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人白介素-8单克隆抗体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庞传超 王爽 +2 位作者 姜萍 巫毅 姜兰香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30-631,共2页
关键词 白介素-8单克隆抗体乳膏 药物治疗 寻常型银屑病 不良反应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抗白介素-9单克隆抗体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柳萍 周新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0年第1期11-14,共4页
支气管哮喘是涉及多种细胞及细胞因子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目前吸入型糖皮质激素、β_2受体激动剂、茶碱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多种哮喘治疗药物均在临床广泛使用,但部分患者的哮喘症状仍不能得到良好控制。白介素(IL)-9参与哮喘的发... 支气管哮喘是涉及多种细胞及细胞因子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目前吸入型糖皮质激素、β_2受体激动剂、茶碱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多种哮喘治疗药物均在临床广泛使用,但部分患者的哮喘症状仍不能得到良好控制。白介素(IL)-9参与哮喘的发生发展,抗IL-9单克隆抗体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哮喘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白介素-9 白介素-9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重组人源化抗白介素-6受体单克隆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及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葛洪亮 谢洁 +1 位作者 柳毓文 胡建康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6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源化抗白介素-6受体单克隆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疗效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3月于萍乡市人民医院就诊并确诊RA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重组人源... 目的:探讨重组人源化抗白介素-6受体单克隆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疗效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3月于萍乡市人民医院就诊并确诊RA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重组人源化抗白介素-6受体单克隆抗体+甲氨蝶呤+稳定剂量泼尼松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稳定剂量泼尼松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3、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机体的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血沉、骨钙素(OC)、骨密度,评估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Sharp评分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3、6个月的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血沉、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3、6个月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3、6个月的OC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3、6个月OC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股骨颈骨密度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6个月的Sharp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3、6个月的Sharp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虽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源化抗白介素-6受体单克隆抗体可有效降低RA患者的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及血沉水平,缓解其疼痛,升高OC,降低Sharp评分,且不会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源化白介素-6受体单克隆抗体 类风湿关节炎 骨代谢
下载PDF
定量检测重组抗白介素6受体人源化单克隆抗体HS628的ELISA方法的建立及确证
4
作者 张代超 魏峰 +5 位作者 毛素梅 刘运龙 任欣怡 李金龙 陈知航 程远国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5年第5期672-677,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灵敏、特异、快速、经济的ELISA方法,用于检测食蟹猴血清中重组抗白介素6受体人源化单克隆抗体HS628的含量。方法:对ELISA与生物素-亲和素ELISA(BA-ELISA)方法进行比较,最终采用BA-ELISA法对HS628进行定量。包被抗体... 目的:建立一种灵敏、特异、快速、经济的ELISA方法,用于检测食蟹猴血清中重组抗白介素6受体人源化单克隆抗体HS628的含量。方法:对ELISA与生物素-亲和素ELISA(BA-ELISA)方法进行比较,最终采用BA-ELISA法对HS628进行定量。包被抗体为羊抗人Ig G单抗,以生物素标记的重组白介素6受体作为检测抗原,以HRP标记的链霉亲和素作为放大剂,最终用单组分显色液(TMB)显色。结果:建立了特异性检测HS628的ELISA方法并完成方法学确证,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64~400 ng/m L,灵敏度为1.64 ng/m L,精密度、准确度、回收率及稳定性符合要求,与对照品校正标准曲线吻合。