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静脉泵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1
作者 刘涛 唐磊 +2 位作者 李青聪 黄东 李自康 《系统医学》 2024年第3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泵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9月期间雅安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泵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9月期间雅安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划分成两组,每组75例,化疗组给予常规一线化疗方案治疗,联合组在化疗组基础上加以持续静脉泵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72.00高于化疗组的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7,P<0.05);联合组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糖类抗原125、癌胚抗原均低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管生成素2、CD8^(+)均低于化疗组(P均<0.05);联合组CD3^(+)、CD4^(+)、CD4^(+)/CD8^(+)高于化疗组,CD8^(+)低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静脉泵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一线对晚期NSCLC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和血管内皮因子水平,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以增强对体内肿瘤细胞活性的控制,进而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静脉泵注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化疗 晚期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1天持续静脉泵注恩度的联合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肺鳞癌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蒋学远 陈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0087-0090,共4页
探讨1天持续静脉泵注恩度的联合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肺鳞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符合入选/排除标准的120例晚期肺鳞癌受试者为研究对象。结果 按照RECIST 1.1版评价标准,mPFS值为6.3月,标准误差12.780,mPFS值的... 探讨1天持续静脉泵注恩度的联合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肺鳞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符合入选/排除标准的120例晚期肺鳞癌受试者为研究对象。结果 按照RECIST 1.1版评价标准,mPFS值为6.3月,标准误差12.780,mPFS值的95%置信区间为163.951~214.049天;mOS值为10月,标准误差0.964,mOS值的95%置信区间为8.110~11.89月。用描述性统计量分析得到ORR45%、DCR67.5%。根据NCI CTCAE5.0版进行分级评估安全性:一线治疗晚期肺鳞癌,采用1天持续静脉泵注恩度的联合方案降低了心脏毒性反应,多数出现的不良反应为1~2级。结论:1天持续静脉泵注恩度的联合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肺鳞癌未出现劣性效果,不良反应可控,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天持续静脉泵注 恩度 晚期肺鳞癌 有效性及安全性
下载PDF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持续静脉泵注麻醉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金侃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49-150,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持续静脉泵注麻醉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实施脊柱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芬太尼+丙泊酚持续静脉泵注麻醉;观察组32例,给予瑞芬太尼+丙泊酚持续静脉泵注麻醉,观察两组... 目的探讨分析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持续静脉泵注麻醉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实施脊柱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芬太尼+丙泊酚持续静脉泵注麻醉;观察组32例,给予瑞芬太尼+丙泊酚持续静脉泵注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术中观察组心率及血压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观察组呼吸恢复、拔管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脊柱手术治疗患者给予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持续静脉泵注麻醉,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较稳定,术后苏醒快,镇痛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瑞芬太尼 丙泊酚 持续静脉泵注麻醉
下载PDF
Narcotrend指导下依托咪酯用于持续静脉泵注的可行性 被引量:3
4
作者 周珊珊 蓝海珍 +1 位作者 董榕 于布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62-1765,共4页
