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献血者使用HIV抗病毒治疗药物对血液安全的影响
1
作者 王立林 赵方 +6 位作者 杨峥嵘 朱蕊 刘宜仲 邬林枫 李彤 陈婷婷 曾劲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8-144,共7页
目的分析深圳市无偿献血者中使用抗病毒治疗(ART)药物对血液安全的潜在风险。方法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检测定期献血者(阴性对照组n=86)、抗-HIV阳性检出者(实验组n=98,检出于2019—2023年约44万献血者)血浆中ART药物... 目的分析深圳市无偿献血者中使用抗病毒治疗(ART)药物对血液安全的潜在风险。方法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检测定期献血者(阴性对照组n=86)、抗-HIV阳性检出者(实验组n=98,检出于2019—2023年约44万献血者)血浆中ART药物,探明阴性对照组ART药物血浆基线浓度,分析使用ART药物对血液安全的影响。结果86例阴性对照组血浆标本未检测到基线浓度的ART药物;98例实验组1∶2人份混合血浆标本中,经拆分确证检出4例ART药物标本,ART药物检出率为4.08%。其中,3例检出ART药物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1例检出拉米夫定、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齐多夫定。结论深圳地区抗-HIV阳性检出者中存在使用ART药物情况,需要进一步探究此类人群献血动机,识别高危人群,保障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抗病毒治疗药物 HIV 检出率 血液安全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药物的再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健莹 谢晨 《医学与哲学(B)》 2010年第8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抗病毒治疗药物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病毒药物 核苷类似物 病毒药物 临床使用 干扰素 适应证
下载PDF
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钊 杨丽莎 《华夏医学》 CAS 2010年第2期200-203,共4页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抗病毒治疗药物
下载PDF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的使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4
作者 缪春平 《药物与人》 2015年第1期36-37,共2页
艾滋病(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后天性免疫缺陷症候群)。1981年在美国发现;由病毒又称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免疫系统全面崩溃为特征的传染病。现在艾滋病己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艾滋病(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后天性免疫缺陷症候群)。1981年在美国发现;由病毒又称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免疫系统全面崩溃为特征的传染病。现在艾滋病己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抗病毒治疗法又叫“鸡尾酒疗法”,目前抗病毒治疗药物按作用机制主要分为七类:1核苷和核苷酸类反转录抑制剂(NRTIs)主要药物有齐多夫定(AZT、ZDV)、去羟肌苷、扎西他滨、司他夫定(d4T)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治疗药物 艾滋病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核苷酸类 鸡尾酒疗法 免疫系统 社会问题 公共卫生
下载PDF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不良反应104例观察 被引量:16
5
作者 陆铭 蒙燕 +2 位作者 吴欣华 许云亚 金琳 《传染病信息》 2008年第6期373-375,共3页
目的了解艾滋病(AIDS)抗病毒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5年08月—2007年12月在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104例AIDS患者服用国家免费AIDS抗病毒药物后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消化道症状、肝... 目的了解艾滋病(AIDS)抗病毒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5年08月—2007年12月在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104例AIDS患者服用国家免费AIDS抗病毒药物后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消化道症状、肝损伤、药疹为最常见的AIDS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与抗病毒治疗方案的选择相关,多数不良反应发生于治疗后的第1个月内。抗病毒治疗后大多数患者CD4+T细胞计数都有所上升。结论AIDS抗病毒治疗中会发生多种药物不良反应,临床上应对此充分认识并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药物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不良反应104例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蒙艳 陆铭 +1 位作者 许云亚 胡海燕 《世界感染杂志》 2008年第4期304-306,共3页
目的了解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07年12月在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抗病毒治疗的104例艾滋病病人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消化道症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皮疹为最常... 目的了解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07年12月在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抗病毒治疗的104例艾滋病病人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消化道症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皮疹为最常见的艾滋病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疲倦、脱发、失眠、脂肪分布异常、四肢肢端麻木、血细胞减少为较常见的不良反应,而胰腺炎、皮肤色素沉着和乳酸性酸中毒则为较少见的艾滋病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临床医生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可能发生的常见不良反应及较少见的不良反应要有一定了解,在对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告知病人,让病人对所服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所了解并能正确认识,使病人在以后的长期治疗中有更好的依从性,以减少耐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药物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药物
