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7篇文章
< 1 2 1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基纳米复合食品包装材料的抗菌性研究进展
1
作者 朱迎澳 陈倩 +1 位作者 孔保华 王辉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6-474,共9页
因目前使用的食品包装多是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故对于可降解食品包装材料的研制和使用迫在眉睫。生物基纳米复合材料是以生物基聚合物为基质,以纳米物质为分散相组成的一类复合材料。这类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灵活性、... 因目前使用的食品包装多是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故对于可降解食品包装材料的研制和使用迫在眉睫。生物基纳米复合材料是以生物基聚合物为基质,以纳米物质为分散相组成的一类复合材料。这类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灵活性、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较低的成本效益等特点。本文主要介绍生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组成、分类和性能,总结这类生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在抗菌方面的优越性及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包装 生物基聚合物 纳米复合材料 抗菌性
下载PDF
载银sod基纳米分子筛的合成及抗菌性能
2
作者 孙瑜颢 董庆喆 +4 位作者 赵蕾 姜晓丹 郭海玲 孟祥龙 郭永梅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1-770,共10页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sod基系列分子筛(EMT、FAU、SOD),并通过离子交换法引入Ag^(+)得到载银分子筛,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证明离子交换前后分子筛骨架结构和晶粒尺寸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通过红外光谱(IR)、热重(TG)证明制...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sod基系列分子筛(EMT、FAU、SOD),并通过离子交换法引入Ag^(+)得到载银分子筛,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证明离子交换前后分子筛骨架结构和晶粒尺寸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通过红外光谱(IR)、热重(TG)证明制得的载银分子筛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对获得的载银分子筛进行了Ag^(+)释放实验与抗菌能力测试,考察了分子筛种类和晶粒尺寸对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笼状结构的FAU与EMT分子筛因可储存更多的Ag^(+)而具有更好的抗菌性能,而具有超笼结构的FAU分子筛抗菌性能最优。通过对比不同晶粒尺寸载银FAU分子筛抗菌数据发现,晶粒尺寸为100 nm的载银FAU分子筛因外表面丰富的抗菌活性位点以及其内部可以储存并不断释放Ag^(+)而具有最优的抗菌性能和抗菌寿命。而晶粒尺寸为10 nm的载银FAU分子筛由于晶粒尺寸较小、外比表面积大、扩散路径短,Ag^(+)的释放速率最快,抗菌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分子筛 抗菌性 银离子 晶粒尺寸
下载PDF
活性屏等离子表面改性技术制备纳米银涂层不锈钢的体外抗菌性能
3
作者 王兆飞 何国云 +3 位作者 田方灿 李广峰 曹中华 刘祥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464-3471,共8页
背景:既往利用活性屏等离子技术制备的银涂层大都不涉及纳米领域,形成的银涂层为“薄膜样”,被覆基质表层且表面银颗粒分布不均,其长效抗菌能力受到挑战。目的:采用活性屏等离子体表面改性(ASPSM)技术制备可“埋入”不锈钢(SS)基质内部... 背景:既往利用活性屏等离子技术制备的银涂层大都不涉及纳米领域,形成的银涂层为“薄膜样”,被覆基质表层且表面银颗粒分布不均,其长效抗菌能力受到挑战。目的:采用活性屏等离子体表面改性(ASPSM)技术制备可“埋入”不锈钢(SS)基质内部的纳米银涂层,观察其抗菌能力。方法:以不锈钢为基体,采用ASPSM技术制备纳米银涂层,其中通过调整轰击时间(1,2,4 h)制备3组涂层样品,分别记为1 h-Ag-ASPSM@SS、2 h-Ag-ASPSM@SS和4 h-Ag-ASPSM@SS,通过抑菌环实验、革兰染色分析3组涂层的抗菌能力。以不锈钢为基体,制备庆大霉素联合万古霉素抗生素涂层样品,记为ACNs。将不锈钢、2 h-Ag-ASPSM@SS、ACNs分别插入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铜绿假单胞菌悬液中,采用涂布平板法分析样品长效(84 d)抗菌能力。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不锈钢、2 h-Ag-ASPSM@SS、ACNs共培养,进行CCK-8、活死染色与细胞上清乳酸脱氢酶活性检测。