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94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菌肽发现的策略及进展
1
作者 席雅璇 《生物过程》 2025年第1期80-85,共6页
随着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微生物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成为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传染病学会(IDSA)已将抗生素耐药问题列为威胁公共卫生的三大问题之一,迫切需要发现新型抗菌物质。抗菌肽是一类具有广谱抗菌活性、... 随着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微生物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成为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传染病学会(IDSA)已将抗生素耐药问题列为威胁公共卫生的三大问题之一,迫切需要发现新型抗菌物质。抗菌肽是一类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低耐药性倾向和多种作用机制的天然小分子,具有抗多重耐药菌、抗真菌、抗病毒、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在治疗疾病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氨基酸的多样性排列以及复杂的结构,发现、识别和筛选抗菌肽十分困难。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使抗菌肽的挖掘方法取得进展。本文旨在系统总结抗菌肽发现方法的研究进展,为新型方法的应用提供参考,促进抗菌肽领域的创新和发展。With the ir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the problem of microbial resistanc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and a great threat to human health.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and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IDSA) have listed antibiotic resistance as one of the three major problems threatening public health, and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discover new antibacterial substances. Antimicrobial peptides (AMPs), a class of natural small molecules with broad-spectrum antimicrobial activity, low resistance potential, and diverse mechanisms of action, exhibit various biological activities such as anti-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antifungal, antiviral, and anticancer properties, showing promising potential in disease treatment. However, the discovery, identification, and screening of AMPs are challenging due to the diverse arrangements of amino acids and their complex structures. Advances in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ve facilitated progress in AMPs mining methods. This article aims to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AMPs discovery methods,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novel approaches, and promot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 抗菌肽挖掘 天然抗菌 抗菌肽改造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下载PDF
临床药师主导的PDCA循环管理在临床抗菌药物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2
作者 朱昱 邵伟 +3 位作者 李晶晶 罗鑫 李天满 石祥奎 《抗感染药学》 2025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抗菌药物联用中的效果,为临床抗菌药物的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借助医院信息系统,采集2022年1月-2023年4月徐州仁慈医院住院患者...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抗菌药物联用中的效果,为临床抗菌药物的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借助医院信息系统,采集2022年1月-2023年4月徐州仁慈医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的使用数据和联用情况,其中2022年1-6月为开展PDCA循环管理前的准备阶段,2022年7-9月为PDCA循环管理实施期,2022年10-12月和2023年2-4月为PDCA循环管理成效观察期,比较PDCA循环管理前后医院住院患者AUD、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抗菌药物联用比例的变化情况。