7
作者 林青 《肝博士》 2010年第3期16-16,共1页
拉米夫定 它是第一个批准用于HBV的核苷(酸)类似物,为左旋体双脱氧环状胞苷。拉米夫定起效快,1~3周就可以见HBVDNA浓度下降,甚至转阴,但不能清除肝细胞内的cccDNA。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药物 核苷(酸)类似物 CCCDNA 拉米夫定 DNA浓度 HBV 左旋体
下载PDF
抗病毒治疗药物十二问(上篇)
8
作者 王宇明 《肝博士》 2011年第1期16-18,共3页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如何处理? 答:干扰素(IFN—α)的不良反应有:(1)流感样症候群:表现为发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和乏力等。出现发热等症状较轻时,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关键词 抗病毒治疗药物 十二 慢性乙型肝炎 流感样症候群 不良反应 肌肉酸痛 干扰素 发热
下载PDF
抗病毒治疗药物十二问(下篇)
9
作者 王宇明 《肝博士》 2011年第2期20-22,共3页
阿德福韦酯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答:国内临床研究阿德福韦酯是一项在480例中国HBeAg阳性的代偿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进行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为期52周的研究。以评估阿德福韦酯10mg在中国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关键词 抗病毒治疗药物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阿德福韦酯 HBEAG阳性 十二 中国患者 安慰剂对照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服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者治疗须知
10
《健康向导》 2021年第1期55-55,共1页
目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处于常态化防控阶段,对于正在服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的感染者来说,顺利、持续地获得并按照医嘱服用抗病毒治疗药物十分重要,以下信息希望能有所帮助。当前我国绝大多数艾滋病感染者都在积极治疗,通过保... 目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处于常态化防控阶段,对于正在服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的感染者来说,顺利、持续地获得并按照医嘱服用抗病毒治疗药物十分重要,以下信息希望能有所帮助。当前我国绝大多数艾滋病感染者都在积极治疗,通过保持良好的服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感染者 服药依从性 艾滋病病毒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 抗病毒治疗药物 常态化防控 当前我国 医嘱
下载PDF
HIV/AIDS患者更换二线抗病毒治疗药物效果评价
11
作者 宋明明 张晓 +4 位作者 刘冬莹 刘晓芹 张娜娜 成方 王国颖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10期1509-1512,共4页
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患者更换二线抗病毒治疗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选取2006至2021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分析潍坊市HIV/AIDS患者更换二线药物治疗前后CD4^(+)、CD8^(+)细胞计数、CD... 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患者更换二线抗病毒治疗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选取2006至2021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分析潍坊市HIV/AIDS患者更换二线药物治疗前后CD4^(+)、CD8^(+)细胞计数、CD4^(+)/CD8^(+)比值、HIV病毒载量变化情况及相关性。结果 接受更换二线药物患者共116例。与换药前比,换药1年、2年后,CD4^(+)细胞计数中位数由244.50个/μL上升到360.50个/μL、409.50个/μL (P<0.05);CD8^(+)细胞计数由875.00个/μL上升到981.00个/μL、900.50个/μ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比值由0.28上升到0.35、0.41 (P<0.01);病毒载量从3 592拷贝/mL降为0(P<0.01)。结论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更换二线药物后治疗效果显著,能够促进CD4^(+)细胞的增长和CD4^(+)/CD8^(+)比值的恢复,能够获得较好的免疫恢复和病毒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二线抗病毒治疗药物 CD4^(+)T淋巴细胞 CD8^(+)T淋巴细胞 CD4^(+)/CD8^(+)比值 病毒载量
原文传递
中国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信息系统的建立与现况 被引量:9
12
作者 马烨 王建生 +3 位作者 张福杰 于兰 文毅 赵燕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6年第5期446-448,共3页
