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凿齿民”写照:史前獠牙人头像玉雕属性考——兼释史前东南方拔牙习俗与古“凿齿民”形象之矛盾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晖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64,166,共13页
主要分布在山东中南部的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苏南浙北以及皖鄂一带的良渚文化墓葬中出土人骨标本中常见被拔牙的情况,许多学者将这种现象与古文献中所说的"凿齿"民相对应,认为其族属为"凿齿"部族,其地域分... 主要分布在山东中南部的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苏南浙北以及皖鄂一带的良渚文化墓葬中出土人骨标本中常见被拔牙的情况,许多学者将这种现象与古文献中所说的"凿齿"民相对应,认为其族属为"凿齿"部族,其地域分布也就在古代的东夷部族。但古文献中"凿齿"民的古训注还说"凿齿"民有五六尺或三尺的长牙。今学者多对此加以否定,认为是误传。但根据出土于山东龙山文化或传世的玉雕人头像中,往往在口部有很长的上下獠牙形状,笔者认为这种獠牙人头像玉雕正是古代传说中的"凿齿"民:拔牙习俗与"凿齿"的名义相呼应,而拔牙或"凿齿"后是为了在拔牙的部位装上动物的长獠牙。这种刻有上下长獠牙的玉雕人头像,反映了鲁中南苏北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等地区拔牙习俗的居民的形状特征,这些居民亦即古文献中所说的被东夷羿部族打败后南迁的"凿齿"部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汶口文化 山东龙山文化 拔牙习俗 凿齿 獠牙人头像玉雕
下载PDF
云南宜良纱帽山墓地人骨拔牙习俗初探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培聪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0年第9期29-32,共4页
纱帽山为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汤池坝子北面的一座小山,因为形似古代官吏的乌纱帽而得名。20世纪50年代,附近村民在取土建房及修路时,发现有青铜器和人骨。1983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将其确定为青铜时代墓地,并划定范围进行保护。
关键词 青铜时代 拔牙习俗 文物普查 宜良县 青铜器 古代官吏 墓地
原文传递
大汶口文化拔牙习俗原因及意义探究
3
作者 李耀辉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第19期42-45,共4页
文章对大汶口文化拔牙习俗原因及意义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做了进一步探究,结合考古学资料对以往学者的观点进行了梳理。在已经发现的考古资料和其他学者认识的基础上对大汶口拔牙原因进行了推测,即拔牙最初是以一种实用的作用而进行的,一... 文章对大汶口文化拔牙习俗原因及意义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做了进一步探究,结合考古学资料对以往学者的观点进行了梳理。在已经发现的考古资料和其他学者认识的基础上对大汶口拔牙原因进行了推测,即拔牙最初是以一种实用的作用而进行的,一种居民可以自己决定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汶口文化 拔牙习俗 巫术 图腾崇拜
下载PDF
拔牙风俗之巫术意义初探——兼论凿齿 被引量:3
4
作者 匡吉 《南方文物》 1993年第4期94-100,共7页
风俗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生老病死、衣食住行乃至宗教信仰、巫卜禁忌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行为规范。风俗综合反映着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各历史时期的社会物质生活、经济水平、科学文化、社会心理和民族性格。《周礼... 风俗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生老病死、衣食住行乃至宗教信仰、巫卜禁忌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行为规范。风俗综合反映着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各历史时期的社会物质生活、经济水平、科学文化、社会心理和民族性格。《周礼》:“俗者习也,上所化曰风,下所习曰俗。”唐孔颖达疏:《汉书·地理志》云:“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术文化 凿齿 孔颖达疏 社会物质生活 音声 历史时期 接触巫术 拔牙习俗 生殖器崇拜 兼论
下载PDF
饰齿拔牙的象征
5
作者 傅光宇 《民族艺术研究》 1991年第2期67-76,共10页
人为加工牙齿是人体装饰之一,但远不止此。本文拟就云南各族的饰齿拔牙习俗,探索其由来以及文化的原始内涵。 一 云南饰齿习俗存在于布朗族、德昂族、佤族、傣族、基诺族、哈尼族和阿昌族中,以染齿为主,还有戴牙套、镶牙等方式。 先说... 人为加工牙齿是人体装饰之一,但远不止此。本文拟就云南各族的饰齿拔牙习俗,探索其由来以及文化的原始内涵。 一 云南饰齿习俗存在于布朗族、德昂族、佤族、傣族、基诺族、哈尼族和阿昌族中,以染齿为主,还有戴牙套、镶牙等方式。 先说染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习俗 染齿 大汶口文化 牙套 百濮 僚人 黑齿 赤口濮 东夷 大墩子
下载PDF