目的评价依托咪酯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及维持期间持续泵注的效果。方法选择行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70例,ASAⅠ或Ⅱ级。麻醉诱导时,按一定顺序静脉注射给药(咪达唑仑0.03 mg/kg、依托咪酯0.3 mg/kg缓慢静注,继续给予舒芬太尼0.2μg/kg及... 目的评价依托咪酯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及维持期间持续泵注的效果。方法选择行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70例,ASAⅠ或Ⅱ级。麻醉诱导时,按一定顺序静脉注射给药(咪达唑仑0.03 mg/kg、依托咪酯0.3 mg/kg缓慢静注,继续给予舒芬太尼0.2μg/kg及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观察注射痛及肌阵挛的发生情况。麻醉维持期间,持续泵注依托咪酯10~15μg/(kg·min),用Narcotrend监测仪监护麻醉深度,根据监测Narcotrend指数(NT值)调节泵注速度;静脉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间断追加顺式阿曲库铵维持肌松。分别于诱导前(T0)、诱导后1min(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手术开始(T3)、手术结束(T4)和拔管即刻(T5)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NT值。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记录依托咪酯、顺式阿曲库铵和瑞芬太尼用量。结果术中持续静脉输注依托咪酯10~15μg/(kg·min),患者NT水平基本维持在D1~D2级,NT值在40~60。与T0比较,T1时刻的NT值迅速下降达到插管要求,T1时刻MAP降低,但波动小于15%;在T5时刻,MAP和HR均明显升高。持续输注依托咪酯10~15μg/(kg·min)可使大多数患者的NT值维持在理想水平。停药后多数患者16~22 min内NT值恢复至85(A^B1级)以上。诱导期间肌阵挛的发生率为14.3%。结论依托咪酯用于ASAⅠ或Ⅱ级的成年患者麻醉诱导安全、迅速,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维持期间持续泵注依托咪酯速度为10~15μg/(kg·min),可维持理想的麻醉深度,停药后苏醒迅速、完全,无苏醒延迟,且不良事件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RCOTREND 依托咪酯 持续静脉泵注 麻醉深度
下载PDF
持续静脉泵注恩度联合DP方案治疗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倩之 曹军 +3 位作者 蒲兴祥 徐芳 许彦 邬麟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440-442,共3页
目的分析持续静脉泵注恩度联合DP方案治疗晚期肺鳞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湖南省肿瘤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8例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试验组采用DP联合持续静脉泵注恩度治疗,对照组采... 目的分析持续静脉泵注恩度联合DP方案治疗晚期肺鳞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湖南省肿瘤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8例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试验组采用DP联合持续静脉泵注恩度治疗,对照组采用DP方案治疗,21d为1个周期,共4~6个周期。观察分析两组近期疗效(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不良反应。结果58例患者均可评价,DP方案联合持续静脉泵注恩度组CR1例,PR9例,客观有效率ORR为34.5%,单纯DP方案治疗组CR0例,PR8例,ORR为27.6%。两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分别为7.17、4.9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Ⅲ~Ⅳ级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方案联合持续静脉泵注恩度治疗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可获得较好疗效,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非小细胞肺癌 DP方案 恩度 持续静脉泵注
下载PDF
3天持续静脉泵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方案治疗实体瘤的不良反应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宋佶芳 彭红 +10 位作者 彭兴巧 吴秀丽 蹇丹 蒲瑜 罗皓 赵亮 陈骞 钟力 王东 刘芳静 冯燕 《癌症进展》 2021年第11期1132-1136,共5页
目的观察与评估3天持续静脉泵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方案治疗实体瘤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设计不良反应观察与记录表格,对接受3天持续静脉泵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方案治疗的127例实体瘤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观... 目的观察与评估3天持续静脉泵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方案治疗实体瘤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设计不良反应观察与记录表格,对接受3天持续静脉泵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方案治疗的127例实体瘤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与记录,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27例实体瘤患者中,92例(72.44%)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方案,26例(20.47%)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方案,4例(3.15%)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单药方案,5例(3.94%)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PD-1单抗方案。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26%(27例),其中白细胞减少3.94%(5例),血小板减少2.36%(3例),贫血14.96%(19例);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06%(75例),其中心肌酶异常3.15%(4例),心悸1.57%(2例),出血3.15%(4例),转氨酶异常22.05%(28例),肾功能异常6.30%(8例)。3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6%(3例),2级和3级转氨酶异常发生率分别为7.87%(10例)和1.57%(2例)。结论3天持续静脉泵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可控,安全性可接受。非预期的转氨酶异常与3天持续静脉泵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相关性需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瘤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持续静脉泵注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硫酸镁持续静脉泵注在重症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云云 邹小新 《基层医学论坛》 2019年第34期4926-4927,共2页
