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室间隔缺损术后患儿早期拔除气管插管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郑耀 陈赫赫 +4 位作者 王艳 董卓亚 阮培森 徐银权 吴军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6期849-851,共3页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术后患儿早期拔除气管插管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102例VSD修补术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将患儿分为早期拔管组(≤8 h)和非早期拔管组(>8 h),比较两组术前、术...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术后患儿早期拔除气管插管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102例VSD修补术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将患儿分为早期拔管组(≤8 h)和非早期拔管组(>8 h),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后各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早期拔除气管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VSD术后患儿102例,其中术后早期拔管组66例,非早期拔管组3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体质量、术前重度肺动脉高压、室缺大小、手术时间、体外循环(CBP)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时间长、主动脉阻断时间长、CBP时间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是影响VSD术后患儿早期拔除气管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VSD室间隔缺损术后患儿早期拔除气管插管安全可行。术前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CBP时间、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是影响VSD术后患儿早期拔除气管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患儿 拔除气管插管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应用T型管和压力支持进行程序化拔除气管插管比较 被引量:9
2
作者 马迎民 潘亮 刘又宁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5年第5期277-280,共4页
目的在程序化脱离呼吸机拔出气管插管的过程中,分别采用T型管和压力支持(PSV)进行30 min的自主呼吸试验(SBT),比较两者的临床效果。方法55例患者随机分为T型管组(n=27)和PSV组(n=28)。程序化拔除气管插管分两个步骤进行,即检测阶段和SB... 目的在程序化脱离呼吸机拔出气管插管的过程中,分别采用T型管和压力支持(PSV)进行30 min的自主呼吸试验(SBT),比较两者的临床效果。方法55例患者随机分为T型管组(n=27)和PSV组(n=28)。程序化拔除气管插管分两个步骤进行,即检测阶段和SBT阶段。当患者完成SBT阶段,而且呼吸频率≤35次/min,PaO2≥9.33 kPa(70mmHg),即可拔出气管插管。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进行了SBT、拔出气管插管。T型管组在30 min时完成SBT者为85.2%(23/27),PSV组为85.7%(24/28),两组各有1例患者在拔管后48 h内重复进行气管插管。两组患者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38.11±51.20)h(T型管组)(、34.58±35.04)h(PSV组);拔除气管插管前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含量没有差别,但均低于正常值。结论应用T型管和PSV进行30 min的SBT,临床结果相似。在该研究中,血中低水平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未对拔除气管插管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脱离呼吸机 拔除气管插管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儿应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拔除气管插管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丁艳琼 王建荣 高玲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607-610,共4页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儿应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拔除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4月在我院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儿127例,根据患儿拔管期间是否使用右美托咪定分为两组,观察组(74例)手术后使用右美托咪定镇静下拔...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儿应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拔除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4月在我院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儿127例,根据患儿拔管期间是否使用右美托咪定分为两组,观察组(74例)手术后使用右美托咪定镇静下拔除气管插管,对照组(53例)常规拔除气管插管。观察两组拔管前、拔管时及拔管后10 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呼吸频率;同时观察两组拔管前躁动评估、再次应用镇静药物情况、拔管时间及带气管插管时间。结果两组患儿计划拔管时心率[(92.6±15.31)/min vs(91.72±16.52)/min]、平均动脉压[(68.52±6.43)mm Hg vs(69.23±7.12)mm Hg(1mm Hg=0.133 k Pa)]及呼吸频率[(23.83±3.34)次/min vs(24.17±3.52)次/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拔管前及拔管后的心率[(94.32±14.23)/min vs(109.40±24.78)/min;(95.52±15.48)/min vs(104.62±23.37)/min]、平均动脉压[(67.47±5.69)mm Hg vs(76.84±9.78)mm Hg;(68.45±6.14)mm Hg vs(74.19±8.67)mm Hg]及呼吸频率[(24.25±3.86)次/min vs(27.36±5.48)次/min;(23.94±4.15)次/min vs(26.53±6.27)次/min],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拔管前镇静躁动Riker评分(2.81±0.24 vs 3.92±0.53)及再次应用镇静药物率(6.75%vs 3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拔管时间[(47.32±11.24)min vs(58.46±25.03)min]及带气管插管时间[(5.12±1.05)h vs(6.73±1.8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儿术后应用右美托咪定镇静下拔管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并可以减少拔管期躁动及镇静药物再次使用,有效缩短了拔管时间及带气管插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小儿心脏手术 右美托咪定 镇静 拔除气管插管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与水合氯醛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患儿镇静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张靓靓 刘月英 +1 位作者 王永杰 邬志强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35期7828-7828,共1页