结论:用建立的ELISA方法测定猴血清中HS628的含量能满足新生物制药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指导原则要求,可用于HS628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白介素6受体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间接ELISA法 生物素-亲和素ELISA法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白介素-17和抗-CCP抗体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及骨侵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小超 陆翔 +3 位作者 李天资 陆玉敏 黄俊利 陶丽菊 《内科》 2010年第5期455-457,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白介素(IL)-17和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度及骨侵蚀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80例RA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血液样本,应用ELISA检测血清IL-17和抗-CCP抗体,结合双手X线分期,分析RA患者与...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白介素(IL)-17和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度及骨侵蚀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80例RA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血液样本,应用ELISA检测血清IL-17和抗-CCP抗体,结合双手X线分期,分析RA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之间,及RA早期与非早期,RA活动期与缓解期,RA骨侵蚀与非骨侵蚀之间IL-17、抗-CCP抗体的差异。结果 (1)RA患者的IL-17、抗-CCP抗体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早期RA组与非早期RA组之间比较,IL-17、抗CCP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活动组高于缓解组、骨侵蚀组高于非骨侵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7、抗-CCP抗体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及骨侵蚀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白介素-17 环瓜氨酸肽抗体
下载PDF
抗IL-17A单克隆抗体对系统性硬化病小鼠纤维化病变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6
作者 王旭 黄舒柠 雷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8期38-41,共4页
目的观察抗白介素17A(IL-17A)单克隆抗体对系统性硬化病(SSc)小鼠纤维化病变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24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抗体组、同型对照组,每组6只。模型组于背部中央区域皮下注射博来霉素(BLM),抗体组注射... 目的观察抗白介素17A(IL-17A)单克隆抗体对系统性硬化病(SSc)小鼠纤维化病变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24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抗体组、同型对照组,每组6只。模型组于背部中央区域皮下注射博来霉素(BLM),抗体组注射BLM+抗IL-17A单克隆抗体,同型对照组注射BLM+同型对照抗体,正常对照组注射磷酸盐缓冲液,共3周。取其皮肤和肺组织,观察病理变化;测量皮肤厚度,进行皮肤炎症评分和肺炎症、纤维化评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皮肤和肺组织IL-17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胶原(CollagenⅠ)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正常对照组皮肤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及胶原增生,肺泡结构正常。模型组真皮层和肺泡间隔明显增厚,皮肤胶原明显增生;肺间质内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可见胶原束形成。同型对照组皮肤和肺组织病理改变与模型组相似。抗体组皮肤增厚,皮肤和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肺纤维组织增生,但程度均轻于模型组和同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抗体组、同型对照组皮肤厚度和炎症评分、肺炎症和纤维化评分均升高,皮肤和肺组织IL-17A、TGF-β1、CollagenⅠ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但模型组和同型对照组均高于抗体组(P<0.05或<0.01)。模型组和同型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抗IL-17A单克隆抗体可抑制SSc小鼠的皮肤和肺纤维化病变;减少TGF-β1和CollagenⅠ生成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病 抗白介素17a单克隆抗体 转化生长因子Β1 Ⅰ型胶原 肺纤维化 小鼠
下载PDF
抗白细胞介素6单克隆抗体抑制小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及其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雷钧 陈知水 +4 位作者 方路 刘天德 袁荣发 王军 邵江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5-280,共6页
目的观察抗白细胞介素6(IL-6)单克隆抗体(anti-IL-6monoclonal antibody,anti-IL-6mAb)对同种异体小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同系移植组、移植模... 目的观察抗白细胞介素6(IL-6)单克隆抗体(anti-IL-6monoclonal antibody,anti-IL-6mAb)对同种异体小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同系移植组、移植模型组、移植对照组(注射rat-IgG)和移植治疗组(注射anti-IL-17mAb或anti-IL-6mAb)。观察各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并检测病理组织学改变;Real-time PCR检测各组移植心脏中细胞因子IL-17、干扰素-γ(IFN-γ)及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 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受鼠脾脏CD4+、CD8+T细胞中IL-17、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①anti-IL-6mAb、anti-IL-17mAb输注均可显著抑制小鼠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分别延长至(22.0±2.3)d、(13.0±1.8)d,anti-IL-6mAb组抑制排斥反应发生的效果更加显著。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anti-IL-6mAb组排斥反应病理分级明显下降(Stanford 2级);②anti-IL-6mAb组移植心脏中IL-17、IFN-γ和RORγt mRNA的转录水平较rat-IgG对照组及移植模型组显著下降,anti-IL-17mAb输注可部分下调IFN-γmRNA的转录水平;③anti-IL-6mAb组受鼠脾脏CD4+及CD8+T细胞中IFN-γ+的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CD4+IFN-γ+T细胞较CD8+IFN-γ+T细胞下降更为明显,同时CD4+IL-17+T(Th17)细胞的比例在anti-IL-6mAb组中亦明显下降。结论 anti-IL-6mAb可有效抑制急性排斥反应小鼠体内Th17和Th1细胞的活化,并延长同种异体心脏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排斥反应 心脏移植 白细胞介素6单克隆抗体 白细胞介素-17 RORyt 干扰素-γ
