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南市一次持续大雾过程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尹承美 刘爱梅 +2 位作者 胡鹏 杨芙蓉 周春珍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12期37-40,共4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07年12月20—23日济南市一次持续大雾天气过程的大尺度天气背景、地面气压场、温度对数压力图以及单站气象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雾是在稳定的大气层结下出现的天气现象,根据大气稳定层结的状况及变化,可以...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07年12月20—23日济南市一次持续大雾天气过程的大尺度天气背景、地面气压场、温度对数压力图以及单站气象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雾是在稳定的大气层结下出现的天气现象,根据大气稳定层结的状况及变化,可以判断大雾天气的有无及生消时间;近地面逆温和低空逆温同时存在,表明大气层结非常稳定,近地面逆温有利于近地面层水汽积累,低空逆温使近地面层水汽不易扩散而聚集,有利于近地面层维持潮湿,持续几天出现大雾;连续几天大气层结都处于稳定状态,地面风力很小,这些都限制了近地面层的水汽向外耗散,底层相对湿度较大,为大雾的形成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大雾 逆温层 物理量 水汽
下载PDF
持续大雾对日光温室蔬菜的致灾效应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柴东红 杨晓亮 +2 位作者 李江波 魏瑞江 李元华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44,共7页
2007年12月下旬,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地区的日光温室蔬菜大面积受灾,损失惨重。灾情发生的主要气象环境因素为:长期高湿、寡照、低温,系高空平直西风环流不利于较强冷空气南下和地面冷高压东南部弱冷空气不断扩散的稳定形势下形成持续大雾... 2007年12月下旬,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地区的日光温室蔬菜大面积受灾,损失惨重。灾情发生的主要气象环境因素为:长期高湿、寡照、低温,系高空平直西风环流不利于较强冷空气南下和地面冷高压东南部弱冷空气不断扩散的稳定形势下形成持续大雾天气所致。大雾前期低层偏南气流持续输送水汽、水汽通量的连续辐合、低层切变过境为持续大雾天气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低层湿度条件,逆温层的形成与维持为持续大雾天气的产生创造了有利的层结条件,夜间偏北微风少云的天气利于雾滴的形成,而强冷空气的入侵是持续大雾天气结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持续大雾天气预报的着眼点及日光温室蔬菜的防灾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大雾 气象条件 温室蔬菜 灾害分析
原文传递
辽宁持续大雾天气特征及其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雅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15108-15109,共2页
根据1979~2009年辽宁气象观测站及即时天气报告和常规气象资料,统计辽宁地区出现的持续大雾,分析其天气特征。结果表明,30年来共出现3次持续大雾,出现持续大雾一般都在冬季,前期华北和东北地区出现较强的降水天气过程后,各地气温有明... 根据1979~2009年辽宁气象观测站及即时天气报告和常规气象资料,统计辽宁地区出现的持续大雾,分析其天气特征。结果表明,30年来共出现3次持续大雾,出现持续大雾一般都在冬季,前期华北和东北地区出现较强的降水天气过程后,各地气温有明显的回升,925hPa有辐散并存在逆温的形势下产生的,且1000hPa风速小于4~8m/s的形势下,容易出现持续大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大雾 湿度 稳定度 温度
下载PDF
冬季桃仙机场持续大雾天气成因分析与应急服务
4
作者 梁甍 梁木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35-38,共4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2011年11月26-28日沈阳桃仙机场出现持续大雾天气进行客观分析与应急服务总结。结果表明:此次大雾的天气过程具有混合型的特点,雾的性质随着时空变化而转变,由锋面雾、辐射雾和平流雾交替转换。其中,冬季桃仙机场&qu...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2011年11月26-28日沈阳桃仙机场出现持续大雾天气进行客观分析与应急服务总结。结果表明:此次大雾的天气过程具有混合型的特点,雾的性质随着时空变化而转变,由锋面雾、辐射雾和平流雾交替转换。其中,冬季桃仙机场"口袋型"地势与地面风配合有利于大雾的形成与维持;850-700hPa之间弱的正散度区,促进了上升运动区与下沉运动区的界面中的逆温层的维持;后续925 hPa低空湍流的发展对大雾消散起到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大雾 逆温层 低空湍流 应急服务
下载PDF
持续性大雾天气成因及大气污染程度变化研究
5
作者 唐赟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10期87-91,110,共6页