结果:开展PDCA循环管理后,医院住院患者的AUD从45.70降至31.11,后又降至26.44,其中手外科、足踝科、关节外科的AUD均有较大幅度下降,而创伤骨科基本没有变化;开展PDCA循环管理后,医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从72.51%降至64.92%,后又降至58.62%,其中手外科、足踝科、创伤骨科、关节外科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开展PDCA循环管理后,医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联用比例从10.02%%降至5.30%%,后又微涨至5.84%,其中手外科、足踝科、创伤骨科、关节外科4个重点监控科室的抗菌药物联用比例均始终低于全院水平,并且开展PDCA循环管理后其抗菌药物联用比例甚至均降至1.5%以下。结论:通过临床药师主导的PDCA循环管理的实施,各临床科室对抗菌药物规范使用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使得全院,尤其是手外科、足踝科、创伤骨科、关节外科4个重点监控科室的AUD、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抗菌药物联用比例得到了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使用率 抗菌药物联用 临床药师
原文传递
膨润土负载ZnO-艾纳香精油在腻子中的抗菌性能
3
作者 赵俊淇 杨正波 +1 位作者 韩利平 郭洪武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87,共9页
为改善微生物污染等室内环境问题,构建了具有高效抗菌及长效缓释效果的负载型无机-植源复合抗菌剂及抗菌腻子。以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精油为天然抗菌剂,ZnO为无机抗菌剂,膨润土(Bt)为多孔材料,通过水热法及真空浸渍法制备膨润土... 为改善微生物污染等室内环境问题,构建了具有高效抗菌及长效缓释效果的负载型无机-植源复合抗菌剂及抗菌腻子。以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精油为天然抗菌剂,ZnO为无机抗菌剂,膨润土(Bt)为多孔材料,通过水热法及真空浸渍法制备膨润土负载ZnO-艾纳香精油抗菌剂(ZnO/OBt-BBO),并将其引入腻子粉料中形成复合抗菌腻子。结果表明:通过有机改性,膨润土的片层结构被打开,ZnO颗粒成功附着在膨润土片层内部及表面。ZnO/OBt-BBO中精油负载量为56.3%,与未改性膨润土负载艾纳香精油(Bt-BBO)相比增幅为85.2%,1000次温度循环后,ZnO/OBt-BBO中精油负载量仅损失了15.7%。ZnO/OBt-BBO抑菌圈显著增大,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提高了71.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提高了42.0%,对两种细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2.5和5.0 mg/mL。随着复合抗菌剂ZnO/OBt-BBO添加量增多,复合抗菌腻子的黏结性能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当添加量为1%时达到最高,黏结强度为0.56 MPa。复合抗菌腻子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均为99.9%,经过120 d静置后,其抗菌率依然不低于99.0%,具有优异的抗菌性及耐久性,对于营造舒适健康的建筑室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精油(BBO) ZNO 复合抗菌 膨润土 抗菌腻子 抗菌性能
下载PDF
抗菌材料长效抗菌性能的研究和应用
4
作者 杜昕昱 温欣怡 +2 位作者 李雪 王龙 张恒 《化工科技》 2025年第2期73-78,共6页
综述了抗菌剂在材料中长效抗菌作用的方法、机制和影响因素。概述了抗菌剂的分类,包括无机、天然和有机抗菌剂及其各自特点,重点探讨了抗菌材料的长效性,分析了抗菌剂自身特性、材料特性和使用环境因素对长效性的影响,并系统总结了延长... 综述了抗菌剂在材料中长效抗菌作用的方法、机制和影响因素。概述了抗菌剂的分类,包括无机、天然和有机抗菌剂及其各自特点,重点探讨了抗菌材料的长效性,分析了抗菌剂自身特性、材料特性和使用环境因素对长效性的影响,并系统总结了延长抗菌功能时效的方法,包括抗菌剂改性、材料优化和构建复合抗菌体系等,为抗菌材料应用的耐久性研究提供设计思路和基础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 抗菌机理 长效性 材料应用 抗菌材料
下载PDF
潍坊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质控中心的工作实践与质控效果分析
5
作者 孙清海 王振华 +4 位作者 李效尧 李宁 刘宝生 王冠杰 陈焕蕾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3期153-159,共7页