下载PDF
IL-17单克隆抗体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5
8
作者 钱红 刘理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9-512,共4页
目的探讨IL-17单克隆抗体(mAb)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5)、模型组(n=15)、同型对照组(n=25)及IL-17 mAb组(n=25)。模型组、同型对照组、IL-17mAb组小鼠腹腔接种0.1 m... 目的探讨IL-17单克隆抗体(mAb)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5)、模型组(n=15)、同型对照组(n=25)及IL-17 mAb组(n=25)。模型组、同型对照组、IL-17mAb组小鼠腹腔接种0.1 mL内含柯萨奇病毒B3(CVB3)的Eagle液建立VMC模型,对照组仅注射Eagle液。接种后第3、5天,同型对照组腹腔注射100μg非特异性IgG,IL-17抗体组腹腔注射100μg IL-17 mAb。第7天,每组处死5只小鼠,取心脏,采用Reed-Muench法测定病毒滴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VB3 mRNA拷贝数。第14天称体质量后处死全部小鼠,比较各组死亡率;分离血清,ELISA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称心脏质量(HM),计算心脏指数(HM/BM);HE染色计算心肌病理积分,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脏核因子-κB(NF-κB)p65表达,ELISA检测心脏IL-6、TNF-α含量。结果模型组心脏指数、血清cTnI浓度、NF-κB p65表达水平及心脏IL-6、TNF-α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IL-17 mAb组死亡率、心脏指数、血清cTnI浓度、心肌病理积分、病毒滴度、CVB3 mRNA拷贝数、NF-κB p65表达水平及心肌IL-6、TNF-α含量较模型组及同型对照组减少(P<0.05或P<0.01)。同型对照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L-17 mAb能够减轻VMC小鼠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病毒复制及NF-κB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7单克隆抗体 病毒性心肌炎 核因子-KB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A
原文传递
AlphaLISA方法测定抗白介素-17受体单抗生物学活性
9
作者 刘春雨 于传飞 +3 位作者 崔永霏 武刚 黄璟 王兰 《中国药事》 CAS 2020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的:利用AlphaLISA方法建立抗白介素-17受体单抗的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方法:以人包皮成纤维细胞系作为靶细胞,通过AlphaLISA检测系统建立抗IL-17R单抗的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根据四参数拟合分析计算抗IL-17R单抗的相对效价,并对该方法... 目的:利用AlphaLISA方法建立抗白介素-17受体单抗的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方法:以人包皮成纤维细胞系作为靶细胞,通过AlphaLISA检测系统建立抗IL-17R单抗的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根据四参数拟合分析计算抗IL-17R单抗的相对效价,并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抗IL-17R单抗在该方法中存在量效关系,并且符合四参数方程:y=(A-D)/[1+(x/C)~B]+D。6批抗IL-17R单抗经3次测定,相对效价平均值在(84.93±3.12)%^(107.51±1.66)%,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2批回收率样品经3次测定,回收率分别为(100.66±13.65)%和(115.69±3.85)%。结论:本研究利用AlphaLISA方法在国内首次成功建立重复性好、准确性高的抗IL-17R单抗的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7R单 单克隆抗体 生物学活性 AlphaLISA法
下载PDF
IL-17单克隆抗体对肺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理静 钱红 +3 位作者 尹辉明 张平 王在岩 肖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86-1592,共7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IL)-17单克隆抗体(m Ab)对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非特异性Ig G组、IL-17 m Ab组,各组15只,后3组大鼠予以博莱霉素A5气管内注入构建... 目的探讨白介素(IL)-17单克隆抗体(m Ab)对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非特异性Ig G组、IL-17 m Ab组,各组15只,后3组大鼠予以博莱霉素A5气管内注入构建肺纤维化模型,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气管内注入。后2组于d 7、14、21分别给予非特异性IgG、IL-17 mAb尾静脉注射,其余3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所有大鼠d 28处死,留取肺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肺组织IL-17、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Western blot分析肺组织胞核核因子-κB(NF-κB)p65以及细胞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蛋白表达情况,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肺组织ColⅠ、ColⅢmRNA表达水平,分离血清,采用ELISA检测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IINP)浓度。