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84篇文章
< 1 2 2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产地沃柑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分析
1
作者 张耀海 陈细羽 +1 位作者 王成秋 焦必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2024年第5期297-304,共8页
该研究旨在分析4个主产地(四川、重庆、云南和广西)的沃柑果皮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性,并为沃柑的产地溯源和深加工提供数据支撑。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沃柑果皮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5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萜烯类1... 该研究旨在分析4个主产地(四川、重庆、云南和广西)的沃柑果皮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性,并为沃柑的产地溯源和深加工提供数据支撑。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沃柑果皮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5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萜烯类18种、醇类11种、醛类10种、酯类8种、酮类1种、其他类2种。柠檬烯是主要的挥发性物质,月桂烯、α-蒎烯、芳樟醇、正辛醇、正辛醛、香茅醇、己醛、反式-2-己烯醛、桧烯、香芹酮和α-松油醇等次之。基于挥发性成分半定量结果,建立四川和重庆,云南和广西沃柑的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进而筛选出潜在生物标志物。结果表明,柠檬烯、芳樟醇和香茅醇可作为区分重庆和四川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醋酸辛酯和α-松油醇可作为区分广西和云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柑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不同萃取方法下绿萼梅花蕾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研究
2
作者 王衍彬 陈雅丹 +6 位作者 秦玉川 吴晓红 黄旭波 程俊文 王丽玲 方茹 贺亮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2023年3月13日,从浙江省长兴县东方梅园有限公司梅花基地采集绿萼梅花蕾,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水蒸气蒸馏、超临界二氧化碳3种萃取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绿萼梅Prunus mume f.viridicalyx花蕾中的挥发性成分,以明确... 2023年3月13日,从浙江省长兴县东方梅园有限公司梅花基地采集绿萼梅花蕾,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水蒸气蒸馏、超临界二氧化碳3种萃取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绿萼梅Prunus mume f.viridicalyx花蕾中的挥发性成分,以明确其花蕾中挥发性成分组成、含量及不同萃取方式对挥发性成分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萃取方法获得的绿萼梅花提取物中共鉴定出醛、醇、酮、烯等9类57种化合物,主要挥发性成分是苯甲醛、壬醛、金合欢醇、苯甲酸、α-香树脂醇、D-柠檬烯,其中苯甲醛含量最高。绿萼梅花顶空-固相微萃取物中共鉴定出21种化合物,以醛、醇和酯类化合物为主;水蒸气蒸馏物中共鉴定出30种化合物,以酯、烯、酮等水难溶化合物为主;而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物中共鉴定出30种化合物,以长链烷、酯类化合物为主。三种提取方法中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中蜡质含量较高,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水蒸气蒸馏法结合更适合作为植物芳香类挥发物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萼梅 挥发性成分 水蒸气蒸馏 顶空-固相微萃取 超临界CO_(2)萃取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的不同成熟度‘青皮’无花果挥发性成分分析
3
作者 刘雪梅 闫新焕 +4 位作者 谭梦男 谷思梦 杜文瑜 许敏 宋烨 《中国果菜》 2024年第4期14-19,共6页
