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57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气设备抗震设计规范及水泥工程管线桥架抗震设计分析
1
作者 张煜 向峥 《水泥技术》 2024年第1期74-77,共4页
分析了国内外现行电气设备抗震设计相关标准规范,分析了水泥工程中常用的不同型号的电气配管、母线槽、电缆桥架是否需作抗震设防设计,提出了抗震支吊架设计使用注意事项,利用Revit软件制作了抗震支吊架族模型,以满足水泥工程总承包项... 分析了国内外现行电气设备抗震设计相关标准规范,分析了水泥工程中常用的不同型号的电气配管、母线槽、电缆桥架是否需作抗震设防设计,提出了抗震支吊架设计使用注意事项,利用Revit软件制作了抗震支吊架族模型,以满足水泥工程总承包项目抗震设防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设计 抗震支吊架 抗震设计标准 三维设计
下载PDF
结构抗震韧性的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任根立 王起台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7-94,共8页
随着韧性城市建设的需求,结构抗震韧性研究成为热点话题之一.本文主要论述城市抗震韧性的应用研究进展,指出由单一建筑到群体建筑的抗震韧性研究趋势;阐述医疗建筑结构抗震韧性研究进展,生命线式的医疗建筑应考虑减震、隔震等技术的迫... 随着韧性城市建设的需求,结构抗震韧性研究成为热点话题之一.本文主要论述城市抗震韧性的应用研究进展,指出由单一建筑到群体建筑的抗震韧性研究趋势;阐述医疗建筑结构抗震韧性研究进展,生命线式的医疗建筑应考虑减震、隔震等技术的迫切需求;在抗震韧性评价中量化抗震韧性评价指标,以损伤恢复指标、恢复曲线积分指标、其他指标为主,确定损伤构件对结构的影响是研究趋势;针对不同抗震韧性评估方法对结构抗震韧性评价进行对比,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以满足评价需求.在抗震减灾形式下,依据震损结构的研究基础,对于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加固、改造等提高结构韧性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抗震韧性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也是当今低碳建筑的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抗震韧性 城市抗震韧性 医疗建筑抗震韧性 韧性评价 韧性评估方法 抗震韧性指标
下载PDF
近场脉冲型地震作用下附加支撑双柱式摇摆桥墩的抗震性能研究
3
作者 董慧慧 古智钧 +1 位作者 杜修力 苏灿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5,共13页
为了解决摇摆桥墩承载力和耗能能力不足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附加人字形支撑的双柱式摇摆桥墩结构,支撑为纯耗能支撑或自复位耗能支撑,支撑通过连接装置安装在双柱式摇摆桥墩的盖梁和承台之间。为了研究新型附加人字形支撑双柱式摇摆桥... 为了解决摇摆桥墩承载力和耗能能力不足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附加人字形支撑的双柱式摇摆桥墩结构,支撑为纯耗能支撑或自复位耗能支撑,支撑通过连接装置安装在双柱式摇摆桥墩的盖梁和承台之间。为了研究新型附加人字形支撑双柱式摇摆桥墩的抗震性能,对其进行拟静力分析,将双柱式现浇桥墩和双柱式纯摇摆桥墩作为对比模型,研究附加纯耗能支撑和自复位耗能支撑双柱式摇摆桥墩的滞回性能;分别对这四种桥墩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探究这四种桥墩在近场对称脉冲、近场非对称脉冲和远场无脉冲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附加支撑的双柱式摇摆桥墩中的墩柱仍具有摇摆机制,可有效避免墩身出现塑性铰发生严重的损伤破坏,同时附加的支撑可以显著提高桥墩的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有效降低桥墩结构的位移响应,特别是自复位耗能支撑还可额外为桥墩提供自恢复力,有效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抗震 双柱式摇摆桥墩 耗能支撑或自复位耗能支撑 抗震性能 近场脉冲地震动
下载PDF
机电管线用装配式支吊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4
作者 孙彬 张雪芳 +1 位作者 张晋峰 王景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7,共10页
