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纳米链及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金纳米链共轭物近红外热疗可启动细胞凋亡通路
1
作者 丛林海 彭淑昆 +1 位作者 何晓光 杨一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6期2875-2878,共4页
背景:金纳米颗粒在近红外激光照射下对肿瘤细胞具有杀伤效应。目的:评价金纳米链及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金纳米链共轭物近红外热疗对人喉癌Hep-2细胞的热杀伤作用并探讨其凋亡通路。方法:取生长良好的人喉鳞癌Hep-2细胞,分别应用金... 背景:金纳米颗粒在近红外激光照射下对肿瘤细胞具有杀伤效应。目的:评价金纳米链及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金纳米链共轭物近红外热疗对人喉癌Hep-2细胞的热杀伤作用并探讨其凋亡通路。方法:取生长良好的人喉鳞癌Hep-2细胞,分别应用金纳米链或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金纳米链共轭物溶液进行干预,在此基础上应用8W/cm2近红外激光(808nm)照射6min,以单独应用1640培养液培养及单独给予近红外激光照射的细胞作对照。结果与结论: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金纳米链热疗后Hep-2细胞有明显的损伤,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金纳米链热疗后细胞的损伤程度最重。Westernblot检测显示,金纳米链热疗和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金纳米链热疗后细胞热休克蛋白70和促凋亡蛋白Bax表达明显增高,而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明显降低。说明金纳米链及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金纳米链共轭物近红外热疗可通过启动细胞凋亡通路杀伤人喉癌Hep-2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链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HEP-2细胞 热疗 凋亡 生物材料 纳米技术
下载PDF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Corey LANGER Jean-Charles SORIA +1 位作者 南娟(翻译) 丁燕(校对)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924-936,共13页
采用以铂类药物为基础联合细胞毒性药物作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标准化一线治疗的疗效已达到相应的平台。作用于特定通路的新型分子靶向药物逐渐成为治疗NSCLC的有效药物;某些药物的III期试验已取得阳性... 采用以铂类药物为基础联合细胞毒性药物作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标准化一线治疗的疗效已达到相应的平台。作用于特定通路的新型分子靶向药物逐渐成为治疗NSCLC的有效药物;某些药物的III期试验已取得阳性结果。值得注意的是,有研究证实,采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抗体贝伐珠单抗抑制VEGF通路,以及采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厄洛替尼或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靶向作用于EGFR通路作为一线或二线治疗方案,均可延长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可导致肿瘤细胞存活和增殖的信号处理过程不同,为靶向作用于多种信号通路为有效的抗癌治疗策略提供了依据。因此,分子靶向药物的合理联用可能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并可成为对标准化疗耐药或不能耐受标准化疗的患者的可替代的治疗选择。目前的挑战在于明确应探寻哪些分子实体,以及它们的最佳联合方案。本综述旨在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厄洛替尼抑制血管生成和EGFR信号作为治疗NSCLC的有效的非化疗方案的潜在临床疗效。其它可阻滞EGFR和血管生成通路以及互补信号通路的新型药物的联合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和较轻的毒副作用,有可能为晚期NSCLC患者的个体化治疗选择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细胞毒性药物 非小细胞肺癌 一线治疗 recepto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分子靶向药物
下载PDF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研究进展及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马林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研究进展 放射治疗 应用
原文传递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疗法的获得性耐药性研究
4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7-467,共1页
虽然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抗体已成为治疗结肠、直肠癌的一种成熟方法,但它们不能用于K-Ras基因突变患者,耐药性还会在最初有效者身上出现。6月28日《自然》杂志上两篇论文表明,K-Ras突变在临床耐药性或复发出现之前可在患者... 虽然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抗体已成为治疗结肠、直肠癌的一种成熟方法,但它们不能用于K-Ras基因突变患者,耐药性还会在最初有效者身上出现。6月28日《自然》杂志上两篇论文表明,K-Ras突变在临床耐药性或复发出现之前可在患者血清中检测到。这两篇论文提出的明确证据表明,K-Ras基因突变是造成很多患者对抗EGFR抗体产生获得性耐药性的原因。Misale等通过细胞系模型发现K-Ras突变会造成对西妥昔单抗的耐药性;在用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治疗的结肠、直肠癌患者中,耐药性与事先存在的K-Ras突变亚克隆选择或治疗过程中获得K-Ras突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获得性耐药性 体疗法 K-RAS基因突变 K-RAS突变 直肠癌患者 西妥昔单 《自然》杂志
