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3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药物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1
作者 季玲 贾海镜 李勤 《包头医学》 2025年第1期38-40,59,共4页
目的:探讨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药物(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眼底病变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药物(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眼底病变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单一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抗VEGF治疗。统计两组临床总有效率、视网膜情况、最佳矫正视力、血液流变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7.37%高于对照组81.58%(P<0.05);治疗前,两组视网膜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视网膜情况均得到改善,组间比较,观察组视网膜情况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2个月,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下降,组间比较,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23.68%(χ^(2)=5.208,P=0.022)。结论:抗VEGF药物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眼底病变,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及血液流变学异常,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眼底病变 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激光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药物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研究现状 被引量:18
2
作者 刘舒(综述) 徐晓芳(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62-966,共5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50岁以上老年人致盲的首要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AMD的患病率也在升高,其中湿性AMD以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为特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过度分泌为其主要机制,最终可致视力减退或盲,是90%以上AMD患者视力...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50岁以上老年人致盲的首要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AMD的患病率也在升高,其中湿性AMD以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为特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过度分泌为其主要机制,最终可致视力减退或盲,是90%以上AMD患者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针对新生血管生成的靶向VEGF药物,如雷珠单抗、阿柏西普等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致盲率,是湿性AMD的一线治疗药物。但仍存在部分患者对治疗无反应或长期治疗后视力不能维持,频繁注射也增加了并发症的风险和经济负担。为了进一步改善湿性AMD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长期预后,多种新的治疗方式已经或即将迈入临床,包括通过相同或不同靶点联合治疗以增进疗效、改变或简化用药方式、抑制VEGF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等。本文就治疗湿性AMD的抗VEGF药物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治疗 靶向治疗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下载PDF
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结果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巨朝娟 张骞颖 +2 位作者 邢朋欣 石笑楠 张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6-41,共6页
目的分析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1年4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DME患者80例(130眼)。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分别... 目的分析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1年4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DME患者80例(130眼)。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分别为70眼、80眼)。A组给予曲安奈德治疗,B组给予康柏西普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眼内液白细胞介素6(IL-6)、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并采用OCTA检查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黄斑中心凹旁厚度(PMT)、黄斑中心厚度(FMT)、中心视网膜厚度(CRT)及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FAZ)。结果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BCVA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时间点的BCVA有差异(P<0.05);(2)两组BCVA有差异(P<0.05),B组治疗后3个月BCVA值较A组低;(3)两组BCVA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PMT、FMT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时间点的PMT、FMT有差异(P<0.05);(2)两组PMT、FMT有差异(P<0.05),A组治疗后较B组厚;(3)两组PMT、FMT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CRT、FAZ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时间点的CRT、FAZ有差异(P<0.05);(2)两组CRT、FAZ有差异(P<0.05),A组治疗后较B组厚;(3)两组CRT、FAZ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眼内液IL-6、NOS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时间点的眼内液IL-6、NOS有差异(P<0.05);(2)两组眼内液IL-6、NOS有差异(P<0.05);(3)两组眼内液IL-6、NOS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结论抗VEGF治疗DME可有效改善视网膜渗漏及黄斑水肿,降低炎症水平,OCTA定量分析可提供可靠的检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康柏西普
下载PDF
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抗体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化 被引量:1
4
