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V蛋白酶抑制剂的抗真菌作用及相关机制探讨
1
作者 巨金鑫 冯文莉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261-264,共4页
近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发病率急剧上升,死亡率最高达90%,其中,侵袭性念珠菌感染(invasive candidiasis,IC)排在首位[1]。随着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和激素在临床的大量应用,以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近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发病率急剧上升,死亡率最高达90%,其中,侵袭性念珠菌感染(invasive candidiasis,IC)排在首位[1]。随着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和激素在临床的大量应用,以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和器官移植等存在免疫缺陷人群的不断增多,目前临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三唑类、多烯类、棘白菌素类等)出现严重的耐药现象[1-3],常导致抗真菌治疗失败,因此急需研发及寻找新型抗真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白念珠菌 HIV蛋白酶抑制剂 抗真菌作用
下载PDF
中药苍术抗真菌作用的研究及临床观察 被引量:36
2
作者 尹秀芝 蒲卓 +2 位作者 王冰梅 赵淑文 赵玲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6期492-494,共3页
目的 研究苍术抗真菌作用。方法 苍术浸膏实验室抑菌实验临床验证。结果 苍术对浅部真菌抑真菌效果良好。结论 苍术可作为外用药剂型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 苍术 临床观察 中药 抗真菌作用 抑菌实验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RE(C_7H_5O_3)_2(C_9H_6NO)配合物抗真菌作用的热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何笃贵 李强国 +6 位作者 杨德俊 李旭 叶丽娟 魏得良 黄熠 张辉 刘义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7-110,共4页
应用微量热法研究了配合物RE(C7H5O3)2(C9H6NO)(RE代表La,Sm和Nd)对真菌的抗菌作用。在TAM Air热导式等温微量量热仪上,分别测定了桔青霉菌和黑曲霉菌在不同浓度不同稀土配合物及空白条件下生长代谢热谱曲线,并计算得到了真菌在不同条... 应用微量热法研究了配合物RE(C7H5O3)2(C9H6NO)(RE代表La,Sm和Nd)对真菌的抗菌作用。在TAM Air热导式等温微量量热仪上,分别测定了桔青霉菌和黑曲霉菌在不同浓度不同稀土配合物及空白条件下生长代谢热谱曲线,并计算得到了真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代谢速率常数κ和传代时间G等热动力学参数。实验表明:3种稀土水杨酸8-羟基喹啉三元配合物对桔青霉菌和黑曲霉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抑制效果依次为:Sm(Hsal)2(hq)>La(Hsal)2(hq)>Nd(Hsal)2(hq)。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抗真菌作用 热谱曲线 生长速率常数
下载PDF
枸骨叶抗真菌作用初探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晶 林晨 +1 位作者 岑颖洲 沈伟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62-1562,共1页
关键词 枸骨叶 抗真菌作用 瑶药 提取物 正丁醇 乙酸乙酯
下载PDF
大蒜油亚微乳的安全性及体外抗真菌作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郭涛 储晓琴 +3 位作者 颜鸣 何进 赵明宏 孙学惠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58-462,共5页
目的考察大蒜油亚微乳的安全性及体外抗真菌作用。方法急性毒性试验为小鼠尾静脉注射给药,测定LD50;采兔血配制成体积分数为2%的红细胞混悬液,进行溶血试验;新西兰大耳兔左、右耳缘静脉分别静滴大蒜油亚微乳或大蒜油注射液和5%的葡萄糖... 目的考察大蒜油亚微乳的安全性及体外抗真菌作用。方法急性毒性试验为小鼠尾静脉注射给药,测定LD50;采兔血配制成体积分数为2%的红细胞混悬液,进行溶血试验;新西兰大耳兔左、右耳缘静脉分别静滴大蒜油亚微乳或大蒜油注射液和5%的葡萄糖注射液,观察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用沙氏培养基以倍比稀释法测定大蒜油亚微乳、大蒜油注射液、氟康唑注射液对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烟曲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大蒜油亚微乳的LD50为282.0 mg.kg-1,大蒜油注射液为167.2 mg.kg-1;大蒜油亚微乳无溶血作用,无血管刺激性;大蒜油亚微乳对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新型隐球菌及烟曲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50、25、502、5 mg.L-1,大蒜油注射液对上述4种菌的MIC分别为50、50、100、25 mg.L-1。结论大蒜油亚微乳的LD50是大蒜油注射液的1.7倍,安全性好于大蒜油注射液;大蒜油制成亚微乳后仍具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油亚微乳 大蒜油注射液 氟康唑注射液 药物安全性 抗真菌作用
