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克隆抗体对大鼠血管重塑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成业东 方平 +3 位作者 蔡丽萍 吴荣林 王加波 高超 《河北医学》 CAS 2011年第12期1586-1589,共4页
目的:探讨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克隆抗体对血管球囊拉伤术后血管重塑的影响作用。方法:制备抗ICAM-1单克隆抗体,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抗体组、手术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各10只),每组又分为24h观察组(5只)和14d观察组(5只),抗体... 目的:探讨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克隆抗体对血管球囊拉伤术后血管重塑的影响作用。方法:制备抗ICAM-1单克隆抗体,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抗体组、手术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各10只),每组又分为24h观察组(5只)和14d观察组(5只),抗体组通过尾静脉输入抗ICAM-1单克隆抗体观察球囊拉伤后的大鼠股动脉内壁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光镜等方法检测拉伤局部内膜变化情况。结果:抗体组球囊拉伤血管24h后内膜处有极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而手术对照组损伤内膜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14d后抗体组球囊拉伤血管内膜厚度小于手术对照组,管腔内径大于手术对照组,且内膜有较多VEGF蛋白颗粒表达。结论:病理性重塑是血管损伤后再狭窄的主要原因,由于损伤致周围组织炎性改变,致使大量白细胞向损伤局部内膜浸润,加重内膜损伤,而抗ICAM-1单克隆抗体可对抗白细胞与受损内膜的内皮细胞结合,减轻损伤血管内膜的炎性反应,对防治再狭窄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细胞间粘附因子-1单克隆抗体 血管重构 大鼠
下载PDF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前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变化及意义
2
作者 韦宛伶 米存东 +3 位作者 黄志坚 邓艳琳 杜昱 刘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7年第3期00278-00279,289,共3页
观察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前后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探讨其在AS发病及病情评估的作用。方法 按入组标准入组活动期AS患者20例。采用酶联免... 观察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前后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探讨其在AS发病及病情评估的作用。方法 按入组标准入组活动期AS患者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予标准量rhTNFR-Fc治疗12周后AS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分析sICAM-1水平变化与临床观察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S患者血清sICAM-1基线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12周AS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变化无差异。基线水平,AS患者血清sICAM-1与ESR、CRP正相关(p<0.05),余观察点无相关性,sICAM-1与血清CRP及ESR、BASDAI、BASFI、ASDAS-CRP、SPARCC评分不相关(p>0.05)。结论 活动期AS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增高;rhTNFR-Fc治疗后对活动期AS血清sICAM-1水平无影响;SPARCC评分与sICAM-1水平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下载PDF
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病变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双欣 邵福灵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5年第9期644-646,共3页
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AECA)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是近年来研究发现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损害密切相关的因素,针对二者的研究有助于阐明狼疮血管损害的发病机理,并对其活动性加以监测。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抗体 细胞粘附分子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血管病变 细胞粘附分子-1 血管内皮细胞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管病变 血管损害 研究发现 发病机理 活动性
下载PDF
TNF-α单克隆抗体对急性胰腺炎胰腺组织中ICAM1的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平 梁平 《消化外科》 CSCD 2004年第3期215-217,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 (AP)胰腺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的表达与炎症发生发展的关系 ,以及肿瘤坏死因子 α单克隆抗体 (TNF αMCAb)预处理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结合多媒体图像分析系统检测AP大鼠胰腺组织中ICAM ...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 (AP)胰腺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的表达与炎症发生发展的关系 ,以及肿瘤坏死因子 α单克隆抗体 (TNF αMCAb)预处理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结合多媒体图像分析系统检测AP大鼠胰腺组织中ICAM 1的表达与炎症轻重程度的关系 ,以及应用TNF αMCAb对ICAM 1的表达的影响。结果 正常胰腺组织仅少量ICAM 1阳性表达 ,随着炎症程度的加重 ,ICAM 1表达逐渐升高 ,与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应用TNF αMCAb预处理后胰腺组织I CAM 1表达明显减弱 ,炎症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急性胰腺炎ICAM 1的表达在炎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TNF αMCAb通过抑制ICAM 1的表达 ,减轻了胰腺组织炎症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 细胞粘附分子-1 急性胰腺炎
