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升“持续性测量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1
作者 王圆圆 《小学科学》 2024年第1期61-63,共3页
在3~6年级的科学教材中,“持续性测量”定量实验需要学生在较长时间内通过规范测量获得一系列准确数据,并以数据为依据总结规律、做出推论,获得对某一科学原理的认识。但在教学中,持续性测量对学生来说是难点。数据收集时的毫厘之差,让... 在3~6年级的科学教材中,“持续性测量”定量实验需要学生在较长时间内通过规范测量获得一系列准确数据,并以数据为依据总结规律、做出推论,获得对某一科学原理的认识。但在教学中,持续性测量对学生来说是难点。数据收集时的毫厘之差,让学生在分析数据时无从下手,还可能导致结论谬以千里,更让有限的时间捉襟见肘。笔者基于三节典型课例,透过学生收集的数据和课堂观察,分析异常数据的原因,在实践中研究如何提升持续性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的实证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科学 持续性测量 数据准确性 策略研究
下载PDF
生态足迹方法:可持续性定量研究的新方法——以张掖地区1995年的生态足迹计算为例 被引量:432
2
作者 徐中民 程国栋 张志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484-1493,共10页
生态足迹是一种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方法。通过跟踪区域的能源和资源消费 ,将它们转化为提供这种物质流所必须的各种生物生产型土地类型的面积 ,并同区域能提供的生物生产型土地面积进行比较 ,能定量判断一个区域的发展是否... 生态足迹是一种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方法。通过跟踪区域的能源和资源消费 ,将它们转化为提供这种物质流所必须的各种生物生产型土地类型的面积 ,并同区域能提供的生物生产型土地面积进行比较 ,能定量判断一个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能力的范围内。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及生态足迹计算模型 ,分析总结了生态足迹模型的优缺点等 ,在此基础上 ,对张掖地区 1 99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和分析 ,结果表明 1 995年张掖地区人均生态赤字为 0 .3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持续性测量 张掖地区 计算 区域经济 生态承载力
下载PDF
甘肃省199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824
3
作者 徐中民 张志强 程国栋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07-616,共10页
可持续发展定量测度的核心是确定人类是否生存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之内。 M.Wackernagel等 1 996年以来提出和发展的生态足迹方法 ,就是一种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区域的资源和能源消费转化为提供这种物... 可持续发展定量测度的核心是确定人类是否生存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之内。 M.Wackernagel等 1 996年以来提出和发展的生态足迹方法 ,就是一种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区域的资源和能源消费转化为提供这种物质流所必须的各种生物生产土地的面积 (生态足迹需求 ) ,并同区域能提供的生物生产型土地面积 (生态承载力或生态足迹供给 )进行比较 ,能定量判断一个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能力的范围内。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生态足迹计算模型、生态足迹模型中使用的生物生产面积类型及其状况。另外 ,简要介绍了当前国际研究的进展情况 ,分析总结了生态足迹模型的优缺点。对甘肃省 1 998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和分析 ,结果表明甘肃省 1 998年人均生态赤字为 0 .564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持续性测量 生物生产面积 甘肃
下载PDF
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2001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梁继业 郝翠晔 邢恩德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24-28,共5页
 论文应用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及生态足迹计算模型,以中国2002年统计年鉴和科尔泌左翼后旗2001年度统计资料为依据,对科左后旗2001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科尔沁左翼后旗2001年人均生态需求为2.090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  论文应用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及生态足迹计算模型,以中国2002年统计年鉴和科尔泌左翼后旗2001年度统计资料为依据,对科左后旗2001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科尔沁左翼后旗2001年人均生态需求为2.090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5946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4962hm2。这反映出人类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其当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该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之下,是1种不可持续状态。需要加大科技投入,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生产和消费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左翼后旗 2001年 生态足迹 计算模型 过度开发利用 生态承载力 持续性测量
下载PDF
甘肃省2004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国锋 杨小梅 +1 位作者 万国宁 杨林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5期62-68,共7页
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甘肃省2004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甘肃省2004年的人均生态足迹是2.4905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066hm2.同时还参照甘肃省1998年的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的生态赤字越来越大... 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甘肃省2004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甘肃省2004年的人均生态足迹是2.4905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066hm2.同时还参照甘肃省1998年的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的生态赤字越来越大,始终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之中.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过快增长、不合理的资源利用和土地利用强度的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持续性测量 生物生产土地面积 持续的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