原文传递
重组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嵌合单克隆抗体CH225非还原电泳纯度分析
5
作者 付换成 卢秋丽 +2 位作者 刘浩 张文秋 赵云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15期28-30,共3页
目的:分析CH225在非还原电泳时抗体条带主条带以外在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产生杂条带的原因。方法:在不同的供试品缓冲液和不同电泳条件下进行SDS-PAGE电泳比较。结果:上样前100℃煮样1 min与加碘乙酰胺结果相同。结论:高分子量和低分子... 目的:分析CH225在非还原电泳时抗体条带主条带以外在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产生杂条带的原因。方法:在不同的供试品缓冲液和不同电泳条件下进行SDS-PAGE电泳比较。结果:上样前100℃煮样1 min与加碘乙酰胺结果相同。结论: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杂条带可以用电泳上样前100℃煮样1 min消除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还原SDS-PAGE 重组单 EGFR 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抗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单抗治疗乳腺癌
6
作者 顾斐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2002年第5期305-306,共2页
关键词 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单 治疗 乳腺癌
下载PDF
妇科肿瘤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相关研究进展及检测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全慧霞 林仲秋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4,共11页
1985年,King等[1]首次发现人类乳腺癌DNA中存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的扩增。随后陆续有多项相关研究发现,HER2基因扩增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抗HER2药物可提高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 1985年,King等[1]首次发现人类乳腺癌DNA中存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的扩增。随后陆续有多项相关研究发现,HER2基因扩增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抗HER2药物可提高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检测 妇科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药物 体偶联药物
原文传递
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的表达、纯化及活性测定
8
作者 黄鹂 黎美香 +7 位作者 雷云 王一婷 谢奎 杨依丽 陈宝琼 谢秋玲 洪岸 熊盛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84-888,共5页
目的筛选得到稳定表达重组人源化抗HER2单克隆抗体(rhHER2-mAb)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最优表达株,采用旋转振荡式培养及小规模放大,测定纯化后抗体蛋白的活性和亲和力。方法使用一次性旋转振荡生物反应器——Tube-spin对细胞株进行高... 目的筛选得到稳定表达重组人源化抗HER2单克隆抗体(rhHER2-mAb)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最优表达株,采用旋转振荡式培养及小规模放大,测定纯化后抗体蛋白的活性和亲和力。方法使用一次性旋转振荡生物反应器——Tube-spin对细胞株进行高通量筛选,然后使用摇瓶进行规模放大培养,利用Protein A亲和层析柱纯化融合蛋白,SDS-PAGE、HPLC检测产物的纯度,夹心ELISA检测产物的表达量,MTT检测产物的活性。结果通过比较,确定产量最高的#38细胞克隆株,经过规模放大培养得到足量细胞上清液,摇瓶表达量达到(152±20)mg.L-1。纯化后经检测目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50×103,纯度在96%以上,与商品化的赫赛汀一致;活性检测和亲和力检测也显示其活性和亲和力与赫赛汀相当。结论通过细胞株筛选得到高表达细胞株,经旋转振荡式放大培养,成功纯化获得抗体蛋白,与商品化药物性质一致,为大规模旋转振荡培养发酵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单克隆 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旋转振荡生物反应器 规模放大 活性检测 乳腺癌
原文传递
携紫杉醇和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抗体高分子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寻靶实验研究
9
作者 温卿 闫国珍 +1 位作者 何俊峰 刘扬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73-478,共6页
