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0篇文章
< 1 2 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刺五加多酚合成纳米氧化锌及其抗氧化和抗菌性能研究
1
作者 李莹 褚秀玲 +3 位作者 李晓丽 丁一 冯艺超 苏建青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48-2659,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绿色合成纳米氧化锌并探究该纳米氧化锌的活性。以刺五加多酚为原料,绿色合成纳米氧化锌(ZnO NPs),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TG)... 本试验旨在绿色合成纳米氧化锌并探究该纳米氧化锌的活性。以刺五加多酚为原料,绿色合成纳米氧化锌(ZnO NPs),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TG)和粒径分析对所制得的样品进行表征,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价其抗氧化性能,通过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试验评价其抗菌性能。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合成ZnO NPs,其在361 nm处有吸收峰,形态为六方晶系纤锌矿结构,晶体平均粒径为77.45 nm;当ZnO NPs质量浓度达到6 g/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93.28%;当ZnO NPs质量浓度达到9 g/L时,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73.83%;ZnO NPs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64 g/L,最小杀菌浓度为80 g/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80 g/L,最小杀菌浓度为88 g/L,且ZnO NPs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均高于氧化锌(ZnO)。本试验以刺五加多酚为原料成功合成ZnO NPs,该ZnO NPs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抗菌性能,为其进一步开发为饲料添加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锌 刺五加多酚 氧化性能 抗菌性能
下载PDF
PC/铜负载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
2
作者 梁佳丰 李岳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聚碳酸酯(PC)是一种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工程塑料,在抗菌产品的应用中,改进PC材料的短效抗菌性能和耐洗刷性能,可提高其抗菌效率和使用寿命。通过液相混合和喷雾干燥工艺,在不同氧化石墨烯(GO)和硫酸铜添加比例条件下,合成了三种铜负载... 聚碳酸酯(PC)是一种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工程塑料,在抗菌产品的应用中,改进PC材料的短效抗菌性能和耐洗刷性能,可提高其抗菌效率和使用寿命。通过液相混合和喷雾干燥工艺,在不同氧化石墨烯(GO)和硫酸铜添加比例条件下,合成了三种铜负载氧化石墨烯抗菌剂(Cu@GO)。随后,将抗菌剂与PC进行混合和注塑,制备了一系列PC/铜负载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PC/Cu@GO)。测试了三种PC/Cu@GO复合材料的常规抗菌性能、高效抗菌性能和耐洗刷性能。结果表明,Cu@GO抗菌剂能够显著提升PC的抗菌性能,当GO与硫酸铜添加比为1∶9时,对应PC的短时间抗菌性能优异,接种6h,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抗菌率为96.8%和70.0%。当GO与硫酸铜质量比为1∶3时,经洗刷后PC的抗菌耐久性较好,经过4次洗刷和浸泡处理后,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抗菌率仍保持在68.2%和6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负载氧化石墨烯 聚碳酸酯 抗菌性能 短时间抗菌性能 耐洗刷性能
下载PDF
染整工艺对麻纤维抗菌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杨策 阴建华 张维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78-82,共5页