目的探讨硫酸镁持续静脉泵注在重症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硫酸镁持续静脉泵注组则采取常规药物+硫酸镁持续静脉泵... 目的探讨硫酸镁持续静脉泵注在重症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硫酸镁持续静脉泵注组则采取常规药物+硫酸镁持续静脉泵注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哮鸣音消失时间、双肺听诊呼吸音恢复清晰时间、胸骨上凹陷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炎性因子、峰值呼气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硫酸镁持续静脉泵注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哮鸣音消失时间、双肺听诊呼吸音恢复清晰时间、胸骨上凹陷消失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P<0.05),炎性因子低于常规治疗组,PEF、FEV1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常规药物+硫酸镁持续静脉泵注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肺功能,控制肺部炎症,缩短治疗时间,且无严重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支气管哮喘 硫酸镁持续静脉泵注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麻醉用于直肠癌手术麻醉苏醒期的价值
8
作者 资瑜 《北方药学》 2021年第3期25-26,共2页
目的:分析在直肠癌手术麻醉苏醒期中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泵注麻醉的价值。方法:于2018年1月—2020年2月,选取直肠癌手术60例,根据其就诊单双号分组,单号30例为控制组,双号30例为试验组。控制组给予静脉全麻,基于此试验组给予右美托咪定... 目的:分析在直肠癌手术麻醉苏醒期中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泵注麻醉的价值。方法:于2018年1月—2020年2月,选取直肠癌手术60例,根据其就诊单双号分组,单号30例为控制组,双号30例为试验组。控制组给予静脉全麻,基于此试验组给予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泵注麻醉。比较两组对象TNF-α水平变化、并发症率及苏醒情况。结果:两组对象术后1d、7d TNF-α水平、并发症率、苏醒延迟率、苏醒时间对比发现试验组均明显优于控制组(P<0.05),有统计学价值。结论:在直肠癌手术麻醉苏醒期中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泵注麻醉的效果显著,即可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和苏醒延迟,可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值得推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苏醒期 右美托咪定 持续静脉泵注
下载PDF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硫酸镁持续静脉泵注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应用疗效及有效率分析
9
作者 司徒小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4期0245-0246,共2页
分析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及硫酸镁持续静脉泵注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我院收治的71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35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开展单一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针对治疗组3... 分析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及硫酸镁持续静脉泵注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我院收治的71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35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开展单一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针对治疗组36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开展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及硫酸镁持续静脉泵注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治疗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哮喘发作次数、症状缓解时间均少于参照组(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开展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及硫酸镁持续静脉泵注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促进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硫酸镁 持续静脉泵注 重症支气管哮喘 有效性
下载PDF
地佐辛持续静脉泵注对ICU高龄患者髋部手术后早期镇痛效果和谵妄发生的影响评价
10
作者 张萌吉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7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地佐辛持续静脉泵注对ICU高龄患者髋部手术之后的早期镇痛效果和谵妄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治疗的140例ICU高龄髋部手术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70例。观察组通过地佐辛持续静脉泵... 目的:探讨地佐辛持续静脉泵注对ICU高龄患者髋部手术之后的早期镇痛效果和谵妄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治疗的140例ICU高龄髋部手术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70例。观察组通过地佐辛持续静脉泵注,对照组通过常规的镇痛方式进行干预,对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和谵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1)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明显比对照组更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2例(占比为2.86%)患者的术后谵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20例(占比为28.57%)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4例(占比为5.71%)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2例(占比为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24小时,2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72小时,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改善效果比对照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术后72小时的睡眠质量明显比对照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地佐辛持续静脉泵注对ICU高龄髋部手术患者进行干预,可以有效的发挥早期镇痛的效果,降低谵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提高睡眠质量,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持续静脉泵注 ICU 高龄患者 早期镇痛 谵妄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定麻醉诱导前滴鼻、持续静脉泵注对开颅手术患者麻醉苏醒质量的改善效果研究