为探讨不同成熟度威海‘青皮’无花果挥发性成分差异,本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鲜食无花果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内标法对风味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威海‘青皮’无花果中共检测出73种... 为探讨不同成熟度威海‘青皮’无花果挥发性成分差异,本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鲜食无花果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内标法对风味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威海‘青皮’无花果中共检测出73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酯类、醛类、醇类、烯类、烷烃类等,其中六成熟无花果检出33种、八成熟检出29种、十成熟检出36种。不同成熟度无花果的挥发性组分、特征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花果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固相微萃取
下载PDF
苦竹笋发酵工艺条件优化及成品挥发性成分分析
4
作者 张长贵 郑耀伟 +1 位作者 潘婉舒 张耕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4期143-150,共8页
为开发一款品质优良的方便型发酵苦竹笋产品,研究发酵方式和发酵工艺条件对发酵苦竹笋品质的影响,以苦竹笋为主要原料,以产品的总酸含量、VC含量、亚硝酸盐含量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确定苦竹笋的发酵方式,采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相结合... 为开发一款品质优良的方便型发酵苦竹笋产品,研究发酵方式和发酵工艺条件对发酵苦竹笋品质的影响,以苦竹笋为主要原料,以产品的总酸含量、VC含量、亚硝酸盐含量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确定苦竹笋的发酵方式,采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筛选苦竹笋的最优发酵工艺条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发酵苦竹笋成品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接种乳酸菌发酵为最佳发酵方式;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蔗糖添加量2%、食盐添加量5%、乳酸菌粉接种量0.10%,发酵时间6 d;成品中检测出25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5种、酯类7种、烯烃类7种、醚类1种、酸类1种、酮类1种、其他3种,相对含量依次为48.13%、33.69%、11.99%、4.16%、0.22%、0.19%、1.62%。该条件下制作的发酵苦竹笋产品色泽好、风味佳、质地脆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竹笋 发酵产品 工艺技术 挥发性成分 乳酸菌
下载PDF
超声辅助-GC-MS联用分析斯里兰卡桂叶油挥发性成分
5
作者 崔成哲 付祺 +3 位作者 杨泽恩 李宝志 梁淼 李河霖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6期64-66,共3页
采用超声辅助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斯里兰卡桂叶油中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①斯里兰卡桂叶油中共检测出32种挥发性成分,包含烯烃类、酚类、酯类、醇类、醛酮类、杂环类化合物;... 采用超声辅助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斯里兰卡桂叶油中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①斯里兰卡桂叶油中共检测出32种挥发性成分,包含烯烃类、酚类、酯类、醇类、醛酮类、杂环类化合物;②其中酚类化合物总含量最高,为23.05 mg/g,占总挥发性物质的81.10%;③斯里兰卡桂叶油中含量较高的物质为丁香酚(23.05 mg/g)、苯甲酸苄酯(1.04 mg/g)、芳樟醇(0.53 mg/g)、氧化石竹烯(0.43 mg/g)、反式肉桂醛(0.15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里兰卡桂叶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挥发性成分 超声辅助萃取
下载PDF
盾翅藤属4种植物叶片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覃静婷 覃永华 +2 位作者 黄松殿 梁小春 刘世男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189-194,共6页