为了更好的治理大气污染,防止持续性大雾天气对生态系统的光合作用、植物呼吸、植物病害、生物多样性和飞行动物等方面产生负面的影响。提出持续性大雾天气成因以及大雾污染程度变化研究。选取江苏省作为研究区域,将江苏省2020年1月12日... 为了更好的治理大气污染,防止持续性大雾天气对生态系统的光合作用、植物呼吸、植物病害、生物多样性和飞行动物等方面产生负面的影响。提出持续性大雾天气成因以及大雾污染程度变化研究。选取江苏省作为研究区域,将江苏省2020年1月12日-15日出现的持续性大雾天气作为研究背景,分析了江苏省各市能见度变化情况,以及空气质量指数、PM2.5和PM10的变化情况。研究了气象因素(温度、湿度和风速)对持续性大雾天气形成产生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不同站点处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变化情况,结合相关性分析获取上述污染物与气象因素与雾时数和霾时数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大雾天气 能见度 空气质量指数 气象因素 大气污染程度
下载PDF
2021年12月14~16日山东持续性大雾过程分析
6
作者 田云菲 《环境保护前沿》 2024年第4期1016-1025,共10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2021年12月14~16日山东一次持续性大雾过程的天气形势、气象要素特征以及生消机制等。结果表明:本次过程发生在纬向环流背景下,大雾经历了平流辐射雾–辐射雾–锋面雾的演变阶段。在淄博站...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2021年12月14~16日山东一次持续性大雾过程的天气形势、气象要素特征以及生消机制等。结果表明:本次过程发生在纬向环流背景下,大雾经历了平流辐射雾–辐射雾–锋面雾的演变阶段。在淄博站大雾维持期间,地面相对湿度多在90%以上,风速在1 m/s左右。前期低层西南暖湿气流和16日早晨近地层弱冷空气前沿的水汽辐合为大雾的形成和维持提供了良好的水汽条件。此次过程具有较明显的辐射雾特征,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对大雾的形成和加强起了重要作用。逆温强度的增强有利于近地面水汽积聚和大雾加强。两次低层“干性”短波槽活动在大雾形成、发展的不同阶段都起到重要作用。冷空气的影响使低层水汽减少,近地逆温层被破坏,大雾消散。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 data and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the weather situation, meteorological ele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and dissipation mechanism of a sustained fog process that occurred in Shandong Province from 14 to 16 December 2021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g occurred under the zonal circulation background, and the fog experienced the evolution stage of advective radiation fog-radiation fog-frontal fog. During the maintenance of fog at Zibo Station, the surface relative humidity is more than 90%, and the wind speed is about 1 m/s. The southwest warm and wet flow at low layers in the early phase and the water vapor convergence in the front of the weak cold air near the surface in the morning of 16 December 2021 provided good water vapor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fog. This process has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radiation fog, and the ground radiation cooling at nigh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and enhancement of fog. The enhancement of the intensity of the temperature inversion is conducive to the accumulation of water vapor near the surface and the enhancement of the intensity of fog. The influence of cold air reduces water vapor at lower layers, destroys the temperature inversion layer near the surface, and dissipates the fo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大雾 平流辐射雾 水汽输送 逆温
下载PDF
2020年泰州一次持续性大雾过程的诊断分析
7