目的介绍中国建设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信息系统的运转方式、内容及系统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完善中国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信息系统提出建议。方法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信息系统,系统地收集所有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艾滋病病人治... 目的介绍中国建设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信息系统的运转方式、内容及系统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完善中国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信息系统提出建议。方法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信息系统,系统地收集所有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艾滋病病人治疗开始、随访、方案更换、终止及转诊的数据。以DataFax系统为数据收集方式,以艾滋病专报系统为平台进行数据库的反馈和共享。结果截至目前,中国已初步建立了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信息系统,为更好的管理、监督与评估中国艾滋病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进展和效果提供科学依据。结论通过加强人员培训、评估和检查,以及强化数据分析利用能力,将提高数据质量和数据利用效率,保证系统可持续的正常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病毒药物治疗 信息系统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3
作者 申婷 游晶 +2 位作者 范晶华 杨微波 陈和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9-341,共3页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抗病毒治疗是HBV感染患者治疗的关键。目前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有两大类,即核苷(酸)类似物[nueleoside(acid)analogues,NAs]和干扰素(interferon,IFN),但任何一类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抗病毒治疗是HBV感染患者治疗的关键。目前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有两大类,即核苷(酸)类似物[nueleoside(acid)analogues,NAs]和干扰素(interferon,IFN),但任何一类治疗药物都不能达到根治乙肝,完全清除HBV的目的.而仅能阻止病情向肝硬化、肝癌及死亡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治疗药物 慢性乙型肝炎 HBV感染患者 核苷(酸)类似物 乙型肝炎病毒 世界性流行 干扰素 肝硬化
下载PDF
江苏省HIV-1基因型抗病毒治疗失败患者耐药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卢静 徐晓琴 +3 位作者 周莹 陈远方 傅更锋 还锡萍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84-888,共5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2010—2014年HIV-1感染者抗病毒失败人群的HIV-1耐药情况,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耐药检测实验室网络收集江苏省2010—2014年的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对各年度相关药物耐药情况、耐药基因位点及病毒基因... 目的了解江苏省2010—2014年HIV-1感染者抗病毒失败人群的HIV-1耐药情况,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耐药检测实验室网络收集江苏省2010—2014年的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对各年度相关药物耐药情况、耐药基因位点及病毒基因亚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分别纳入样本74、113、197、278、346份,其中检测出现耐药结果的比率分别为68.92%、48.67%、51.27%、52.52%和57.80%。各年度间HIV-1主要耐药药物类似,核苷类主要有3TC、ABC、DDI和FTC,非核苷类药物以EFV和NVP为主。HIV-1对蛋白酶类药物耐药差别较大,且目前使用的LPV/r的耐药率在1%以下。年度间HIV-1主要耐药位点为184、181、190及103位,其中184位突变主要引起3TC和FTC耐药,而181、190、103位突变与EFV和NVP耐药相关。HIV-1病毒基因亚型均以CRF01_AE为主,且呈上升趋势。结论江苏省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失败人群HIV-1基因型耐药率有上升趋势,应加强对抗病毒治疗患者的耐药检测,从而及时合理调整抗病毒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基因型耐药检测 抗病毒治疗药物 基因亚型
下载PDF
商丘地区艾滋病患者抗病毒药物治疗耐药的危险因素分析
15
作者 王旭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1735-1736,1761,共3页
目的:探讨商丘地区艾滋病患者抗病毒药物治疗失败的耐药检测结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商丘地区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失败的患者共382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和耐药危险因素分析。结果:38... 目的:探讨商丘地区艾滋病患者抗病毒药物治疗失败的耐药检测结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商丘地区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失败的患者共382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和耐药危险因素分析。结果:382例治疗失败患者中,总耐药人数为236例,占61.78%。患者的性别、年龄、确诊至开始治疗时间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基因突变均是导致抗病毒药物治疗耐药的主要因素(P<0.05),而婚姻状况、HIV传播途径、CD4^(+)值、治疗方案以及治疗持续时间与耐药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在对艾滋病患者的抗病毒药物治疗过程中,应重点关注40岁以上男性患者从确诊至开始治疗的时间以及基因突变情况,以减少耐药导致的治疗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病毒药物治疗 耐药
下载PDF
抗病毒药物不同治疗方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效果探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庄凤云 熊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14期130-131,共2页
