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9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越南槐根的抗HIV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魏鑫 张卫 +4 位作者 杨欣 王菊 张丽艳 危英 周英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7-423,共7页
为研究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根的抗HIV蛋白酶活性成分及其分子对接机制,采用硅胶、MCI、Sephadex LH-20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对越南槐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采用HIV蛋白酶对化合物进行体外抗HIV活性筛选,运用分子对接手段初步探... 为研究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根的抗HIV蛋白酶活性成分及其分子对接机制,采用硅胶、MCI、Sephadex LH-20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对越南槐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采用HIV蛋白酶对化合物进行体外抗HIV活性筛选,运用分子对接手段初步探究活性化合物与HIV-1蛋白酶的结合机制。结果表明,从越南槐中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三叶豆紫檀苷(1)、苦参碱(2)、N-acetylnicotinamide(3)、2′-O-甲基腺苷(4)、毛蕊异黄酮苷(5)、玫瑰花苷(6)、环广豆根素(7)、芒柄花苷(8),此外还分离得到塑化剂衍生物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9)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0)。抗HIV蛋白酶活性测试显示化合物1和2的IC50分别为13.2和38.6μg/mL,分子对接表明其与HIV蛋白酶有一定的结合作用。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显示中等的抗HIV蛋白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槐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抗hiv活性 分子对接
下载PDF
抗HIV药物的肿瘤抑制作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孙海菲 詹芸 +1 位作者 韩燕星 蒋建东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3年第1期46-50,共5页
近几年,中国恶性肿瘤的患病人数和死亡人数都位居世界前列,已经成为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尽管肿瘤的治疗方式和治疗药物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仍面临巨大挑战,对肿瘤患者治疗方案的改进有着持续的需求。研发一个新的抗... 近几年,中国恶性肿瘤的患病人数和死亡人数都位居世界前列,已经成为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尽管肿瘤的治疗方式和治疗药物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仍面临巨大挑战,对肿瘤患者治疗方案的改进有着持续的需求。研发一个新的抗肿瘤药物需要长达十余年的时间和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从已获批准上市的药物中寻找适用于肿瘤治疗的药物是一种降低成本和缩短开发时间的方法。自从发现一些抗HIV药物能够有效治疗HIV相关的卡波西肉瘤之后,越来越多的抗HIV药物被发现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西肉瘤 肿瘤治疗 肿瘤抑制作用 抗hiv药物 肿瘤药物 死亡人数 恶性肿瘤 肿瘤患者
下载PDF
黄酮类化合物抗HIV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来国防 陈纪军 +2 位作者 王易芬 曹建新 罗士德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83-87,共5页
综述了黄酮、二氢黄酮等化合物抗HIV活性研究进展,并对化合物的结构与抗HIV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进行了讨论,为该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或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研究进展 艾滋病 抗hiv活性 构效关系 抗hiv药物
下载PDF
八种稀土金属配合物和铂配合物抗HIV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梁兆玲 曾涛 +1 位作者 汪旭 贲昆龙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1期40-43,共4页