下载PDF
从活动性白癜风患者体内提取的抗黑素细胞抗体可诱导HLA-DR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并增加黑素细胞释放IL-8 被引量:1
5
作者 沈丹蓓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2年第2期132-132,共1页
关键词 活动性白癜风 黑素细胞抗体 细胞粘附分子-1 黑素细胞 HLA-DR
下载PDF
ICAM-1单克隆抗体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作用的研究
6
作者 王锁英 宋韶鸣 +3 位作者 吴建农 卢小东 金胜利 凌亚平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25-428,F002,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单克隆抗体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7 d龄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缺氧组(A组)、ICAM-1单抗治疗组(B组)、生理盐水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D组)。其中A组观察到再给氧后2 h,24 h,...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单克隆抗体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7 d龄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缺氧组(A组)、ICAM-1单抗治疗组(B组)、生理盐水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D组)。其中A组观察到再给氧后2 h,24 h,48 h,72 h和168 h处死,B,C,D组观察到再给氧后48 h处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HE染色观察1CAM-1在不同时间脑组织的表达和脑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结果A组再给氧2 h,脑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微弱表达,24 h后表达开始增加,48 h达到高峰,同时受损脑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也随之增加。B组再给氧48 h后,ICAM-1表达强度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比同时间点缺氧缺血组明显降低。结论HIBD时ICAM-1的表达与中性粒细胞浸润密切相关,ICAM-1单抗对新生大鼠HIBD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细胞粘附分子-1 单克隆抗体 新生大鼠 中性粒细胞
下载PDF
原发性和继发性胆脂瘤炎症过程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间粘附分子-1、白细胞介素-1α及淋巴细胞功能性抗原-1的测定
7
作者 陈世彩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2002年第3期178-179,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胆脂瘤 继发性胆脂瘤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粘附分子-1 细胞介素- 淋巴细胞功能性-1
下载PDF
细胞间粘附因子-1与急性肺损伤的相关研究
8
作者 潘灵辉 温文钊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3年第2期152-156,共5页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细胞粘附因子-1 粘附分子抗体疗法 炎前介质抗体疗法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抗ICAM-1抗体联合IGF-1治疗猫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贺丹 颜立群 +3 位作者 刘怀军 姚洁 张玉笛 刘宗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抗ICAM-1抗体和IGF-1在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24只健康家猫,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抗ICAM-1抗体治疗组、IGF-1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6只动物,采用经眼眶入路夹闭大脑中动脉M2段的方法建立家脑猫缺血再...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抗ICAM-1抗体和IGF-1在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24只健康家猫,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抗ICAM-1抗体治疗组、IGF-1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6只动物,采用经眼眶入路夹闭大脑中动脉M2段的方法建立家脑猫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后3d和7d进行Ph ilip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磁共振T2W I高信号体积测量和TUNAL法凋亡细胞计数。结果联合治疗组7d时神经功能评分增加、最终梗死体积缩小、凋亡细胞数减少(分别为:40.83±4.36;0.49±0.06;21.59±7.28),明显优于抗ICAM-1抗体治疗组(分别为:55.83±3;1.03±0.08;34.03±0.08)和IGF-1治疗组(分别为:61.00±2.96;0.73±0.07;39.73±0.07),P<0.05。结论应用抗ICAM-1抗体和IGF-1治疗脑梗死,能够从多环节减轻和阻断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显著提高脑梗死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粘附因子-1抗体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神经保护 凋亡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时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胰腺组织的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阻断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清怀 张彦荣 +2 位作者 高原 王亚平 张凯丽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8-248,共1页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细胞粘附分子-1 胰腺组织 SAP ICAM-1 单克隆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抗细胞间粘附分子-1单克隆抗体对大鼠环孢素A急性肾毒性的防护作用
11
作者 钱芸娟 骆新兰 +3 位作者 林华欢 许映卿 郝文科 梁永正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45-547,共3页