采用GC−MS对盾翅藤、贵州盾翅藤、广西盾翅藤和倒心盾翅藤4种植物叶片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盾翅藤属4种植物叶片中共鉴定出187种化学成分,其中醇类23种、芳香烃类11种、酚类3种、醚类1种、醛类20种、酮类27种、烷烃类2... 采用GC−MS对盾翅藤、贵州盾翅藤、广西盾翅藤和倒心盾翅藤4种植物叶片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盾翅藤属4种植物叶片中共鉴定出187种化学成分,其中醇类23种、芳香烃类11种、酚类3种、醚类1种、醛类20种、酮类27种、烷烃类25种、烯烃类43种、酯类22种、其他类12种。盾翅藤属4种植物叶片共有的化学成分为59个,特有成分随种类不同成分和含量有差异。盾翅藤、贵州盾翅藤和广西盾翅藤的主要成分是醛类和醇类化合物,达到73.74%~86.85%;倒心盾翅藤主要成分是醇类、烯烃类和醛类化合物,达到68.46%。盾翅藤叶片的挥发性成分以环己醇(31.58%)、己醇(23.24%)和反式−2−己烯醛(15.76%)为主,贵州盾翅藤以反式−2−己烯醛(55.63%)和己醛(15.13%)为主,广西盾翅藤以反式−2−己烯醛(41.83%)和环己醇(10.18%)为主,倒心盾翅藤以己醇(24.36%)、环己醇(11.35%)为主。盾翅藤属4种植物叶片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差异明显,结果可为盾翅藤属植物的培育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翅藤 贵州盾翅藤 广西盾翅藤 倒心盾翅藤 挥发性成分 GC-MS
下载PDF
动态顶空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质谱联用技术解析不同品种烘青绿茶的挥发性成分
7
作者 李玮轩 解东超 +5 位作者 邵晨阳 张悦 吕海鹏 林智 杜琪珍 朱荫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37-148,共12页
通过优化茶叶用量、捕集温度、孵化温度、吹扫总流量、吹扫速率以及干燥速率等动态顶空(dynamic headspace,DHS)提取参数,建立了基于DHS萃取联合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的烘青绿茶挥发性成分的最优提取及分析方法,并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 通过优化茶叶用量、捕集温度、孵化温度、吹扫总流量、吹扫速率以及干燥速率等动态顶空(dynamic headspace,DHS)提取参数,建立了基于DHS萃取联合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的烘青绿茶挥发性成分的最优提取及分析方法,并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质谱(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mass spectrometry,GC-O-MS)联用技术系统解析不同品种烘青绿茶的关键嗅感物质。结果表明,当茶叶用量为200 mg、捕集温度为70℃、孵化温度为70℃、吹扫总流量为350 mL、吹扫速率为10 mL/min、干燥速率为10 mL/min时,萃取效果最佳。继而对3个代表性品种制备的烘青绿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析,共鉴定出74种挥发性成分;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烘青绿茶的香气化学物质基础差别迥异,共18种化合物被鉴定为关键差异性挥发性成分,其中异亚丙基丙酮及芳樟醇在龙井43烘青绿茶中含量最高,6-甲基-5-庚烯-2-酮、辛醛、环己酮、苯乙酮、古巴烯、表荜澄茄油烯醇等在福鼎大白茶中含量最高。进一步的GC-O-MS分析共识别出烘青绿茶中的28种嗅感物质,它们主要呈现青香、清新、花果香、草本香、木香、甜香等气味属性,其中花果香属性的香气强度总和最高,青香、清新属性次之。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芳樟醇、菖蒲烯、δ-杜松烯、6-甲基-5-庚烯-2-酮和辛醛是3个不同品种烘青绿茶间的关键差异性嗅感物质,芳樟醇在龙井43烘青绿茶中贡献显著,而后四者对福鼎大白茶烘青绿茶的香气品质形成贡献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烘青绿茶 茶树品种 挥发性成分 动态顶空萃取联合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质谱 关键嗅感物质
下载PDF
4种香花型石斛花朵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8
作者 张钰莹 赵瑞晶 +3 位作者 许凤 李涵 李东徽 曹桦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64-272,共9页