从麻纤维自身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出发,分析了影响麻纤维自身抗菌性的因素。概述了染整加工工艺中脱胶、染料种类和染料助剂对麻纤维抗菌性能的影响,总结了麻织物的物理抗菌整理和化学抗菌整理方式。认为:在麻纤维自身具备抗菌性的基础上... 从麻纤维自身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出发,分析了影响麻纤维自身抗菌性的因素。概述了染整加工工艺中脱胶、染料种类和染料助剂对麻纤维抗菌性能的影响,总结了麻织物的物理抗菌整理和化学抗菌整理方式。认为:在麻纤维自身具备抗菌性的基础上,采用添加天然抗菌剂、物理抗菌整理、植物染料染色等方法,可有效降低麻纤维生产加工过程中抗菌成分的流失,进一步提高麻织物的抗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纤维 机理 染整加工 天然抗菌性能 染料助剂 脱胶
下载PDF
银-铜双金属纳米粒子/聚乳酸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4
作者 戎成宝 孙辉 于斌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5,共8页
为制备高效抗菌的生物可降解聚乳酸(PLA)静电纺丝纤维膜,首先利用L-抗坏血酸对银和铜的硝酸盐溶液进行化学还原,得到银-铜双金属纳米粒子(Ag-Cu NPs)。然后将Ag-Cu NPs与PLA纺丝液共混,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不同组成的Ag-Cu NPs/PLA... 为制备高效抗菌的生物可降解聚乳酸(PLA)静电纺丝纤维膜,首先利用L-抗坏血酸对银和铜的硝酸盐溶液进行化学还原,得到银-铜双金属纳米粒子(Ag-Cu NPs)。然后将Ag-Cu NPs与PLA纺丝液共混,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不同组成的Ag-Cu NPs/PLA复合纳米纤维膜,并对其形貌、结构、亲水性和抗菌性能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Ag-Cu NPs的粒径约为32 nm,复合纳米纤维膜中Ag-Cu NPs被PLA基体包覆,且沿着纤维径向排列,纤维表面存在大量微小的孔洞;加入Ag-Cu NPs后,Ag-Cu NPs/PLA的水接触角略微降低,亲水性增加,且Ag-Cu NPs和PLA之间仅发生物理作用,未产生明显的化学作用;相比于纯PLA纳米纤维膜,Ag-Cu NPs/PLA的抗菌率明显提高,当纺丝液中Ag-Cu NPs相对于PLA质量为7%时,复合纳米纤维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到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银-铜双金属纳米粒子 静电纺丝 复合纳米纤维膜 抗菌性能
下载PDF
(ε⁃PL⁃TA)_(n)@纤维素/聚丙烯非织造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5
作者 蒋佳远 孙辉 +1 位作者 于斌 王冰冰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42-48,共7页
为了赋予纤维素制品优异的抗菌性能,使其在医疗卫生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采用层层自组装(LBL)技术,将ε⁃聚赖氨酸(ε⁃PL)和单宁酸(TA)交替沉积在纤维素/聚丙烯复合水刺非织造材料上,制备了(ε⁃PL⁃TA)_(n)@纤维素/聚丙烯复合非织造材料... 为了赋予纤维素制品优异的抗菌性能,使其在医疗卫生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采用层层自组装(LBL)技术,将ε⁃聚赖氨酸(ε⁃PL)和单宁酸(TA)交替沉积在纤维素/聚丙烯复合水刺非织造材料上,制备了(ε⁃PL⁃TA)_(n)@纤维素/聚丙烯复合非织造材料,对其表面形貌、化学结构、孔隙、抗菌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组装后(ε⁃PL⁃TA)_(n)@纤维素/聚丙烯材料表面出现一些凝胶状物质,ε⁃PL和TA的FTIR特征峰出现,成功负载到纤维素/聚丙烯材料上;组装后的(ε⁃PL⁃TA)n@纤维素/聚丙烯材料纤维之间的平均孔隙明显减小,纤维平均直径、单位面积质量、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均增加;随着组装层数的增加,(ε⁃PL⁃TA)_(n)@纤维素/聚丙烯材料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先上升后下降;当组装层数为4.5时,(ε⁃PL⁃TA)4.5@纤维素/聚丙烯复合水刺非织造材料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99.1%和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聚丙烯 水刺非织造材料 ε⁃聚赖氨酸 单宁酸 抗菌性能
下载PDF
不同尺寸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6
