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林铁路沿线风积沙自由场及其加固地基动力特性分析
1
作者 薛春晓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55,共7页
拉林铁路沿线风积沙地基液化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利用振冲碎石桩法进行地基处理时存在局部沉降量大等一系列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借助振动台试验,分析了研究区风积沙自由场和水泥搅拌桩加固地基的动力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当地... 拉林铁路沿线风积沙地基液化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利用振冲碎石桩法进行地基处理时存在局部沉降量大等一系列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借助振动台试验,分析了研究区风积沙自由场和水泥搅拌桩加固地基的动力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当地震强度较小时(0.1g),地震动在风积沙自由场中有较为明显的自下而上不断放大的趋势,当地震强度较大时(0.3g),地震动在土层中从下而上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风积沙自由场中的液化现象并非同时发生,而是具有明显的时间差,即从上到下逐渐发展;输入的地震动强度一定时,风积沙自由场表层沉降量和孔压比较加固地基明显偏大,前者的地表宏观反应也明显强于后者,这表明水泥搅拌桩对风积沙地基的液化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与地震动强度呈负相关,但与土层的埋深呈正相关。该研究成果可为风积沙地基的液化处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林铁路 风积沙 地基液化 水泥搅拌桩 振动台试验
下载PDF
拉林铁路弃渣场水土保持型生态恢复技术探讨
2
作者 朱兆荣 吴红刚 +2 位作者 赵守全 韩侃 韦洪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2期87-91,96,共6页
为研究高寒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项目弃渣场的生态恢复措施,该文以拉(拉萨)林(林芝)铁路工程为依托,结合青藏高原的地域条件探讨弃渣场的水土保持型生态恢复技术。研究得到以下结论,根据恢复区立地条件,系统阐明弃渣场的选址原则及水土保... 为研究高寒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项目弃渣场的生态恢复措施,该文以拉(拉萨)林(林芝)铁路工程为依托,结合青藏高原的地域条件探讨弃渣场的水土保持型生态恢复技术。研究得到以下结论,根据恢复区立地条件,系统阐明弃渣场的选址原则及水土保持型生态恢复理论;基于物种选择原则和防护措施设计建立适应于青藏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型生态恢复技术。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的弃渣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渣场 弃渣治理 水土保持 生态恢复 拉林铁路
下载PDF
拉林铁路桑日至加查段三维地应力场反演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王庆武 巨能攀 +2 位作者 杜玲丽 黄健 胡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50-1462,共13页
桑日至加查地区地形陡倾,河谷深切,构造活动强烈,早更新世以来雅鲁藏布江的强烈侵蚀下切作用引起了该区域构造应力的释放和重分布,应力环境极为复杂,地应力场分析对铁路的选线及施工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依据雅鲁藏布江沿岸阶地特征对河... 桑日至加查地区地形陡倾,河谷深切,构造活动强烈,早更新世以来雅鲁藏布江的强烈侵蚀下切作用引起了该区域构造应力的释放和重分布,应力环境极为复杂,地应力场分析对铁路的选线及施工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依据雅鲁藏布江沿岸阶地特征对河谷演化规律进行概化,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建立三维地质力学模型;以实测地应力资料为基础,利用RBF神经网络和地层剥蚀原理相结合的地应力反演方法,计算得到拉林铁路桑日至加查段现今地应力场。结果表明:各测点处地应力计算值与实测值高度吻合,用该方法获得的地应力场是合理可靠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桑-加峡谷段河谷岸坡及沿岸主要隧道工程地应力场特征,并根据隧道轴线位置主应力量值及方向特征探讨了隧道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场 深切河谷 反演分析 RBF神经网络 拉林铁路
