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3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抗炎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1
作者 庄文文 杜明亮 +1 位作者 惠慧 郑晓群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3期266-271,共6页
炎症是导致冠心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抗炎治疗成为进一步降低冠心病残余风险的希望,然而目前临床上并无规范的抗炎治疗策略。近年来多项大规模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为寻找冠心病的抗炎治疗策略指引了方向。现结合近年来循证证据就冠... 炎症是导致冠心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抗炎治疗成为进一步降低冠心病残余风险的希望,然而目前临床上并无规范的抗炎治疗策略。近年来多项大规模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为寻找冠心病的抗炎治疗策略指引了方向。现结合近年来循证证据就冠心病抗炎治疗的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抗炎治疗 残余症风险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炎症机制及抗炎治疗研究进展
2
作者 朱绍宁 胡舜英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25-228,共4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炎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炎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炎症是冠心病发病机制研究中的一大热点。抗炎治疗药物能否对炎症进行靶向干预并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扼要综述了介导冠心病发病的关键炎症分子及抗炎药物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抗炎治疗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抗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朱迪 曹烨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55,共6页
动脉粥样硬化(AS)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血脂异常,许多治疗措施可以减少AS发病过程中的脂质危险因素,但仍存在风险。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炎症作为一种潜在的常见危险因素受到了广泛关注,促进着AS的发生发展,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机会。调... 动脉粥样硬化(AS)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血脂异常,许多治疗措施可以减少AS发病过程中的脂质危险因素,但仍存在风险。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炎症作为一种潜在的常见危险因素受到了广泛关注,促进着AS的发生发展,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机会。调控导致AS中各种炎症途径的药物是当前研究的主题。该文总结了近几年AS抗炎治疗药物的相关研究,包括广泛抗炎药物、靶向特定抗炎药物及中药抗炎治疗的作用机制,以期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抗炎治疗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抗炎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漫 曹慧霞 +3 位作者 焦晓静 张丽娜 阎磊 邵凤民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75-379,共5页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也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DKD发病机制错综复杂,炎症反应参与DKD病程进展的全过程,涉及多种炎症介质、细胞及信号通路;因此,抗炎在DKD的治疗中十分重要。本文将对DKD的抗炎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也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DKD发病机制错综复杂,炎症反应参与DKD病程进展的全过程,涉及多种炎症介质、细胞及信号通路;因此,抗炎在DKD的治疗中十分重要。本文将对DKD的抗炎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DKD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抗炎治疗 症介质
下载PDF
抗炎治疗改善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的症状和注意力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静 张清清 +2 位作者 江帆 殷勇 陈洁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5-268,共4页
目的探讨非手术抗炎治疗对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儿临床症状、生命质量及注意力损害的疗效。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门诊就诊并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的5~7岁、体重正常、... 目的探讨非手术抗炎治疗对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儿临床症状、生命质量及注意力损害的疗效。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门诊就诊并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的5~7岁、体重正常、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在1~5·h-1的OSAS患儿为研究对象。予鼻部糖皮质激素和白三烯受体调节剂(孟鲁司特钠)治疗16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行扁桃体、腺样体体积评分,PSG监测睡眠结构和觉醒参数,整合视听持续测试评估综合注意力商数及反应控制商数,检测尿液半胱氨酰白三烯(Cys LTs)水平,行生命质量评分(OSA-18),分析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66例轻度OSAS患儿进入分析,年龄(5.5±0.8)岁,男36例(54.5%)。1抗炎治疗后扁桃体、腺样体体积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扁桃体:(2.0±0.5)vs(2.4±0.6),腺样体:(1.5±0.7)vs(2.2±0.6);P均〈0.05]。2 PSG参数快速眼动睡眠期百分比、AHI、总觉醒指数、呼吸相关觉醒指数、睡眠压力指数、最低Sp O2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7例(41%)治疗后PSG监测正常(AHI〈1·h-1)。3治疗后综合注意力商数、综合反应控制商数和OSA-18总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综合注意力商数:(111.5±4.8)vs(106.0±9.5),综合反应控制商数:(103.1±7.1)vs(98.7±7.0);OSA-18:(33.2±5.7)vs(44.7±8.1);P均〈0.05]。4治疗后尿液Cys-LTs(pg·m L-1)/尿肌酐(mg·d L-1)比值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39)。结论鼻部糖皮质激素联合白三烯受体调节剂治疗可改善轻度OSAS患儿的临床症状、间歇性缺氧和睡眠片段化,且可改善轻度OSAS患儿的注意力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抗炎治疗 生命质量 注意力 儿童
下载PDF
MODS抗炎治疗研究的反思 被引量:74
6
作者 姚咏明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8期456-458,共3页
中图分类号:R365;R364.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30603(1999)08045603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是危重患者死亡的... 中图分类号:R365;R364.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30603(1999)08045603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是危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早期液体复苏、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S 抗炎治疗 动物模型 治疗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炎症机制与抗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7
