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放线菌BM-2菌株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被引量:9
1
作者 马桂珍 吴少杰 +3 位作者 付泓润 暴增海 王淑芳 葛平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3-401,共9页
从海洋放线菌菌株BM-1发酵液中分离抗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物质。以对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生物活性为跟踪,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薄层层析和HPLC等技术,海洋放线菌菌株BM-1发酵液中含有4种对禾谷镰刀菌具... 从海洋放线菌菌株BM-1发酵液中分离抗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物质。以对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生物活性为跟踪,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薄层层析和HPLC等技术,海洋放线菌菌株BM-1发酵液中含有4种对禾谷镰刀菌具有抑菌作用的活性物质,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4种具有强抗菌作用的组分Aa、Ab、Ba、Ca。采用ESI-MS、1H NMR、13C NMR等波谱分析技术,对分离量较大、活性较强的活性组分Ca进行结构鉴定,鉴定Ca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放线菌 BM-2 抗真菌活性物质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下载PDF
海洋枯草芽孢杆菌Bs-1产生多种抗真菌活性物质 被引量:16
2
作者 谢海平 黄晖 +2 位作者 黄登峰 汪丽 陆勇军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2-123,共2页
从香港清水湾海域中分离到一株能产生抗酵母样真菌和革兰氏阳性菌抗生素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s_1。对Bs_1产生抗生素条件的研究表明 ,Bs_1在多种培养基中生长迅速 ,但只在PDB (马铃薯葡萄糖液体 )中产生抗真菌活性物质 ;活性物质粗提液... 从香港清水湾海域中分离到一株能产生抗酵母样真菌和革兰氏阳性菌抗生素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s_1。对Bs_1产生抗生素条件的研究表明 ,Bs_1在多种培养基中生长迅速 ,但只在PDB (马铃薯葡萄糖液体 )中产生抗真菌活性物质 ;活性物质粗提液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酸碱度 ,12 1℃加热 15min及在pH 2和pH 10处理 2 4h仍有相当高的活性 ;对Bs_1产抗生素的营养条件和影响的理化因子进行了分析 ;最后用吸附、萃取、离子交换层析和RP_HPLC等技术对此菌的抗菌代谢产物进行纯化 ,结果发现Bs_1在PDB培养基中发酵时至少产生 3种亲水性的抗真菌活性化合物 ,三者在C18反相层析柱上的保留时间差别不大 ,对HPLC纯化后的其中一种化合物结构的初步分析表明 ,该化合物含有共轭双键但无任何氨基酸残基 ,与目前已知的枯草芽孢杆菌产生的抗生素都不相同 ,很可能是一种新的非肽类抗真菌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抗真菌活性物质
下载PDF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提取吸水链霉菌BS-112菌株的抗真菌活性物质
3
作者 张楠 张本峰 +5 位作者 仇念全 宋振 国辉 于建 吕常旭 刘训理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60-865,共6页
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BS-112菌株产生的活性物质对白僵菌、绿僵菌、黄曲霉菌等家蚕病原真菌具有抑制作用。研究了7种大孔吸附树脂对BS-112菌株产生的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吸附和解吸性能,筛选出对抗真菌活性物质具有良好... 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BS-112菌株产生的活性物质对白僵菌、绿僵菌、黄曲霉菌等家蚕病原真菌具有抑制作用。研究了7种大孔吸附树脂对BS-112菌株产生的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吸附和解吸性能,筛选出对抗真菌活性物质具有良好吸附及解吸性能的X-5树脂,这种树脂对抗真菌活性物质的饱和吸附量为73.37 mg/g,最适吸附温度为25℃,饱和吸附时间为150 min,以75%乙醇进行动态解吸,解吸率可达93.68%。BS-112菌株产生的抗真菌活性物质在低浓度下即能够较好地抑制家蚕病原白僵菌的生长,96孔板法测定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杀菌浓度(MFC)分别为1.56、3.13μg/mL,并且活性物质的毒性小,以2 000 mg/kg剂量的活性物质灌胃小鼠,小鼠无急性中毒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链霉菌 抗真菌活性物质 大孔吸附树脂 吸附性能 解吸性能 抑菌效果
原文传递
链霉菌NG-715抗真菌活性物质提取工艺的初步研究
4
作者 袁敏 卞华 +2 位作者 李晶 赵欣 陈志国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3-456,共4页