作者 郭又晟 陈延明 +1 位作者 王立岩 高洁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溶液化学方法在制备ZnO纳米材料时最为常用,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水或其它有机溶剂作为反应介质,制备不同尺寸和形貌的ZnO纳米粒子。本文以油酸钠为表面活性剂,乙酸锌为前驱体,使用不同醇溶剂(乙醇、正丁醇、正己醇),通过控制反应温度,... 溶液化学方法在制备ZnO纳米材料时最为常用,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水或其它有机溶剂作为反应介质,制备不同尺寸和形貌的ZnO纳米粒子。本文以油酸钠为表面活性剂,乙酸锌为前驱体,使用不同醇溶剂(乙醇、正丁醇、正己醇),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在较为温和的反应条件下,成功制备了不同尺寸的球形纳米ZnO粒子。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方法对所得到的ZnO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选取其中五种不同尺寸的ZnO纳米粒子,使用平板浇注法,探究不同尺寸ZnO纳米粒子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杆球菌的抗菌效果。结果表示:随着醇溶剂碳链长度和温度的增加,ZnO纳米粒子的尺寸会逐渐增加;随着ZnO纳米粒子的尺寸的减小,其抗菌效果逐渐增强。相比于金黄葡萄杆球菌,ZnO纳米粒子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效果较差。当ZnO纳米粒子的浓度为6×10^(-3)mol·L^(-1)时,对金黄葡萄杆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了96.6%和9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纳米粒子 溶液化学法 平板浇注法 抗菌性能
下载PDF
Fe_(3)O_(4)@CTAC粒子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
7
作者 李楠 许伟坚 +1 位作者 苑金磊 刘长霞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3,共8页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分散性良好的Fe_(3)O_(4)粒子,然后将油酸修饰到Fe_(3)O_(4)粒子表面,再通过疏水作用进行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包覆,得到Fe_(3)O_(4)@CTAC粒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分散性良好的Fe_(3)O_(4)粒子,然后将油酸修饰到Fe_(3)O_(4)粒子表面,再通过疏水作用进行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包覆,得到Fe_(3)O_(4)@CTAC粒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Zeta电位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Fe_(3)O_(4)@CTAC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e_(3)O_(4)粒子表面包覆CTAC后粒径无明显变化,并且仍保持良好的单分散性;Fe_(3)O_(4)@CTAC粒子具有超顺磁性和良好的磁响应性能;Fe_(3)O_(4)@CTAC粒子的Zeta电位较高,分散体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对Fe_(3)O_(4)@CTAC粒子进行了抗菌性能及磁分离去除菌体测试,结果显示:当Fe_(3)O_(4)@CTAC粒子的含量为50 mg/mL时,与大肠杆菌(E.coli)(105cfu/mL)作用10 min,抗菌率可达100%;Fe_(3)O_(4)@CTAC粒子对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及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通过磁场分离可以将Fe_(3)O_(4)@CTAC粒子及吸附的菌体去除。以上结果表明Fe_(3)O_(4)@CTAC粒子是一种快速、高效、可以实现无菌体残留的抗菌剂,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Fe_(3)O_(4)粒子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 Fe_(3)O_(4)@CTAC 大肠杆 抗菌性能
下载PDF
氧化铈纳米酶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
8
作者 郑黑姝 张映娟 +3 位作者 韦艳华 黄辉 马翔宇 廖红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496-3501,共6页
