃肠道反应均由非甾体抗炎药引起,主要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上腹疼痛及腹泻等症状。全部患者发生胃肠道反应的药品种类包括了二氟尼柳片(64.29%)、双氯芬酸缓释片(25.51%)、洛索洛芬钠片(8.16%)及复方氯唑沙宗片(2.04%)。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严重胃肠道反应(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济口服液在临床工作中用于对抗由非甾体抗炎药所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可获得显著的效果,患者在接受该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得到了明显的好转,且该药物在应用期间并未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确保了用药期间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济口服液 非甾体抗炎 胃肠道反应 安全性
下载PDF
微弧氧化对金属植入物抗菌和抗炎能力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1
8
作者 于德浩 宁凤婷 +2 位作者 杜易朗 王业元 白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1613-1619,共7页
背景:微弧氧化技术能够有效地将生物活性元素掺杂到金属表面,提高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抗菌性能和抗炎性能,因此该技术已成为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目的:重点介绍微弧氧化技术及其与其他表面改性技术联合应用制备植入物表面涂层的... 背景:微弧氧化技术能够有效地将生物活性元素掺杂到金属表面,提高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抗菌性能和抗炎性能,因此该技术已成为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目的:重点介绍微弧氧化技术及其与其他表面改性技术联合应用制备植入物表面涂层的抗菌性能和抗炎性能。方法:以“微弧氧化,抗炎性能,抗菌性能,金属植入物”为中文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以“micro-arc oxidation、antibacterial properties,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metal implants”为英文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为1996年1月至2022年12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初筛后,最后保留89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微弧氧化陶瓷层提高了钛、镁等合金的抗菌性能和抗炎性能,联合其他表面改性技术有效解决了孔隙对合金表面性能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氧化膜的生物学性能,在骨科和牙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研究多局限于金属涂层,而且大部分研究集中在银、铜等具有良好抗菌性能的金属元素,仅有少数研究提到氧化石墨烯、羟基磷灰石和壳聚糖等非金属涂层,未来可以对无机物涂层和高分子涂层进行广泛研究,也可采取更多种不同生物活性元素的组合来提高抗菌性能。目前微弧氧化技术所制备的植入体涂层炎症研究多局限于免疫系统,且集中在巨噬细胞,而其对于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等的研究稀缺,未来需联合应用多种先进技术手段探究微弧氧化涂层对其他免疫细胞和炎症细胞的具体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合金 金属植入物 表面改性技术 菌性能 抗炎性能 免疫系统 巨噬细胞
下载PDF
18种中药多糖与Siglec-9的亲和力测试及其抗炎作用研究
9
作者 刘瑶瑶 刘娟娟 +3 位作者 秦怡玉 李瑾 刘红梅 贾乙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5期410-418,共9页
目的比较18种中药多糖与唾液酸特异性Ig样凝集素-9(sialic-acid-binding immunoglobulin-like lectin,Siglec-9)的亲和力以及抗炎能力,探讨中药多糖发挥抗炎作用的新机制。方法选择18种不同药性的中药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苯酚硫酸法... 目的比较18种中药多糖与唾液酸特异性Ig样凝集素-9(sialic-acid-binding immunoglobulin-like lectin,Siglec-9)的亲和力以及抗炎能力,探讨中药多糖发挥抗炎作用的新机制。方法选择18种不同药性的中药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苯酚硫酸法检测多糖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多糖的单糖组成,红外光谱法检测中药多糖结构。通过竞争性ELISA法检测多糖与Siglec-9的亲和力,并研究中药多糖对LPS诱导巨噬细胞炎症反应以及R848诱导中性粒细胞NETosis的影响,利用髓系细胞特异性敲除Siglec-E(Lyz2-cre:Siglec-E flox/flox)小鼠来源的原代巨噬细胞和腹腔中性粒细胞进一步明确多糖结合Siglec-9产生抗炎作用的机制。结果中药多糖的糖含量均在55%以上,主要由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葡萄糖醛酸等组成,但单糖构成比各不相同。红外光谱检测4种代表性中药多糖均有典型的多糖吸收峰,柴胡和蒲公英多糖具有葡萄糖醛酸结构。枸杞和黄芪多糖与Siglec-9的亲和力,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和R848诱导的中性粒细胞NETosis反应无显著抑制作用。柴胡和蒲公英多糖与Siglec-9亲和力较强(P<0.01),能够显著抑制上述炎症反应,但其抗炎作用在髓系细胞特异性敲除Siglec-E基因小鼠来源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中消失。结论中药多糖与Siglec-9的亲和力有潜力成为研究中药抗炎作用的新的现代药理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多糖 Siglec-9 抗炎 NETosis