取连续暴露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12周后的不锈钢、2 h-Ag-ASPSM@SS、ACNs,采用滚平板法评估材料表面残留活菌量,采用万古霉素药敏纸片法评估材料表面残留活菌耐药性。结果与结论:①随着轰击时间的延长,样品表面纳米银的直径与含量逐渐增加,其中2 h-Ag-ASPSM@SS在形成了均匀球形纳米颗粒的情况下表面银含量较高。②抑菌环实验、革兰染色显示,相较于1 h-Ag-ASPSM@SS、4 h-Ag-ASPSM@SS,2 h-Ag-ASPSM@S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有更好的抑制效果。与两种细菌共培养42,84 d后,2 h-Ag-ASPSM@SS组洗脱液涂布平板上的活菌数量显著少于不锈钢组、ACNs组;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培养84 d后、与铜绿假单胞菌共培养42 d后,ACNs组洗脱液涂布平板上的活菌数量多于不锈钢组。③CCK-8、活死染色与细胞上清乳酸脱氢酶活性检测显示,2 h-Ag-ASPSM@SS无明显的细胞毒性,ACNs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④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培养12周后,2 h-Ag-ASPSM@SS组表面残留活菌量少于不锈钢组,ACNs组表面残留活菌量多于不锈钢组;与不锈钢组比较,ACNs组表面残留活菌株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显著下降(P<0.001),2 h-Ag-ASPSM@SS组表面残留活菌株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无明显变化(P>0.05)。⑤结果表明,ASPSM技术制备的纳米银涂层提高了不锈钢表面纳米银含量的沉积效率,并且具有持久的抗菌特性、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等离子 纳米银颗粒 不锈钢 生素骨水泥 抗菌性 耐药 植入物相关感染
下载PDF
抗菌性聚(L-乳酸)/单宁酸接枝薄膜的制备
4
作者 胡娅洁 杜乐 +3 位作者 胡健 孙滔 云雪艳 董同力嘎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4,29,共6页
分别合成聚(衣康酸-co-丁二醇)(PBI)和低分子量聚(L-乳酸)(OLLA),将两者混合后进行缩聚反应,得到聚(L-乳酸-co-衣康酸-co-丁二醇)(PLBI)。然后,采用单宁酸(TA)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进行开环反应,制备了带有双键的光敏单宁酸(pTA... 分别合成聚(衣康酸-co-丁二醇)(PBI)和低分子量聚(L-乳酸)(OLLA),将两者混合后进行缩聚反应,得到聚(L-乳酸-co-衣康酸-co-丁二醇)(PLBI)。然后,采用单宁酸(TA)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进行开环反应,制备了带有双键的光敏单宁酸(pTA)。最后,采用紫外光照表面接枝法制备了一系列抗菌性PLBI-pTA薄膜,对其化学结构、热学性能、力学性能、亲水性、疏水性及抗菌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接枝pTA后,薄膜玻璃化转变温度及结晶度均降低,薄膜的断裂伸长率升高,最高可达328.1%,使PLBI-pTA薄膜具有较好的延展性。薄膜的水接触角由72.20°减小至30.47°,薄膜表面的亲水性得到提高。另外,随着pTA含量的增加,薄膜对大肠杆菌的杀菌率逐渐提升,最高可达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L-乳酸) 聚(衣康酸-co-丁二醇) 光敏单宁酸 力学 抗菌性
原文传递
纺织用竹浆纤维在酸碱试剂下的抗菌性能研究
5
作者 卓颖 《合成纤维》 2024年第1期31-34,共4页
为探究酸碱试剂对竹浆纤维抗菌性的影响,分别选择不同质量浓度的氢氧化钠和硫酸试剂,分析其在不同处理时间与温度下对竹浆纤维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处理时间以及试剂质量浓度不同时,竹浆纤维的抗菌性能均存在一定差异;在硫... 为探究酸碱试剂对竹浆纤维抗菌性的影响,分别选择不同质量浓度的氢氧化钠和硫酸试剂,分析其在不同处理时间与温度下对竹浆纤维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处理时间以及试剂质量浓度不同时,竹浆纤维的抗菌性能均存在一定差异;在硫酸或氢氧化钠处理后,竹浆纤维的抑菌率大多在70%以上,且试剂处理时间对竹浆纤维抗菌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浆纤维 染整工艺 化学试剂 抗菌性 pH值
原文传递
羧甲基纤维素/β-环糊精皮克林乳液荷载肉桂精油的稳定性及抗菌性分析
6
作者 柴向华 王文莉 +3 位作者 吴克刚 段雪娟 何东 张志豪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8-52,共5页