目的 评价市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质量控制中心在全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与合理应用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2021年潍坊市49家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品种数,青霉素使用同比比例,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 目的 评价市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质量控制中心在全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与合理应用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2021年潍坊市49家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品种数,青霉素使用同比比例,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患者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情况,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情况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情况,评价市级抗菌药物质控中心多方式、多维度质控措施管理的成效。结果 截至2021年,抗菌药物品种数由2018年的34.08个降至33.45个;青霉素使用同比比例由2018年的86.25%升至102.19%;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8年的12.27%降至11.42%;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8年的22.06%降至15.8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8年的49.25%降至43.88%,用药频度由2018年的46.00%降至36.25%;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由2018年的49.47%降至38.74%,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品种合理率、时机合理率及疗程≤24 h百分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分别由2018年的31.24%、42.83%、75.05%,升至45.99%、57.01%和86.39%;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占比、碳青霉烯类和替加环素使用率分别由2018年的4.35%、1.22%,降至1.66%、0.72%;点评抗菌药物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和抗菌药物处方合格率由2018年的17.48%、91.93%,升至25.28%、94.34%;三级综合医院的指标管理综合控制情况优于二级综合医院和各类专科医院。结论 通过4年的管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质量控制中心在全市抗菌药物管理中成效显著,促进了全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规范管理与合理应用,但部分指标仍未达到国家要求,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质控中心 抗菌药物管理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防御素rPaDef的定向分子改良及其抗菌机制
6
作者 凤英 李文娟 +2 位作者 刘庆艳 代红霞 樊振川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3期188-196,共9页
美洲鳄梨变种防御素(Persea americana var. drymifolia defensin,PaDef)是从墨西哥鳄梨果实中提取的一种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防御素,其结构-活性构效关系及其抗菌机制尚未明确。该文利用定点突变的方法对重组PaDef(recombination PaDef,... 美洲鳄梨变种防御素(Persea americana var. drymifolia defensin,PaDef)是从墨西哥鳄梨果实中提取的一种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防御素,其结构-活性构效关系及其抗菌机制尚未明确。该文利用定点突变的方法对重组PaDef(recombination PaDef,rPaDef)进行定向分子改良。最终获得改良肽rPaDefQ33H和rPaDefK43M,其抗菌活性上调2~3倍,同时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和较低的溶血性和细胞毒性。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探究rPaDef及改良肽的抗菌机制,表明rPaDef及改良肽能够在细菌表面产生孔隙,破坏受试菌的细胞完整性,最终导致细菌死亡。因此rPaDef及改良肽可以作为新型抗生素替代物,在食品贮藏保鲜、绿色饲料添加剂以及临床医药领域等方面有较大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 美洲鳄梨变种防御素 定向改良 抗菌活性 抗菌机制
下载PDF
高分子抗菌材料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缪鹏程 王树霞 +4 位作者 司虎 张涛 黄洛玮 郭颖 徐长宝 《合成技术及应用》 2025年第1期23-30,共8页
细菌感染所导致的卫生安全问题,时刻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同时,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细菌的耐药性进一步增加,细菌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因此,开发安全、广谱以及高效的抗菌材料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细菌感染所导致的卫生安全问题,时刻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同时,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细菌的耐药性进一步增加,细菌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因此,开发安全、广谱以及高效的抗菌材料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众多天然与人工合成的抗菌材料中,高分子抗菌材料具有稳定性高、不易挥发、高活性以及高安全性等优势。此外,由于高分子科学的蓬勃发展,聚合物的生产成本相对低廉,结构设计更加灵活。因此整理并分析了抗菌材料的种类及作用机理,着重介绍了各种高分子抗菌材料的设计策略及优缺点,并对其未来发展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抗菌材料 高分子抗菌材料 聚合物 抗菌机理 合成策略
