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8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链流通中温度波动对冷冻南美白对虾持水性及质构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李桢桢 尹明雨 王锡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8-217,共10页
以南美白对虾为研究对象,设置-18~-12、-18~-6、-18~0℃温度波动参数,研究0、1、3、5、7次波动后南美白对虾的持水性及质构特性变化,通过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变化对其进行内因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波动次数的增加,3组... 以南美白对虾为研究对象,设置-18~-12、-18~-6、-18~0℃温度波动参数,研究0、1、3、5、7次波动后南美白对虾的持水性及质构特性变化,通过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变化对其进行内因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波动次数的增加,3组温度波动组南美白对虾的水分含量、硬度、内聚性、咀嚼性和剪切力逐渐减少,解冻损失、离心损失逐渐增加,持水性及质构特性发生显著劣变,且随着波动范围的增加,劣变程度加剧。巯基含量、最大内源荧光强度不断下降,且SDS-PAGE图显示肌原纤维蛋白部分发生氧化变性;通过微观结构更直观地发现,温度波动各组的冰晶和肌肉组织中的孔洞逐渐增大且不规则化。此外,通过偏最小二乘法进一步阐明蛋白变性和冰晶的重结晶是引起持水性及质构特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温度波动次数增加会加剧南美白对虾持水性和质构特性的下降,应尽量避免冷链流通过程中多次大幅度甚至极端温度波动情况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温度波动 持水性 质构特性 蛋白变性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区典型林分持水性能比较研究
2
作者 韩青池 孙凯 +3 位作者 裴志永 陈宏伟 曹艳伟 孙小添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9-246,共8页
[目的]水分供给是制约干旱及半干旱区发展的决定因素,科学评估干旱半干旱区典型林分的持水性能是规划防护林建设,调控林分结构与进行树种选择的重要依据。[方法]以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造林总场内5种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收获法... [目的]水分供给是制约干旱及半干旱区发展的决定因素,科学评估干旱半干旱区典型林分的持水性能是规划防护林建设,调控林分结构与进行树种选择的重要依据。[方法]以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造林总场内5种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收获法与室内浸水法分析林冠层、林下植被层、枯落物层及土壤层持水性能,引入模糊物元模型,结合欧式贴近度对不同林分持水性能进行定量评价。[结果](1)不同树种间林冠持水能力差异显著,表现为杨树旱柳混交林>榆树林>杨树林>沙柳林>樟子松林,林分持水量介于2.36~9.98 t/hm^(2)。(2)各林分林下植被的持水量介于0.84~3.66 t/hm^(2),生物量介于1.33~3.92 t/hm^(2),生物量表现出与持水量相同的变化趋势。(3)枯落物持水量介于1.96~29.25 t/hm^(2),生物量介于1.43~13.62 t/hm^(2),对数函数和幂函数可较好表现枯落物的动态持水量和动态吸水率。(4)各林分间土壤毛管持水量介于543.80~645.71 t/hm^(2),饱和持水量介于562.87~694.78 t/hm^(2),杨柳混交林土壤容重低于其他纯林,同时孔隙度比其他林分高。(5)欧式贴近度大小排序为杨柳混交林(0.805 6)>沙柳林(0.387 7)>榆树林(0.374 7)>杨树林(0.357 2)>樟子松林(0.163 2),欧式贴近度越大,林分持水性能越强,5种林型中杨柳混交林持水能力最强,樟子松林最差。[结论]建议未来经营干旱半干旱区人工防护林建设中,适当提高混交林比例,并尝试通过更多林分合理搭配进行防护林建设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区 林分持水性 模糊物元模型 欧式贴近度
下载PDF
解冻介质对秘鲁鱿鱼持水性、蛋白氧化和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朱文慧 郭慧芳 +4 位作者 王雯瑄 步营 励建荣 李学鹏 宦海珍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38,共9页