论大汶口文化的拔牙和崇獐习俗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溯 王绚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87,共7页
大汶口文化流行以獐牙随葬和拔牙的习俗。以獐牙随葬的习俗出现于大汶口文化早期,到中、晚期有逐渐增多的趋势。除了以獐牙随葬外,还随葬一种由獐牙制作而成的钩形器。拔牙习俗出现于大汶口文化早期,中、晚期在鲁中南地区的大汶口遗址... 大汶口文化流行以獐牙随葬和拔牙的习俗。以獐牙随葬的习俗出现于大汶口文化早期,到中、晚期有逐渐增多的趋势。除了以獐牙随葬外,还随葬一种由獐牙制作而成的钩形器。拔牙习俗出现于大汶口文化早期,中、晚期在鲁中南地区的大汶口遗址中仍然流行。拔牙的形式极为统一,均为拔除上颌两颗侧门牙。拔牙和以獐牙随葬的习俗主要流行于汶泗流域的遗址中,分布地域相同,其他地区发现很少。这两种习俗在大汶口文化时期较为兴盛,到龙山时期几乎消失不见。可能源自大汶口先民对獐的图腾崇拜,拔掉上侧门齿以模仿獐的样子,生前随身携带獐牙制作的勾形器,死后随葬獐牙,均是图腾崇拜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汶口文化 獐牙 拔牙习俗 图腾崇拜
原文传递
福建文明起源的探索者——欧潭生
7
作者 林修文 《闽台文化研究》 2006年第2期58-61,共4页
一近年来,昙石山声名鹊起,引人注目。2004年9月6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题词:"昙石山文化遗址"。2004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贾庆林主席视察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并亲自推荐欧潭生馆长出席全国政协召开的第四届... 一近年来,昙石山声名鹊起,引人注目。2004年9月6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题词:"昙石山文化遗址"。2004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贾庆林主席视察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并亲自推荐欧潭生馆长出席全国政协召开的第四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2004年11月19日,省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起源 昙石山遗址 考古工作 文化遗址 河洛文化 贾庆林主席 全国政协 军委主席 考古学文化 拔牙习俗
下载PDF
从航海针路图看古潮州在“海丝”的地位
8
作者 丘陶亮 《潮商》 2015年第1期59-61,共3页
我国先民航海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7000多年前。考古学和民族文化学的研究者发现:早在6600—4500年前(大汶口时期——龙山文化时期),大汶口人和龙山人就先后走进海洋,逐岛漂航,不但到达今日的朝鲜、日本、夏威夷等一些太平洋岛屿,而... 我国先民航海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7000多年前。考古学和民族文化学的研究者发现:早在6600—4500年前(大汶口时期——龙山文化时期),大汶口人和龙山人就先后走进海洋,逐岛漂航,不但到达今日的朝鲜、日本、夏威夷等一些太平洋岛屿,而且次第到达美洲大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路 大汶口 美洲大陆 太平洋岛屿 漂航 和龙 拔牙习俗 南澳 吴越人 永乐年间
下载PDF
论有肩有段石器 被引量:1
9
作者 彭长林 何安益 周然朝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63-81,共19页
有肩有段石器是"有段石锛与有肩石器交汇、融合所表现出的最明显的特征……是将两种不同制作工艺应用到同一种石器上的产物"。其中锛类占绝大多数,另有少量的斧、铲之类。有肩有段石器虽然数量不多,但其特殊的形制和有规律地... 有肩有段石器是"有段石锛与有肩石器交汇、融合所表现出的最明显的特征……是将两种不同制作工艺应用到同一种石器上的产物"。其中锛类占绝大多数,另有少量的斧、铲之类。有肩有段石器虽然数量不多,但其特殊的形制和有规律地分布于相对较广的地域,对我们研究岭南、云贵及越南北部之间的文化交流、传播路线等问题有较好的参考价值。笔者以公开发表的资料为基础,对有肩有段石器的相关问题略加论述。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类型 感驮岩 青铜时代 边疆考古研究 浮滨文化 越南北部 玉块 三星堆文化 拔牙习俗 屈肢葬
原文传递
从昙石山文化看海峡两岸同源
10
作者 谢在华 《炎黄纵横》 2013年第11期46-48,共3页
昙石山文化是我国东南地区最典型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之一,也是福建省第一个被确立的考古学文化。它们与台湾史前文化在内涵上有许多共性,关系密切,这对研究闽台古文化及彼此之间关系有着重大的意义。昙石山文化是以闽江下游为中心,以... 昙石山文化是我国东南地区最典型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之一,也是福建省第一个被确立的考古学文化。它们与台湾史前文化在内涵上有许多共性,关系密切,这对研究闽台古文化及彼此之间关系有着重大的意义。昙石山文化是以闽江下游为中心,以东部沿海为主要分布范围,覆盖福建大部分地方。主要遗址有闽侯昙石山遗地中下层、闽侯庄边山下层、闽侯白沙溪头下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沙溪 文化类型 史前文化 考古学文化 闽江下游 东南地区 海峡两岸 分布范围 石锛 拔牙习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