目的:对比研究右美托咪定和水合氯醛在心脏病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患儿镇静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脱机拔除气管插管患儿7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DEX)镇静,对照组给予10%水合... 目的:对比研究右美托咪定和水合氯醛在心脏病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患儿镇静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脱机拔除气管插管患儿7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DEX)镇静,对照组给予10%水合氯醛灌肠镇静,观察患儿诱导入睡时间(T1)、自然清醒时间(T2)、HR、MAP、Sp O2、呼吸抑制、配合程度、术后谵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能使患儿达到安静睡眠状态,并能很好接受治疗与监护,与对照组比较DEX组患儿入睡时间(T1)及自然清醒时间(T2)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MAP、HR、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抑制发生率高,术后谵妄明显增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X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患儿镇静效果满意,可控性更强,作用更加平稳,对呼吸抑制小,术后谵妄发生率低,较传统水合氯醛镇静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是一种理想的术后镇静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水合氯醛 心脏病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患儿 镇静
下载PDF
ICU患者非计划性拔除气管插管的根本原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莫红平 丘宇茹 +1 位作者 王倩 冯晓玲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通过对非计划性拔除气管插管事件的回顾性分析,探讨降低此类事件发生的应对措施。方法:组成根本原因分析( RCA)小组,对2010年1月~2014年3月共14例ICU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除气管插管的事件进行RCA分析,找到近端原因和根本原... 目的:通过对非计划性拔除气管插管事件的回顾性分析,探讨降低此类事件发生的应对措施。方法:组成根本原因分析( RCA)小组,对2010年1月~2014年3月共14例ICU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除气管插管的事件进行RCA分析,找到近端原因和根本原因。结果:系统原因是ICU非计划性拔除气管插管的根本原因。结论:改善约束材料,增加医护沟通,强化培训教育,实行预警教育,可防范ICU非计划性拔除气管插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计划性拔除气管插管 分析 护理
下载PDF
ICU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除气管插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晓瑜 赵学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1期203-204,共2页
目的探讨ICU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除气管插管的原因,制定合理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9年我科收治气管插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结果搜集病例164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6例。结论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别为患者不耐... 目的探讨ICU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除气管插管的原因,制定合理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9年我科收治气管插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结果搜集病例164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6例。结论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别为患者不耐受自行拔管,管腔阻塞,护士责任心不强。应该正确固定气管插管,合理掌握气管插管深度,气囊的护理,吸痰的选择,气道湿化的护理,合理使用镇静剂,正确使用约束带,有效的心理护理等方面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非计划性拔除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
下载PDF
老年人冠状动脉移植术后延迟拔除气管插管的护理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园园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7期73-74,共2页
关键词 老年人 冠状动脉移植术 延迟拔除气管插管 护理
下载PDF
后颅凹开颅术后安全拔除气管插管的护理
8
作者 青燕 杜芸 黎艳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 2006年第12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拔除气管插管 后颅凹开颅 开颅术后 护理风险 安全 气管插管全麻 护理工作质量 监护病房
下载PDF
ICU机械通气患者成功脱机并拔除气管插管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6
9
作者 陈玉青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年第3期405-407,410,共4页
目的探讨并总结ICU机械通气患者成功脱机并拔除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3年4月至2013年10月收住我院ICU二区79例脱机并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护理人员积极配合医生加强气道管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基础... 目的探讨并总结ICU机械通气患者成功脱机并拔除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3年4月至2013年10月收住我院ICU二区79例脱机并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护理人员积极配合医生加强气道管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基础护理等综合治疗及护理措施,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79例患者中拔管成功73例,重新插管6例,拔管成功率为91.8%。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成功脱机并拔除气管插管必须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准备好用物、同时做好拔管后的护理可以提高机械通气患者拔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机械通气 脱机 拔除气管插管 护理
