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暗纹东方鲀抗苗勒氏管激素Ⅱ型受体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高莹莹 胡鹏 +2 位作者 刘新富 黄滨 刘滨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5-566,共12页
为探究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es)抗苗勒氏管激素Ⅱ型受体(anti-Müllerian hormone receptorⅡ,Amhr2)基因的序列和结构信息,初步研究amhr2基因在性腺发育和性别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实验通过设计简并引物扩增及RACE技术,克隆出... 为探究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es)抗苗勒氏管激素Ⅱ型受体(anti-Müllerian hormone receptorⅡ,Amhr2)基因的序列和结构信息,初步研究amhr2基因在性腺发育和性别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实验通过设计简并引物扩增及RACE技术,克隆出暗纹东方鲀amhr2完整的CDS区,分析其相应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及其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期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amhr2序列cDNA全长为1 868 bp(NCBI登录号:MH218814),编码513个氨基酸,与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同源性最高,达99%。氨基酸多重序列比对结果显示,Amhr2氨基酸序列中的近C-末端区域序列较为保守;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暗纹东方鲀Amhr2与红鳍东方鲀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暗纹东方鲀amhr2仅在性腺中表达,且卵巢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精巢;并且在性腺早期发育过程中,amhr2在精巢和卵巢中的表达量均呈现出先降低再迅速升高的表达趋势。研究结果表明,amhr2在暗纹东方鲀中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且在性别分化和性别维持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纹东方鲀 抗苗勒氏管激素ⅱ型受体 克隆 生物信息学 组织表达 发育期
下载PDF
抗苗勒氏管激素Ⅱ型受体在大鼠下颌下腺及胃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和核心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陈蕾 刘鑫丽 +2 位作者 夏松云 王蔼明 路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37-940,共4页
目的观察抗苗勒氏管激素Ⅱ型受体(AMH2R)在大鼠下颌下腺及胃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并克隆分析其序列。方法取实验SD大鼠4只,腹腔麻醉后切取下颌下腺及胃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观察AMH2R在下颌下腺及胃组织中的表达分布情况;... 目的观察抗苗勒氏管激素Ⅱ型受体(AMH2R)在大鼠下颌下腺及胃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并克隆分析其序列。方法取实验SD大鼠4只,腹腔麻醉后切取下颌下腺及胃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观察AMH2R在下颌下腺及胃组织中的表达分布情况;分别从下颌下腺及胃组织中提取总RNA,应用反转录PCR克隆获得AMH2R基因的cDNA核心序列,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在大鼠下颌下腺浆液性腺泡、颗粒曲管上皮细胞,胃小凹上皮细胞和胃壁细胞显示AMH2R免疫反应阳性,阳性物质分布于细胞质和细胞膜上,细胞核为阴性。上述细胞同样含有AMH2R mRNA杂交信号,信号物质亦分布于细胞质内,细胞核呈阴性。序列分析发现,从大鼠下颌下腺及胃组织中扩增的AMH2R基因的特异性条带,与文献报道的大鼠胚胎苗勒氏管组织中的AMH2R基因序列完全一致。结论大鼠下颌下腺浆液性腺泡上皮细胞、胃小凹上皮细胞和胃壁细胞均能够表达AMH2R,说明这些细胞可能是AMH作用的靶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苗勒氏管激素ⅱ型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下颌下腺
原文传递
补肾调泡法联合维生素D对多囊卵巢模型大鼠卵巢抗苗勒氏管激素Ⅱ型受体表达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方颖妍 许超英 陈辉 《智慧健康》 2023年第20期59-62,75,共5页
目的 探讨补肾调泡法联合维生素D对多囊卵巢(PCOS)模型大鼠卵巢抗苗勒氏管激素Ⅱ型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SD雌性大鼠随机选取6只作为空白组,剩余24只采用来曲唑-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法构建PCOS大鼠模型,并在成功后设立模型组、... 目的 探讨补肾调泡法联合维生素D对多囊卵巢(PCOS)模型大鼠卵巢抗苗勒氏管激素Ⅱ型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SD雌性大鼠随机选取6只作为空白组,剩余24只采用来曲唑-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法构建PCOS大鼠模型,并在成功后设立模型组、中药组(补肾调泡法)、维生素D组、联合组(补肾调泡法+维生素D),每组6只。实验33d后处死大鼠收集血标本及卵巢组织,测定血清激素水平、AGEs、25(OH)D、钙、磷、AMH,并对卵巢组织行HE染色,检测卵巢AMH及AMHRⅡ表达。结果 联合组、维生素D组、中药组的LH、FSH、T、AMH水平均低于模型组,且联合组各项指标低于维生素D组、中药组,维生素D组、中药组各项指标高于空白组,维生素D组E2明显升高,中药组的AGEs水平较高(P<0.05),但联合组与空白组相当(P>0.05);联合组、维生素D组、中药组的卵巢AMH、AMHRⅡ低于模型组(P<0.05),但联合组与空白组相当(P>0.05);联合组、维生素D组、中药组的25(OH)D、钙、磷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但联合组与空白组相当(P>0.05)。结论 补肾调泡法联合维生素D对PCOS模型大鼠卵巢AMHRⅡ表达有抑制作用,通过抑制AMH信号通路,提高25(OH)D水平,调节性激素水平,降低AGEs,可促进卵泡发育和成熟,改善卵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模大鼠 补肾调泡法 维生素D 卵巢抗苗勒氏管激素ⅱ型受体