背景:由于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增加已成为现代医疗保健中的主要问题,研发新的抗菌替代药物材料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合成一种CeO_(2)纳米酶并进行一系列表征,研究其生物相容性以及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方法:采... 背景:由于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增加已成为现代医疗保健中的主要问题,研发新的抗菌替代药物材料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合成一种CeO_(2)纳米酶并进行一系列表征,研究其生物相容性以及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方法:采用水热法合成CeO_(2)纳米酶,通过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里叶红外分析、拉曼光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表征方法对其形貌、产物成分和化学组成进行分析,利用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显色实验对CeO_(2)纳米酶的过氧化物模拟酶活性进行表征。使用CCK-8法评价不同质量浓度(10,25,50μg/mL)CeO_(2)纳米酶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毒性作用。使用平板计数法评价CeO_(2)纳米酶在不同条件下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使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不同条件处理后的细菌内活性氧水平变化。结果与结论:①CeO_(2)纳米酶的形貌为棒状,其中Ce^(3+)占Ce^(3+)和Ce^(4+)总和的29.87%,平均晶粒尺寸为7.4 nm;在pH=5.5、含底物TMB的微酸性环境下,CeO_(2)纳米酶和H_(2)O_(2)混合后表现出优异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但在pH=7.4的情况下未表现出过氧化物酶模拟活性。②不同质量浓度的CeO_(2)纳米酶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均无明显的细胞毒性。③在pH=5.5的微酸性环境中,单独存在CeO_(2)纳米酶(10μg/mL)时,大肠杆菌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CFU结果下降约0.5个log(P<0.01);在含H_(2)O_(2)(50μmol/L)的微酸性环境中,CeO_(2)纳米酶对大肠杆菌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效果,CFU结果下降约1.5个log(P<0.001)。当CeO_(2)纳米酶单独存在时,大肠杆菌中活性氧水平升高(P<0.05);当CeO_(2)纳米酶与H_(2)O_(2)共同存在时,大肠杆菌中活性氧水平显著升高(P<0.001)。④结果表明,CeO_(2)纳米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一定的抗菌能力,可在含低浓度H_(2)O_(2)的微酸性环境下表现出过氧化物酶活性,产生活性氧杀灭细菌,进而表现出更优异的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铈 纳米酶 纳米材料 抗菌性能 生物相容性 大肠杆
下载PDF
磺酰腙的高效快速合成及其抗菌性能初探——推荐一个医学本科院校化学创新实验
9
作者 唐敬杰 谢露影 +8 位作者 刘嘉昱 石尚玉 孙欣雨 林家阳 杨琦堃 于传昂 王泽诚 王盈盈 解增洋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3期316-326,共11页
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内容通常是完成某一化合物的合成或提取,缺少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和性质检验。为了提高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以商业易得的醛、酮和对甲苯磺酰肼为反应原料,于室温无溶... 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内容通常是完成某一化合物的合成或提取,缺少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和性质检验。为了提高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以商业易得的醛、酮和对甲苯磺酰肼为反应原料,于室温无溶剂条件下,利用研磨方法在1 min内高效快速合成磺酰腙,并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质研究。产物应用于抗菌实验研究时,化合物3i和3h对大肠杆菌有最好的抑制效果。实验涉及合成、TLC检测和柱色谱层析等操作,可以锻炼学生在有机化合物合成、纯化及结构鉴定等方面的操作技能。要求学生独立查阅文献,熟练掌握Origin、ChemDraw和MestRec等软件的使用,可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的实验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适用于有机化学基础实验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溶剂条件 磺酰腙 研磨方式 抗菌性能