为了探讨链霉菌NG-715所产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存在部位,以及溶媒萃取法对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的效果,以链霉菌NG-715发酵液为材料,那他霉素为对照抗生素,黑曲霉为指示菌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链霉菌NG-715所产抗真菌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 为了探讨链霉菌NG-715所产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存在部位,以及溶媒萃取法对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的效果,以链霉菌NG-715发酵液为材料,那他霉素为对照抗生素,黑曲霉为指示菌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链霉菌NG-715所产抗真菌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菌丝体中,酯类和醇类对其萃取效果较好.用乙酸乙酯对抗真菌活性物质进行两次萃取后,得率为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抗真菌活性物质 溶媒萃取 那他霉素 菌丝体
下载PDF
吸水链霉菌BS-112产生的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别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楠 孙长坡 +4 位作者 宋振 国辉 张本峰 仇念全 刘训理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4-232,共9页
【目的】分离纯化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BS-112产生的抗真菌活性物质,究明各活性组分的结构,测定其对黄曲霉的抑制作用,为该菌株及其产生的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硅胶柱层... 【目的】分离纯化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BS-112产生的抗真菌活性物质,究明各活性组分的结构,测定其对黄曲霉的抑制作用,为该菌株及其产生的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硅胶柱层析及制备HPLC等方法,对该菌株产生的抗真菌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质谱(MS)和核磁共振谱(NMR)解析各活性组分的结构;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各活性组分对黄曲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结果】从BS-112菌株发酵液中分离获得4个抗真菌活性组分,利用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分别为Tetrins A和B、Tetramycins A和B。96孔板法测得这4个化合物对黄曲霉的MIC分别为3.13μg/mL、12.56μg/mL、1.56μg/mL、6.25μg/mL,MFC分别为6.25μg/mL、25.0μg/mL、3.13μg/mL、12.56μg/mL。【结论】BS-112菌株产生的抗真菌活性物质由Tetrins A和B、Ttramycins A和B 4个化合物组成,它们对黄曲霉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链霉菌 抗真菌活性物质 分离纯化 结构鉴别
原文传递
链霉菌IMS002的分类鉴定及其抗真菌活性物质解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钱瑶 潘园园 +3 位作者 李二伟 贾慧慧 魏艳敏 刘钢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0-68,共9页
【目的】对一株分离自植物根际土壤的具有抗真菌活性的链霉菌IMS002进行菌株分类鉴定,通过活性追踪分离纯化并鉴定有机相中的活性物质。【方法】通过16S rDNA和5个不同基因(atpD,gyrB,recA,rpoB,trpB)串联聚类分析以及生理生化实验分析... 【目的】对一株分离自植物根际土壤的具有抗真菌活性的链霉菌IMS002进行菌株分类鉴定,通过活性追踪分离纯化并鉴定有机相中的活性物质。【方法】通过16S rDNA和5个不同基因(atpD,gyrB,recA,rpoB,trpB)串联聚类分析以及生理生化实验分析,对链霉菌IMS002进行菌株分类鉴定,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该株链霉菌的菌丝及孢子形态,以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为指示菌进行生物活性追踪,通过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及高压液相色谱(HPLC)对活性物质进行分离和纯化,使用液质联用高分辨质谱仪、500 MHz核磁共振波谱仪以及圆二色光谱仪确定该物质的化学结构。【结果】IMS002经初步鉴定与产二素链霉菌(Streptomycesambofaciens)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其发酵液对尖孢镰刀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经分离和纯化以及现代波谱技术分析,确定有机相中的抑菌活性组分为Borrelidin。【结论】链霉菌IMS002能够产生化合物Borrelidin,该化合物对尖孢镰刀菌具有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二素链霉菌 抗真菌活性物质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原文传递
海洋抗真菌药物及抗真菌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扈东营 邓宇晨 +3 位作者 方伟 熊林 潘炜华 廖万清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20年第10期818-821,共4页
真菌是自然界重要的潜在致病微生物,新的致病真菌层出不穷,当前使用的抗真菌药物存在明显不良反应,临床耐药现象日益严重。海洋是最具新型药物开发潜力的宝库,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海洋潜在抗真菌活性药物的挖掘及开发策略,学者对海洋... 真菌是自然界重要的潜在致病微生物,新的致病真菌层出不穷,当前使用的抗真菌药物存在明显不良反应,临床耐药现象日益严重。海洋是最具新型药物开发潜力的宝库,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海洋潜在抗真菌活性药物的挖掘及开发策略,学者对海洋天然抗真菌药物的研发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药物 抗真菌活性物质 海洋天然产物
原文传递