原文传递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牛蒡子多糖提取工艺及对细胞抗炎作用研究
10
作者 潘博雅 孟宪群 +3 位作者 康廷国 尹海波 许亮 王丹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02-108,共7页
为了确定提取牛蒡子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探究其抗炎作用。通过响应面法考察不同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牛蒡子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使用ELISA试剂盒测定不同RAW 264.7细胞处理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经Wes... 为了确定提取牛蒡子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探究其抗炎作用。通过响应面法考察不同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牛蒡子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使用ELISA试剂盒测定不同RAW 264.7细胞处理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经Western blot法检测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Toll样受体4(TLR4)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牛蒡子多糖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g/mL)、提取时间3 h、提取温度80℃,此时提取率为7.19%;牛蒡子多糖组对TNF-α和IL-6的分泌均有抑制作用并通过调控相关通路上的蛋白表达,起到免疫调控作用。该研究可为牛蒡子新药用成分的开发和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子多糖 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RAW 264.7细胞 抗炎
下载PDF
基于细胞模型和网络药理学探究儿茶素抗炎、抗癌的构效关系
11
作者 应思慧 鲁森 +3 位作者 陈忠正 张媛媛 李斌 林晓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2024年第5期18-29,共12页
目的:系统揭示茶叶儿茶素的抗炎、抗癌构效关系,并初步探究其背后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和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为体外炎症、癌症模型,采用格里斯试剂法与四甲基偶氮噻唑蓝比色法分析比较儿茶素的体... 目的:系统揭示茶叶儿茶素的抗炎、抗癌构效关系,并初步探究其背后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和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为体外炎症、癌症模型,采用格里斯试剂法与四甲基偶氮噻唑蓝比色法分析比较儿茶素的体外抗炎、抗癌活性,借助网络药理学预测各儿茶素抗炎、抗癌的关键靶点与通路,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模拟各儿茶素与关键靶点蛋白的相互作用,比较各单体与关键靶点的结合能力。结果:8种儿茶素单体均有较强的体外抗炎、抗癌活性,酯型儿茶素的没食子酰基、焦酚型儿茶素B环的邻苯三酚结构和反式儿茶素C_(2)、C_(3)的反式构象使其具有更强的抗炎、抗癌活性,但酯型、焦酚型儿茶素的没食子酰基与其B环的邻苯三酚结构间存在拮抗效应;8种儿茶素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抗炎、抗癌活性,且没食子酰基有利于儿茶素与其关键抗炎、抗癌靶蛋白IL6、TNF、AKT1通过氢键结合。本文揭示了儿茶素的体外抗炎、抗癌活性及构效关系,为系统、深入阐释儿茶素的功能特性与分子结构等关系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抗炎 构效关系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质谱和网络药理学探究南昆山毛叶红茶的抗炎机理
12
作者 鲁森 王瑞 +7 位作者 高雄 林慧纯 陈忠正 张媛媛 陈旭洁 黄秋颜 李斌 林晓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30-39,共10页
目的:探究南昆山毛叶红茶抗炎功效发挥的化学基础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orbitrap high resolution-mass spectrometry,UPLC-Q-... 目的:探究南昆山毛叶红茶抗炎功效发挥的化学基础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orbitrap high resolution-mass spectrometry,UPLC-Q-Orbitrap HRMS)技术分析其醇提物活性组分,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其抗炎活性组分、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抗炎活性组分与靶点的相互作用能力,采用体外炎症细胞模型验证活性组分对炎性介质一氧化氮的抑制作用。结果:从南昆山毛叶红茶中鉴定出213种活性组分,并筛选出花青素、柚皮素、木犀草素、槲皮素等核心抗炎多酚类组分;收集到潜在抗炎靶点493个,并预测了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9个关键靶点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等多条信号通路;初步证明11种抗炎活性组分、特别是木犀草素等9种多酚类物质能与主要靶点稳定结合,且木犀草素、槲皮素能够明显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半抑制浓度分别为18.91、43.76μmol/L。结论:南昆山毛叶红茶通过木犀草素、槲皮素等多酚类物质作用于肿瘤坏死因子等多个靶点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多条通路发挥抗炎活性。本研究为深入揭示南昆山毛叶茶的抗炎活性提供了理论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昆山毛叶茶 抗炎 作用机理 高分辨质谱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促内皮和抗炎的丹参酮ⅡA洗脱支架涂层研究