下载PDF
三元复合物Ag/Cu_(2)O/g-C_(3)N_(4)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和抗菌性能研究
10
作者 武华乙 游晓平 +2 位作者 陈欢生 熊银 何玮娟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5,52,共6页
以尿素、硫酸铜、乙酸银为原料,采用溶液法制备了三元复合物Ag/Cu_(2)O/g-C_(3)N_(4),通过XRD、XPS、SEM、TEM、UV-Vis等手段对三元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罗丹明B为模型研究了三元复合物的光催化降解性能,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 以尿素、硫酸铜、乙酸银为原料,采用溶液法制备了三元复合物Ag/Cu_(2)O/g-C_(3)N_(4),通过XRD、XPS、SEM、TEM、UV-Vis等手段对三元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罗丹明B为模型研究了三元复合物的光催化降解性能,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模型研究了三元复合物的抗菌性能,并探究了三元复合物的光催化降解机理。结果表明,Ag和Cu_(2)O粒子沉积在g-C_(3)N_(4)片层结构上,Ag、Cu_(2)O和g-C_(3)N_(4)三者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得三元复合物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和抗菌性能大幅提高。为构建用于实际水体污染处理的g-C_(3)N_(4)基复合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u_(2)O/g-C_(3)N_(4) 可见光 光催化降解 抗菌性能
下载PDF
基于铜离子交联改善壳聚糖水凝胶力学性能和抗菌性能的研究
11
作者 李鹏 杨秀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88-93,共6页
目的壳聚糖(chitosan,CTS)分子在碱性氛围(NH3)中通过链缠结以及分子间的低能键(如氢键、配位键等)的相互作用,可以逐步形成网状结构的壳聚糖水凝胶(CTS/NH3),但其力学性能较差,生物抗菌活性较低。本文拟通过加入金属铜离子以改善其相... 目的壳聚糖(chitosan,CTS)分子在碱性氛围(NH3)中通过链缠结以及分子间的低能键(如氢键、配位键等)的相互作用,可以逐步形成网状结构的壳聚糖水凝胶(CTS/NH3),但其力学性能较差,生物抗菌活性较低。本文拟通过加入金属铜离子以改善其相关性能。方法以CuCl_(2)和CTS作为原材料,在100 mL的2%(体积分数)乙酸水溶液中加入2.5 g的壳聚糖,配制浓度为2.5%(质量分数)的壳聚糖溶液。然后向壳聚糖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铜形成壳聚糖-CuCl_(2)溶液。在0.2 m^(3)的氨气气氛密闭环境中使壳聚糖-CuCl_(2)溶液交联。静置12 h至水凝胶形成。将水凝胶从培养皿中取出,用蒸馏水洗涤至洗涤液呈中性。制备不同铜离子浓度的壳聚糖-铜离子水凝胶,并检测其力学性能指标和生物抗菌活性。结果铜离子赋予壳聚糖水凝胶良好的溶胀性能和稳定的流变学性能,从而使其力学性能明显提升,且随着铜离子浓度的增加,力学性能更加优异;同时,铜离子还使得壳聚糖水凝胶表现出更好的抗菌性能,使其具有治愈该类细菌的伤口感染的潜力。结论金属铜离子可以有效改善壳聚糖水凝胶的力学性能及抗菌性能,并使其具有可作为生物医学敷料的应用前景和在生物医学贯通伤等方面表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壳聚糖 金属铜离子 力学性能 抗菌性能
下载PDF
银离子面料与壳聚糖面料抗菌性能的对比研究
12
作者 丁成飞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4年第2期36-38,共3页
文章旨在比较银离子面料和壳聚糖面料的抗菌性能。通过实验设计,采用标准化的抗菌测试方法,对二者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银离子面料和壳聚糖面料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但它们在抗菌机制、效率以及稳定性方面存在差异。银... 文章旨在比较银离子面料和壳聚糖面料的抗菌性能。通过实验设计,采用标准化的抗菌测试方法,对二者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银离子面料和壳聚糖面料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但它们在抗菌机制、效率以及稳定性方面存在差异。银离子面料展现出快速的抗菌作用和较广谱的抗菌范围,而壳聚糖面料则显示出较为温和且持久的抗菌特性。此外,银离子面料和壳聚糖面料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也影响了其抗菌性能的表现。通过对银离子面料和壳聚糖面料抗菌性能的综合评价,文章为抗菌纺织品的选择和应用提供了参考,并对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离子面料 壳聚糖面料 抗菌性能 比较研究