下载PDF
新生儿及小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早期拔除气管插管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曾敏 李胜利 +4 位作者 段雷雷 李守军 闫军 花中东 王旭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364-369,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新生儿和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surgery,CHD)手术后早期拔除气管插管(early extuabtion,EE)的临床结果,探讨新生儿及小婴儿CHD手术后EE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方法以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由中...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新生儿和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surgery,CHD)手术后早期拔除气管插管(early extuabtion,EE)的临床结果,探讨新生儿及小婴儿CHD手术后EE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方法以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收治的391例新生儿和小婴儿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后撤离呼吸机的时间,将患者分为EE组(术后24 h内拔除气管内插管)和非EE组(术后超过24 h拔除气管内插管),分析EE的影响因素,比较EE组和非EE组患儿的并发症及预后。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体重、主动脉阻断时间(aortic cross clamp,ACC)、体外循环时间(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RACHS-1风险分级以及BT分流术是EE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低体重(OR=0.648,95%CI:0.471~0.893)和BT分流术(OR=0.109,95%CI:0.013~0.934)是EE的独立影响因素。本研究中总病死率2.3%(9/391)。EE人数占比为65.0%,EE组无死亡。新生儿136例(136/391,34.9%)中行EE者人数比率为58.8%(80/136)。EE组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住院时间低于非E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EE组二次气管插管比率[3.15%(8/254)比12.4%(17/137)]和术后感染比率[1.18%(3/254)比14.6%(20/137)]较非EE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数新生儿和小婴儿复杂CHD手术后可以实现EE,行EE的患儿ICU住院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缩短,术后感染率降低。低体重儿和BT分流术是影响新生儿和小婴儿复杂CHD手术后EE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先天性 心脏病/外科学 气管插管拔除/方法 婴儿 新生 婴儿
下载PDF
1例超高龄重度喉痉挛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高流量呼吸湿化序贯治疗效果观察
11
作者 刘伯萸 龚竹云 万沐君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A01期5-5,共1页
本文通过一例高龄、突发重度喉痉挛患者的病例,全面分析患者具有高龄、并存疾病多、病情危重的特点,根据其特点制定出拔管后继续使用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治疗的方案,使用一月余患者口腔分泌物逐渐减少,生命体征处于正常范围,咽喉舒适度... 本文通过一例高龄、突发重度喉痉挛患者的病例,全面分析患者具有高龄、并存疾病多、病情危重的特点,根据其特点制定出拔管后继续使用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治疗的方案,使用一月余患者口腔分泌物逐渐减少,生命体征处于正常范围,咽喉舒适度好,实现了成功拔管,避免了患者再次气管插管及切开术的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效果 拔除气管插管 高流量 喉痉挛 患者 湿化 呼吸 超高龄
下载PDF
自主呼吸试验在程序化拔除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健波 李桃源 刁力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7年第11期63-64,共2页
目的初步研究自主呼吸试验在程序化拔除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治疗过程中病情稳定准备进行撤离呼吸机(撤机)的患者共66例,随机分成30min组(31例)和120min组(35例),分别应用30min与120min自主呼吸试验撤离呼吸机、拔除气... 目的初步研究自主呼吸试验在程序化拔除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治疗过程中病情稳定准备进行撤离呼吸机(撤机)的患者共66例,随机分成30min组(31例)和120min组(35例),分别应用30min与120min自主呼吸试验撤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结果30min组患者撤机成功27例(87.1%),120min组患者撤机成功30例(8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1例拔除气管插管后24h内再次插管,两组再插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患者达到撤机标准后进行30min自主呼吸试验基本可以判断能否撤机拔除气管插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拔除气管插管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拔除气管插管预防性给予高流量氧疗的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碧云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18期21-22,共2页