作者 王辉 蒋永兴 田野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0年第2期179-182,共4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是由于下肢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而引起患者间歇性跛行与静息痛的一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年增高,可导致心血管事件高发。现综述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在PAD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讨论有间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是由于下肢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而引起患者间歇性跛行与静息痛的一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年增高,可导致心血管事件高发。现综述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在PAD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讨论有间歇性跛行症状的PAD患者的介入治疗及抗炎治疗的效果。最后,展望探讨了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即声动力疗法,通过靶向清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巨噬细胞来减轻动脉炎症反应,从而改善PAD患者的跛行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抗炎治疗 声动力疗法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与炎症及抗炎治疗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石巧荣 田进文 王丽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5期2289-2291,共3页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慢性、亚临床性、非特异性的炎症状态与T2DM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控制炎症将成为...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慢性、亚临床性、非特异性的炎症状态与T2DM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控制炎症将成为一种新的治疗糖尿病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症状态 抗炎治疗 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 胰岛素抵 发病机制 亚临床性 T2DM
下载PDF
^(18)F-FDG SPECT-CT显像对抗炎治疗后肺单发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黄勇 梁羽 +2 位作者 温琥玲 魏龙晓 王俊燕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99-101,共3页
目的:讨论^(18)F-FDG(氟-18-2-脱氧-D-葡萄糖)SPECT-CT显像对抗炎治疗后肺单发占位性病变良恶性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7例进行^(18)F-FDG SPECT-CT显像的肺单发占位性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在显像前均经过正规抗炎治疗1周或以上... 目的:讨论^(18)F-FDG(氟-18-2-脱氧-D-葡萄糖)SPECT-CT显像对抗炎治疗后肺单发占位性病变良恶性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7例进行^(18)F-FDG SPECT-CT显像的肺单发占位性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在显像前均经过正规抗炎治疗1周或以上。对37例患者的影像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7例患者中病理确诊为恶性27例,良性10例;^(18)F-FDG SPECT-CT显像阳性病例29例,阴性8例;其中假阳性5例,假阴性3例。影像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89%,50.0%。结论:^(18)F-FDG SPECT-CT显像对鉴别抗炎治疗后肺单发占位病灶良恶性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单发占位 18F-FDG SPECT-CT 抗炎治疗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和抗炎治疗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沈世琴 朱京慈 许民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2期119-123,共5页
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SCI)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其死亡率与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l)是SCI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据文献报道,SCI合并AU的发生率... 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SCI)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其死亡率与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l)是SCI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据文献报道,SCI合并AU的发生率约20%~31%,死亡率是未合并肺损伤的1.5~2倍,达38%-80%。本文就SCI后AU的发病机制和抗炎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急性肺损伤 发病机制 抗炎治疗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患者抗炎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静波 计焱焱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全面评估抗炎治疗后过敏性哮喘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方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就哮喘症状、活动受限、对刺激原的反应与回避、心理情绪等生存质量的四个方面对45例哮喘患者在抗炎治疗3mon的前、后分别进行调查 ,并对其中20例患者同期检... 目的全面评估抗炎治疗后过敏性哮喘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方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就哮喘症状、活动受限、对刺激原的反应与回避、心理情绪等生存质量的四个方面对45例哮喘患者在抗炎治疗3mon的前、后分别进行调查 ,并对其中20例患者同期检测血清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结果抗炎治疗前哮喘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以“对刺激原的反应与回避”的均分最高 ,“哮喘症状”与“心理情绪”的均分次之 ,而“活动受限”的均分最低。抗炎治疗后 ,生存质量的四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表现为均分明显下降 ,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分别为P<0.001和P<0.01) ,而同期的血清ECP水平亦明显下降 (P<0.01)。虽然以男性、年龄大于50岁组、文化程度较高的哮喘患者生存质量受损的均分相对较高 ,但总均分于抗炎治疗前后在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间并未显示明显差异 (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不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 ,也使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情绪等受到较大影响 ,积极抗炎治疗能明显地改善哮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抗炎治疗 生存质量
下载PDF
脓毒症抗炎治疗现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明伟 苏美仙 黄青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22期1909-1912,共4页