下载PDF
凤仙透骨草不同萃取部位体外抗真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顾媛媛 王建明 +2 位作者 田振坤 宋成贵 代金红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81-482,共2页
凤仙透骨草来源于凤仙花科(BALSAMINAEEAE)凤仙花属(IMPATIENS L.)植物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的干燥茎,凤仙始载于《救荒本草》,其种子名为急性子,李时珍[1]谓:"其花头翅尾足,俱翘翘然如凤状,故以名之",在我国大部分... 凤仙透骨草来源于凤仙花科(BALSAMINAEEAE)凤仙花属(IMPATIENS L.)植物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的干燥茎,凤仙始载于《救荒本草》,其种子名为急性子,李时珍[1]谓:"其花头翅尾足,俱翘翘然如凤状,故以名之",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南北各地均有栽培,资源十分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仙透骨草 抗真菌作用 最低抑菌浓度
下载PDF
五味子、半夏等几种中药抗真菌作用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4
7
作者 赵晓洋 田家琦 +3 位作者 阎哈一 卢玉娟 周毅成 葛荣明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1年第2期118-120,共3页
本文测定了五味子、半夏等8种中药的抗真菌作用强度,其中10%五味子与5%半夏对皮肤癣菌最敏感五味子的有效成份与两性霉素B相似,均含有多烯类化学结构,故产生相同的抑菌作用。
关键词 五味子 半夏 抗真菌作用
下载PDF
三种中药挥发油抗真菌作用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李俭 李立秋 +3 位作者 薛艳华 卓越 马淑霞 聂清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31-32,共2页
本实验以常用的乙醇、丙酮和二甲基亚砜混合液为溶剂对丁香油、八角茴香油、桂皮油三种挥发油抗真菌作用进行了实验观察。结果表明桂皮油抗真菌作用轻强、范围亦较广,并与丁香油或八角茴香油混合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协同作用。丁香... 本实验以常用的乙醇、丙酮和二甲基亚砜混合液为溶剂对丁香油、八角茴香油、桂皮油三种挥发油抗真菌作用进行了实验观察。结果表明桂皮油抗真菌作用轻强、范围亦较广,并与丁香油或八角茴香油混合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协同作用。丁香油、八角茴香油也有一定的抗真菌作用。混合后同样表现出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丁香油 八角茄香油 桂皮油 抗真菌作用
下载PDF
地锦草化学成分及其抗真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9
作者 谢奇 李治建 +2 位作者 斯拉甫.艾白 古力娜.达吾提 周露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7期880-883,共4页
地锦草含有黄酮、甾体、三萜、鞣质及酚酸类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真菌、抗细菌、抗病毒、抗氧化、保肝、止血等生物活性。该文对地锦草近年来化学成分及其抗真菌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地锦草 化学成分 抗真菌作用
下载PDF
国产萘替芬体外抗真菌作用和对豚鼠皮肤真菌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家章 信许娅 +1 位作者 冯志鹤 刘延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13-214,共2页
用国产萘替芬(Naftifine)体外对23株常见致病真菌及120株临床分离菌株的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萘替芬抑制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等皮肤真菌的效果较好、萘替芬的MIC在0.02~1.56mg/L,咪康唑和克霉唑M... 用国产萘替芬(Naftifine)体外对23株常见致病真菌及120株临床分离菌株的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萘替芬抑制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等皮肤真菌的效果较好、萘替芬的MIC在0.02~1.56mg/L,咪康唑和克霉唑MIC多在0.39~3.12mg/L,差异显著(P<0.01);动物实验,1%萘替芬霜和1%萘替芬溶液剂在10天内临床治愈率和平均治愈天数明显优于1%克霉唑软膏;与3%克霉唑软膏比较,除10天内临床治愈率低于萘替芬外,其他则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替芬 抗真菌作用 真菌性皮肤病
下载PDF
日本榧叶挥发油成分抗菌抗真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虹 王洪泉 陈振德 《中国药师》 CAS 2002年第9期549-549,共1页
红豆杉科植物日本榧Torreyan nucifera(L.)Sieb.et Zucc.原产日本,我国的杭州、上海、南京等地引种栽培[1].近年来,自从红豆杉科植物中发现抗癌紫杉醇(paclitaxel)后,国内外学者对红豆杉科植物的研究越来越关注.