 为了寻找治疗艾滋病的新药,研究了8种稀土金属(镧、铒、镝、钆、镨、镱、钐、钕)配合物和铂配合物的抗HIV活性。我们以C8166细胞系为指示细胞,测定样品对HIV-1IIIB诱导的细胞合胞体形成的抑制作用,并以MTT方法测定它们对细胞存活率的...  为了寻找治疗艾滋病的新药,研究了8种稀土金属(镧、铒、镝、钆、镨、镱、钐、钕)配合物和铂配合物的抗HIV活性。我们以C8166细胞系为指示细胞,测定样品对HIV-1IIIB诱导的细胞合胞体形成的抑制作用,并以MTT方法测定它们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以研究稀土和铂配合物对细胞的毒性。根据公式,计算出其CC50和EC50值,并进一步计算出其TI值。结果表明,镧配合物、钐配合物和铂配合物的EC50值分别为0.006μg/ml、74.28μg/ml和21.54μg/ml,它们的治疗指数分别为63、21和45,具有一定的抗HIV-1活性。其它的配合物具有很低或者不具有抗HIV-1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hiv活性 铂配合物 抗hiv-1 治疗指数 细胞 艾滋病 新药 镧配合物 稀土金属 公式
下载PDF
电化学发光法和ELISA检测抗HIV的准确性研究
5
作者 吴丽娟 徐燕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1期20-22,共3页
对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验抗HIV的准确性进行研究与分析。对2021年1月-2021年12月的84例AID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结果和诊断效能。经过免疫印迹法确证后,ELISA检验阳性率为77.38%,阴性率... 对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验抗HIV的准确性进行研究与分析。对2021年1月-2021年12月的84例AID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结果和诊断效能。经过免疫印迹法确证后,ELISA检验阳性率为77.38%,阴性率为17.86%;电化学发光检验阳性率为75%,阴性率为16.67%。ELISA检测法在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方面均高于电化学发光法(P<0.05)。结果表明ELISA检测法准确率较电化学发光法高,可作为抗HIV初筛的首选方式。两种检验方式均有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可依据实际情况具体选用,尽可能地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便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法 ELISA检验 抗hiv 准确性
下载PDF
ELISA法检测抗HIV抗体的准确度探讨
6
作者 孙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1期0043-0045,共3页
探析ELISA法检测抗HIV抗体的准确度。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疾控中心76例进行抗HIV抗体检测患者,所有患者分别采取ELISA检测与胶体金法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 ELISA法与胶体金法检测抗抗HIV抗体准确率、特异度及灵敏度未见... 探析ELISA法检测抗HIV抗体的准确度。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疾控中心76例进行抗HIV抗体检测患者,所有患者分别采取ELISA检测与胶体金法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 ELISA法与胶体金法检测抗抗HIV抗体准确率、特异度及灵敏度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ELISA法在抗HIV抗体检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检测准确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hiv ELISA法 胶体金法
原文传递
抗HIV检测中进行不同免疫检验方法的结果与准确性分析
7
作者 劳莹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5期0082-0085,共4页
对比胶体金法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在抗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2月份在我院接受艾滋病抗体检测的10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胶体金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对纳入研究患者HIV抗体进... 对比胶体金法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在抗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2月份在我院接受艾滋病抗体检测的10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胶体金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对纳入研究患者HIV抗体进行筛查,随后将检测出的阳性标本上送至院内HIV确证中心(免疫印迹试验)再次确认。结果 本研究1020份标本内,酶联免疫法共检测出阳性14例(1.37%),胶体金法检出阳性15例(1.47%),两种检测结果相当,(P>0.05),无统计学意义。15例阳性标本经本院HIV确证室用免疫印迹法确证后,确任阳性例数为14例。对比发现酶联免疫法测定假阳性率为0%,胶体金法测定假阳性率为6.67%。由此可见,酶联免疫吸附法在准确性方面胶体金法,而后者敏感性高于前者。结论 在HIV抗体实际检测中,无论采用酶联免疫法或胶体金法进行检测,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检测人数、持续时间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合理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法 胶体金法 抗hiv检测 免疫印迹法