作者 鲍兰 王惕 韩丽荣 《交通医学》 2008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研究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抗体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75%氧气和25%氮气的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缺血性视网膜病变模型,应用不同浓度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抗体进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在组织切片上计数和比... 目的:研究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抗体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75%氧气和25%氮气的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缺血性视网膜病变模型,应用不同浓度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抗体进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在组织切片上计数和比较正常和实验条件下以及不同浓度药物注射后视网膜新生血管芽细胞核数。结果:缺血性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有较多的视网膜新生血管芽细胞核数,而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抗体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芽细胞核数明显减少(两组用药组与高氧对照组间P均<0.01),特别是大剂量用药组减少54.61%。结论: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抗体能有效抑制视网膜的新生血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金哲豪 沈念慈 朱静吟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1年第1期190-194,共5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一种以中心视力丧失为主要症状的眼科疾病,主要累及视网膜的黄斑区[1-2]。AMD的患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已成为发达国家老年人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影响着10%~13%的65岁以上老...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一种以中心视力丧失为主要症状的眼科疾病,主要累及视网膜的黄斑区[1-2]。AMD的患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已成为发达国家老年人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影响着10%~13%的65岁以上老人[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眼科疾病 AMD 黄斑区 视网膜
下载PDF
桔梗多糖经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途径调控巨噬细胞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黏膜损伤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6
作者 袁芸菲 刘清娥 +3 位作者 李森 常健 田利英 张夏霞 《陕西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01-306,共6页
目的:观察桔梗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黏膜损伤的改善作用,并探究其机制。方法: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非UC)、模型组、桔梗多糖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8只。1周适应性饲养后,除对照组外,其余三组小鼠通过葡聚糖硫酸钠(DSS... 目的:观察桔梗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黏膜损伤的改善作用,并探究其机制。方法: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非UC)、模型组、桔梗多糖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8只。1周适应性饲养后,除对照组外,其余三组小鼠通过葡聚糖硫酸钠(DSS)灌胃建立UC模型。桔梗多糖低、高剂量组每日分别灌胃100、200 mg/kg桔梗多糖,其余组灌胃等量蒸馏水,每日1次,持续1周。自建模日起,监测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末次给药后禁食12 h,处死小鼠并取材,测量结肠长度;HE染色分析结肠黏膜病理;F4/80、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免疫组化染色识别M1型巨噬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结肠组织巨噬细胞M2型极化标志白细胞介素-4(IL-4)、IL-10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结肠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DAI评分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桔梗多糖低剂量组给药第6天起、高剂量组给药第4天起DAI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桔梗多糖低、高剂量组结肠长度更长(均P<0.05);结肠组织黏膜病理形态均不同程度改善;F4/80、iNOS免疫组化染色的细胞阳性率更低(均P<0.01);结肠组织IL-4、IL-10表达水平升高,且TGF-β、PDGFR-α、VEGFR-3蛋白表达也升高(均P<0.05)。结论:桔梗多糖通过调控巨噬细胞向抗炎M2型极化改善UC模型小鼠黏膜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PDGFR/VEGFR信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桔梗多糖 巨噬细胞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小鼠
下载PDF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在黄斑水肿中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赵振杰 李志刚 +3 位作者 徐科 宋丽平 赵满丽 穆雅林 《安徽医药》 2025年第4期637-641,共5页
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类固醇皮质激素逐渐被广泛应用于黄斑水肿的治疗。然而,这些药物的作用期限相对有限,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注射以维持治疗效果。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是一种缓释药物制剂,通常用于治疗与视网膜相关的疾... 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类固醇皮质激素逐渐被广泛应用于黄斑水肿的治疗。然而,这些药物的作用期限相对有限,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注射以维持治疗效果。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是一种缓释药物制剂,通常用于治疗与视网膜相关的疾病,一般药效可维持6个月左右。考虑到黄斑水肿发病中VEGF升高、炎症作用同时存在,已有部分学者研究抗VEGF药物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的治疗方案。该研究就抗VEGF药物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在黄斑水肿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水肿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地塞米松 玻璃体 植入剂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短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徐强崧 邢茜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5期799-801,共3页