装配式支吊架在工程中已大范围投入使用,却鲜有关于其抗震性能的研究。为研究装配式支吊架的破坏机理、抗震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开展了两类门型支吊架的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分析抗震斜撑、抗震连接件以及节点连接形式等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 装配式支吊架在工程中已大范围投入使用,却鲜有关于其抗震性能的研究。为研究装配式支吊架的破坏机理、抗震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开展了两类门型支吊架的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分析抗震斜撑、抗震连接件以及节点连接形式等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斜撑试件易在直角连接件或槽钢底座连接处失效,带斜撑试件易在管箍连接处失效;节点依靠咬合作用进行连接的试件抗震性能较差,采用螺栓对穿连接的试件抗震性能较好;抗震斜撑能显著提高门型支吊架的抗震性能,带斜撑试件的弹性刚度、极限承载力、屈服承载力、强度退化系数、刚度退化情况及耗能能力均优于无斜撑试件;节点连接形式是影响无斜撑试件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抗震连接件性能是影响带斜撑试件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研究成果可为支吊架产品的标准制定、设计施工、质量检验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型支吊架 抗震斜撑 节点连接件 抗震连接件 抗震性能
下载PDF
冯远:开展房屋抗震加固工作 保障广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5
作者 冯远 肖正华(文字整理) 汪红蕾(文字整理) 《建筑》 2024年第3期28-28,共1页
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约58%的国土和55%的人口处于7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仍有大量城镇老旧房屋和未采取抗震构造措施的农村房屋存在抗震性能不足的问题。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 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约58%的国土和55%的人口处于7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仍有大量城镇老旧房屋和未采取抗震构造措施的农村房屋存在抗震性能不足的问题。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远在今年两会上提交建议,呼吁进一步开展房屋抗震加固工作,提升房屋安全性能,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加固 抗震构造措施 工程勘察设计 生命财产安全 房屋安全 农村房屋 老旧房屋 设计研究院
下载PDF
关于提升农村自建房抗震能力的管理建议——基于甘肃积石山地震的思考
6
作者 郭聖煜 郭海湘 辛美仪 《湖北应急管理》 2024年第3期56-57,共2页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截至2023年12月21日,地震共造成甘肃113人死亡、青海22人遇难,房屋损毁4782间,地表建筑物破坏情况较严重。据当地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受地震影响损毁的房屋,主要以房龄较久...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截至2023年12月21日,地震共造成甘肃113人死亡、青海22人遇难,房屋损毁4782间,地表建筑物破坏情况较严重。据当地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受地震影响损毁的房屋,主要以房龄较久的农村自建房为主,其结构多为砖混结构。本次地震事件再次说明,农村自建房(以下简称农房)的抗震能力弱是造成地震灾害人员伤亡的重要因素。“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是中国修建房屋的规范,然而,很多自建房在质量上达不到规范要求,难以承受强震。在建筑抗震设计系列规范等技术性文件日臻完备的背景下,更深层地暴露出根本上解决农房抗震加固的另一个维度——管理层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抗震能力 地震事件 地震影响 砖混结构 建筑抗震设计 抗震加固 积石山
下载PDF
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宏欣 贾水钟 +4 位作者 李杰 李亚明 张仪放 蔡艳清 潘法超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3,共6页