原文传递
藤三七中一个新黄烷醇和抗HIV活性成分 被引量:26
8
作者 顾琼 马云保 +4 位作者 张雪梅 王睿睿 周俊 郑永唐 陈纪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508-1511,共4页
利用各种色谱(硅胶和凝胶)方法,从藤三七[Boussingaultia gracilisMiers var.pseudobaselloidesBailey]的70%(体积分数)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黄烷醇类化合物(1,2)和4个黄酮类化合物(3~6).采用UV,IR,MS和1D,2D NMR方法,分... 利用各种色谱(硅胶和凝胶)方法,从藤三七[Boussingaultia gracilisMiers var.pseudobaselloidesBailey]的70%(体积分数)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黄烷醇类化合物(1,2)和4个黄酮类化合物(3~6).采用UV,IR,MS和1D,2D NMR方法,分别鉴定出如下化合物:7-羟基-5-甲氧基-8-甲基-6-甲酰基-3,4-黄烷二醇,命名为藤三七醇A(1);4,7-二羟基-5-甲氧基-8-甲基-6-甲酰基黄烷(2);7-O-methylunonal(3);5,7-二羟基-6,8-二甲基-2-苯基-4H-1-苯并吡喃-4-酮(4);Desmosflavone(5)和Demethoxymatteucinol(6).其中化合物1是一个新的黄烷二醇化合物,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抗HIV-1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1,2,5,6对HIV-1诱导合胞体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45.09,48.73,55.47和82.75μmol/L,治疗指数(TI)分别为1.41,1.20,7.15和〉8.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三七 藤三七醇A 黄烷醇 抗hiv活性
下载PDF
文冠果种皮中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及抗HIV-1活性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李在留 李凤兰 +3 位作者 郑永唐 邹坤 张兴杰 汪植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3-83,共11页
利用多种分离技术对文冠果种皮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得到3个香豆素类化合物Ⅰ(臭矢菜素B)、Ⅱ(秦皮素)、Ⅲ(秦皮苷),其中化合物Ⅰ为首次从无患子科中分离得到,Ⅱ、... 利用多种分离技术对文冠果种皮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得到3个香豆素类化合物Ⅰ(臭矢菜素B)、Ⅱ(秦皮素)、Ⅲ(秦皮苷),其中化合物Ⅰ为首次从无患子科中分离得到,Ⅱ、Ⅲ为首次从文冠果种皮中分离得到。通过对HIV-1ⅢB诱导感染C8166细胞致细胞病变的抑制试验及对HIV-1ⅢB感染MT4细胞的保护试验进行抗HIV-1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Ⅰ具有较强的体外抗HIV-1活性,CC50〉200μg/mL,EC50为8.61~12.76μg/mL,选择指数(SI)〉15.67~23.23;对HIV-1ⅢB感染的MT4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种皮 香豆素 臭矢菜素B 秦皮苷 抗hiv—1活性
下载PDF
雪胆素A和B的体外抗HIV-1活性(英文) 被引量:14
10
作者 田仁荣 陈剑超 +6 位作者 张高红 邱明华 王云华 杜丽 沈旭 刘廼发 郑永唐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14-218,共5页
目的:研究从药用植物金佛山雪胆分离的雪胆素A和雪胆素B两个三萜类化合物的体外抗HIV活性。方法:应用合胞体抑制实验、p24抗原产生的抑制实验、慢性感染细胞和正常细胞间的细胞融合抑制实验等技术检测化合物的体外抗HIV-1活性;利用HIV-... 目的:研究从药用植物金佛山雪胆分离的雪胆素A和雪胆素B两个三萜类化合物的体外抗HIV活性。方法:应用合胞体抑制实验、p24抗原产生的抑制实验、慢性感染细胞和正常细胞间的细胞融合抑制实验等技术检测化合物的体外抗HIV-1活性;利用HIV-1逆转录酶、蛋白酶抑制实验,NCp7锌离子逐出实验探讨化合物的作用机制。结果:雪胆素A和雪胆素B在体外有较好的抑制HIV-1活性,其活性主要表现为:(1)抑制HIV-1诱导合胞体形成,EC50值分别为3.09μg.mL-1和2.53μg.mL-1;(2)抑制HIV-1急性感染的C8166细胞p24抗原产生,EC50值分别为3.97μg.mL-1和18.90μg.mL-1; (3)抑制HIV-1慢性感染H9与正常C8166细胞间融合, EC50分别为1.76μg.mL-1和11.95μg.mL-1。雪胆素A和雪胆素B对HIV-1逆转录酶、蛋白酶、NCp7锌离子逐出均没有抑制作用。雪胆素A对HIV-1整合酶有微弱的结合活性,而雪胆素B对HIV-1整合酶没有结合活性。在共培养实验中,雪胆素A和雪胆素B预处理C8166细胞组比未经预处理细胞组能够更有效的抑制HIV-1活性。结论:化合物雪胆素A和雪胆素B体外有较好的抗HIV-1活性,可能主要作用于HIV-1病毒进入细胞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佛山雪胆 雪胆素 三萜类化合物 抗hiv 天然产物