目的:分析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短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院内收治的70例DME患者为对象,均行VEGF玻璃体内注射治疗,3个月后根据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CMT)评价... 目的:分析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短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院内收治的70例DME患者为对象,均行VEGF玻璃体内注射治疗,3个月后根据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CMT)评价其治疗效果。对治疗有效与治疗无效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结果、疾病资料、病灶资料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70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1.43%。患者治疗后CMT、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较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患者的收缩压、初始BCVA(logMAR)、椭圆体带破坏比例较治疗有效患者高,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初始CMT较治疗有效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初始CMT、椭圆体带破坏是导致DME患者抗VEGF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抗VEGF玻璃体内注射治疗DME患者有良好的短期效果,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初始CMT、椭圆体带破坏情况是导致患者短期疗效不佳的危险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黄斑水肿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短期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仑伐替尼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9
作者 杜廷伟 原高明 +1 位作者 刘鹤阳 陈忠 《海南医学》 2025年第4期457-462,共6页
目的探究仑伐替尼联合介入化疗栓塞(TACE)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PHC)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5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元院区就诊的73例老... 目的探究仑伐替尼联合介入化疗栓塞(TACE)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PHC)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5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元院区就诊的73例老年PHC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TACE治疗方案)36例和观察组(仑伐替尼联合TACE治疗方案)37例。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1 d及治疗6周后的血清IGF-Ⅱ、VEGF及肝功能指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结束后随访2年,统计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疾病控制率为70.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GF-Ⅱ水平为(506.19±97.39)pg/m 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4.16±71.36)pg/m L,VEGF水平为(250.43±34.16)pg/m 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7.92±41.06)pg/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BIL、ALT、AST水平分别为(16.42±2.04)μmol/L、(41.12±7.65)U/L、(34.69±5.64)U/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69±2.94)μmol/L、(65.94±11.32)U/L、(59.36±7.89)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1.62%,略高于对照组的1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的存活率分别为94.59%、80.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24个月内存活率为75.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仑伐替尼联合TACE治疗老年PHC患者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改善肝功能,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仑伐替尼 化疗栓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疗效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抑制剂相关高血压的血压管理研究进展
10
作者 隋鸿平 李婷婷 +2 位作者 姜桐桐 夏云龙 史铁英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932-1936,共5页
近年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抑制剂类药物逐渐增多且应用广泛,其诱发的高血压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抑制剂诱发高血压难以被及时诊断且未受控制的高血压疏于管理,因此,积极的血压管理策略是十分必要的。本... 近年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抑制剂类药物逐渐增多且应用广泛,其诱发的高血压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抑制剂诱发高血压难以被及时诊断且未受控制的高血压疏于管理,因此,积极的血压管理策略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总结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抑制剂治疗及其相关高血压的现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抑制剂相关高血压的血压管理策略,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抑制剂相关高血压的重视,并为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抑制剂患者提供血压管理策略,以改善患者的血压控制和心血管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治疗相关高血压 血压管理 综述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后视力差的影响因素
11
作者 杨婷婷 刘家艳 +1 位作者 曾凤 卢亚梅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337-1342,共6页
目的评估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接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视力差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清远医院诊断为RVO并接受抗VEGF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眼部及临床病例资料。根据... 目的评估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接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视力差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清远医院诊断为RVO并接受抗VEGF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眼部及临床病例资料。根据规范抗VEGF治疗后最终视力进行分组:最终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1为视力差组;最终视力logMAR BCVA≤1为对照组。比较视力差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特征,并分析RVO患者最终视力差的危险因素。结果177名符合纳入条件的RVO患者中,最终视力差者70例,对照组107例。视力差组的年龄、中央型RVO、合并视网膜内层紊乱、合并外界膜破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视力差组的基线视力、红细胞比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病变(OR=3.40,95%CI:1.22~12.44,P<0.05)、基线视力(OR=0.01,95%CI:0.00~0.005,P<0.001)、视网膜内层紊乱(OR=7.80,95%CI:2.33~26.15,P<0.05)、外界膜破坏(OR=6.87,95%CI:2.05~23.00,P<0.05)和红细胞比积(OR=1415526,95%CI:21.69~9.24×10^(10),P<0.05)与RVO患者抗VEGF后视力差显著相关。结论合并颈动脉病变、基线视力差、视网膜内层紊乱、外界膜破坏和较低的红细胞比积是RVO患者抗VEGF治疗后视力差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视力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改善缺氧复氧状态下成骨细胞损伤