作者 夏雨晨 杨梦兮 孙诚 《科技资讯》 2023年第15期174-178,共5页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和微波辐射计资料,对2020年2月11—15日泰州地区的一次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雾天气500hPa前期受纬向偏西气流控制,后期东北冷涡东移南落,多短波槽过境活动,为大雾天气的形...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和微波辐射计资料,对2020年2月11—15日泰州地区的一次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雾天气500hPa前期受纬向偏西气流控制,后期东北冷涡东移南落,多短波槽过境活动,为大雾天气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大雾持续阶段,低层有暖湿气流,辐合辐散过程相间,低层弱辐合上升运动使得湿层可以达到一定的高度并维持,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弱辐散下沉运动则为逆温层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最终大雾消散主要是由于冷空气的入侵,逆温层遭到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雾 持续性大雾 逆温层 微波辐射计
下载PDF
云辐射效应在华北持续性大雾维持和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郭丽君 郭学良 +1 位作者 栾天 吕恺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128,共18页
观测研究发现华北地区的持续性大雾天气通常伴随高层云的存在,具有云-雾共存结构特征,为揭示云在持续性大雾维持和发展中的作用,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结合华北雾霾观测试验期间的卫星、探空、地面观测、系留气艇、微波辐射计等观测资... 观测研究发现华北地区的持续性大雾天气通常伴随高层云的存在,具有云-雾共存结构特征,为揭示云在持续性大雾维持和发展中的作用,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结合华北雾霾观测试验期间的卫星、探空、地面观测、系留气艇、微波辐射计等观测资料,研究了2011年12月3—6日和2013年1月28—31日两次华北持续性大雾天气形成和发展演变过程。在模拟与观测对比检验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云辐射效应在大雾维持和发展中作用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两次大雾过程持续时间超过48 h,近地面具有偏南暖湿平流,在持续性大雾发展过程中,均出现了由单层雾发展为云-雾共存结构,一般是雾形成24 h以后有中高云移到雾层之上,云底高度在3 km以上,云厚超过3.5 km,云中以冰晶和雪晶为主。白天云-雾共存结构出现后,云-雾的反照率效应使地表接收的短波辐射减少71%—84%,地面增温效应显著减小,从而阻碍了大雾的消散过程,使大雾天气得以维持,同时由于云-雾产生的温室效应,湍流过程加强,使地面雾向上扩展,雾在稳定层内维持;夜晚云-雾共存时,由于云-雾温室效应使地表净长波辐射增大超过70 W/m2,导致地面长波辐射冷却过程减弱,并不利于雾的加强,但云对雾的增温效应有利于混合层内的湍流扩散过程,促使雾在更高的空间内得以维持。可见,在云-雾共存结构中,云辐射效应有利于低层大雾的长时间维持,对持续性大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辐射效应 持续性大雾 云-雾共存结构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山东中西部一次持续性大雾过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静 高留喜 +1 位作者 陈金敏 高惠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8期9787-9790,共4页
[目的]分析2011年12月3~7日山东中西部一次持续性大雾过程。[方法]利用常规气象资料,从大尺度天气背景、地面要素场、T-lnp图、水汽及物理量场方面对2011年12月3~7日山东中西部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此次大范围持续性大... [目的]分析2011年12月3~7日山东中西部一次持续性大雾过程。[方法]利用常规气象资料,从大尺度天气背景、地面要素场、T-lnp图、水汽及物理量场方面对2011年12月3~7日山东中西部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此次大范围持续性大雾过程的形成和持续原因。[结果]此次大雾过程发生在500 hPa中纬度较平直的偏西气流、中低层高压脊以及地面高压底部弱气压场控制的大气环流形势下。前期的强降雪过程为大雾的形成提供了水汽条件,中低空的暖湿气流和近地面的偏东气流有利于大雾的维持和发展。大雾期间,风速一直1~3 m/s;过程前期温度露点差和能见度有明显的日变化,而中后期变化不大;在近地面有较明显的逆温层存在,同时在大雾强盛期间在700~800 hPa有明显的低空逆温层存在,这些均有利于大雾的形成和发展。大雾期间,大气层结稳定,低层存在弱的辐合上升运动,中高层存在弱的辐散下沉运动,这些也有利于大雾的维持和发展。[结论]该研究为大雾天气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大雾 山东中西部 过程分析
下载PDF
北京地区一次持续性大雾的宏观物理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建秋 肖伟生 《广东气象》 2009年第2期10-14,共5页
