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2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蒲公英、忍冬藤抗菌活性组分及配伍研究
1
作者 马艳妮 李智宁 +5 位作者 张丽先 李飞飞 魏悦 于立芹 任峰 朱政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09,共8页
为了探寻蒲公英和忍冬藤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及其配伍活性,试验以蒲公英和忍冬藤为研究对象,通过70%乙醇提取、大孔树脂D101柱层析和抗菌活性跟踪相结合的方式优选各自的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并对这些组分进行总黄酮、有机酸和多酚含量分析和... 为了探寻蒲公英和忍冬藤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及其配伍活性,试验以蒲公英和忍冬藤为研究对象,通过70%乙醇提取、大孔树脂D101柱层析和抗菌活性跟踪相结合的方式优选各自的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并对这些组分进行总黄酮、有机酸和多酚含量分析和活性配伍研究。结果表明蒲公英和忍冬藤的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分离工艺为:先用70%乙醇回流提取,浓缩后用大孔树脂D101柱层析,70%或50%乙醇洗脱部位即为它们的高效抗菌活性组分。这些组分对9种供试病原菌都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性,蒲公英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约为1.95 mg/mL和15.63 mg/mL,忍冬藤的MIC和MBC分别约为1.95 mg/mL和31.25 mg/mL。且含量分析显示,蒲公英高效抗菌活性组分黄酮和多酚含量相对较高,忍冬藤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多酚含量相对较高。配伍研究发现,当蒲公英高效抗菌活性部位与少量忍冬藤水洗脱部位(16∶1~4∶1)或其高效抗菌部位(16∶1~1∶1)配伍使用时,对部分供试菌的抗菌活性存在一定的相加作用。说明所得的蒲公英和忍冬藤高效抗菌活性组分提取分离工艺简单、易得,广谱抗菌作用强,合适的配伍使用可以实现更好的抗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忍冬藤 抗菌活性 活性组分 配伍
下载PDF
氮杂吡咯西里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
2
作者 吴璐璐 杨国玉 +2 位作者 江圣飞 樊小改 徐翠莲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1期91-97,共7页
在乙内酰脲、醛和丙二腈为原料,锌为催化剂的条件下,一锅法得到氮杂吡咯西里啶衍生物,尝试不同取代的醛,得到17种目标化合物,产率为40%~94%。结果表明,以水为溶剂,温度为80℃,锌催化剂用量为10%为最优反应条件。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IR)... 在乙内酰脲、醛和丙二腈为原料,锌为催化剂的条件下,一锅法得到氮杂吡咯西里啶衍生物,尝试不同取代的醛,得到17种目标化合物,产率为40%~94%。结果表明,以水为溶剂,温度为80℃,锌催化剂用量为10%为最优反应条件。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波谱(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确证。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溶剂无毒、后处理简单、产率高、催化剂可循环使用等优点。采用菌丝生长法测试了其对禾谷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尖孢镰刀菌、烟草疫霉菌和立枯丝核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供试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反-7,7a)-5-氨基-7-(2-氯苯基)-1,3-二氧-2,3,7,7a-四氢-1 H-吡咯[1,2-c]咪唑-6-腈、(反-7,7a)-5-氨基-7-(2-溴苯基)-1,3-二氧-2,3,7,7a-四氢-1 H-吡咯[1,2-c]咪唑-6-腈、(反-7,7a)-5-氨基-7-(2-氯-6-氟苯基)-1,3-二氧-2,3,7,7a-四氢-1 H-吡咯[1,2-c]咪唑-6-腈、(反-7,7a)-5-氨基-7-(2,6-二氯苯基)-1,3-二氧-2,3,7,7a-四氢-1 H-吡咯[1,2-c]咪唑-6-腈对禾谷镰刀菌表现出较优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相反应 锌-脯氨酸复合物 一锅法 氮杂吡咯西里啶类化合物 抗菌活性
下载PDF
青蒿琥酯联合左氧氟沙星对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抗菌活性的影响
3
作者 董国伟 唐新宁 +3 位作者 钟英成 郭洁 韩志城 杨琦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 探讨青蒿琥酯与抗生素联用对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O)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分离的CRECO 20株,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物质青蒿琥酯(ASN)、左氧氟沙星(LEV)、头孢他啶(CAZ)、亚胺培南(IMP)最小抑菌浓度(MIC)。用棋盘法测... 目的 探讨青蒿琥酯与抗生素联用对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O)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分离的CRECO 20株,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物质青蒿琥酯(ASN)、左氧氟沙星(LEV)、头孢他啶(CAZ)、亚胺培南(IMP)最小抑菌浓度(MIC)。