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玛纳斯》中的丧葬习俗与拜火教遗风 被引量:3
1
作者 古丽多来提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44-46,共3页
祆教(拜火教)是柯尔克孜族历史上信仰过的宗教之一。在不同的历史资料中对柯尔克孜族的拜火教信仰有不同的看法。由于某些原因它虽然对柯尔克孜族有所影响,但不那么深刻,现今他们的生活中也只能看到一些痕迹。论文主要对柯尔克孜族重要... 祆教(拜火教)是柯尔克孜族历史上信仰过的宗教之一。在不同的历史资料中对柯尔克孜族的拜火教信仰有不同的看法。由于某些原因它虽然对柯尔克孜族有所影响,但不那么深刻,现今他们的生活中也只能看到一些痕迹。论文主要对柯尔克孜族重要历史资料之一——史诗《玛纳斯》中的柯尔克孜族祆教(拜火教)信仰的遗风进行分析,从而阐明柯尔克孜族祆教信仰和拜火教在他们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以及对柯尔克孜族影响淡薄的原因何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尔克孜族 拜火 拜火习俗 丧礼习俗
下载PDF
西域拜火习俗的文化理解 被引量:6
2
作者 阿合买提江.艾海提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5-101,共7页
本文从被研究者的角度 ,对西域诸民族火崇拜的象征意义、仪式的功能以及与祆教的关系进行了文化分析和理性探讨。
关键词 西域 拜火 习俗 探究
下载PDF
陕北地区拜火遗俗的宗教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雄飞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35-41,共7页
陕北地区的拜火遗俗既有汉族巫术的影响,又有萨满教因素的渗透,还有道教信仰的推波助澜这一切源于原始多神教。
关键词 陕北 拜火 宗教 民族
下载PDF
西南少数民族的拜火习俗和火神话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敏悦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81-84,94,共5页
火与人类关系极大,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一直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可以说火的发明和利用真正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人类最初从动物界分离出来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和动物一样不自由,是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改变了人们茹毛饮血的生活方式。火... 火与人类关系极大,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一直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可以说火的发明和利用真正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人类最初从动物界分离出来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和动物一样不自由,是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改变了人们茹毛饮血的生活方式。火还开拓了生产,为刀耕火种提供了条件,扭转了人在自然屏中的被动局面,并且最终使人完全“脱离了动物”。为此,长久以来,崇拜火成为全世界各个民族的一种普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拜火 习俗 人类生产 普遍现象 动物界 被动局面 傣族 条件 彝族
下载PDF
蒙古族拜火习俗概观 被引量:1
5
作者 吴依桑 巴根 《黑龙江民族丛刊》 1987年第4期66-71,共6页
蒙古拜火的习俗起于何时,至今没有明确的推断.最早系统研究蒙古萨满教的布利雅特学者班扎罗夫认为,拜火习俗是由波斯传入蒙古的.但是对自然现象世界万物的有灵论崇拜,在各个民族原始社会时期均为常见,很难说那一民族的有灵论崇拜是受了... 蒙古拜火的习俗起于何时,至今没有明确的推断.最早系统研究蒙古萨满教的布利雅特学者班扎罗夫认为,拜火习俗是由波斯传入蒙古的.但是对自然现象世界万物的有灵论崇拜,在各个民族原始社会时期均为常见,很难说那一民族的有灵论崇拜是受了别的民族影响而产生.拜火习俗,在蒙古古已有之.这一点为众多的古老祭火颂词及其流传于世的抄本所证实.拜火也是蒙古萨满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拜火习俗经过蒙古帝国前后的萨满教兴衰,蒙元时期红帽派喇嘛教的盛行,明清时期黄帽派喇嘛教的泛滥,原封不动地流传下来,直到今天仍在一定范围内流传着.拜火是蒙古民族古老的风俗习惯之一,通过对拜火习俗的研究,可以窥见民族历史生活的一个侧面,对于研究民族心理素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拜火 蒙古萨满教 重要组成部分 习俗 喇嘛教 蒙古语 原始社会 古代蒙古人 蒙古民族