11
作者 朴光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2期0074-0077,共4页
探究右美托咪定麻醉诱导前滴鼻、持续静脉泵注对开颅手术患者麻醉苏醒质量的改善效果研究。方法 试验时间段为2019年1月~2021年12月,选取这期间本院收治的确诊为开颅手术患者94例,将其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7例,对... 探究右美托咪定麻醉诱导前滴鼻、持续静脉泵注对开颅手术患者麻醉苏醒质量的改善效果研究。方法 试验时间段为2019年1月~2021年12月,选取这期间本院收治的确诊为开颅手术患者94例,将其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7例,对照组使用麻醉诱导前右美托咪定滴鼻方法,试验组使用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干预后平均动脉压与心率、临床指标、血压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镇痛效果。结果 试验组镇痛效果高于对照组,临床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动脉压与心率以及血压水平,均为试验组更佳,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上对于患者开颅手术中应用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镇痛效果明显,可以保证血压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麻醉诱导前滴鼻 持续静脉泵注 开颅手术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泵注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年龄>60岁右半结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社芹 《临床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泵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年龄>60岁右半结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右半结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气管...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泵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年龄>60岁右半结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右半结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泵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插管应激反应、不同时刻[T0(给药前)、T1(给药后即刻)、T2(给药后5 min)、T3(插管前)、T4(插管后5 min)]血流动力学[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及Ramsay镇静评分。结果观察组血压升高、血压降低、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肌缺血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1~T2观察组MAP较对照组高,T3较对照组低,T1~T3观察组HR较对照组低(P<0.05)。T1~T2观察组Ramsay镇静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1~3 d观察组MMSE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泵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年龄>60岁右半结肠癌患者手术中应用可减少插管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提高镇静效果,提高术后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癌 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泵注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RAMSAY镇静评分
原文传递
丙泊酚及氯胺酮持续泵注静脉麻醉的效果
13
作者 阳世光 袁爱武 +1 位作者 郭锡素 熊国强 《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第7期577-578,580,共3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泵注应用于静脉全麻的效果。方法20例ASAⅠ~Ⅱ级静脉全麻手术患者随机为Ⅰ、Ⅱ组,每组10例。Ⅰ组为丙泊酚及氯胺酮分次静脉注射组,Ⅱ组为丙泊酚及氯胺酮持续静脉泵泵注组。两组术前3min静脉注射丙泊酚0.6m...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泵注应用于静脉全麻的效果。方法20例ASAⅠ~Ⅱ级静脉全麻手术患者随机为Ⅰ、Ⅱ组,每组10例。Ⅰ组为丙泊酚及氯胺酮分次静脉注射组,Ⅱ组为丙泊酚及氯胺酮持续静脉泵泵注组。两组术前3min静脉注射丙泊酚0.6mg/kg,氯胺酮1mg/kg。Ⅰ组术中当麻醉转浅时静脉注射丙泊酚(0.6mg/kg)和(或)氯胺酮(1mg/kg);Ⅱ组术中以微泵泵注丙泊酚眼1~3mg/(kg·h)演,氯胺酮眼2~4mg/(kg·h)演。记录麻醉前至手术进行1h每隔5min测得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整个手术过程中麻醉药用量,术后苏醒时间。结果麻醉期间Ⅰ组MAP、HR、R波动大,Ⅱ组较平稳;Ⅰ组有4例SpO2下降至88%~94%;Ⅱ组所有患者SpO2为98%~100%。Ⅱ组人均氯胺酮及丙泊酚用量明显多于Ⅰ组,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氯胺酮及丙泊酚微泵泵注给药麻醉效果好,术中BP、HR和R平稳,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氯胺酮 持续静脉 全身麻醉
下载PDF
奥曲肽持续静脉泵注治疗肿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及护理对策分析
14
作者 陈新莲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24期173-174,共2页
