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头汤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抗炎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静 王海东 +2 位作者 苏小军 宁义菲 田雪梅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1-5,10,共6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关节滑膜炎症,以侵袭关节软骨与骨质破坏为主要临床病理特征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炎症作为RA发病的核心病理环节和关键预后环节,影响着疾病的发展与转归,若滑膜炎症持续存在,最终会导致关节僵硬、变形、骨质破坏... 类风湿关节炎(RA)是关节滑膜炎症,以侵袭关节软骨与骨质破坏为主要临床病理特征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炎症作为RA发病的核心病理环节和关键预后环节,影响着疾病的发展与转归,若滑膜炎症持续存在,最终会导致关节僵硬、变形、骨质破坏和功能丧失。乌头汤(WTD)可发挥温经益气、散寒宣痹的功效,是治疗寒湿痹阻型RA的基础方剂。本文通过运用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对近年来WTD抗炎症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整理,发现WTD可通过单味药物抗炎活性成分的协同作用调控炎症相关信号通路,继而调控炎症因子、炎症介质等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汤 类风湿关节 抗炎机制 综述
下载PDF
异功散抗炎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夏黎 罗梅宏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8期898-904,共7页
异功散具有抗炎作用,对多种炎症因子的分泌有调控作用。综述了异功散全方及各组成药物主要活性成分的抗炎作用及机制,包括人参皂苷(Re、Rb1、Rb2、Rg1、Rg3、Rg5等)、白术内酯、茯苓酸、异甘草苷、橙皮苷、川陈皮素等。发现异功散主要... 异功散具有抗炎作用,对多种炎症因子的分泌有调控作用。综述了异功散全方及各组成药物主要活性成分的抗炎作用及机制,包括人参皂苷(Re、Rb1、Rb2、Rg1、Rg3、Rg5等)、白术内酯、茯苓酸、异甘草苷、橙皮苷、川陈皮素等。发现异功散主要通过调控炎症相关信号通路核因子(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以及抗氧化作用抑制促炎症因子的分泌,在多种炎症性疾病动物或细胞模型中得到验证。结合团队的研究成果,该方剂有用于预防和治疗炎症性疾病的药理基础,特别是用于慢性病贫血即炎症性贫血的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57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功散 活性成分 抗炎机制 核因子(NF)-κB通路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
下载PDF
桑白皮抗炎活性成分的分离及抗炎机制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杨利红 赵费敏 +2 位作者 张特 郭飞 陆华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008-3012,共5页
目的:研究桑白皮中抗炎的活性物质并初步确定其抗炎机制。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等方法分离抗炎活性物质并利用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以RAW264.7细胞为研究对象,构建LPS诱导体外炎症模型,利用ELISA法研究活性成分桑根酮-O和桑根酮-C对炎... 目的:研究桑白皮中抗炎的活性物质并初步确定其抗炎机制。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等方法分离抗炎活性物质并利用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以RAW264.7细胞为研究对象,构建LPS诱导体外炎症模型,利用ELISA法研究活性成分桑根酮-O和桑根酮-C对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1b(IL-1B),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作用;利用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研究了桑根酮-O和桑根酮-C对RAW264.7细胞i NOS、COX-2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从桑白皮中分离获得2种抗炎活性物质,经波谱鉴定为桑根酮-O和桑根酮-C。体外抗炎结果表明:能够下调促炎症因子TNF-a、IL-1B、IL-6的合成,上调抑炎因子IL-10的合成,并抑制了RAW264.7细胞中i NOS、COX-2、p-ERK蛋白的表达。结论:桑根酮-G和桑根酮-O均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调节促炎因子合成,以及NF-κB和COX-2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白皮 桑根酮G 桑根酮O 基因表达 抗炎机制
原文传递
苦参碱对内毒素致炎大鼠PLA_2活性影响及其抗炎机制研究 被引量:40
4
作者 邱耕 涂植光 李晓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30-632,共3页