目的制备一种携紫杉醇和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抗体的高分子造影剂,并考察其体外寻靶能力及体外显像效果。方法通过双乳化法及碳二亚胺法制备携紫杉醇和抗HER-2抗体的高分子造影剂,并对其一般性质进行检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目的制备一种携紫杉醇和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抗体的高分子造影剂,并考察其体外寻靶能力及体外显像效果。方法通过双乳化法及碳二亚胺法制备携紫杉醇和抗HER-2抗体的高分子造影剂,并对其一般性质进行检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制备的靶向载药造影剂与SKBR-3乳腺癌细胞的结合能力,并使用高频超声观察其体外显影效果。结果载药靶向羧基端乳酸(PLGA)纳米粒平均粒径为(318.07±12.51)nm,表面电位(-2.16±0.31)m V,包封率为(60.00±3.40)%,载药量为(6.00±0.34)%,粒子呈规则球形,大小均一,分散性好。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抗HER-2抗体和羧基端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COOH)造影剂大量结合,流式细胞术观察到两者的结合率高达(99.59±0.42)%,体外寻靶实验示靶向载药高分子超声造影剂与SBKR-3乳腺癌细胞较强的结合在一起。体外成像实验显示,靶向载药高分子造影剂显像呈细腻均匀点状强回声。结论成功制备了携抗HER-2抗体和紫杉醇高分子造影剂,该纳米粒相关性能良好,有较高的载药量及包封率,且与高表达HER-2受体的乳腺癌细胞有较强结合能力,有较好的体外显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造影剂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紫杉醇
原文传递
食管鳞状细胞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临床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天云 彭枫 《华西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454-458,共5页
食管癌为我国目前发病率居第5位、死亡率居第4位的恶性肿瘤,其中鳞状细胞癌(鳞癌)占90%以上。现临床针对食管鳞癌的治疗主要为手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及内镜下治疗等方式,但5年生存率仅20%左右。目前食管鳞癌的治疗达到瓶颈阶段,迫切... 食管癌为我国目前发病率居第5位、死亡率居第4位的恶性肿瘤,其中鳞状细胞癌(鳞癌)占90%以上。现临床针对食管鳞癌的治疗主要为手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及内镜下治疗等方式,但5年生存率仅20%左右。目前食管鳞癌的治疗达到瓶颈阶段,迫切需要研制出新型的更有效的药物及治疗方式。该文就食管鳞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靶向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近年来针对食管鳞癌的新型治疗,特别是以EGFR为靶点的靶向药物的进展,包括西妥昔单抗、尼妥珠单抗等抗EGFR单抗,以及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等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临床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靶向治疗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原文传递
重组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单克隆抗体酸性异构体去除工艺的优化
11
作者 李乐 蒙国基 于玉根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9-175,共7页
目的优化重组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单克隆抗体纯化工艺中去除酸性异构体的条件。方法考察重组抗HER2单克隆抗体在阳离子交换层析工艺过程中的洗脱方式、预洗缓冲液pH、预洗缓冲液盐浓... 目的优化重组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单克隆抗体纯化工艺中去除酸性异构体的条件。方法考察重组抗HER2单克隆抗体在阳离子交换层析工艺过程中的洗脱方式、预洗缓冲液pH、预洗缓冲液盐浓度、预洗体积、填料负载抗体量等条件对酸性异构体去除效果的影响,筛选最适工艺条件。采用最适条件对中试放大工艺的4批重组抗HER2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测,验证其适用性。结果最适工艺条件为:纯化上样填料负载抗体量应≥60 g/L;在上样/淋洗后添加pH 8.0的20 mmol/L Tris-HCl及15 mmol/L NaCl(电导率为3.0 mS/cm),3倍柱体积预洗;预洗后用平衡缓冲液再平衡5倍柱体积,之后一步洗脱。该工艺条件能将目的组分含量从工艺优化前的53%提高至65%,酸性异构体含量从工艺优化前的35%降至25%以下,电荷分布与原研对照药一致;4批中试样品中抗体负载量≥60 g/L的3批放大验证结果达到原研对照药相关质量指标要求。结论优化的阳离子交换层析去除酸性异构体工艺简单有效、易操作,适用于中试放大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单克隆 酸性异构体 PH 分子排阻/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 回收率
原文传递
抗HER2单抗关键质量属性研究
12
作者 王馨 陈蔚东 《中国药事》 CAS 2024年第9期1043-1052,共10页
目的:对国产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单抗部分关键质量属性进行质量研究,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根据曲妥珠的产品特性和作用机制,对质量属性进行评估分级,以7批原研曲妥珠为对照,检测7批国产抗HER2单抗部分关键质量属性。利... 目的:对国产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单抗部分关键质量属性进行质量研究,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根据曲妥珠的产品特性和作用机制,对质量属性进行评估分级,以7批原研曲妥珠为对照,检测7批国产抗HER2单抗部分关键质量属性。利用离子交换色谱检测电荷异质性;通过BT474细胞增殖抑制法检测生物学活性;利用生物膜干涉技术检测抗原抗体亲和力、单抗与FcRn亲和力以及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检测单抗与FcγRⅢa亲和力;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检测热稳定性。结果:7批原研曲妥珠的离子交换色谱主峰面积百分比、生物学活性EC50值的Mean±3SD分别为(73.87±2.21)%、(0.20±0.06)μg·mL^(-1),7批国产抗HER2单抗相应检测结果分别为(73.54±3.24)%,(0.20±0.05)μg·mL^(-1)。原研曲妥珠抗原抗体亲和力、单抗与FcγRⅢa亲和力及单抗与FcRn亲和力的平衡常数值(K_(D))分别为1×10^(-10)、1×10^(-6)、1×10^(-7),7批国产抗HER2单抗相应检测结果分别为1×10^(-10)、1×10^(-6)、1×10^(-7)。国产抗HER2单抗与原研曲妥珠热稳定性图谱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抗HER2单抗关键质量属性研究方法,为该类国产单抗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单克隆 关键质量属性 电荷异质性 生物学活性 亲和力