为探讨等离子体活化水、微酸性电解水、NaCl溶液等不同解冻介质对秘鲁鱿鱼品质的影响,以冻结秘鲁鱿鱼为原料,分别将冻结的秘鲁鱿鱼样品置于等离子体活化水、微酸性电解水和3%NaCl溶液中4℃冰箱中解冻,分析不同解冻介质对秘鲁鱿鱼持水性... 为探讨等离子体活化水、微酸性电解水、NaCl溶液等不同解冻介质对秘鲁鱿鱼品质的影响,以冻结秘鲁鱿鱼为原料,分别将冻结的秘鲁鱿鱼样品置于等离子体活化水、微酸性电解水和3%NaCl溶液中4℃冰箱中解冻,分析不同解冻介质对秘鲁鱿鱼持水性、蛋白氧化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活化水作为解冻介质可显著提高秘鲁鱿鱼的持水性(P<0.01),其蒸煮损失率为28.67%,显著低于其它3个处理组。与冷藏解冻、3%NaCl处理组和微酸性电解水处理组相比,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组的羰基、二聚酪氨酸含量最低,巯基含量最高,表明对蛋白氧化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从浊度、内源荧光和紫外光谱分析结果可知,等离子体活化水处理组可以降低蛋白变性和维持结构稳定。3%NaCl处理组和微酸性电解水处理组对秘鲁鱿鱼持水性和抗氧化也有一定作用,等离子体活化水处理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活化水 微酸性电解水 秘鲁鱿鱼 持水性 蛋白氧化
下载PDF
南宁膨胀土持水性能的温度效应及微观机制
4
作者 曾召田 崔哲旗 +2 位作者 孙德安 姚志 潘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177-2185,共9页
采用蒸汽平衡法测定了4种温度(T=5、25、40、60℃)条件下Whatman No.42滤纸的率定曲线,建立了考虑温度影响的双线性率定曲线方程,发现滤纸的持水性能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且温度对率定曲线高吸力段滤纸持水性能的影响要弱于低吸力段。在此... 采用蒸汽平衡法测定了4种温度(T=5、25、40、60℃)条件下Whatman No.42滤纸的率定曲线,建立了考虑温度影响的双线性率定曲线方程,发现滤纸的持水性能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且温度对率定曲线高吸力段滤纸持水性能的影响要弱于低吸力段。在此基础上,以南宁膨胀土为研究对象,使用滤纸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作用下膨胀土试样的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膨胀土持水性能下降,但温度的影响幅度会随着吸力的增大而减弱,当基质吸力达到40 MPa时,不同温度下试样的体积含水率并没有明显变化,即此时温度对膨胀土的持水性能变化几乎无影响。为解释上述宏观现象,选取部分试样进行了压汞试验和吸附结合水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从土体中各相及各相界面相互耦合作用的物理机制角度阐述了南宁膨胀土持水性能的温度效应及微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持水性 温度效应 微观机制 滤纸法
原文传递
保水剂对两种不同土壤持水性及有效水影响
5
作者 闫永利 任秀苹 +3 位作者 岳志芳 韩珍 岳佳 康培珍 《农村科学实验》 2023年第22期180-182,共3页
该文分析了保水剂对壤砂土和砂黏壤土两种土壤的持水性及有效水的影响,为保水剂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该文将不同用量的保水剂(按保水剂质量占土壤质量百分比为0.10%、0.20%、0.30%、0.50%、1.00%和2.00%设计)与土壤混合,以土壤不加保水... 该文分析了保水剂对壤砂土和砂黏壤土两种土壤的持水性及有效水的影响,为保水剂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该文将不同用量的保水剂(按保水剂质量占土壤质量百分比为0.10%、0.20%、0.30%、0.50%、1.00%和2.00%设计)与土壤混合,以土壤不加保水剂作为对照处理(CK),进行了室内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土壤中施用保水剂后,可提高土壤保持水分的能力,且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土壤持水性也逐步提高。在测试压力0~15 bar的条件下,与对照相比,施用设计用量保水剂后,土壤平均持水量增幅分别为:壤砂土9.69%~451.32%、砂黏壤土5.25%~183.32%。施用保水剂后土壤中的有效水含量也明显提升,两种土壤与对照相比有效水含量增幅分别为:壤砂土35.09%~433.22%、砂黏壤土7.73%~280.63%。相同保水剂用量下,保水剂在砂粒含量较高、黏粒含量较低,在阳离子交换量较低的土壤中应用效果要更好,壤砂土有效水含量较对照、较砂黏壤土提高了约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土壤持水性 土壤有效水 壤砂土 砂黏壤土
下载PDF
