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5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喷染车间的挥发性有机物质量浓度预测方法及应用研究
1
作者 彭来湖 张权 +1 位作者 李建强 李杨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6-195,共10页
以喷染车间挥发性有机物为研究对象,对喷染车间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质量浓度预测方法进行研究。首先,使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算法对影响喷染车间挥发性有机物质量浓度的特征变量进行权重分析。同时... 以喷染车间挥发性有机物为研究对象,对喷染车间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质量浓度预测方法进行研究。首先,使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算法对影响喷染车间挥发性有机物质量浓度的特征变量进行权重分析。同时,构建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Term and Short-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 LSTM)的挥发性有机物质量浓度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引入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 SSA)进行参数优化选择。最后,以浙江省杭州市某汽车喷染车间7月29日—10月28日的数据为样本,将温度、相对湿度、室内大气压、室外大气压作为模型输入变量,并与LSTM模型、随机森林-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Random Forest-Long Short-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 RF-LSTM)模型、随机森林-反向传播神经网络(Random Forest-BP neural network, RF-BP)模型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基于随机森林-麻雀搜索算法-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Random Forest-Sparrow Search Algorithm-Long Short-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 RF-SSA-LSTM)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佳,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决定系数分别为2.812 2、3.457 4、0.988。同时,为验证RF-SSA-LSTM模型性能,通过不同时间步长实现对喷染车间VOCs质量浓度预测,结果显示预测误差较小,在可接受范围内。RF-SSA-LSTM预测模型提高了挥发性有机物质量浓度的预测精度,为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挥发性有机物 随机森林 麻雀搜索算法 LSTM神经网络
原文传递
油田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的对象分析及措施
2
作者 刘志宏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4年第3期64-68,共5页
为了适应“十四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形势,有效控制油田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针对某油田地面生产系统现状、原油生产工艺以及油田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点多、排放无规律且组分复杂的特点,按照GB 39728—2020《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大气污... 为了适应“十四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形势,有效控制油田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针对某油田地面生产系统现状、原油生产工艺以及油田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点多、排放无规律且组分复杂的特点,按照GB 39728—2020《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通过对油气生产、集输、储存各环节进行分析梳理,确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对象,并研究相应的治理措施,其中挥发性有机液体储存排放控制对象为某采油A厂4座净化油储罐和7座沉降罐(含水油),装卸控制对象为某卸油点的装载系统,甲烷排放治理对象为某站1处拉油点。对于挥发性有机液体的储存排放采用恢复站内密闭生产流程的治理措施;装卸采用法兰快速接头的半密闭装载方式;拉油点甲烷的排放治理,采用集输工艺。通过对以上油田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确保某油田挥发性有机液体储存和拉油点甲烷的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挥发性有机物 存储 排放 治理措施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物和半挥发性有机物在环境中的分析与监测
3
作者 任亚玲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4年第1期67-69,共3页