通过分析北京地区2004年11月30日和12月2日出现的两场大雾生成的天气背景,大雾生成阶段和消散阶段的温度、湿度、气压和风场特征,探讨北京地区大雾的宏观物理特征。所用数据资料是通过系留气球探测所得,分析了气象要素的廓线和时间剖面... 通过分析北京地区2004年11月30日和12月2日出现的两场大雾生成的天气背景,大雾生成阶段和消散阶段的温度、湿度、气压和风场特征,探讨北京地区大雾的宏观物理特征。所用数据资料是通过系留气球探测所得,分析了气象要素的廓线和时间剖面图特征,从而得到了北京地区有雾生成时的天气背景特征;辐射雾与平流雾的能见度变化区别,雾生成时、持续阶段及雾消散前温度场、湿度场的变化特征;逆温层在辐射雾和平流雾中的形成原因和作用都不同;比湿值增大是判断有暖湿平流带来水汽的重要指标;气压变化平稳、缓慢,使强对流没有发生,逆温层不能被冲破,雾能长时间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物理学 宏观物理特征 持续性大雾 北京
下载PDF
冬季持续性大雾诊断分析
11
作者 卢绪兰 卢培玉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1期174-176,179,共4页
使用常规观测资料对2019年12月8—10日山东发生的一场持续3 d的辐射雾进行诊断分析。使用天气学、大气动力学方法对环流形势、物理量分布及地面温度湿度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大雾产生时段高空槽前势力稳定增强,西南气流向山东地区输送暖... 使用常规观测资料对2019年12月8—10日山东发生的一场持续3 d的辐射雾进行诊断分析。使用天气学、大气动力学方法对环流形势、物理量分布及地面温度湿度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大雾产生时段高空槽前势力稳定增强,西南气流向山东地区输送暖湿空气,地面气压较弱,风速较小,不利于水汽扩散,雾区内由于辐射冷却形成稳定层和逆温结构。大雾持续时段,地面弱的辐合场和较高的温湿度条件是本次大雾天气持续时间长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 持续大雾 气象诊断
下载PDF
一次持续性大雾边界层结构特征及诊断分析 被引量:39
12
作者 马翠平 吴彬贵 +4 位作者 李江波 于雷 赵娜 蔡子颖 曲晓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5-722,共8页
2010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冀中南部及天津地区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大雾天气,持续时间长达3 d,其中石家庄浓雾持续时间长达34 h,强浓雾持续时间7 h。利用加密自动站、天津市250 m气象铁塔梯度观测资料,结合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 2010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冀中南部及天津地区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大雾天气,持续时间长达3 d,其中石家庄浓雾持续时间长达34 h,强浓雾持续时间7 h。利用加密自动站、天津市250 m气象铁塔梯度观测资料,结合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连续性大雾边界层结构特征以及大雾的形成、发展维持和消散进行了诊断分析。研究得到:大雾形成前期地面持续东风,有利水汽的聚积;当地面风向转为偏北风时促进水汽凝结,致使大雾形成,大雾形成后再次转为长时间偏东风有利大雾的维持和加强;850 hPa以下西南暖湿气流和近地面层逆温的长时间维持,是平流大雾持续的主要原因;低层3支水汽的输送及850 hPa的西南急流重建直接导致了强浓雾形成。大雾维持加强期间,边界层风速为1~2 m·s^(-1),尤其是强浓雾期间,风速仅为1 m·s^(-1);当边界层4 m·s^(-1)以上西北风速从250 m逐渐下传至地面时,逆温层破坏,大雾天气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大雾 边界层结构 热力特征 动力特征
下载PDF
华北平原3次持续性大雾过程的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47
13
作者 赵玉广 李江波 李青春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7-437,共11页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和L波段加密探空资料,对近年华北平原3次持续10 d以上的大雾天气过程的高空及地面气象要素条件、大尺度环流背景、边界层特征、温湿场特征以及形成原...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和L波段加密探空资料,对近年华北平原3次持续10 d以上的大雾天气过程的高空及地面气象要素条件、大尺度环流背景、边界层特征、温湿场特征以及形成原因和维持机理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3次大雾过程都发生在纬向环流背景下,其平均高度场、湿度场、温度场和海平面气压场极其相似,其高空和地面气象要素如相对湿度、风速、温度露点差、逆温层厚度等的统计值也比较近似;高空纬向环流长时间维持导致的冷空气活动偏弱,加上太行山、燕山对冷空气的阻挡和消弱造成的华北平原长期静稳天气形势,是华北平原大雾长时间维持的根本原因;纬向环流背景下多个"干性短波槽"活动、大尺度下沉运动、太行山地形造成的地形辐合线及偏西气流越过太行山下沉增温导致的层结更加稳定也是华北平原大雾加强和维持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持续性大雾过程 边界层温湿特征 地形作用 干性短波槽
下载PDF