为探究石斛属(Dendrobium)盛花期花朵的主要挥发性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技术对球花石斛(D.thyrsiflorum)、扭瓣石斛(D.tortile)、鼓槌石斛(D.chrysotoxum)和密花石斛(D.densiflorum)花朵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 为探究石斛属(Dendrobium)盛花期花朵的主要挥发性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技术对球花石斛(D.thyrsiflorum)、扭瓣石斛(D.tortile)、鼓槌石斛(D.chrysotoxum)和密花石斛(D.densiflorum)花朵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石斛花朵的挥发性成分共70种,包括酯类、醇类、酚类、酮类、烷类、烯类、醛类以及其他等8类,其中烯类总含量最高,为主要挥发性成分。球花和密花石斛的主要香气成分为β-石竹烯,相对含量分别为0.46和6.91μg/(g·h);而扭瓣石斛为醋酸辛酯[6.11μg/(g·h)];鼓槌石斛为β-罗勒烯[5.23μg/(g·h)]。该研究有利于评价和筛选有价值的芳香石斛兰种质资源,为香型石斛兰品种培育和兰花精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属 花朵 GC-MS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4种枸橼类柑橘果皮挥发性成分分析
9
作者 钟文彬 岳建强 +5 位作者 张碧蓉 闫素云 段敏仙 史文斌 罗心平 周先艳 《果树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66-281,共16页
【目的】系统比较4种枸橼类柑橘果皮挥发性成分并筛选差异特征挥发性成分,对利用枸橼类柑橘种质资源及促进柑橘精油产业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溶剂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云柠1号柠檬、红柠檬、香水柠檬和香... 【目的】系统比较4种枸橼类柑橘果皮挥发性成分并筛选差异特征挥发性成分,对利用枸橼类柑橘种质资源及促进柑橘精油产业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溶剂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云柠1号柠檬、红柠檬、香水柠檬和香橼果皮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在云柠1号柠檬、红柠檬、香水柠檬和香橼果皮中共检测出85种挥发性成分,依次检测出72种、57种、58种、58种;从总挥发性成分含量看,云柠1号柠檬>香水柠檬>红柠檬>香橼。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可将4种枸橼类柑橘品种有效区分;以VIP≥1,p<0.05为基准,筛选得到12种差异特征挥发性成分,其中云柠1号柠檬果皮中γ-松油烯、β-桧烯、柠檬醛、β-蒎烯、α-蒎烯、橙花醛的含量显著积累;红柠檬果皮中(Z)-α-佛手柑油烯、α-金合欢烯的含量显著积累,其中α-金合欢烯是红柠檬果皮中所特有的;香水柠檬果皮中D-柠檬烯、香茅醛含量显著积累;香橼果皮中香叶醇、紫苏醛含量显著积累。【结论】不同枸橼类柑橘果皮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差异显著,其中D-柠檬烯、γ-松油烯、β-桧烯、香茅醛、柠檬醛、香叶醇、(Z)-α-佛手柑油烯、β-蒎烯、α-蒎烯、α-合金欢烯、紫苏醛、橙花醛可作为这4种枸橼类柑橘果皮的差异特征挥发性成分。云柠1号柠檬和香水柠檬香气成分丰富,可作为优异的柑橘香气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橼 果皮 GC-MS 挥发性成分 分析
下载PDF
秭归丝绵茶鲜叶非挥发性成分及丝形态结构分析
10
作者 刘璇 李玉川 +5 位作者 宋育林 雷震东 李艳 余志 倪德江 陈玉琼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68-273,共6页
为研究丝绵茶品质形成特点,以秭归当地生产丝绵茶的茶树种‘丝绵土茶’6个嫩度部位叶片为研究对象,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其非挥发性代谢成分、矿质元素、“丝”结构及数量特... 为研究丝绵茶品质形成特点,以秭归当地生产丝绵茶的茶树种‘丝绵土茶’6个嫩度部位叶片为研究对象,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其非挥发性代谢成分、矿质元素、“丝”结构及数量特点。结果表明,丝绵茶鲜叶中的非挥发性代谢成分在嫩度较高的叶位富集较多,其中一叶和二叶(L1、L2)中氨基酸、生物碱、儿茶素和香气糖苷物质含量较高;茶氨酸、有机酸和黄酮类在第三叶(L3)富集最多。而嫩度较低的五六叶中非挥发性成分含量相对较低。不同嫩度鲜叶原料积累的各种元素具有明显差异,氮、磷、钾、锌和铜元素在嫩度较高的一、二叶位(L1、L2)含量较高,L1分别为32.41 mg/g、4.53 mg/g、15.65 mg/g、45.45μg/g、10.75μg/g,L2分别为30.60 mg/g、3.70mg/g、14.12mg/g、35.82μg/g、9.02μg/g;而铁、锰和钙在成熟叶位含量较高。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丝绵茶鲜叶中“丝”结构包括三股卷曲和单股卷曲两种形式,分布在主脉和侧脉的维管束木质部内螺纹或环纹导管;且二、三、四叶中“丝”的数量较芽头和一叶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绵茶 嫩度 挥发性成分 矿质元素 “丝”结构
下载PDF
山西老陈醋难挥发性成分及研究进展
11