12
作者 赵伊婷 张裕祥 +1 位作者 马洁 何雪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5669-5674,共6页
背景: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和骨形态发生蛋白两种因子在缺氧复氧过程中相互作用,通过调节细胞内信号通路的活化,参与骨细胞损伤的修复过程。目的:进一步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与缺氧复氧成骨细胞损伤的关系分... 背景: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和骨形态发生蛋白两种因子在缺氧复氧过程中相互作用,通过调节细胞内信号通路的活化,参与骨细胞损伤的修复过程。目的:进一步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与缺氧复氧成骨细胞损伤的关系分析。方法:取成骨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建模前后Real-Time PCR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mRNA及蛋白表达。分别给予建模后成骨细胞不同质量浓度(10,20,40n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或骨形态发生蛋白2处理12,24,36,48,72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DAPI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结论:(1)与建模前相比,建模后成骨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2)成骨细胞增殖率随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质量浓度的升高而明显升高(P<0.05);成骨细胞凋亡率随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质量浓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P<0.05);(3)成骨细胞增殖率随着骨形态发生蛋白2质量浓度的升高而明显升高(P<0.05);成骨细胞凋亡率随着骨形态发生蛋白质量浓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P<0.05);(4)结果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在缺氧复氧成骨细胞损伤中低表达,给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处理后缺氧复氧成骨细胞损伤明显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提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对缺氧复氧成骨细胞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骨形态发生蛋白2 缺氧复氧 成骨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细胞角蛋白19片段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顺铂治疗效果的关系
13
作者 王海英 吴凯 田胤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452-3457,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RFA21-1)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顺铂化疗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130例于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采用顺铂为基础化疗...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RFA21-1)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顺铂化疗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130例于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采用顺铂为基础化疗的晚期驱动基因阴性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标准的一线治疗,作为观察对象;同期选取100例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MMP-9、CYRFA21-1、VEGF水平,通过顺铂治疗效果将其分为治疗无效组15例,治疗有效组37例;治疗显效组78例,比较各组血清MMP-9、CYRFA21-1、VEGF水平,探索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顺铂治疗后,血清MMP-9、CYRFA21-1、VEGF水平均降低(P<0.05);与治疗无效组相比,治疗显效组、治疗有效组患者血清MMP-9、CYRFA21-1、VEGF水平均降低(P<0.05);对比治疗显效组、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患者各项因素分析,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MP-9、CYRFA21-1、VEGF同样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顺铂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P<0.05);采用ROC分析得出,血清MMP-9、CYRFA21-1、VEGF单项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顺铂治疗效果,预测价值较高(P<0.05)。结论在重症肺炎患者血清中MMP-9、CYRFA21-1、VEGF表达水平升高,MMP-9、CYRFA21-1、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顺铂治疗后,其表达降低,且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顺铂治疗效果有关,临床可通过早期监测血清MMP-9、CYRFA21-1、VEGF水平早期预测治疗效果,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顺铂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所致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的相关性
14