原文传递
新建拉林铁路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探讨 被引量:12
4
作者 邹陈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30,共5页
研究目的:拉林铁路地处青藏高原,地质环境极其复杂,特殊岩土与不良地质极其发育,对线路方案起控制作用。本文通过对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其针对性选线原则,以进一步稳定和优化线路方案。研究结论:(1)拉林铁路位于雅鲁藏布江缝... 研究目的:拉林铁路地处青藏高原,地质环境极其复杂,特殊岩土与不良地质极其发育,对线路方案起控制作用。本文通过对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其针对性选线原则,以进一步稳定和优化线路方案。研究结论:(1)拉林铁路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构造发育;(2)典型特殊岩土为:软土、膨胀岩(土)、冻土等;(3)典型不良地质现象为:地震、高地应力、风沙、冰害、高地温等;(4)选线经验及原则:应沿抗震有利地段布线,宜选择河谷背风岸行进,迎风岸路堤应远离坡脚,并采取防沙固沙工程,水库塌岸地区应行走于受构造影响较小的一岸,应避开软硬夹层且层理倾向水库一侧的岸坡,宜选在覆盖层较薄的稳定山坡一侧,避免水库蓄水后往往诱发旧滑坡复活、新滑坡产生,冰害地区宜选择在阳坡一面通过,不宜在地下水发育段挖方,跨过溪沟时宜选择在坡度较陡、水流畅通的地段,线路应尽量绕避地热发育地段,无法绕避时,应选择地热边缘地带、构造简单、地热强度弱的地段,与地热分布带呈大角度相交通过;(5)该研究成果可用于类似工程的地质选线及工程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林铁路 工程地质问题 特殊岩土 不良地质 选线原则
下载PDF
基于应力判据法的拉林铁路岩爆烈度分级 被引量:8
5
作者 吴枋胤 何川 +3 位作者 汪波 张钧博 蒙伟 刘金松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92-800,共9页
把现有的判据直接应用于拉林铁路某一隧道的岩爆预测不能得到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的岩爆预测结果,为了制定针对拉林铁路全线的岩爆烈度分级方案及应力判据,以拉林铁路桑珠岭隧道现场岩爆发育特征和规律、岩爆破坏形迹及kNN(k近邻分类)算法... 把现有的判据直接应用于拉林铁路某一隧道的岩爆预测不能得到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的岩爆预测结果,为了制定针对拉林铁路全线的岩爆烈度分级方案及应力判据,以拉林铁路桑珠岭隧道现场岩爆发育特征和规律、岩爆破坏形迹及kNN(k近邻分类)算法为基础,进行现场洞壁二次应力量测、现场岩样点荷载试验、基于二次修正地应力场的开挖模拟,提出了针对拉林铁路的岩爆烈度分级方案及应力判据,在通过桑珠岭隧道的岩爆预测准确性验证后将判据推广应用于拉林铁路典型岩爆隧道(祝拉岗隧道、达嘎拉隧道、岗木拉隧道)的岩爆预测中,并与现有判据的判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拉林铁路而言,卢森判据会低估轻微岩爆的发生,但对中等岩爆的判定较好;王兰生判据判定的岩爆等级主要集中在轻微岩爆,没有正确判定实际发生的中等、强烈岩爆,表明其容易低估实际岩爆等级;关宝树判据判定的岩爆等级主要集中在强烈岩爆,基本没有正确判定实际发生的轻微、中等岩爆,容易高估实际岩爆等级;拉林铁路岩爆判据除了对中等岩爆的判定能力与卢森判据持平外,其各等级岩爆预测结果准确率均大于其余判据,更符合拉林铁路现场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川藏铁路 拉林铁路 岩爆判据 岩爆预测
下载PDF
基于数据场聚类的拉林铁路隧道施工风险评估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欢 郝伟 顾伟红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874-1882,共9页
为了明确高寒地区复杂的施工环境以及恶劣的气候条件对拉林铁路隧道施工带来的风险所属等级,提出一种基于数据场聚类的隧道施工风险评估模型。针对拉林铁路隧道工程的施工特点,分析隧道施工主要的施工风险与固有风险,构建符合拉林铁路... 为了明确高寒地区复杂的施工环境以及恶劣的气候条件对拉林铁路隧道施工带来的风险所属等级,提出一种基于数据场聚类的隧道施工风险评估模型。针对拉林铁路隧道工程的施工特点,分析隧道施工主要的施工风险与固有风险,构建符合拉林铁路地质特征的隧道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使用模糊评语集对风险指标进行风险概率和风险损失描述,对描述结果进行定量转化后,用基于数据场的高斯混合模型聚类确定各风险因素等级。运用该模型对位于拉林铁路的巴玉隧道施工风险进行评价,并与传统的K-means聚类结果进行比较,证明高斯混合模型的评价结果更加精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林铁路 隧道施工 施工安全 数据场 聚类分析 高斯混合模型
下载PDF
拉林铁路罗布穷则泥石流活动特征与灾害防治 被引量:2
7