结果 IL-17m Ab组肺泡炎症和肺纤维化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及非特异性Ig G组(P<0.01)。模型组和非特异性Ig G组肺组织IL-17、IL-6、TNF-α含量、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ColⅠ、ColⅢ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血清PICP、PIIINP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经IL-17 m Ab处理后,上述指标相比模型组和非特异性IgG组明显降低(P<0.01)。但非特异性Ig G组与模型组以及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IL-17 mAb通过下调NF-κB表达,抑制肺组织炎症反应及减少胶原蛋白合成,对肺纤维化大鼠产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7单克隆抗体 肺纤维化 炎症反应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核因子-ΚB Ⅰ型胶原 Ⅲ型胶原
下载PDF
人白细胞介素17的多克隆抗体制备与单抗杂交瘤的筛选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永红 陈国友 +2 位作者 曹雪涛 胡晋红 苏睛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 制备重组人IL - 17的兔抗血清并纯化 ,克隆化筛选IL - 17的阳性杂交瘤克隆。方法 应用纯化的IL - 17程序免疫家兔 ,得到兔抗人IL - 17的抗血清 ;采用盐析法和亲和层析法对兔抗血清进行纯化。应用纯化的IL - 17免疫小鼠 ,将其脾... :目的 制备重组人IL - 17的兔抗血清并纯化 ,克隆化筛选IL - 17的阳性杂交瘤克隆。方法 应用纯化的IL - 17程序免疫家兔 ,得到兔抗人IL - 17的抗血清 ;采用盐析法和亲和层析法对兔抗血清进行纯化。应用纯化的IL - 17免疫小鼠 ,将其脾脏与骨髓瘤细胞SP 2 / 0融合 ,采用有限稀释法和克隆化筛选阳性杂交瘤克隆。抗体的检测分别采用琼脂糖双向扩散试验法和酶联免疫测定法 (ELISA)。结果和结论 纯化得到多克隆抗体 2 .5ml,IgG纯度大于 95 % ,初步得到 5个阳性杂交瘤克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7 血清 单克隆抗体 有限稀释法 酶联免疫测定法 亲和层析 制备
下载PDF
抗CD25单克隆抗体对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肖漓 石炳毅 +4 位作者 王振 钱叶勇 常京元 柏宏伟 韩孟霞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8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目的评价抗CD25单克隆抗体对活体肾移植受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方法观察14例活体肾移植受者外周血CD4+CD25highT细胞百分比和FoxP3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FACSCalibur和CellQuest软件行双色流式细... 目的评价抗CD25单克隆抗体对活体肾移植受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方法观察14例活体肾移植受者外周血CD4+CD25highT细胞百分比和FoxP3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FACSCalibur和CellQuest软件行双色流式细胞计数和结果分析,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肾移植受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的FoxP3基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在移植术后3d、13d,CD4+CD25highT细胞占CD4+比例显著升高;在移植后1个月内,CD4+CD25highT细胞比例升高约至原来的3倍。移植术后13d、17d、27d时外周血FoxP3mRNA表达明显高于移植术后3d。在肾移植术后的不同时间抗CD25单克隆抗体使用组受者的CD25+T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未使用抗CD25单克隆抗体)。抗CD25单克隆抗体使用组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术后3d、13d,抗CD25单克隆抗体组CD4+CD25highT细胞占CD4+的比例明显降低,术后3d对照组、抗CD25单克隆抗体使用组分别为1.24%±0.15%、2.25%±0.24%,P=0.00;术后13d为3.75%±0.38%、7.28%±0.51%,P=0.00。然而,术后17d、27d后,抗CD25单克隆抗体使用组的CD4+CD25highT恢复到对照组水平,两组间CD4+CD25highT细胞占CD4+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即第17d为3.72%、0.26%、4.43%、0.44%,P=0.17,27d为9.00%±0.30%、8.31%±0.33%,P=0.16。在肾移植术后不同时间,受者外周血FoxP3mRNA表达水平在两组之间相似,无统计学差异,说明FoxP3mRNA表达水平并没有受到体内注射抗CD25单克隆抗体影响。结论抗CD25单克隆抗体的使用对活体肾移植受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在一定时间具有暂时性的影响,而FoxP3mRNA表达水平没有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5单克隆抗体 肾移植 白介素-2 CD4^+CD25 ^high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人源化CD25单克隆抗体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和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微 任汉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34-137,共4页
