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组方联合紫杉醇与卡铂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及对肿瘤标记物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志梅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7期998-1001,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紫杉醇与卡铂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以及对肿瘤相关标记物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80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紫杉醇与卡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自拟中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紫杉醇与卡铂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以及对肿瘤相关标记物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80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紫杉醇与卡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自拟中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CA125、CA199,人附睾蛋白4(HE4)的变化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0%vs 75.00%)(P<0.05);治疗前两组CA125.CA199、HE4等指标水平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CA125、CA199.HE4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化疗后CD3^(+),CD4^(+),CD8^(+),CD4^(+)/CD8^(+)水平均较化疗前变差(P<0.05);但化疗后观察组CD3^(+),CD4^(+),CD8^(+).CD4^(+)/CD8^(+)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vs 57.50%)(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最终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物疗法 抗肿瘤药/治疗应用 紫杉烷类/治疗应用 卡铂/治疗应用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紫杉醇和顺铂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谢琳 怀宝华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7期1075-1078,共4页
[目的]探讨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紫杉醇和顺铂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NSCLC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40,紫杉醇和顺铂化疗)和观察组(n=40,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和顺铂化疗),对比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紫杉醇和顺铂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NSCLC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40,紫杉醇和顺铂化疗)和观察组(n=40,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和顺铂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肿瘤标志物及免疫学指标变化、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7.5%(23/40),高于对照组的25.00%(10/40),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癌胚抗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学指标CD3^(+)、CD4^(+)、CD8^(+)、CD4^(+)/CD8^(+)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对照组CD3^(+)、CD4^(+)、CD8^(+)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46.81±7.58)分,高于对照组的(38.17±7.29)分(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紫杉醇和顺铂治疗NSCLC临床疗效更高、不良反应较少,可有效改善免疫系统受损、促进肿瘤标志物恢复正常、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物疗法 抗肿瘤药/治疗应用 紫杉烷类/治疗应用 卡铂/治疗应用
原文传递
伊立替康联合贝伐单抗治疗铂类耐药复发性卵巢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孙自琴 程贤英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12期1782-1785,共4页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联合贝伐单抗治疗铂类耐药复发性卵巢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8例铂类耐药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伊...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联合贝伐单抗治疗铂类耐药复发性卵巢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8例铂类耐药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伊立替康治疗;观察组采用伊立替康联合贝伐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明显高于对照组(57.63%vs 37.29%,P<0.05);两组患者血清HE4、CA125、CE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生存时间(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血红蛋白减少、肾功能损伤、谷丙转氨酶升高、中心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周围神经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0级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Ⅲ~Ⅳ级腹泻、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伊立替康联合贝伐单抗治疗铂类耐药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疗效确切,还可改善患者PFS和OS,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物疗法 抗肿瘤药/治疗应用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小剂量卡培他滨单药治疗老年性晚期胃癌27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红 李小龙 +2 位作者 冯谢敏 崔洁 宋炜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607-609,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卡培他滨单药姑息性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经病理学确诊的b~期老年胃癌患者给予小剂量卡培他滨(每天1200~1500mg/m2),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口服,连用14d,停药7d,21d为1个疗程,全组患者至少化疗2个... 