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3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相关基因多态性在汉族NSTEMI患者人群中的分布
1
作者 李六水 王飞 +2 位作者 周澳 杨青 刘宪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2,共7页
目的:分析汉族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人群中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理作用相关的GPⅢa PLA2(rs5918)、PEAR1(rs12041331)和PTGS1(rs10306114)基因的基因型结果及等位基因分布特征,为汉族NSTEMI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目的:分析汉族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人群中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理作用相关的GPⅢa PLA2(rs5918)、PEAR1(rs12041331)和PTGS1(rs10306114)基因的基因型结果及等位基因分布特征,为汉族NSTEMI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汉族NSTEMI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的方法对GPⅢa PLA2(rs5918)、PEAR1(rs12041331)和PTGS1(rs10306114)3个基因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分型,研究分析其基因型频率分布及等位基因分布情况,并分析汉族NSTEMI患者人群与1000 Genomes数据库中部分人群相关等位基因的分布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汉族NSTEMI患者人群中,GPⅢa PLA2(rs5918)位点上基因型频率为TT 97.20%、TC 2.80%、CC 0%,等位基因频率为T 98.60%、C 1.40%;PEAR1(rs12041331)位点上基因型频率为GG 42.06%、GA 44.86%、AA 13.08%,等位基因频率为G64.49%、A 35.51%;PTGS1(rs10306114)位点上基因型均为AA(100%),未见AG或GG型。结论:在汉族NSTEMI患者人群中,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理作用相关的GPⅢa PLA2(rs5918)位点上突变少见,PTGS1(rs10306114)位点上未见突变,这2个多态性位点上均以野生型纯合子为主,而PEAR1(rs12041331)位点上突变多见。本研究中部分结果与既往报道或相关数据库中收录的其他人群类似,也有部分结果与既往报道或其他人群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抗血小板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基因多态性 基因型分布
下载PDF
二级预防概念下的预防管理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及抗血小板效果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张娟 张玉英 王记培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8期935-937,共3页
目的:探究二级预防概念下的预防管理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及抗血小板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2年1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60例冠心病P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 目的:探究二级预防概念下的预防管理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及抗血小板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2年1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60例冠心病P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联合二级预防概念下的预防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4个月后心脏康复和抗血小板效果情况。结果:干预4个月后,试验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83、8.695、6.455,P<0.05)。干预4个月后,试验组患者血小板最大聚焦率(MPAR)、血将P2Y12反应单位(PRU)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73、8.661,P<0.05)。结论:基于二级预防理念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进行预防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抗血小板效果,改善其心脏康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预防 预防管理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治疗术 心脏康复 抗血小板
下载PDF
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非心源性轻型脑卒中患者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研究
3
作者 徐冬娟 周欢 +10 位作者 胡梦梦 沈依蕾 李鸿飞 韦潋滟 徐婧 蒋壮壮 邵晓莉 奚振华 何松彬 楼敏 柯绍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83,共9页
目的:探讨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非心源性轻型脑卒中患者早期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方法:从多中心登记数据库中纳入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3分及以下且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排除需... 目的:探讨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非心源性轻型脑卒中患者早期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方法:从多中心登记数据库中纳入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3分及以下且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排除需要抗凝治疗或存在其他抗血小板治疗禁忌证者。短期安全性结局为院内出血事件,长期安全性结局为1年全因死亡,短期神经功能结局使用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评价。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抗血小板治疗对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最终共1868例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非心源性轻型脑卒中患者纳入本研究。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相比未接受抗血小板治疗,单抗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出院时mRS评分0~1分的比例(OR=1.657,95%CI:1.253~2.192,P<0.01),且不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OR=2.359,95%CI:0.301~18.503,P>0.05)。而相比于单抗治疗,双抗治疗并没有带来更多的神经功能获益(OR=0.923,95%CI:0.690~1.234,P>0.05),反而增加了胃肠道出血风险(OR=2.837,95%CI:1.311~6.136,P<0.01)。对于血小板计数75×10^(9)/L及以下和90×10^(9)/L以上的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显著改善了神经功能结局(均P<0.05),而对于血小板计数为(>75~90)×10^(9)/L的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显著改善了1年生存曲线(P<0.05)。即使患者同时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单抗治疗也未增加各种类型出血风险(均P>0.05),且能改善神经功能结局(均P<0.01)。对于单抗药物的选择,无论使用阿司匹林还是氯吡格雷,在各类出血事件、1年全因死亡风险以及神经功能结局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非心源性轻型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仍是合理的,且单抗治疗相比双抗治疗神经功能结局改善效果相当、胃肠道出血风险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源性脑卒中 血小板减少症 抗血小板治疗 安全性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基于AGREEⅡ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指南评价
4
作者 宋鹏飞 王婷 +1 位作者 董亚琳 张璐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1期5-8,12,共5页
目的: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系统Ⅱ(AGREEⅡ)工具,对2010—2019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相关临床实践指南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选取2010—2019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AC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指南及相... 目的: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系统Ⅱ(AGREEⅡ)工具,对2010—2019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相关临床实践指南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选取2010—2019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AC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指南及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使用AGREEⅡ对其进行系统评价,并分析各指南推荐内容的差异。结果:共纳入相关文献10篇,其中7篇治疗指南,3篇专家建议与共识。AGREEⅡ各领域的平均得分,范围和目的为(82.5±8.7)%,参与人员为(67.5±15.3)%,制定的严谨性为(68.7±18.2)%,表达的清晰性为(89.3±4.0)%,应用性为(68.1±13.8)%,编辑的独立性为(54.8±12.3)%,总体评价为(65.7±12.3)%。组内相关系数及95%CI为0.89(0.72~0.92),说明研究员评分一致性较高。指南均推荐术后使用阿司匹林+P2Y12受体拮抗剂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结论:临床实践指南用药推荐术后使用阿司匹林+P2Y12受体拮抗剂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用药疗程为12个月。ACS患者非必要无需进行基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指南评价