下载PDF
抗菌除臭复合功能机织物的服用性能
8
作者 王浙峰 蔡王丹 +4 位作者 李诗雅 徐青艺 张红霞 祝成炎 金肖克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99,共10页
为探讨纬纱中蜂窝除臭涤纶和抗菌锦纶含量的变化、织物组织对织物功能性(抗菌功能与除异味功能)和基本服用性能的影响,以桑蚕丝作为经纱原料,蜂窝除臭涤纶纱线和抗菌锦纶纱线作为纬纱原料,试织了14种交织物试样,其中9种织物组织结构相同... 为探讨纬纱中蜂窝除臭涤纶和抗菌锦纶含量的变化、织物组织对织物功能性(抗菌功能与除异味功能)和基本服用性能的影响,以桑蚕丝作为经纱原料,蜂窝除臭涤纶纱线和抗菌锦纶纱线作为纬纱原料,试织了14种交织物试样,其中9种织物组织结构相同,纬纱中蜂窝除臭涤纶纱线和抗菌锦纶纱线投纬比不同,其它5种织物纬纱投纬比一致、组织结构不同。测试织物的除臭性能、抗菌性能以及基本服用性能,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最后使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估法选出功能性兼服用性最佳的试样。结果表明:蜂窝除臭涤纶纱线与抗菌锦纶投纬比为4∶1时,织物的综合性能最好;织物组织为八枚缎纹时,织物的综合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功能 除异味功能 投纬比 织物组织 交织机织物 蚕丝 抗菌锦纶 蜂窝除臭涤纶纱
下载PDF
含长链烷基吡啶盐氯胺的合成及抗菌性能
9
作者 李令东 刘鹏飞 +3 位作者 张维伦 张颂伟 贾冬雪 周豪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8,共10页
以4-羟基吡啶为连接单元,通过多步合成,制备了O-烷基化衍生的长链烷基吡啶盐氯胺和N-烷基化衍生的长链烷基吡啶盐氯胺,经NMR和HRMS确证了前体和氯胺结构。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模式菌株,以已报道的氯胺1-[3-(4,4-二甲基-3-氯-2... 以4-羟基吡啶为连接单元,通过多步合成,制备了O-烷基化衍生的长链烷基吡啶盐氯胺和N-烷基化衍生的长链烷基吡啶盐氯胺,经NMR和HRMS确证了前体和氯胺结构。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模式菌株,以已报道的氯胺1-[3-(4,4-二甲基-3-氯-2,5-二氧代咪唑烷-1-基)丙基]吡啶-1-氯化物(Ⅱb)为对照,对所合成的氯胺进行了初步抗菌测试。结果表明,对位衍生吡啶盐氯胺抗菌活性明显优于间位衍生氯胺对应物,且抗菌活性随着烷基链(—C_(6)H_(13)、—C_(8)H_(17)、—C_(10)H_(2)1、—C_(12)H_(2)5)的增长而显著增强;N-烷基化衍生的长链烷基吡啶盐氯胺的抗菌性能明显优于O-烷基化衍生的长链烷基吡啶盐氯胺。携有—C_(12)H_(25)链的吡啶季铵盐氯胺4-正十二烷氧基-1-[3-(4,4-二甲基-3-氯-2,5-二氧代咪唑烷-1-基)丙基]吡啶-1-氯化物(ⅩⅢd)和1-正十二烷基-4-[3-(4,4-二甲基-3-氯-2,5-二氧代咪唑烷-1-基)丙氧基]吡啶-1-氯化物(ⅩⅤe)分别达到了同系物中最优的抗菌活性,活性氯浓度0.056 mmol/L时,在5 min内,ⅩⅢd和ⅩⅤe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lg值减少量分别为1.14±0.05和2.74±0.45,对大肠杆菌的lg值减少量分别为0.13±0.01、0.53±0.01。氯胺结构与长链烷基吡啶盐结构具有“协同抗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羟基吡啶 吡啶盐型氯胺 化学合成 抗菌活性 “协同”抗菌 医药原料
原文传递
黄酮类化合物抗菌增效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10
作者 伊蓝坤 陈旭 +6 位作者 白玉彬 王玮玮 魏小娟 张志锦 俞筱妍 朱阵 张继瑜 《黑龙江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7,共7页
细菌耐药性已经严重威胁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新型抗菌药物研发成为研究热点。而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周期长、成本高且难度大,因此,植物活性成分越发引起人们关注。黄酮类化合物作为植物中最大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 细菌耐药性已经严重威胁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新型抗菌药物研发成为研究热点。而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周期长、成本高且难度大,因此,植物活性成分越发引起人们关注。黄酮类化合物作为植物中最大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目前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且作为抗菌增效剂使用能消减细菌耐药性,增强抗生素治疗效果,是控制细菌耐药性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总结了黄酮类化合物的多种药理作用,针对其抑菌作用和抑菌机制展开综述,同时探索黄酮类化合物与抗生素的协同作用,并总结协同作用机制,以期恢复或增强耐药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将黄酮类化合物开发成为新型抗菌药物或抗菌增效剂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抗菌机制 生素 协同抗菌 协同机制