目的:本研究报告通过对肿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给予奥曲肽持续静脉泵注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并对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报告选取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样本人数为60名,并对这些患者采取随机... 目的:本研究报告通过对肿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给予奥曲肽持续静脉泵注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并对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报告选取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样本人数为60名,并对这些患者采取随机抽样分类的方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30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奥美拉唑治疗并配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的30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奥曲肽持续静脉泵注并配以科学有针对性的精心护理。结果:对照组的30名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的有10名,治疗有效的有14名,治疗无效的有4名,还有2名患者死亡。而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的患者有15名,治疗有效的患者有14名,治疗无效患者有1名,死亡的患者人数为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0%,而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6.7%,观察组患者的疗效远远好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明显,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的肿瘤患者应该采取奥曲肽持续静脉泵注,并配合科学有针对性的护理。采用奥曲肽持续静脉泵注治疗,能在短期内有效的对肿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有良好的控制,避免患者因为失血过多而出现的病情恶化或者休克现象的发生,同时也给医生为拯救患者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可以有效的降低上消化道肿瘤患者的死亡率,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曲肽 持续静脉泵注 肿瘤患者 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对策
原文传递
静脉持续输注利多卡因预防术后痛觉过敏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培培 齐敦益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9期178-180,共3页
近年来,镇痛药物及镇痛技术在不断的进步,但患者对术后急性疼痛的满意度并未随之增高。术后痛觉过敏包含神经病理性、炎性痛觉过敏及阿片类药物引起的痛觉过敏(OIH)等成分,其不同于一般生理性疼痛,主要表现在患者对阈下刺激也产生疼... 近年来,镇痛药物及镇痛技术在不断的进步,但患者对术后急性疼痛的满意度并未随之增高。术后痛觉过敏包含神经病理性、炎性痛觉过敏及阿片类药物引起的痛觉过敏(OIH)等成分,其不同于一般生理性疼痛,主要表现在患者对阈下刺激也产生疼痛反应,亦可出现疼痛范围扩大,患者心理、生理应激增加,影响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持续 利多卡因 术后痛觉过敏
下载PDF
醋酸奥曲肽不同给药方式治疗胃溃疡合并失血性休克疗效对比
16
作者 马智 李昶 曹男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3年第4期321-324,共4页
目的 对比分析醋酸奥曲肽不同给药方式治疗胃溃疡合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胃溃疡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给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 目的 对比分析醋酸奥曲肽不同给药方式治疗胃溃疡合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胃溃疡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给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予以静脉滴注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联合皮下注射注射用醋酸奥曲肽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静脉滴注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联合持续静脉泵注注射用醋酸奥曲肽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胃液pH值、止血时间、输血量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与胃液pH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6.037、14.956,P均<0.001)。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及输血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t=0.445、0.373,P=0.657、0.710)。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无明显差异(χ^(2)=0.549,P=0.459)。结论 皮下注射与持续静脉泵注注射用醋酸奥曲肽治疗胃溃疡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止血效果虽相当,但皮下注射更有利于提高血红蛋白水平与胃液pH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 持续静脉泵注 埃索美拉唑 醋酸奥曲肽 胃溃疡 失血性休克
下载PDF
静脉泵注大剂量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109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成娟 王宏 +4 位作者 刘敏 庞延友 沈宁阳 吉静 王福杰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6-428,共3页