用棋盘法测定ASN与LEV、CAZ、IMP协同抗菌活性;用细菌生长曲线法观察不同处理组CRECO临床菌株(E5)生长的情况;用RT-PCR检测外排泵基因以及调控基因的表达。结果 抗菌物质ASN、LEV、CAZ、IMP的MIC50分别为>8 192、64、2 048、32μg/mL。协同抗菌试验显示:ASN (1 024μg/mL)与LEV联用时,LEV的MIC50由64μg/mL降至16μg/mL (即1/4 MIC50),联合作用效果以协同为主;与CAZ联用时,CAZ的MIC50由2 048μg/mL降至1 024μg/mL (即1/2 MIC50),联合作用效果以相加为主。生长曲线显示,ASN联合LEV能有效抑制CRECO生长,曲线走向平缓。20株菌株全部携带外排泵基因AcrA和AcrB基因。RT-PCR结果显示ASN联合LEV可降低外排泵基因AcrB表达。结论 ASN对CRECO无抗菌活性,但ASN联合LEV能有效增强抗生素的抑菌作用,其协同抑菌机制与降低外排泵基因AcrB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 左氧氟沙星 抗菌活性
原文传递
含喹唑啉结构的苯甲酰胺类衍生物合成及抗菌活性
4
作者 刘莹 徐勇 田立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91,共11页
以溴代邻氨基苯甲酸为原料,运用活性结构拼接法,设计合成了17个新型的含喹唑啉结构的苯甲酰胺类衍生物(Ⅳ_(a)~Ⅳ_(q))。通过~1H NMR、^(13)C NMR、HRMS和元素分析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确认,并以叶枯唑为阳性对照药物,分别在50μg·mL... 以溴代邻氨基苯甲酸为原料,运用活性结构拼接法,设计合成了17个新型的含喹唑啉结构的苯甲酰胺类衍生物(Ⅳ_(a)~Ⅳ_(q))。通过~1H NMR、^(13)C NMR、HRMS和元素分析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确认,并以叶枯唑为阳性对照药物,分别在50μg·mL^(-1)、100μg·mL^(-1)浓度下,测试了所有产物对3种常见植物细菌(水稻白叶枯细菌(Xoo)、猕猴桃溃疡病菌(Psa)、柑橘溃疡病菌(Xac))的体外抗菌活性。由于化合物Ⅳ_(d)在两个浓度时对3种细菌抑菌率普遍高于其他16个化合物,且对水稻白叶枯细菌(Xoo)的抑菌率高达100%,明显高于化合物Ⅳ_(d)对另外2种细菌的抑菌率,因此对化合物Ⅳ_(d)进行了抗水稻白叶枯细菌(Xoo)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对三种病菌都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Ⅳ_(d)表现出较好的抑菌作用。在菌体浓度为10~8CFU/mL,化合物Ⅳ_(d)对Xoo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00μg·mL^(-1),化合物Ⅳ_(d)可通过改变Xoo细胞膜的通透性,在一定程度上破坏菌体的细胞膜,使病原菌细胞内的蛋白质发生泄露,并且化合物Ⅳ_(d)浓度越高,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越大;当目标化合物Ⅳ_(d)浓度达到2MIC时,可显著降低3种关键菌体胞内酶活性,从而影响Xoo菌体正常的能量代谢,起到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唑啉 苯甲酰胺类衍生物 合成 抗菌活性 机制
下载PDF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中药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研究
5
作者 杨建安 杨小军 金桂林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3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究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中药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的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在医院进行治疗感染患者的尿液、痰液、血液、脑脊液标本,对其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实验,随机抽取80株PDR-AB,测定醋五味子、罗... 目的:探究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中药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的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在医院进行治疗感染患者的尿液、痰液、血液、脑脊液标本,对其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实验,随机抽取80株PDR-AB,测定醋五味子、罗汉果、五倍子、乌梅、黄连、连翘6种中药对PDR-AB的抑菌活性,并比较单用中药、单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中药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使用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联用前后达到完全抑菌时的浓度。结果:PDR-AB对乌梅、罗汉果、醋五味子、黄连、五倍子、连翘等6种中药均无耐药性,所选中药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6种中药中五倍子单独用药的MIC50为5.29 mg/ml,抑菌活性高于其他中药。6种中药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用药后各中药的MIC50均降低,抑菌活性高于联用前,联用后头孢哌酮-舒巴坦的MIC为0.12~33.26μg/ml,MIC50为0.91μg/ml,MIC90为9.95μg/ml。