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73篇文章
< 1 2 1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村地区开展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策略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周枫 朱红 +13 位作者 张立 赵新萍 董学平 原晓莉 张霞 张霞 陆立星 周仁义 乔晓春 韩慧 王建生 李辉 王莉 曹韵贞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8年第5期504-505,共2页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能够有效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的复制。延缓疾病的临床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了艾滋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由于中国大部分HIV/AIDS患者都生活...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能够有效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的复制。延缓疾病的临床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了艾滋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由于中国大部分HIV/AIDS患者都生活在医疗条件有限的农村地区,基层医疗设备、药物供应及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均有限,对农村地区开展HAART更是缺乏经验,由抗逆转录病毒(ARV)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颇为常见,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监测和管理因ARV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是保证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该文详细介绍了临床试验研究现场的相关工作经验,探讨其中可以推广并用于国家免费HAART工作的方法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高效逆转录病毒治疗 药物不良反应 管理策略
下载PDF
基于IAMEF模式的药学服务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干预效果
2
作者 刘青青 乔进 +1 位作者 赵彦 石禹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6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IAMEF模式的药学服务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感染免疫门诊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接受ART的AIDS患者1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两组患... 目的探讨基于IAMEF模式的药学服务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感染免疫门诊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接受ART的AIDS患者1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两组患者均予基本的药品保障供应及常规药学咨询服务,观察组患者加予基于信息收集-分析评估-制订计划-执行计划-跟踪随访(IAMEF)模式的药学服务,两组均干预10个月。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病毒载量、服药依从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CD_(3)^(+)和CD_(4)^(+)水平及CD_(4)^(+)/CD_(8)^(+)均显著升高,病毒载量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好的占比及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8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漏服药物、定时服药及遵医嘱剂量用药占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06%(P<0.05)。结论基于IAMEF模式的药学服务可改善AIDS患者的T淋巴细胞水平,降低病毒载量,提高服药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服务 IAMEF模式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逆转录病毒治疗 干预效果
下载PDF
胸腺五肽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在艾滋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孟庆梅 郭智贤 刘顶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2期52-54,58,共4页
目的:观察胸腺五肽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在艾滋病(AI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该院收治的72例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HAART(替诺福... 目的:观察胸腺五肽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在艾滋病(AI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该院收治的72例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HAART(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毒载量,细胞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CD4^(+)、CD8^(+))、Treg细胞、Th17]水平、炎性因子[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HIV病毒载量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4^(+)、Th17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CD8^(+)、Treg细胞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FN-γ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CRP、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五肽联合HAART应用于AIDS患者,可降低病毒载量,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效果优于单纯HAA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五肽 高效逆转录病毒治疗 艾滋病 病毒载量 细胞免疫功能 炎性因子 不良反应