作者 孙宝山 孙玲玲 +3 位作者 张冰莹 周雅文 肖阳 徐宝财 《中国调味品》 CAS 2024年第3期193-196,220,共5页
山西老陈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发现醋中含有多种营养和生物活性成分,包括有机酸、氨基酸、糖类等难挥发性成分,赋予了山西老陈醋酸、鲜、甜等口感,还具有保健功能。文章主要综述了山西老陈醋难挥发性成分的组... 山西老陈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发现醋中含有多种营养和生物活性成分,包括有机酸、氨基酸、糖类等难挥发性成分,赋予了山西老陈醋酸、鲜、甜等口感,还具有保健功能。文章主要综述了山西老陈醋难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功能、影响因素和分析方法等研究进展,有助于加深山西老陈醋的科学理解,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老陈醋 挥发性成分 保健功能 分析 氨基酸
下载PDF
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桂花净油分子蒸馏馏分的挥发性成分
12
作者 郭智鑫 郝丹丹 +5 位作者 卞建明 谢秋涛 孙亚丽 汪凯 李高阳 朱向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2024年第7期276-285,共10页
为了探究分子蒸馏技术纯化桂花净油的不同馏分挥发性成分与香气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中的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 为了探究分子蒸馏技术纯化桂花净油的不同馏分挥发性成分与香气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中的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P-value与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important in the projection,VIP)与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对桂花净油的轻组分、重组分和残留物组分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种馏分中共检测到8大类挥发性成分共73种,其中醇类22种、醛类5种、酸类10种、酚类3种、酮类5种、酯类17种、烷烃类5种、烯萜类6种。各馏分中醇类物质的种类与相对含量最高,是桂花净油挥发性成分的主要贡献物质,且各馏分的挥发性成分种类与相对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建立的三种馏分挥发性成分判别模型,分类准确率为98.2%;并在分析确定出三种馏分27种差异性挥发物成分(VIP>1)后,对轻组分14种、重组分9种和残留物组分11种的关键香气贡献成分(ROAV>1)进行香气轮廓分析,轻组分与重组分、残留组分相比,表现出的花香味、甜味以及松木香味更为强烈。轻组分的挥发性成分种类与相对含量最多,香气特征中的桂花花香味最为浓郁强烈。本研究采用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桂花净油各馏分挥发性成分差异与香气特征,为桂花净油分子蒸馏各馏分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蒸馏技术 桂花净油 化学计量学方法 气质分析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不同品种南瓜品质和挥发性成分分析
13
作者 陈霖虹 傅曼琴 +4 位作者 陆胜勇 李璐 钟玉娟 李俊星 肖更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2024年第5期223-233,共11页
以5个品种南瓜为研究对象,比较其理化性状、营养成分、总酚及抗氧化活性和挥发性成分间的差异。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综合评价了南瓜9个主要品质性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南瓜果实挥发性成分,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Pr... 以5个品种南瓜为研究对象,比较其理化性状、营养成分、总酚及抗氧化活性和挥发性成分间的差异。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综合评价了南瓜9个主要品质性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南瓜果实挥发性成分,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表明,5种南瓜的干物质、肌醇、抗坏血酸含量分别介于36.95%~50.91%、1.48~17.02 mg/g和2.17~15.26 mg/100 g,均表现为香缘早最高,221-09最低;香缘早的pH(7.95)和蔗糖含量最高(52.04 mg/g)、总酸含量最低(7.54 mg/kg),而黑小宝pH(7.26)和蔗糖最低(20.17 mg/g)、总酸最高为29.75 mg/kg;淀粉含量介于1.06%~3.65%,表现为221-09最高而黑小宝最低;果糖、葡萄糖含量分别介于21.39~57.97 mg/g和15.74~39.51 mg/g,均为221-09最高而香缘早最低;总酚含量、DPPH值和ABTS值分别介于2.44~3.00 mg GAE/g、0.15~0.33 mg TE/g和0.09~0.25 mg TE/g之间,均为221-09含量最高而香缘1号最低。