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在环境中具有不同的来源和分布。VOCs主要来自燃料燃烧、工业生产、溶剂使用和农业活动等人类活动,而SVOCs则主要来自植物、土壤、废水、动物废弃物和汽车排放等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本文主... 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在环境中具有不同的来源和分布。VOCs主要来自燃料燃烧、工业生产、溶剂使用和农业活动等人类活动,而SVOCs则主要来自植物、土壤、废水、动物废弃物和汽车排放等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本文主要探讨挥发性有机物和半挥发性有机物在环境中的分析与监测,包括其来源、分布、影响等,以期为相关学者带来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挥发性有机物 环境 分析与监测
下载PDF
汽车漆渣挥发性有机物释放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4
作者 杨锐豪 李彬 +5 位作者 刘义 颜渝森 刘泽伟 黄启飞 黄泽春 刘婷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3-910,共8页
汽车油漆废渣(PS)是汽车制造喷漆环节产生的危险废物,由于存在挥发性有机物(VOCs)、重金属含量高和燃点低等危险特性,PS具有很高的环境污染风险.然而,PS在储存过程中释放的VOCs的环境风险尚未被探究.本文通过环境试验箱,考察了4种典型PS... 汽车油漆废渣(PS)是汽车制造喷漆环节产生的危险废物,由于存在挥发性有机物(VOCs)、重金属含量高和燃点低等危险特性,PS具有很高的环境污染风险.然而,PS在储存过程中释放的VOCs的环境风险尚未被探究.本文通过环境试验箱,考察了4种典型PS中VOCs的释放特性,并研究PS中VOCs的释放动力学.结果表明:PS的内扩散阶段在整个释放期间占主导地位,释放的VOCs中含氧化合物比芳香烃化合物更容易从PS中扩散到空气中,油基湿式油漆废渣(OBWPS)具有较高的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和较长的释放时间.PS中个体以及TVOC的累积释放通量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并且相关系数R^(2)>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油漆废渣(PS) 挥发性有机物(VOCs) 释放特性 动力学
下载PDF
燃煤机组烟气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
5
作者 陈超 刘卫平 +6 位作者 汤国锋 丁一 张建伟 朱希峰 王家伟 汪涛 张永生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69,共9页
为了解不同容量燃煤机组烟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特性和不同尾部空气污染物控制设备(APCDs)对VOCs的控制作用,在福建省国投云顶湄洲湾电力公司400 MW亚临界对冲燃烧机组和1 000 MW超超临界切圆燃烧机组进行在线法和离线法采样测试... 为了解不同容量燃煤机组烟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特性和不同尾部空气污染物控制设备(APCDs)对VOCs的控制作用,在福建省国投云顶湄洲湾电力公司400 MW亚临界对冲燃烧机组和1 000 MW超超临界切圆燃烧机组进行在线法和离线法采样测试,获取烟气中甲烷、非甲烷总烃和其他VOCs的全流程浓度。结果表明,1 000 MW机组SCR前的非甲烷总烃质量浓度(24.66 mg/m^(3))低于400 MW机组(33.36 mg/m^(3))。由于1 000 MW机组负荷和炉膛温度高,且煤在切圆燃烧炉内比对冲燃烧停留时间长,故煤燃烧更彻底。两机组SCR系统均能脱除超过70%的非甲烷总烃,400 MW和1 000 MW机组的SCR脱除效果分别为88.43%和74.32%。而在静电除尘过程(ESP)中,高压静电场可能会导致飞灰释放部分VOCs,增加烟气VOCs浓度。经所有APCDs后,400 MW机组和1 000 MW机组的VOCs排放质量浓度分别为8.40和8.47 mg/m^(3),整体脱除率为73.98%和63.02%,几乎未检出甲烷。离线测试结果:印尼煤燃烧后VOCs主要为正己烷、苯系物和苯甲醛。各固体样品(如煤、灰、石膏)有机物浓度分析显示,VOCs种类与机组大小无明显关联。这些发现有助于深入理解燃煤电厂对空气质量影响及优化污染控制设备设计。燃煤电厂实际运营中需依具体情况优化污染控制设备,以达到最大脱除效果,也需考虑机组大小和运行效率,有效控制VOCs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排放特性 印尼煤 机组容量 燃煤烟气 非甲烷总烃
下载PDF
6 种园林植物挥发性有机物成分分析
6
作者 牛香 王兵 +3 位作者 袁卿语 郭雅君 许庭毓 张维康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4-179,共6页
为探究北京市6种常见园林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的组成,采用动态顶空套袋法采集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侧柏、雪松、矮紫杉、银杏、北京丁香以及月季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分析鉴定,并利用离子峰面积归一化法对植物释放挥发... 为探究北京市6种常见园林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的组成,采用动态顶空套袋法采集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侧柏、雪松、矮紫杉、银杏、北京丁香以及月季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分析鉴定,并利用离子峰面积归一化法对植物释放挥发性有机物的峰面积进行百分比标准化,测算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侧柏BVOCs包括8类62种,雪松BVOCs包括8类64种,矮紫杉BVOCs包括7类65种,银杏BVOCs包括8类56种,北京丁香BVOCs包括8类57种,月季BVOCs包括9类56种;6种园林植物BVOCs均含有烯烃类、烷烃类、芳香烃类、醇类、醛类、酮类、酯类7类化合物,但各类别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有明显差异且挥发性有机物中均含有(+)-α-蒎烯、(+)-柠檬烯、甲苯、正己醛、反式-3-己烯-1-醇5种共有成分,其含量分别占侧柏、雪松、矮紫杉、银杏、北京丁香和月季挥发性成分总量的12.24%、40.1%、2.44%、10.74%、24.32%、4.65%。研究结果对于北京市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的合理选择及科学配置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挥发性有机物 成分 气质联用