下载PDF
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中不同洗涤方法之比较
13
作者 王海洋 陈园园 +1 位作者 郑权莉 齐雅宣 《纺织标准与质量》 2024年第1期33-37,共5页
为了探讨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中不同洗涤方法间的差异,采用耐洗色牢度试验机和家用双桶洗衣机两种洗涤方法洗涤同一抗菌样品,并从两种洗涤方法的洗涤程序、洗后样品的外观性能及洗后样品的抑菌性能三方面进行对比试验。该试验结果表明,... 为了探讨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中不同洗涤方法间的差异,采用耐洗色牢度试验机和家用双桶洗衣机两种洗涤方法洗涤同一抗菌样品,并从两种洗涤方法的洗涤程序、洗后样品的外观性能及洗后样品的抑菌性能三方面进行对比试验。该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洗涤方法的抑菌率的相对偏差均满足标准要求的误差范围。洗涤程序上,洗涤时间近似,家用双桶洗衣机操作较为频繁,耐洗色牢度试验机更为方便,省时省力;洗后外观上,部分材质面料用家用双桶洗涤后会出现褪色、发黄、发硬,耐洗色牢度试验机洗涤的样品洗涤前后没有变化。该试验表明,两种洗涤方式对抗菌样品洗后抗菌性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综合在时间、空间以及人工成本的利用上及重复洗涤损伤上,耐洗色牢度试验机洗涤方法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品 抗菌性能 耐洗色牢度 方法对比
下载PDF
β-环糊精主客体识别抗菌剂及抗菌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苏琼 任敏 +1 位作者 王彦斌 梁俊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2期353-363,共11页
细菌污染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随着多重耐药细菌的增加,提高抗菌剂抗菌性能、抑制细菌传播和感染成为抗菌剂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利用β-环糊精的包结作用与抗菌剂主客体识别改善抗菌剂的理化性质,增强抗菌剂的抗菌性能引起了广泛关注... 细菌污染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随着多重耐药细菌的增加,提高抗菌剂抗菌性能、抑制细菌传播和感染成为抗菌剂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利用β-环糊精的包结作用与抗菌剂主客体识别改善抗菌剂的理化性质,增强抗菌剂的抗菌性能引起了广泛关注。环糊精具有内疏水外亲水的特殊结构,疏水内腔可选择性地与空腔大小相匹配的疏水客体分子进行主客体识别,将抗菌剂包合,从而改善抗菌剂理化性质,提高抗菌剂抗菌性能。本文综述了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与有机抗菌剂、天然抗菌剂主客体识别对抗菌剂理化性质及抗菌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主客体识别的包合机理及主客体之间的作用,系统地归纳总结了环糊精主客体识别抗菌剂对不同细菌的抗菌作用及在医药、纺织、食品等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以期为环糊精主客体识别抗菌剂的深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主客体识别 包合 抗菌性能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载体负载花椒精油的抗菌性能研究
15
作者 张少飞 燕翔 +3 位作者 崔文辉 吴生平 黄小鸿 周瑫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71-75,共5页
制备介孔二氧化硅材料保护花椒精油的活性、减小花椒精油的挥发和提高花椒精油的抗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介孔二氧化硅具有多孔结构的形貌,能够负载花椒精油并对其缓慢释放,负载后的花椒精油具有更好的抗菌性能和更广的使用范围.
关键词 花椒精油 介孔二氧化硅 多孔结构 抗菌性能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膜改性个性化钛网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16
作者 杨波 韩泽奎 +4 位作者 代浩然 张亮 臧旖欣 王心彧 宿玉成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3年第6期451-459,共9页