作者 何杨 陶绍能 张丽琴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卡瑞利珠单抗(又称SHR‑1210)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NSCLC)所致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reactive cutaneous capilla...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卡瑞利珠单抗(又称SHR‑1210)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NSCLC)所致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reactive cutaneous capillary endothelial proliferation,RCCEP)的预测作用以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并检测VEGF的64例晚期nsNSCLC患者。将治疗后发生RCCEP的46例患者纳入A组,未发生RCCEP的18例患者纳入B组,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VEGF正常率,分析VEGF对RCCEP发生的预测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组和B组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VEGF高于正常值的患者明显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VEGF数值预测RCCEP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8,预测的灵敏度为80.4%,特异度为83.3%,误诊率为16.7%,漏诊率为19.6%,约登指数为63.7%;VEGF水平和RCCEP分级之间呈正相关(r_(s)=0.806,P<0.001)。结论卡瑞利珠治疗后发生RCCEP的患者中VEGF高于正常值的发生率较多,VEGF水平对发生RCCEP有一定的预测性,其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且RCCEP分级随着VEGF数值增加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卡瑞利珠单 非鳞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15
作者 张孟云 张存良 李瑾瑾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3期313-315,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变化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周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科病医院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的78例甲状腺疾病...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变化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周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科病医院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的78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9例确诊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设为观察组、39例确诊为良性结节的设为对照组。比较观察2组血清VEGF、TgAb、TSH水平及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VEGF、TgAb、TS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44.988,P<0.001;t=20.556,P<0.001;t=141.755,P<0.001)。观察组血清VEGF、TgAb、TSH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χ^(2)=4.994,P=0.025;χ^(2)=6.019,P=0.014;χ^(2)=4.768,P=0.029)。血清VEGF、TgAb、TSH联合检查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更高。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血清VEGF、TgAb、TSH水平显著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甲状腺球蛋白 促甲状腺激素 分化型甲状腺癌
下载PDF
玻璃体腔与结膜下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小梁切除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江会丰 刘贤升 +1 位作者 段明明 欧阳君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7期11-14,共4页
目的探究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治疗中应用玻璃体腔和结膜下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并小梁切除联合治疗的疗效对比差异。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明确诊断为NVG的住院患者为研究主体,总计纳入患者26例,患... 目的探究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治疗中应用玻璃体腔和结膜下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并小梁切除联合治疗的疗效对比差异。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明确诊断为NVG的住院患者为研究主体,总计纳入患者26例,患眼30只。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均衡原则分组,命名为A组(患者13例,患眼15只)和B组(患者13例,患眼15只)。A组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然后行小梁切除术,B组患者行结膜下注射抗VEGF药后行小梁切除术,对比组间视力恢复效果、术后不同时点眼压水平、患眼新生血管面积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组间患者视力恢复效果对比无差异(P>0.05);在术后第7天,第21天、半年以及术后1年两组患者眼压水平均呈下降变化趋势(均P<0.05),但比较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眼压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及术后1~6 d内每日比较,两组新生血管面积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新生血管面积呈逐渐减小趋势,且与术前相比更小(均P<0.05);和A组比较,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玻璃体腔与结膜下注射抗VEGF均可有效治疗NVG,均可以达到降低眼压、促进视力恢复,缩小新生血管面积的作用,但是以结膜下注射方式的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玻璃体腔注射 结膜下注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巨噬细胞特异性启动子SP146-C1增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动脉粥样硬化小鼠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斯锦 冯骁腾 +1 位作者 王怡茹 刘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4202-4208,共7页
背景:携带巨噬细胞特异性启动子SP146-C1(Synthetic promoter 146-C1)及外源性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的重组9型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serotype 9,rAAV9)在动脉... 背景:携带巨噬细胞特异性启动子SP146-C1(Synthetic promoter 146-C1)及外源性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的重组9型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serotype 9,rAAV9)在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的表达效率还不确定。目的:探究rAAV9-SP146-C1-VEGFC在动脉粥样硬化小鼠中的表达效率及对淋巴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取30只ApoE^(-/-)小鼠给予高脂饮食喂养12周构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转染7,14,21,28,35 d组各5只,尾静脉注射5.0×10^(11) vg rAAV9-SP146-C1-VEGFC,对照组5只小鼠尾静脉注射等量对照病毒rAAV9-SP146-C1-Scramble。分别于转染后7,14,21,28,35 d时麻醉后处死,留取血清、股骨、胫骨、心脏及主动脉组织,对照组于7 d时同法取材。