目的 探讨抗细胞间粘附分子 1单克隆抗体对大鼠环孢素A急性肾毒性的作用。方法 观察细胞间粘附分子 1在急性环孢素A肾毒性大鼠肾组织的表达及抗细胞间粘附分子 1单克隆抗体治疗对大鼠肾功能、尿蛋白、尿 β2 微球蛋白及肾组织病... 目的 探讨抗细胞间粘附分子 1单克隆抗体对大鼠环孢素A急性肾毒性的作用。方法 观察细胞间粘附分子 1在急性环孢素A肾毒性大鼠肾组织的表达及抗细胞间粘附分子 1单克隆抗体治疗对大鼠肾功能、尿蛋白、尿 β2 微球蛋白及肾组织病理变化及肾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 1表达的影响。结果 急性环孢素A肾毒性大鼠肾小球、小管间质中有细胞间粘附分子 1的表达 ,抗细胞间粘附分子 1单克隆抗体对大鼠环孢素A急性肾毒性有保护作用 ,其作用与异搏定治疗效果相似。结论 抗细胞间粘附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粘附分子-1 单克隆抗体 大鼠环孢素A 急性肾毒性 防护作用
原文传递
炎性因子、抗-oxLDL抗体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汪晓云 廖昆灵 +1 位作者 卢薇 张婉斌 《海南医学》 CAS 2008年第10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炎症标志物、抗-oxLDL抗体(oLAB)及丙二醛(MDA)与高血压病(EH)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6例EH患者采用ELISA法、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血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oLAB及MDA水平,并与27例正常对照组进... 目的探讨炎症标志物、抗-oxLDL抗体(oLAB)及丙二醛(MDA)与高血压病(EH)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6例EH患者采用ELISA法、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血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oLAB及MDA水平,并与27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H患者血中hs-CRP、ICAM-1、oLAB及MD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EH组hs-CRP与I-CAM-1、oLAB、MDA呈正相关(r分别为0.4661、0.7220、0.4376P<0.01-0.001),oLAB与ICAM-1、MDA呈正相关(r分别为0.3492、0.6272P<0.05-0.001);ICAM-1与MDA亦呈正相关(r=0.4249、P<0.01)。结论炎症反应、LDL的氧化修饰及过氧化损伤在高血压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敏C反应蛋白 细胞粘附分子-1 过氧化损伤 高血压 oxLDL抗体
下载PDF
粘附分子在中性粒细胞-脐静脉内皮细胞粘附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雪萍 任永功 +2 位作者 刘新波 石碧明 曾邦雄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47-550,共4页
目的:探讨PMN及血管内皮表面粘附分子在中性粒细胞脐静脉内皮细胞(PMNEC)粘附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5组:正常对照组;LPS处理组(将PMN及HUVEC用100μg·L-1LPS处理不同时间);LPS+CD11b单抗处理组;LPS+ICAM1单抗处理组;LPS+CD11b+ICAM... 目的:探讨PMN及血管内皮表面粘附分子在中性粒细胞脐静脉内皮细胞(PMNEC)粘附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5组:正常对照组;LPS处理组(将PMN及HUVEC用100μg·L-1LPS处理不同时间);LPS+CD11b单抗处理组;LPS+ICAM1单抗处理组;LPS+CD11b+ICAM1单抗处理组。用99mTcHMPAO标记PMNs,加入到HUVECs作用一段时间,PMNEC粘附率=溶解液放射值加入液放射值×100。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LPS刺激后15minPMNEC粘附性明显上升(37.45%±3.92%vs11.03%±4.15%,P<0.05),于4h处达到峰值(73.50%±6.39%)。CD11b单抗和ICAM1单抗可明显抑制这种粘附(P<0.05)。合用两种单抗有叠加效应。结论:在PMN与内皮细胞粘附的过程中,粘附分子CD11b与ICAM1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用单抗封闭粘附分子的作用可明显削弱细胞间的粘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脐静脉内皮细胞 CD11B 细胞粘附分子-1 粘附 脂多糖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粘附分子ICAM-1在移植免疫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娄诚 《继续医学教育》 2003年第3期32-35,共4页
粘附分子细胞间粘附因子 - 1 (ICAM - 1 )在器官移植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是诊断排斥反应灵敏的指标 ,体液细胞间粘附因子 (sICAM - 1 )的监测对排斥反应的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同时应用ICAM -
关键词 粘附分子 ICAM-l 细胞粘附因子-1 免疫反应 诊断 体液 鉴别诊断 单克隆抗体 器官移植
下载PDF
SLE患者血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1和MCP-1表达的影响及氟伐他汀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倩 李霞 +3 位作者 刘伏友 刘虹 许向青 彭佑铭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9年第7期573-576,I0002,共5页
目的:观察抗核抗体(ANA)和抗ds-DNA抗体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影响及他汀类药物氟伐他汀(fluvastatin,flu)干预后的变化,以探讨ANA和抗ds-DNA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 目的:观察抗核抗体(ANA)和抗ds-DNA抗体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影响及他汀类药物氟伐他汀(fluvastatin,flu)干预后的变化,以探讨ANA和抗ds-DNA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管炎中的致病机制和flu对血管内皮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UVEC,收集女性SLE患者血清(以抗核抗体全套为依据,分3组:ANA阴性、ANA滴度1:80、ANA滴度1:80和抗ds-DNA抗体均阳性的患者每组各5例)及女性健康对照者血清作为干预因素,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对照组、SLE血清组1、2、3和SLE血清与氟伐他汀共同干预组。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不同干预因素对HUVECICAM-1和MCP-1的蛋白表达影响。