低盐环境下蛋白质氧化对牦牛肌肉结构及持水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婷 屈莎 +2 位作者 唐善虎 李思宁 郝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8-45,共8页
在0.1 mol/L NaCl溶液下构建pH 5.0和pH 8.0的Fenton氧化体系处理牦牛肉1 h,研究蛋白氧化对牦牛肌肉持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Fenton氧化体系H_(2)O_(2)浓度的增加,牦牛肉中丙二醛、羰基含量整体呈增加趋势,总巯基含量下降,即氧化程度... 在0.1 mol/L NaCl溶液下构建pH 5.0和pH 8.0的Fenton氧化体系处理牦牛肉1 h,研究蛋白氧化对牦牛肌肉持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Fenton氧化体系H_(2)O_(2)浓度的增加,牦牛肉中丙二醛、羰基含量整体呈增加趋势,总巯基含量下降,即氧化程度不断加深,pH 5.0时丙二醛和总巯基含量高于pH 8.0。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显示肌原纤维蛋白在发生主链氧化断裂的同时还发生了以二硫键形式及非二硫键形式的共价交联,肌肉结构之间的间距减小,肌肉持水能力降低,表现为离心损失和蒸煮损失的增加。通过低场核磁共振检测肌肉横向弛豫时间和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肌肉微观结构可知,随氧化程度增加,肌肉中不易流动水含量减少,自由水增加,肌肉微观结构被破坏,导致肌肉水分流失。在相同氧化条件下,pH 8.0时离心损失、蒸煮损失和自由水含量相对p H 5.0时低,说明牦牛肉在pH 8.0时有更高的持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肉 PH值 蛋白质氧化 持水性 微观结构
下载PDF
生鲜肉持水性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余青青 刘娇 +2 位作者 洪惠 高瑞昌 包玉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1-247,共7页
持水性是生鲜肉的重要品质指标之一,其不仅与肉品的嫩度、多汁性、色泽等食用品质紧密相关,而且持水性直接影响肉及肉制品的出售质量,因此持水性是肉品行业关注的重点。本文对生鲜肉持水性基础理论及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进行综述。首先,简... 持水性是生鲜肉的重要品质指标之一,其不仅与肉品的嫩度、多汁性、色泽等食用品质紧密相关,而且持水性直接影响肉及肉制品的出售质量,因此持水性是肉品行业关注的重点。本文对生鲜肉持水性基础理论及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进行综述。首先,简要介绍肌肉的微观结构及肌肉中水分分布特点;其次,回顾肉制品经典的持水性作用力理论,即静电作用力、渗透压、毛细作用力;然后,介绍持水性的表征方法和测定方法;最后,围绕净电荷和微观结构两大因素重点介绍肉品持水性机理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肉品领域的研究与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水性 肌原纤维蛋白 净电荷 微观结构
下载PDF
桂南地区4种桉树林分凋落物持水性及养分特征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亮 王家妍 +3 位作者 黄芳 易弘韬 杨梅 莫雅芳 《桉树科技》 2023年第2期47-52,共6页
以桂南地区桉树×台湾桤木混交林、桉树×红锥混交林、桉树×大叶栎混交林和桉树纯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凋落物持水性和养分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为合理选择桉树混交林模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4种桉树林分凋落物现存量在4.24~6.... 以桂南地区桉树×台湾桤木混交林、桉树×红锥混交林、桉树×大叶栎混交林和桉树纯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凋落物持水性和养分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为合理选择桉树混交林模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4种桉树林分凋落物现存量在4.24~6.10 t·hm^(-2),桉树混交林凋落物现存量均显著大于桉树纯林;不同类型桉树林林分凋落物最大持水率、拦蓄率、有效拦蓄变化范围分别为206.61%~310.34%、185.11%~279.84%、154.12%~233.29%,最大持水量、拦蓄量、有效拦蓄量差异显著,变化范围分别为8.76~18.85、7.85~16.97、6.54~14.15 t·hm^(-2),桉树混交林持水率和持水量均显著高于纯林。4种林分凋落物中碳含量454.150~464.950 g·kg^(-1),各林型间差异不显著;氮、磷含量分别为8.130~10.878、0.484~0.589 g·kg^(-1),表现为桉树×台湾桤木和桉树×大叶栎混交林凋落物氮、磷含量显著高于桉树纯林;3种桉树混交林凋落物中C/N、C/P均显著高于纯林。综合考虑各项指标,不同树种与桉树混交对凋落物存量、持水性和养分影响显著;台湾桤木、大叶栎与桉树混交,对促进桉树林凋落物存量、持水性和养分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混交林 凋落物 持水性 凋落物存量 养分含量