下载PDF
抗血小板药物的质量研究进展
5
作者 赵欢 张春然 +3 位作者 王宇驰 王瑛瑛 张静霞 李诗媛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24年第1期35-43,共9页
抗血小板药物近年来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其质量控制标准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本综述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ChP 2020)、《美国药典》43版(USP 43)、《日本药典》17版(JP 17)等国内外及相关指导原则等参考资料,全面归纳了... 抗血小板药物近年来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其质量控制标准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本综述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ChP 2020)、《美国药典》43版(USP 43)、《日本药典》17版(JP 17)等国内外及相关指导原则等参考资料,全面归纳了抗血小板药物在药典中的收录情况,对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总结,对含量测定和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等项目进行全面分析,期望为抗血小板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药物 含量测定方法 体内药物分析 有关物质检查 吩噻吡啶药物
下载PDF
基因多态性检测在高危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二级预防中的指导价值
6
作者 江铮 魏锋 +1 位作者 陈朋 蒋小玲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2期25-28,32,共5页
目的观察基因多态性检测在高危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二级预防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福州市第二医院住院的高危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根据指南推... 目的观察基因多态性检测在高危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二级预防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福州市第二医院住院的高危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根据指南推荐选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试验组根据基因检测分析结果及指南推荐选择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比较2组随访3、6、12个月终点事件发生率,存活时间,随访12个月累积生存率。结果试验组随访3、6、12个月终点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平均存活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生存曲线结果显示,试验组12个月累积生存率高于对照组(χ^(2)=7.650,P<0.01)。结论通过基因多态性检测选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高危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明显降低其12个月内终点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累积生存率,该检测有利于指导临床医师个体化精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缺血性脑卒中 基因多态性检测 抗血小板药物 终点事件
原文传递
1例烟雾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调整及术后预防内异症复发药物选择的病例分析
7
作者 罗莉婷 金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5-500,共6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烟雾病患者围术期个体化治疗与用药监护中的工作要点。方法:参与1例烟雾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围术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药物调整、围术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及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预防复发方案的制订与用药监...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烟雾病患者围术期个体化治疗与用药监护中的工作要点。方法:参与1例烟雾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围术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药物调整、围术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及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预防复发方案的制订与用药监护。结果:通过对患者的个体化评估确定符合患者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在围术期停药方案,制订个体化的围术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及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预防复发方案。结论: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订及用药监护是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 双联抗血小板 预防复发
下载PDF
抗血小板药物与肝纤维化
8
作者 赵芯 李晖 +1 位作者 邓秀秀 陶雨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78-1082,共5页
肝纤维化的实质是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的生成和降解失衡,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到肝硬化必经的阶段,早期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在肝病治疗中至关重要。而血小板会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在促进肝细胞增殖和肝实质再生的同时激活肝星状细胞与内... 肝纤维化的实质是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的生成和降解失衡,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到肝硬化必经的阶段,早期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在肝病治疗中至关重要。而血小板会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在促进肝细胞增殖和肝实质再生的同时激活肝星状细胞与内皮细胞、诱导白细胞招募、加重微血管功能障碍,参与肝纤维化的进程。本文介绍了当前抗血小板药物在肝纤维化研究中的进展,以期为肝纤维化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抗血小板 阿司匹林 肝星状细胞
下载PDF
氧化三甲胺影响冠心病和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彭园园 陈碧莲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0-595,共6页
冠心病目前仍是全球范围(包括中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原因之一。抗血小板药物是治疗冠心病的基础性药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主要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TMAO)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 冠心病目前仍是全球范围(包括中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原因之一。抗血小板药物是治疗冠心病的基础性药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主要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TMAO)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和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三甲胺 冠心病 抗血小板药物
下载PDF
基于VASP评估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疗效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0
作者 李明勇 石雅宁 +1 位作者 王晖 覃丽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31-437,共7页
目的建立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vasodilator stimulating phos-phoprotein,VASP)以评估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效果。方法以超顺磁微粒为固相,吖啶酯为标记物,基于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建立新的检测血管扩张刺... 目的建立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vasodilator stimulating phos-phoprotein,VASP)以评估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效果。方法以超顺磁微粒为固相,吖啶酯为标记物,基于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建立新的检测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磷酸化的方法,评估空白限、线性、批内精密度、回收率、热稳定性性能;同时测试全血样本,与PLT VASP/P2Y12流式检测试剂盒测定结果进行比对。结果新方法的空白限小于0.5 ng·mL^(-1),线性范围为0.06~50.53ng·mL^(-1),批内精密度RSD小于5.0%,回收率大于90%,热稳定性结果良好,45 min完成检测,与PLT VASP/P2Y12流式检测试剂盒测定结果一致性大于95%。结论基于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建立新的检测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磷酸化的方法性能优异、检测时间短,与上市产品结果一致,能够给氯吡格雷临床抗血小板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化学发光免疫法 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 氯吡格雷 抗血小板效果
