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受拉薄膜效应研究
1
作者 张号浩 潘睿 《建筑技术》 2020年第8期976-980,共5页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作为钢框架结构的主要组成部件,在倒塌荷载作用下其受力特点不同于小变形下楼板的弹性受力阶段,将呈现出多种抗力机制的交替转变,最终楼板拉膜效应影响将会占据主导作用,显著提高组合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承载力。利用有限...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作为钢框架结构的主要组成部件,在倒塌荷载作用下其受力特点不同于小变形下楼板的弹性受力阶段,将呈现出多种抗力机制的交替转变,最终楼板拉膜效应影响将会占据主导作用,显著提高组合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承载力。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组合楼板进行了抗连续倒塌分析,研究了其倒塌破坏特征及其抗力机制转变过程。通过改变组合楼板两端的边界约束条件,研究楼板在大变形阶段的“拉膜效应”,提出大变形阶段压型钢板组合楼板“拉膜效应”计算公式,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计算公式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拉膜效应 有限元模拟
下载PDF
基于不同路堤加筋形式的土拱效应离散元
2
作者 曹军 叶庭 +1 位作者 李潭潭 王康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3期14420-14427,共8页
基于室内Trapdoor模型试验,采用MatDEM离散元软件将双向土工格栅二维化,从土拱率、位移、力链和加筋体受力的角度对不同加筋形式下土体内土拱效应和拉膜效应作用进行了宏微观分析。结果表明:设置加筋可以有效提升土体内的荷载转移效率,... 基于室内Trapdoor模型试验,采用MatDEM离散元软件将双向土工格栅二维化,从土拱率、位移、力链和加筋体受力的角度对不同加筋形式下土体内土拱效应和拉膜效应作用进行了宏微观分析。结果表明:设置加筋可以有效提升土体内的荷载转移效率,减少土体表面的差异沉降,且土工布比土工格栅更能保持土体内部土拱结构的稳定;采用土工格栅加筋时,拱脚处为受力薄弱点,易发生土体垮塌,对土拱结构的稳定性造成影响;随着活动门的下移,加筋层以上土体内形成半圆形的土拱结构,土拱效应和拉膜效应共同工作。为衡量拉膜效应对荷载转移的贡献情况,定义了拉膜效应贡献率,最终状态时土工格栅和土工布的拉膜效应贡献率分别为40.78%和30.32%,说明加筋情况下土拱效应在荷载转移中发挥主要作用,加筋体为土工格栅时,拉膜效应转移的荷载占比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拱效应 拉膜效应 MatDEM 加筋体 Trapdoor试验
下载PDF
柔性桩承式加筋路堤桩土应力比分析 被引量:27
3
作者 俞缙 周亦涛 +1 位作者 鲍胜 蔡燕燕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05-713,共9页
针对柔性桩承式加筋路堤,建立了路堤-网-桩-土相互协调共同工作的荷载传递模型,通过改进的路堤荷载传递模型和假定的柔性桩侧摩阻力分布模式分析了路堤土拱效应和桩土相互作用,根据平衡条件推导获得了新的可以考虑土拱效应、拉膜效应和... 针对柔性桩承式加筋路堤,建立了路堤-网-桩-土相互协调共同工作的荷载传递模型,通过改进的路堤荷载传递模型和假定的柔性桩侧摩阻力分布模式分析了路堤土拱效应和桩土相互作用,根据平衡条件推导获得了新的可以考虑土拱效应、拉膜效应和桩土相互作用三者耦合条件下桩土应力比及桩土差异沉降计算公式。通过工程实例的分析计算,验证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并分析了各因素与桩土应力比的关系。结果表明:网上、下桩土应力比均随路堤填土内摩擦角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桩体压缩模量、路堤填土压缩模量的增加而增大,随桩间土压缩模量、桩间距的增加而减小,且网下桩土应力比大于网上桩土应力比;网上桩土应力比随土工格栅抗拉强度的增加而减小,网下桩土应力比随土工格栅抗拉强度的增加而增大,网上、下桩土应力比差随土工格栅抗拉强度、路堤填土重度和填土高度的增加而增大。桩土应力比和桩土差异沉降理论计算值与工程实例实测值对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桩承式加筋路堤 桩土应力比 土拱效应 拉膜效应 桩侧摩阻力
原文传递
不同板中配筋形式下板柱结构的连续倒塌性能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涛 蓝文武 钱凯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0-116,共7页
在爆炸、冲击等偶然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RC)板柱结构中承重柱失效可能导致结构发生局部或整体连续倒塌破坏.为了研究板中配筋形式对RC板柱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制作了2个1/3比例的板柱子结构模型,通过单调静力加载试验研究了角... 在爆炸、冲击等偶然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RC)板柱结构中承重柱失效可能导致结构发生局部或整体连续倒塌破坏.为了研究板中配筋形式对RC板柱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制作了2个1/3比例的板柱子结构模型,通过单调静力加载试验研究了角柱缺失条件下结构的连续倒塌性能.试验研究表明:在混凝土板内配置连续上层钢筋可以有效减小板上裂缝的宽度;与板中采用非连续上层配筋的试件相比,采用连续配筋试件的屈服荷载、第一个峰值荷载和极限承载力分别提高了38.4%、31.8%和7.5%,在动力荷载作用下试件的抗倒塌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板中拉膜效应对于塑性铰线机制失效后结构的抗倒塌承载力贡献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板柱结构 连续倒塌 配筋形式 拉膜效应