下载PDF
山西省露天煤矿复垦区典型人工林凋落物持水性能研究
9
作者 张建华 张琨 +4 位作者 刘勇 张红 张凯权 周晓阳 徐龙超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43-2052,共10页
为了探究煤矿排土场人工林凋落物持水性能对矿区水土保持及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浸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山西省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4种典型人工林(小叶杨、榆树、油松和刺槐)不同分解阶段凋落物蓄积量、... 为了探究煤矿排土场人工林凋落物持水性能对矿区水土保持及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浸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山西省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4种典型人工林(小叶杨、榆树、油松和刺槐)不同分解阶段凋落物蓄积量、持水率、持水量、吸水速率等持水特性。结果表明:小叶杨和油松凋落物蓄积量显著高于刺槐和榆树(P<0.05);4种人工林不同分解阶段凋落物持水率和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均呈极显著对数关系(P<0.01);凋落物吸水速率呈现刺槐>榆树>小叶杨>油松,且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均存在极显著幂函数关系(P<0.01)。凋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分别为:4.59~8.94 t·hm^(-2)和3.42~7.31 t·hm^(-2),顺序均为:小叶杨>油松>刺槐>榆树。小叶杨凋落物的持水能力最强,而刺槐凋落物吸水速率最快。因此,优先栽植小叶杨,并与刺槐适当混交,对山西省露天煤矿复垦区水源涵养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垦区 人工林 凋落物 持水性 山西省
下载PDF
补播乡土牧草对荒漠草地土壤持水性及植被生物量的影响
10
作者 王博 蔺雄奎 +2 位作者 冯占荣 闫聚辉 李志刚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247-2256,共10页
为了探讨乡土牧草补播对退化草地植被恢复的作用,在宁夏盐池县设置了以放牧地(FM)为对照,以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单播(M)、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单播(N)、蒙古冰草+牛枝子混播(MN)、蒙古冰草+沙打旺(Astragalusadsurge... 为了探讨乡土牧草补播对退化草地植被恢复的作用,在宁夏盐池县设置了以放牧地(FM)为对照,以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单播(M)、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单播(N)、蒙古冰草+牛枝子混播(MN)、蒙古冰草+沙打旺(Astragalusadsurgens)混播(MS)和蒙古冰草+草木樨状黄芪(Astragalusmelilotoides)混播(MX)为补播模式,研究不同补播措施对荒漠草地土壤持水性及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间土壤持水性的综合排序为M>MS>MN>MX>N>FM。2)所有补播处理的地下生物量均高于放牧草地,且单播牧草的地下生物量M高于N;而处理间地上生物量表现为MS>MX、M、MN>N>FM的趋势。3)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植被地下、地上生物量和表征土壤持水性的指标间显著相关(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蒙古冰草由于具有较高的地下生物量,单播或与豆科混播均可以显著改善土壤持水性,进而利于植被的恢复,故而在未来草地补播中应因地制宜采用根系生物量大的牧草进行单播或与其他牧草混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播 乡土草种 植被恢复 持水性 植物生物量 根系生物量 荒漠草地
下载PDF
基于可见光谱的淡水鱼肉持水性的预测研究
11