目的 研究苦参碱抗炎机制和其抑制磷脂酶 A2 (PL A2 )活性的作用。方法 用 [3H]花生四烯酸掺入大肠杆菌膜为底物检测细胞内外 PL A2 方法 ,测定了苦参碱对内毒素 (L PS)造成的大鼠急性内毒素炎症时血清中分泌型磷脂酶 A2 (s PL A2 )... 目的 研究苦参碱抗炎机制和其抑制磷脂酶 A2 (PL A2 )活性的作用。方法 用 [3H]花生四烯酸掺入大肠杆菌膜为底物检测细胞内外 PL A2 方法 ,测定了苦参碱对内毒素 (L PS)造成的大鼠急性内毒素炎症时血清中分泌型磷脂酶 A2 (s PL A2 )活性和外周血白细胞中胞浆型磷脂酶 A2 (c PL A2 )活性的影响 ,同时用 Fura2 - AM作荧光指示剂检测胞内游离 Ca2 + 浓度的变化 ,并通过大鼠足跖肿胀实验证实苦参碱的抗炎作用。结果 在 L PS介导的急性内毒素血症大鼠 ,30 mg/ m L 的苦参碱 0 .2 m L ip1h对外周血 s PL A2 抑制效果最好 ,抑制率达 (81.9± 1.8) % ,此时胞内 c PL A2 活性抑制率是 (2 8.4± 6 .0 ) % ,而 Ca2 +浓度是 (15 7.10± 2 0 .5 6 ) nmol/ L,比对照升高 15 .3%。足跖肿胀实验亦证明苦参碱对炎症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 苦参碱是一种具有抗炎作用的新型 PL 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内毒素 大鼠 PLA2 抗炎机制
下载PDF
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抗炎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5
作者 李冀 于雪 +1 位作者 马育轩 李笑然 《中医药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34-137,共4页
大量的临床研究及实验证明,很多中药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而中药的抗炎作用机制表现为多种途径,主要有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功能、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炎性介质、抗血栓生成等,随着对炎症研究的不断深入,从免疫调节方面进... 大量的临床研究及实验证明,很多中药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而中药的抗炎作用机制表现为多种途径,主要有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功能、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炎性介质、抗血栓生成等,随着对炎症研究的不断深入,从免疫调节方面进行的阐释亦越来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抗炎机制 免疫调节
下载PDF
牛蒡子苷元抗炎机制的新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抗晶晶 刘晓宁 殷志敏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3-88,共6页
牛蒡子苷元是从牛蒡子中提取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研究表明,牛蒡子苷元在炎症性疾病方面表现出较好的疗效.综述国内外关于牛蒡子苷元抗炎的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将来研究的方向,为研究与开发以牛蒡子苷元为原料... 牛蒡子苷元是从牛蒡子中提取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研究表明,牛蒡子苷元在炎症性疾病方面表现出较好的疗效.综述国内外关于牛蒡子苷元抗炎的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将来研究的方向,为研究与开发以牛蒡子苷元为原料的抗炎新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子苷元 抗炎机制 症介质
下载PDF
食源性抗炎肽的制备、分离、鉴定及其抗炎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汪雄 赵燕 +3 位作者 徐明生 姚瑶 张梦雅 涂勇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335-341,共7页
生物活性肽是生命和食品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抑菌、降血压、调节免疫、抗病毒、抗炎等活性已相继被证实,其中肽的抗炎作用研究相对较为薄弱。慢性炎症严重影响人体健康,而传统治疗炎症药物均有一定副作用,食源性抗炎肽的开发应... 生物活性肽是生命和食品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抑菌、降血压、调节免疫、抗病毒、抗炎等活性已相继被证实,其中肽的抗炎作用研究相对较为薄弱。慢性炎症严重影响人体健康,而传统治疗炎症药物均有一定副作用,食源性抗炎肽的开发应用有望为机体炎性反应提供新的抗炎策略。本文综述了食源性抗炎活性肽的制备、分离纯化、鉴定以及抗炎活性与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进行了展望,为食源性抗炎肽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 免疫 抗炎机制
原文传递
红毛五加总甙抗炎机制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任俊 党月兰 李淑玉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3-14,共2页
目的 :研究红毛五加总甙 (TGA)的抗炎机制。方法 :sc角叉菜胶 (Car)复制大鼠背部气囊滑膜炎模型 ,测定TNF、NO及MDA等含量。结果 :TGA能明显降低灌洗液中TNF、NO、MDA含量 ,提高炎细胞内cAMP的含量。结论 :TGA抗炎机制与抑制灌洗液中炎... 目的 :研究红毛五加总甙 (TGA)的抗炎机制。方法 :sc角叉菜胶 (Car)复制大鼠背部气囊滑膜炎模型 ,测定TNF、NO及MDA等含量。结果 :TGA能明显降低灌洗液中TNF、NO、MDA含量 ,提高炎细胞内cAMP的含量。结论 :TGA抗炎机制与抑制灌洗液中炎性细胞因子TNF、NO水平而增加炎细胞内cAMP含量及消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毛五加总甙 抗炎机制 研究 肿瘤坏死因子 一氧化氮 丙二醛 环磷酸腺苷
下载PDF