下载PDF
抗苗勒氏管激素及其Ⅱ型受体的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李键 乔杰 +2 位作者 闫丽盈 唐荣欣 甄秀梅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8年第3期206-210,共5页
目的探讨抗苗勒氏管激素(AMH)Ile49Ser及抗苗勒氏管激素Ⅱ型受体(AMHR2)-482A>G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测序方法,检测103例PCOS妇女和79例正常排卵妇女AMHIle49Ser和AMHR2-482A&g... 目的探讨抗苗勒氏管激素(AMH)Ile49Ser及抗苗勒氏管激素Ⅱ型受体(AMHR2)-482A>G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测序方法,检测103例PCOS妇女和79例正常排卵妇女AMHIle49Ser和AMHR2-482A>G的基因型分布,并采用酶放大化学发光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测定血清激素。结果PCOS组和正常对照组的AMHIle49Ser和AM-HR2-482A>G的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COS组AMH的Ile/Ile、Ile/Ser和Ser/Ser3种基因型的血清AMH水平分别是(11.0±4.2)、(13.4±6.9)和(17.6±6.5)ng/ml,差异有显著性(P<0.05);PCOS组AM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AMHIle49Ser及AMHR2的-482A>G多态性与PCOS发病可能不相关,PCOS组血清AMH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排卵妇女,AMHIle49Ser的多态性可能是影响PCOS妇女卵泡期AMH水平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勒氏管激素 抗苗勒氏管激素ⅱ型受体 多态性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下载PDF
抗苗勒管激素及其Ⅱ型受体基因多态性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胡蓉 田春花 +7 位作者 田进石 兰生学 王飞苗 贾韶彤 张晓梅 李彩艳 杨海燕 姜银芝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39-742,共4页
目的:研究抗苗勒管激素(AMH)及抗苗勒管激素Ⅱ型受体(AMHRⅡ)基因多态性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表达情况;同时分析PCOS不同AMH基因型患者体重指数(BMI)、性激素水平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从基因水平探讨PCOS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聚... 目的:研究抗苗勒管激素(AMH)及抗苗勒管激素Ⅱ型受体(AMHRⅡ)基因多态性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表达情况;同时分析PCOS不同AMH基因型患者体重指数(BMI)、性激素水平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从基因水平探讨PCOS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DNA正、反向测序方法,检测94例PCOS患者(PCOS组)及94例正常排卵患者(对照组)AMH和AMHRⅡ基因型,同时将两组AMH、AMHRⅡ不同基因型患者的年龄、BMI及性激素水平分别进行比较。结果:①两组AMH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MH等位基因频率、AMHRⅡ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PCOS组不同AMH基因型患者中,BMI、LH、T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分布类型与BMI、LH、T有关(P<0.05),而与年龄、FSH、E2、PRL无关(P>0.05);对照组年龄、BMI、性激素水平与AMH基因型分布无关(P>0.05)。③对照组和PCOS组年龄、BMI、性激素水平与AMHRⅡ基因型分布无关(P>0.05)。结论:AMH基因的多态性可能与PCOS的发病相关;PCOS患者AMH基因型中G/T表型可能是引起患者肥胖、高雄激素血症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勒管激素 苗勒管激素受体 基因多态性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下载PDF
抗苗勒管激素及其Ⅱ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卵巢储备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田春花 胡蓉 +6 位作者 贾韶彤 兰生学 田进石 王飞苗 李彩艳 杨海燕 姜银芝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5-319,共5页
目的探讨抗苗勒管激素(AMH)及其Ⅱ型受体(AMHRⅡ)基因多态性与卵巢储备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DNA测序方法,检测94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94例正常排卵女性及32例卵巢功能早衰(POF)患者AMH和AMHRⅡ基因型及等... 目的探讨抗苗勒管激素(AMH)及其Ⅱ型受体(AMHRⅡ)基因多态性与卵巢储备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DNA测序方法,检测94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94例正常排卵女性及32例卵巢功能早衰(POF)患者AMH和AMHRⅡ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情况,分析患者AMH、AMHRⅡ基因型不同与其年龄、体重指数(BMI)及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①3组研究对象AMH、AMHRⅡ基因型及AMH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存在差异(均P<0.05),而AMHRⅡ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差异(均P>0.05);②PCOS患者AMH基因型与BMI、LH、T水平相关(均P<0.05),而正常对照组和POF患者AMH基因型与年龄、BMI、FSH、LH、T、E2、PRL水平无关(均P>0.05);③POF患者AMHR基因型与BMI、T及E2水平相关(均P<0.05),而正常组和PCOS患者AMHRⅡ基因型分布与其年龄、BMI、FSH、LH、T、E2、PRL水平均无关(均P>0.05)。结论 AMH及AMHRⅡ基因的多态性可能与卵巢储备功能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勒管激素 苗勒管激素受体 基因多态性 多囊卵巢综合征 卵巢功能早衰