下载PDF
抗HIV的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1
作者 刘兆梅 杨怡姝 +1 位作者 王小利 温瑞兴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753-1758,共6页
通过国际网络、国内外文献资料查新等手段对最近6年来具有抗H IV活性的中药及其相关化合物进行综述。发现中药或天然药用植物中含有多种抗H IV的药理活性物质,如生物碱类、蛋白质类、黄酮类、槲皮素类、萜类、木质素类等。有望从中获得... 通过国际网络、国内外文献资料查新等手段对最近6年来具有抗H IV活性的中药及其相关化合物进行综述。发现中药或天然药用植物中含有多种抗H IV的药理活性物质,如生物碱类、蛋白质类、黄酮类、槲皮素类、萜类、木质素类等。有望从中获得抗H IV的有效药物,并为实验室研究工作和临床用药做参考。因此从天然产物中寻找高效低毒的抗H IV药物为今后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抗hiv活性物质 艾滋病
下载PDF
小花五味子中抗HIV活性的木脂素类化合物(英文)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蓉涛 韩全斌 +5 位作者 郑永唐 王睿睿 杨柳萌 彭丽艳 肖伟烈 孙汉董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08-212,i001,共6页
目的:从小花五味子中发现具有抗HIV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层析分离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化合物的抗HIV 1活性通过对HIV 1感染C8166细胞致细胞病变的抑制试验得到。结果:从小花五味子的茎藤... 目的:从小花五味子中发现具有抗HIV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层析分离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化合物的抗HIV 1活性通过对HIV 1感染C8166细胞致细胞病变的抑制试验得到。结果:从小花五味子的茎藤部分分离得到了4个木脂素,分别鉴定为micrantherinA(1),gomisinK3(2),gomisinG(3)和vladinolF(4)。化合物4具有显著的抗HIV 1活性,IC50=3.51μg/mL,选择指数为27.45。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木脂素, 化合物4的抗HIV 1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科 小花五味子 木脂素 micranthefin A 抗hiv活性
下载PDF
红花五味子甲素的分离纯化及其抗HIV-1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田仁荣 肖伟烈 +4 位作者 杨柳萌 王睿睿 孙汉董 刘乃发 郑永唐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从红花五味子果实中寻找活性代谢产物,研究其抗HIV1活性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合胞体抑制、HIV1感染细胞保护、HIV1p24抗原测定、融合阻断、逆转录酶和蛋白酶活性分析等实验,检测分离化合物的抗HIV1活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红... 目的:从红花五味子果实中寻找活性代谢产物,研究其抗HIV1活性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合胞体抑制、HIV1感染细胞保护、HIV1p24抗原测定、融合阻断、逆转录酶和蛋白酶活性分析等实验,检测分离化合物的抗HIV1活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红花五味子甲素能够抑制病毒诱导的合胞体形成,保护病毒感染细胞,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对HIV1感染细胞与正常CD+4细胞间的融合,逆转录酶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红花五味子甲素不抑制病毒在慢性感染细胞中的复制,也不抑制蛋白酶的活性。结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红花五味子甲素,它对HIV1病毒复制早期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化合物 红花五味子 红花五味子甲素 抗hiv药物 hiv-1
下载PDF
丹参中的一个新化合物及其抗HIV活性 被引量:14
14
作者 秦德华 陈鸿珊* +1 位作者 彭宗根 郭志敏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25-728,共4页