2018年春节期间琼州海峡持续性大雾监测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彬 宋晚郊 +2 位作者 刘爽 孙舒悦 吴振玲 《海洋气象学报》 2020年第4期52-59,共8页
2018年春节期间,琼州海峡持续6 d(2月15—20日)有雾,最低能见度不足200 m。主要从气象卫星监测上分析此次琼州海峡持续性海雾的时间演变特征,并从大气海洋条件分析形成持续性海雾的原因,得出如下结论:1)2018年2月华南东侧西太平洋海面... 2018年春节期间,琼州海峡持续6 d(2月15—20日)有雾,最低能见度不足200 m。主要从气象卫星监测上分析此次琼州海峡持续性海雾的时间演变特征,并从大气海洋条件分析形成持续性海雾的原因,得出如下结论:1)2018年2月华南东侧西太平洋海面温度较常年同期偏高,有3个暖海面温度距平中心,为持续性大雾提供暖湿气流;2)此次持续性大雾过程琼州海峡位于均压场,但西南低涡起着辅助的作用,致使海洋性的南风在边界层抵御了干燥的大陆性气团,利于维持边界层的湿度;3)低层流场为暖湿气流,925 hPa近地面湿层上空有一个干中心维持,“上干下湿”的湿度层结有利于海雾维持和向上发展形成一定厚度的海雾;4)低云增加和弱降水是使18日全天海雾得以维持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监测 海面温度距平 暖湿气流 边界层特征 持续性大雾 海雾
下载PDF
河南中部一次持续性大雾成因及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姝霞 吕哲源 +1 位作者 王君 陶勇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2年第4期45-49,共5页
利用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河南中部一次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高层环流平直有小槽东移,低层受西南气流控制,地面均压场,是此次大雾形成的环流背景;大雾日08时逆温层顶温度与气温之差>3℃,逆温层顶达925... 利用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河南中部一次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高层环流平直有小槽东移,低层受西南气流控制,地面均压场,是此次大雾形成的环流背景;大雾日08时逆温层顶温度与气温之差>3℃,逆温层顶达925 hPa;近地层由下沉运动转为上升运动,地面水汽通量大于1 g·cm^(-1)·hpa^(-1)·s^(-1),对预报大雾的开始有很好的指示意义;T-Td≤1.8℃,U>87%,风向偏东、偏南,风速2 m·s^(-1)左右有利于大雾的生成维持;大雾期间,CO、NO_(2)浓度有所增加,颗粒物、SO_(2)浓度下降,风、大气的垂直运动、太阳辐射等对污染物的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大雾 边界层特征 物理量 污染特征
下载PDF
山东中西部一次持续性大雾的形成及维持机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吕博 贾斌 +2 位作者 韩风军 徐娟 王健 《干旱气象》 2014年第5期830-836,共7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NCAR提供的6 h再分析资料(分辨率为1°×1°),对2013年1月12-16日发生在山东中西部地区的一次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从环流背景、层结条件、动力和热力学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NCAR提供的6 h再分析资料(分辨率为1°×1°),对2013年1月12-16日发生在山东中西部地区的一次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从环流背景、层结条件、动力和热力学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高层偏西气流、对流层低层温度脊和地面冷高压的稳定维持为这次持续性大雾过程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大雾过程经历了辐射雾—平流辐射雾—平流雾的复杂演变阶段,不同阶段的大雾湿层厚度及逆温强度有所不同;适当的风速和低层弱的水汽辐合有利于大雾稳定维持和发展;近地层辐合上升、中高层辐散下沉,易在界面形成逆温层,有利于大雾的出现,而整层的辐合上升运动往往容易形成中高云,不利于近地层水汽的聚集,难以形成大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大雾 垂直结构 动力结构 机制
下载PDF
冀中南一次持续性大雾过程成因及维持机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美琪 郭蕊 +3 位作者 贾小卫 吴丹 时青格 刘浩 《干旱气象》 2020年第4期591-600,共10页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地面观测资料和微波辐射计资料,分析2019年1月11—15日河北中南部持续大雾过程的大尺度背景场、边界层特征、形成原因及维持机制等。结果表明:此次大雾产生于稳定的纬向环流背景下,其间有弱短波槽快速东移,两次干...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地面观测资料和微波辐射计资料,分析2019年1月11—15日河北中南部持续大雾过程的大尺度背景场、边界层特征、形成原因及维持机制等。结果表明:此次大雾产生于稳定的纬向环流背景下,其间有弱短波槽快速东移,两次干性短波槽分别促成了大雾的形成、雾区范围扩大及强度增强;大雾高度仅有几十米,以辐射雾为主,双层逆温结构为大雾的形成酝酿了先期条件,贴地逆温层内的弱水汽辐合和西南水汽输送为大雾形成和维持提供了水汽,偏北风带来的弱冷空气降温与夜间辐射降温的叠加效应是促进大雾发展的热力学条件;低层正涡度、对流层中层的辐散下沉运动是大雾维持和发展的动力因子,晴夜长波辐射和湍流混合作用促进了边界层内的降温增湿;大雾发展后期,双层逆温结构转为以单层逆温为主,最终大雾的消散主要是强冷空气入侵,大气静稳结构被破坏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大雾 辐射雾 干性短波槽 逆温层