各组小鼠的股骨和胫骨用于提取骨髓原代巨噬细胞,RT-qPCR检测骨髓原代巨噬细胞及主动脉中VEGFC、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平足蛋白、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骨髓原代巨噬细胞及主动脉中VEGFC的蛋白表达水平,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VEGFC水平,免疫荧光检测主动脉窦中VEGFC的表达,主动脉周围及心肌中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比较,转染7 d组小鼠血清VEGFC水平增加,主动脉及骨髓巨噬细胞中VEGFC、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平足蛋白、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的mRNA表达增高,骨髓巨噬细胞中VEGFC蛋白表达增高,主动脉窦斑块的VEGFC荧光强度增高(P<0.05,P<0.01);②转染rAAV9-SP146-C1-VEGFC的各组小鼠血清VEGFC水平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在28 d时开始减少;主动脉及骨髓巨噬细胞中VEGFC、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平足蛋白、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的mRNA水平、骨髓巨噬细胞中VEGFC蛋白水平、主动脉窦斑块的VEGFC荧光强度、主动脉窦周围及心肌的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荧光强度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其中主动脉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的mRNA水平、主动脉窦周围及心肌的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荧光强度在28 d时表达量最高(P<0.05),其余均在21 d时表达最高,28 d后逐渐减少(P<0.05)。结果表明,rAAV9-SP146-C1-VEGFC可有效转染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并促进淋巴管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巨噬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巨噬细胞特异性启动子 主动脉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改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制性衰老
18
作者 施伟丽 刘珊珊 +4 位作者 常红波 高海霞 王新洲 秦楠 吴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4958-4963,共6页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扩增过程中易衰老,极大地阻碍了其体内外应用,如何改善间充质干细胞的复制性衰老,是组织工程学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否改善复制性传代导致的骨髓间充质干细...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扩增过程中易衰老,极大地阻碍了其体内外应用,如何改善间充质干细胞的复制性衰老,是组织工程学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否改善复制性传代导致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方法:全骨髓贴壁法提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选取第2代细胞为正常对照组,第7代及以后代数细胞为衰老模型组,给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5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μg/L)及二者联合干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β-半乳糖苷酶活性染色观察细胞衰老情况,鬼笔环肽染色和吉姆萨染色分别观察细胞骨架大小及集落形成能力,qRT-PCR检测衰老相关基因P16、P21和P53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衰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第9天开始进入平台期,且第9天联合干预组吸光度值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②联合干预组细胞表型标记物未见改变,细胞形态由宽大变细长;③与模型组比较,联合干预组β-半乳糖苷酶阳性率显著降低(P<0.01);细胞核个数增加(P<0.001);细胞骨架总面积增加(P<0.01);集落形成能力增强(P<0.05);P16表达水平降低(P<0.01)。以上结果提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改善复制性传代导致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且不改变细胞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复制性衰老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调节蛋白激酶C表达对子宫内膜异位症间质细胞侵袭性的影响
19
作者 王芳 王丽春 +3 位作者 韩彩玲 马少寒 陈华 樊杨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8期757-764,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调节蛋白激酶C(PKC)表达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间质细胞侵袭性的影响。方法收集因卵巢EMs行手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EMs的20例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分为EMs在位内膜组及EMs异位内膜组,收集同期因其他...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调节蛋白激酶C(PKC)表达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间质细胞侵袭性的影响。方法收集因卵巢EMs行手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EMs的20例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分为EMs在位内膜组及EMs异位内膜组,收集同期因其他卵巢良性肿瘤行手术的10例患者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子宫内膜中VEGF及PKC蛋白表达情况;分离培养EMs在位内膜间质细胞与非EMs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应用细胞免疫鉴定法鉴定间质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间质细胞中VEGF和PKC蛋白表达及定位情况;采用VEGF-siRNA转染EMs子宫内膜间质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VEGF后EMs间质细胞的VEGF、PKC蛋白表达变化,采用Transwell法检测其侵袭性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Ms在位内膜组及EMs异位内膜组VEGF、PKC蛋白表达均升高,且EMs异位内膜组中的表达水平高于EMs在位内膜组(P均<0.01)。EMs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VEGF蛋白、PKC蛋白荧光染色均能看到绿色荧光,VEGF蛋白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表达,而PKC蛋白主要表达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质中。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EMs组VEGF及PKC蛋白表达均升高(P均<0.001);培养72 h后siRNA转染效率最高;与si R-NC组比较,VEGF-siRNA转染后EMs间质细胞中VEGF、PKC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均<0.001);Transwell结果显示,与siR-NC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VEGF-siRNA转染后,EMs间质细胞的侵袭细胞数减少(P均<0.001)。结论VEGF可能通过调节PKC蛋白表达,继而改变细胞侵袭活性,诱导EMs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蛋白激酶C 细胞侵袭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