关键词 日本榧叶 挥发油 抗菌作用 抗真菌作用 体外试验
原文传递
珊瑚姜挥发油抗真菌作用的透射电镜观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曹煜 张士英 朱润衡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1990年第1期58-60,共3页
通过TEM对经1%珊瑚姜挥发油作用的红色毛癣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4n后,真菌细胞变性,核旁出现斑片状电子薄区。48h后,细胞膜明显皱缩。120h后,线粒体等细胞器及细胞核均消失,细胞内完全被电子薄区占据。作者认为,由于某些成分... 通过TEM对经1%珊瑚姜挥发油作用的红色毛癣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4n后,真菌细胞变性,核旁出现斑片状电子薄区。48h后,细胞膜明显皱缩。120h后,线粒体等细胞器及细胞核均消失,细胞内完全被电子薄区占据。作者认为,由于某些成分的共同抗真菌作用,珊瑚姜挥发油对真菌作用点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姜 挥发油 抗真菌作用 电镜
下载PDF
苔色酸酯的合成及抗真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洪阁 李松年 刘培勋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099-1101,共3页
目的:合成出一系列苔色酸酯,并测试其抗真菌作用。方法:以石花为原料,经丙酮提取得到红粉苔酸,用半合成方法,制备苔色酸酯。以试管内药液稀释法,考察苔色酸酯的抗真菌作用。结果:合成出了7个苔色酸酯,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和ES... 目的:合成出一系列苔色酸酯,并测试其抗真菌作用。方法:以石花为原料,经丙酮提取得到红粉苔酸,用半合成方法,制备苔色酸酯。以试管内药液稀释法,考察苔色酸酯的抗真菌作用。结果:合成出了7个苔色酸酯,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和ESI—MS等表征;其中5个对常见的浅层致病真菌如絮状表皮癣菌等的最低抑菌浓度范围在20~150μg·mL^-1,4个对深层真菌如申克孢子丝菌等的最低抑菌浓度在40~300μg·mL^-1。结论:苔色酸酯对9种致病真菌抑菌作用显著,且效果均优于3,5-二羟基甲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色酸酯 合成 抗真菌作用 石花
下载PDF
家蝇幼虫提取物的抗真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付萍 吴建伟 国果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8-549,共2页
目的分离纯化家蝇幼虫提取物并研究各组分的抗真菌作用。方法采用瞬时破壁法制备家蝇幼虫提取物,固相萃取进一步分离纯化提取物,检测各洗脱组分的抗真菌活性,并用SDS-PAGE分析各洗脱组分。结果采用瞬时破壁法制备的家蝇幼虫提取物经固... 目的分离纯化家蝇幼虫提取物并研究各组分的抗真菌作用。方法采用瞬时破壁法制备家蝇幼虫提取物,固相萃取进一步分离纯化提取物,检测各洗脱组分的抗真菌活性,并用SDS-PAGE分析各洗脱组分。结果采用瞬时破壁法制备的家蝇幼虫提取物经固相萃取后,多个洗脱组分具有抗真菌活性,电泳分析可见各洗脱组分含有多个蛋白或多肽。结论采用瞬时破壁法结合固相萃取的方法能对家蝇幼虫提取物进行初步的分离纯化,并筛选到具有抗真菌作用的蛋白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固相萃取 抗真菌作用
下载PDF
国产氟康唑对血液病患者抗真菌作用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魏建平 顾惜春 +1 位作者 勒黎清 朱玲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6年第1期35-36,共2页
用国产氟康唑口服胶囊治疗血液病人真菌感染35例,痊愈34例,有效率97.1%.