目的通过在个性化钛网表面制备聚四氟乙烯膜,改善个性化钛网表面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性能。方法采用白刚玉对个性化钛网表面进行喷砂粗化并空气喷涂聚四氟乙烯分散液,烧结热固化成膜以获得聚四氟乙烯膜改性个性化钛网(PMTM)。实验分组为激... 目的通过在个性化钛网表面制备聚四氟乙烯膜,改善个性化钛网表面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性能。方法采用白刚玉对个性化钛网表面进行喷砂粗化并空气喷涂聚四氟乙烯分散液,烧结热固化成膜以获得聚四氟乙烯膜改性个性化钛网(PMTM)。实验分组为激光选区熔融打印未处理(CON)、机械抛光(MP)、低粒径喷砂(SB)、成品钛加强致密性聚四氟乙烯膜(TRDP),分析试样表面形貌、粗糙度、亲水性、官能团、物相组成。对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共培养后各组试样表面黏附的细菌数量及形态进行分析,评估聚四氟乙烯膜改性个性化钛网的体外抗菌能力。结果PMTM组表面形成稳定结合、高纯度的聚四氟乙烯薄膜,使改性的个性化钛网表面微米尺度粗糙度下降,高度疏水。CON组表面细菌量最多(P<0.001),MP、SB组表面细菌黏附数量较低。PMTM及TRDP组细菌黏附量相对最低,两者抗细菌黏附效果相近(P>0.05)。结论在个性化钛网表面制备聚四氟乙烯膜可以抑制细菌黏附,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个性化钛网表面处理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钛网 聚四氟乙烯 引导骨再生 表面处理 抗菌性能
下载PDF
喹诺酮配合物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17
作者 夏姣云 李潇潇 +1 位作者 徐彤 杨灿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216-10223,共8页
以环丙沙星、5-甲基-2-(2′-吡啶基)苯并咪唑为原料合成喹诺酮类配合物[Cu(SF)(HPBM)](NO_(3))_(2)·(H_(2)O)1.5,(SF=环丙沙星,HPBM=5-甲基-2-(2′-吡啶基)苯并咪唑),通过红外、紫外、元素、质谱分析对配合物进行表征。由MTT检测... 以环丙沙星、5-甲基-2-(2′-吡啶基)苯并咪唑为原料合成喹诺酮类配合物[Cu(SF)(HPBM)](NO_(3))_(2)·(H_(2)O)1.5,(SF=环丙沙星,HPBM=5-甲基-2-(2′-吡啶基)苯并咪唑),通过红外、紫外、元素、质谱分析对配合物进行表征。由MTT检测法、平板涂布法、滤纸片法测试了配合物及配体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能,验证了配合物SF-Cu-HPBM的抗菌性能是大于配体的,并且通过紫外、DNA-EB体系与荧光光谱分析,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都是以经典插入模式与DNA结合。探究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作用机制,发现配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为2.36×10^(5)M^(-1),明显高出第一配体环丙沙星与BSA的结合常数3.85×10^(3)M^(-1),实验数据表明配合物与BSA更易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诺酮类配合物 抗菌性能 DNA作用机制 溴化乙锭竞争实验 牛血清白蛋白作用机制
下载PDF
米诺环素改性纯钛抗菌性能及其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18
作者 窦林波 王子佳 +2 位作者 闫茹茜 乔雪 张彦聪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改性纯钛的抗菌性能及其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用聚多巴胺(PD)接枝米诺环素,用PD包被纯钛(Ti),将PD涂层的Ti片分别浸入100、200、500μg/mL米诺环素溶液中(100μg/mL组、200μg/mL组、500μg...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改性纯钛的抗菌性能及其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用聚多巴胺(PD)接枝米诺环素,用PD包被纯钛(Ti),将PD涂层的Ti片分别浸入100、200、500μg/mL米诺环素溶液中(100μg/mL组、200μg/mL组、500μg/mL组),制备米诺环素涂层Ti片(MHCI-Ti)。荧光光谱仪测定接枝的米诺环素,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分析MHCI-Ti表面的化学成分,LIVE/DEADBacLaght染色检测细菌黏附能力。常规培养hMSC,并分别接种在抛光的Ti、MHCI-Ti(200μg/mL)上,于成骨培养基中培养。