下载PDF
抗苗勒管激素及其Ⅱ型受体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陈蕾 路平 +2 位作者 尹善德 夏松云 王蔼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观察抗苗勒管激素(AMH)及其Ⅱ型受体(AMHR-Ⅱ)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探讨二者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9例不同分化级别(高分化腺癌16例、中分化腺癌13例、低分化腺癌10例)... 目的:观察抗苗勒管激素(AMH)及其Ⅱ型受体(AMHR-Ⅱ)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探讨二者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9例不同分化级别(高分化腺癌16例、中分化腺癌13例、低分化腺癌10例)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进行AMH及AMHR-Ⅱ的检测,并对其阳性表达进行比较。结果:在不同分化级别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均有AMH及AMHR-Ⅱ的阳性表达,免疫反应阳性物质主要位于腺癌细胞质内,细胞核阴性。AMH在低分化腺癌的阳性表达率(30.0%)低于高分化腺癌(87.5%)和中分化腺癌(7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HR-Ⅱ在低分化腺癌的阳性表达率(20.0%)低于高分化腺癌(81.3%)和中分化腺癌(6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H及AMHR-Ⅱ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而且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二者的表达呈递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勒管激素 苗勒管激素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子宫内膜样腺癌
下载PDF
抗苗勒管激素及其Ⅱ型受体与卵母细胞成熟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姜宙 王晓燕 +1 位作者 孙贤华 邹淑花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3年第8期635-637,共3页
目的:探讨抗苗勒管激素(AMH)及其Ⅱ型受体(AMHⅡ)与卵母细胞成熟的关系。方法:选取因男性因素不孕进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的32例患者,于取卵日采集3ml静脉血,收集卵泡液及卵丘颗粒细胞,记录获卵数、卵子成熟度。采用ELISA法... 目的:探讨抗苗勒管激素(AMH)及其Ⅱ型受体(AMHⅡ)与卵母细胞成熟的关系。方法:选取因男性因素不孕进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的32例患者,于取卵日采集3ml静脉血,收集卵泡液及卵丘颗粒细胞,记录获卵数、卵子成熟度。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及卵泡液中的AMH水平;Real-time PCR测定卵丘颗粒细胞中AMHⅡ型受体(AMHRⅡ)mRNA的相对表达。结果:卵泡液中的AMH水平[(3083.78±682.19)pg/ml]显著高于血清[(1012.29±423.21)pg/ml](P<0.001);卵泡液中AMH水平与血清AMH水平/获卵数呈正相关(P=0.045)。MⅠ期卵母细胞卵泡液中的AMH水平显著高于MⅡ期(P=0.000);MⅠ期卵丘颗粒细胞中的AMHRⅡ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MⅡ期(P=0.000)。结论:AMH可能通过Ⅱ型受体抑制卵母细胞成熟;血清AMH/获卵数可作为预测卵母细胞成熟度的参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勒管激素 苗勒管激素受体 卵母细胞成熟度 卵丘颗粒细胞
下载PDF
抗苗勒管激素及其Ⅱ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隐睾症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曹科 罗小娟 +5 位作者 沈丹 姚强 吴苏伟 杨志林 陈运生 马东礼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6期1945-1949,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抗苗勒管激素(AMH)Ile49Ser及抗苗勒管激素Ⅱ型受体(AMHRⅡ)IVS 10+77A>G、IVS 5-6C>T、482A>G基因多态性与隐睾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DNA正、反向测序方法,检测49例单纯性隐睾患儿(病例组)... 目的初步探讨抗苗勒管激素(AMH)Ile49Ser及抗苗勒管激素Ⅱ型受体(AMHRⅡ)IVS 10+77A>G、IVS 5-6C>T、482A>G基因多态性与隐睾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DNA正、反向测序方法,检测49例单纯性隐睾患儿(病例组)及40例体检健康男童(对照组)AMH和AMHRⅡ基因型,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血清AMH和睾酮(T)水平。