为研究不同连接构造的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梁柱节点(PEC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对2个PEC梁柱节点试件进行了拟静力加载试验,研究了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PEC梁柱节点试件的破坏现象、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耗能能力和刚度退化等抗震... 为研究不同连接构造的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梁柱节点(PEC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对2个PEC梁柱节点试件进行了拟静力加载试验,研究了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PEC梁柱节点试件的破坏现象、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耗能能力和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强轴连接PEC梁柱节点的滞回曲线呈梭形和弓形,在达到极限承载力后仍能保持一定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弱轴连接PEC梁柱节点牛腿与梁间的焊缝处发生破坏,未展现出预期的耗能能力,PEC梁仍在弹塑性状态,没有达到极限状态;PEC梁柱节点核心区混凝土替换为加劲肋板后,试件仍具有较好的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刚度退化规律无明显变化,且强轴连接节点与弱轴连接节点刚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PEC柱牛腿设计过短会导致焊缝连接处断裂,试件延性和耗能能力得不到发挥,剩余刚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梁柱节点 强轴连接 弱轴连接 破坏模式 抗震性能
下载PDF
既有框架结构的高标准抗震加固改造设计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玉明 李佳琦 谭天乐 《结构工程师》 2023年第5期184-192,共9页
对于抗震设防烈度提高,抗震措施要加强的高标准抗震加固改造,对比了直接加固法、消能减震加固法、增加钢支撑加固法、改变结构形式等加固方法。通过对比发现,将框架结构改造为框架-抗震墙结构,设置足够多的剪力墙,大部分构件可不需要加... 对于抗震设防烈度提高,抗震措施要加强的高标准抗震加固改造,对比了直接加固法、消能减震加固法、增加钢支撑加固法、改变结构形式等加固方法。通过对比发现,将框架结构改造为框架-抗震墙结构,设置足够多的剪力墙,大部分构件可不需要加固,原结构抗震构造措施能够满足要求,是高标准抗震加固改造中经济性较好的加固方法。对于改变结构体系后抗震等级仍需提高的结构,按照“高承载力、低延性”的加固思路,使原结构抗震构造措施能够满足要求。通过一幼儿园的抗震加固改造实例,对加固方案、加固效果等进行了探讨。可为学校、养老院、医院等建筑的抗震加固改造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加固改造 框架结构 框架-抗震墙结构 抗震设防烈度 抗震等级
下载PDF
美国既有建筑抗震性能评估标准简介及与我国标准的对比
9
作者 郑士举 蒋利学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78,共7页
对美国既有建筑抗震性能评估标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梳理,根据ASCE/SEI 41-17介绍了美国既有建筑抗震性能评估标准的基本思路、框架和主要内容。ASCE/SEI 41-17是一部完全基于性能的抗震性能评估标准,采用ASCE/SEI 41-17进行抗震性能... 对美国既有建筑抗震性能评估标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梳理,根据ASCE/SEI 41-17介绍了美国既有建筑抗震性能评估标准的基本思路、框架和主要内容。ASCE/SEI 41-17是一部完全基于性能的抗震性能评估标准,采用ASCE/SEI 41-17进行抗震性能评估首先应确定建筑抗震性能目标,包括结构性能水准和非结构性能水准。美国既有建筑抗震性能评估程序分为三级,第一级为筛查,第二级为基于缺陷的抗震性能评估,第三级为系统性评估。与《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进行了对比,并进行了相关讨论。两国标准在抗震性能评估理念上有诸多相近之处,但在具体方法上有较大差异。美国标准直接进行中大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评估,而我国标准采用小震验算并结合抗震措施评估进行综合鉴定的方法。此外美国标准中还有利用基准建筑进行抗震性能评估的简化方法,值得我国标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 抗震性能评估 基于性能 抗震鉴定
下载PDF
开敞式防洪闸闸室结构抗震安全分析及加固措施研究