以羧甲基纤维素(CMC)和β-环糊精(β-CD)为乳化稳定剂,山茶油和肉桂精油为油相,采用高速剪切法制得皮克林乳液。通过微观结构观察和粒径测试研究CMC质量浓度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不同体积比肉桂精油与山茶油对乳液稳定性和抗菌性... 以羧甲基纤维素(CMC)和β-环糊精(β-CD)为乳化稳定剂,山茶油和肉桂精油为油相,采用高速剪切法制得皮克林乳液。通过微观结构观察和粒径测试研究CMC质量浓度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不同体积比肉桂精油与山茶油对乳液稳定性和抗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CMC质量浓度(>35g/L),所制备的山茶油皮克林乳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微米级液滴可均匀分布于水相中;肉桂精油与山茶油体积比为3:1、1:3和1:5的皮克林乳液具有较好的储存稳定性;荷载肉桂精油的皮克林乳液能够抑制大肠杆菌生长,当山茶油占比较高时,抑菌能力在前期衰退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素 Β-环糊精 皮克林乳液 肉桂精油 稳定 抗菌性
下载PDF
负载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硅酸钙微球的制备及抗菌性能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范好美 肖东琴 +5 位作者 匙峰 罗栩伟 魏剑林 庄化迪 刘晋珲 赵菊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0期4769-4775,共7页
背景:茶多酚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其具有抗氧化、抗菌、抗凋亡、抗炎等多种生物学功能。为实现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可控释放、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开发具有生物活性的茶多酚载体是亟待解决的难题。目的:制备... 背景:茶多酚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其具有抗氧化、抗菌、抗凋亡、抗炎等多种生物学功能。为实现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可控释放、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开发具有生物活性的茶多酚载体是亟待解决的难题。目的:制备高效负载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微球,同时加测其抗菌性能及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化学沉淀法分别制备硅酸钙微球与二氧化硅微球,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分析仪、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微球的性能进行表征。将两种微球分别浸泡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溶液中,制备负载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硅酸钙微球与二氧化硅微球(分别记为CSM-EGCG、SM-EGCG),检测微球的载药量及包封率,以及体外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释放情况。将未载药的硅酸钙微球、二氧化硅微球及CSM-EGCG、SM-EGCG分别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共培养,检测抑菌率。将上述4种微球分别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共培养,通过CCK-8法评估细胞活性。结果与结论:①表征实验结果显示,硅酸钙微球和二氧化硅微球均为介孔微球,分散性好,硅酸钙微球的比表面积、总孔体积、平均孔径均大于二氧化硅微球;②CSM-EGCG的包封率为(72.0±0.5)%,载药量为(58.4±0.4)%;SM-EGCG的包封率为(41.6±0.7)%,载药量为(45.0±1.3)%;CSM-EGCG微球较SM-EGCG微球具有更好的药物携载能力,且体外释药时间可持续19 d以上,累计释放量达到(88.1±3.0)%;③二氧化硅微球无抗菌能力,硅酸钙微球、SM-EGCG、CSM-EGC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28.0±4.2)%,(63.9±1.0)%,(95.6±0.5)%,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分别为(27.5±7.0)%,(51.9±1.4)%,(93.4±1.0)%;④CCK-8检测显示,硅酸钙微球及CSM-EGCG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具有促进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能力;⑤结果表明,负载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硅酸钙微球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及细胞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钙 茶多酚 缓释 抗菌性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生物相容
下载PDF