本研究探讨人源化重组CD25单克隆抗体(rhCD25MAb)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的影响。应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不加或同时加rhCD25MAb或环孢菌素A(CsA)进行体外培养,或先用PHA刺激T细胞活化后再加入rhCD25MAb继续进... 本研究探讨人源化重组CD25单克隆抗体(rhCD25MAb)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的影响。应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不加或同时加rhCD25MAb或环孢菌素A(CsA)进行体外培养,或先用PHA刺激T细胞活化后再加入rhCD25MAb继续进行培养。用MTT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3、CD25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可溶性IL-2R(sIL-2R)水平。结果显示:rh-CD25MAb和CsA均能有效抑制PHA活化的T细胞的增殖,且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总体比较,CsA对T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更强。虽然CsA和rhCD25MAb均能降低细胞培养上清中的sIL-2R的水平及CD25+/CD3+的比例,但rhCD25MAb的作用明显强于CsA。rhCD25MAb无论是在T细胞活化前还是活化后均能抑制T细胞表达CD25抗原和分泌sIL-2R。结论:rhCD25MAb具有很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它能抑制T细胞活化及抑制活化的T细胞增殖,临床上它不仅可用于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还可用于预防aGV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化CD25单克隆抗体 T淋巴细胞 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 细胞表面
下载PDF
白介素17单克隆抗体对变应性鼻炎小鼠气道炎症的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董庆喆 谷海燕 +4 位作者 张念凯 连媛媛 徐禛 史海磊 姜晓丹 《医学信息》 2019年第19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17单克隆抗体(IL-17mAb)的不同给予剂量及方式在变应性鼻炎小鼠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将48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E、F组,每组8只。分别于第0、7、14 d将20μg卵清蛋白(OVA)加2 mg铝佐剂腹腔注射处理A、... 目的探讨白介素17单克隆抗体(IL-17mAb)的不同给予剂量及方式在变应性鼻炎小鼠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将48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E、F组,每组8只。分别于第0、7、14 d将20μg卵清蛋白(OVA)加2 mg铝佐剂腹腔注射处理A、C、D、E及F组小鼠,间隔7 d,第22天开始进行鼻腔激发,每天每侧鼻孔各给予OVA 10μl(共500μg)滴鼻,连续7 d。A、C、D、E组小鼠于每次OVA鼻腔激发前1 h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00 ng IL-17mAb、500 ng IL-17mAb、5μg IL-17mAb滴鼻,F组小鼠于每次OVA鼻腔激发前4 h给予5μg IL-17mAb腹腔注射,B组小鼠于相同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及滴鼻。所有小鼠于最后1次激发后评估鼻部症状学变化,Diff-Quik染色观察鼻腔灌洗液(NLF)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ELISA方法检测血清及NLF中IL-6、IL-10水平,鼻黏膜组织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肥大细胞。结果4周末A组所有小鼠症状学评分均>5分,提示造模成功。F组小鼠的挠鼻及喷嚏次数均少于A组(P<0.05);F组小鼠NLF中嗜酸性粒细胞数、血清IL-6水平低于A组,血清及NLF中IL-10水平均高于A组(P<0.05);E组小鼠血清中IL-10水平高于A组(P<0.05);A组小鼠鼻黏膜组织中肥大细胞数多于B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F组小鼠鼻黏膜组织中肥大细胞数少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小鼠鼻黏膜组织中肥大细胞数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的(5μg)IL-17mAb腹腔注射处于激发阶段的变应性鼻炎小鼠促使小鼠变应性鼻炎症状明显减轻,鼻腔灌洗液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促使变应性鼻炎小鼠血清中IL-6表达降低,血清中及鼻腔灌洗液中IL-10表达升高,因此推测这些细胞因子的变化可能抑制Th17/促进Treg的分化,进而对变态反应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7单克隆抗体 鼻炎 变应性 小鼠 气道炎症
下载PDF
抗白介素-8单克隆抗体乳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美娜 高玉雪 +1 位作者 赵晔 黄畋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30-530,共1页
关键词 寻常性银屑病 白介素-8单克隆抗体乳膏 不良反应 临床疗效 恩博克乳膏
原文传递
类风湿关节炎中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浓度与白介素17mRNA表达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林锦骠 杨滨 欧启水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7-380,共4页
本文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ACPA)、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浓度和白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收集40... 本文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ACPA)、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浓度和白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收集40例RA患者血清和外周血,以4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和外周血作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抗CCP抗体,免疫比浊法检测RF含量。Ficoll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17 mRNA表达。结果显示RA患者血清中ACPA和RF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17 mRNA表达量也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RA患者血清中RF和ACPA含量与IL-17 mRNA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F,R^2=0.753;ACPA,R^2=0.2408)。提示在RA中,ACPA和RF含量与IL-17 mRNA表达具有正相关性,动态监测ACPA和RF含量及IL-17 mRNA表达,有助于RA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 环瓜氨酸肽抗体 白介素17
原文传递
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的完全人源化抗IL-17单克隆抗体Secukinumab 被引量:2
17
作者 范鸣 《药学进展》 CAS 2012年第9期425-427,共3页