目的:探讨小剂量卡培他滨单药姑息性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经病理学确诊的b~期老年胃癌患者给予小剂量卡培他滨(每天1200~1500mg/m2),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口服,连用14d,停药7d,21d为1个疗程,全组患者至少化疗2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本组27例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SD)9例,病情进展(PD)10例,总有效率为29.62%。肿瘤控制率为62.96%。毒副作用均为~度,无需处理或对症治疗后很快好转。其中8例获缓解,缓解期为5~12个月,中位缓解期为6个月。10例已生存9~15个月,中位生存12个月;9例死亡,生存时间4~6个月,中位生存4.5个月。结论:小剂量卡培他滨单药治疗老年性晚期胃癌使用方便、疗效确切,患者依存性好,毒副作用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物疗法 抗肿瘤药/治疗应用 @卡培他滨
下载PDF
卡培他滨单药治疗蒽环类和紫杉醇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25例 被引量:5
5
作者 郑爱民 王瑜 +3 位作者 王彩霞 王潍博 宋伟 李文欢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16-217,共2页
为了观察卡培他滨单药治疗蒽环类和紫杉醇类耐药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对以蒽环类及紫杉醇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耐药的晚期乳腺癌25例,应用卡培他滨2500ms/(m^2·d),口服14d,21d为1个周期,观察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 为了观察卡培他滨单药治疗蒽环类和紫杉醇类耐药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对以蒽环类及紫杉醇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耐药的晚期乳腺癌25例,应用卡培他滨2500ms/(m^2·d),口服14d,21d为1个周期,观察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共化疗112个周期,肿瘤缓解率24%(6/25),临床受益率56%(14/25),中位肿瘤进展时间3、9个月(1~17个月),中位生存期10个月(2.5~〉24个月)。Ⅲ、Ⅳ度毒副反应有:Ⅲ度手足综合征3例(12%),Ⅲ度白细胞下降2例(8%),Ⅲ度腹泻1例(4%),Ⅳ度恶心、呕吐1侧(4%)。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卡培他滨单药化疗蒽环类和紫杉醇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疗效确切、毒副反应轻、应用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物疗法 抗肿瘤药/治疗应用 卡培他滨
下载PDF
活性炭吸附紫杉醇治疗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钱浩然 范健 +2 位作者 刘颖斌 缪玉山 彭淑牖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活性炭吸附紫杉醇(紫素)治疗淋巴结转移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建立淋巴结转移瘤昆明小鼠动物模型,制备紫杉醇活性炭吸附剂,皮下注射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空白活性炭组、乳剂治疗组、紫素治疗组进行病理学、转移瘤质量和癌细胞数量... 目的探讨活性炭吸附紫杉醇(紫素)治疗淋巴结转移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建立淋巴结转移瘤昆明小鼠动物模型,制备紫杉醇活性炭吸附剂,皮下注射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空白活性炭组、乳剂治疗组、紫素治疗组进行病理学、转移瘤质量和癌细胞数量的比较。结果紫杉醇活性炭吸附制剂组相比于其它治疗组在转移淋巴结质量,肿瘤细胞受体小鼠的生存时间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异。结论紫杉醇活性炭吸附制剂对于治疗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酚/治疗应用 淋巴转移/预防和控制 肿瘤 实验性 抗肿瘤药/治疗应用
下载PDF
艾迪注射液在培美曲塞挽救性治疗靶向治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周俭 曹杰 储晶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10期1981-1983,共3页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在培美曲塞挽救性化疗治疗靶向治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收治的68例靶向治疗失败后行挽救性化疗的NSCLC患者,按是否加用艾迪注射液治疗分为观察组(艾迪注射液+培美曲塞...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在培美曲塞挽救性化疗治疗靶向治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收治的68例靶向治疗失败后行挽救性化疗的NSCLC患者,按是否加用艾迪注射液治疗分为观察组(艾迪注射液+培美曲塞挽救性化疗,n=32)与对照组(培美曲塞挽救性化疗,n=36),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毒副反应发生率、免疫指标(CD4、CD8、CD4/CD8)的变化及肺癌生存质量量表(FACT-L)评分结果。【结果】①观察组客观有效率与疾病稳定率均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观察组Ⅰ-Ⅳ度毒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各分度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③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2、4、6个周期,两组生存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上升(P〈0.05),且观察组治疗不同周期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用于NSCLC靶向治疗失败后行培美曲塞挽救性化疗中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优化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剂(中)/投和剂量 艾叶/治疗应用 注射剂 抗肿瘤药/治疗应用 鸟嘌呤/治疗应用 非小细胞肺/物疗法
原文传递