13
作者 杨梦毅 黄楠 +5 位作者 熊开琴 杜泽煜 马青 徐佳乐 汪川哲 涂秋芬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222-233,共12页
目的针对目前临床心血管支架存在的晚期血栓和支架内再狭窄等问题,通过超声雾化喷涂技术构建传统中药丹参酮ⅡA(TS)洗脱支架,探究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超声雾化喷涂技术构建TS洗脱支架;利用水接触角(WCA)检测... 目的针对目前临床心血管支架存在的晚期血栓和支架内再狭窄等问题,通过超声雾化喷涂技术构建传统中药丹参酮ⅡA(TS)洗脱支架,探究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超声雾化喷涂技术构建TS洗脱支架;利用水接触角(WCA)检测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球囊扩张实验及场发射扫描电镜(SEM)等对涂层表面的亲疏水性、化学成分及结构、涂层机械性能进行检测分析;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对TS涂层药物释放行为进行检测;通过体外溶血率和血小板实验初步评价涂层的血液相容性;通过体外细胞相容性实验评估TS涂层对内皮细胞(ECs)和平滑肌细胞(SMCs)增殖的影响,以及对巨噬细胞炎症行为及表型的调节作用;通过半体内血液循环实验进一步探索涂层抗血栓形成效果。结果WCA、FTIR、SEM和UV-Vis等检测结果证实了TS洗脱支架的成功制备,涂层中TS在体外能够保持28 d持续释放;体外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TS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质量比为30%的涂层具有显著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激活、促进ECs及抑制SMCs增殖的作用,同时能够有效调节巨噬细胞的炎症行为;半体内血液循环实验结果表明,涂层具有良好的抗血栓形成的效果。结论制备的TS洗脱支架具有选择性促进内皮增殖,抑制平滑肌增生、调控炎症的作用,以及优异的抗血栓形成能力,能够为病变血管修复提供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药物洗脱支架 促内皮 抗炎 血栓 血管细胞相容性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用于化妆品中18种非甾体抗炎药筛查和测定
14
作者 黄佳颖 李杨杰 +2 位作者 方继辉 肖树雄 徐新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69-277,共9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UPLC-Q-TOF MS)快速筛查和测定化妆品中18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方法。样品采用60%乙腈水溶液超声提取,以ACQUITY UPLC BEH C_(18)(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分离,0.1%甲酸...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UPLC-Q-TOF MS)快速筛查和测定化妆品中18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方法。样品采用60%乙腈水溶液超声提取,以ACQUITY UPLC BEH C_(18)(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分离,0.1%甲酸水和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ESI正离子扫描模式下,采用Target MS/MS模式采集化合物的质谱信息构建筛查数据库,以保留时间、一级母离子精确质量数、同位素丰度比和二级子离子谱库匹配进行快速筛查,以基质匹配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8种化合物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检出限为0.001~0.050μg/g,定量下限为0.004~0.150μg/g。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下,膏霜及水剂两种化妆品基质的平均回收率为70.7%~116%,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70%~7.5%,日间RSD(n=3)为3.0%~14%。该方法前处理简单高效、准确度好、分析速度快,筛查结果准确,可用于化妆品中非甾体抗炎药的定性确证和定量分析,为化妆品风险识别提供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非甾体抗炎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
下载PDF
香附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炎活性研究
15
作者 韩建卫 孙延平 +2 位作者 杨炳友 王秋红 匡海学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2期322-328,共7页
目的研究香附Cyperi Rhizoma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制备型正相HPLC对香附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以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炎症模型评价其... 目的研究香附Cyperi Rhizoma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制备型正相HPLC对香附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以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炎症模型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从香附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鉴定为:24-methylenecycloartenone(1)、cyperenal(2)、patchoulenone(3)、4,5,6,7,8,8a-六氢-3,4,8,8-四甲基-1H-3a,7-亚甲基甘菊环-4-醇甲酸酯(4)、4-烯-广藿香醇(5)、cyperenol(6)、cyperolactone(7)、(-)-caryophyllene oxide(8)、humulene epoxideⅡ(9)、humulene diepoxide A(10)、α-tocopherol(11)、litseachromolaevane A(12)、hyperhubein G(13)、nootkatone(14)和mustakone(15)。