下载PDF
拜火教与突厥兴衰——以古代突厥斗战神研究为中心 被引量:25
6
作者 王小甫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4-40,共17页
蒙古漠北阙特勤墓地及国内虞弘墓等出土葬具上的鸟身祭司形象,应是唐代突厥的所谓“斗战神”,本为拜火教神柢化身之一。这一文物证实了古突厥人的拜火教信仰,古突厥人和粟特人的关系,拜火教的传播等相关历史问题和文化现象也得以重新探... 蒙古漠北阙特勤墓地及国内虞弘墓等出土葬具上的鸟身祭司形象,应是唐代突厥的所谓“斗战神”,本为拜火教神柢化身之一。这一文物证实了古突厥人的拜火教信仰,古突厥人和粟特人的关系,拜火教的传播等相关历史问题和文化现象也得以重新探讨。古突厥兴于拜火,毁于拜火,其教训可谓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厥 拜火 祆教 鸟身祭司 斗战神
原文传递
在伊朗寻找“拜火教”遗迹
7
作者 王甲红 《人物》 2012年第2期83-87,共5页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有大量情节是以明教拜火为场景展开的,绝美的波斯圣处女小昭和有着怪异武功的圣火令使者令人记忆深刻。但明教并非拜火教。明教源于古伊朗的摩尼教,拜火则是祆教的特征。
关键词 琐罗亚斯德教 伊朗 萨珊帝国 宗教仪式 火祆教 拜火 波斯帝国 公元前 武侠小说 圣火
原文传递
关于哈萨克民族信仰祆教的相关文献记载和遗迹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建新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64-71,共8页
关于哈萨克民族信仰祆教的相关文献记载和遗迹周建新宗教观念一旦扎根,就会成为一种难以移易的东西,它会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渗透于当时的社会组织中,渗透于当时的传统习惯和观念中,渗透于流传的口头文学和艺术创作中。总之,... 关于哈萨克民族信仰祆教的相关文献记载和遗迹周建新宗教观念一旦扎根,就会成为一种难以移易的东西,它会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渗透于当时的社会组织中,渗透于当时的传统习惯和观念中,渗透于流传的口头文学和艺术创作中。总之,没有一个领域不渗透了宗教。祆教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民族 哈萨克族 哈萨克语 祆教 哈萨克人 文献记载 拜火 中国阿尔泰山 太阳神 习俗
下载PDF
浅谈克孜尔石窟中菱格形图案的象征意义
9
作者 卢文丽 《美术教育研究》 2012年第24期18-18,共1页
龟兹地处古"丝绸之路"北道中枢,境内气候宜人,农作物丰富,人民安居乐业,为佛教的传入提供了良好的地理环境和物质条件。克孜尔石窟因佛教的传入应运而生。克孜尔石窟的本生和因缘故事绘画大量采用单幅菱形格画的构图,早期菱... 龟兹地处古"丝绸之路"北道中枢,境内气候宜人,农作物丰富,人民安居乐业,为佛教的传入提供了良好的地理环境和物质条件。克孜尔石窟因佛教的传入应运而生。克孜尔石窟的本生和因缘故事绘画大量采用单幅菱形格画的构图,早期菱形格构图并不明显,后来慢慢形成菱形构图形式。菱格画是克孜尔石窟佛教艺术的独创,是结合当地民族文化的产物,是在龟兹以及西域特定的文化环境里孕育而生的。笔者尝试从历史地理特点、精神崇拜以及民俗文化等方面对克孜尔石窟中菱格形图案进行分析,以探寻菱格形图案构成的原因及其象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孜尔石窟 菱格形 拜火
下载PDF
论氐羌民族火崇拜与祖先崇拜“叠合”现象形成的原因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蔚蔚 《云南消防》 2003年第12期63-65,共3页
关键词 祖先崇拜 迁徙 迁飞 习性 氐羌 普米族 少数民族 民族 权利主体 火崇拜 神话 民间文学 火珠 古羌人 拜火 恶神 金沙江 火种 石头
下载PDF
蒙古族婚俗的游牧文化特征
11
作者 邢莉 《满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81-86,共6页