目的 观察大剂量胺碘酮持续静脉泵注转复阵发性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8-2010年3年间辽阳石化总医院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09例,应用大剂量胺碘酮(125mg/h)持续静脉泵注转律治疗.转律前均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化验FT3、FT4... 目的 观察大剂量胺碘酮持续静脉泵注转复阵发性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8-2010年3年间辽阳石化总医院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09例,应用大剂量胺碘酮(125mg/h)持续静脉泵注转律治疗.转律前均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化验FT3、FT4、TSH、血清离子等,做心脏彩超,行心电、血压监护;应用盐酸胺碘酮注射剂(可达龙)150mg加入0.9%的氯化钠50 mL中混匀,以41 mL/h速度持续泵注,即胺碘酮125mg/h,直至转复为窦性心律或达24h;转复后视情况改用0.5~1 mg/min维持6~12 h并加用胺碘酮口服,24h内静脉用胺碘酮总量不超过3000 mg.结果 104例转为窦性心律,成功率为95.41%,胺碘酮的转复剂量为(774.52&#177;700.53) mg,转复时间(6.34&#177;5.55)h.结论 阵发性房颤患者应用大剂量胺碘酮(125 mg/h)持续静脉泵注转律治疗具有转复成功率高、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在基层医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大剂量 持续静脉泵注 阵发性房颤 转律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定两种给药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江焱 曹凤林 《当代医学》 2016年第24期124-125,共2页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两种给药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分为2组,各60例,A组患者予以右美托咪定单次静脉注射,B组给予右美托咪啶持续静脉泵注,对比2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 A组气腹建立后MAP、HR...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两种给药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分为2组,各60例,A组患者予以右美托咪定单次静脉注射,B组给予右美托咪啶持续静脉泵注,对比2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 A组气腹建立后MAP、HR波动较B组更为稳定;A组导管拔除时间(15.8±9.3)min、麻醉恢复时间(21.3±10.6)min、定向力恢复时间(17.8±9.5)min,B组导管拔除时间(24.1±11.5)min、麻醉恢复时间(28.9±14.3)min、定向力恢复时间(25.9±9.3)min;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5/60),B组为21.7%(13/60),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采取右美托咪定单次静脉注射,可促进患者术后更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单次 静脉 持续静脉泵注 妇科 腹腔镜手术
下载PDF
胰岛素瘤切除术围手术期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明炎 傅艳妮 +3 位作者 赵一凡 傅钢兰 沈智文 胡楚文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3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切除术的围术期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年来通过手术治疗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中男6例,女12例,均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15例行开放性肿瘤切除术,3例行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开腹手术采用硬膜外麻...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切除术的围术期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年来通过手术治疗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中男6例,女12例,均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15例行开放性肿瘤切除术,3例行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开腹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气管内全麻,腹腔镜手术采用单纯气管内全麻。根据术中不同的血糖管理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持续泵注组(C组,n=10)术中静脉泵注50%葡萄糖溶液,根据血糖调节输注速度,维持血糖在3.0~6.0mmol·L-1;非持续泵注组(NC组,n=8)未予持续泵注葡萄糖,仅在血糖低于2.8mmol·L-1时才静脉推注50%葡萄糖50mL。术中每隔15分钟监测一次血糖,肿瘤切除前30min停止给糖。所有患者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持续泵注葡萄糖组肿瘤切除前后血糖控制较非持续泵注稳定(P<0.05)。结论胰岛素瘤手术时采用持续泵注葡萄糖能够稳定手术过程中血糖水平,肿瘤切除前静脉泵注50%葡萄糖可以避免肿瘤切除前后血糖急剧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瘤 围手术期管理 全身麻醉 血糖 持续静脉泵注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曹丽燕 《中外医疗》 2020年第31期95-97,共3页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阶段在该院治疗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便利选取72例,根据麻醉过程中右美托咪定的给药方式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阶段在该院治疗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便利选取72例,根据麻醉过程中右美托咪定的给药方式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A组患者以右美托咪定单次静脉泵注的给药方式实施麻醉,B组患者则以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泵注的给药方式实施麻醉。结果相比B组,A组气腹建立后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升高幅度明显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主要麻醉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显著低于B组(3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45,P<0.05)。结论相比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泵注的给药方式,右美托咪定单次静脉泵注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过程中的应用优势更加显著,该给药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麻醉效果,同时还能够显著减少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且患者的定向力恢复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单次静脉麻醉 持续静脉泵注麻醉 妇科腹腔镜手术 麻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