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香缘早位列第一,其次为221-09,综合品质优。5种南瓜共检测出50种挥发性成分,PCA分析发现香缘早香气成分最丰富且与其余品种具有显著性差异。相对香气活度值大于1的风味成分有1-辛烯-3醇、芳樟醇、2-甲基-2-丁醛、己醛、青叶醛、壬醛、反式-2-壬醛、3,5-辛二烯-2-酮、β-紫罗酮,确定其为关键香气成分。本研究结果可为南瓜优良育种、品质评价、加工及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 品质 挥发性成分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漯河地区4种常见咸味香精挥发性成分组分分析
14
作者 韩磊 岳亚锋 贾娟 《中国调味品》 CAS 2024年第3期145-149,168,共6页
针对漯河地区肉制品和仿肉制品常用的咸味香精“鸿宝牌猪肉味香精”,分别采取同时蒸馏萃取(SDE)法、静态顶空(HS)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3种提取方法对咸味香精主要挥发性呈香物质进行提取,并结合GC-MS法对其进行了主要挥发性呈... 针对漯河地区肉制品和仿肉制品常用的咸味香精“鸿宝牌猪肉味香精”,分别采取同时蒸馏萃取(SDE)法、静态顶空(HS)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3种提取方法对咸味香精主要挥发性呈香物质进行提取,并结合GC-MS法对其进行了主要挥发性呈香成分分析。其中,SDE法对醛类和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效果较好,HS法和HS-SPME法对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效果较好,而3种方法对含硫、含氮类化合物的提取效果差异不显著,均表现出较好的提取效果。由于HS法提取更加方便快捷,因此文章建立了针对咸味香精挥发性成分的HS-GC-MS分析方法,并对4种漯河地区常见的咸味香精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了组分分析。结果表明,漯河地区常见的咸味香精中酮类、含硫、含氮类物质相对峰面积百分比均较高,这些物质可能是这4种咸味香精中的主要呈香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味香精 萃取方法 挥发性成分 GC-MS
下载PDF
腐败辐照凤爪中的真菌多样性及其与挥发性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贾鑫 王丹 +5 位作者 陈阳瑞泽 徐攀 孟爱莲 张雁君 黄敏 高鹏 《核农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074-1086,共13页
鉴于预包装凤爪辐照灭菌后仍会发生胀袋等腐败现象,为探讨腐败辐照凤爪真菌多样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正常凤爪和腐败凤爪中的真菌多样性,并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挥发性成分的变... 鉴于预包装凤爪辐照灭菌后仍会发生胀袋等腐败现象,为探讨腐败辐照凤爪真菌多样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正常凤爪和腐败凤爪中的真菌多样性,并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此外,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揭示了优势核心微生物与挥发性成分之间的相关性(|r|>0.8,P<0.05)。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是腐败凤爪中的优势门,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和曲霉属(Aspergillus)是腐败凤爪中的优势属。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象色谱质谱法从正常凤爪和腐败凤爪中共鉴定出72种挥发性成分。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分别筛选出11种优势核心真菌属和34种挥发性成分的标志物。基于Spearman分析的相关性网络图显示,10个优势核心真菌属对腐败前后凤爪的挥发性成分含量有显著影响(VIP>1,P<0.05),包括未分类_o_酵母菌属(unclassified_o_Saccharomycetales)、枝孢菌属(Cladosporium)、镰刀菌属(Fusarium)、Vanrija、Thermoascus、Apiotrichum、未分类_k_真菌(unclassified_k_Fungi)、Aspergillus、假丝酵母属(Candida)和复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本研究可为优化凤爪生产工艺和辐照灭菌工艺,解决其腐败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败辐照凤爪 高通量测序 真菌多样性 挥发性成分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研究肝喜片处方中挥发性成分