10
作者 郭博文 范冰 +1 位作者 宋力 韩玉龙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156,162,共5页
以处于地震基本烈度8度区的某开敞式防洪闸为例,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时程分析法对闸室结构抗震能力进行了分析。针对闸室上部启闭机房结构存在的抗震缺陷,制定了不同的抗震加固方案,通过不同加固方案抗震能力对比分析,比选了较优加... 以处于地震基本烈度8度区的某开敞式防洪闸为例,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时程分析法对闸室结构抗震能力进行了分析。针对闸室上部启闭机房结构存在的抗震缺陷,制定了不同的抗震加固方案,通过不同加固方案抗震能力对比分析,比选了较优加固方案,并在较优方案基础上,探究了连通梁截面尺寸对闸室结构加固效果的内在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防洪闸闸室结构启闭机房排架柱折角位置处出现较大拉应力区,其最大拉应力超过了结构承载能力,不满足抗震安全需求;在各排架柱之间增设连通梁可降低启闭机房结构动力响应,但设计过程中为避免启闭机房结构产生鞭梢效应,不宜在顶部位置增设;连通梁截面尺寸对启闭机房排架柱结构抗震能力影响显著,实际工程中可通过控制截面尺寸达到理想的抗震加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闸室结构 数值模拟 抗震能力分析 抗震加固措施
下载PDF
大跨度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抗震韧性评估
11
作者 张季伟 杜轲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50,共14页
为评估大跨度上承式钢管混凝土(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CFST)拱桥在不同地震动强度下的抗震韧性,以一座320 m上承式CFST拱桥为研究对象,利用Midas/Civil软件建立结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非线性结构响应分析,定义了拱桥的易损性组和性... 为评估大跨度上承式钢管混凝土(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CFST)拱桥在不同地震动强度下的抗震韧性,以一座320 m上承式CFST拱桥为研究对象,利用Midas/Civil软件建立结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非线性结构响应分析,定义了拱桥的易损性组和性能组,开展地震易损性分析,分别评估在不同地震动强度作用下拱桥结构的维修费用和维修时间等抗震韧性指标,给出拱桥的抗震韧性评级方法和依据。结果表明:该结构最终抗震韧性评级为一星,其中维修时间是影响拱桥结构综合抗震韧性等级的关键指标,结构构件对拱桥结构的抗震韧性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上承式CFST拱桥 非线性结构响应分析 性能组 抗震韧性指标 抗震韧性评级
下载PDF
EPS混合土地基-沉箱抗震性能振动台模型试验
12
作者 高洪梅 张淑姗 +4 位作者 蔡鑫涛 张鑫磊 王志华 孙晋晶 黎冰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200,共9页
采用振动台试验研究了饱和砂土地基(CSS)和EPS混合土地基(CES)两种地基模型下沉箱结构的抗震性能。对比了两种不同地基模型下土体动力响应特征及沉箱结构动力稳定性,探讨了动力作用下沉箱的受力状态及失稳机制,分析了EPS混合土地基对上... 采用振动台试验研究了饱和砂土地基(CSS)和EPS混合土地基(CES)两种地基模型下沉箱结构的抗震性能。对比了两种不同地基模型下土体动力响应特征及沉箱结构动力稳定性,探讨了动力作用下沉箱的受力状态及失稳机制,分析了EPS混合土地基对上部沉箱结构地震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振动过程中CES工况的超孔压发展速率明显低于CSS,EPS混合土可显著提高模型抗液化性能。墙后填土作用于沉箱的动土压力沿深度方向呈三角形分布,沉箱中部位置动土压力最大。CES工况沉箱动力响应,包括加速度、位移及转动角等均小于CSS,表现出更好的抗震性能。CES沉箱所受动土推力与惯性力存在明显的相位差,有利于提高沉箱结构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EPS混合土地基 振动台试验 抗震性能 相位差 转动角
下载PDF
拼接成型UHPC免拆模板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
13
作者 王朋 尤学辉 +3 位作者 黄杰 史庆轩 陶毅 王秋维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6,共14页