目的:探究高流量氧疗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后拔除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月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拔出气管插管患者94例,按氧疗方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比组给予面罩式雾化器吸氧治疗;试验组给予呼... 目的:探究高流量氧疗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后拔除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月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拔出气管插管患者94例,按氧疗方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比组给予面罩式雾化器吸氧治疗;试验组给予呼吸机高流量氧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撤机2 d后口腔鼻腔干燥评分及咽喉疼痛评分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低氧血症发生率及二次插管率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撤机2 d后PaO2水平均低于撤机前,且试验组降低幅度小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撤机2 d后PaCO2水平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流量氧疗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后拔除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 拔除气管插管 高流量氧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婴幼儿先心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后并发急性喉头水肿的护理
14
作者 郝丽 张思莲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2年第3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手术后 婴幼儿 急性喉头水肿 护理 气管插管拔除 并发症 预防
下载PDF
神经危重症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田歌 潘速跃 +6 位作者 廖伟 苏全冠 顾葆春 吴永明 姬仲 王静新 马刚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14-1318,共5页
目的研究影响神经危重症患者拔除气管插管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描述性研究。纳入2008年12月至2011年2月,南方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40名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需行气管插管,且插管时间大于6h的患者。排除了... 目的研究影响神经危重症患者拔除气管插管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描述性研究。纳入2008年12月至2011年2月,南方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40名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需行气管插管,且插管时间大于6h的患者。排除了资料不完整,及治疗无效或脑死亡或个别拔除气管插管后立即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按拔管是否成功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前的基本临床资料、呼吸参数、24h出入量、痰液情况、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四分法评分(Four Scale)之间的差异,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结果GCS评分及Four评分在拔管成功及拔管失败两组患者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在评估拔管结果时效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并与插管结果存在显著相关性(P=0.041),发生癫痫在两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因素对于预测拔管能否成功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表明,GCS评分及Four评分对于预测神经危重症患者拔管能否成功存在意义,而患者的人口学数据及常用呼吸参数及痰液性状、痰液量、24h出入量等在传统拔管指征基础上的分级研究对于预测拔管能否成功暂无明确意义。而其他因素对NICU患者,能否起到预测拔管失败的作用,尚需要更多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危重症 拔除气管插管 成功率 失败率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四分法评分 回顾性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全麻气管插管拔除后呼吸抑制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秋荣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17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全麻苏醒期气管插管拔除后呼吸抑制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防范措施。方法总结我院自2007-01~2008—12普外科2514例病例中发生呼吸抑制和呼吸骤停采取的监测和抢救措施。结果2514例病例中拔管后发生呼吸抑制,呼吸遗忘... 目的探讨全麻苏醒期气管插管拔除后呼吸抑制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防范措施。方法总结我院自2007-01~2008—12普外科2514例病例中发生呼吸抑制和呼吸骤停采取的监测和抢救措施。结果2514例病例中拔管后发生呼吸抑制,呼吸遗忘和呼吸骤停的共57例,占2.3%,其中2例发生在转运途中,53例发生在麻醉恢复室,2例发生在病房。结论呼吸抑制的原因多为麻醉药在体内的残留,术中应严格掌握镇疼药的用量,作用时间,给药速度,拔管指征,加强监测和护理是防止呼吸抑制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拔除气管插管 呼吸抑制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对小儿气管插管拔除七氟烷半数有效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谢阳 姜文强 +1 位作者 周蓦 谢红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2510-2516,共7页
目的探讨在小儿扁桃体或腺样体手术中,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术前滴鼻对七氟烷麻醉下平稳拔管的半数有效浓度(ED50)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市立医院择期行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的小儿11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探讨在小儿扁桃体或腺样体手术中,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术前滴鼻对七氟烷麻醉下平稳拔管的半数有效浓度(ED50)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市立医院择期行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的小儿11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儿分为四组:D1.0组28例、D1.5组30例、D2.0组27例及对照组(D0组)28例。在麻醉准备间各组病儿在术前30 min由麻醉医师配置好的滴鼻液,总量均为1 mL,分别为右美托咪定1.0、1.5和2.0μg/kg,D0组为0.9%氯化钠溶液,用滴鼻器经鼻滴入滴鼻液1 mL。