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支架固定馆藏人物俑文物的抗震优化设计研究
1
作者
王萌
施勋
+4 位作者
杨维国
葛家琪
马伯涛
张曼生
刘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120,共11页
为优化支架固定馆藏人物俑文物的抗震效果,选取不同尺寸和体态的典型地震易损人物俑文物复制品(武士俑和唐三彩人物俑),开展文物复制品-优化组合措施(支架和卡固件)抗震系统振动台试验,获得影响文物复制品运动状态的关键优化参数、文物...
为优化支架固定馆藏人物俑文物的抗震效果,选取不同尺寸和体态的典型地震易损人物俑文物复制品(武士俑和唐三彩人物俑),开展文物复制品-优化组合措施(支架和卡固件)抗震系统振动台试验,获得影响文物复制品运动状态的关键优化参数、文物复制品与支架相互作用规律,并检验组合措施对较大体积人物俑文物的抗震固定效果。建立文物复制品-组合措施相互作用系统数值分析模型,通过参数分析,获得支架与文物间安装缝隙、在安装缝隙内填充不同种类隔震垫对文物动力响应的影响、文物复制品与固定措施相互作用规律及采用独立支架/组合措施有效固定人物俑的最小支架尺寸,为兼顾安全性及最小干预原则的固定措施优化设计提供必要依据。结果表明:相比独立支架,组合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人物俑文物动力响应,有效提高固定效果;为保证人物俑文物安全,建议支架与文物间安装缝隙不大于5 mm;在缝隙中填充橡胶垫及硅胶垫可使文物与支架间相互作用力降低50%~75%,有效防止文物局部损伤;当人物俑文物体型超过一定限值,独立支架不再适用,建议选择支架和随形卡固件组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藏人物俑文物
抗震固定效果
振动台试验
优化设计
组合措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鱼线栓绑法对馆藏文物的抗震固定效果及优化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萌
闫一
+2 位作者
葛家琪
马伯涛
杨维国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6-46,共11页
为研究鱼线栓绑法对馆藏文物的抗震固定效果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选取3件同类型不同尺寸(高度分别为390、490、620 mm)的较大体积典型地震易损文物复制品,开展文物复制品与鱼线栓绑法固定措施抗震系统振动台试验,获得影响文物复制品运动...
为研究鱼线栓绑法对馆藏文物的抗震固定效果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选取3件同类型不同尺寸(高度分别为390、490、620 mm)的较大体积典型地震易损文物复制品,开展文物复制品与鱼线栓绑法固定措施抗震系统振动台试验,获得影响文物复制品运动状态的关键体型参数、文物复制品与鱼线相互作用规律,并检验采用独立鱼线栓绑法对较大体积文物的抗震固定效果。建立相应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文物复制品与鱼线栓绑法固定措施相互作用系统进行参数分析,获得在地震作用下能够采用独立常用鱼线有效固定文物的体型参数限值以及有效固定不同体型文物所需要的最小鱼线截面面积。结果表明:适当提高鱼线初始预拉应力、增加鱼线绑扎根数、增加鱼线截面面积均可有效降低文物地震响应及鱼线内力变化幅度,并提高独立鱼线有效固定文物的体型参数限值;采用独立鱼线栓绑法固定时,文物质心高度与底面直径之比越大,整体摇摆响应越明显;体型及质量越大且底面直径越大,文物整体滑移响应更显著;综合固定效果及文物与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建议选择截面面积合理的鱼线并施加20%破断应力作为初始预拉应力;对于不适用于独立鱼线栓绑法固定的文物,可采用鱼线和卡固件组合固定措施,降低文物动力响应及鱼线的内力变化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藏文物
鱼线
栓绑法
抗震固定效果
优化设计
原文传递
题名
支架固定馆藏人物俑文物的抗震优化设计研究
1
作者
王萌
施勋
杨维国
葛家琪
马伯涛
张曼生
刘佩
机构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结构风工程与城市风环境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出处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120,共11页
基金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资助(2022048410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2019YFC1521000)。
文摘
为优化支架固定馆藏人物俑文物的抗震效果,选取不同尺寸和体态的典型地震易损人物俑文物复制品(武士俑和唐三彩人物俑),开展文物复制品-优化组合措施(支架和卡固件)抗震系统振动台试验,获得影响文物复制品运动状态的关键优化参数、文物复制品与支架相互作用规律,并检验组合措施对较大体积人物俑文物的抗震固定效果。建立文物复制品-组合措施相互作用系统数值分析模型,通过参数分析,获得支架与文物间安装缝隙、在安装缝隙内填充不同种类隔震垫对文物动力响应的影响、文物复制品与固定措施相互作用规律及采用独立支架/组合措施有效固定人物俑的最小支架尺寸,为兼顾安全性及最小干预原则的固定措施优化设计提供必要依据。结果表明:相比独立支架,组合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人物俑文物动力响应,有效提高固定效果;为保证人物俑文物安全,建议支架与文物间安装缝隙不大于5 mm;在缝隙中填充橡胶垫及硅胶垫可使文物与支架间相互作用力降低50%~75%,有效防止文物局部损伤;当人物俑文物体型超过一定限值,独立支架不再适用,建议选择支架和随形卡固件组合措施。
关键词
馆藏人物俑文物
抗震固定效果
振动台试验
优化设计
组合措施
Keywords
collection of figure terracotta cultural relics
aseismic fixation effect
vibration table test
optimal design
combination measures
分类号
TU39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鱼线栓绑法对馆藏文物的抗震固定效果及优化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萌
闫一
葛家琪
马伯涛
杨维国
机构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出处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6-46,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C1521000)。
文摘
为研究鱼线栓绑法对馆藏文物的抗震固定效果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选取3件同类型不同尺寸(高度分别为390、490、620 mm)的较大体积典型地震易损文物复制品,开展文物复制品与鱼线栓绑法固定措施抗震系统振动台试验,获得影响文物复制品运动状态的关键体型参数、文物复制品与鱼线相互作用规律,并检验采用独立鱼线栓绑法对较大体积文物的抗震固定效果。建立相应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文物复制品与鱼线栓绑法固定措施相互作用系统进行参数分析,获得在地震作用下能够采用独立常用鱼线有效固定文物的体型参数限值以及有效固定不同体型文物所需要的最小鱼线截面面积。结果表明:适当提高鱼线初始预拉应力、增加鱼线绑扎根数、增加鱼线截面面积均可有效降低文物地震响应及鱼线内力变化幅度,并提高独立鱼线有效固定文物的体型参数限值;采用独立鱼线栓绑法固定时,文物质心高度与底面直径之比越大,整体摇摆响应越明显;体型及质量越大且底面直径越大,文物整体滑移响应更显著;综合固定效果及文物与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建议选择截面面积合理的鱼线并施加20%破断应力作为初始预拉应力;对于不适用于独立鱼线栓绑法固定的文物,可采用鱼线和卡固件组合固定措施,降低文物动力响应及鱼线的内力变化幅度。
关键词
馆藏文物
鱼线
栓绑法
抗震固定效果
优化设计
Keywords
museum collection
fishing line
tie up method
seismic fixing effect
optimal design
分类号
TU352.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支架固定馆藏人物俑文物的抗震优化设计研究
王萌
施勋
杨维国
葛家琪
马伯涛
张曼生
刘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鱼线栓绑法对馆藏文物的抗震固定效果及优化分析
王萌
闫一
葛家琪
马伯涛
杨维国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