下载PDF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发生免疫重建不良影响因素及治疗措施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娜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4期100-106,共7页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慢性传染病。HIV通过损害免疫系统,干扰身体抵抗感染和疾病的能力。按照疾病进展分为HIV感染者和A...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慢性传染病。HIV通过损害免疫系统,干扰身体抵抗感染和疾病的能力。按照疾病进展分为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HIV感染者是指早期感染HIV但尚未出现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的人,该阶段具有传染性。AIDS患者是指感染HIV后经历急性感染期和无症状期,进展至AIDS阶段,此期患者出现与AIDS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并伴随着多种免疫抑制相关感染和癌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尚无治愈HIV感染的方法。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已被证实能有效阻止HIV病毒在体内的复制,但仍有部分患者即使经过规律、长期的ART治疗,病毒被持续抑制1年以上,其免疫功能仍未能恢复正常,表现为CD4+T淋巴细胞仍保持在<350个/μL水平,这一现象被称为免疫重建不良(Immune non-responder,INR)。INR患者非AIDS并发症的风险显著增加,包括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肾功能不全、神经认知障碍、骨密度降低等,最终导致死亡率上升。这使得HIV/AIDS患者的临床诊治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早期识别这部分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建立对应的诊疗规范乃至临床指南,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至关重要。通过广泛梳理文献,本研究对导致INR的因素及提升免疫功能的方法进行综述,为临床HIV/AIDS患者的免疫重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逆转录病毒治疗 免疫重建不良 治疗措施
下载PDF
接受不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的HIV感染者血浆中可溶性炎症标志物水平差异研究
5
作者 李义福 苏乙花 苏民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3期131-135,共5页
目的探究接受不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方案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血浆中可溶性炎症标志物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海南省中医院就诊的初诊HIV感染者1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 目的探究接受不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方案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血浆中可溶性炎症标志物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海南省中医院就诊的初诊HIV感染者1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组和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INSTI)组,各50例。所有患者基础用药为恩曲他滨替诺福韦片,NNRTI组患者联用依非韦伦片,INSTI组患者联用拉替拉韦钾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血生化指标、T细胞计数、病毒学指标、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血生化指标、T细胞计数、病毒学指标及血浆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INSTI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变更显著(P<0.05)。结论相比NNRTI,应用INSTI更有助于降低HIV感染者全身炎症水平,且药物抑制病毒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逆转录病毒治疗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 炎性细胞因子
下载PDF
PBMCs中miR-21、miR-223表达与HIV/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的相关性
6
作者 匡宁 刘超 +2 位作者 计然然 蒋华春 许翼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1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微小RNA(miR)-21、miR-223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就诊行抗逆转录...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微小RNA(miR)-21、miR-223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就诊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142例HIV/AIDS患者为观察组,根据其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n=110)和无效组(n=32);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39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PBMCs中miR-21、miR-223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IV/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PBMCs中miR-21、miR-223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无效组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的PBMCs中miR-21、miR-223表达水平均高于有效组(P<0.05)。有效组随治疗时间延长,PBMCs中miR-21、miR-223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无效组治疗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分期3期患者比例高于有效组(P<0.05)。miR-21、miR-223、治疗前WHO分期3期是影响HIV/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iR-21、miR-223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HIV/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治疗无效患者PBMCs中miR-21、miR-223表达水平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逆转录病毒治疗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微小RNA-21 微小RNA-223
下载PDF
清毒胶囊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药物药动学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陆珍珍 唐云峡 +2 位作者 何丽丽 周至品 苏齐鉴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27-830,共4页
目的探索中药制剂清毒胶囊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药物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组给予单纯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一线方案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拉米夫定(2',3'-dideoxy-3&#... 目的探索中药制剂清毒胶囊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药物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组给予单纯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一线方案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拉米夫定(2',3'-dideoxy-3'-thiacytidine,3TC)+依非韦伦(efavirenz,EFV),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清毒胶囊组同时给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和清毒胶囊,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清毒胶囊(间隔2 h)组给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间隔2 h再给予清毒胶囊,灌胃给药,在0、0.5、1、2、3、4、6、8、10、12 h眼眶采血,高效液相-液质联用法(HPLC-MS/MS)检测齐多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韦伦的血药浓度,比较各组药动学参数。结果齐多夫定的t_(1/2)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清毒胶囊(间隔2 h)组的t_(1/2)较小;齐多夫定的AUC_(0-12)、CL、ρ_(max)和t_(max)以及拉米夫定、依非韦伦各项药动学参数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清毒胶囊对齐多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治疗方案的药动学参数无明显影响,但需注意个体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动学 中药 清毒胶囊 高效逆转录病毒治疗 血药浓度