结果(1)病例组血清AMH、T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双侧隐睾组低于单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例组和对照组AMHRⅡIVS 5-6C>T、AMHRⅡ482A>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MH Ile49Ser、AMHRⅡIVS 10+77A>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病例组和对照组AMH Ile49Ser、AMHRⅡIVS 10+77A>G、AMHRⅡIVS 5-6C>T、AMHRⅡ482A>G不同基因型之间血清AMH和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睾患儿血清AMH、T水平显著降低,AMHRⅡ型受体基因多态性(AMHRⅡIVS 5-6C>T、AMHRⅡ482A>G)可能与隐睾发病有关,但AMH及AMHRⅡ基因多态性并不影响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 苗勒管激素 苗勒管激素受体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抗苗勒管激素Ⅱ型受体、促卵泡激素受体、促黄体生成素受体与卵巢储备关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珂 王艳 陶颖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1年第2期324-32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卵巢储备女性卵泡液及颗粒细胞中抗苗勒管激素Ⅱ型受体(AMHRⅡ)、促卵泡激素受体(FSHR)、促黄体生成素受体(LHR)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30日—2019年5月30日在天津爱维医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女性110例,根... 目的:探讨不同卵巢储备女性卵泡液及颗粒细胞中抗苗勒管激素Ⅱ型受体(AMHRⅡ)、促卵泡激素受体(FSHR)、促黄体生成素受体(LHR)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30日—2019年5月30日在天津爱维医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女性110例,根据患者卵巢功能分为卵巢功能正常组43例、卵巢功能减退(DOS)组37例、卵巢早衰(POF)组30例。获取各组卵泡液及颗粒细胞,qRT-PCR法检测AMHRⅡ、FSHR、LHR m 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POF组年龄、体质指数、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高于正常组和DOS组,窦卵泡个数、获卵个数、AMH、雌二醇(E2)、孕酮(P)低于正常组和DOS组(P<0.05)。AMHRⅡ、FSHR、LHR相对表达量POF组最低、DOS组次之、功能正常组最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正常组FSHR与LHR、AMHRⅡ表达量呈正相关,LHR与AMHRⅡ表达量呈正相关(均P<0.05);DOS组FSHR与LHR、AMHRⅡ表达量呈正相关,POFFSHR与AMHRⅡ表达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卵巢储备女性AMHRⅡ、FSHR、LHR表达量存在差异,提示其可能参与了卵巢储备异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储备 促黄体生成素受体 促卵泡激素受体 苗勒管激素受体 相关性
下载PDF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绝经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史丽璞 王旭 郇稳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8年第6期22-26,共5页
目的:了解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以下简称益赛普)对绝经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探讨性激素在绝经后女性R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绝经后女性RA患者65例作为RA组,健康体检者65例作... 目的:了解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以下简称益赛普)对绝经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探讨性激素在绝经后女性R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绝经后女性RA患者65例作为RA组,健康体检者6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测定2组血清睾酮(T)、雌二醇(E_2)水平,计算E_2/T比值,评估其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DAS28评分、健康评估问卷(HAQ)等指标的相关性。RA组给予皮下注射益赛普,每次25 mg,每周2次,1个疗程12周。比较治疗前后E_2、T水平,E_2/T比值及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RA组血清E_2水平及E_2/T比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2组血清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RA患者E_2水平、E_2/T分别与ESR(r=0.688,P=0.000;r=0.722,P=0.000)、CRP(r=0.499,P=0.000;r=0.505,P=0.000)、DAS28(r=0.756,P=0.000;r=0.413,P=0.001)、HAQ(r=0.603,P=0.000;r=0.416,P=0.001)呈正相关性。RA组经益赛普治疗后,血清E_2水平、E_2/T比值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及雌雄激素比值失调可能参与了绝经后女性RA的发病,可能作为评估RA活动的指标。益赛普治疗可促进绝经后女性RA患者性激素水平及雌雄激素比值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雌雄激素比值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体融合蛋白 疾病活动
下载PDF
复方白虎汤联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12
作者 申屠进军 范海聆 +1 位作者 欧阳秀珊 刘传桂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11期168-171,共4页