原文传递
松萝酸的抗菌活性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陈春红 沈俊烨 +1 位作者 代重山 汤树生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0-410,共11页
细菌耐药性问题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动物及人类健康。动物源细菌耐药性问题在中国较为突出,严重威胁养殖安全,新型抗菌药物或抗生素替代物的研发已经迫在眉睫。松萝酸,又名地衣酸,是松萝属、石蕊属等植物提取物中的主要... 细菌耐药性问题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动物及人类健康。动物源细菌耐药性问题在中国较为突出,严重威胁养殖安全,新型抗菌药物或抗生素替代物的研发已经迫在眉睫。松萝酸,又名地衣酸,是松萝属、石蕊属等植物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因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抗病毒、抗结核、抗寄生虫和镇痛解热等多种药理学活性而被广泛关注。研究表明,松萝酸对革兰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其作用机制涉及对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干扰外排泵、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破坏细菌代谢稳态及抑制生物膜形成等多个方面,是一种潜在的天然抗菌药物。松萝酸也是一种较强的抗菌增效剂,能够逆转多重耐药细菌对多黏菌素等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目前,松萝酸的低溶解性及潜在的毒性问题仍是限制其临床应用的主要因素。笔者综述了松萝酸的抗菌活性、作用机制、潜在毒性以及纳米制剂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松萝酸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萝酸 抗菌活性 抗菌机制 纳米递送系统
下载PDF
综合干预措施在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俏 贾冰 +1 位作者 张晓慧 李文玲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5年第1期61-66,共6页
目的探索提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综合干预措施并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级医院2023年1月至6月的所有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未采取干预措施的1~3月作为干预前阶段,4~6月作为干预后阶段,比较干预前后住院患... 目的探索提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综合干预措施并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级医院2023年1月至6月的所有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未采取干预措施的1~3月作为干预前阶段,4~6月作为干预后阶段,比较干预前后住院患者病原学标本送检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病原学标本构成、微生物标本阳性率、重点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等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应用前病原学送检率、指向特定病原体送检率、非指向特定病原体送检率分别由干预前31.03%、11.03%、26.48%提升至65.82%、23.1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应用(不分前后)病原学送检率、指向特定病原体送检率、非指向特定病原体送检率分别由干预前64.66%、32.63%、54.99%提升至92.48%、39.24%、8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治疗性应用抗菌使用率由分别干预前的54.19%、45.47%降至47.40%、4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送检标本构成发生变化,痰液、尿液标本有所降低,血标本、分泌物标本有所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送检标本的阳性检出率、重点多重耐药菌检出率、血标本阳性检出率均由干预前的21.88%、4.56%、7.70%提升至25.88%、6.30%、2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由干预前38.30提升至6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立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培训与督导检查、规范标本质量、精准反馈管理等综合干预措施可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和医院感染相关病原学标本送检率,同时提升病原学标本的质量,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病原学标本 送检率 使用率 综合干预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预测消炎抗菌片的抗菌作用机制
13