作者 李旭海 杨丽凤 +3 位作者 汪兰 周志 熊光权 石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5-59,共5页
文章以鮰鱼背部肌肉为研究对象,采用CM-2300d分光测色仪采集具有不同持水性的鱼肉样品的可见光谱,建立基于可见光谱的淡水鱼肉持水性预测模型。共采集了128条可见光谱,检测了64个加压失水率和64个离心失水率数据。可见吸收光谱分别在410... 文章以鮰鱼背部肌肉为研究对象,采用CM-2300d分光测色仪采集具有不同持水性的鱼肉样品的可见光谱,建立基于可见光谱的淡水鱼肉持水性预测模型。共采集了128条可见光谱,检测了64个加压失水率和64个离心失水率数据。可见吸收光谱分别在410~430 nm、480~510 nm、540~560 nm存在3个峰,采用3种回归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发现多元线性回归分析(MLR)建立的鱼肉持水性预测模型的Slope、R^(2)均高于0.8,Offset、RMSE大多小于1.5,模型验证结果显示预测的相关性和R^(2)大多在0.92以上,Bias在0.47以下,表明基于可见光谱建立的淡水鱼肉持水性预测模型具有可行性,且采用MLR方法建立的模型的稳定性好、准确度高。该研究为实现可见光谱技术在淡水鱼鱼肉持水性快速测定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谱 持水性 预测 鮰鱼肉
下载PDF
添加粉煤灰对煤矸石基质有效水和持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湘 张超英 +2 位作者 耿玉清 韩秀娜 陈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9-96,共8页
【目的】探索添加粉煤灰对煤矸石基质有效水分和持水能力的影响,为推进矿区生态修复和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煤矸石和生土按照1∶1质量比混匀的煤矸石基质为研究对象,分别添加不同质量分数(0%(CK)、10%(F1)、20%(... 【目的】探索添加粉煤灰对煤矸石基质有效水分和持水能力的影响,为推进矿区生态修复和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煤矸石和生土按照1∶1质量比混匀的煤矸石基质为研究对象,分别添加不同质量分数(0%(CK)、10%(F1)、20%(F2)和50%(F5))粉煤灰,经浇水处理后,取一部分煤矸石基质测定其颗粒组成,同时用环刀取不同处理的煤矸石基质测定其水分特征曲线,计算不同处理煤矸石基质的体积含水率(θ)和水吸力(S),用Gandner幂函数经验公式(θ=aS^(-b))对参数a(表征持水能力)和b(表征体积含水率变化的快慢)进行拟合。在此基础上,计算不同处理煤矸石基质的比水容量、大中小孔隙占比、田间持水量、萎蔫系数及速效水、缓效水和有效水含量。【结果】①与CK相比,添加粉煤灰使煤矸石基质的粉粒含量显著增加了3.81~15.62个百分点,砂粒和黏粒含量显著减少了3.87~9.87个百分点和0.10~6.01个百分点。②不同处理煤矸石基质的Gardner幂函数方程拟合系数(R2)在0.9538~0.9947。随着粉煤灰添加量的增加,方程拟合参数a呈增加趋势,b呈减小趋势,煤矸石基质的水分特征曲线也逐渐升高。煤矸石基质的比水容量随水吸力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任一水平的水吸力状态下,添加了粉煤灰的煤矸石基质的比水容量均大于CK,并且随着粉煤灰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添加粉煤灰可以减少煤矸石基质的大孔隙比例,增加中小孔隙比例,其中F1、F2、F5的中、小孔隙比例分别较CK上升1.820,3.223,4.180个百分点和4.256,6.890,12.083个百分点。③随着粉煤灰添加量的增加,煤矸石基质的田间持水量及速效水、缓效水和有效水含量显著增加,但萎蔫系数无显著变化。【结论】添加粉煤灰可以改善煤矸石基质的颗粒组成和孔隙状况,提高其有效水含量和持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粉煤灰 水分特征曲线 有效水分 持水性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不同年限退耕草地的持水性能
13
作者 罗秀龙 舒英格 +1 位作者 龙慧 李雪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7,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年限退耕草地持水性能,为喀斯特地区退耕草地持水性能和水土保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贵州省安顺市喀斯特地区不同年限退耕草地(5,10,15,20 a)和耕地(对照CK)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替代法”研究凋落物蓄积量、持水量... [目的]研究不同年限退耕草地持水性能,为喀斯特地区退耕草地持水性能和水土保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贵州省安顺市喀斯特地区不同年限退耕草地(5,10,15,20 a)和耕地(对照CK)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替代法”研究凋落物蓄积量、持水量和拦蓄量以及土壤剖面容重、孔隙度、颗粒组成、含水率及持水量随退耕年限的变化特征。