目的 探究复方白虎汤联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对患者疗效及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 目的 探究复方白虎汤联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对患者疗效及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皮下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白虎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血清指标、免疫功能、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P <0.05);治疗后研究组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评分)低于对照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少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研究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14-3-3η蛋白、anti-CC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研究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复方白虎汤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血清水平指标、免疫功能,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白虎汤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体融合蛋白 类风湿性关节炎 血清环瓜氨酸肽
下载PDF
高雄激素PCOS动物模型中抗苗勒管激素Ⅱ型受体蛋白及其基因甲基化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郝栋栋 殷倩 +3 位作者 钟兴明 韦相才 苗竹林 王永霞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832-837,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高雄激素诱导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探讨抗苗勒管激素Ⅱ型受体(AMHRⅡ)在卵巢、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其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与PCOS发病及局部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 4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两组:PCOS组皮下注射脱氢... 目的通过建立高雄激素诱导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探讨抗苗勒管激素Ⅱ型受体(AMHRⅡ)在卵巢、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其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与PCOS发病及局部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 4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两组:PCOS组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DHEA)建立PCOS模型,对照组同期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测定血清激素水平,结合卵巢组织HE染色切片结构改变评估PCOS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子宫内膜组织AMHRⅡ蛋白的表达与定位;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定性分析两组大鼠血液、卵巢组织AMHRⅡ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结果血清性激素水平及卵巢切片结果均提示成功建立PCOS动物模型;免疫组化检测显示AMHRⅡ蛋白定位表达于细胞膜,在卵巢间质及卵泡颗粒细胞中均存在阳性表达,且在模型组中的表达强于对照组(P<0.05);AMHRⅡ在子宫内膜中也存在表达,两组之间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MSP结果显示两组中血液及卵巢组织所有DNA样本均检出部分甲基化条带,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MHRⅡ可能参与了PCOS中AMH调控卵泡发育的过程,但与子宫内膜病变无明显相关性;AMHRⅡ基因在启动子区域存在着部分甲基化,但这种甲基化状态与PCOS发病及局部组织病理变化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勒管激素受体 多囊卵巢综合征 DNA甲基化 动物模
下载PDF
抗苗勒管激素及其Ⅱ型受体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雪梅 朱锦明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684-688,共5页
目的观察抗苗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及其Ⅱ型受体(anti—mullerian hormonere.ceptorⅡ,AMHR-Ⅱ)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探讨二者在CSCC发生发展中... 目的观察抗苗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及其Ⅱ型受体(anti—mullerian hormonere.ceptorⅡ,AMHR-Ⅱ)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探讨二者在C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0例CSCC、30例子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30例子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LSIL)及30例慢性子宫颈炎组织(chronic cervicitis,CC)样本中AMH及AMHR-Ⅱ的表达。结果与CC组比较,CSCC组和HSIL组中AMH和AMHR-Ⅱ阳性细胞数和mRNA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SIL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LSIL组比较,CSCC组和HSIL组中AMH和AMHR—Ⅱ阳性细胞数和mRNA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SCC组与HSI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H及AMHR—Ⅱ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而且随着子宫颈病变进展呈递减趋势,有望成为子宫颈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癌 苗勒管激素 苗勒管激素受体