原文传递
不同血小板浓度指导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在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姚科 李云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5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血小板浓度指导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在轻型缺血性脑卒中(MIS)/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2020年9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80例MIS/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究不同血小板浓度指导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在轻型缺血性脑卒中(MIS)/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2020年9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80例MIS/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0例。对照组常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试验组按血小板浓度给药。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复发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死亡率;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周、3个月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7 d、3个月后血小板计数;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期间,对照组7例患者因个人原因,自行退出研究,最终入组83例;研究组6例患者因个人原因,自行退出研究,最终入组84例。两组均无死亡患者;试验组复发率高于对照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整体分析:两组治疗前,治疗7 d、3个月后血小板计数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7 d、3个月后血小板计数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7 d、3个月后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分析:两组治疗前,治疗3周、3个月后NIHSS评分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3周、3个月后NIHSS评分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NIHSS评分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周、3个月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肤、黏膜瘀斑或牙龈、鼻腔出血,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血小板浓度指导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应用于MIS/TIA患者中,有助于降低颅内出血率,但复发风险随之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抗血小板 血小板浓度 出血率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血小板治疗2023年度进展
12
作者 颜红兵 霍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5-8,共4页
如何优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血小板治疗始终是临床实践日常面对的问题。2023年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评估缩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无阿司匹林的P2Y12受体拮抗剂单药治疗策略和降级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效能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 如何优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血小板治疗始终是临床实践日常面对的问题。2023年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评估缩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无阿司匹林的P2Y12受体拮抗剂单药治疗策略和降级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效能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这些策略提供了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未来的方向将包括关注新的治疗靶点、开发新的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现有药物实施新的抗血栓治疗方案以及进一步验证现代抗血小板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卓娅 孙祥荣 陈江林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18-323,共6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又名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是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中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1-2]。ICAS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域和种族差异,其在东亚人群、高加索人群及非洲人群中较为常见[3...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又名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是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中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1-2]。ICAS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域和种族差异,其在东亚人群、高加索人群及非洲人群中较为常见[3]。在中国,ICAS在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人群中发病率为46.6%,且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年龄和地区等多维度差异[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缺血性卒中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效果
14
作者 魏丽丽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5期31-33,37,共4页
目的: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恢复期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94例ACI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降脂、抗感... 目的: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恢复期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94例ACI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降脂、抗感染、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44/4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98%(39/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本痊愈率为29.79%(14/47),高于对照组的12.7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FIB、hs-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T、PT、APTT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ACI恢复期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神经功能损伤,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凝血功能,效果优于单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恢复期 银杏叶提取物 双联抗血小板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15
作者 陈文娟 张平 《医师在线》 2024年第3期57-59,共3页
目的探究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3年1月收治的急性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联合组45例。对照组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目的探究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3年1月收治的急性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联合组45例。对照组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以及炎症情况。结果治疗后,相比于对照组,联合组急性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更好(93.33%vs.77.78%),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更低,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水平更低(P<0.05)。结论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治疗有助提高急性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能改变血液流变学,缓解脑缺血情况,相比于单纯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在防止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上途径更多、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抗血小板 丁苯酞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支架介入术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颅内低灌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临床研究