海洋交替单胞菌YTW-10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磊 宿红艳 +1 位作者 杨润亚 吴芳新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57-160,176,共5页
对一株分离自烟台海域的交替单胞菌YTW-10的抗病原真菌活性进行了测定,通过对碳源、氮源、无机盐、初始pH值、培养温度及培养时间等发酵条件的优化,确定了YTW-10产抗真菌活性物质的最佳条件.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蛋白胨10 g/L,酵母提取物15... 对一株分离自烟台海域的交替单胞菌YTW-10的抗病原真菌活性进行了测定,通过对碳源、氮源、无机盐、初始pH值、培养温度及培养时间等发酵条件的优化,确定了YTW-10产抗真菌活性物质的最佳条件.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蛋白胨10 g/L,酵母提取物15 g/L,葡萄糖20 g/L,NaCl 5 g/L,KBr 1 g/L.最佳培养条件为:发酵初始pH值7.0,发酵时间36 h,发酵温度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眷单胞菌 抗真菌活性物质 发酵条件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BS-Z15代谢产物抗真菌活性及对小鼠给药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歉歉 吴梦君 +4 位作者 董袁袁 王庆月 林荣荣 赵和平 赵惠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08-1613,1620,共7页
本文就枯草芽孢杆菌BS-Z15发酵液粗提抗真菌活性物质的抑真菌谱及对动物的安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尖孢镰刀菌外,其对大丽轮枝菌、黄曲霉、白色念珠菌等几种有害真菌有拮抗作用,抗菌有效浓度为0. 10 mg/mL;用32. 67 mg/kg粗提活... 本文就枯草芽孢杆菌BS-Z15发酵液粗提抗真菌活性物质的抑真菌谱及对动物的安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尖孢镰刀菌外,其对大丽轮枝菌、黄曲霉、白色念珠菌等几种有害真菌有拮抗作用,抗菌有效浓度为0. 10 mg/mL;用32. 67 mg/kg粗提活性物质灌胃处理小白鼠60天,未出现中毒症状,且死亡率下降;对小鼠脏器指数、心脏和肝脏组织特征无显著性影响,肝组织抗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肝脏MDA含量显著下降。表明BS-Z15抗真菌粗提活性物质对哺乳动物安全无毒,可在动植物病害防治中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BS-Z15 抗真菌活性物质 小鼠 安全性
下载PDF
多粘芽孢杆菌JW-725抗菌活性物质及其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7
10
作者 赵德立 曾林子 +2 位作者 李晖 陈金瑞 刘成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50,共4页
多粘芽孢杆菌JW-725对柑橘青霉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通过5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明确,应用LB培养基培养,初始pH 9.0,30℃,通气量100 mL,接种量为10%,140 r/min振荡培养72 h时的发酵液具有最佳抗菌活性。该菌胞外抗菌物质可用乙酸乙酯单一溶... 多粘芽孢杆菌JW-725对柑橘青霉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通过5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明确,应用LB培养基培养,初始pH 9.0,30℃,通气量100 mL,接种量为10%,140 r/min振荡培养72 h时的发酵液具有最佳抗菌活性。该菌胞外抗菌物质可用乙酸乙酯单一溶剂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工程 多粘芽孢杆菌 抗真菌活性物质 发酵条件
下载PDF
抗真菌链霉菌中新农抗702浸提工艺的优选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汉广 周秋香 +3 位作者 余晓斌 王强 李国莹 涂国全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1-175,共5页
为探索链霉菌(Streptomycete)702发酵液中菌丝体浸提条件,以链霉菌702发酵液中菌丝体及不同溶剂为实验材料,将菌丝体置于不同温度和不同pH下的有机溶剂中,对浸提时间及料液比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90%以上的新农抗702存在于菌丝体中,... 为探索链霉菌(Streptomycete)702发酵液中菌丝体浸提条件,以链霉菌702发酵液中菌丝体及不同溶剂为实验材料,将菌丝体置于不同温度和不同pH下的有机溶剂中,对浸提时间及料液比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90%以上的新农抗702存在于菌丝体中,可采用乙醇作为其浸提溶剂;当新农抗702在pH值6.5,料液比1∶2.0,温度30℃,时间12 h时其浸提效果最好;浸提完成时优化后的浸提液效价值较优化前高出约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702 新农抗702 浸提 抗真菌活性物质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BW-13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17
12
作者 章小洪 汪琨 +1 位作者 朱廷恒 崔志峰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35-39,共5页