纳米ZnO/PVC自粘保鲜膜抗菌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西文 杨中文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6-78,85,共4页
采用纳米氧化锌((ZnO)与聚氯乙烯(PVC)复合制得纳米抗菌自粘保鲜膜,并对其抗菌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ZnO/PVC自粘膜具有长效抗菌和广普抗菌性,且当纳米ZnO的用量为2phr时,其抗菌率最高,同时自粘膜的力学强度和防... 采用纳米氧化锌((ZnO)与聚氯乙烯(PVC)复合制得纳米抗菌自粘保鲜膜,并对其抗菌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ZnO/PVC自粘膜具有长效抗菌和广普抗菌性,且当纳米ZnO的用量为2phr时,其抗菌率最高,同时自粘膜的力学强度和防雾性能也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自粘保鲜膜 抗菌性 长效抗菌性 广普抗菌性
下载PDF
磁控溅射纳米银含量对钛种植体抗菌性的影响
9
作者 程培雪 马迅 +6 位作者 刘平 王静静 马凤仓 张柯 陈小红 刘剑楠 李伟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82-187,共6页
纯钛因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口腔种植相关领域,但其本身并不具备抗菌性能,为改善钛种植体表面的抗菌性,采用磁控溅射法在钛种植体表面制备Ti-Ag纳米复合涂层,研究了涂层中纳米Ag含量对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 纯钛因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口腔种植相关领域,但其本身并不具备抗菌性能,为改善钛种植体表面的抗菌性,采用磁控溅射法在钛种植体表面制备Ti-Ag纳米复合涂层,研究了涂层中纳米Ag含量对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抗菌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样品的表面形貌、粗糙度和水接触角;对Ag^(+)释放进行了检测;采用CCK-8法检测材料的细胞毒性;将各组样品与具核梭杆菌共培养,检测材料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载Ag复合涂层成功沉积在Ti片表面,并且随着纳米Ag含量的增加,样品的表面粗糙度和水接触角均增大。该Ti-Ag纳米复合涂层对小鼠L929细胞未表现出细胞毒性,符合生物安全标准。抗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纳米Ag含量的增加,Ag^(+)释放量增加,涂层的抗菌效果也增强。可见,Ti-Ag纳米复合涂层可有效抑制Fn的生长,有望提高钛种植体的抗菌性能,为其临床运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钛种植体 纳米银 细胞毒 抗菌性
下载PDF
基于g-C_(3)N_(4)光催化型抗菌包装纸的制备及其抗菌性研究
10
作者 张妞妞 刘旭彤 +5 位作者 马晓军 黄煜琪 孙俊军 陆星宇 陈佳 李冬娜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35-42,共8页
目的解决g–C_(3)N_(4)存在的比表面积小,电子–空穴复合速率快从而导致光催化性能不佳等问题。方法以尿素和硫脲为前驱体材料,通过热解聚辅助水蒸气活化合成S掺杂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并用界面聚合制备出光催化型抗菌包装纸。... 目的解决g–C_(3)N_(4)存在的比表面积小,电子–空穴复合速率快从而导致光催化性能不佳等问题。方法以尿素和硫脲为前驱体材料,通过热解聚辅助水蒸气活化合成S掺杂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并用界面聚合制备出光催化型抗菌包装纸。利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水接触角(WCA)、热重分析(TGA)、光催化抗菌实验等对抗菌包装纸的形态结构、表面官能团、纸张性质、光催化抗菌性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致密的g–C_(3)N_(4)层有效提高了抗菌包装纸的疏水性和热稳定性。可见光照射下,光催化型抗菌包装纸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达100%。未经可见光照射的原纸比光催化型包装纸的抗菌性差。结论g–C_(3)N_(4)光催化型抗菌包装纸具有良好的广谱抗菌性,为绿色抗菌包装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纸 g-C_(3)N_(4) 抗菌性 光催化 界面聚合
下载PDF
番石榴叶挥发油的抗菌性及优化提取研究
11
作者 张晓南 王建豪 +5 位作者 王佳丽 朱鸿维 牛亚倩 熊婷婷 张英迪 徐福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4-185,共12页