白细胞介素IL-17是一种重要的炎症细胞因子,与炎症、肿瘤、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在体内主要由CD4+T细胞(如Th17细胞)产生,也可由巨噬细胞、星形细胞、
关键词 secukinumab 完全人源化IL-17单克隆抗体 IL-17/Th17免疫反应 自身免疫性疾病
原文传递
中度至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治疗药IL-17A的单克隆抗体Taltz(ixekizumab)
18
作者 李宜洺 周辛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16年第9期00270-00271,共2页
Taltz(ixekizumab)礼来开发的一种人源化免疫球蛋白G亚类4(IgG4)单克隆抗体(mAb)药物,其对促炎作用的细胞因子白介素-17A(IL-17A)具有高特异性的亲和力。FDA和EMA都已批准Talt注射液用于中度至重度斑块型银屑病(plaque psoriasis)成人... Taltz(ixekizumab)礼来开发的一种人源化免疫球蛋白G亚类4(IgG4)单克隆抗体(mAb)药物,其对促炎作用的细胞因子白介素-17A(IL-17A)具有高特异性的亲和力。FDA和EMA都已批准Talt注射液用于中度至重度斑块型银屑病(plaque psoriasis)成人患者的治疗。临床研究显示,Taltz(ixekizumab)的效果显著优于安慰剂和Enbrel(恩利)。Taltz 的上市,将极大地改善银屑病的临床护理标准。笔者就Taltz的基本性质、作用机制、药动学、药效学、临床试验等作一概述,以期能为医院临床用药起到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ltz ixekizumab 银屑病 单克隆抗体 白介素-17a
原文传递
重组抗肿瘤坏死因子-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其Th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岳涛 钮晓音 +1 位作者 陈广洁 倪立青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81-485,共5页
目的研究重组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anti—TNF rcMAb)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外周血Th1、Th17、调节性T细胞影响。方法50例经严格筛选的RA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40例... 目的研究重组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anti—TNF rcMAb)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外周血Th1、Th17、调节性T细胞影响。方法50例经严格筛选的RA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40例),给予anti-TNF rcMAb(3mg/kg)+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10例)单独接受甲氨蝶呤治疗,分别于0、2、6、14周给药,于0、18周分别观察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在相应观察点做ACR20、50、70评分。同时,对比外周血中Th1、Th17、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情况及相关转录因子T-bet、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ROR)C、叉头状转录因子3(Foxp3)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或Ridit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后,联合治疗组ACR20、50、70较对照组均有所改善,尤其ACR20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671,P=0.00094)。联合治疗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无显著变化[(0周(1.1±0.6)%;18周(1.1±0.3)%]、Th1细胞比例降低[0周(7.1±3.9)%;18周(4.2±2.8)%],调节性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0周(91.5±0.8)%;18周(3.0±0.6)%,t=2.301,P=0.048];对照组Th1比例下降[0周(9.1±3.1)%;18周(5.8±2.6)%],调节性T细胞比例略升高[0周(1.2±0.6%);18周(2.2±0.6)%]。2组Th17、Th1细胞的转录因子RORC、T-bet mRNA表达水平降低,调节性T细胞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水平均升高。结论anti-TNF rcMAb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RA患者疗效显著,可能通过影响患者外周血Th细胞亚群发挥其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TH1细胞 重组肿瘤坏死因子-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 Th17 调节性T细胞
原文传递
白介素17抑制剂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唐兴雨 程能能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46-151,共6页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至今仍无法被完全治愈。随着人们对银屑病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银屑病的生物治疗得到了发展。人们普遍认为白介素23/白介素17(IL-23/IL-17)轴在银屑病的发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多项临床试验...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至今仍无法被完全治愈。随着人们对银屑病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银屑病的生物治疗得到了发展。人们普遍认为白介素23/白介素17(IL-23/IL-17)轴在银屑病的发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多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IL-17A抑制剂治疗银屑病可以达到较高皮损清除率,且起效快,在中至重度银屑病治疗中有巨大的潜力。IL-17A/F双靶点抑制剂更是可以清除或几乎清除皮损,更加符合患者预期。由于银屑病需要长时间持续用药,可能会出现生物制剂疗效降低或者不良反应增多等结局。对白介素17A抑制剂在斑块状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银屑病患者的生物制剂转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7抑制剂 银屑病 单克隆抗体 生物制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