下载PDF
桩承式加筋路堤设计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5
作者 费康 刘汉龙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9-94,共6页
综述国内外关于桩承式加筋(GRPS)路堤设计理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土拱效应理论和拉膜效应理论。指出了目前桩承式加筋路堤设计理论的不足,提出了GRPS路堤中路堤、桩和土工合成材料三部分设计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桩承式加筋路堤 土拱效应 拉膜效应
下载PDF
考虑桩土差异沉降影响的桩网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分析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曹文贵 余林芳 +1 位作者 张超 李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49,共9页
桩土应力比是桩网复合地基或路基设计的重要控制参数,受土拱效应、拉膜效应和桩土相互作用及其耦合作用的综合影响,为此,本文首先引入几何同心拱模型,考虑桩土差异沉降与土拱发挥程度的关系,建立了新型桩网复合地基土拱效应分析模型,并... 桩土应力比是桩网复合地基或路基设计的重要控制参数,受土拱效应、拉膜效应和桩土相互作用及其耦合作用的综合影响,为此,本文首先引入几何同心拱模型,考虑桩土差异沉降与土拱发挥程度的关系,建立了新型桩网复合地基土拱效应分析模型,并根据水平加筋网变形特征将水平加筋网变形曲面视为球面与柱面的组合,建立了反映桩土差异沉降影响的拉膜效应分析模型。然后,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及桩土差异沉降,建立了考虑路基填土、网、桩土加固区耦合作用的桩网复合地基荷载传递分析模型,进而提出了其桩土应力比分析新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反映土拱效应、拉膜效应和桩土相互作用对桩土应力比的影响,而且还能反映桩土差异沉降对三者发挥程度的影响。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计算以及与现有同类相关方法的比较分析,表明了本文分析模型与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网复合地基或路基 桩土应力比 土拱效应 拉膜效应 桩土相互作用 桩土差异沉降
下载PDF
红粘土桩-网复合地基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果林 黄向京 赵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5-89,共5页
桩-网复合地基同时具备竖向增强和水平向增强两种加固形式的优点,由桩、网、土三者共同协调作用,有效分担路堤荷载,是一种作用机理复杂的地基加固方法。通过对某客运专线红粘土桩-网复合地基试验段进行的现场测试试验,对复合地基的基底... 桩-网复合地基同时具备竖向增强和水平向增强两种加固形式的优点,由桩、网、土三者共同协调作用,有效分担路堤荷载,是一种作用机理复杂的地基加固方法。通过对某客运专线红粘土桩-网复合地基试验段进行的现场测试试验,对复合地基的基底土压力、土工格栅变形、孔隙水压力以及桩土沉降量等方面的测试,得出红粘土复合地基需要在桩、网、桩间土通过一个反复的作用过程才能达到稳定状态等结论,将有助于深入研究桩-网复合地基加固机理,并为进一步完善桩-网复合地基设计方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运专线 路基 桩-网复合地基 土工格栅 土拱效应 拉膜效应
下载PDF
加筋形式对桩承式路堤工作性状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费康 陈毅 王军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312-2317,共6页
对无加筋和采用不同加筋材料、加筋层数下桩承式路堤的工作性状进行了三维模型试验研究,侧重分析了桩土应力比、应力折减系数、填土中竖向应力分布、地基沉降等内容。结果表明加筋材料的设置有利于荷载向桩顶的转移,可有效减小沉降,但... 对无加筋和采用不同加筋材料、加筋层数下桩承式路堤的工作性状进行了三维模型试验研究,侧重分析了桩土应力比、应力折减系数、填土中竖向应力分布、地基沉降等内容。结果表明加筋材料的设置有利于荷载向桩顶的转移,可有效减小沉降,但不同加筋形式下桩承式路堤的工作性状有所不同。使用单层或双层土工布时,路堤的荷载传递机理主要是填土的土拱效应和加筋材料的拉膜效应,但拉膜效应发挥相对较晚。使用双层格栅时,加筋材料与周围砂土形成半刚性平台。单层格栅的作用介于两者之间。试验结果与常规拉膜效应设计方法的对比表明,若假设荷载只由相邻桩间的加筋材料条带承担,计算的拉力将偏大,过于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承式路堤 土工合成材料 土拱效应 拉膜效应 模型试验
原文传递
