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CD36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血小板输注1例 被引量:3
1
作者 邓晶 徐秀章 +7 位作者 叶欣 夏文杰 丁浩强 王嘉励 陈扬凯 邵媛 刘静 付涌水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18-1321,共4页
目的对1例疑为CD36抗体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进行CD36抗体鉴定、CD36缺失表型及CD36基因突变类型分析,借助血小板稀有血型库为该患者寻找相匹配的血小板输注,确保移植成功。方法采用商品化的ELISA试剂盒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对患者... 目的对1例疑为CD36抗体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进行CD36抗体鉴定、CD36缺失表型及CD36基因突变类型分析,借助血小板稀有血型库为该患者寻找相匹配的血小板输注,确保移植成功。方法采用商品化的ELISA试剂盒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对患者血小板和单核细胞上CD36的表达进行流式分析;运用PCR-SBT方法分析患者CD36基因突变类型;利用查询功能在血小板稀有血型库中查询与患者ABO血型相符且CD36缺失表达的供者血小板给予配型输注。结果血小板抗体检测显示该患者呈CD36抗体阳性(移植前CD36+4.2%,移植后CD36+22.1%),且血小板和单核细胞均缺乏表达CD36抗原(Ⅰ型CD36缺失);基因测序分析发现该患者存在纯合A1163T基因突变。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给予CD36-/-血小板配型输注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血小板数量,从而确保移植成功。结论由CD36抗体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尤其是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应给予CD36-/-血小板输注以确保血小板输注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cd36 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小板输注无效
原文传递
抗-CD36单克隆抗体对人CD34^+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2
作者 夏文杰 麦明琴 +7 位作者 李偲 陈大伟 叶欣 李辉 徐秀章 雷谨曼 陈扬凯 付涌水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21-25,F0001,共6页
目的探讨抗-CD36单克隆抗体对人CD34^+造血干(祖)细胞体外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无各种产科并发症的健康足月产妇3名,取脐带血20 mL/(人)份,以Ficoll细胞分离液(1.077 g/mL)密度梯度800 g离心30 min后,流式细胞仪分选CD34^+造血干(... 目的探讨抗-CD36单克隆抗体对人CD34^+造血干(祖)细胞体外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无各种产科并发症的健康足月产妇3名,取脐带血20 mL/(人)份,以Ficoll细胞分离液(1.077 g/mL)密度梯度800 g离心30 min后,流式细胞仪分选CD34^+造血干(祖)细胞,培养2—3代,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抗-CD36单克隆抗体对CD34^+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Annexin V/PI双染法和碘化丙啶(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观察抗-CD36单克隆抗体对CD34^+造血干(祖)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对造血干(祖)细胞红系分化能力以及对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和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生成的影响。结果流式细胞仪分选出经Ficoll分离脐带血获得的单个核细胞中约0.44%CD34^+造血干(祖)细胞。2、8、32、64、128μg/mL抗-CD36单克隆抗体分别与CD34^+造血干(祖)细胞体外共培养:单纯CD34^+造血干(祖)细胞培养(正常)组、抗-CD36单克隆抗体2及32μg/mL组,IgG(对照)组的OD值分别为1.05±0.12 vs 0.9±0.15 vs 0.81±0.11 vs 1.06±0.18(P<0.01)。Annexin V流式检测凋亡率(%):正常组、对照组与2μg/mL抗-CD36单克隆抗体组分别为10.13SymbolqB@1.42 vs 10.51SymbolqB@1.75 vs 24.57SymbolqB@2.75(P<0.05)。G_1/S值:正常组、对照组与2μL/mL抗-CD36单克隆抗体组分别为3.95±0.25 vs 4.36±0.55 vs 7.35±0.65(P<0.05)。CD34^+造血干(祖)细胞定向分化红系(CFU-E/BFU-E克隆形成数):正常组、对照组与抗-CD36单克隆抗体组分别为169±12、172±12和85±6(P<0.05)。结论抗-CD36单克隆抗体诱导人CD34^+造血干(祖)细胞凋亡,细胞增殖减少和红系CFU-E/BFU-E克隆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6 造血干(祖)细胞 CD34阳性 抗-cd36单克隆
原文传递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抗-CD36抗体介导的血小板输注无效症和相关病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周燕 李丽兰 +4 位作者 钟周琳 刘学军 刘金莲 申卫东 吴国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41-546,共6页