多糖的抗炎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丽霞 牛梦莉 +1 位作者 王静 王晋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S1期218-220,共3页
多糖的药理作用显著,主要表现在抗肿瘤、抗衰老、抗病毒、抗炎、抗溃疡、降血糖、降血脂、抗凝血,及其提高免疫功能等方面的多种药理作用。具有抗炎作用的多糖主要是通过调节炎症细胞分泌的一种或多种炎症介质,平衡炎症部位的促炎因子... 多糖的药理作用显著,主要表现在抗肿瘤、抗衰老、抗病毒、抗炎、抗溃疡、降血糖、降血脂、抗凝血,及其提高免疫功能等方面的多种药理作用。具有抗炎作用的多糖主要是通过调节炎症细胞分泌的一种或多种炎症介质,平衡炎症部位的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水平,影响炎症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本文主要综述了多糖在抗炎方面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糖 抗炎机制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布洛芬川芎嗪酯的抗炎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涛 曹颖林 +2 位作者 李欢 赫忠哲 徐琲琲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1-294,共4页
目的探讨布洛芬川芎嗪酯(ITE)的抗炎机制。方法采用角叉菜胶致炎模型测定炎症渗出液中前列腺素E2(PGE2)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红细胞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并测定大鼠肾上腺质量及Vc含量的变化。结果ITE能... 目的探讨布洛芬川芎嗪酯(ITE)的抗炎机制。方法采用角叉菜胶致炎模型测定炎症渗出液中前列腺素E2(PGE2)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红细胞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并测定大鼠肾上腺质量及Vc含量的变化。结果ITE能够显著降低炎症渗出液中PGE2和MDA含量,显著提高小鼠血清SOD和红细胞CAT活力,对大鼠肾上腺质量及Vc含量无影响。结论ITE抗炎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抗自由基、抗氧化作用实现的,而与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轴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川芎嗪酯 抗炎机制 前列腺素E2 自由基
下载PDF
六君子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内源性抗炎机制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卢峰 王世聪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六君子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内源性抗炎机制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盲随机的方法,将60例Ⅱ级COPD稳定期患者(中医辨证属脾虚型)分成2组,治疗组30例常规西医治疗联合六君子汤治疗,对照组30例常规西医治... 目的:探讨六君子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内源性抗炎机制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盲随机的方法,将60例Ⅱ级COPD稳定期患者(中医辨证属脾虚型)分成2组,治疗组30例常规西医治疗联合六君子汤治疗,对照组30例常规西医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疗程结束后进行综合疗效评价及痰液细胞HDACs活性、TNF-α、NF-κB、IL-1β、IL-8等细胞因子的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1)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后治疗组痰液HDACs活性、细胞因子(TNF-α、NF-κB、IL-1β、IL-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君子汤治疗COPD(脾虚型)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降低COPD患者痰液TNF-α、NF-κB、IL-1β、IL-8水平,提高HDACs活性,恢复HDACs功能,改善糖皮质激素作用的敏感性,从而恢复COPD气道抗炎系统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君子汤 抗炎机制 COPD 中药治疗
原文传递
瑞舒伐他汀在动脉粥样硬化中抗炎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平 甘剑挺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1期43-46,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由多种炎性细胞通过相关的炎性介质,如细胞因子、黏附分子等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疾病。此外炎性反应在斑块不稳定和血栓形成中亦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瑞舒伐他汀作为一种强效...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由多种炎性细胞通过相关的炎性介质,如细胞因子、黏附分子等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疾病。此外炎性反应在斑块不稳定和血栓形成中亦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瑞舒伐他汀作为一种强效的新型他汀类药物,不仅有强效降脂,而且有不依赖于其降脂特性的抗炎和稳定斑块作用,对改善AS过程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瑞舒伐他汀在AS抗炎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动脉粥样硬化 抗炎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抗炎机制 被引量:20