下载PDF
EGFRvⅢ单链抗体治疗小鼠脑胶质瘤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旋 姜晓兵 +3 位作者 熊志勇 孙云 周毅 赵洪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5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III型突变体单链抗体(EGFRvIIIscFv)对小鼠脑胶质瘤的治疗效果。方法人工合成EGFRvIIIscFv基因序列并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中,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经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再通过纯化和复性,得到有功能的EGFR...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III型突变体单链抗体(EGFRvIIIscFv)对小鼠脑胶质瘤的治疗效果。方法人工合成EGFRvIIIscFv基因序列并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中,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经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再通过纯化和复性,得到有功能的EGFRvIIIscFv;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测定抗体的亲和常数后,通过立体定向仪将其注射到胶质瘤小鼠的脑内,观察荷瘤鼠的生存期,免疫荧光法检测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双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证实人工合成的EGFRv Ⅲ scFv序列与基因数据库中完全一致;经过诱导表达,电泳显示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western-blotting鉴定蛋白分子量为63kDa,与预期大小基本一致;该单链抗体亲和常数为0.203×10-8mol/L;将蛋白注射到荷瘤鼠的脑内,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肿瘤VEGF表达量明显减少、荷瘤鼠中位生存期明显延长(P<0.01)。结论 EGFRvscFv重组蛋白可与EGFRvⅢ特异性结合;脑内注射EGFRvⅢscFv可明显降低胶质瘤血管形成,延长荷胶质瘤小鼠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突变体 单链 治疗 小鼠
下载PDF
抗HER2靶向治疗乳腺癌患者对预后的影响
14
作者 颜丽萍 魏鑫 +2 位作者 陈平 邓志纬 杨世昕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3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靶向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乳腺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方案化疗组、抗HER2靶向治疗组(常规方案化疗+... 目的:探讨乳腺癌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靶向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乳腺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方案化疗组、抗HER2靶向治疗组(常规方案化疗+抗HER2靶向治疗),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程度、手部功能、上肢功能、负面情绪情况、生活质量、肩关节活动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抗HER2靶向治疗组患者客观缓解率高于常规方案化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抗HER2靶向治疗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上肢功能评定量表(DASH)、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低于常规方案化疗组,乳腺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简易上肢功能评定量表(STEF)评分以及肩关节活动度高于常规方案化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ER2靶向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常规方案化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抗HER2靶向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靶向治疗 预后
下载PDF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晚期乳腺癌靶向治疗耐药与预后关系的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紫晶 韩逸群 +9 位作者 李俏 莫红楠 李逸群 管秀雯 陈怡萌 林少妍 徐兵河 李青 张频 马飞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0-363,共4页