30 min后,采取全凭七氟烷吸入麻醉进行诱导,插管成功后连接麻醉机机械通气;术中吸入七氟烷、瑞芬太尼持续泵注维持麻醉,维持Narcotrend指数(NI)值在40~60。手术结束前5 min时停止输注瑞芬太尼;术毕吸痰,维持七氟烷呼气末浓度稳定在目标浓度至少10 min,行气管拔管。各组病儿气管拔管的呼末七氟烷预设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值根据Dixon?Massey序贯法确定。若平稳拔管,则下一例病儿的呼末七氟烷目标MAC值降低0.1,若失败拔管,则下一例病儿目标MAC值升高0.1。重复该过程直到出现第7个转折点(平稳拔管)时停止试验。用Probit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各组病儿平稳拔管的七氟烷ED50。采用4分评分法评估拔管后的呛咳严重程度,判断拔管质量;并记录拔管前后的屏气、喉痉挛或支气管痉挛、气道梗阻等呼吸道不良事件。苏醒期躁动评分法(emergence agitation scale,EA评分法)评估术后躁动程度,记录瑞芬太尼补救量和恢复室停留时间。同时观察并记录滴鼻前(T0)、滴鼻后30 min(T1)、拔管前(T2)、拔管后1 min(T3)、拔管后5 min(T4)、入恢复室后5 min(T5)、出恢复室(T6)和术后1h(T7)的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变化。结果四组病儿的一般情况如年龄、体质量、性别构成比,手术麻醉时间及右美托咪定给药至拔管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0组及各右美托咪定组病儿在全凭七氟烷吸入麻醉下平稳拔管的ED50依次为1.39 vol%、1.28 vol%、0.83 vol%、0.52 vol%,D1.5、D2.0组的ED50明显低于D0、D1.0组(P<0.05)。拔管后,D1.5、D2.0组轻微呛咳的发生率分别为30%和40.7%,高于D0组(3.7%)和D1.0组(7.2%)(P<0.05);D1.5、D2.0组无一例发生剧烈呛咳,优于D0组(25%)和D1.0组(21.5%)(P<0.05)。D1.5、D2.0组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分别为10.0%和7.4%,明显低于D0组(82.1%)和D1.0组(78.6%)(P<0.05);D1.5、D2.0组的清醒病儿多于D0、D1.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0组病儿镇静过度的发生率为30%,明显高于D0、D1.0组(P<0.05);D2.0组的恢复室停留时间为(38.9±5.2)min明显超过其它三组(P<0.05)。在T1、T2时点,D1.5、D2.0组的HR和MAP较T0时点明显下降(P<0.05);在T3、T4时点,D0、D1.0组的HR和MAP较T2时点明显升高(P<0.05);D1.5、D2.0组的HR和MAP较T2时点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滴鼻对扁桃体或腺样体切除术病儿平稳拔管七氟烷ED50的影响具有剂量依赖性。术前右美托咪定滴鼻1.5μg/kg优于1.0μg/kg和2.0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拔除/方法 右美托咪定 投药 鼻内 围手术期 儿童 学龄前 七氟烷 半数有效浓度(ED50)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气管插管拔除时间与谵妄发生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裴锋博 卫金花 +4 位作者 程兆晶 凤玮 潘世伟 陈祖君 郑哲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12期1115-1118,共4页
目的评价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CABG)后谵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外科SICU2020年1月至12月行单纯行体外循环CABG的患者资料,包括基本情况、基础疾病、术前超声射血分数(EF)值、术前血肌酐值,术... 目的评价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CABG)后谵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外科SICU2020年1月至12月行单纯行体外循环CABG的患者资料,包括基本情况、基础疾病、术前超声射血分数(EF)值、术前血肌酐值,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及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以及术后谵妄发生率。结果共49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夜间拔管组54例,对照组441例。夜间拔管组患者年龄[(56.5±8.8)岁比(61.3±8.1)岁]、体外循环时间[(103.2±33.5)min比(126.2±47.2)min]、阻断时间[(75.0±28.3)min比(91.7±33.7)min]及呼吸机使用时间[(12.5±5.0)min比(18.6±12.9)min]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拔管组20例发生术后谵妄(37.0%),而对照组85例发生谵妄(20.5%),χ^(2)=9.082,P=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夜间拔管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OR=4.155,95%CI 2.118~8.151,P=0.001)。结论夜间拔管增加CABG后患者谵妄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循环 气管插管拔除 睡眠障碍 谵妄
下载PDF
两种口腔护理方法在心脏手术患者气管插管拔除后应用的效果观察
19
作者 王琴英 张银萍 邢小英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7年第2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心外ICU手术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有效口腔护理方法,以减少患者口腔异味及感染率,提高患者口腔清洁度,增强舒适性。方法将100例心外ICU术后顺利拔除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使用组合吸痰管加... 目的探讨心外ICU手术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有效口腔护理方法,以减少患者口腔异味及感染率,提高患者口腔清洁度,增强舒适性。方法将100例心外ICU术后顺利拔除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使用组合吸痰管加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普通吸痰管加生理盐水冲洗的方法进行口腔护理,比较两种方法对口腔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口腔异味发生率、口腔清洁度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护理时间、口腔粘膜损伤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一次性组合吸痰管加生理盐水行口腔护理的方法,能有效节省人力,减少患者口腔异味发生率,降低口腔污垢残留,提高患者口腔清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组合吸痰管 气管插管拔除 口腔护理
下载PDF
拔除气管插管前后新生儿中枢性呼吸模式
20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7年第12期861-861,共1页
目的描述拔管前后新生儿中枢性呼吸模式。方法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对准备拔除气管插管的婴儿,
关键词 拔除气管插管 呼吸模式 中枢性 新生儿 插管 拔管前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