下载PDF
糖尿病心肌病患者与抗G-蛋白偶联型受体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和肾上腺素能α_1受体自身抗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林双 廖玉华 +6 位作者 王敏 曹红艳 周子华 向光大 侯洁 乐岭 夏邦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 :探讨抗G 蛋白偶联型受体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受体 )和肾上腺素能α1受体 (α1受体 )自身抗体是否与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有关。方法 :以合成的AT1与α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 ,检测 196例住院及门诊体... 目的 :探讨抗G 蛋白偶联型受体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受体 )和肾上腺素能α1受体 (α1受体 )自身抗体是否与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有关。方法 :以合成的AT1与α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 ,检测 196例住院及门诊体检者血清中抗G 蛋白偶联型受体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 ,其中糖尿病心肌病患者 46例 (糖尿病心肌病组 ) ,2型糖尿病 5 2例 (糖尿病组 ) ,高血压无靶器官受损患者 5 8例 (高血压组 )及正常对照组 40例。结果 :糖尿病心肌病组抗AT1受体自体抗体阳性率和抗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 ,明显高于糖尿病组、高血压组以及正常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0 0 1)。结论 :免疫学机制可能参与糖尿病心肌病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G-蛋白偶联受体 血管紧张素1受体 自身
下载PDF
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及新生儿脐血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翠杰 崔静雯 +1 位作者 冯小丽 元媛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303-306,共4页
目的观察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_1-AA)在孕妇妊娠中期及分娩前后血清、新生儿脐血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于安阳市中医院、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剖宫产终止妊娠孕妇80例,其中轻度... 目的观察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_1-AA)在孕妇妊娠中期及分娩前后血清、新生儿脐血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于安阳市中医院、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剖宫产终止妊娠孕妇80例,其中轻度子痫前期孕妇26例(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24例(重度子痫前期组),健康妊娠孕妇3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孕妇在妊娠中期及剖宫产前1 d和产后1 d血清、新生儿脐血中AT_1-AA表达水平,同时进行相关临床指标的检测并分析其与AT_1-A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妊娠中期血清中AT_1-AA表达水平分别为(46.932±6.868)、(58.426±7.146)、(67.120±8.922)ng·L^(-1),产前1 d血清中AT_1-AA表达水平分别为(68.593±9.241)、(135.395±10.766)、(180.320±13.795)ng·L^(-1),产后1 d血清中AT_1-AA表达水平分别为(45.681±4.277)、(47.274±5.120)、(48.899±5.065)ng·L^(-1)。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妊娠中期和产前1 d血清中AT_1-A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妊娠中期和产前1 d血清中AT_1-AA表达水平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1);产后1 d血清中AT_1-AA表达水平重度子痫前期组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孕妇产前1 d血清中AT_1-AA表达水平均高于产后1 d(P<0.05)。对照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新生儿脐静脉血中AT_1-AA表达水平分别为(62.125±10.317)、(110.522±13.368)、(131.512±15.198)ng·L^(-1),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痫前期孕妇产前1 d血清中AT_1-AA表达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胎盘质量呈明显负相关,与脐动脉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与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比值(S/D)、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血肌酐呈明显正相关(r=-0.853、-0.788、0.836、0.744、0.956、0.759、0.869、0.773,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T_1-AA表达水平主要受收缩压、24 h尿蛋白、RI影响。妊娠中期血清AT_1-AA表达水平预测子痫前期,曲线下面积为0.916,界限值为53.200 ng·L^(-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80、0.800。结论 AT_1-AA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新生儿脐血中高表达,可以作为子痫前期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血管紧张素1受体自身 肾功能障碍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血清抗血管紧张素受体Ⅱ1型和α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的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任玉玲 金达茂 +7 位作者 马成文 张希萍 胡泽平 刘志刚 苏继飞 廖玉华 周子华 王敏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脑卒中 血管紧张素1受体自身 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