作者 邹远华 强新刚 张广泽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34,40,共6页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罗布穷则泥石流灾害的活动特征及规模,研究其形成与成灾过程,对进一步认识高海拔地区泥石流发育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泥石流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处理,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研究结论:(1)目前沟域内仍残留以沟道物源...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罗布穷则泥石流灾害的活动特征及规模,研究其形成与成灾过程,对进一步认识高海拔地区泥石流发育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泥石流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处理,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研究结论:(1)目前沟域内仍残留以沟道物源为主的大量松散物质,在一定降雨条件下仍有爆发泥石流的可能性;(2)罗布穷则爆发的泥石流规模符合50年一遇频率,规模属小型,性质为暴雨诱发型稀性泥石流;(3)沟域内有松散固体物源量18.5×10^(4)m^(3),可能参与泥石流活动的动储量为13.5×10^(4)m^(3),目前该沟仍有爆发泥石流的可能,在50年一遇的暴雨条件下,该沟将爆发泥石流,且有漫流进入右侧DK395+150处沟道并冲出的可能性;(4)对不同降雨频率下罗布穷则沟泥石流的动力学特征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降雨频率为1%的冲出量是2%的1.58倍,是5%的4.96倍,是频率10%时冲出量的2.95倍;(5)结合数值模拟和计算结果,并结合此次泥石流冲出规模,在一定的暴雨条件下,DK395+170处泥石流威胁的范围将为DK395+140~DK395+200段,平均泥深预计可达1.4 m;(6)建议采取明洞加渡槽穿越铁路与公路模式,将DK395+150及DK395+170处泥石流从铁路顶部排导到主河道内;(7)泥石流整治措施对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地质选线及综合治理有良好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林铁路 罗布穷则 暴雨 泥石流 活动特征 灾害防治
下载PDF
基于FLAC^(3D)的拉林铁路沿线风积沙液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崔雍 薛春晓 +1 位作者 李舟 孔令伟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6-62,共7页
新建拉林铁路沿线穿越多个地震带,地震活动十分发育,大厚度、细颗粒饱和风积沙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地震液化的问题。为掌握研究区高水位风积沙液化规律,基于FLAC^(3D)软件对其液化特征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毗邻土层... 新建拉林铁路沿线穿越多个地震带,地震活动十分发育,大厚度、细颗粒饱和风积沙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地震液化的问题。为掌握研究区高水位风积沙液化规律,基于FLAC^(3D)软件对其液化特征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毗邻土层对可液化沙土层的液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随加速度的增大而减弱;除毗邻层以外,各层沙土的液化时间具有异步性,上部土层首先液化,之后才是中、下部土层;地震动加速度与频率对研究区饱和沙土的液化特性影响显著,加速度越大或频率越小,同一土层达到液化所需的时间越短;随着加速度或频率的增大,沙土液化区域和最终沉降量均呈递增趋势;随着可液化层厚度逐渐增大,高孔压比区域的分布形态由连续片状逐渐分离为上、下两部分,且两部分间距离也在逐渐增大,最终竖向沉降量也随液化层厚度增大呈递增趋势;上覆非液化土层越薄,饱和沙土的液化范围越小,地表的最终沉降也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林铁路 风积沙 地震 液化特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拉林铁路昌果特大桥连续梁0^(#)块专项施工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郑典明 《中国铁路》 2021年第6期122-126,共5页