下载PDF
泰安市区秋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7
作者 王璐 周旭 +3 位作者 刘跃辉 刘慧 张英磊 范光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9-340,共12页
采用罐采样预浓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泰安市区秋季(2020年10月17日至27日)115种大气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进行观测。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泰安市区秋季VOCs体积分数为(67.50±25.55)×10^(−9),其中以烷烃(34.86%)和含氧挥... 采用罐采样预浓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泰安市区秋季(2020年10月17日至27日)115种大气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进行观测。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泰安市区秋季VOCs体积分数为(67.50±25.55)×10^(−9),其中以烷烃(34.86%)和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32.03%)为主。分别应用臭氧生成潜势(OFP)和OH消耗速率LOH评估观测期间VOCs的大气化学反应活性,发现秋季泰安市区的OFP为(241.50±6.91)×10^(−9),主要由OVOCs(39.92%)和芳香烃(33.03%)贡献。LOH为7.34±0.33 s^(−1),OVOCs贡献56.32%。使用气溶胶生成系数法(FAC)估算观测期间VOCs对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潜势的贡献,结果表明SOA生成潜势为(366.58±37.80)×10^(−9),以芳香烃(98.79%)为主。特征物种比值分析结果显示,泰安市区秋季VOCs受机动车尾气、溶剂使用和燃烧源等本地源的影响较大。PMF源解析结果表明,机动车排放对VOCs的贡献占比最高为26.1%,其中来自汽油车尾气排放和柴油车尾气排放的贡献分别为19.4%和6.7%;溶剂使用和工业源对VOCs的贡献占比相当,分别为20.1%和19.9%;固定燃烧源和液化石油气(LPG)使用的贡献分别为16.2%和12.3%;植物源贡献占比最低,为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反应活性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 特征物种比值 来源解析
下载PDF
典型石化企业地面火炬挥发性有机物及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与环境影响
8
作者 卜梦雅 张钢锋 杜天君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2-370,共9页
针对我国石化行业减污降碳形势严峻的现实,以具有百万吨乙烯裂解能力的某石化企业中2座地面火炬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采样监测和模型计算,系统探讨了火炬燃烧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A、B 2座火炬2021年... 针对我国石化行业减污降碳形势严峻的现实,以具有百万吨乙烯裂解能力的某石化企业中2座地面火炬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采样监测和模型计算,系统探讨了火炬燃烧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A、B 2座火炬2021年VOCs排放量分别为310.56和77.38 t/a,烯烃是主要排放组分;温室气体排放以含碳化合物燃烧转化产生的CO_(2)为主,排放量约占火炬CO_(2)排放总量的99.98%;2座火炬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分别为3011.72和628.97 t/a,乙烯和丙烯分别是A、B火炬OFP的主要贡献者,贡献率分别为39.52%和44.91%;2座火炬年全球增温潜势(GWP)分别为5806.92和1148.46 t/a(以CO_(2)当量计),其中CO_(2)的贡献最大,其导致的直接温室效应是CH4的25.12~35.46倍,是VOCs排放间接导致温室效应的6.64~7.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化行业 火炬 挥发性有机物 温室气体 臭氧生成潜势 全球增温潜势
下载PDF
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源解析——以“2+26”城市之一濮阳市为例
9
作者 王冰 李光明 +4 位作者 张新民 马红磊 吴冬玲 王文红 王信增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0-386,共7页
依据“2+26”城市之一濮阳市2021年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监测结果,对VOCs进行污染特征分析、臭氧生成潜势分析以及污染来源解析。研究表明:濮阳市大气VOCs中组分占比表现为烷烃>烯烃>芳香烃>炔烃。乙烷、丙烷、乙烯、正己烷... 依据“2+26”城市之一濮阳市2021年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监测结果,对VOCs进行污染特征分析、臭氧生成潜势分析以及污染来源解析。研究表明:濮阳市大气VOCs中组分占比表现为烷烃>烯烃>芳香烃>炔烃。乙烷、丙烷、乙烯、正己烷、乙炔、异丁烷、正丁烷、异戊烷、甲苯、苯、甲醛、乙醛等浓度水平较高。根据臭氧生成贡献分析,烷烃是浓度水平较高的组分,但臭氧生成活性较小;而烯烃和芳香烃相比烷烃是浓度水平较低的组分,但对臭氧生成活性较高。臭氧生成关键活性组分是乙烯、间/对二甲苯、甲苯、甲醛、乙醛、己醛等。濮阳市的臭氧生成对VOCs浓度比较敏感。VOCs关键物种的浓度水平随风向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变化特征。濮阳市大气VOCs有5种主要污染来源,分别为移动源、燃烧源、石油化工源、溶剂使用源和天然排放源,其中移动源贡献较大。VOCs中苯系物来源主要与石油化工生产、化石燃料燃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污染特征 源解析