为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免拆模板钢筋混凝土(URC)柱的抗震性能,选取UHPC免拆模板拼接方式和表面处理方式为试验设计参数,制作并完成了9个URC柱和1个钢筋混凝土(RC)柱的拟静力加载试验。模板拼接方式为螺栓加角钢连接、螺栓连接和环... 为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免拆模板钢筋混凝土(URC)柱的抗震性能,选取UHPC免拆模板拼接方式和表面处理方式为试验设计参数,制作并完成了9个URC柱和1个钢筋混凝土(RC)柱的拟静力加载试验。模板拼接方式为螺栓加角钢连接、螺栓连接和环氧树脂砂浆连接;表面处理方式为光面处理、气泡膜印花处理和设肋处理,通过拟静力试验研究了模板拼接方式及表面处理方式对该类柱抗震性能的影响。此外,基于平截面假定,提出了URC柱的正截面偏压承载力计算式。结果表明:峰值荷载前,UHPC模板与核心混凝土黏结面无明显破坏,URC柱表现出良好的整体性,尤其是采用螺栓加角钢连接的URC柱,即使加载至极限位移时,也没有发生界面黏结失效破坏;与普通RC柱相比,URC柱的承载力提高了6.4%~43.3%,延性提高了11.4%~48.7%,耗能能力提高了27.7%~85.3%;三种连接方式中,采用螺栓加角钢连接的URC柱承载力最高,连接最可靠。最后,基于平截面假定提出的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可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免拆模板 钢筋混凝土柱 抗震性能 承载力计算
下载PDF
废弃玻璃粉风积沙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14
作者 王尧鸿 张宇 +3 位作者 姜丽云 李志强 董伟 张巍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4,共10页
为研究玻璃粉等质量取代20%水泥与风积沙等质量取代30%天然砂对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影响,本文设计和制作4根混凝土柱试件。第1根是普通混凝土柱,第2根是玻璃粉等质量取代20%水泥的混凝土柱,第3根是风积沙等质量取代30%河砂的混凝土柱,第... 为研究玻璃粉等质量取代20%水泥与风积沙等质量取代30%天然砂对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影响,本文设计和制作4根混凝土柱试件。第1根是普通混凝土柱,第2根是玻璃粉等质量取代20%水泥的混凝土柱,第3根是风积沙等质量取代30%河砂的混凝土柱,第4根是同时用玻璃粉和风积沙分别等质量取代20%水泥和30%河砂的混凝土柱。通过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对比分析各个试件的破坏形态、承载力、滞回性能、骨架曲线、耗能能力、延性系数、刚度退化规律和变形特点。结果表明:20%取代率的玻璃粉取代水泥和30%取代率的风积沙取代天然河砂均能提高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降低构件破坏程度;基于试验结果、Fajfar和Park-Ang提出的地震损伤模型,对其耗能因子β进行修正,得到了修正后的Park-Ang损伤模型,并与废弃玻璃粉风积沙混凝土柱的试验过程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粉 风积沙 混凝土柱 抗震性能 损伤模型
下载PDF
结构抗震设计课程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模式构建
15
作者 杨溥 杨志勇 +4 位作者 董银峰 郑妮娜 刘立平 贾传果 韩军 《高等建筑教育》 2024年第1期120-127,共8页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旨在将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教学过程,推动高校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建设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可共享的资源并推广应用。顺应国家战略要求,针对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理论课程教学...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旨在将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教学过程,推动高校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建设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可共享的资源并推广应用。顺应国家战略要求,针对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结构抗震设计的课程特点,基于混合式教学方法构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模式,探讨教学内容的调整优化、典型结构分析软件的引入、课程大作业的设计、试验项目的选取、考核方式以及教研试验平台的建立和利用等教学改革措施,描述了该教学模式的主要思路和关键实施步骤,列举了在理论知识、工程应用、创新思想和专业素质方面的收获和启发,验证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模式的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产学合作 混合式教学 抗震设计