[结果](1)凋落物层蓄积量、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均表现为:15 a>20 a>10 a>5 a,且凋落物层持水量、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的关系分别符合对数函数和幂函数。(2)退耕草地砂粒含量和容重随着退耕年限的延长均呈现出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粉粒、黏粒、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的变化规律与土壤容重相反。(3)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总量表现为:10 a>20 a>15 a>5 a>CK,其中土壤层最大持水量贡献率达到99%以上。[结论]退耕草地不仅增加了凋落物层的生物积累、拦截降雨作用和持水性能,还在改善土壤结构和孔隙状况的同时,提高了土壤持水性能。退耕草地均在退耕10 a以后逐渐趋于稳定。因此,建议在退耕10 a以后种植落叶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年限 退耕草地 持水性
下载PDF
多次干湿循环后原状和重塑黄土的持水性试验研究
14
作者 张小辉 王勇华 +3 位作者 张登飞 杨丽娜 卜崇鹏 王明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9期3145-3161,共17页
干湿循环的风化作用是引发中国黄土地区基础设施破坏的重要影响因素。黄土的持水性能是此类黄土工程问题物理成因的关键物性。为了探究在干湿循环的环境驱动作用下不同地区原状和重塑黄土的持水性能及其变化规律,利用压力板仪和电镜扫描... 干湿循环的风化作用是引发中国黄土地区基础设施破坏的重要影响因素。黄土的持水性能是此类黄土工程问题物理成因的关键物性。为了探究在干湿循环的环境驱动作用下不同地区原状和重塑黄土的持水性能及其变化规律,利用压力板仪和电镜扫描仪(SEM)开展了持水曲线(SWRC)和微观结构的系列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干湿循环的风化作用对原状和重塑黄土的持水性能有显著影响,且第一次循环的影响程度最为明显;原状黄土的SWRC呈双峰型,重塑黄土的SWRC呈单峰型;利用概念模型很好地解释了持水性的特征、变化规律及其与微观结构之间的联系。提出了一个考虑干湿循环次数、土的结构、区域差异影响的新持水模型,可以统一描述具有双峰特性的原状黄土和具有单峰特性的重塑黄土的持水特性,模型参数能够很好表达SWRC的变化特征,所提出模型在预测黄土和其他土的持水性能方面,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持水性 风化作用 干湿循环 土结构
下载PDF
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持水性能
15
作者 侯文宁 王海燕 +2 位作者 宁一泓 邹佳何 赵晗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28,共10页
为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持水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以重庆江津市笋溪河流域为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园地、林地和耕地3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水分特征。结果表明:1)在20~40 cm土层中,土地利用方式对土... 为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持水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以重庆江津市笋溪河流域为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园地、林地和耕地3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水分特征。结果表明:1)在20~40 cm土层中,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密度、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有显著影响(P<0.05),耕地的土壤密度显著高于林地,表现为耕地>园地>林地,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则相反;2)0~40 cm土层中林地土壤饱和含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值最大,土壤持水性能强弱表现为林地>园地>耕地;3)同一土地利用方式下,河流下段持水性能显著高于上段(P<0.05),表现为下段>中段>上段;4)在0~40 cm土层中,土壤持水性能与土壤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孔隙度和土壤通气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土壤容积含水量、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研究结果对江津市土地利用规划具有一定意义,可为水土流失控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持水性 集水区 江津市