分别由酸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acidiscabies,SA)、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RS)和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 Borgey,ECCB)引起的植物疮痂病、青枯病、软腐病是农作物生产中常见多发的细... 分别由酸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acidiscabies,SA)、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RS)和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 Borgey,ECCB)引起的植物疮痂病、青枯病、软腐病是农作物生产中常见多发的细菌病害。番石榴叶挥发油由多种活性物质组成,具有广谱抗微生物活性。本研究旨在提取并配置番石榴叶挥发油抗菌液,针对酸疮痂链霉菌、茄科雷尔氏菌、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等3种病原菌进行挥发油的抗性研究,为农作物病害生物防治储备资源。采用添加锂盐结合微波辅助水蒸馏法提取番石榴叶挥发油,通过滤纸片扩散法和最小抑制浓度(MIC)评价了番石榴叶挥发油对3种供试菌株的抗菌效果,单因素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番石榴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番石榴叶挥发油对酸疮痂链霉菌、茄科雷尔氏菌、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效果,抑菌圈直径范围为20.57~23.24 mm,抑菌率均达到60%以上,MIC值分别为3.13、1.56、3.13μg/mL。挥发油对茄科雷尔氏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23.24±0.47)mm,属于高度敏感,对酸疮痂链霉菌、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0 mL/g(干重)、微波功率660 W、微波时间43 min,在此条件获得的挥发油得率为(10.23±0.17)mL/kg(干重),3次平行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重现性。检测出番石榴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萜烯类、醇类等物质,其中β-石竹烯(28.36%)、去氢白菖烯(11.47%)、蓝桉醇(11.31%)、α-蒎烯(10.01%)的含量相对较高;抗菌试验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物质为β-石竹烯、α-蒎烯、丁香酚、D-柠檬烯,推测番石榴叶挥发油对供试菌株的抑菌机理是对其细胞结构造成了破坏,导致细胞内物质泄漏。上述结果表明,番石榴叶挥发油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以及可观的提取得率,研究结果为番石榴叶的开发应用和农作物病害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叶 挥发油 抗菌性 响应面优化 GC-MS分析
下载PDF
三维打印种植体抗菌性能研究现状
12
作者 叶宸汐 吴楠 徐旭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763-768,共6页
种植修复已经成为目前牙齿缺失患者的主要选择之一。三维打印技术的发展为种植体设计和制作提供了新的可能,逐渐成为当今研究热门。但细菌感染诱导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依旧是种植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提高种植体的抗菌能力是解决这一问... 种植修复已经成为目前牙齿缺失患者的主要选择之一。三维打印技术的发展为种植体设计和制作提供了新的可能,逐渐成为当今研究热门。但细菌感染诱导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依旧是种植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提高种植体的抗菌能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该文对运用于三维打印种植体的各种抗菌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工艺优化、材料改性、表面处理和三维打印涂层等,并对其前景作出展望。希望通过这篇综述可以使读者对这一领域有一个简要的了解,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打印 种植体 抗菌性
下载PDF
医用镁及其合金的抗菌性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精豪 李文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7期0096-0099,共4页
近年来镁及其合金由于具备优异的生物可降解性以及生物相容性,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重视。但镁和镁合金具有快速腐蚀的特点,导致其作为医用植入物在宿主体内难以长时间保持应有的力学性能,其抗菌行为的评价也成为一个复杂的问题。本文... 近年来镁及其合金由于具备优异的生物可降解性以及生物相容性,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重视。但镁和镁合金具有快速腐蚀的特点,导致其作为医用植入物在宿主体内难以长时间保持应有的力学性能,其抗菌行为的评价也成为一个复杂的问题。本文总结了现今医用纯镁和镁合金抗菌性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镁及其合金抗菌性能研究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抗菌性