原文传递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5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血药浓度
8
作者 张晓颖 叶珍洁 +2 位作者 吴灵洁 原津津 俞晓玲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4,共8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多替拉韦、拉替拉韦、依非韦伦、拉米夫定和替诺福韦浓度,并应用于治疗药物监测。方法分别以多替拉韦-D5、拉替拉韦-D4、依非韦伦-D5、拉米夫定-^(13)C-^(15)N_(2)、替...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多替拉韦、拉替拉韦、依非韦伦、拉米夫定和替诺福韦浓度,并应用于治疗药物监测。方法分别以多替拉韦-D5、拉替拉韦-D4、依非韦伦-D5、拉米夫定-^(13)C-^(15)N_(2)、替诺福韦-D7作为内标,样本经乙腈沉淀蛋白法处理后稀释进样分析。色谱柱为Shim-pack XR-ODSⅢ(2.0 mm×50 mm,1.6μm),流动相为0.1%甲酸-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柱温4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扫描分析,待方法学验证后用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治疗药物监测。结果多替拉韦、拉替拉韦、依非韦伦、拉米夫定、替诺福韦血药浓度分别在62.5~3000、10~500、125~6000、10~500、10~5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均>0.998;四水平质控样品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7%,准确度为94.0%~109.3%;提取回收率为98.7%~104.5%、不同类型血浆基质效应为95.7%~106.0%,且血浆样本在一定的储存环境中稳定性良好。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接受多替拉韦、依非韦伦、拉米夫定、替诺福韦的HIV患者血药谷浓度分别为107.7~2366.0、740.0~3410.0、38.5~1229.3、31.6~224.4 ng·mL^(-1)。结论该方法准确度高、操作简便、成本低,适用于HIV患者多替拉韦、拉替拉韦、依非韦伦、拉米夫定、替诺福韦的治疗药物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替拉韦 拉替拉韦 依非韦伦 拉米夫定 替诺福韦 逆转录病毒药物 治疗药物监测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谱质谱法
下载PDF
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AIDS病人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发春 汪玉纯 童绪玉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年第9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逆转录病毒 药物治疗 AIDS病人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护理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AIDS患者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下载PDF
国产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HIV/AIDS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仁芳 孙洪清 +1 位作者 刘惜年 骆成榆 《世界感染杂志》 2005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 评价国产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HIV/AIDS的疗效。方法 对9例HIV/AIDS病人应用国产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进行HAART(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治疗,观察病毒载量和免疫功能,随访1a。结果 9例血浆病毒载量在治疗后6mo和12mo均比治疗前明显... 目的 评价国产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HIV/AIDS的疗效。方法 对9例HIV/AIDS病人应用国产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进行HAART(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治疗,观察病毒载量和免疫功能,随访1a。结果 9例血浆病毒载量在治疗后6mo和12mo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5/9病人在治疗后6mo、12mo病毒载量均降至500copies/mL以下;CD4^+、CD8^+、CD3^+、NK细胞在治疗后6mo、12mo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在前半年更显著;HAART治疗对体液免疫无明显影响。结论 国产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能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复制,使细胞免疫功能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药物治疗 国产 疗效观察 逆转录病毒药物 联合病毒治疗 HAART治疗 AIDS病人 血浆病毒载量 免疫功能重建 CD4^+ CD8^+ CD3^+ 治疗 NK细胞 体液免疫 病毒复制 治疗 艾滋病
下载PDF
艾滋病营养缺乏患者的营养支持结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观察
11
作者 武婷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75-278,共4页
目的:分析营养支持+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艾滋病营养缺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就诊的82例艾滋病初治合并营养缺乏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观察两组,分别实施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抗逆转... 目的:分析营养支持+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艾滋病营养缺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就诊的82例艾滋病初治合并营养缺乏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观察两组,分别实施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营养支持治疗,6个月后对比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病毒载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大便次数较少,且止泻时间较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营养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免疫功能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CD8+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CD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结论:艾滋病营养缺乏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期间,配合营养支持可促进机体营养水平提高,并提高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营养缺乏 营养支持 逆转录病毒治疗