作者 金丹 沈秉正 +1 位作者 王莹颖 周本宏 《药学前沿》 2025年第2期181-191,共11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阐释中药制剂消炎抗菌片抗菌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收集与筛选消炎抗菌片活性成分并挖掘其对应的靶标;采用GeneCards数据库和在线...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阐释中药制剂消炎抗菌片抗菌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收集与筛选消炎抗菌片活性成分并挖掘其对应的靶标;采用GeneCards数据库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筛选抗菌靶点并通过Venny 2.1取交集获得消炎抗菌片的抗菌靶点,然后利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抗菌靶标”网络图;将获得的消炎抗菌片的抗菌靶点导入STRING平台构建靶蛋白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Cytoscape软件网络拓扑计算筛选抗菌关键靶点;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抗菌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GSE19315芯片进行差异基因分析;最后,通过利用AutoDock Tools进行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检索获得消炎抗菌片的潜在活性成分52种,相对应的潜在基因靶标485个;抗菌相关潜在靶点2296个,通过Venny 2.1取交集,得到消炎抗菌片抗菌靶点138个,其中关键靶点为蛋白激酶B(AKT1)、肿瘤蛋白P53(TP53)、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血管生长因子A(VEGFA)、白细胞介素-1β(IL-1β)、原癌基因(MYC)、酪氨酸激酶(SRC)、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雌激素受体1(ESR1)、白细胞介素-10(IL-10)、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趋化因子配体2(CCL2)、热休克蛋白90α家族A类成员1(HSP90AA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并通过GEO数据库获得的差异基因与活性成分潜在基因靶标取交集,获得消炎抗菌片治疗菌痢和出血性结肠炎可能的抗炎靶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潜在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良好的结合潜能;消炎抗菌片可能通过参与癌症途径、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化学致癌-活性氧、内分泌耐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铂耐药、松弛素信号通路、炎症性肠病、催乳激素信号通路、病毒致癌作用等信号通路发挥抗菌作用。结论研究阐明了消炎抗菌片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抗菌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深入探索中药制剂消炎抗菌片抗菌机制提供理论参考,并为其功效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炎抗菌 网络药理学 靶点 抗菌 分子对接
下载PDF
抗菌肽LL-1对沙门氏菌的抗菌机制
14
作者 王宇航 周玲玲 +4 位作者 周瑶玲 撒俊梦 张元臣 马增军 连凯琪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116,共7页
为探究抗菌肽LL-1对沙门氏菌的抗菌效果及机制,首先通过倍比稀释法测定LL-1对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以抗菌曲线评价LL-1对沙门氏菌的抗菌效果;然后,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为探究抗菌肽LL-1对沙门氏菌的抗菌效果及机制,首先通过倍比稀释法测定LL-1对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以抗菌曲线评价LL-1对沙门氏菌的抗菌效果;然后,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菌形态,通过检测核酸、蛋白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泄漏情况以及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实验,评价LL-1对沙门氏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影响,通过核酸凝胶电泳观察LL-1与沙门氏菌DNA结合情况;最后,通过检测胞内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NADP-苹果酸脱氢酶(NADP-malatedehydrogenase,NADP-MDH)活性以及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评价LL-1对沙门氏菌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LL-1对沙门氏菌的MIC为6.25μg/mL,有良好的抗菌效果,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经LL-1处理的沙门氏菌出现菌体皱缩、胞膜溶解和质壁分离等形态变化;沙门氏菌经LL-1处理后,胞内核酸、蛋白质、ALP发生泄漏,并且经PI染色后胞内荧光强度增强,同时LL-1与DNA发生结合;随着LL-1质量浓度的升高,胞内ATP含量下降、SDH及NADP-MDH的活性降低。综上,LL-1能增大沙门氏菌细胞膜和细胞壁的通透性引起胞内容物泄漏,结合其DNA,并通过影响细菌能量代谢等方式抗菌,本实验可为后续深入研究LL-1的抗菌机制和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 抗菌 抗菌机制 食源性致病 细胞膜 能量代谢