桥梁工程的迅猛发展,为我国交通事业的进步注入了强大动力。结合昌果特大桥连续梁0^(#)块实际特点,对混凝土桥梁施工方法进行研究,设计确立了符合现场要求的施工流程。同时,对三角形托架法的关键技术(如托架设计及施工、模板设计及安装... 桥梁工程的迅猛发展,为我国交通事业的进步注入了强大动力。结合昌果特大桥连续梁0^(#)块实际特点,对混凝土桥梁施工方法进行研究,设计确立了符合现场要求的施工流程。同时,对三角形托架法的关键技术(如托架设计及施工、模板设计及安装、预应力张拉施工等)进行阐述,分析其在桥梁施工中的影响因素、方式及必要性,并针对实际特征进行设计与改进。根据现场实际特点及相关要求,针对相关技术、工艺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以消除或减小不良因素对桥梁施工的影响,使其达到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林铁路 昌果特大桥 施工控制 连续梁桥 工艺方法
下载PDF
拉林铁路牵引供电工程建设与创新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键 《中国铁路》 2022年第3期63-69,共7页
拉林铁路是西藏地区首条电气化铁路,建设意义重大。其牵引供电工程面临沿线地理位置偏僻、工程条件复杂、气候环境恶劣、地质灾害频发、人员活动困难、机械难以到达、施工效率降低等诸多困难与挑战。结合拉林铁路建设实践,分别从建设管... 拉林铁路是西藏地区首条电气化铁路,建设意义重大。其牵引供电工程面临沿线地理位置偏僻、工程条件复杂、气候环境恶劣、地质灾害频发、人员活动困难、机械难以到达、施工效率降低等诸多困难与挑战。结合拉林铁路建设实践,分别从建设管理、工程设计、施工建造等方面,对牵引供电系统的工程建设与技术创新进行分析、总结,提炼高原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工程的建设理念与具体做法,形成成套的高原牵引供电工程建造技术,为高原电气化铁路建设示范引领,同时为川藏铁路全面开工建设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林铁路 牵引供电 建设 高原 高海拔
下载PDF
拉林铁路沿线灌丛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可蚀性K值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博 《高原农业》 2021年第2期169-176,共8页
探讨拉林铁路沿线灌丛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可蚀性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今后沿线植被恢复和生态保护提供理论数据基础。选取沿线6个典型样地,每个样地设置在距离铁路500~1000 m位置,采集0~20 cm土壤,测定团聚体特征、有机质及颗粒组成,并通过... 探讨拉林铁路沿线灌丛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可蚀性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今后沿线植被恢复和生态保护提供理论数据基础。选取沿线6个典型样地,每个样地设置在距离铁路500~1000 m位置,采集0~20 cm土壤,测定团聚体特征、有机质及颗粒组成,并通过EPIC模型,计算土壤可蚀性K值。结果表明:(1)拉林铁路沿线土壤理化性质存在差异,非水稳性和水稳性团聚体均以>0.25 mm为主,团聚体破坏率值在7.56%~25.65%之间,有机质含量在15.34 g·kg^(-1)~26.89 g·kg^(-1)之间,颗粒组成以粉砂粒为主;(2)沿线土壤可蚀性K值变化范围为0.1044~0.2973,均值为0.2147,属于中等可蚀性等级;(3)土壤可蚀性K值与黏粒、粉粒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砂粒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0.25mm非水稳性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呈负相关关系,与团聚体破坏率呈正相关关系。在修复及恢复损坏的土壤及植被时,应降低土壤砾石含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同时,减少人为影响程度,加强土壤自身稳定性,使生态系统得到自我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林铁路 土壤理化性质 可蚀性K值 空间差异
下载PDF
浅析拉林铁路滑坡地质灾害
12
作者 黄智鹏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8年第2期13-15,共3页
拉林铁路拉林铁路是川藏、滇藏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穿越高烈度活动性地震带和地质断裂带,硬岩岩爆、软岩变形、高地温、高地应力、冰碛层涌水流坍、风积沙、泥石流、坍塌滑坡、危岩落石等不良地质作用十分普遍。正确分析滑坡的成因... 拉林铁路拉林铁路是川藏、滇藏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穿越高烈度活动性地震带和地质断裂带,硬岩岩爆、软岩变形、高地温、高地应力、冰碛层涌水流坍、风积沙、泥石流、坍塌滑坡、危岩落石等不良地质作用十分普遍。正确分析滑坡的成因,选取合理的线路走向、工程方案和治理手段,减少地质灾害的威胁,确保线路的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林铁路 滑坡 泥石流 防范