16
作者 张栋梁 习雪峰 +1 位作者 韩永丰 金文才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18-522,共5页
目的:探究支架介入术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颅内低灌注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低灌注ICAS患者186例,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102)和联合组(n=84)。对照组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方案治疗,联合组... 目的:探究支架介入术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颅内低灌注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低灌注ICAS患者186例,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102)和联合组(n=84)。对照组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方案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比较两组ICAS患者治疗1个月后临床疗效,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治疗前后动脉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采用CT脑灌注成像分析患侧脑血流速度(CBF)、脑血容积(CBV)、平均通过时间(MTT)。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于治疗前后分别评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统计患者治疗后1年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联合组PSV、PI和MTT低于对照组,rCBF和rCBV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临床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AS患者经支架介入术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后获得较好的疗效,有效改善颅内动脉血管狭窄情况,减轻神经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短期内不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介入术 双联抗血小板 颅内低灌注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神经缺损 不良事件
下载PDF
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患者起搏器植入术中囊袋应用凝血酶对术后短期囊袋血肿发生率的影响
17
作者 臧小彪 赵智晗 +7 位作者 陈珂 宋卫锋 马继芳 周游 梁二鹏 付海霞 赵永辉 王现青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8-59,共2页
目的 在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简称双抗)治疗且需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中评估起搏器植入术中囊袋应用凝血酶对术后短期囊袋血肿的影响。方法 纳入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因冠心病需行双抗治疗的患者101例,根据术中囊袋是否应用凝血酶将其分为... 目的 在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简称双抗)治疗且需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中评估起搏器植入术中囊袋应用凝血酶对术后短期囊袋血肿的影响。方法 纳入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因冠心病需行双抗治疗的患者101例,根据术中囊袋是否应用凝血酶将其分为凝血酶组(57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短期囊袋血肿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冠心病双抗治疗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短期囊袋血肿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凝血酶组术后短期发生囊袋血肿与术后住院超7天患者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短期发生囊袋血肿患者较未发生囊袋血肿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增加(P<0.05)。结论 冠心病双抗治疗患者起搏器植入术中囊袋应用凝血酶可很好地减少术后短期囊袋血肿的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 冠心病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囊袋血肿
下载PDF
CYP2C19基因型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抗血小板治疗结果的影响
18
作者 耿二冬 宁涓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60-63,76,共5页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型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抗血小板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住院的971例接受PCI手术的冠心病患者作研究对象。根据基因分型结果和临床特征确定抗...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型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抗血小板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住院的971例接受PCI手术的冠心病患者作研究对象。根据基因分型结果和临床特征确定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氯吡格雷组(n=724)和替格瑞洛组(n=247)。氯吡格雷组患者术后口服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阿司匹林(0.1 g)每日1次;替格瑞洛组患者术后口服替格瑞洛(90 mg)每日2次,阿司匹林(0.1 g)每日1次。观察两组中不同基因型患者出血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的发生情况。结果替格瑞洛组的出血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MACE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组中,非常缓慢代谢型患者的MACEs总发生率高于快速代谢型及缓慢代谢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替格瑞洛组中,快速代谢型患者的出血总发生率高于缓慢代谢型及非常缓慢代谢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对PCI后预防MACEs发生方面效果相当。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CYP2C19基因非常缓慢代谢型患者,其预防MACEs发生的效用较低;接受替格瑞洛治疗的CYP2C19基因快速代谢型患者,其出血发生率较高。临床可以根据CYP2C19基因分型采取个体化治疗,以优化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CYP2C19基因型 抗血小板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长期抗血小板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肠道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晏才国 王红梅 李露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分析长期抗血小板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间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79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是否采用长期抗血小板治疗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40... 目的分析长期抗血小板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间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79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是否采用长期抗血小板治疗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肠道屏障相关指标、免疫相关指标、炎症因子、微生物菌群特征及肠道菌群分布。结果观察组患者二胺氧化酶、D-乳酸及细菌内毒素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D4+T细胞及CD8+T细胞低于对照组患者,而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hao1指数、ACE指数及Shannon指数低于对照组,而Simpson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菌群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对照组中双歧杆菌属、氨基酸球菌科、巨单胞菌属、考拉杆菌属、布劳特氏属和普氏菌属为优势菌群,且与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8水平呈负相关(P<0.05)。而观察组中链球菌科、链球菌属、埃希杆菌属、肠球菌属、梭杆菌属和葡萄球菌属为优势菌群,且与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8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长期抗血小板治疗与老年脑梗死患者肠道菌群丰度、菌群多样性及菌群分布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肠道菌群 抗血小板治疗 免疫指标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