下载PDF
土壤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方法的运用研究
10
作者 赵晓春 赵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2期0062-0065,共4页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作为一个群体,包含大量个体挥发性物种。土壤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质往往具有较高的污染程度,对于周围环境及人体健康所造成危害极大。土壤环境检测实践当中,往往涉及挥发性有机物方面检测...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作为一个群体,包含大量个体挥发性物种。土壤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质往往具有较高的污染程度,对于周围环境及人体健康所造成危害极大。土壤环境检测实践当中,往往涉及挥发性有机物方面检测内容,该部分检测工作实施过程所需用到检测方法相对较多。为更加科学合理地选用各种检测方法,高效落实此方面的检测工作,本文对土壤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以期推动了土壤环境检测工作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环境 挥发性有机物 检测方法 运用研究
下载PDF
基于受体模型和排放清单的杭州市挥发性有机物来源解析及其对臭氧生成的影响分析
11
作者 张奇漪 唐伟 +4 位作者 夏阳 项萍 王冬蕊 王星 刘宁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3-549,共7页
为了解杭州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及其对臭氧生成的影响,利用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的VOCs在线监测数据,全面分析了杭州市VOCs污染特征,并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和排放清单对VOCs进行来源解析,分析不同组分的臭氧生成能力... 为了解杭州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及其对臭氧生成的影响,利用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的VOCs在线监测数据,全面分析了杭州市VOCs污染特征,并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和排放清单对VOCs进行来源解析,分析不同组分的臭氧生成能力。结果显示,杭州市VOCs逐月变化呈现“冬高夏低”的特征,烷烃在总VOCs中的占比最高。根据PMF解析,对杭州市VOCs浓度贡献最大的为机动车尾气排放源和溶剂使用排放源。排放清单中,溶剂使用排放源和工业排放源为贡献最大的来源。与排放清单结果相比,PMF结果中机动车尾气排放源和汽油挥发排放源贡献率偏高,与监测点位于城区环境、距离工业园区较远有关,因此VOCs污染防控应针对不同区域精准施策。从各组分对臭氧生成潜势的贡献来看,烯烃和芳香烃是贡献最大的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变化特征 示踪物 来源解析 臭氧生成潜势
下载PDF
浙江省汽车维修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制订需求分析与建议
12
作者 徐志荣 姚轶 +4 位作者 李清泉 朱虹 陈凤兰 王浙明 杨忠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2-278,共7页
随着浙江省重点工业源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标准管控体系健全,以典型生活源汽车维修业行业VOCs排放标准的制订为研究切入点,详细分析了浙江省汽车维修行业现状,包括企业数量、排放标准执行情况以及估算了行业VOCs排放量等,并梳理分... 随着浙江省重点工业源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标准管控体系健全,以典型生活源汽车维修业行业VOCs排放标准的制订为研究切入点,详细分析了浙江省汽车维修行业现状,包括企业数量、排放标准执行情况以及估算了行业VOCs排放量等,并梳理分析其他省(直辖市)标准情况。研究发现浙江省已完全具备制订汽车维修行业VOCs排放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上海和江苏省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对浙江省排放标准的制订提出以下建议:(1)源头预防方面,应设置汽车修补涂料VOCs含量限量要求,但含量限值应严格执行国家标准;(2)过程防控方面,应进一步明确厂区和厂界管控要求,其中厂区VOCs无组织排放设置非甲烷总烃(NMHC)一次浓度值,厂界管控有毒有害物质苯和臭气浓度;(3)末端治理方面,污染物项目可增设臭气浓度指标,并增加VOCs处理设施最低去除效率要求以强化对集中钣喷中心VOCs治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维修 挥发性有机物 排放标准 喷烤漆房 集中钣喷中心
下载PDF
芹菜不同品种生长时期挥发性有机物质成分分析
13
作者 李威龙 王顺 +4 位作者 李晓燕 崔文嘉 张诗翌 林文浩 李梦瑶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2-329,338,共9页