下载PDF
南方山区民居木结构榫卯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16
作者 杨春 王宇豪 +4 位作者 左志亮 陈庆军 吴轶 胡旭 胡滨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2-403,共12页
为研究截面参数和节点形式对有穿销直榫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首先,以梁高、梁宽为研究参数,并与有穿销透榫节点作对比,共设计制作了4个足尺节点试件;然后,通过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不同参数下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 为研究截面参数和节点形式对有穿销直榫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首先,以梁高、梁宽为研究参数,并与有穿销透榫节点作对比,共设计制作了4个足尺节点试件;然后,通过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不同参数下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强度和刚度退化及耗能能力等性能;最后,推导有穿销直榫节点的弯矩-转角理论公式,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试件的主要破坏形态为柱内侧梁榫受拉边缘的顺纹拉裂破坏,伴随有柱内侧梁榫受压边缘的挤压变形和柱外侧梁榫的水平劈裂;节点的弯矩-转角滞回曲线呈捏缩效应明显的反Z形;在试验设计参数范围内,有穿销直榫节点的转动刚度和抗弯承载力随着梁截面高度和宽度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强度退化系数和等效黏滞阻尼系数的变化不明显;相比于有穿销透榫节点,有穿销直榫节点的正向抗弯承载力大62%,反向抗弯承载力大26%,且承载力下降更平缓,表明有穿销直榫节点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有穿销直榫节点理论公式所得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在9%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结构民居 有穿销直榫 足尺节点 低周往复加载试验 抗震性能
下载PDF
单边螺栓连接中心支撑钢框架抗震性能分析
17
作者 蔺新艳 杨新宇 +3 位作者 王新武 孙海粟 刘欢欢 JANG Il Young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6-176,共11页
目的为研究支撑-半刚接钢框架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方法设计了一榀由嵌套式单边螺栓与T型钢构成的半刚性梁柱节点的中心支撑钢框架,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与有限元数值模拟,通过观测整个试验现象,分析了其滞回、承载力、刚度退化、耗能等抗... 目的为研究支撑-半刚接钢框架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方法设计了一榀由嵌套式单边螺栓与T型钢构成的半刚性梁柱节点的中心支撑钢框架,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与有限元数值模拟,通过观测整个试验现象,分析了其滞回、承载力、刚度退化、耗能等抗震指标。结果结果表明:试件破坏过程明显经历了弹性段、塑性段、破坏段三个阶段,试件破坏模式主要为支撑受压失稳破坏,塑性变形主要累积在支撑体系上,整体呈现延性破坏特征;支撑断裂后,梁柱及T型钢节点无明显塑性变形,钢框架仍具有较高的安全储备,符合“强节点、弱构件”设计原则,表明了结构具有两道抗震防线;结论支撑与半刚接钢框架协同工作使得试件具有较高的抗侧刚度抵抗水平变形,且承载力较高、滞回性能稳定、耗能能力优良;单边螺栓在试验过程中的受力性能较普通高强螺栓并无较大差别,未出现严重的预紧力松弛现象,并能高效的保持螺栓预紧力。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可知,减小支撑长细比,虽能有效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但长细比较小会导致支撑刚度增大,加速其余构件的损坏。故应以考虑结构的延性为前提,降低支撑的长细比,才能有效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支撑 单边螺栓 T型钢 半刚性连接 抗震性能