结果:正常对照组和SLE血清组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CAM-1和MCP-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血清组2和SLE血清组3的ICAM-1与MCP-1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SLE血清组1(P均<0.01)。氟伐他汀(1×10-5mol/L)能显著降低SLE血清组2和SLE血清组3刺激的HUVEC表达ICAM-1与MCP-1(P<0.01,P<0.05)。结论:ANA阳性(滴度为1:80),尤其是ANA和抗ds-DNA抗体均阳性的SLE血清可激活HUVEC,使其细胞内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CAM-1和MCP-1的蛋白表达增加;ANA阴性的SLE血清不能激活HUVEC,不能使其细胞内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CAM-1和MCP-1的蛋白表达增加。氟伐他汀可下调激活的HUVEC表达ICAM-1和MCP-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体 DS-DNA抗体 细胞黏附分子-1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氟伐他汀
下载PDF
抗人细胞间粘附分子-1嵌合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活性
16
作者 孙红 张国利 +1 位作者 岳玉环 张辉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7期918-922,926,共6页
目的构建抗人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嵌合抗体的真核表达质粒,在CHO-dhfr-细胞中进行表达,并检测其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RT-PCR法从特异性分泌抗人ICAM-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3F2中扩增抗体VH... 目的构建抗人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嵌合抗体的真核表达质粒,在CHO-dhfr-细胞中进行表达,并检测其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RT-PCR法从特异性分泌抗人ICAM-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3F2中扩增抗体VH和VL基因,从人淋巴细胞RNA中扩增人κ、IgG1的轻、重链恒定区序列,再通过重叠延伸PCR连接鼠源性可变区基因片段与人源性恒定区基因片段,获得人-鼠嵌合抗体基因;将轻、重链基因连接至pIRES双表达载体,构建嵌合抗体真核表达质粒;将质粒在脂质体LipofectAMINE介导下转染CHO-dhfr-细胞进行表达,表达的嵌合抗体经Protein A-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柱纯化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抗体浓度,ELISA法检测嵌合抗体的特异性抗原结合活性及人源性,并进行还原性SDS-PAGE分析、Western blot分析及抑制细胞间黏附活性分析。结果嵌合抗体真核表达质粒pIRES-anti-ICAM-1经双酶切鉴定构建正确;嵌合抗体在真核细胞CHO-dhfr-中高效表达,培养上清中表达量可达0.5 mg/L;纯化的嵌合抗体经10%还原性SDS-PAGE分析,可见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为25 000的IgG轻链和50 000的IgG重链,相对分子质量约25 000的蛋白可被羊抗人IgGκ链所识别,而相对分子质量约50 000的蛋白可被羊抗人IgGγ链所识别;纯化的嵌合抗体可与羊抗人κ链或羊抗人IgG多抗呈强阳性反应,可与人ICAM-1抗原特异结合;该嵌和抗体具有良好的抑制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黏附的活性。结论成功制备了抗人ICAM-1嵌合抗体,并在真核细胞中实现高表达,该抗体减少了鼠源性成分,降低了其免疫原性,为ICAM-1相关的炎性疾病的抗体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粘附分子-1 嵌合抗体 真核细胞 基因表达 生物学活性
原文传递
重组抗肿瘤坏死因子-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其Th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岳涛 钮晓音 +1 位作者 陈广洁 倪立青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81-485,共5页
目的研究重组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anti—TNF rcMAb)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外周血Th1、Th17、调节性T细胞影响。方法50例经严格筛选的RA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40例... 目的研究重组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anti—TNF rcMAb)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外周血Th1、Th17、调节性T细胞影响。方法50例经严格筛选的RA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40例),给予anti-TNF rcMAb(3mg/kg)+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10例)单独接受甲氨蝶呤治疗,分别于0、2、6、14周给药,于0、18周分别观察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在相应观察点做ACR20、50、70评分。同时,对比外周血中Th1、Th17、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情况及相关转录因子T-bet、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ROR)C、叉头状转录因子3(Foxp3)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或Ridit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后,联合治疗组ACR20、50、70较对照组均有所改善,尤其ACR20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671,P=0.00094)。联合治疗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无显著变化[(0周(1.1±0.6)%;18周(1.1±0.3)%]、Th1细胞比例降低[0周(7.1±3.9)%;18周(4.2±2.8)%],调节性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0周(91.5±0.8)%;18周(3.0±0.6)%,t=2.301,P=0.048];对照组Th1比例下降[0周(9.1±3.1)%;18周(5.8±2.6)%],调节性T细胞比例略升高[0周(1.2±0.6%);18周(2.2±0.6)%]。2组Th17、Th1细胞的转录因子RORC、T-bet mRNA表达水平降低,调节性T细胞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水平均升高。结论anti-TNF rcMAb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RA患者疗效显著,可能通过影响患者外周血Th细胞亚群发挥其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TH1细胞 重组肿瘤坏死因子-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 Th17细 调节性T细胞