原文传递
介绍WHO关于《抗逆转录病毒类药物治疗HIV感染妊妇和预防母婴传播的建议书》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锡强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3,共3页
母婴垂直传播是儿童HIV感染的主要途径,预防儿童AIDS感染最重要的方法是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现有的手段已能明显降低HIV母婴垂直传播,WHO提出将其发生率降至5%以内。本文介绍2009年WHO关于《抗逆转录病毒类药物治疗HIV感染妊妇和预防母... 母婴垂直传播是儿童HIV感染的主要途径,预防儿童AIDS感染最重要的方法是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现有的手段已能明显降低HIV母婴垂直传播,WHO提出将其发生率降至5%以内。本文介绍2009年WHO关于《抗逆转录病毒类药物治疗HIV感染妊妇和预防母婴传播》的建议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 逆转录病毒 母婴传播 药物治疗 WHO 建议书 预防 妊妇
下载PDF
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负担体验的质性研究
13
作者 周航 于靖雯 +2 位作者 谭友琴 吴纯昊 吴昊 《全科护理》 2024年第24期4555-4559,共5页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负担真实体验,为后续开发治疗负担相关量表、制定减轻HIV感染者/AIDS病人治疗负担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抽样法选取2023...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负担真实体验,为后续开发治疗负担相关量表、制定减轻HIV感染者/AIDS病人治疗负担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抽样法选取2023年11月—2024年2月在云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15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开展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共提炼出4个主题和9个亚主题。时间经济负担沉重(ART治疗的经济负担、ART治疗面临的时间负担)、ART治疗流程有待优化(诊疗过程繁琐、不利于隐私保护)、自我行为管理困难(长期监测病情困难、难以维持良好的健康行为)、难以承受的心理负担(缺乏治疗信心、沉重的歧视负担、无法排解的负性情绪)。结论:HIV感染者/AIDS病人在ART过程中治疗负担较重,医护人员应关注病人在ART过程中面临的治疗负担,并根据个体情况制订干预方案来平衡病人医疗保健工作量和个人能力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将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治疗负担降至最低,以提高ART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逆转录病毒治疗 治疗负担 质性研究
下载PDF
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药物方案与时机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珍燕 卢洪洲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702-705,共4页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逆转录病毒治疗 高效 综述
下载PDF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妊娠合并艾滋病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蒋双阳 殷志梓 《药品评价》 CAS 2018年第4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妊娠合并艾滋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的102例妊娠合并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治疗方案,给予产妇和婴儿(单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在... 目的:探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妊娠合并艾滋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的102例妊娠合并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治疗方案,给予产妇和婴儿(单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在婴儿出生后42d、12个月和18个月分别给予随访,检测婴儿体内艾滋病诊断性抗体的表达情况,观察阻断母婴传播的临床疗效,并记录治疗期间产妇的肝功能受损、血液系统问题和胎儿出生缺陷等不良反应。结果:102例妊娠合并艾滋病的研究对象中有94例完成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治疗过程,服药率为92.16%;102个婴儿全部按疗程完成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治疗过程,服药率为100%。在出生后42d随访,检测出1例婴儿体内艾滋病抗体为阳性,阳性率为0.98%;治疗期间,6例孕产妇出现肝功能受损,11例孕产妇出现血液问题,未出现胎儿出生缺陷,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停药后均好转。结论:妊娠早期联合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能有效阻断艾滋病的母婴传播,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病毒药物 妊娠合并艾滋病 阻断 母婴传播 安全性
下载PDF
艾滋病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进展 被引量:17
16
作者 金永梅 李玉叶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7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是艾滋病最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法。HAART药物作用于HIV复制周期的各靶点而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包括进入抑制剂(entry inhibitors)、逆转录酶抑制剂(reverse transcripta...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是艾滋病最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法。HAART药物作用于HIV复制周期的各靶点而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包括进入抑制剂(entry inhibitors)、逆转录酶抑制剂(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整合酶抑制剂(integrase inhibitors)、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s)和药代动力学增效剂(boosters)。随着抗病毒药物数量和种类的不断问世,HAART方案不断更新,及早开始HAART并选择适宜的方案,可最大限度抑制病毒复制,重建患者免疫功能。HAART需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治疗前评估、治疗后定期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高效逆转病毒治疗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药物 进展
原文传递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药学监护
17