各中药单用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前后的MI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后各中药的MIC值均显著降低(P<0.05)。各中药单用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前后的达到完全抑菌时的浓度比较(P<0.05),联用后各中药达到完全抑菌所需浓度均降低(P<0.05),且五倍子联用后达到完全抑菌时的浓度低于其他中药。结论:五倍子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对PDR-AB抑菌作用明显,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哌酮-舒巴坦 中药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 抗菌活性 浓度指数 药敏实验
下载PDF
采用SDS研究泥蚶血红蛋白(Tg-Hb)Ⅱ具有过氧化物酶及抗菌活性的结构基础
6
作者 濮丽丽 王诗怡 +2 位作者 林志华 王素芳 包永波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1,共8页
泥蚶血红蛋白(Tg-Hb)Ⅱ除了具有携氧功能外,还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抗菌活性。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光谱法和分子对接等技术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Tg-HbⅡ的结构、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抗菌活性的影响,以探讨Tg-HbⅡ具有过氧化物酶活... 泥蚶血红蛋白(Tg-Hb)Ⅱ除了具有携氧功能外,还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抗菌活性。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光谱法和分子对接等技术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Tg-HbⅡ的结构、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抗菌活性的影响,以探讨Tg-HbⅡ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抗菌活性的结构基础。研究结果显示,SDS的疏水烷基长链可嵌入到Tg-HbⅡ血红素口袋内部,与近端His104形成氢键,断裂血红素铁与His104的配位键,使Tg-HbⅡ的Soret带吸收峰降低并发生位移;此外,SDS还可与血红素口袋中的氨基酸形成疏水相互作用,改变血红素口袋原有结构,使得部分疏水氨基酸暴露,导致外源荧光强度增强,最大发射波长红移。SDS可以抑制Tg-HbⅡ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当SDS浓度为2 mmol·L^(-1)时,Tg-HbⅡ的酶活性仅为原来的20%,在琼脂扩散实验中失去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抗菌活性。以上结果表明,SDS通过破坏血红素口袋的内部结构抑制Tg-HbⅡ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使其失去抗菌活性,血红素疏水口袋是Tg-HbⅡ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抗菌活性的关键结构。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Tg-HbⅡ的抗菌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蚶血红蛋白 十二烷基硫酸钠 过氧化物酶活性 抗菌活性 血红素口袋
下载PDF
4取代三联吡啶锌金属配合物的抗菌活性研究
7
作者 张子萱 王本伟 +5 位作者 贺兆源 孙大猛 陈龙智 郑自华 马震 陈海兰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69,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4取代三联吡啶锌金属配合物的抗菌活性。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4取代三联吡啶锌金属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副溶血弧菌和无乳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观察经配合物作用后的细菌生... 试验旨在研究4取代三联吡啶锌金属配合物的抗菌活性。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4取代三联吡啶锌金属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副溶血弧菌和无乳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观察经配合物作用后的细菌生长情况、菌体细胞形态、细胞膜通透性及胞内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探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机制。结果显示,4取代三联吡啶锌金属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经配合物作用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延迟、菌体发生干瘪破裂、细胞膜通透性增强及胞内蛋白表达量减少。研究表明,4取代三联吡啶锌金属配合物可能通过破坏菌体或抑制蛋白表达而抑制细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联吡啶 金属配合物 抗菌活性 金黄色葡萄球 机制
原文传递
三种药用植物来源的蜂蜜抗氧化和抗菌活性研究
8
作者 张国志 韩凌云 +2 位作者 李珊珊 郑火青 胡福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108,共9页