原文传递
金纳多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及对血清ET、sVCAM-1、AEC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1
18
作者 朱丽平 谭晓晔 +1 位作者 蒯烨滨 邵炳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6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究金纳多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及对血清内皮素(ET)、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因子-1(sVCAM-1)及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4月江苏省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接诊的10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 目的探究金纳多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及对血清内皮素(ET)、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因子-1(sVCAM-1)及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4月江苏省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接诊的10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金纳多注射液治疗,两组维持给药1周。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ET水平,双抗体夹心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 d的血清sVCAM-1及AECA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2例中途退出,最终对照组纳入51例,研究组纳入53例。治疗后,两组血清ET、sVCAM-1及AECA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突发性耳聋患者金纳多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可缩短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有效降低患者血清ET、sVCAM-1及AECA表达水平,临床疗效较佳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多注射液 地塞米松 突发性耳聋 临床疗效 血清内皮素 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 血清内皮细胞抗体
下载PDF
T细胞亚群及粘附分子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欢 李静 +3 位作者 肖波 章坚 谢光洁 徐雁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T细胞亚群及粘附分子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AN)中的作用。方法用兔坐骨神经匀浆免疫Wistar大鼠,建立EAN模型;同时用抗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单抗注入大鼠后再诱导EAN。观察自然病程组、... 目的探讨T细胞亚群及粘附分子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AN)中的作用。方法用兔坐骨神经匀浆免疫Wistar大鼠,建立EAN模型;同时用抗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单抗注入大鼠后再诱导EAN。观察自然病程组、抗体注射组及对照组动物的临床病理。用双重酶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D4+、CD8+T细胞分布以及粘附分子CD54、CD11a、CD62在CD4+及CD8+细胞上的表达。结果抗体注射组发病率及发病程度明显低于自然病程组;组织中粘附分子在CD4+细胞上的表达及CD4+/CD8+自然病程组高于抗体注射组;CD54、CD11a在CD4+细胞上的表达高于CD8+细胞。结论CD4+细胞是主要的效应细胞,CD4+细胞上粘附分子的表达对效应T细胞进入病变组织起主导作用;抗ICAM-1抗体能够预防EAN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亚群 粘附分子 神经炎.实验性变应性 抗体.粘附分子-1
全文增补中
氧化苦参碱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大鼠结肠炎的抗炎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7
20
作者 郑萍 牛凤丽 +1 位作者 刘文忠 施尧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07-210,共4页
目的 探讨氧化苦参碱 (OM )对葡聚糖硫酸钠 (DSS)诱导结肠炎的抗炎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DS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模型。SD大鼠 2 6只 ,随机分为OM处理组 (A组 ,10只 )、OM未处理组 (B组 ,10只 )和正常对照组 (C组 ,6只 )。A组第 1... 目的 探讨氧化苦参碱 (OM )对葡聚糖硫酸钠 (DSS)诱导结肠炎的抗炎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DS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模型。SD大鼠 2 6只 ,随机分为OM处理组 (A组 ,10只 )、OM未处理组 (B组 ,10只 )和正常对照组 (C组 ,6只 )。A组第 1~ 11天肌内注射OM 6 3mg·kg-1·d-1,第 4~ 11天饮用 2 %DSS溶液 ;B组第 1~ 11天肌注与A组OM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第 4~ 11天饮用 2 %DSS溶液 ;C组肌注生理盐水同B组 ,正常饮水。观察大鼠的腹泻、便血症状及结肠组织学改变 ,ELISA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6 (IL 6 )水平 ,免疫组化检测结肠黏膜核转录因子 κB(NF κB)活性及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的表达。结果 与OM未处理组相比 ,OM处理组大鼠的症状和结肠黏膜组织学损伤显著改善 (P值均 <0 .0 5 ) ,TNF α ,IL 6 ,NF κB和ICAM 1显著降低 (P值均 <0 .0 5 )。结论 OM可抑制NF κB活化 ,降低TNF α、IL 6和ICAM 1的生成 ,从而减轻结肠炎性损伤和腹泻、便血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葡聚糖硫酸钠 氧化苦参碱 中药制剂 炎作用 作用机制 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介素-6 细胞粘附分子-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