目的研究抗病毒药物不同治疗方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150例艾滋病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产妇分成A组、B组及C组,每组50例。A组产妇给予AZT+3TC+LPV/r药物联合进行治疗,B组给予AZT+EFV/NVP进行治疗,C组未应用抗病毒药物... 目的研究抗病毒药物不同治疗方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150例艾滋病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产妇分成A组、B组及C组,每组50例。A组产妇给予AZT+3TC+LPV/r药物联合进行治疗,B组给予AZT+EFV/NVP进行治疗,C组未应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仅给予常规用药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三组产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率,观察治疗过程中产妇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A组的HIV阳性率为2.00%,B组的HIV阳性率为4.00%,C组的HIV阳性率为18.00%,C组的HIV阳性率高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0%,A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药物不同治疗方案预防于艾滋病母婴传播,可有效控制HIV病毒滋生,阻断母婴传播,并且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药物治疗 艾滋病 母婴传播 安全性
下载PDF
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cccDNA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代秀芳 陈小丽 +1 位作者 施晓莉 阮鹏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3期1564-1566,共3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HBVcccDNA是HBV复制的原始模板,目前抗病毒治疗药物无法直接清除肝细胞内cccDNA,导致其持续存在肝细胞核内,成为肝炎迁移不愈和复发的根源。本研究对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HBVcccDNA是HBV复制的原始模板,目前抗病毒治疗药物无法直接清除肝细胞内cccDNA,导致其持续存在肝细胞核内,成为肝炎迁移不愈和复发的根源。本研究对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cccDNA水平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CCCDNA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抗病毒治疗药物 DNA水平 肝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 世界性流行 HBV复制
下载PDF
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的现状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德周 《广西医学》 CAS 2003年第8期1439-1443,共5页
关键词 乙肝病毒药物治疗 疗效评价指标 干扰素 拉米夫定 双环醇 苦参素 膦甲酸钠
下载PDF
儿童2019冠状病毒病抗病毒药物治疗选择与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雨一(综述) 刘恩梅(审校)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42-45,共4页
2019年末,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出现一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并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随后被证实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2020年2月11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宣布其正式分类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 2019年末,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出现一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并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随后被证实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2020年2月11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宣布其正式分类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世界卫生组织(WHO)同日宣布,由这一病毒导致的疾病的正式名称为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1]。截至北京时间2020年2月19日24时,全国共31个省累计报告确诊74576例,儿童确诊病例最小年龄仅出生30 h[2]。儿童患者多以发热、咳嗽为主要表现,与成人相比病情更轻,但也有危重型病例报道[3]。目前对于SARS-CoV-2的认识尚不全面和深入,且尚无预防和治疗的特效药物,临床上大多以经验性治疗、支持治疗和控制并发症为主。本文结合SARS-CoV-2的特性与临床实践提出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抗病毒药物治疗选择与未来研发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性治疗 不明原因肺炎 确诊病例 冠状病毒感染 儿童患者 临床实践 特效药物 病毒药物治疗
下载PDF
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郝颖 邹笑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22期168-169,共2页
目的分析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接受抗病毒治疗的80例艾滋病(AIDS/HIV)感染者患者,随机分为A组(26例)、B组(27例)和C组(27例),A组分别使用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奈韦拉平(NVP)、B组使用AZT+3TC+依非... 目的分析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接受抗病毒治疗的80例艾滋病(AIDS/HIV)感染者患者,随机分为A组(26例)、B组(27例)和C组(27例),A组分别使用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奈韦拉平(NVP)、B组使用AZT+3TC+依非韦仑(EFV)、C组使用替诺福韦(TDF)+3TC+EFV治疗,分析比较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80例患者生活质量提高35例,生活质量显著提高25例,生活质量提高不显著15例,生活质量没有明显变化4例,死亡1例。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调查所有患者服药依从性良好。结论只要艾滋病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有规律地进行治疗,并且根据患者身体情况进行服用针对病情的药物,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自身免疫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病毒药物治疗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