化合物4和11可显著抑制NO的释放,抑制率分别为(49.17±0.01)%和(51.91±0.05)%。结论本文首次使用制备型正相HPLC技术对香附石油醚层进行系统分离,化合物2、6、9~11和13为首次从莎草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为首次从莎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和7为首次从香附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和11有较强的体外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附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抗炎活性
原文传递
仿野生种植三叶青不同部位总黄酮分析及其抗炎、抗氧化能力比较
16
作者 汪传宝 陈静文 +3 位作者 王可 仇凤梅 黄真 钟晓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2024年第6期321-329,共9页
目的:比较仿野生种植三叶青不同部位中总黄酮含量、抗氧化活性以及抗炎能力差异。方法:采用醇提工艺对仿野生种植三叶青茎叶、块根、根须进行提取,比较不同部位间总黄酮含量差异;通过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实验以及... 目的:比较仿野生种植三叶青不同部位中总黄酮含量、抗氧化活性以及抗炎能力差异。方法:采用醇提工艺对仿野生种植三叶青茎叶、块根、根须进行提取,比较不同部位间总黄酮含量差异;通过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实验以及铁离子还原力测定,比较仿野生种植三叶青不同部位间抗氧化能力的强弱;采用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作为炎症模型,通过细胞NO的释放量比较仿野生种植三叶青不同部位间的抗炎能力差异。结果: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测得仿野生种植三叶青茎叶、块根、根须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1.86±0.23、8.48±0.10、7.52±0.02 mg·g^(-1);建立三叶青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0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指认出6号峰为芦丁、8号峰为槲皮素、9号峰为山奈酚,并对其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块根中三种指标成分含量均最高,其次根须,茎叶最低。检测仿野生种植三叶青不同部位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以及羟自由基的IC_(50)值,茎叶分别为0.2107、0.2315、0.7625 mg/mL;块根分别为0.3134、0.3758、0.8967 mg/mL;根须分别为0.2058、0.2587、0.7856 mg/mL。三叶青茎叶、块根、根须对铁离子还原能力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172、0.153、0.184。当仿野生种植三叶青三部位的质量浓度在25~200μg/mL之间时,它们不会对RAW264.7细胞造成毒性,能够有效地抑制LPS诱导的NO释放,从而达到良好的抗炎效果。结论:本研究结果为仿野生种植三叶青不同部位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并对仿野生种植三叶青非药用部位废物再利用及后续全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野生种植三叶青 不同部位 总黄酮含量 指纹图谱 氧化能力 抗炎能力 质量评价
下载PDF
迷走神经胆碱能抗炎通路与偏头痛的关系探讨
17
作者 李凤鹏 邢红霞 +2 位作者 靳玫 殷闯 周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14-118,124,共6页
偏头痛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原发性头痛,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期研究表明,微生物群-肠-脑轴理论可能参与其发病。胆碱能抗炎通路(cholinergicanti-inflammatorypathway,CAP),是微生物群-肠-脑轴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CAP与... 偏头痛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原发性头痛,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期研究表明,微生物群-肠-脑轴理论可能参与其发病。胆碱能抗炎通路(cholinergicanti-inflammatorypathway,CAP),是微生物群-肠-脑轴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CAP与偏头痛发作的头痛症状和消化道症状均有关联。本文就CAP与偏头痛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胆碱能抗炎通路 迷走神经刺激 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下载PDF
马齿苋中抗炎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
18
作者 张会敏 邢岩 +3 位作者 仇润慷 张丽梅 倪贺 赵雷 《现代食品科技》 CAS 2024年第3期191-199,共9页