吉非替尼治疗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对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潘鑫焱 李志民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2期274-276,共3页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中的疗效。【方法】在本院治疗的Ⅳ期NSCLC患者72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8),对照组给予顺鋪联合培美曲赛治疗,观察组给予顺粕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比较两...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中的疗效。【方法】在本院治疗的Ⅳ期NSCLC患者72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8),对照组给予顺鋪联合培美曲赛治疗,观察组给予顺粕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31/3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58%(31/38),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0观察组骨髓抑制、腹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片段21-1(CYFRA21-1)及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期分别为9个月和13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5个月和9个月(P<0.05)。【结论】Ⅳ期NSCLC患者采用吉非替尼化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降低CEA、CYFRA21-1及SCCA水平,值得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物疗法 抗肿瘤药/治疗应用
原文传递
草酸铂为主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54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任海华 毕文 高贤鲁 《肿瘤防治杂志》 2005年第18期1419-1420,共2页
为观察草酸铂和羟基喜树碱、5-氟尿嘧啶(5-FU)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结肠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制定化疗方案如下:草酸铂130 mg/m2,静脉滴入2 h,d1;羟基喜树碱6~8 mg/m2,静脉滴入,d1~d5;甲酰四氢叶酸钙200 mg/m2,静脉滴入,d1~d5... 为观察草酸铂和羟基喜树碱、5-氟尿嘧啶(5-FU)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结肠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制定化疗方案如下:草酸铂130 mg/m2,静脉滴入2 h,d1;羟基喜树碱6~8 mg/m2,静脉滴入,d1~d5;甲酰四氢叶酸钙200 mg/m2,静脉滴入,d1~d5.5-FU 500 mg/m2,静脉滴入,d1~d5.21 d为1个周期,完成3个周期后判定疗效.全组病例54例,胃癌36例有效率为50.0%(18/36),结肠癌18例有效率为44.4%(8/18),胃癌和结肠癌总的有效率48.1%(26/54).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度的血液学毒性,恶心、呕吐和外周感觉神经异常.初步观察结果显示,草酸铂、羟基喜树碱和5-FU是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有效且毒性较少的联合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物疗法 抗肿瘤药/治疗应用 物疗法 联合
下载PDF
西妥昔单抗联合不同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10
作者 丁万宝 张培先 +7 位作者 石岚 龙轶 张洁 李岩 邓磊 杜鸿昱 宋琳婧 袁克华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观察西妥昔单抗分别联合FOLFOX与FOLFIRI两种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80例晚期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40例;A组:使用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化疗方案治疗,B组:使用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 目的观察西妥昔单抗分别联合FOLFOX与FOLFIRI两种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80例晚期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40例;A组:使用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化疗方案治疗,B组:使用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化疗方案治疗。治疗6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 A、B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和生活质量改善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两组患者的肿瘤直径和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 <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两组不良发应在腹泻、神经毒性的发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西妥昔单抗分别联合FOLFOX与FOLFIRI两种方案治疗晚期直肠癌疗效相当,但在不良反应方面前者以神经毒性反应多见,后者以腹泻多见,总发生率两者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治疗应用 抗肿瘤药/治疗应用 直肠肿瘤/物疗法 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原文传递
安替可胶囊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抑制作用及其抗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薇 舒庆 +3 位作者 周丹 赵小燕 付联强 马岩敏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安替可胶囊对Lewis肺癌小鼠的肿瘤抑制作用及其抗血管生成作用。方法:将40只C57BL/6小鼠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索拉非尼0.16g/(kg·d)、低剂量组0.27g/(kg·d)及高剂量组0.54g/(kg·d)]。接种Lewis细胞进行造模,... 目的:探讨安替可胶囊对Lewis肺癌小鼠的肿瘤抑制作用及其抗血管生成作用。方法:将40只C57BL/6小鼠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索拉非尼0.16g/(kg·d)、低剂量组0.27g/(kg·d)及高剂量组0.54g/(kg·d)]。接种Lewis细胞进行造模,成功后对各组灌胃给予安替可,连续14d。末次给药24h后,观察各组体重、肿瘤体积、重量与肿瘤生长抑制率。对小鼠肿瘤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测,并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金属肽酶含血小板反应蛋白1(ADAMTS1)、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免疫荧光染色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低、高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重量均明显降低,且体重明显增高(P<0.05),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0.0%及40.6%。与模型组比较,高、低剂量组肿瘤组织中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癌细胞出现坏死与凋亡。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则表明,高、低剂量组VEGF、VEGFR-2、ADAMTS1及HIF-1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结论:安替可胶囊对Lewis肺癌小鼠具有较好的肿瘤抑制作用,其主要机制可能为抗血管生成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物疗法 抗肿瘤药/治疗应用 小鼠 分子理作用机制 @安替可胶囊