桩网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确定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娟 吴西臣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6-119,共4页
实践证明,桩网复合地基同时具备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与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的加固优点,能很好地提高地基土体承载力,减小不均匀沉降,特别是桥头过渡段地基处理中能有效控制“桥头跳车”现象的产生。本文主要对桩网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进... 实践证明,桩网复合地基同时具备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与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的加固优点,能很好地提高地基土体承载力,减小不均匀沉降,特别是桥头过渡段地基处理中能有效控制“桥头跳车”现象的产生。本文主要对桩网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进行分析,并结合自然平衡拱理论和加筋垫层拉膜效应理论推导出路堤下桩网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公式,同时分析了各设计参数变化对桩土应力比的变化规律。工程实体试验表明,本文所推导的桩土应力比计算公式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网复合地基 桩土应力比 土拱效应 拉膜效应
下载PDF
桩-网复合地基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代智光 张鹏飞 +2 位作者 苗正伟 苏永军 龚小琴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1期61-64,共4页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桩-网复合地基技术的理论研究成果,在分析了现有常用的土拱效应理论、拉膜效应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研究者目前对桩-网复合地基工作机理所达成的共识,以及理论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有待研究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桩-网复合地基 土拱效应 拉膜效应 桩土应力比 差异沉降
下载PDF
加筋对桩承式路堤荷载传递影响的三维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涛 盛志成 陆振荣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1-367,共7页
建立了土拱效应分析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桩承式加筋路堤的荷载传递机理。计算结果表明,路堤底部加筋增强了路堤荷载向桩帽上转移的能力。影响路堤荷载向桩帽上转移主要是土拱效应,其次是加筋的拉膜效应。土... 建立了土拱效应分析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桩承式加筋路堤的荷载传递机理。计算结果表明,路堤底部加筋增强了路堤荷载向桩帽上转移的能力。影响路堤荷载向桩帽上转移主要是土拱效应,其次是加筋的拉膜效应。土拱效应与路堤加筋与否关系不大。加筋拉膜效应在土拱效应发挥后开始发挥,桩帽边缘处底部加筋的拉应力最大。加筋拉膜效应随着加筋刚度和桩间距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加筋位置的升高而减小。与底部加筋的桩承式路堤相比,对于给定的桩帽-土差异沉降,双层加筋桩承式路堤中加筋的拉膜效应增大,第一层加筋的拉应力减小。第二层加筋铺设位置越高,其拉应力越小,最大拉应力点向桩帽中心方向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承式加筋路堤 荷载传递 土拱效应 拉膜效应 有限元法
下载PDF
劲性体复合地基加固软基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薛岭 陈红斌 涂圣武 《现代交通技术》 2019年第5期21-26,共6页
本文通过布设多种试验仪器,观测劲性体桩加固软土地基,对桩土荷载分配、土工格栅变形、孔隙水压力、地表沉降、深层水平位移等进行了观测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劲性体复合地基与常规桩承式复合地基具有相似受力和变形特征,同时由于采用... 本文通过布设多种试验仪器,观测劲性体桩加固软土地基,对桩土荷载分配、土工格栅变形、孔隙水压力、地表沉降、深层水平位移等进行了观测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劲性体复合地基与常规桩承式复合地基具有相似受力和变形特征,同时由于采用“薄壁高强”的优化设计,劲性体复合地基更有利于发挥桩、土、加筋垫层的协同作用。采用劲性体复合地基处治深厚软土地基效果良好,方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劲性体复合地基 现场试验 土拱效应 拉膜效应 桩土应力比 土工格栅变形
下载PDF
柔性桩承式加筋路堤荷载传递的改进
13
作者 孙文君 刘娜 +1 位作者 路维 龚小琴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28,33,共4页