目的 研究甘西鼠尾草 Salvia przewalskii根的化学成分 ,检测抗 HIV活性。方法 用溶媒法、色谱法提取分离单体 ,光谱法分析鉴定结构。用艾滋病毒 1型整合酶 ( HIV- 1IN)和艾滋病毒 1型逆转录酶 ( HIV- 1RT)测定抗HIV活性。结果 分离... 目的 研究甘西鼠尾草 Salvia przewalskii根的化学成分 ,检测抗 HIV活性。方法 用溶媒法、色谱法提取分离单体 ,光谱法分析鉴定结构。用艾滋病毒 1型整合酶 ( HIV- 1IN)和艾滋病毒 1型逆转录酶 ( HIV- 1RT)测定抗HIV活性。结果 分离得到 4个化合物 ,分别鉴别为 8- { [7′- ( 3′,′4 -二羟基 -苯基 ) - 9′-氧代 - 7′-丙烯基 ]氧 } - 3- ( 1″- O-β- D-葡萄糖基 ) - 4 -羟基 - [R- ( E) ]-苯丙酸 ( ) ,迷迭香酸 ( ) ,紫草酸 ( )和紫草酸 B( )。结论  为新化合物 , ~ 为已知化合物。均具有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西鼠尾草 酚酸 丹酚酸糖苷 抗hiv活性
下载PDF
MAP30苦瓜抗HIV蛋白对细胞内HBeAg表达抑制作用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九平 王临旭 +5 位作者 孙永涛 白雪帆 李谨革 陈伟红 孙利 骆抗先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3-184,共2页
目的 :研究Mr 为 30 0 0 0的苦瓜抗HIV蛋白 (MAP30 )对 2 .2 .15细胞内HBV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HBVDNA转染的人肝癌细胞株 2 .2 .15 ,在MAP30存在的情况下培养后 ,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 ,用共聚焦技术定量分析细胞内HBeAg的表... 目的 :研究Mr 为 30 0 0 0的苦瓜抗HIV蛋白 (MAP30 )对 2 .2 .15细胞内HBV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HBVDNA转染的人肝癌细胞株 2 .2 .15 ,在MAP30存在的情况下培养后 ,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 ,用共聚焦技术定量分析细胞内HBeAg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 ,MAP30培养的细胞内HBeAg荧光量明显减少。结论 :MAP30对 2 .2 .15细胞内HBeAg的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MAP30 苦瓜抗hiv蛋白 基因表达 共聚焦显微镜
原文传递
皂角刺中5个白桦脂酸型三萜抗HIV活性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万华 李琴 +1 位作者 王小刚 赵文明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1-403,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草药皂角刺中白桦脂酸型三萜的细胞毒性及抗HIV活性。方法通过体外活性筛选实验考察化合物的细胞毒性及抗HIV活性。结果从皂角刺中分离得到的5个白桦脂酸型三萜均表现出较弱的细胞毒性和强弱不等的抗HIV活性,其中化合物1,2和5... 目的研究中草药皂角刺中白桦脂酸型三萜的细胞毒性及抗HIV活性。方法通过体外活性筛选实验考察化合物的细胞毒性及抗HIV活性。结果从皂角刺中分离得到的5个白桦脂酸型三萜均表现出较弱的细胞毒性和强弱不等的抗HIV活性,其中化合物1,2和5抗HIV活性强烈,EC50值均小于0.064μg/mL。结论皂角刺中含有强烈抗HIV活性成分,这对抗HIV新药开发和皂角刺新的药用功效开发有重要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角刺 白桦脂酸型三萜 抗hiv
下载PDF
中药复方凉茶提取物体外抗HIV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武青 李磊珂 +3 位作者 王睿睿 杨柳萌 彭涛 郑永唐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33-1438,共6页
目的:筛选和评价中药复方凉茶提取物体外对HIV的抑制活性,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观察病毒致细胞病变和HIV-1 p24抗原表达抑制性实验,采用多株HIV病毒株(实验株、临床分离株、耐药株)对中药复方凉茶水提醇沉物体外抗HIV活性进... 目的:筛选和评价中药复方凉茶提取物体外对HIV的抑制活性,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观察病毒致细胞病变和HIV-1 p24抗原表达抑制性实验,采用多株HIV病毒株(实验株、临床分离株、耐药株)对中药复方凉茶水提醇沉物体外抗HIV活性进行评价;通过融合阻断实验、HIV-1慢性感染细胞病毒复制抑制实验和重组HIV-1 RT酶活性抑制实验,初步探讨其抑制HIV复制作用机理。结果:中药复方凉茶提取物对不同HIV-1病毒株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介于12.74~116.87μg/mL,对HIV-2毒株也有一定的抑制活性。中药复方凉茶提取物显示出低细胞毒性,对不同来源的细胞系的CC50值介于564.79~1699.22μg/mL。中药复方凉茶提取物能显著抑制重组HIV-1 RT酶活性,在提取物浓度5.3μg/mL时的抑制率(50%,对正常细胞与慢性感染细胞融合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EC50为101.94μg/mL。结论:中药复方凉茶提取物体外具有较好的抑制HIV-1复制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HIV-1逆转录酶活性和病毒进入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茶 艾滋病 抗hiv 火炭母 棉茵陈 木棉花