关键词 氟康唑 真菌感染 血液病 抗真菌作用
下载PDF
捷安肽素抗真菌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代富英 周金燕 谭红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86-90,共5页
目的研究捷安肽素的抗真菌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形态学方法和同位素标记法。显微形态观察经捷安肽素处理后的供试真菌的形态学变化。进一步采用14C同位素标记的特异底物"尿苷二磷酸-(14C)-葡萄糖"示踪,研究捷安肽素对真菌(1,3)-... 目的研究捷安肽素的抗真菌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形态学方法和同位素标记法。显微形态观察经捷安肽素处理后的供试真菌的形态学变化。进一步采用14C同位素标记的特异底物"尿苷二磷酸-(14C)-葡萄糖"示踪,研究捷安肽素对真菌(1,3)-β-D-葡聚糖合成酶活性反应的影响。结果显微形态观察表明,经捷安肽素处理后,供试真菌呈现球形膨胀,而且随着捷安肽素作用强度增强,球形膨胀的程度和发生频率也增加,提示捷安肽素的作用位点在真菌细胞壁。同位素标记实验表明,捷安肽素可抑制(1,3)-β-D-葡聚糖合成酶的活性,降低真菌细胞壁合成过程中(1,3)-β-D-葡聚糖的放射性掺入,对疫霉菌和辣椒炭疽病菌(1,3)-β-D-葡聚糖合成酶的抑制率分别达到77.7%和77.5%。结论捷安肽素的抗真菌作用机理为:抑制细胞(1,3)-β-D-葡聚糖合成酶的活性,破坏真菌细胞壁的合成,造成真菌细胞壁组分(1,3)-β-D-葡聚糖的缺损和病原真菌生长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捷安肽素 抗真菌作用机理 (1 3)-β—D-葡聚糖合成酶
下载PDF
中药香莲复方抗真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范瑞强 鲁长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5年第1期67-68,共2页
中药香莲复方抗真菌作用的研究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范瑞强,鲁长明为了寻找治疗皮肤真菌病的有效中药外用制剂,最近我们进行了香莲复方抗真菌作用的试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试验药物:中药香莲复方主要由丁香、藿香... 中药香莲复方抗真菌作用的研究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范瑞强,鲁长明为了寻找治疗皮肤真菌病的有效中药外用制剂,最近我们进行了香莲复方抗真菌作用的试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试验药物:中药香莲复方主要由丁香、藿香、黄连、龙胆草等中药组成,将其制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莲 复方 抗真菌作用
下载PDF
余甘子抗病毒、抗真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席晓蓉 邢海晶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69-70,共2页
余甘子是世界民族药物中一味重要的传统药物,在民间应用广泛。就余甘子抗病毒抗真菌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余甘子 抗病毒作用 抗真菌作用
下载PDF
洛巴口蘑的抗真菌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方 黄荣春 尤美莲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6-28,34,共4页
洛巴口蘑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目前研究显示,它的一种单倍体型具有明显的抗曲霉作用,而其双倍体无此特性,所以该抗性基因为隐性基因.
关键词 洛巴口蘑 隐性基因 抗真菌作用 食用菌
下载PDF
黄连解毒汤对白色念珠菌的抗真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曹俊敏 曹毅 +3 位作者 杨雪静 杨晓红 陶茂灿 赵竞宜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5期721-722,共2页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对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抗真菌效果。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药物敏感性试验测定黄连解毒汤对标准菌株、氟康唑敏感株、氟康唑中度敏感株、氟康唑耐药株4种白色念殊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黄连解毒汤对4种白色念珠菌均具有较...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对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抗真菌效果。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药物敏感性试验测定黄连解毒汤对标准菌株、氟康唑敏感株、氟康唑中度敏感株、氟康唑耐药株4种白色念殊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黄连解毒汤对4种白色念珠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对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为4mg/ml,对氟康唑敏感型白色念珠菌最低抑菌浓度为8mg/ml,对中度敏感型白色念珠菌最低抑菌浓度为16mg/ml,对耐药型白色念珠菌最低抑菌浓度为64mg/ml。结论黄连解毒汤对白色念珠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作为临床用药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黄连解毒汤 抗真菌作用 最低抑菌浓度 药物敏感性试验 标准菌株 抑制作用 体外抗真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