下载PDF
湛江市一次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杰颜 郭浩鑫 《广东气象》 2016年第6期55-58,66,共5页
利用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和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湛江市2016年3月16—24日大雾过程,从天气背景、水汽、动力、层结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稳定少变的高低层天气形势配置以及有利的水汽、风力条件对大雾的... 利用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和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湛江市2016年3月16—24日大雾过程,从天气背景、水汽、动力、层结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稳定少变的高低层天气形势配置以及有利的水汽、风力条件对大雾的维持有重要作用。近地层弱辐合上升运动以及暖湿空气输入是浓雾发展和维持的有利机制,地面弱冷空气渗透以及后期的冷锋迫近而产生的锋面雾使此次大雾过程有显著的强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持续性大雾 天气过程 动力条件 湛江
下载PDF
银川河东国际机场两次持续性大雾过程的特征及维持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希豪 曾祥耀 +2 位作者 赵晔晖 杜星 潘佳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5-92,共8页
利用NECP/NCAR再分析资料、民航气象观测资料和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对银川河东国际机场2009年连续4 d和2015年连续4 d的2次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从环流特征、动力特征、形成原因和维持机制等方面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的持续性... 利用NECP/NCAR再分析资料、民航气象观测资料和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对银川河东国际机场2009年连续4 d和2015年连续4 d的2次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从环流特征、动力特征、形成原因和维持机制等方面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的持续性大雾先是降雪雾后是辐射雾,2015年的持续性大雾是一次典型的辐射雾过程.纬向环流是持续性大雾维持的高空环流背景,低压或均压场是大雾发生和维持的地面环流形势.降雪雾期间从地面至高空均是高湿区,辐射雾的配置以低层潮湿中高层干燥为主.强烈上升运动以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高低空配置为降雪雾过程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中高层大尺度的下沉运动是辐射雾出现和维持的重要因素.低层的暖湿水汽通道的建立以及水汽辐合区的出现,为大雾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大雾 环流特征 动力特征
下载PDF
黄花机场冬季一次持续性大雾天气诊断分析
20
作者 蒋玥 《广东气象》 2017年第1期19-23,共5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机场自动站资料、NECP/NCAR 1°×1°再分析资料对长沙黄花机场2015年1月14—16日出现的一次持续性大雾的天气背景、地面气象要素和逆温层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次过程为在地面冷高压缓慢变...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机场自动站资料、NECP/NCAR 1°×1°再分析资料对长沙黄花机场2015年1月14—16日出现的一次持续性大雾的天气背景、地面气象要素和逆温层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次过程为在地面冷高压缓慢变性配合高空弱脊转多波动形势下形成的辐射雾。偏西北路径弱冷空气受地形影响带来下层逆温,有利于大雾形成;边界层干湿对比越剧烈、地面小风速的小幅度震荡、强烈的晴空辐射和起雾后气温进一步降低以及高空处于干性短波槽后形势都对雾的维持和发展有利;逆温层有无及逆温层强度影响大雾期间跑道视程(RVR)变化;起雾前,边界层中低层的弱上升运动配合着其上层的弱辐散下沉运动引起(本场)水汽辐合和地面弱冷空气向上扩散促进逆温层的形成,利于形成浓雾。雾后期,逆温层由高到低逐层被破坏,水汽由辐合转为辐散,加快了雾的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预报 持续性大雾 逆温层 跑道视程 水汽特征 黄花机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