目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由抗-CD36抗体介导血小板输注无效症和相关病例进行实验研究,对患者和造血干细胞供者的CD36表型和CD36基因,以及相关抗体的特征进行分析和鉴定,探讨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及... 目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由抗-CD36抗体介导血小板输注无效症和相关病例进行实验研究,对患者和造血干细胞供者的CD36表型和CD36基因,以及相关抗体的特征进行分析和鉴定,探讨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及造血干细胞供者CD36在血小板及单核细胞上的表达;采用本实验室建立的快速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免疫固定检测技术(fast monoclonal antibody-specific immobilization of platelet antigen,F-MAIPA)鉴定患者血清中的血小板抗体;采用测序(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equence-based typing,PCRSBT)方法分析患者及供者CD36基因序列及HPA序列;应用STR-PCR(short tandem repea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TR-PCR)技术监测患者植入的证据。从CD36缺失血小板库中挑选CD36表达缺失的供者血小板给予患者输注,并监测其血小板计数。结果:造血干细胞供者为CD36+,而患者为I型CD36缺失者。患者移植后血清中存在抗-CD36抗体并排除HLA及HPA相关抗体;患者CD36外显子测序提示为1个新的CD36突变基因,即CD36Exon 6-1G>C纯合子(突变位于剪切位点)突变基因所致的CD36缺失。移植后18 d患者的STR位点、HPA以及CD36型别已完全转化为供者型别(完全嵌合),移植后96 d患者血小板、单个核细胞上已有CD36表达。给该患者输注CD36缺失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明显提高。结论: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由抗-CD36抗体引起的输血小板无效症,须对CD36在移植中的同种免疫反应给予足够重视。为了确保血小板输注有效,对CD36缺失患者需给予CD36缺失血小板输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抗-cd36 血小板输注无效
原文传递
中山地区血小板抗体及特异性分布调查
4
作者 林惠燕 吴泳伦 +9 位作者 孙爱农 方育如 陈前英 李乔 王玉珏 王红梅 杨志钊 简晓毅 许先国 段生宝 《中国输血杂志》 2024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了解广东中山地区无偿献血者及患者血小板抗体发生频率,研究血小板抗体特异性和交叉配型。方法利用固相免疫吸附法(SPIA)对献血者及患者血小板抗体进行筛查,流式细胞术(FCM)进行复查,Pak-Plus酶免法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并采用SPIA... 目的了解广东中山地区无偿献血者及患者血小板抗体发生频率,研究血小板抗体特异性和交叉配型。方法利用固相免疫吸附法(SPIA)对献血者及患者血小板抗体进行筛查,流式细胞术(FCM)进行复查,Pak-Plus酶免法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并采用SPIA模拟血小板交叉配型。结果共检测献血者标本1049份,患者标本598份,SPIA筛查阳性分别为6(0.57%)份vs 49(8.19%)份(P<0.05);SPIA检测阳性标本中,献血者FCM、酶免法复查阳性符合率100%,患者FCM复查阳性符合率95%,酶免法阳性符合率88%;献血者初筛阳性标本中,5份为抗-HLAⅠ占83%,1份为抗-CD36占17%(人群发生率为0.10%)。14份酶免阳性患者标本中,2份抗-GPⅡb/Ⅲa,1份抗-GPⅠa/Ⅱa,8份抗-HLAⅠ,3份为混合抗体(HLAⅠ和GPⅡb/Ⅲa、GPⅠa/Ⅱa),按抗体种类计算,HLAⅠ抗体最多,占65%(11/17),其次为与HPA相关的抗-GP占35%(6/17)。血小板抗体阳性配型率低于30%的患者占多数,为71.4%(10/14)。结论中山地区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偿献血者,多为抗-HLAⅠ、抗-GP,抗-CD36发生率极低,因此应建立已知血小板抗原供者库,同时应开展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其配型,有助于解决临床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无效 抗-cd36 无偿献血者 血小板交叉配型(PXM)
原文传递
苏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董丽 方敏 +6 位作者 王玉珏 何红红 王红梅 陈晔洲 吴斐然 段生宝 汤龙海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795-799,共5页
目的研究苏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小板抗体阳性发生率,通过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标本进行鉴定,分析本地区无偿献血者血小板抗体分布特点,并探讨献血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对降低临床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的意义。方法采用固相免疫吸附实验技术对本地区... 目的研究苏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小板抗体阳性发生率,通过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标本进行鉴定,分析本地区无偿献血者血小板抗体分布特点,并探讨献血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对降低临床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的意义。方法采用固相免疫吸附实验技术对本地区2178例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检,阳性标本采用商品化试剂盒分析抗体特异性,其中的抗-CD36阳性标本进一步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和基因测序分析。结果血小板抗体筛检共检出阳性标本12例,阳性率0.55%(12/2178),其中男性5例[阳性率0.33%(5/2178)]、女性7例[阳性率1.06%(7/2178)];阳性标本中鉴定出抗-HLA-Ⅰ类2例,抗-CD361例,其余9例未鉴定出抗体特异性。其中1例抗-HLA-Ⅰ类PRA阳性率为31.3%(31/99),主要是抗-B15、抗-B35、抗-B40等特异性;另1例抗-HLA-Ⅰ类PRA阳性率为45.5%(45/99),主要是抗-A2、抗-A11、抗-A24、抗-A29、抗-A33、抗-A66、抗-B15、抗-B35等特异性。1例抗-CD36阳性标本经流式细胞术检测,该献血者为I型CD36缺失,其外显子5发生329_330delAC突变。结论通过抗体筛检和特异性鉴定,本地区无偿献血者中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5)。除常见的抗-HLA-Ⅰ类抗体外,Ⅰ型CD36缺失献血者体内还检出抗-CD36,因而开展献血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对降低因供者血小板制剂中含有抗体所致的输血不良反应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血小板 -HLA-Ⅰ类 抗-cd36 输血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