原文传递
法落海的化学成分及抗HIV活性(英文) 被引量:7
18
作者 顾琼 张雪梅 +4 位作者 王睿睿 刘清明 郑永 周俊 陈纪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39-244,共6页
利用多种柱层析方法,从法落海(Angelica apaensis)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IR、MS、NMR等波谱数据鉴定为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1)、氧化前胡素水合物(oxypeucedanin hydrate,2)、异欧芹属乙素(isoimperatorin,3)、白... 利用多种柱层析方法,从法落海(Angelica apaensis)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IR、MS、NMR等波谱数据鉴定为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1)、氧化前胡素水合物(oxypeucedanin hydrate,2)、异欧芹属乙素(isoimperatorin,3)、白当归脑(byakangelicin,4)、白当归素(byakangelicol,5)、3′-O-acetylham audol(6)、(+)-9(Z),17-octadecadiene-12,14-diyne-1,11,16-triol(7)和9,17-octadecadiene-12,14-diyne-1,11,16-tri-ol,1-acetate(8),其中,化合物6~8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我们对所有得到的8个化合物进行抗HIV活性分析,化合物1具有明显的抗HIV活性,其抑制合胞体形成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1.6mg/L,治疗指数(TI)为17.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hiv活性 法落海 香豆素 多炔 色酮
下载PDF
57例抗HIV初筛阳性确认实验带型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庄柯 桂希恩 骆嘉拉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8-9,共2页
目的 调查HIV感染初筛实验的准确率及确认抗HIV初筛试验阳性血清的感染和感染型别。方法 调查我国艾滋病高发农村,对部分初筛阳性和可疑的血清进行确认实验。结果 57例初筛为抗HIV阳性和可疑血清进行确认实验,56份为HIV-1阳性,其中1份... 目的 调查HIV感染初筛实验的准确率及确认抗HIV初筛试验阳性血清的感染和感染型别。方法 调查我国艾滋病高发农村,对部分初筛阳性和可疑的血清进行确认实验。结果 57例初筛为抗HIV阳性和可疑血清进行确认实验,56份为HIV-1阳性,其中1份样本出现HIV-2型反应条带;1份阴性。确认阳性标本的反应条带中,抗外膜蛋白(env)抗体阳性率最高,gp160为100%,gp120为94.6%,gp41为91.1%;多聚酶抗原(pol)p66为82.1%;核心抗原(gag)p24为53.6%。提示无症状携带组确认反应条带的pol和gag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艾滋病组(P<0.01)。儿童组gag阳性率显著低于成人组(P<0.05)。结论 HIV感染初筛实验的准确率较高,但确定感染需靠确认实验。外膜蛋白、p66和p24抗原是HIV感染的重要抗原,对确认HIV的感染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hiv 初筛 阳性 确认实验 带型分析
下载PDF
八棱丝瓜蛋白1的体外抗HIV-1活性 被引量:5
20
作者 龙晶 侯晓敏 +2 位作者 张高红 陈明晃 郑永唐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72-376,共5页
目的:研究八棱丝瓜蛋白1的抗HIV-1活性。方法:通过实验株HIV-1IIIB诱导合胞体形成抑制实验、HIV-1IIIB和临床分离株HIV-1KM018急性感染细胞以及HIV-1IIIB慢性感染细胞的p24抗原表达抑制实验检测八棱丝瓜蛋白1的抗HIV-l活性。结果:八棱... 目的:研究八棱丝瓜蛋白1的抗HIV-1活性。方法:通过实验株HIV-1IIIB诱导合胞体形成抑制实验、HIV-1IIIB和临床分离株HIV-1KM018急性感染细胞以及HIV-1IIIB慢性感染细胞的p24抗原表达抑制实验检测八棱丝瓜蛋白1的抗HIV-l活性。结果:八棱丝瓜蛋白1抑制HIV-1IIIB诱导C8166细胞形成合胞体的EC50为0.025μmol·L1,治疗指数为76。八棱丝瓜蛋白1抑制HIV-1IIIB感染C8166和HIV-1KM018感染PBMC的p24抗原表达的EC50分别为0.033和0.207μmol·L1。八棱丝瓜蛋白1不抑制HIV-1IIIB在慢性感染H9细胞中的复制。结论:首次发现八棱丝瓜蛋白1是一种具有抗HIV-1活性的核糖体失活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棱丝瓜蛋白 核糖体失活蛋白 八棱丝瓜 抗hiv药物 hiv-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