目的探讨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原发耐药与继发耐药对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998—2018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 分析其新辅助或辅助及晚期三线化疗的治疗情况。抗H... 目的探讨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原发耐药与继发耐药对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998—2018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 分析其新辅助或辅助及晚期三线化疗的治疗情况。抗HER-2靶向治疗药物包括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T-DM1、RC48-ADC、拉帕替尼、吡咯替尼、艾力替尼、西帕替尼、塞拉替尼。基于患者对抗HER-2治疗获益的持续时间, 将患者分为原发抗HER-2耐药(原发耐药)组和继发抗HER-2耐药(继发耐药)组。以总生存时间(OS)为主要研究终点, 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全组284例患者发生复发转移时的中位年龄为48岁, 激素受体阳性155例(54.6%), 阴性129例(45.4%);绝经前128例(45.1%), 绝经后156例(54.9%)。初次确诊复发转移时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功能状态(PS)评分0~1分277例(97.5%), ECOG PS评分≥2分7例(2.5%)。原发耐药组103例(36.3%), 继发耐药组181例(63.7%), 两组患者中位OS分别为24.9和40.4个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抗HER-2原发耐药为HER-2阳性乳腺癌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 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药物 原发耐药 继发耐药
原文传递
抗Her-2-scFv-SEC2融合免疫毒素的构建和功能研究(英文)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明恺 张成刚 +3 位作者 张惠文 周亚凤 张先恩 刘丽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81-788,共8页
用基因工程方法,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C2 与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HER-2 单链抗体 scFv-B1,以一连接短肽连接,构建融合免疫毒素 B-L-SEC2,并用改进的新型表达载体 pASK75-EX,在大肠杆菌 BL21(ED3)中表达. 以不溶性包涵体形式表达的... 用基因工程方法,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C2 与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HER-2 单链抗体 scFv-B1,以一连接短肽连接,构建融合免疫毒素 B-L-SEC2,并用改进的新型表达载体 pASK75-EX,在大肠杆菌 BL21(ED3)中表达. 以不溶性包涵体形式表达的目的蛋白经变性后以镍离子螯和层析纯化,并以透析法进行复性. 流式细胞术和 MTT 实验结果表明,纯化复性的融合免疫毒素 B-L-SEC2,在体外具有与 HER-2 过表达的靶细胞 SK-Br-3 特异性结合的活性,并对该细胞产生显著的特异性生长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2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 融合免疫毒素 肿瘤靶向 pASK75表达载体
下载PDF
抗EGFR单抗治疗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临床共识(2021年版) 被引量:7
17
作者 郭晔 张陈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20-1232,共13页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SCCHN)是头颈部肿瘤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疾病负担较重。SCCHN患者中,90%以上高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因此通过单克隆抗体特...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SCCHN)是头颈部肿瘤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疾病负担较重。SCCHN患者中,90%以上高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因此通过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地与EGFR结合,是抑制EGFR信号转导的一种重要方法。目前多种基于EGFR受体及其通路相关的靶向药物中,西妥昔单抗是唯一疗效确切的药物,已于2020年2月在中国获批用于一线治疗复发/转移性SCCHN(recurrent/metastatic SCCHN,R/M SCCHN),随着西妥昔单抗逐步应用于临床,中国晚期SCCHN患者整体的治疗模式将不断得到优化和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靶向和免疫药物在SCCHN的治疗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很多挑战,其中西妥昔单抗治疗R/M SCCHN在EGFR检测、药物应用时机、联合方案和应用剂量以及不良反应管理等方面尚未达成共识。本共识就西妥昔单抗用于R/M SCCHN一线、二线以及联合免疫治疗时的疗效和安全性,结合文献及中国临床实践进行阐述,并对相关治疗方案予以推荐,希望对西妥昔单抗规范化治疗SCCHN患者及优化临床实践提供指导。经过多轮商议和探讨,共识小组的专家汇总出以下推荐意见。在分子检测方面,R/M SCCHN患者无需常规检测EGFR以指导临床实践,抗EGFR单克隆抗体通过抑制EGFR信号转导起到抗肿瘤作用。一线治疗中,对于铂类药物耐受患者,建议6个周期的西妥昔单抗联合顺铂75 mg/m^(2),5-FU 750 mg/m^(2)治疗,疾病缓解或稳定后继续接受西妥昔单抗单药维持治疗至疾病进展;对于有5-FU治疗禁忌证、持续静脉输液不方便、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D)缺乏症及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建议4个周期的西妥昔单抗联合铂类药物(顺铂75 mg/m^(2),每3周1次)+多西他赛(75 mg/m^(2),每3周1次)治疗,疾病缓解或稳定后继续接受西妥昔单抗单药维持治疗至疾病进展;对于铂类药物不耐受的患者,建议西妥昔单抗联合紫杉醇每周方案治疗,直至疾病进展;对于身体状况良好的老年患者,建议西妥昔单抗+卡铂+5-FU治疗6个周期后,使用西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多个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数据均显示,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显示出一致的高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和生存获益。