该文研究了3种药用植物来源的蜂蜜(茴香蜜、枸杞蜜和玄参蜜)的抗氧化能力和抗菌活性,并与麦卢卡蜜进行对比分析。用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erric ion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FRAP)评价蜂... 该文研究了3种药用植物来源的蜂蜜(茴香蜜、枸杞蜜和玄参蜜)的抗氧化能力和抗菌活性,并与麦卢卡蜜进行对比分析。用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erric ion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FRAP)评价蜂蜜的抗氧化能力。琼脂扩散法(抑菌圈)和微量肉汤稀释法用于表征蜂蜜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和真菌(白色念珠菌)的抗微生物能力。结果表明,麦卢卡蜜的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高于其他3种蜂蜜。蜂蜜的抗氧化能力和电导率、色值、总酚含量之间具有相关性(r≥0.727,P<0.01)。茴香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能力最强。茴香蜜和枸杞蜜对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能力高于麦卢卡蜜。麦卢卡蜜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高于采集的茴香蜜、枸杞蜜和玄参蜜。3种药用植物来源蜂蜜的抗菌活性与pH、淀粉酶活性和过氧化氢含量呈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 氧化能力 抗菌活性 麦卢卡蜜
下载PDF
氨基酸取代的苯基醚类截短侧耳素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菌活性研究
9
作者 向进 罗新宇 +2 位作者 张文轩 潘卫东 吴松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6,共11页
目的设计合成截短侧耳素衍生物,寻找广谱、高效、安全的新化合物。方法以天然产物截短侧耳素为起始原料,合成3个氨基苯醚类截短侧耳素衍生物和8个氨基酸取代的苯基醚类截短侧耳素衍生物,并进行活性测试、初步成药性评价以及分子对接研... 目的设计合成截短侧耳素衍生物,寻找广谱、高效、安全的新化合物。方法以天然产物截短侧耳素为起始原料,合成3个氨基苯醚类截短侧耳素衍生物和8个氨基酸取代的苯基醚类截短侧耳素衍生物,并进行活性测试、初步成药性评价以及分子对接研究。结果设计合成了11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截短侧耳素衍生物,其结构经核磁、ESI-MS和HRMS确证。大多数化合物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标准大肠埃希菌的抗菌活性均优于lefamulin,并且其细胞毒活性低(IC50>10μmol/L),理化性质预测良好。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化合物侧链连接的氨基苯醚与氨基酸能够与结合空腔的核苷酸形成更多的氢键相互作用。结论氨基苯酚以及氨基酸的修饰有助于提高截短侧耳素类抗生素的抗菌活性和理化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短侧耳素 天然产物结构修饰 抗菌活性 分子对接 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小檗碱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
10
作者 葛莲 程珊 +1 位作者 吕钦 万升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3,共8页
小檗碱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但抑菌效果不强。本文对小檗碱进行结构改造,获得了具有更高抗菌活性的小檗碱衍生物。将经典的FtsZ(Filamenting temperature-sensitive mutant Z)抑制剂PC190723衍生物的苯并噻唑类活性片段引入到小檗碱中,对... 小檗碱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但抑菌效果不强。本文对小檗碱进行结构改造,获得了具有更高抗菌活性的小檗碱衍生物。将经典的FtsZ(Filamenting temperature-sensitive mutant Z)抑制剂PC190723衍生物的苯并噻唑类活性片段引入到小檗碱中,对小檗碱进行结构改造并对其进行体外抗菌活性实验。合成出了10个小檗碱衍生物,其中有5个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明显优于小檗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苯并噻唑 FtsZ抑制剂 结构改造 抗菌活性
下载PDF
细菌裂解蛋白SALy102对伪中间型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分析
11
作者 朱文壮 杨念 +1 位作者 张跃平 张迪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64,共4页
伪中间型葡萄球菌是犬、猫皮肤、耳道和伤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耐药情况愈发严重且出现多重耐药性状。细菌裂解蛋白是一种新型抗菌物质。为探讨细菌裂解蛋白SALy102对伪中间型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本试验从皮肤或耳道感染的患犬中... 伪中间型葡萄球菌是犬、猫皮肤、耳道和伤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耐药情况愈发严重且出现多重耐药性状。细菌裂解蛋白是一种新型抗菌物质。为探讨细菌裂解蛋白SALy102对伪中间型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本试验从皮肤或耳道感染的患犬中分离鉴定伪中间型葡萄球菌,采用比浊法测定SALy102的抗菌活性,绘制SALy102的时间-杀菌曲线;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SALy102对伪中间型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共分离鉴定出12株伪中间型葡萄球菌;SALy102对12株伪中间型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菌株均具有非常强的抗菌活性;时间-杀菌曲线显示,低浓度(15.63μg/mL)的SALy102也可以在1 h内快速裂解伪中间型葡萄球菌;SALy102对伪中间型葡萄球菌的MIC为32μg/mL,MBC为64μg/mL。结果表明,SALy102对伪中间型葡萄球菌抗菌作用显著,具有临床治疗犬、猫伪中间型葡萄球菌感染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解蛋白 伪中间型葡萄球 抗菌活性