下载PDF
三种临床盖髓剂的抗菌性及生物相容性对比研究
14
作者 谢家晔 李力文 朱强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49-1456,共8页
盖髓剂对于保存牙髓和治疗龋病具有重要作用。临床常用的三种盖髓剂的治疗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如何依据病情选择恰当的盖髓剂亟需相关对比研究予以指导。本研究旨在对临床常用的三种盖髓剂:齿科氧化锌丁香酚水门汀(ZnO)、自固化氢氧化钙(D... 盖髓剂对于保存牙髓和治疗龋病具有重要作用。临床常用的三种盖髓剂的治疗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如何依据病情选择恰当的盖髓剂亟需相关对比研究予以指导。本研究旨在对临床常用的三种盖髓剂:齿科氧化锌丁香酚水门汀(ZnO)、自固化氢氧化钙(Dycal)和光固化氢氧化钙间接盖髓剂(Calcimol)的形貌、成分以及理化性能进行表征,并通过体外细菌和细胞培养实验对其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进行对比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齿科氧化锌丁香酚的疏水性能较强,其有效成分ZnO可持续释放Zn离子,呈现出优异的抗菌性能;Dycal和Calcimol具有相似的结构形貌和成分,但Dycal相对疏水,能持续释放Ca离子,在周围形成碱性微环境,从而赋予其抗菌性和较好的生物相容性;Calcimol为亲水材料,便于临床操作,钙离子释放量少,抗菌性稍弱,但生物相容性优异。本研究结果为临床上以龋病程度及牙髓健康状况为依据,选择合适的盖髓剂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髓剂 结构表征 抗菌性 生物相容
下载PDF
基于抗菌性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复合药物涂层的聚氨酯敷料
15
作者 陈玉竹 刘思思 +2 位作者 张蒙蒙 林祥德 曾冬冬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2-260,共9页
以抗菌性壳聚糖和羧甲基纤维素为涂层主体材料,通过层层自组装成膜技术,利用抗菌性苦参碱为功能药物,构建了基于抗菌性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复合药物涂层的聚氨酯敷料。再通过分子间化学交联改变了聚合物内部结构,提升涂层的机械稳定性... 以抗菌性壳聚糖和羧甲基纤维素为涂层主体材料,通过层层自组装成膜技术,利用抗菌性苦参碱为功能药物,构建了基于抗菌性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复合药物涂层的聚氨酯敷料。再通过分子间化学交联改变了聚合物内部结构,提升涂层的机械稳定性。分别在硅片和聚氨酯敷料上成功制备了复合药物涂层。在模拟的生理条件下,分析了交联(CHI/CMC)_(25)涂层、空白聚氨酯基底和交联(CHI/CMC)10涂层修饰的聚氨酯基底对苦参碱的药物装载和释放性能,三者的载药量分别为27.8、285.2和330.0μg/cm^(2)。相较于交联(CHI/CMC)_(25)涂层和空白聚氨酯基底,聚氨酯基底(CHI/CMC)10交联涂层的载药量分别提升了10.9倍和20%,聚氨酯基底不仅具有良好的药物装载能力,还具有延缓药物释放速度的作用。交联(CHI/CMC)10涂层可以增强基底的力学性能,相较于原始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二烯二亚甲基对苯二甲酸酯)(PETG)板,PETG板-交联(CHI/CMC)10涂层的断裂时间和标准应变均提升了25.1%。抑菌实验表明,由于壳聚糖和苦参碱的协同抗菌作用,与单药组相比,复合药物涂层的抑菌效果增强了1倍。复合药物涂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展现出明显的抑制生长作用,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5.7%和5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敷料 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 层层自组装 复合药物涂层 抗菌性
下载PDF
油酸和十二烷二酸的氨基酸酯合成及其抗菌性
16
作者 张鉴伟 卢江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0-336,共7页
以L-丙氨酸乙酯盐酸盐、甘氨酸乙酯盐酸盐、L-蛋氨酸甲酯盐酸盐、L-亮氨酸乙酯盐酸盐和L-酪氨酸甲酯盐酸盐在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和1-羟基苯并三唑(HOBt)的作用下分别与油酸进行反应,生成了5种油酸的氨基酸衍生物... 以L-丙氨酸乙酯盐酸盐、甘氨酸乙酯盐酸盐、L-蛋氨酸甲酯盐酸盐、L-亮氨酸乙酯盐酸盐和L-酪氨酸甲酯盐酸盐在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和1-羟基苯并三唑(HOBt)的作用下分别与油酸进行反应,生成了5种油酸的氨基酸衍生物;将L-丙氨酸乙酯盐酸盐和甘氨酸乙酯盐酸盐分别与十二烷二酸进行反应,生成了两种十二烷二酸的氨基酸衍生物,7种产物的收率均≥75%。