下载PDF
细菌内抗菌药物积累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15
作者 孙丽 谭冰冰 +2 位作者 李长琼 袁欣怡 潘源虎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1-460,共10页
抗菌药是治疗细菌感染的关键药物,也是现代医学中至关重要的基础药物之一。但当前现有抗菌药物耐药性日益严重以及新抗菌药物发现渠道不足的问题已受到关注并亟需解决。抗菌药透过细菌的外膜屏障且在作用靶点位置蓄积至有效浓度才能发... 抗菌药是治疗细菌感染的关键药物,也是现代医学中至关重要的基础药物之一。但当前现有抗菌药物耐药性日益严重以及新抗菌药物发现渠道不足的问题已受到关注并亟需解决。抗菌药透过细菌的外膜屏障且在作用靶点位置蓄积至有效浓度才能发挥抗菌作用。因此,测定细菌内抗菌药物的含量,有助于建立药物在细菌内蓄积特性与其结构之间的关系,为新型抗菌药物设计提供指导。目前,已有多种检测方法被开发用于细菌内抗菌药物浓度测定。笔者首先简要介绍了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膜的结构差异,再从早期的放射性测定法、荧光测定法及基于质谱开发的新型方法(包括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法、固相萃取-质谱测定法、纳米流体-质谱联用技术、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和生物探针与质谱的联合应用)入手,介绍各检测方法及当前的应用,并总结概述了上述方法的优缺点,对其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后续细菌内抗菌药物积累测定方法的应用提供建议,为设计和发现新的抗菌药物尤其是抗革兰阴性菌新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摄取 检测方法 细胞内积累 亚细胞定位
下载PDF
萜类化合物抗菌性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秦荣 付彬 +3 位作者 刘枣 祁勇刚 吴勇康 柳志杰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3期197-202,共6页
萜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次生代谢物,种类繁多,并拥有多种生理活性。萜类化合物表现出显著的抗菌活性和生物安全性,在食品行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综述萜类化合物对食源性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抑菌机理、应用及研究进展,... 萜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次生代谢物,种类繁多,并拥有多种生理活性。萜类化合物表现出显著的抗菌活性和生物安全性,在食品行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综述萜类化合物对食源性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抑菌机理、应用及研究进展,为开发萜类化合物成为新型食品抗菌剂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萜类化合物 食源性病原 抗菌 抗菌机制 食品保鲜
下载PDF
Garvicin LG6对不同溶血表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
17
作者 唐伟 翁胜男 +4 位作者 王亚武 姚杰 李昕 周强 徐元宏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9,共7页
目的探索格氏乳球菌SHAMU-LG6所分泌的细菌素(初步命名为garvicin LG6)对不同溶血表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方法收集分离自2021—2023年安徽某医院临床患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三点接种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溶血表型,并根据药敏... 目的探索格氏乳球菌SHAMU-LG6所分泌的细菌素(初步命名为garvicin LG6)对不同溶血表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方法收集分离自2021—2023年安徽某医院临床患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三点接种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溶血表型,并根据药敏检测结果将各溶血表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进一步划分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牛津杯法抑菌试验检测格氏乳球菌SHAMU-LG6对不同溶血表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拮抗活性。对格氏乳球菌SHAMU-LG6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antiSMASH 7.0和BAGEL4在线数据库,寻找garvicin LG6的生物合成基因簇。经过大孔树脂吸附、梯度乙醇洗脱、旋转蒸发干燥和旋干物复溶,牛津杯法抑菌试验检测garvicin LG6粗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结果格氏乳球菌SHAMU-LG6能够明显拮抗不同溶血表型的MSSA和MRSA。格氏乳球菌SHAMU-LG6的染色体基因组上存在garvicin LG6生物合成基因簇。格氏乳球菌SHAMU-LG6单个菌落或6 mL发酵液所分泌的garvicin LG6抗菌活性至少相当于30μg头孢西丁药敏纸片。结论Garvicin LG6能够高效杀伤不同溶血表型MSSA和MRSA,具有开发成新型抗菌药物的潜力,临床应用前景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乳球 金黄色葡萄球 溶血表型 抗菌活性