下载PDF
抗高血压药物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阻断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郑幼兰 林建峰 +1 位作者 朱惠 李勇 《海峡药学》 2003年第3期1-5,共5页
本文主要对氯沙坦、缬沙坦、伊贝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依普罗沙坦的特点进行介绍 ,指出氯沙坦跟氢氯噻嗪或氨氯地平合用可以增加疗效。坎地沙坦抑制 AT1 受体结合作用最强 ,替米沙坦消除半衰期最长。并对血管紧张素 AT1 受体阻断... 本文主要对氯沙坦、缬沙坦、伊贝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依普罗沙坦的特点进行介绍 ,指出氯沙坦跟氢氯噻嗪或氨氯地平合用可以增加疗效。坎地沙坦抑制 AT1 受体结合作用最强 ,替米沙坦消除半衰期最长。并对血管紧张素 AT1 受体阻断剂在高血压方面作个疗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药物 血管紧张素 1受体阻断剂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原因不明不孕患者子宫内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和Ⅰ型受体的表达与性激素的调控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瑞瑾 周馥贞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63-166,177,共5页
目的 :探讨原因不明不孕患者子宫内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IGF- )及其 型受体 (IGF- R)的表达 ,血清性激素的变化与子宫内膜接受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对 34例原因不明不孕患者 (研究组 )和 2 1... 目的 :探讨原因不明不孕患者子宫内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IGF- )及其 型受体 (IGF- R)的表达 ,血清性激素的变化与子宫内膜接受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对 34例原因不明不孕患者 (研究组 )和 2 1例正常生育妇女志愿者或男性因素不孕妇女 (对组照 )的黄体中期子宫内膜 ,行 IGF- 及 IGF- R m RNA检测 ,放射免疫法测定同期血清雌二醇 (E2 )、孕酮 (P)水平。结果 :研究组黄体中期子宫内膜IGF- m RNA、IGF- R m RNA表达水平分别为 0 .6 6 2± 0 .371、0 .5 82± 0 .2 5 7,低于对照组 0 .96 1± 0 .389、0 .82 9± 0 .341(均 P<0 .0 5 )。研究组血清 P水平为 (2 3.782± 15 .4 5 9) nmol/ L ,显著低于对照组 (43.14 2± 16 .5 49) nmol/ L(P<0 .0 0 5 ) ,而两组 E2 无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示两组 IGF- m RNA与 IGF- R m RNA均呈正相关 ,r分别为0 .92 3、0 .738(P<0 .0 5 )。两组 P与 IGF- m RNA均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716、0 .5 88(P<0 .0 5 )。两组 P与 IGF- R m RNA均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5 19、0 .5 0 5 (P<0 .0 5 )。结论 :原因不明不孕患者黄体中期孕激素不足可引起子宫内膜 IGF- 及 IGF- R基因表达减弱 ,影响子宫内膜蜕膜化而导致子宫内膜接受性低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 子宫内膜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受体 激素 病理学 雌二醇 孕酮
下载PDF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60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谦 伍俊妍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1期87-88,共2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2009年4月~2010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A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 目的研究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2009年4月~2010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A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在治疗6周时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30例患者治疗6周时的总有效率为53.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用于治疗AS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且见效时间较短,相对柳氮磺吡啶具有显著的治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肿瘤坏死因子 注射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体融合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