【目的】探究芹菜挥发性有机物质在不同品种及不同生长时期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征。【方法】选取了不同叶柄颜色的芹菜品种‘特级白芹王’‘津南实芹2号’和‘黄嫩西芹’为试验材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对芹菜挥发物进行提取... 【目的】探究芹菜挥发性有机物质在不同品种及不同生长时期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征。【方法】选取了不同叶柄颜色的芹菜品种‘特级白芹王’‘津南实芹2号’和‘黄嫩西芹’为试验材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对芹菜挥发物进行提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对挥发物质进行测定与比较分析。【结果】3个芹菜品种共鉴定出161种化合物,其中‘津南实芹2号’品种整体挥发物含量最高;‘特级白芹王’和‘津南实芹2号’品种在成熟期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最高,而‘黄嫩西芹’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最高的时期则为快速生长期,表明3个品种在不同时期间挥发物质种类和含量上存在差异。基于OPLS-DA模型发现,(-)-camphene、2,4-dimethoxyamphetamine、3-methylheptyl acetate、(+)-camphene分别在‘特级白芹王’成熟期、‘津南实芹2号’幼苗期、‘津南实芹2号’成熟期、‘黄嫩西芹’快速生长期含量较高,这些化合物可作为区分3个品种和发育时期的重要标志性化合物。【结论】利用HSSPME-GC-MS技术明确了不同时期芹菜品种间挥发性有机物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为后续利用不同种质资源的芹菜及开展香气品质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 生长时期 挥发性有机物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下载PDF
转录因子调控植物挥发性有机物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晓燕 周瑾 +1 位作者 杜佳庚 李梦瑶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4-276,共13页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植物中挥发性有机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系统总结了近年来转录因子调控挥发性有机物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结果】挥发性有机物是植物特征性香味的主要成分,其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种类丰富,结构复...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植物中挥发性有机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系统总结了近年来转录因子调控挥发性有机物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结果】挥发性有机物是植物特征性香味的主要成分,其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种类丰富,结构复杂。MYB、NAC、AP2/ERF、bHLH、bZIP和NAC等6类转录因子可通过调控挥发性有机物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基因表达,进而调控挥发性有机物的积累。【结论】概述了植物中挥发物有机物的种类及结构特点、挥发物有机物合成途径中的重要基因、6类转录因子调控挥发物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为进一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相关研究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生物合成 转录因子 调控机制
下载PDF
泰安城区地下水中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
15
作者 刘乾 孟令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5,共8页
为查清泰安城区地下水有机污染现状,对《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规定的26项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组分进行检测,并利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饮水摄入、皮肤接触、洗浴呼吸吸入3种暴露途径产生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进行... 为查清泰安城区地下水有机污染现状,对《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规定的26项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组分进行检测,并利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饮水摄入、皮肤接触、洗浴呼吸吸入3种暴露途径产生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样品中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检出率为35.34%,15项被检出的组分中,1,1,2-三氯乙烷检出率最高,为16.38%,其次为四氯乙烯(12.07%)和三氯乙烯(6.90%)。与GB/T 14848—2017的Ⅲ类水标准限值相比,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总超标率为5.17%,出现超标的组分为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苯并(a)芘,最大检出质量浓度分别为26.90、149.00、0.024μg/L,为标准值的5.38、2.13、2.40倍,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有机污染。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非致癌风险指数介于1.52×10^(-6)~1.48,均值为4.33×10^(-2),超限率仅为0.86%,非致癌风险较低,对人体的健康危害程度小;致癌风险值介于2.04×10^(-9)~3.37×10^(-5),均值为1.77×10^(-6),超限率为6.90%,风险点呈点状分布,引起致癌风险的组分为1,1,2-三氯乙烷、三氯甲烷、三氯乙烯,需重点关注和控制。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的主要暴露途径均为饮水摄入,皮肤接触和洗浴呼吸吸入产生的风险可以忽略。研究成果对泰安城区地下水供水安全和有机污染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 健康风险评价 泰安