16
作者 陈玲珑 陆艳艳 彭艳梅 《肿瘤药学》 CAS 2024年第1期59-64,共6页
目的前期研究显示肝喜片处方中陈皮、茵陈、沉香等6种含挥发性成分中药饮片提取的芳香水中解析出8种挥发性成分,其中柠檬烯、γ-萜品烯、冰片、β-蒎烯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肝喜片全方中挥发性成分,本研究采用... 目的前期研究显示肝喜片处方中陈皮、茵陈、沉香等6种含挥发性成分中药饮片提取的芳香水中解析出8种挥发性成分,其中柠檬烯、γ-萜品烯、冰片、β-蒎烯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肝喜片全方中挥发性成分,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医院制剂肝喜片处方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肝喜片中非全方芳香水及全方芳香水,并结合GC-MS技术对其成分进行检测及解析。结果肝喜片全方中药饮片提取的芳香水中共检测出28种挥发性成分,含量较高的成分为右旋樟脑(48.45%)、苯甲醛(12.46%)、芳香酮(8.69%),合计69.6%,但均无明显药理作用;其他少量成分有药理作用,但含量很低。结论肝喜片工艺优化提取挥发性成分时不宜用全方,应优选陈皮、茵陈、沉香等6种含挥发性成分中药饮片提取芳香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喜片 芳香水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醉香含笑不同树高处心边材挥发性成分的差异
17
作者 李素欣 姜清彬 +4 位作者 张晖 李永泉 郭微 王涛 郭朗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28-136,共9页
为探究醉香含笑不同树高处心边材挥发性成分的积累规律及香气应用价值,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HS-SPME-GC-QTOF-MS)对醉香含笑2个不同树高处心材、边材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采用主成分... 为探究醉香含笑不同树高处心边材挥发性成分的积累规律及香气应用价值,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HS-SPME-GC-QTOF-MS)对醉香含笑2个不同树高处心材、边材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层次聚类分析法(HCA)分析不同树高处心边材挥发性成分差异,并鉴定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醉香含笑2个不同树高心边材共鉴定出92种挥发性化合物,筛选出35个差异代谢物,其中边材中的单萜类、醛类、烷烃类化合物在边材中的合成水平显著高于心材,且随着树高的增加而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香含笑 心材 边材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武夷肉桂加工中挥发性成分糖苷结合物和香气品质形成研究
18
作者 吴宗杰 欧晓西 +5 位作者 林宏政 余欣茹 程守悦 吴晴阳 李鑫磊 孙云 《茶叶科学》 CAS CSCD 2024年第1期84-100,共17页
肉桂是武夷岩茶主栽品种,具有馥郁的花果香和辛锐的桂皮味特征。为明确武夷肉桂关键呈香物质和挥发性成分糖苷结合物(GBVs)对香气的贡献,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仪系统(UHPLC-Q-Exactive/MS)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 肉桂是武夷岩茶主栽品种,具有馥郁的花果香和辛锐的桂皮味特征。为明确武夷肉桂关键呈香物质和挥发性成分糖苷结合物(GBVs)对香气的贡献,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仪系统(UHPLC-Q-Exactive/MS)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武夷肉桂加工过程GBVs和香气物质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检测到武夷肉桂11个不同加工阶段的276种香气物质,这些香气物质包括酯类、醇类、杂环化合物类、酮类、醛类、萜类等多种组分,其中杂环化合物类、酯类、萜类和醇类香气组分含量较高。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发现,武夷肉桂中30种特征香气物质变量重投影要性值和香气活度值均大于1,其中具有青味的(Z)-3-己烯醇和(E)-2-己烯醛含量在加工过程中下降,呈花香或果香的芳樟醇、苯甲醇、苯乙醛、香叶醇和β-罗勒烯含量在加工过程中上升,脱氢芳樟醇和α-石竹烯具有辛香的特征,可能是肉桂品种特征香气桂皮辛香的主要贡献物。