下载PDF
连栽措施对桉树人工林结构及持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5
16
作者 韩艺师 魏彦昌 +1 位作者 欧阳志云 曹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609-4617,共9页
以海南岛4代连栽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连栽措施间,桉树人工林的结构、组成及其林下凋落物和土壤持水性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桉树连栽措施对林地生态系统结构和水文调节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桉树林生长特征上,第4代比第1... 以海南岛4代连栽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连栽措施间,桉树人工林的结构、组成及其林下凋落物和土壤持水性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桉树连栽措施对林地生态系统结构和水文调节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桉树林生长特征上,第4代比第1代桉树林在胸径、树高和生物量上分别降低了43.4%、33.7%和42.7%;在生物多样性方面,桉树林下植物种类的数量随着连栽代次增加而呈下降趋势(p<0.05);在凋落物持水性能上,第1代桉树林下凋落物蓄积量和最大持水量最大,要比第4代高30.0%以上,但是最大持水率在不同连栽代次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土壤持水特征上,随连栽代次增加,桉树林下土壤容重提高,而孔隙度、渗透速率以及持水量明显降低,其中1代桉树和3、4代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连栽措施明显改变了桉树人工林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持水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连栽 生长特征 生物多样性 土壤持水性 凋落物持水性
下载PDF
亲水胶体对肉糜凝胶强度和持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汪学荣 龚韵 郭晓光 《肉类研究》 2005年第8期37-39,共3页
将几种不同的亲水胶体复配后应用于低脂肉糜中,通过对肉糜凝胶强度和持水性的测定,筛选出一种复配型亲水胶体作为脂肪替代品。结果表明:复合亲水胶体的最佳配方为大豆分离蛋白2.5%,魔芋精粉1.0%,黄原胶0.2%,卡拉胶0.3%。按此最佳配方添... 将几种不同的亲水胶体复配后应用于低脂肉糜中,通过对肉糜凝胶强度和持水性的测定,筛选出一种复配型亲水胶体作为脂肪替代品。结果表明:复合亲水胶体的最佳配方为大豆分离蛋白2.5%,魔芋精粉1.0%,黄原胶0.2%,卡拉胶0.3%。按此最佳配方添加于肉糜中,添加水量35%,在100℃下加热1.5h,肉糜综合性质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胶体 肉糜 凝胶强度 持水性 复合亲水胶体 持水性 大豆分离蛋白 最佳配方 脂肪替代品 魔芋精粉
下载PDF
锡矿尾矿砂或锡矿矿渣用于露天矿山生态修复人工土壤的持水性能探讨
18
作者 郭敏 瞿志良 《中国金属通报》 2023年第17期237-239,共3页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着眼于探讨利用废弃矿渣、尾矿砂、污泥等固定废弃物配置人工土壤,再将其用于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的可行性。基于此,本着更加高效、有效恢复矿区生态环境,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最大化利用露天矿区被破坏的土地,...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着眼于探讨利用废弃矿渣、尾矿砂、污泥等固定废弃物配置人工土壤,再将其用于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的可行性。基于此,本着更加高效、有效恢复矿区生态环境,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最大化利用露天矿区被破坏的土地,促进矿区生态良性循环的目的,本文结合云南省“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在遵循城镇规划与矿区规划相协调的原则上,以云南省个旧市老厂分公司锡矿矿区露天矿山的生态修复为例,探讨了锡矿尾矿砂或锡矿矿渣用于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制备人工土壤的可行性,重点分析了人工土壤的持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矿 尾矿砂/矿渣 露天矿山 人工土壤 持水性