在文献[1]的基础上,考虑了柔性桩承式加筋路堤中加筋体上下摩阻力,然后对柔性桩承式加筋路堤的荷载传递的理论分析进行了改进,最后得到了桩土应力比和桩土差异沉降的计算式。本文理论计算值与工程实例实测值对应很好,且网上网下桩土应... 在文献[1]的基础上,考虑了柔性桩承式加筋路堤中加筋体上下摩阻力,然后对柔性桩承式加筋路堤的荷载传递的理论分析进行了改进,最后得到了桩土应力比和桩土差异沉降的计算式。本文理论计算值与工程实例实测值对应很好,且网上网下桩土应力比能反映出加筋垫层网材的拉膜效应作用。因此,本研究能为柔性桩承式加筋路堤的设计及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桩承式加筋路堤 桩土应力比 土拱效应 拉膜效应 桩侧摩阻力
下载PDF
桩承式加筋路堤三角形布桩下桩土应力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洪凯 夏唐代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957-3963,共7页
针对桩承式加筋路堤中三角形布桩场地,将方形桩帽等效为六边形进行分析计算。假设土拱是由3根等距离桩内接形成的半球环,边界条件与Hewleet的假定有所不同,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土拱效应的分析推导;假设拉膜区域同样由3根等距离桩内接形成,... 针对桩承式加筋路堤中三角形布桩场地,将方形桩帽等效为六边形进行分析计算。假设土拱是由3根等距离桩内接形成的半球环,边界条件与Hewleet的假定有所不同,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土拱效应的分析推导;假设拉膜区域同样由3根等距离桩内接形成,在上覆填土的重力作用下,加筋垫层产生的弯沉沿径向呈抛物线状,每个桩帽连接桩周的6个拉膜区域,并以此分析桩帽承担的加筋材料的拉力。最后,将土拱效应和拉膜效应的作用统一考虑,提出桩体荷载分担比的计算方法,与一工程实例进行对比验证本文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并对相关参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路堤桩体荷载分担比随路堤填料的朗肯被动土压力系数Kp和桩帽宽度与桩间距之比δ的增大而增大,考虑"土拱效应"和"拉膜效应"共同作用下的桩土应力的差异显著大于仅考虑"土拱效应"的桩土应力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承式加筋路堤 桩体荷载分担比 土拱效应 拉膜效应 三角形布桩
下载PDF
路堤下桩-网复合地基桩土应力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伟 杨果林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5-98,共4页
桩-网复合地基是近年常用的一种地基加固措施,桩土应力比则是复合地基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参数。通过对某客运专线试验段的桩土应力现场测试,得到了路堤下桩-网复合地基桩土应力及桩土应力比的变化规律和复合地基工作机理。现场测试结果... 桩-网复合地基是近年常用的一种地基加固措施,桩土应力比则是复合地基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参数。通过对某客运专线试验段的桩土应力现场测试,得到了路堤下桩-网复合地基桩土应力及桩土应力比的变化规律和复合地基工作机理。现场测试结果表明:路堤下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要比刚性基础下小很多,而且需要在桩、网垫层和桩间土的相互作用下,逐渐达到稳定;拉膜效应和土拱效应在桩-网复合地基工作时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网垫层能够有效提高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网复合地基 桩土应力比 土拱效应 拉膜效应
下载PDF
基于颗粒流的高填黄土明洞加筋减载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姚玉相 李盛 +2 位作者 马莉 王焕 王长丹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61-1470,共10页
为研究高填黄土明洞加筋减载的荷载传递规律,采用颗粒流软件模拟高填黄土明洞加筋减载,通过分析洞顶竖向应力、颗粒竖向位移、颗粒间的接触力、格栅的竖向变形和孔隙率等细观参数的变化,从微观角度揭示土工格栅加筋减载明洞减载规律,并... 为研究高填黄土明洞加筋减载的荷载传递规律,采用颗粒流软件模拟高填黄土明洞加筋减载,通过分析洞顶竖向应力、颗粒竖向位移、颗粒间的接触力、格栅的竖向变形和孔隙率等细观参数的变化,从微观角度揭示土工格栅加筋减载明洞减载规律,并进一步研究土工格栅刚度和层数对洞顶减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工格栅的竖向变形和颗粒竖向位移变化形式基本保持一致,格栅的变形依赖于洞顶内外土柱的沉降差;2)在格栅所能承受的最大变形范围内,内外土柱负的沉降差越大,格栅的拉膜效应越显著,减载效果越好;3)格栅的刚度和层数对其减载效果均有一定的影响,应根据实际填土高度和填土性质选择适宜刚度和层数的格栅进行减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洞 加筋减载 土工格栅 颗粒流 拉膜效应 微观
下载PDF
基于改进Terzarghi方法的桩网地基桩土应力计算 被引量:9
17
作者 黄宇华 徐林荣 +1 位作者 周俊杰 蔡雨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67-675,共9页