我国蒙古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辽阔的草原上,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游牧文化。 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有其一定的客观地理环境,这种环境为塑造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类型和不同的文化特性提供了内在的物质基础。蒙古高原地处内陆,受季风影响小,气... 我国蒙古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辽阔的草原上,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游牧文化。 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有其一定的客观地理环境,这种环境为塑造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类型和不同的文化特性提供了内在的物质基础。蒙古高原地处内陆,受季风影响小,气候寒冷,宋彭大雅《黑鞑事略》记云:“其地气候寒冽,无四时八节,四月、八月常雪”“其地草五月始青,八月又枯”。游牧民族是缺乏地域观念的民族,对于他们来讲,马背就是家,哪里有水草,哪里就是他们的天下,他们经常处于一种高度“游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游牧文化 萨满教 习俗 新郎 蒙古人 农耕民族 羊头 游牧民族 拜火
下载PDF
浅谈蒙古族人的祭火祭灶习俗
12
作者 洪玉范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1年第3期67-69,共3页
祭火是蒙古族自古传承下来的信仰习俗,发展到今天,形成了别具特点的祭火祭灶仪式。现记述于后: 一、古代蒙古人的拜火与祭火 早期的蒙古族人分森林部落和游牧部落。他们分别生活在贝加尔湖,叶尼塞河上游、额尔齐斯河沿岸的森林中和从呼... 祭火是蒙古族自古传承下来的信仰习俗,发展到今天,形成了别具特点的祭火祭灶仪式。现记述于后: 一、古代蒙古人的拜火与祭火 早期的蒙古族人分森林部落和游牧部落。他们分别生活在贝加尔湖,叶尼塞河上游、额尔齐斯河沿岸的森林中和从呼伦贝尔湖到阿尔泰山脉一带的广阔草原之间。过着逐小草而居的游牧、狩猎兼渔捞生活。这一带气候严寒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人们处于无能为力和无法理解的状态。于是产生了一种依赖与恐惧相悖而又统一的信仰、崇拜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蒙古族 祭祀习俗 火神 汉族人 灶王爷 信仰习俗 古代蒙古人 拜火 信仰观念 成吉思汗
下载PDF
漫画真谛
13
作者 理诤 后素 《佛教文化》 1995年第3期34-35,共2页
主持寄语 从最早应王志远之约,到今天,主持《漫画真谛》转眼已整三年了!三年来编了十五、六个小故事。承后素兄支诗,精心作画,使本专栏得以按时与读者见面,我一直很感谢他的。 因为运用的是漫画形式,我常受到有些高深的学者的非议,认... 主持寄语 从最早应王志远之约,到今天,主持《漫画真谛》转眼已整三年了!三年来编了十五、六个小故事。承后素兄支诗,精心作画,使本专栏得以按时与读者见面,我一直很感谢他的。 因为运用的是漫画形式,我常受到有些高深的学者的非议,认为“太俗”、“不深刻”。为此,我也曾有放弃此栏主持之念。 说实在的,从佛经中选取内容编成小故事,并非省心之事,出了力又被认为“浅薄”,心里自然不很痛快。这种不痛快的心理虽然为时不久,但仍证明我实在是很浮浅的凡夫,心海不静,稍有风吹,便起波浪。 释迦牟尼佛对婆罗门与首陀罗均无分别之心。因为众生需要。他常选用印度民间的故事传说来弘法。 我所以产生放弃之意,不能归咎于别人,问题还在我心。心中毒龙出现,还得自己制伏,“安禅制毒龙”,经过反思,我将把这专栏稿得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画 日落黄 首陀罗 小故事 释迦牟尼 无分别 婆罗门 佛陀 佛经 拜火
下载PDF
鸟葬
14
作者 曹信孚 《自然与人》 2001年第3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鸟葬 葬俗 伊朗 古代 拜火教徒
下载PDF
瞄准市场 勇闯难关 及时善变 优质服务——奋进中的肇港客运合营公司
15
作者 李杰宁 《珠江水运》 1995年第11期16-17,共2页