在武夷肉桂毛茶中芳樟醇、苯乙醛、苯甲醇、2-乙氧基-3-甲基吡嗪和(E,E)-3,5-辛二烯-2-酮等物质香气特征影响值大于1,说明这些物质是武夷肉桂加工过程中关键呈香物质。在武夷肉桂中鉴定到10种GBVs,在加工过程中,葡萄糖苷的含量呈上升趋势,而樱草糖苷的含量呈下降趋势,GBVs总含量上保持相对稳定。在做青后期,葡萄糖苷和樱草糖苷的含量都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苯甲基樱草糖苷、2-苯乙基樱草糖苷、香叶基樱草糖苷、芳樟基樱草糖苷和香叶基葡萄糖苷显著下降,结果表明GBVs参与了武夷肉桂花果香和甜香的形成。研究结果阐明武夷肉桂特征香气成分以及GBVs在武夷肉桂香气形成中的作用,有利于更好地提升武夷肉桂香气品质,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肉桂 代谢组学 加工过程 香气 挥发性成分糖苷结合物
下载PDF
特色香料作物油樟叶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挥发性成分分析
19
作者 刘雯雯 胡连清 +5 位作者 陈露 杨丽 魏琴 周杰 周万海 冯瑞章 《核农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55-463,共9页
为探究特色香料作物油樟叶内生真菌资源,本研究以5个不同株系油樟在4个季节的叶组织为对象,提取叶部精油,分离纯化叶部可培养内生真菌,采用内转录间隔区(ITS)测序法和多样性指数分析内生真菌丰富度,借助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鉴定菌株... 为探究特色香料作物油樟叶内生真菌资源,本研究以5个不同株系油樟在4个季节的叶组织为对象,提取叶部精油,分离纯化叶部可培养内生真菌,采用内转录间隔区(ITS)测序法和多样性指数分析内生真菌丰富度,借助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鉴定菌株发酵液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不同株系油樟叶产油率在不同季节存在差异,其中春季16号株系油樟叶产油率最高。通过分离纯化共得到43株可培养内生真菌,划分为2门、4纲、9目、11科、13属,优势属为叶点霉属(Phyllosticta)。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析结果表明,16号株系和春季油樟叶内生真菌种群多样性较丰富,且群落分布相对均匀。GC/MS鉴定结果显示,内生真菌发酵液含有69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其中仅X29、D72和A39能代谢产生油樟叶精油主要成分。可培养内生真菌在不同株系和不同季节的油樟叶中数量、种群及组成均存在差异,筛选得到的功能菌株具有进一步开发香料成分的潜力。本研究结果为后续油樟叶产香料物质的开发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叶 内生真菌 多样性 季节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咖啡豆红外喷动床干燥对其粉末物性品质、干燥能耗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20
作者 余祖艳 任广跃 +5 位作者 许韩山 段续 李琳琳 岳燕霞 樊小静 王喆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99-207,共9页
为获得高品质干燥咖啡豆,采用红外喷动床组合干燥技术对咖啡豆进行干燥处理,研究不同进口温度和进口风速对咖啡粉色泽、堆积密度、休止角、得粉率、持水能力和水溶性指数、微观结构、干燥能耗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进口温... 为获得高品质干燥咖啡豆,采用红外喷动床组合干燥技术对咖啡豆进行干燥处理,研究不同进口温度和进口风速对咖啡粉色泽、堆积密度、休止角、得粉率、持水能力和水溶性指数、微观结构、干燥能耗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进口温度和进口风速可以加快干燥速率,缩短干燥时间,降低干燥能耗。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共检测出7大类(酸类、酯类、醛类、醇类、酮类、杂环类及其他类)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酸类、酯类、醇类、杂环类4类为咖啡豆主要挥发性化合物且含量较高。综合对比得出最佳干燥条件为进口温度75℃,进口风速7.5 m/s,在此条件下,L*值和堆积密度取得最大值,分别为106.59和0.65 g/mL,休止角取得最小值36.87°,得粉率、持水能力和水溶性指数取得最大值,分别为43.43%、5.4 g/g和41.27%,干燥能耗取得最小值336.53 kJ/g,形态结构保存较为完整,壁面光滑平整,检测到的挥发性成分种类最高达70种,含量为38 487.028 49 ng/g(以干基计),咖啡豆综合品质最佳。该研究可为红外喷动床干燥技术在咖啡豆干燥加工及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喷动床干燥 生咖啡豆 物性品质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