利用FTIR、TGA、1HNMR和LC-M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测试了产物的水油分散性,考察了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性。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脂肪酰氨基酸酯均能在水油体系中分散,且具有较强的生物抗菌性,其中,0.01 mg油酸酰亮氨酸乙酯能有效地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数由2.0×109CFU/mL降至1.4×10^(7)CFU/mL),而相同质量油酸酰酪氨酸甲酯则能抑制大肠杆菌(菌数由2.0×10^(9)CFU/mL降至1.8×10^(7)CF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氨基酸 油酸酰氨基酸酯 十二烷二酸酰氨基酸酯 水油分散 抗菌性 日化原料
原文传递
纸张中非溶出性抗菌性能检测中仪器试验参数的确定
17
作者 李建荣 韩雪松 邓立锋 《造纸技术与应用》 2023年第4期27-31,共5页
使用非溶出性抗菌性能检测方法中的振荡烧瓶法测试纸张的抗菌性能,为保证试验结果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在检测方法研究的过程中,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讨论,对样品的振荡时间和振荡温度进行了实验,通过实验结果的比对分析... 使用非溶出性抗菌性能检测方法中的振荡烧瓶法测试纸张的抗菌性能,为保证试验结果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在检测方法研究的过程中,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讨论,对样品的振荡时间和振荡温度进行了实验,通过实验结果的比对分析,最终确定了适用于该检测方法的相关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张 抗菌性 振荡烧瓶法
下载PDF
白花含笑总酯的提取分离及抗菌性研究
18
作者 闫浩 《现代食品》 2023年第24期185-187,共3页
本研究使用hPLC及hPLC-MS技术,成功检测到白花叶提取物中的小白菊内酯成分,并得出白花含笑总酯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桔青霉及啤酒酵母的生长抑制作用,旨在开发一种天然抑菌防腐剂。
关键词 白花含笑 小白菊内酯 抗菌性
下载PDF
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抗菌性沸石 被引量:28
19
作者 章莉娟 肖士民 +3 位作者 郝俊 李玲华 张震 黄文璟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80-384,共5页
采用液相离子交换法,在沸石上接上杀菌性金属离子Zn2+,Cu2+,Ag+制成抗菌沸石.研究了温度、浓度、pH值等对离子含量的影响,反应较佳条件为:CuSO4,ZnCl2,AgNO3的浓度分别为0.05,2,0.1mo... 采用液相离子交换法,在沸石上接上杀菌性金属离子Zn2+,Cu2+,Ag+制成抗菌沸石.研究了温度、浓度、pH值等对离子含量的影响,反应较佳条件为:CuSO4,ZnCl2,AgNO3的浓度分别为0.05,2,0.1mol·l-1,温度为60~80℃,pH值为6~8.实验还测定了抗菌沸石的抗菌性能.银、锌交换沸石抗大肠杆菌和霉菌性能良好,而铜交换沸石抗大肠杆菌性能良好,抗霉菌的性能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性沸石 液相离子交换法 沸石
下载PDF
水溶性银纳米颗粒的制备及抗菌性能 被引量:20
20
作者 孙磊 刘爱心 +3 位作者 黄红莹 陶小军 赵彦保 张治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22-728,共7页
采用液相还原法,以单宁酸为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修饰剂制备出了水溶性的表面修饰Ag纳米颗粒.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分光光度计(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仪等对所得样品的形... 采用液相还原法,以单宁酸为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修饰剂制备出了水溶性的表面修饰Ag纳米颗粒.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分光光度计(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仪等对所得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肉汤稀释法测试了样品的抗菌性能,考察了样品在水相中的分散稳定性,提出了PVP修饰Ag纳米颗粒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具有Ag的面心立方晶体结构,平均粒径为15-17nm.样品在水相中能长时间稳定分散;对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操作简便、条件温和的制备方法易于在工业规模上放大;试剂无毒,使得所制备的PVP修饰Ag纳米颗粒作为抗菌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颗粒 水溶 表面修饰 绿色无毒 抗菌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