下载PDF
拉林铁路路基地基处理措施研究
13
作者 沈霞 冯杰 +1 位作者 廖桄辰 路文斌 《河南科技》 2019年第14期121-123,共3页
本文以拉林铁路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拉林铁路的路基地基处理方式,包括冲击碾压法、强夯法、碎石桩法、灰土挤密桩法、柱锤冲扩桩法、CFG桩法和预应力管桩法,以期为铁路路基地基处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拉林铁路 铁路路基 地基处理
下载PDF
走近拉林铁路的守护者
14
作者 袁昌玲 马生明 王媛媛 《中国西藏》 2022年第4期54-57,共4页
早上8时20分,拉萨的天空还散发着迷人的光线。“国槐绿”的复兴号拉响风笛,驶出拉萨站。3小时35分的运行时间里,列车跨江穿隧、越桥过山,载着一批批旅客抵达目的地。自2021年6月25日拉林铁路开通运营以来,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便担... 早上8时20分,拉萨的天空还散发着迷人的光线。“国槐绿”的复兴号拉响风笛,驶出拉萨站。3小时35分的运行时间里,列车跨江穿隧、越桥过山,载着一批批旅客抵达目的地。自2021年6月25日拉林铁路开通运营以来,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便担负起了全长435公里铁路线路的运维任务。接触网工、信号工、火车司机、乘务员……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挥洒青春和汗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车司机 信号工 铁路线路 乘务员 工作岗位 拉林铁路 风笛 跨江
下载PDF
拉林铁路的守护者
15
作者 Yuan Changling Ma Shengming +1 位作者 Wang Yuanyuan Li Xiaosu 《China's Tibet》 2022年第4期50-57,共8页
8:20 AM,the dawn is rising in Lhasa.The bright green Fuxing bullet train whistles out of the Lhasa station.Within 3 hours and 35 minutes,the train will pass across the rivers and bridges,through mountains and tunnels,... 8:20 AM,the dawn is rising in Lhasa.The bright green Fuxing bullet train whistles out of the Lhasa station.Within 3 hours and 35 minutes,the train will pass across the rivers and bridges,through mountains and tunnels,taking the passengers to their destinations.Since the opening of the the 435-kilometer-long railway on June 25,2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林铁路 BRIDGES MOUNTAINS
下载PDF
拉林铁路沿线旅游经济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研究
16
作者 马金驰 《旅游与摄影》 2023年第2期37-39,共3页
随着拉林铁路的通车,西藏自治区的交通网络得到进一步完善,各行政区的交通可达性大幅度提升,区内各地联系更加紧密。同时,其大大减少了沿线站点之间的运输时间,降低了货物运输成本、时间成本等,能吸引更多生产厂家扎根于此,有利于提高... 随着拉林铁路的通车,西藏自治区的交通网络得到进一步完善,各行政区的交通可达性大幅度提升,区内各地联系更加紧密。同时,其大大减少了沿线站点之间的运输时间,降低了货物运输成本、时间成本等,能吸引更多生产厂家扎根于此,有利于提高沿线地区经济水平,促进新型城镇的形成。分析拉林铁路的通车对沿线区域经济的正外部性影响与对沿线村镇的影响,研究其旅游业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林铁路 城镇化 旅游经济
原文传递
2010-2019年雅鲁藏布江中游植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以拉林铁路段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晗 陈安 +2 位作者 李景吉 彭培好 刘延国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35-645,共11页