下载PDF
香菇多糖联合化疗药物瘤内注射治疗巨块型肝癌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卫林 乔钦才 +2 位作者 张永红 郭全合 乔钦增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3期5572-5573,共2页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在联合化疗药物瘤内注射治疗巨块型肝癌中对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和患者耐受性的影响。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经皮穿刺瘤内注射化疗药物5-氟脲嘧啶、丝裂霉素、卡铂、阿霉素,治疗组加用香菇多糖。比较近期疗效、毒...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在联合化疗药物瘤内注射治疗巨块型肝癌中对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和患者耐受性的影响。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经皮穿刺瘤内注射化疗药物5-氟脲嘧啶、丝裂霉素、卡铂、阿霉素,治疗组加用香菇多糖。比较近期疗效、毒副反应、治疗次数。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近期疗效明显,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轻,治疗次数多。结论:香菇多糖联合化疗药物物瘤内注射治疗巨块型肝癌可减少毒副反应,提高近期疗效,增强患者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多糖/治疗应用 抗肿瘤药/治疗应用 肿瘤/物疗法 注射 灶内 物疗法 人类
下载PDF
卡培他滨联合紫杉类或铂类药物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大庆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10期1977-1979,共3页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紫杉类或铂类药物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9例晚期胃癌患者中30例接受卡培他滨+紫杉类治疗,卡培他滨1000 mg/m2口服2次/日,d1~14;紫杉醇175 mg/m2静脉滴注,d1(或80~90 mg/m2,静脉...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紫杉类或铂类药物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9例晚期胃癌患者中30例接受卡培他滨+紫杉类治疗,卡培他滨1000 mg/m2口服2次/日,d1~14;紫杉醇175 mg/m2静脉滴注,d1(或80~90 mg/m2,静脉滴注,d1、d8),或多西紫杉醇65~75 mg/m2静脉滴注,d1;21 d为1个周期。29例接受卡培他滨+铂类治疗,卡培他滨1000 mg/m2口服,2次/日,d1~14;顺铂15~20 mg/m2,避光静脉滴注2 h ,d1~5;或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2 h ,d1(或分为d1、d8);21 d为1个周期。【结果】卡培他滨+紫杉类组与卡培他滨+铂类组的一线治疗的客观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卡培他滨+紫杉类组患者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腹泻的发生率低于卡培他滨+铂类组,外周神经炎和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高于卡培他滨+铂类组。但仅见两组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 P <0.05)。对两组患者发生的每种不良反应的程度间比较,均未见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卡培他滨+紫杉类组与卡培他滨+铂类组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基本一致,在临床中其疗效进一步观察与研究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治疗应用 顺铂/治疗应用 脱氧胞苷/拮剂和抑制剂 紫杉酚/类似物和衍生物 肿瘤/物疗法
原文传递
多西他赛单药及其联合塞替派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爱峰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5期918-920,共3页
【目的】比较多西他赛单药及其联合塞替派对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其预后。【方法】86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依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多西他赛治疗组(A组,n=42)和多西他赛+塞替派组(B组,n=44),比较两组化疗后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 【目的】比较多西他赛单药及其联合塞替派对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其预后。【方法】86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依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多西他赛治疗组(A组,n=42)和多西他赛+塞替派组(B组,n=44),比较两组化疗后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远期生存率。【结果】A组治疗有效率为50%(21/42),临床控制率为80.95%(34/42),B组分别为56.82%(25/44)和90.91%(40/44),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贫血症、血小板减少症毒副反应程度较A组严重,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无进展生存期为12.64个月,B组为14.2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1年、2年肿瘤局控率和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A组3年生存率低于B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西他赛单药或联合塞替派治疗转移性乳腺癌近、远期疗效相当,单用多西他赛化疗虽毒副反应小,但3年生存率低于联合用药组,临床上还需依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植物/治疗应用 乳腺肿瘤/物疗法 紫杉烷类/治疗应用 噻替派/治疗应用
原文传递
培美曲塞治疗多线失败晚期恶性肿瘤多发骨转移患者四例的临床观察
15
作者 朱广卿 晋颖 +1 位作者 张淼 张玉珍 《空军总医院学报》 2010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多发骨转移伴随严重骨痛患者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对多线治疗失败,一般支持对症治疗无效的晚期癌症患者采用培美曲塞500 mg/m2单药或联合奈达铂80 mg/m2,每3周1次;对体质较差者培美曲塞200 m...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多发骨转移伴随严重骨痛患者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对多线治疗失败,一般支持对症治疗无效的晚期癌症患者采用培美曲塞500 mg/m2单药或联合奈达铂80 mg/m2,每3周1次;对体质较差者培美曲塞200 mg+奥沙利铂40 mg每周1次。结果共收治4例患者,其中疼痛减轻显效者3例,有效者1例。化疗2-6周后骨痛开始缓解,饮食睡眠改善,体重增加,3-13周后止痛药减量。结论以培美曲塞为主的化疗治疗体质评分较差的晚期骨转移骨痛患者安全有效,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 肿瘤/治疗应用 肿瘤/继发性