近年来,公路、铁路运输突飞猛进,一路高歌,而水路运输业,尤其水上运输的老企业,大都是惨淡经营,步履维艰。肇庆——香港的肇港客运合营公司经营下的“西江”轮、“新端州”轮却在对手林立、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在今年上半年,客运量还圆满... 近年来,公路、铁路运输突飞猛进,一路高歌,而水路运输业,尤其水上运输的老企业,大都是惨淡经营,步履维艰。肇庆——香港的肇港客运合营公司经营下的“西江”轮、“新端州”轮却在对手林立、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在今年上半年,客运量还圆满完成101828人次,经营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3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营公司 准市场 善变 客运 优质服务 旅客 端州 水路运输业 拜火 火车站
下载PDF
民族风情二则
16
作者 吴敬民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01年第2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拜火 蒙古族习俗 羊背子 羊五叉 坐唱 曲艺演唱形式 敬酒歌 手扒肉 首饰 服饰 蒙古包 汉族 民族
下载PDF
奇特的火婚俗
17
作者 陈永清 《水上消防》 2003年第4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火婚俗 拜火”婚礼 “蹈火”婚礼 “绕火”婚礼 风俗习惯
下载PDF
哈密五堡艾斯克霞尔南箜篌的音乐考古学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贺志凌 王永强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7-122,共6页
2010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哈密市五堡乡艾斯克霞尔南墓地,发现了11件箜篌。这是自1996年新疆且末首次发现中国出土箜篌以来,发掘数量最多的一次。墓地时间断代为"公元前8—5世纪",箜篌时间断代为"公元前7—6世纪&... 2010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哈密市五堡乡艾斯克霞尔南墓地,发现了11件箜篌。这是自1996年新疆且末首次发现中国出土箜篌以来,发掘数量最多的一次。墓地时间断代为"公元前8—5世纪",箜篌时间断代为"公元前7—6世纪"。除了数量之最,艾斯克霞尔南箜篌还是集刻绘装饰、琴颈弦杆一体、共鸣箱尾端带有骆驼造型装饰、粘贴与绳捆混合蒙皮(发掘者认为)、具有明显拜火崇拜等特征于一身的出土箜篌。可见,其考古价值、历史意义非同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箜篌 音乐考古 艾斯克霞尔南 拜火
原文传递
北魏冯邕妻元氏墓志纹饰考 被引量:24
19
作者 施安昌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3-85,共13页
1926年洛阳城西东陡沟村西出土北魏《辅国将军长乐冯邕妻元氏墓志》,志文完好,书法秀劲。志座四缘和志盖刻满纹饰,有神像十八尊及名称,瑰丽精整,甚为瞩目(图一、图二)。 1933年,关百益先生《河南金石志图正编》(第一集)将此志精印刊出,... 1926年洛阳城西东陡沟村西出土北魏《辅国将军长乐冯邕妻元氏墓志》,志文完好,书法秀劲。志座四缘和志盖刻满纹饰,有神像十八尊及名称,瑰丽精整,甚为瞩目(图一、图二)。 1933年,关百益先生《河南金石志图正编》(第一集)将此志精印刊出,并有简要说明:“冯氏联婚帝室,富丽一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志 火袄教 博物馆 北魏 琐罗亚斯德教 《国学季刊》 拜火 萨珊王朝 大将军 《魏书》
原文传递
帝王传奇中的神权观念——巴列维语名作《阿尔达希尔·帕帕克的业绩》主题探讨
20
作者 元文琪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2-37,共16页
具有上千年发展历史的巴列维语文学,与伊朗民族传统的宗教信仰——奉祀唯一、万能之神阿胡拉·马兹达的琐罗亚斯德教(又称拜火教,亦即袄教)关系极为密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妨称巴列维语文学是以弘扬琐罗亚斯德教教义和哲理为主... 具有上千年发展历史的巴列维语文学,与伊朗民族传统的宗教信仰——奉祀唯一、万能之神阿胡拉·马兹达的琐罗亚斯德教(又称拜火教,亦即袄教)关系极为密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妨称巴列维语文学是以弘扬琐罗亚斯德教教义和哲理为主旨的宗教文学。正因为如此,作为巴列维语文学重要内容之一的帝王英雄传说,也只能在拜火神庙的圣坛下显现其文学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琐罗亚斯德教 萨珊王朝 君权神授 神权 宗教信仰 王权 伊斯兰 拜火 宗教观念 祭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