13
作者 李建军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8-11,共4页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症 冠心病 他汀类药物 抗炎机制
下载PDF
白背叶根提取物的抗炎机制初探 被引量:11
14
作者 黄卓坚 王志萍 +2 位作者 夏星 冯桥 雷晓翠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81-83,共3页
[目的]研究白背叶根提取物的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模型,观察白背叶根提取物对小鼠足趾肿胀炎症足中NO,MDA,SOD的影响。[结果]白背叶根提取物高、中剂量能显著减轻角叉菜胶引起小鼠足趾肿胀的肿胀率(P<0.... [目的]研究白背叶根提取物的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模型,观察白背叶根提取物对小鼠足趾肿胀炎症足中NO,MDA,SOD的影响。[结果]白背叶根提取物高、中剂量能显著减轻角叉菜胶引起小鼠足趾肿胀的肿胀率(P<0.01);白背叶根提取物高、中剂量能显著降低角叉菜胶致小鼠肿胀足的NO含量(P<0.01或P<0.05);白背叶根提取物高剂量能显著降低角叉菜胶致小鼠肿胀足的MDA含量(P<0.05);白背叶根提取物高、中、低剂量能显著提高角叉菜胶小鼠肿胀足的SOD活力(P<0.01)。[结论]白背叶根提取物对急性炎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内NO的释放,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生成和提高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叶 提取物 抗炎机制
下载PDF
慢性盆腔炎免疫抗炎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5
作者 熊冰 王志萍 +3 位作者 张波 米惠 梁草 叶美麟 《广西中医药》 2016年第1期8-11,共4页
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常为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在患者体质较差的情况下,急性盆腔炎的病程迁延及反复发作,造成慢性盆腔炎,但也有部分慢性... 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常为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在患者体质较差的情况下,急性盆腔炎的病程迁延及反复发作,造成慢性盆腔炎,但也有部分慢性盆腔炎患者无急性盆腔炎症病史。慢性盆腔炎包括慢性子宫内膜炎、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及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 免疫抗炎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芪黄益气摄血方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抗炎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雅琴 蔡强 黄伟 《中国药物警戒》 2022年第10期1073-1077,共5页
目的探讨芪黄益气摄血方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抗炎机制。方法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芪黄益气摄血方高、低剂量组和强的松组,每组10只。采用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腹腔注射方法,建立ITP模型... 目的探讨芪黄益气摄血方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抗炎机制。方法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芪黄益气摄血方高、低剂量组和强的松组,每组10只。采用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腹腔注射方法,建立ITP模型;注射APS后的第8天开始给药,连续灌胃14 d。观察小鼠一般情况;检测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和血红蛋白(Hb)浓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促炎因子白介素-2(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及抑炎因子IL-4、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分离脾脏、胸腺,称重,计算脏器指数;取胸骨做骨髓涂片,显微镜下进行骨髓巨核细胞分类。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PLT、Hb、TPO、IL-4、IL-10、TGF-β1显著降低(P<0.05或P<0.01),骨髓产板巨核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血清IL-2、IL-6、TNF-α、IFN-γ以及脾脏和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PLT、TPO、IL-4、IL-10、TGF-β1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骨髓产板巨核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血清IL-2、IL-6、TNF-α、IFN-γ以及脾脏和胸腺指数显著降低(P<0.05或P<0.01),仅高剂量组Hb显著增加(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和强的松组PLT、IL-4、TGF-β1显著升高(P<0.05或P<0.01),TNF-α显著降低(P<0.05或P<0.01),仅强的松组IL-6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IL-10显著升高(P<0.05),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芪黄益气摄血方可通过调节ITP模型小鼠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的分泌失衡,增加骨髓产板巨核细胞和TPO水平,发挥治疗ITP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芪黄益气摄血方 治疗作用 抗炎机制