基于2010-2019年MOD13Q1/NDVI数据,结合研究区地形、1∶100万植被类型图和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雅鲁藏布江拉林铁路段植被覆盖的时空演变规律及植被与气温、降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 基于2010-2019年MOD13Q1/NDVI数据,结合研究区地形、1∶100万植被类型图和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雅鲁藏布江拉林铁路段植被覆盖的时空演变规律及植被与气温、降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9年研究区生长季NDVI值呈波动上升趋势,增速为0.2%/10a;NDVI值呈四周高中部低,区域植被覆被改善面积(65.66%)大于退化面积(34.34%);植被覆盖变化与同期的降水呈正相关关系,与气温呈负相关;研究区植被生长对降水较气温更敏感,且西部冲积平原、山南宽谷及米林宽谷的灌丛、草原、高山植被和少量的针叶林对水热条件响应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气象因子 相关分析 拉林铁路
原文传递
川藏铁路拉林段地应力特征及高地应力风险调控选线策略 被引量:12
18
作者 黄艺丹 潘前 +1 位作者 姚令侃 陈诺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5-382,共8页
随着我国铁路向青藏高原等西部山区延伸,长大深埋隧道越来越多,高地应力已成为对线路方案起控制作用的一类复杂地质状况,对其风险以在选线阶段就着手调控最为主动,但前提是能够对隧址区地应力状态定量评估。川藏铁路拉林段地应力实测数... 随着我国铁路向青藏高原等西部山区延伸,长大深埋隧道越来越多,高地应力已成为对线路方案起控制作用的一类复杂地质状况,对其风险以在选线阶段就着手调控最为主动,但前提是能够对隧址区地应力状态定量评估。川藏铁路拉林段地应力实测数据表明,地应力结构以逆断型和走滑型为主;最大主应力方向分布于N19°W~N30°E之间。地应力随埋深分布最重要的规律为:地应力状态转换深度约为500 m,小于该深度时,最大水平应力随埋深变化紊乱,但最大值不超过极高应力量级;大于该深度后,最大水平应力可用海姆公式估算。据此提出:对于埋深小于转换深度的隧道,宜采用施工期动态调整支护结构和施工方法的手段,控制高地应力风险;对于埋深大于转换深度的超深埋隧道,利用隧址区地应力可用海姆公式估计的认识,宜运用选线手段,通过方案经济技术比较择优确定线位。最后建立了高地应力风险调控选线作业程式。研究为破解铁路方案比选阶段缺乏地应力定量评估方法的难题开拓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铁路拉林 高地应力 选线 转换深度 海姆公式
下载PDF
建植新技术在川藏铁路拉林段植被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许庆君 许烺星 +1 位作者 朱兆荣 薛春晓 《铁道技术监督》 2021年第4期47-53,共7页
针对高原高寒地区工程走廊创面中保水保肥性能差,人工植被建植难等特点,通过川藏铁路拉林段植被修复工点现场调研、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等方法,发明2种植被建植改良技术,即插播式建植技术和曲型植被纤维毯建植技术。研究结果表明,2种植... 针对高原高寒地区工程走廊创面中保水保肥性能差,人工植被建植难等特点,通过川藏铁路拉林段植被修复工点现场调研、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等方法,发明2种植被建植改良技术,即插播式建植技术和曲型植被纤维毯建植技术。研究结果表明,2种植被建植技术均能解决高原高寒地区保墒性能差、植被覆盖度低等问题,修复效果良好,植被覆盖度较高,有效解决了区域内植被建植难的问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铁路 拉林铁路 高原高寒地区 植被修复 曲型植被纤维毯建植技术 插播式建植技术
下载PDF
川藏铁路拉林段全线47座隧道全部贯通预计2021年建成通车
20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02-602,共1页
2020年4月7日,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简称“拉林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米林隧道、藏噶隧道同日成功贯通。至此,拉林铁路全线47座共计216.5 km新建隧道全部贯通。拉林铁路全长400余km,是西藏境内第一条电气化铁路,设计行车速度为160 km/h... 2020年4月7日,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简称“拉林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米林隧道、藏噶隧道同日成功贯通。至此,拉林铁路全线47座共计216.5 km新建隧道全部贯通。拉林铁路全长400余km,是西藏境内第一条电气化铁路,设计行车速度为160 km/h,全线桥隧总长约300 km,占线路总长近75%。拉林铁路90%以上路段位于海拔3000 m以上的高原,高寒缺氧,交通不便。在47座隧道中,高风险隧道有14座,长度1万m以上的特长隧道有6座。作为拉林铁路施工难度最大的6座万米长隧之一,米林隧道自2015年开工建设以来,相继克服了岩爆预测预报、穿越冰碛层和风积沙等世界级隧道施工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铁路 电气化铁路 线路总长 高寒缺氧 特长隧道 风积沙 拉林铁路 控制性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