下载PDF
格氏乳球菌素garviecin LG34分子结构及抗菌活性研究
12
作者 高玉荣 李大鹏 +3 位作者 王未 尹艳君 张凤琴 宋俊梅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Garviecin LG34(格氏乳球菌素)是由发酵蔬菜中分离出的格氏乳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产生的新型广谱乳酸菌细菌素。采用冷乙醇沉淀、Sephadex G50葡聚糖凝胶层析、SP琼脂糖快速阳离子交换层析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对garviecin LG34... Garviecin LG34(格氏乳球菌素)是由发酵蔬菜中分离出的格氏乳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产生的新型广谱乳酸菌细菌素。采用冷乙醇沉淀、Sephadex G50葡聚糖凝胶层析、SP琼脂糖快速阳离子交换层析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对garviecin LG34进行分离纯化和分子质量测定;采用Edman降解法、圆二色谱法和蛋白质结构预测软件分析garviecin LG34的理化性质和分子结构;并研究了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garviecin LG34的分子质量为5654.32 Da,由46个氨基酸组成,二级结构主要为α-螺旋结构和无规则卷曲,相对含量分别为36.6%、51.9%,具有亲水性和结构稳定性。Garviecin LG34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当浓度达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埃希氏大肠杆菌最小抑菌浓度的2.0倍(MIC×2.0)时,对两种菌均表现为杀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乳球 分子结构 理化性质 抗菌活性
下载PDF
替诺福韦合成工艺的优化及抗菌活性研究
13
作者 顾梅 徐华诚 +3 位作者 段帅凯 陈连清 李泉丹 习本军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8-26,共9页
为了优化替诺福韦合成工艺,以腺嘌呤和(R)-碳酸丙烯酯为起始原料,经开环缩合、取代、水解得到替诺福韦。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监控整个反应过程,其中开环缩合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22 h;取代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 为了优化替诺福韦合成工艺,以腺嘌呤和(R)-碳酸丙烯酯为起始原料,经开环缩合、取代、水解得到替诺福韦。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监控整个反应过程,其中开环缩合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22 h;取代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6 h;水解的最佳反应时间20 h。在最优化条件下总收率达69.2%。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探讨其光物理性能,发现可以根据不同化合物的荧光发射波长差异来监测反应方向和反应程度;通过抗菌活性测试,发现对低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该合成工艺实现了副产物回收套用,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诺福韦 高效液相色谱法中控 荧光监测 工艺优化 抗菌活性
下载PDF
大叶梅属地衣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抗菌活性研究
14
作者 郭堂丽 武玉岩 +1 位作者 崔璨 赵欣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0-89,共10页
运用组织分离法对采自江西井冈山及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大叶梅属(Parmotrema)地衣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培养及纯化。利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用乙酸乙酯萃取菌株液体发酵物,旋蒸获得粗提物,并通过打孔法检测地... 运用组织分离法对采自江西井冈山及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大叶梅属(Parmotrema)地衣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培养及纯化。利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用乙酸乙酯萃取菌株液体发酵物,旋蒸获得粗提物,并通过打孔法检测地衣内生真菌提取物对以下菌株——变形杆菌Proteus sp.MC110、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TC149、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ATCC25922、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S136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TC152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从4种大叶梅属地衣中分离获得75株内生真菌,ITS测序确定了29个种级分类单元,隶属于2门,4纲,7目,10科,14属。其中,橘色黒孢霉Nigrosporaaurantiaca抑菌效果良好,可作为药物研发的良好生物资源,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内生真 物种多样性 抗菌活性 大叶梅属