分别于培养第1、4、7天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在成骨诱导后的第7、14、21、28天用荧光光谱仪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用茜素红染色法检测细胞钙沉积。结果200μg/mL组米诺环素量高于100μg/mL组(P<0.05),200μg/mL组米诺环素量与500μg/m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图像显示,Ti和MHCI-Ti表面形态相似,MHCI-Ti表面的N1s(399 eV)峰的强度高于Ti表面,表明PD和米诺环素被成功覆盖。变形链球菌在样品上培养7 d,电镜下观察到大量的细菌簇,与MHCI-Ti相比,Ti表面附着的细菌多。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Ti表面有一层明显的细菌层绿色细菌,MHCI-Ti表面有一层死亡的微生物层,其中200μg/mL组抗菌性能最高。与Ti比较,MHCI-Ti表面hMSC培养第4、7天活力高,培养第28天ALP活性高,培养第21、28天钙沉积高(P<0.05)。结论MHCI-Ti抗菌性能高,且可促进hMSC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环素改性纯钛 抗菌性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下载PDF
上转换@聚多巴胺纳米光热剂的制备及载药与抗菌性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文雪 靳丹丹 +4 位作者 朱良亮 袁善蓉 王浩 俞彬 宫培军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4-61,共8页
癌症和致病菌感染成为公共安全健康的严重威胁。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对上转换粒子NaYF_(4)∶Yb,Nd,Er@NaGdF_(4)∶Nd,Yb包裹聚多巴胺(PDA)并接枝聚乙烯亚胺(PEI),制备了核-壳结构纳米光热剂NaYF_(4)∶Yb,Nd,Er@NaGdF_(4)∶Nd,Yb@PDA-PEI,... 癌症和致病菌感染成为公共安全健康的严重威胁。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对上转换粒子NaYF_(4)∶Yb,Nd,Er@NaGdF_(4)∶Nd,Yb包裹聚多巴胺(PDA)并接枝聚乙烯亚胺(PEI),制备了核-壳结构纳米光热剂NaYF_(4)∶Yb,Nd,Er@NaGdF_(4)∶Nd,Yb@PDA-PEI,表征了产物的形貌、化学组成、光学性质、光热和药载/释药性能。结果表明,光热剂的光热能力随PDA壳的增厚而增强。在PEI接枝后,光热剂在水中的分散效果获得改善,但光热性能轻微减弱,对盐酸阿霉素(DOX)的载药量高达26.6%,体外药物释放过程具有pH依赖和近红外光响应特征。载带盐酸四环素的纳米光热剂在808 nm激光照射下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优于光热剂或盐酸四环素。研究结果为发展应用于抗肿瘤或抗感染治疗的纳米光热剂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 聚多巴胺 光热治疗 药物负载 PH响应 抗菌性能
下载PDF
三氯生提高树脂水门汀抗菌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侯妍妍 陈欢 +2 位作者 冯杉杉 丁景瑜 朱松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22-428,共7页
目的:制备一种含可光固化三氯生的抗菌树脂水门汀,并对其表征性能、力学性能、粘接强度、抗菌性能及体外细胞毒性进行评估。方法:将可光固化三氯生衍生物(TCS-IH)以25wt%溶于丙酮后,按照混合后0、2、4、6、8 wt%的质量比加入商品树脂水... 目的:制备一种含可光固化三氯生的抗菌树脂水门汀,并对其表征性能、力学性能、粘接强度、抗菌性能及体外细胞毒性进行评估。方法:将可光固化三氯生衍生物(TCS-IH)以25wt%溶于丙酮后,按照混合后0、2、4、6、8 wt%的质量比加入商品树脂水门汀Multilink Speed中。采用FTIR检测各组树脂水门汀固化前后的双键转化率;静态水接触角法检测各组树脂水门汀的表面润湿性;用三点弯曲实验测试弯曲强度;微拉伸实验检测即刻粘接性能;选择变异链球菌进行抗菌实验,通过菌落计数法、MTT实验、活/死细菌荧光染色评价树脂水门汀的抗菌性能;并通过CCK-8进行细胞毒性的测定,评价体外细胞毒性等级。结果:2 wt%和4 wt%组对树脂水门汀的表征性能、力学性能及粘接强度无明显影响(P>0.05);当TCS-IH含量为4 wt%、6 wt%、8 wt%时,树脂水门汀均具有显著的抗菌效果(P<0.05);2 wt%和4 wt%组树脂水门汀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当TCS-IH的质量百分比为4 wt%时,在有效提高树脂水门汀抗菌性能的同时,并未影响其表征性能、力学性能、粘接性能及生物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水门汀 自粘接 可光固化三氯生 抗菌性能 粘接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