二线治疗中,对于一线含铂类药物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患者,建议西妥昔单抗单药治疗或联合紫杉醇每周方案治疗;对于一线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治疗失败的患者,建议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其中联合药物应基于之前的药物暴露加以调整。安全性方面,西妥昔单抗治疗方案相关的常见不良事件包括皮肤反应、输液反应和电解质紊乱。多数皮肤反应是轻度的,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加以控制,在西妥昔单抗停药或减少剂量后,这些不良反应通常会消失而无后遗症。输液反应可通过输注前预防、输注时及输注后密切监测和及时干预加以有效控制。与单纯化疗相比,西妥昔单抗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通常耐受性良好并且可接受。此外,西妥昔单抗联合免疫治疗或新型靶向药物的应用正在探索中,未来将为R/M SCCHN患者带来更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共识 靶向治疗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昕涛 姚定康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11-14,共4页
单克隆抗体可以有效治疗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能够安全、有效地抑制肿瘤组织的生长与增殖,防止病情的持续恶化和进展。本研究探讨了单克隆抗体在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优势,结合相关研究和文献资料,分析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单克隆抗体可以有效治疗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能够安全、有效地抑制肿瘤组织的生长与增殖,防止病情的持续恶化和进展。本研究探讨了单克隆抗体在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优势,结合相关研究和文献资料,分析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克隆抗体的实际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 结直肠癌 靶向治疗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转移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一线治疗方案中添加西妥昔单抗安全有效
19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9期815-815,共1页
卡培他滨和伊立替康(CAPIRI方案),以及卡培他滨和奥沙利铂(CAPOX方案)的联合使用提高了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是2种较先进的治疗方案。近日,德国慕尼黑市慕尼黑格罗斯哈德恩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在目前的Ⅱ期研究中探讨了CAPIRI或CAPO... 卡培他滨和伊立替康(CAPIRI方案),以及卡培他滨和奥沙利铂(CAPOX方案)的联合使用提高了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是2种较先进的治疗方案。近日,德国慕尼黑市慕尼黑格罗斯哈德恩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在目前的Ⅱ期研究中探讨了CAPIRI或CAPOX联合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认为将西妥昔单抗添加到CAPIRI、CAPOX这2种方案中,均可得到较好的反应率,安全有效。研究人员将185患者随机分配为2组,一组采取西妥昔单抗与CAPIRI方案联用的治疗方案,另一组采取西妥昔单抗与CAPOX方案联用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妥昔单 治疗方案 安全性 结直肠癌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嵌合单克隆 直肠癌患者 卡培他滨
下载PDF
人源化EGFR抗体轻链拷贝数对CHO-K1bak-/bax-细胞NW_003626341.1位点定点整合的表达影响
20
作者 董心怡 陈蕴 +2 位作者 吴浩 杨蕾 金坚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 2021年第3期294-303,共10页
目的: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人源化抗体基因以不同轻链拷贝数定点整合至抗凋亡CHO-K1bak-/bax-(CHO-Ie3)细胞的LOC103162981基因内NW_003626341.1位点处,比较轻链拷... 目的: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人源化抗体基因以不同轻链拷贝数定点整合至抗凋亡CHO-K1bak-/bax-(CHO-Ie3)细胞的LOC103162981基因内NW_003626341.1位点处,比较轻链拷贝数对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编码EGFR抗体轻、重链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嘌呤霉素抗性基因的供体质粒pEF1α-LH、pEF1α-LLH,分别与单导向RNA(sgRNA)、Cas9质粒用转染试剂盒共转染进CHO-Ie3细胞,经药筛及流式分选后在96孔板中获得单克隆细胞株.将这些细胞的培养上清进行Dlot-blotting、Western blotting实验,提基因组后PCR扩增鉴定外源蛋白是否准确整合至目标位点并表达.悬浮驯化成功整合外源基因的细胞株,批次培养分析EGFR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获得1株CHO-Ie3-LH细胞,阳性单克隆率约为1.89%,2株CHO-Ie3-LLH细胞,阳性单克隆率约为3.51%,其中轻链双拷贝的细胞株所表达外源蛋白的产量达115.40 mg/L,相较于轻链单拷贝的细胞株表达量提升35.32%.结论:在CHO-Ie3细胞中采用CRISPR/Cas9定点整合技术可以成功表达EGFR抗体,且抗体轻链的拷贝数的增加对蛋白表达起到一定的提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CHO细胞 单克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