下载PDF
湖南乌云界自然保护区典型生态系统的土壤持水性能 被引量:52
19
作者 潘春翔 李裕元 +2 位作者 彭亿 高茹 吴金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38-547,共10页
土壤持水性能是决定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的关键,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方面。以湖南省乌云界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选取森林、灌丛、竹林和草地4个典型生态系统,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和持水... 土壤持水性能是决定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的关键,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方面。以湖南省乌云界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选取森林、灌丛、竹林和草地4个典型生态系统,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和持水性能。结果表明,乌云界4种典型植被下表层0—20cm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较高(>76 g/kg)、容重较低(<0.85 g/cm3)、团聚体稳定性较强(>5mm水稳性团聚体达22.7%—52.3%),表明保护区土壤的结构发育总体上较好。森林和竹林土壤具有较多的大孔隙和较高的饱和导水率,有利于天然降水向地下水的转化,而灌丛和草地土壤毛管孔隙度则相对较高,其土壤中能够保持更多的有效水分。乌云界自然保护区4个典型生态系统0—40cm土层土壤重力水容量为:森林(83.5 mm)>竹林(79.2mm)>灌丛(66.9 mm)>草地(43.8 mm),有效水容量为:草地(128.7 mm)>灌丛(111.6 mm)>森林(95.9 mm)>竹林(83.9mm)。在明晰土壤总蓄水容量(>0 MPa)、重力水容量(0—0.01 MPa)、有效水容量(0.01—1.5 MPa)、无效水容量(>1.5 MPa)等概念的基础上,建议用重力水容量和土壤有效水容量两个指标来评价生态系统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其中土壤重力水容量可以反映生态系统补充地下水和调控河川径流量的能力,而土壤有效水容量可以反映生态系统本身保蓄水分的潜力,这些指标均可以通过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行求算。乌云界自然保护区森林和竹林土壤对于补充地下水和调控河川径流量的能力较强,而灌丛和草地土壤保蓄水分的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乌云界自然保护区 水源涵养 土壤持水性 土壤重力水容量 土壤有效水容量
下载PDF
子午岭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剖面有机质与持水性能变化 被引量:47
20
作者 周印东 吴金水 +2 位作者 赵世伟 郭胜利 路鹏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895-900,共6页
研究表明,自然植被正向演替对土壤剖面有机质积累有显著促进作用,表现为:由弃耕地、草地、灌木、乔灌群聚到乔木的植被演替过程中,0~25cm土层有机质含量逐步增加,且演替初期的增加速度较快,而后增加速度相对变缓.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有... 研究表明,自然植被正向演替对土壤剖面有机质积累有显著促进作用,表现为:由弃耕地、草地、灌木、乔灌群聚到乔木的植被演替过程中,0~25cm土层有机质含量逐步增加,且演替初期的增加速度较快,而后增加速度相对变缓.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植物凋落物归还量的变化.在同一时间测定的土壤剖面水分含量以及0~5cm土层田间持水量、容重、总孔度等与土壤持水性能相关的指标都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表明随剖面有机质的积累,土壤持水性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演替 土壤有机质 持水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