下载PDF
天然间苯三酚类成分抗菌活性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杜世云 郑文琳 +3 位作者 刘志莹 葛格 顾继洪 吴炎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1期189-205,共17页
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使得细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威胁全球公共健康的重大问题。间苯三酚类成分广泛分布于陆地植物及海洋生物中,该类成分结构新颖、生物活性多样,其中不乏抗菌活性显著的新颖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开... 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使得细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威胁全球公共健康的重大问题。间苯三酚类成分广泛分布于陆地植物及海洋生物中,该类成分结构新颖、生物活性多样,其中不乏抗菌活性显著的新颖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具有抗菌活性的天然间苯三酚类成分主要分布在桃金娘科及藤黄科植物中,该类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耐药菌株、枯草芽孢杆菌、肠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对近30年来报道的230个间苯三酚类成分的抗菌活性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类成分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耐药性 间苯三酚 抗菌活性
下载PDF
比阿培南联合头孢他啶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分析
16
作者 倪俊杰 张妮 张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8期84-87,共4页
目的分析比阿培南联合头孢他啶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的抗菌活性。方法76株PDRAB,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比阿培南和头孢他啶对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并采用棋盘法进行联合药敏实验,通过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判断比阿培南和头孢... 目的分析比阿培南联合头孢他啶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的抗菌活性。方法76株PDRAB,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比阿培南和头孢他啶对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并采用棋盘法进行联合药敏实验,通过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判断比阿培南和头孢他啶抗PDRAB的联合效应。比较比阿培南和头孢他啶对76株PDRAB的敏感率及MIC,分析比阿培南联合头孢他啶对76株PDRAB的体外协同抗菌活性。结果比阿培南与头孢他啶对76株PDRAB的敏感率分别为48.68%(37/76)、34.21%(26/76),两者对PDRAB的敏感性相似(P>0.05)。比阿培南联用和头孢他啶联用对76株PDRAB的MIC低于单用比阿培南、头孢他啶。比阿培南联合头孢他啶对76株PDRAB的体外协同抗菌活性以部分协同作用(52.63%)为主,协同作用(42.11%)次之,相加作用(2.63%)、无相关作用(2.63%)较少,没有拮抗作用。结论比阿培南联合头孢他啶对PDRAB多表现出协同或部分协同作用,具有明显的体外协同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 比阿培南 头孢他啶 联合治疗 抗菌活性
下载PDF
21种中药提取物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17
作者 李金鸽 胡丞丞 +3 位作者 付培蕾 冯爽 李珂 李文渊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1期63-66,共4页