下载PDF
消毒剂促进细菌抗菌药物耐受性/耐药性产生和传播机制研究进展
18
作者 崔润博 陈渺渺 +3 位作者 洪守强 李嘉豪 杨琼 赵西林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0-170,共11页
消毒剂有效地帮助人类杀灭有害微生物,在防止新型冠状病毒(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传染过程中,消毒剂的使用量激增。消毒剂的过量使用不仅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与污染,更为隐蔽的一个后果是促进细菌抗菌药物耐受性/耐药性的产... 消毒剂有效地帮助人类杀灭有害微生物,在防止新型冠状病毒(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传染过程中,消毒剂的使用量激增。消毒剂的过量使用不仅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与污染,更为隐蔽的一个后果是促进细菌抗菌药物耐受性/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将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又一大挑战。目前的研究证明,基因突变与水平转移、外排泵编码基因表达上调和孔蛋白编码基因表达下调、生物膜和应激反应是消毒剂促进细菌抗菌药物耐受性/耐药性的主要机制。本文总结了近些年的研究成果,阐述了主要的消毒剂促进病原菌耐药机制,并列出了几点建议,希望以此来延缓消毒剂介导的细菌抗菌药物耐受性/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为更好地进行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借鉴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剂 抗菌药物耐受性 抗菌药物耐药性 促进机制
下载PDF
心血管系统植入物抗菌表面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支树迪 袁坤山 张海军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7-61,共15页
心血管系统植入物长期留置在人体与循环血液接触,在围手术期及留置期间均面临感染风险,极大地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细菌在植入物上的黏附和繁殖是植入物引起心血管组织感染的主要原因。赋予心血管系统植入物抗菌功能可有效降低细菌感... 心血管系统植入物长期留置在人体与循环血液接触,在围手术期及留置期间均面临感染风险,极大地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细菌在植入物上的黏附和繁殖是植入物引起心血管组织感染的主要原因。赋予心血管系统植入物抗菌功能可有效降低细菌感染发生概率,保障患者生存状态。随着抗菌表面的研究发展,出现了防黏附和杀菌两大类抗菌表面。防黏附表面不含杀菌活性物质,因此很少单独用于抗菌。主要从释放型抗菌、接触型抗菌和可再生型抗菌三方面介绍了杀菌型抗菌表面。释放型抗菌表面主要包含抗生素抗菌、金属粒子抗菌、NO抗菌和pH控释涂层以及4种表面的抗菌机理;接触型抗菌表面主要包含季铵盐抗菌、壳聚糖抗菌和抗菌肽抗菌及其抗菌机理;针对现有的抗菌表面难以避免被细菌残片污染的情况,介绍了可再生抗菌表面,该方法受启发于爬行动物的蜕皮行为,通过牺牲多层结构中的夹层,带走因细菌污染丧失抗菌功能的顶层,裸露出新的抗菌功能表面,实现抗菌表面再生,为长期抗菌功能构建提供了方向。最后,指出了当前心血管系统植入物抗菌功能表面存在的缺陷,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植入物 抗菌表面 pH响应释放 可再生抗菌
下载PDF
Cu对SLM成形CoCrMoW合金的力学行为及抗菌性能的影响机制
20
作者 张雯 谢文强 +6 位作者 邵龙泉 阿不都沙特·阿不都热西提 刘环 闫星辰 陶宏伟 常成 田晶 《材料科学与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0,共8页
为了解决义齿口腔开放环境、血管支架类假体植入后可能带来的术后感染和炎症,本文基于Cu元素作为一种良好的广谱抗菌剂,结合激光选区熔化技术(SLM)的高自由成形度,在CoCrMoW合金中选择添加了不同比例的Cu元素(2%、4%、6%,质量分数),开... 为了解决义齿口腔开放环境、血管支架类假体植入后可能带来的术后感染和炎症,本文基于Cu元素作为一种良好的广谱抗菌剂,结合激光选区熔化技术(SLM)的高自由成形度,在CoCrMoW合金中选择添加了不同比例的Cu元素(2%、4%、6%,质量分数),开发出了力学性能优异且兼具抗菌性能的CoCrMoW-xCu合金。对比了CoCrMoW-xCu合金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抗菌行为,结果表明:Cu元素的引入对其物相种类影响不大,仍由高温γ-Co相和ε-Co相组成,Cu的引入抑制了高韧γ-Co向硬脆ε-Co相的马氏体转变,导致强硬度提升有限。通过CoCrMoW-xCu合金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测定,微小的α-Cu相有助于增强抗菌活性。优选综合性能良好的CoCrMoW-2Cu合金(抗拉强度为(1100±21.5)MPa,断后伸长率为9.5%±0.84%,抗菌率为34.75%)成分进行了SLM抗菌牙冠的仿形制造,为临床用SLM成形的抗菌植入体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选区熔化 CoCrMoW-xCu合金 力学行为 抗菌性能 生物医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