桩土应力比是桩网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计算的重要参数,其与地基的固结沉降相关,具有明显的时变特性。已有基于Terzarghi土拱模型的松动土压力计算理论是在滑动面土体均达到极限状态的假定上讨论的,不适用于桩网地基小变形条件下桩土应... 桩土应力比是桩网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计算的重要参数,其与地基的固结沉降相关,具有明显的时变特性。已有基于Terzarghi土拱模型的松动土压力计算理论是在滑动面土体均达到极限状态的假定上讨论的,不适用于桩网地基小变形条件下桩土应力的计算。为此,在Terzarghi模型的基础上,相对位移面摩阻力传递函数采用等刚度理想弹塑性模型,结合土体单元的平衡方程与变形协调方程,导出了桩土应力及土拱高度理论解,系统分析了桩土应力及拉膜效应随各设计参数的定量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方法与现有土拱效应模型相比适用性较好,随着桩土差异沉降增加,土拱高度和桩土应力比逐渐增大,土拱率呈双曲线形减小,同时拉膜效应逐渐发挥。增加填筑荷载对土拱效应有显著削弱作用,桩土应力比随桩距增大而减小,随黏聚力增大而增大。结合改进方法与已有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桩土应力的时变特性,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可为桩网地基桩土应力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网复合地基 桩土应力比 土拱效应 拉膜效应 时变特性
原文传递
局部软弱地基上加筋路堤作用机理及变形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赖丰文 陈福全 李丽萍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16年第6期75-80,共6页
局部软弱地基上加筋路堤技术具有施工便捷、造价降低、路基承载力提高、路堤不均匀沉降减少等优点,但其作用机理和变形特性相当复杂,国内尚无相关规范可循。通过拉格朗日描述位移的大变形有限元分析法对局部软弱地基上加筋路堤的作用机... 局部软弱地基上加筋路堤技术具有施工便捷、造价降低、路基承载力提高、路堤不均匀沉降减少等优点,但其作用机理和变形特性相当复杂,国内尚无相关规范可循。通过拉格朗日描述位移的大变形有限元分析法对局部软弱地基上加筋路堤的作用机理及变形特性进行了研究,侧重分析了该类路堤顶部和底部最大差异沉降、路堤中心轴处分荷比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局部软弱地基上加筋路堤通过土拱效应和拉膜效应的耦合作用分担了部分荷载,从而有效减小了作用在软弱地基上的荷载;路堤填土层间土拱效应受填土高度和软弱区宽度影响较大,软土压缩系数、加筋体抗拉刚度、软弱区深度对土拱效应影响甚微;局部软弱土与加筋体存在"互补作用",但现有的设计方法常忽略此点,偏于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软弱地基 加筋路堤 土拱效应 拉膜效应
下载PDF
桩网复合地基工作性状有限元法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小军 郑澄峰 《铁道勘察》 2007年第3期23-26,共4页
针对桩网复合地基工作性状与荷载传递机理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桩网复合地基通过拉膜效应、应力集中与土拱效应,将软基承担的部分荷载转移至桩承担,从而有效减小软基表面的总沉降与不均匀沉降,达到加固软土地基的实际工程... 针对桩网复合地基工作性状与荷载传递机理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桩网复合地基通过拉膜效应、应力集中与土拱效应,将软基承担的部分荷载转移至桩承担,从而有效减小软基表面的总沉降与不均匀沉降,达到加固软土地基的实际工程效果。此外,针对影响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的填土高度、格栅拉伸刚度与桩模量三因素进行了相应分析,获得了与加固技术相关的有益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地基 沉降 土拱效应 拉膜效应 应力集中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梅花形布桩GRPS复合地基性状分析
20
作者 王春 邱建军 《市政技术》 2014年第1期134-137,141,共5页
通过对桩网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进行分析,基于单桩等效处理范围内堤身土体受力平衡,采用改进的Hewlett极限状态空间土拱效应分析方法,求得了梅花形布桩情况下桩体和桩间土受力计算的解析表达式;通过对加筋体拉膜效应的分析,基于桩间土范... 通过对桩网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进行分析,基于单桩等效处理范围内堤身土体受力平衡,采用改进的Hewlett极限状态空间土拱效应分析方法,求得了梅花形布桩情况下桩体和桩间土受力计算的解析表达式;通过对加筋体拉膜效应的分析,基于桩间土范围内加筋体受力平衡,求得桩土相对最大沉降,进而求得加筋体的变形形态函数和加筋体拉力解析式。当土拱进入塑性状态后,加筋体可明显提高桩体受力能力,降低桩间土压力,从而减小桩间土的沉降。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加筋作用,可以提高桩土应力比,减小桩间土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GRPS地基 土拱效应 拉膜效应 桩土应力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