以活性物质示踪为导向,建立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对马齿苋中的抗炎物质进行跟踪,采用柱层析提取法、硅胶柱色谱分离法、制备液相色谱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抗炎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石油醚-乙... 以活性物质示踪为导向,建立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对马齿苋中的抗炎物质进行跟踪,采用柱层析提取法、硅胶柱色谱分离法、制备液相色谱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抗炎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石油醚-乙醇、无水乙醇和纯水溶剂依次对马齿苋样品进行提取,三种粗提物将细胞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分泌量分别减少至33.13、25.83和20.53μmol/L,其中石油醚相粗提物的抑制效果最强(P<0.05)。对石油醚相进一步分离得到四个组分,Fr.1、Fr.2和Fr.3组分具有较强的抗炎效果,但Fr.1和Fr.2组分含有潜在的毒性成分,选择Fr.3组分继续分离。Fr.3组分经硅胶柱分离得到三个组分,Fr.3.1组分表现出最强的抑制NO的分泌量效果(11.80μmol/L)。经制备液相色谱进一步纯化及气质分析,确定Fr.3.1组分的主要成分为硬脂酸(47.09%)、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13.21%)和其他成分。该研究建立了一种从马齿苋中分离纯化出抗炎物质方法,为马齿苋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 抗炎活性 提取分离 鉴定
下载PDF
逆乌茜草水煎液抗炎、镇痛和止泻作用研究
19
作者 满敬元 吴金措姆 +4 位作者 王学红 格桑卓嘎 班旦 郝宝成 拉巴次旦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9-13,共5页
为了确证逆乌茜草水煎液的抗炎作用、镇痛作用、止泻作用,按照试验设计将21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组,逆乌茜草水煎液组分别灌胃低剂量(0.3033 g/kg)、中剂量(0.9100 g/kg)、高剂量(2.7300 g/kg)的逆乌茜草水煎液,同时每个试验设立模型对照... 为了确证逆乌茜草水煎液的抗炎作用、镇痛作用、止泻作用,按照试验设计将21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组,逆乌茜草水煎液组分别灌胃低剂量(0.3033 g/kg)、中剂量(0.9100 g/kg)、高剂量(2.7300 g/kg)的逆乌茜草水煎液,同时每个试验设立模型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分别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醋酸致小鼠疼痛扭体法、炭末推进测定法和粪便含水量称重法对逆乌茜草水煎液进行抗炎、镇痛、涩肠和止泻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逆乌茜草水煎液中剂量组二甲苯引起的耳廓肿胀率极显著降低(P<0.01),表明逆乌茜草水煎液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并能延长醋酸致小鼠疼痛扭体潜伏期,但作用不显著,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小鼠疼痛扭体次数显著减少(P<0.05或P<0.01),且随药物剂量增大,小鼠疼痛扭体抑制率明显升高,表明逆乌茜草水煎液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逆乌茜草水煎液能抑制炭末在小鼠小肠内的推动,说明逆乌茜草水煎液具有一定的涩肠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给药3 d,逆乌茜草水煎液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粪便中含水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逆乌茜草水煎液具有良好的止泻作用。综上,逆乌茜草水煎液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镇痛作用和止泻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涩肠作用,可作为犊牛腹泻潜在的候选治疗药物进行研究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乌茜草水煎液 抗炎 镇痛 止泻 药效学
原文传递
基于迷走-胆碱能抗炎通路探讨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炎症反应作用机制
20
作者 燕虹宇 史维霞 +4 位作者 殷芮 陈晓琳 张雨晴 孟祥刚 张丽丽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86-90,共5页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炎症反应与高血压病及靶器官损伤密切相关,炎症细胞浸润打破了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使外周交感神经过度激活,而交感神经活动的增强激活了免疫系统,促进了炎症的发生,从而形成恶性循...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炎症反应与高血压病及靶器官损伤密切相关,炎症细胞浸润打破了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使外周交感神经过度激活,而交感神经活动的增强激活了免疫系统,促进了炎症的发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而炎症反应的控制成为防治高血压病的新靶点。而迷走神经-胆碱能抗炎通路(cholinergic anti-inflammatory pathway,CAIP)是一条神经-免疫通路,研究发现其中关键信号分子的调节作用,可介导延缓高血压病炎症反应。针刺的抗炎效果为大家所共识,机制可能与调控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密切联系,该文拟通过文献分析、汇总,总结针刺基于胆碱能抗炎通路调节高血压病机制:(1)耳穴迷走神经刺激可驱动抗炎反应;(2)针刺通过调节CAIP中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的释放和乙酰胆碱受体7(α7nAChR)的表达激活信号转导通路;(3)针刺可调节CAIP细胞内分子信号转导途径从而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针刺 症反应 胆碱能抗炎通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