为了提高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W-13抗真菌活性物质的产量,本实验首先用单因素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和微量元素对BW-13产生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影响,并使用均匀设计法对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玉米粉和低浓度的Mn2+对B... 为了提高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W-13抗真菌活性物质的产量,本实验首先用单因素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和微量元素对BW-13产生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影响,并使用均匀设计法对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玉米粉和低浓度的Mn2+对BW-13产生抗真菌活性物质的促进效果明显.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为:玉米粉32g/L,蛋白胨9g/L,氯化锰5mg/L,初始发酵pH 5.0,装液量30mL,接种量为4%,培养温度28℃,摇床转速200r/min,培养时间144h.优化后5μL BW-13发酵液抑菌圈提高到28.5mm,比优化前提高了28.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抗真菌活性物质 培养基优化 均匀设计
下载PDF
桑树内生拮抗菌Bacillus subtilis X-16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及其对桑粘格胞菌的抑制作用
13
作者 叶晶晶 曹宁宁 +3 位作者 吴建梅 胡祚忠 刘刚 张剑飞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60-1665,共6页
采用先进的统计学方法对桑树内生拮抗菌Bacillus subtilis X-16产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以期得到最佳的培养基配方。以效价为指标,首先采用单次单因子试验筛选出培养基中的最佳缓效碳源、速效碳源、氮源,采用正交试验... 采用先进的统计学方法对桑树内生拮抗菌Bacillus subtilis X-16产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以期得到最佳的培养基配方。以效价为指标,首先采用单次单因子试验筛选出培养基中的最佳缓效碳源、速效碳源、氮源,采用正交试验得出最佳的碳氮比(C/N)和无机盐,最后采用均匀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获得最佳培养基配方:玉米粉10.0 g、蔗糖10.0 g、酵母浸膏粉5.0 g、(NH4)2SO43.6 g、Mg SO41.0 g、水1.0 L。经摇瓶发酵试验验证,发酵液效价较基础培养基提高了170.38%。X-16菌株发酵产生的抗菌物质对桑粘格胞菌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能够引起菌丝凝聚、破裂,导致原生质外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粘格孢菌 抗真菌活性物质 发酵 培养基优化 抗菌作用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拮抗大丽轮枝菌枯草芽孢杆菌BS-Z15发酵培养基
14
作者 宁焕宸 吴梦君 +1 位作者 赵惠新 刘会强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2期54-62,共9页
前期从新疆和硕县的连作棉花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了一株枯草芽孢杆菌(BS-Z15),该菌能发酵产生高效拮抗大丽轮枝菌、防治棉花黄萎病的代谢产物,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了提高该活性物质的发酵产量,本研究以发酵菌液浑浊度为菌体生长速度指标... 前期从新疆和硕县的连作棉花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了一株枯草芽孢杆菌(BS-Z15),该菌能发酵产生高效拮抗大丽轮枝菌、防治棉花黄萎病的代谢产物,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了提高该活性物质的发酵产量,本研究以发酵菌液浑浊度为菌体生长速度指标,以等体积发酵液浓缩物拮抗大丽轮枝菌活性为该活性物质产量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明确了最优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及无机盐分别为葡萄糖、酵母浸粉、Mn^(2+)(或Fe^(2+));进一步采用响应面法对培养基中最优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的浓度进行优化,优化培养基的葡萄糖、酵母浸粉、MnSO_(4)·H_(2)O浓度分别为11.61g/L、11.22 g/L、0.99 g/L.本研究采用优化培养基发酵BS-Z15,通过HPLC法分析表明其抗菌活性物质产量较对照提高77%,且显著提高BS-Z15菌体生长速度,为高效制备枯草芽孢杆菌BS-Z15菌剂及发酵生产抗大丽轮枝菌等真菌的活性物质提供了原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BS-Z15 培养基优化 菌体生长 抗真菌活性物质 响应面法
下载PDF
《植物保护》2011年第2期各栏目最受读者关注的文章
15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8-108,共1页
(本刊网站截至2011年5月15日各栏目全文下载次数前2名)专论与综述1.王帅宇,雷仲仁,董保信,等.分子标记技术在斑潜蝇中的应用进展2.胡林峰,杨靖华,周琳,等.植物源抗真菌活性物质研究进展研究报告1.郑卉,何兴金.苋属4种外来有害杂草在中... (本刊网站截至2011年5月15日各栏目全文下载次数前2名)专论与综述1.王帅宇,雷仲仁,董保信,等.分子标记技术在斑潜蝇中的应用进展2.胡林峰,杨靖华,周琳,等.植物源抗真菌活性物质研究进展研究报告1.郑卉,何兴金.苋属4种外来有害杂草在中国的适生区预测2.马英元,栾非时,马鸿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 《植物保护》 抗真菌活性物质 内生拮抗细菌
下载PDF
大连民族学院首个省重点实验室项目通过省教育厅结题验收
16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大连民族学院 重点实验室 教育 抗真菌活性物质 生命科学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 验收工作 膜分离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