测试21种中药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通过乙醇回流法制备中药乙醇提取物,采用二倍梯度稀释法测定21种中药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在21种中药乙醇提取物中,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 测试21种中药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通过乙醇回流法制备中药乙醇提取物,采用二倍梯度稀释法测定21种中药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在21种中药乙醇提取物中,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没有展现出明显的抑菌活性,然而金银花、红景天、大黄等13种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都表现出了明显的抑菌活性,MIC的范围为0.84~14.92 mg/mL,其中金银花的抑菌效果最好,其MIC为0.84 mg/mL;金银花、桔梗、秦皮等8种乙醇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表现出了明显的抑菌活性,MIC的范围为3.54~17.96 mg/mL,其中秦皮的抑菌效果最好,其MIC为3.54 mg/m L。在21种中药乙醇提取物中,金银花、红景天、大黄、桔梗、秦皮的抗菌效果最好,且这些药物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效果比革兰氏阴性菌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提取物 金黄色葡萄球 枯草芽孢杆 铜绿假单胞 大肠杆 抗菌活性
下载PDF
含3,5-二正丁氧基苯基钌配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
18
作者 陈则文 熊艳师 +1 位作者 廖向文 王金涛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34-36,共3页
以含3,5-二正丁氧基苯基取代邻菲啰啉衍生物(DBPIP)为主配体合成了一个多吡啶钌配合物Ru-1。通过最低抑菌浓度、时间杀伤曲线、生物被膜实验、耐药性评价等探索了钌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通过大蜡螟幼虫感染模型研究了Ru-... 以含3,5-二正丁氧基苯基取代邻菲啰啉衍生物(DBPIP)为主配体合成了一个多吡啶钌配合物Ru-1。通过最低抑菌浓度、时间杀伤曲线、生物被膜实验、耐药性评价等探索了钌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通过大蜡螟幼虫感染模型研究了Ru-1的体内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此钌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优良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配合物 抗菌活性 机制 生物安全性 金黄色葡萄球
下载PDF
载万古霉素聚乙二醇功能化中空介孔硅球缓释药物的制备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史艳梅 杨雪明 +3 位作者 白慧洁 闫婕 胡锴 吴明侠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94,共8页
目的:万古霉素是一种具有多重杀菌机制的糖肽类抗菌药物,但因其代谢快和易于产生细菌耐药性等特点,影响其抗菌作用,开发新型基于万古霉素的纳米缓释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模板法成功制备了聚乙二醇功能化分散性好的中空介孔纳米... 目的:万古霉素是一种具有多重杀菌机制的糖肽类抗菌药物,但因其代谢快和易于产生细菌耐药性等特点,影响其抗菌作用,开发新型基于万古霉素的纳米缓释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模板法成功制备了聚乙二醇功能化分散性好的中空介孔纳米硅球药物载体,利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及热重分析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该载体对万古霉素的载药量及包封率高达154.9 mg/g和77.5%,24 h万古霉素药物累积释放率为47.4%,细胞存活率均高于85.0%,抗菌活性显著增强。结论:基于中空介孔纳米硅球载体万古霉素药物在药物缓释及生物利用度提升方面具有应用价值,为新型抗菌材料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中空介孔纳米硅球 药物缓释 聚乙二醇功能化 抗菌活性
下载PDF
链霉菌HBERC-44441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别及其抗菌活性测定
20
作者 万中义 方伟 +4 位作者 张志刚 吴兆圆 李泰明 王开梅 杨自文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5-623,共9页
在筛选微生物源杀菌剂的过程中,从湖北省通山县九宫山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到一株链霉菌,编号为HBERC-44441。经扫描电镜观察和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菌株被鉴定为利迪链霉菌Streptomyces lydicus。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提... 在筛选微生物源杀菌剂的过程中,从湖北省通山县九宫山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到一株链霉菌,编号为HBERC-44441。经扫描电镜观察和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菌株被鉴定为利迪链霉菌Streptomyces lydicus。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草莓灰霉病菌等具有强烈抑制活性。经分离制备,获得了其中几个活性组份,经波谱学分析,解析了其中4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别是吲哚-3-甲酸、pimprinine、另有两个pimprinine二聚体,鉴定为新的化合物。抗菌活性测试表明,吲哚-3-甲酸具有较好抗真菌活性,pimprinine及其二聚体抗真菌活性较弱,首次检测到pimprinine对植物重要病原细菌青枯劳尔氏菌有一定活性,其MIC值可达25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迪链霉 匹马宁 吲哚-3-甲酸 化合物 抗菌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