下载PDF
大环内酯类药物用于治疗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的抗炎机制 被引量:13
17
作者 黄振云 邹华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2004年第2期98-100,共3页
近年来关于应用长期低剂量大环内酯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的文献报道较多,其作用机制目前普遍认为与其抗炎作用有关,本文着重介绍其用于治疗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的相关机制。
关键词 大环内酯类药物 治疗 慢性鼻窦 鼻息肉 抗炎机制
下载PDF
血管壁的抗炎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红旗 王克强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3年第4期329-335,共7页
在动脉粥样硬化 (AS)、缺血 /再灌注、败血性休克等炎症时血管壁细胞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有关血管壁的生物学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加深了对血管壁细胞炎症反应的认识。血管炎症时的许多反应是通过IκB/NF κB介导的。研究证明 ,血管... 在动脉粥样硬化 (AS)、缺血 /再灌注、败血性休克等炎症时血管壁细胞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有关血管壁的生物学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加深了对血管壁细胞炎症反应的认识。血管炎症时的许多反应是通过IκB/NF κB介导的。研究证明 ,血管炎症可以被血管抗炎机制所局限以维持血管壁自身稳定。抗炎机制涉及到抗炎的外部信号和细胞间介质。外部信号包括抗炎性细胞因子、转移生长因子 β(TGF β)、IL 10、IL 1受体拮抗剂 (IL 1ra)、HDL和一些血管生长因子。生理状态下层切应力在内皮细胞抗炎激活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作用部分是由NO介导。最终 ,血管壁细胞可通过表达内源性细胞保护性基因或核受体如过氧化氢酶体增殖激活受体 (PPAR)而对致炎刺激作出反应 ,限制炎症的进程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壁 抗炎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 再灌注 败血性休克
下载PDF
桦木酸抗炎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利娟 向思亭 +3 位作者 王喜红 赵静 谭柱良 易金娥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6年第3期18-22,共5页
桦木酸(betulinic acid,BA)属于羽扇豆烷型五环三萜类物质,广泛分布于多种植物中。BA具有抗炎、抗肿瘤、抗微生物、抗寄生虫、抗溃疡、抗艾滋病毒和抗疟原虫等多种生物活性,并且其毒性低,安全指数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炎症是许多常... 桦木酸(betulinic acid,BA)属于羽扇豆烷型五环三萜类物质,广泛分布于多种植物中。BA具有抗炎、抗肿瘤、抗微生物、抗寄生虫、抗溃疡、抗艾滋病毒和抗疟原虫等多种生物活性,并且其毒性低,安全指数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炎症是许多常见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调节炎症可以干预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BA的抗炎活性及其抗炎机制进行综述,为BA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木酸 抗炎机制 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 免疫调节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糖皮质激素抗炎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熊玉霞 肖顺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0年第3期10-12,共3页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是临床广泛使用的抗炎药物,其机理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分子克隆和测序成功后,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是临床广泛使用的抗炎药物,其机理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分子克隆和测序成功后,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就GC抗炎机理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受体 抗炎机制 GC GR 机理 研究进展 药物 分子克隆 测序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