下载PDF
水平双轴加载下带翼缘RC 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18
作者 王斌 吴梦臻 +2 位作者 史庆轩 蔡文哲 弓欢学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8-600,共13页
为了揭示双轴耦合效应对不同截面形式带翼缘RC剪力墙多维抗震性能的影响,对3个T形截面和2个L形截面RC剪力墙分别沿其主轴方向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对比分析了水平单、双轴加载下带翼缘RC剪力墙的破坏特征、滞回特性、承载力、延性、... 为了揭示双轴耦合效应对不同截面形式带翼缘RC剪力墙多维抗震性能的影响,对3个T形截面和2个L形截面RC剪力墙分别沿其主轴方向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对比分析了水平单、双轴加载下带翼缘RC剪力墙的破坏特征、滞回特性、承载力、延性、极限位移角、耗能能力与钢筋应变。研究表明:T形墙和L形墙的破坏均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即破坏集中于墙肢自由端,双轴加载加重了带翼缘RC剪力墙的开裂和损伤程度,且易引起剪力墙局部损伤集中;与单轴加载相比,双轴加载不仅削弱了带翼缘RC剪力墙各受力方向的承载力与变形能力、增大了腹板塑性铰区弯曲变形在总变形中的占比、加速了耗能进程、降低了单个方向的耗能能力,并且增大了腹板与翼缘竖向钢筋的应变以及翼缘的剪力滞后效应;双轴耦合效应对L形墙损伤的影响较T形墙更为显著,并导致双轴加载下L形墙各抗震性能指标的衰减程度大于T形墙。考虑双轴受力后,中国抗震规范关于RC剪力墙层间位移角的限值仍较为安全,但安全冗余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力墙 抗震性能 双轴加载 低周往复加载试验 损伤机理
下载PDF
支架固定馆藏人物俑文物的抗震优化设计研究
19
作者 王萌 施勋 +4 位作者 杨维国 葛家琪 马伯涛 张曼生 刘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120,共11页
为优化支架固定馆藏人物俑文物的抗震效果,选取不同尺寸和体态的典型地震易损人物俑文物复制品(武士俑和唐三彩人物俑),开展文物复制品-优化组合措施(支架和卡固件)抗震系统振动台试验,获得影响文物复制品运动状态的关键优化参数、文物... 为优化支架固定馆藏人物俑文物的抗震效果,选取不同尺寸和体态的典型地震易损人物俑文物复制品(武士俑和唐三彩人物俑),开展文物复制品-优化组合措施(支架和卡固件)抗震系统振动台试验,获得影响文物复制品运动状态的关键优化参数、文物复制品与支架相互作用规律,并检验组合措施对较大体积人物俑文物的抗震固定效果。建立文物复制品-组合措施相互作用系统数值分析模型,通过参数分析,获得支架与文物间安装缝隙、在安装缝隙内填充不同种类隔震垫对文物动力响应的影响、文物复制品与固定措施相互作用规律及采用独立支架/组合措施有效固定人物俑的最小支架尺寸,为兼顾安全性及最小干预原则的固定措施优化设计提供必要依据。结果表明:相比独立支架,组合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人物俑文物动力响应,有效提高固定效果;为保证人物俑文物安全,建议支架与文物间安装缝隙不大于5 mm;在缝隙中填充橡胶垫及硅胶垫可使文物与支架间相互作用力降低50%~75%,有效防止文物局部损伤;当人物俑文物体型超过一定限值,独立支架不再适用,建议选择支架和随形卡固件组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藏人物俑文物 抗震固定效果 振动台试验 优化设计 组合措施
下载PDF
考虑非结构构件的木结构古建筑抗震性能研究综述
20
作者 郭小东 方士东 +1 位作者 王志涛 李钊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0-179,共10页
木结构古建筑是我国文物建筑的主体,它以木材为主要承重构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本文根据已有研究,从结构试验、数值模拟、抗震性能评估方法 3个方面,总结了含有隔墙、隔扇、雀替等非结构构件的古木建筑抗震性能研究现状。研究表... 木结构古建筑是我国文物建筑的主体,它以木材为主要承重构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本文根据已有研究,从结构试验、数值模拟、抗震性能评估方法 3个方面,总结了含有隔墙、隔扇、雀替等非结构构件的古木建筑抗震性能研究现状。研究表明,非结构构件可以限制榫卯节点拔榫,改善节点受力,不同程度提高结构的强度、刚度和耗能能力,降低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坍塌的概率。最后结合我国木结构古建筑的研究现状以及与其他国家的研究差异,给出了未来木结构古建筑抗震性能的可能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性能 木结构古建筑 雀替 隔扇 隔墙 文物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