下载PDF
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清AFP、CA125、CA199水平的影响
16
作者 王惠 凌青霞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8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8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TACE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帕替尼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血清AFP、CA125、CA199水平。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1年的生存率。【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AFP、CA125、CA199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71.43%(30/42),高于对照组的51.16%(22/4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TACE抑制中晚期肝癌患者肿瘤生长的效果较好,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AFP、CA125、CA199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患者1年生存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物疗法 肿瘤/外科学 化学栓塞 治疗 抗肿瘤药/治疗应用 甲胎蛋白类/血液 CA-125原/血液
原文传递
单克隆抗体药物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洁(综述) 王绮如(审校)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1006-1007,共2页
近—个世纪以来,国际主流医学对肿瘤的治疗模式由先前的“寻找和破坏”逐渐转变为“靶向和控制”,即对难以治愈的肿瘤患者进行靶向治疗,控制病灶的扩散和转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近年来,对肿瘤细胞特异性靶点的研... 近—个世纪以来,国际主流医学对肿瘤的治疗模式由先前的“寻找和破坏”逐渐转变为“靶向和控制”,即对难以治愈的肿瘤患者进行靶向治疗,控制病灶的扩散和转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近年来,对肿瘤细胞特异性靶点的研究较多,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整联蛋白(integrins)等,为抗肿瘤单克隆抗体(单抗)的制备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治疗应用 抗肿瘤药/治疗应用 肿瘤/物疗法 综述
原文传递
含亚砷酸化疗方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臻涛 林小军 +1 位作者 崔伯康 李国辉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14期1094-1096,1103,共4页
目的:探讨含亚砷酸(arsenic trioxide,As2O3)联合常规化疗药物脱氧氟尿苷(floxuridine,FUDR)、卡铂(carbo-platin,CAP)和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亚砷酸组(41... 目的:探讨含亚砷酸(arsenic trioxide,As2O3)联合常规化疗药物脱氧氟尿苷(floxuridine,FUDR)、卡铂(carbo-platin,CAP)和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亚砷酸组(41例)和对照组(45例),分别采用As2O3联合常规化疗药物和单纯常规化疗药物方案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结果:As2O3组的客观有效率(CR+PR)、获益率(CR+PR+SD)、AFP下降率及肝内外转移发生率分别为14.6%、75.6%、84.6%和14.6%;对照组的客观有效率(CR+PR)、获益率(CR+PR+SD)、AFP下降率及肝内外转移发生率分别为8.9%、66.7%、73.5%和33.3%。两组主要毒副反应为发热、胃肠道反应、血液学及肝脏毒性。As2O3组的肝内外转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客观有效率、获益率、AFP下降率及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THP、CAP及FUDR化疗方案相比,As2O3联合THP、CAP及FUDR化疗方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可显著降低肿瘤的肝内外转移发生率,并有较好的近期疗效而不增加毒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物疗法 抗肿瘤药/治疗应用 亚砷酸盐类/治疗应用 物疗法 联合
下载PDF
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优势人群与非优势人群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钱军 秦叔逵 +3 位作者 杨柳青 陈映霞 何泽明 黄勇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24期1882-1884,共3页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优势人群的情况,以同期、同样治疗的NSCLC非优势人群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全组共有NSCLC患者73例,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其中33例完全符合优势人群的标准...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优势人群的情况,以同期、同样治疗的NSCLC非优势人群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全组共有NSCLC患者73例,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其中33例完全符合优势人群的标准,即东方人种、女性、腺癌和非吸烟者;另外40例不符合者作为非优势人群,既往化疗效果差,均自愿接受吉非替尼单药250 mg/d治疗。结果:33例优势人群接受吉非替尼治疗后PR 15例,SD 14例,PD 4例,有效率为45.4%(15/33),DCR 87.8%(29/33),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7个月,治疗后中位生存期9个月;而40例非优势人群治疗后PR 9例,SD 21例,PD 10例,有效率22.5%(9/40),DCR 75.0%(30/40),中位TTP 5个月,治疗后中位生存期7个月。全组患者中,腺癌和非腺癌的有效率分别为38.3%(23/60)和7.7%(1/13)。两组毒副反应一致。结论:对于NSCLC国人患者,认真挑选优势人群,合理而有计划地应用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吉非替尼,疗效较高,可能有助于提高临床个体化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物疗法 抗肿瘤药/治疗应用 喹唑啉类/治疗应用
下载PDF
胃癌的个体化治疗 被引量:4
20
作者 郑怡 方维佳 徐农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3-617,共5页
关键词 肿瘤/治疗 单克隆 基因疗法 抗肿瘤药/治疗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