作者 吴裕勇 韦晓春 +2 位作者 邹丽红 王朝程 黄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94-0197,共4页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病人(HIV/AIDS患者)在进行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ART)中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及其药学监护。方法 收集在我院新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中的HIV/AIDS患者96例病历资料,...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病人(HIV/AIDS患者)在进行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ART)中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及其药学监护。方法 收集在我院新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中的HIV/AIDS患者96例病历资料,按加入治疗队列顺序编号奇偶数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7例)进行常规诊疗服务,干预组(47例)则由临床药师进行药学监护,随访时间均为1年。分析2组ADR发生时间、累及系统或器官和临床症状,探究其实施药学监护方法。结果 干预组有20例(40.82%)HIV/AIDS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ADR,对照组报告41例(87.23%) ADR,干预组ADR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DR所累及系统或器官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皮肤。结论 接受ART的HIV/AIDS患者容易发生ADR ,临床应重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ADR及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药师对HIV/AIDS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可减少ADR发生率,加强药学监护,以确保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逆转录病毒治疗 病毒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 药学监护
下载PDF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8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1年的疗效
18
作者 尹春煜 卢洪洲 +4 位作者 李晓鸥 娄国强 胡越凯 潘孝彰 翁心华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57-560,共4页
目的:观察国产去羟肌苷散、司他夫定和奈韦拉平联合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病人1a的初步疗效、不良反应以及耐药性突变位点。方法:艾滋病病人8例,给予去羟肌苷、司他夫定和奈韦拉平3药联合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1,3,6,9,12mo时... 目的:观察国产去羟肌苷散、司他夫定和奈韦拉平联合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病人1a的初步疗效、不良反应以及耐药性突变位点。方法:艾滋病病人8例,给予去羟肌苷、司他夫定和奈韦拉平3药联合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1,3,6,9,12mo时定期监测病人的血浆病毒载量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评价药物不良反应,并对基线及治疗1a的标本进行基因型耐药性检测。结果:治疗后病人血浆中病毒载量均明显降低(P<0.01),CD4+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P<0.01)。早期的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当治疗1a后至少有2例病人对治疗药物产生了耐药性。结论:国产3药联合治疗在早期就能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复制,机体免疫功能也有改善,耐受性良好,后期则可以发生耐药性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病毒载量 逆转录病毒治疗 高效 耐药性
下载PDF
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免疫学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刘平庆 周刚峰 +1 位作者 胡典贵 杨晓芹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0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免疫学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3年1月于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HAART的98例艾滋病患者,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分析艾滋病患者HAART免疫学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98例...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免疫学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3年1月于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HAART的98例艾滋病患者,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分析艾滋病患者HAART免疫学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98例行HAART的艾滋病患者中,免疫学失败27例(27.55%),免疫重建成功71例(72.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注射吸毒感染、合并其他感染、确诊至开始治疗时间≥12个月、基线簇分化抗原(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1)、用药依从性差/中等是艾滋病患者HAART免疫学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含整合酶抗病毒治疗方案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HAART免疫学失败比例较高,其受年龄、感染途径、合并其他感染、确诊至开始治疗时间、用药方案、用药依从性、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高效逆转录病毒治疗 免疫学失败 簇分化原4+T淋巴细胞计数
下载PDF
抗病毒药物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
作者 陈巧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46-149,共4页
分析抗病毒药物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采取不同治疗方案,最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临床症状、体症变化。结果 观察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 分析抗病毒药物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采取不同治疗方案,最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临床症状、体症变化。结果 观察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疼痛系数更低,睡眠质量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抗病毒药物的应用缩短了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退热时间和疱疹消退时间,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药物 小儿 疱疹性咽峡炎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