抗炎治疗一直是脓毒症治疗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活化蛋白C、抑制核因子-κB(NF-κB)、白介素-10、热休克蛋白、血液净化、糖皮质激素及阻断内毒素治疗的阐述,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炎治疗,抑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展,进一... 抗炎治疗一直是脓毒症治疗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活化蛋白C、抑制核因子-κB(NF-κB)、白介素-10、热休克蛋白、血液净化、糖皮质激素及阻断内毒素治疗的阐述,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炎治疗,抑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展,进一步降低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而Toll样受体与脓毒症相关性及脓毒症PAMP-TLR跨膜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为脓毒症的治疗和研究展现了良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抗炎治疗 抑制核子-κB(NF-κB)
下载PDF
心力衰竭的抗炎治疗——路还能走多远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振刚 龚开政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55-256,共2页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症介质 抗炎治疗
下载PDF
抗炎治疗影响DEN诱导原发性肝癌进展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香芝 钮红岺 +1 位作者 刘晓珑 刘立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观察抗炎治疗对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导原发性肝癌进展的影响。方法选取42只大鼠建立DEN诱导肝癌模型,随机分为3组,观察诱癌不同时期各组肝组织结节个数及肝组织结构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检测3组CD68、CD206和CD34... 目的观察抗炎治疗对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导原发性肝癌进展的影响。方法选取42只大鼠建立DEN诱导肝癌模型,随机分为3组,观察诱癌不同时期各组肝组织结节个数及肝组织结构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检测3组CD68、CD206和CD34的阳性细胞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3组肝组织中TNF-α、IL10、TGF-β、HGF及NFκB等蛋白的相对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及葡醛内酯组相比,氢化可的松组结节个数更少,肝癌出现时间更晚,肝组织中CD68、CD206和CD34的阳性细胞表达更少,在诱癌第8~12周TNF-α、IL10、TGFβ、HGF和NFκB等蛋白在肝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更少。结论抑制肝脏微环境中单核-巨噬细胞介导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能在诱癌早期延缓DEN诱导原发性肝癌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炎治疗 原发性肝癌 二乙基亚硝胺
原文传递
冠心病抗炎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杜钧 佘强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6年第1期32-37,共6页
冠心病患者体内炎性指标水平普遍偏高,粥样硬化斑块更是一种炎性综合体,使得冠心病成为一种炎症性疾病。炎症反应各个环节成为冠心病的治疗靶点,关于抗炎药物的临床研究更是层出不穷,现就近几年来冠心病抗炎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冠心病 抗炎治疗 药物
下载PDF
炎症和抗炎治疗与干眼的关系 被引量:8
16
作者 侯乐 谢立科 张明明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0年第5期307-309,共3页
炎症是干眼病发病的重要因素,抗炎治疗也是干眼治疗的重要方法。本文将炎症在干眼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抗炎治疗干眼的新进展加以综述。
关键词 干眼 抗炎治疗 新进展
下载PDF
早期抗炎治疗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BDN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小东 万东 +5 位作者 杨琴 吕发金 牟君 赵立波 李亚军 谢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z1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抗炎治疗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16只随机分成5组,即假手术组(SC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秋水仙碱干预组(Col...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抗炎治疗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16只随机分成5组,即假手术组(SC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秋水仙碱干预组(Col组)、缺血/再灌注秋水仙碱和环磷酰胺联合干预组(CC组)以及缺血/再灌注维生素C干预组(VitC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造模成功后6h开始用药,每天给药1次,连续10d。检测BDNF在海马及梗死灶周边的表达情况。结果:I/R组大鼠海马及梗死灶周边BDNF阳性细胞较SC组和CC组明显增加(P<0.05);VitC组和Col组与I/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诱导了海马及梗死灶周边BDNF表达增强,秋水仙碱与环磷酰胺早期联合抗炎治疗明显地抑制了这种诱导作用,而单独的VitC和秋水仙碱对BDNF表达则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炎治疗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抑郁症抗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会增 杨程皓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492-496,共5页
炎症因子参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可有效预测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应答情况;抗炎治疗的选择和疗效有赖于患者的炎症活性水平,伴有高炎症活性的抑郁症患者可从抗炎治疗中获益,而低炎症活性患者可能恶化症状。鉴于相关研究的局限性,当前很难将... 炎症因子参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可有效预测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应答情况;抗炎治疗的选择和疗效有赖于患者的炎症活性水平,伴有高炎症活性的抑郁症患者可从抗炎治疗中获益,而低炎症活性患者可能恶化症状。鉴于相关研究的局限性,当前很难将研究结论推广应用于抑郁症的临床诊疗。未来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明确哪些患者可以从哪种抗炎治疗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免疫症假说 巨噬细胞理论 症因子 抗炎治疗
下载PDF
骨髓间质干细胞联合抗炎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志勇 崔莹 +1 位作者 魏毅东 魏经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5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 :观察静脉移植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及早期抗炎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及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 (rMSC)培养后 ,制备成悬液备用。 3 7只SD大鼠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 ,随机分... 目的 :观察静脉移植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及早期抗炎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及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 (rMSC)培养后 ,制备成悬液备用。 3 7只SD大鼠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 ,随机分为 4组 :ArMSC加地塞米松组 (n =10 ) ;BrMSC组 (n =10 ) ;C地塞米松组 (n =10 ) ;D心肌梗死对照组 (n =7只 )。 4周后 ,观察心脏的结构、功能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及地塞米松组相比 ,rMSC加地塞米松组、干细胞组的左室结构与功能明显改善 (P <0 .0 5 ) ,干细胞组低于地塞米松加干细胞组 (P <0 . 0 5 ) ,地塞米松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地塞米松 抗炎治疗 对照组 急性心肌梗死 联合 大鼠 结论 培养 目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