下载PDF
吸附-催化复合材料净化挥发性有机物研究进展
16
作者 林小英 游丽仙 +3 位作者 徐溶涓 刘敏毅 史荣会 龚凌诸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7-83,共7页
吸附-催化氧化法是净化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有效途径之一。结合近年来吸附-催化复合材料净化VOCs的研究,从吸附-催化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特点出发,综述了复合材料的分类及应用进展,分析了VOCs的化学组成、相对湿度、空速、反应温度等外部... 吸附-催化氧化法是净化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有效途径之一。结合近年来吸附-催化复合材料净化VOCs的研究,从吸附-催化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特点出发,综述了复合材料的分类及应用进展,分析了VOCs的化学组成、相对湿度、空速、反应温度等外部因素对吸附-催化的影响,并总结了吸附-催化(VOCs)反应机理,最后展望了复合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吸附-催化 挥发性有机物 进展
原文传递
基于GC-IMS对不同品种咖啡豆挥发性有机物指纹图谱分析
17
作者 杨莉 杨卫星 +3 位作者 李茜 樊竹青 李华健 李学玲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5-260,共6页
该研究利用顶空气相色谱(HS-GC)-离子迁移谱(IMS)技术对4个不同品种咖啡生豆样品(A1、B1、C1、D1)及其经烘焙后熟豆样品(A2、B2、C2、D2)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通过构建咖啡GC-IMS风味指纹图谱,比... 该研究利用顶空气相色谱(HS-GC)-离子迁移谱(IMS)技术对4个不同品种咖啡生豆样品(A1、B1、C1、D1)及其经烘焙后熟豆样品(A2、B2、C2、D2)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通过构建咖啡GC-IMS风味指纹图谱,比较不同品种咖啡豆挥发性风味物质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GC-IMS检出10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81种风味物质可定性检出。GC-IMS指纹图谱表明,样品D1特征风味物质为丁酸甲酯、乙酸甲酯;样品A2、C2特征风味物质为当归内酯、丁酸乙酯、3-甲基丁醛;样品B2特征风味物质为2-甲基丙烯醛、3-甲基-2-丁烯醛;样品D2特征风味物质为2-呋喃甲硫醇、2,6-二甲基吡啶。PCA结果表明,样品B2、D2及A2、C2距离接近,样品A1、D2距离较远。表明该技术可用于咖啡豆的品种识别、产地追溯和品质控制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豆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有机物 指纹图谱
下载PDF
西安市西咸新区秋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组分特征及臭氧生成潜势分析
18
作者 窦蓓蕾 李养养 +4 位作者 葛毅 王春明 杏艳 胡盟 李丹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67,75,共5页
为摸清西安市西咸新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特征,于2022年8月21日至10月9日开展了116种VOCs物种的在线监测。结果表明:(1)VOCs平均日体积分数为40.44×10-9,以烷烃、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和卤代烃为主。(2)烷烃、烯烃、芳香烃... 为摸清西安市西咸新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特征,于2022年8月21日至10月9日开展了116种VOCs物种的在线监测。结果表明:(1)VOCs平均日体积分数为40.44×10-9,以烷烃、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和卤代烃为主。(2)烷烃、烯烃、芳香烃、卤代烃、炔烃与VOCs均呈现较明显的白天低、夜间高趋势;OVOCs和有机硫则呈现日间波动中逐渐上升、夜间达到峰值的特征。(3)总体积分数为48.39%的OVOCs、烯烃和芳香烃3种组分对臭氧生成潜势的贡献高达86.55%,西咸新区臭氧污染防治可从加强这3种组分的监测及来源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组分特征 臭氧生成潜势 西安市
下载PDF
典型电子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及健康评价
19
作者 黄慧峰 邓毅宏 +2 位作者 周英豪 黄鹤雯 李大伟 《中国沼气》 CAS 2024年第2期55-60,共6页
通过对区域内特定行业企业进行调研,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采样分析,并对VOCs排放特征及健康效益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粉体涂料喷涂主要污染物为烷烃(85.8%),UV漆喷涂主要污染物含氧VOC(91.4%),PU漆涂主要污染物为含氧VOC(72.4%)和烷烃(... 通过对区域内特定行业企业进行调研,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采样分析,并对VOCs排放特征及健康效益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粉体涂料喷涂主要污染物为烷烃(85.8%),UV漆喷涂主要污染物含氧VOC(91.4%),PU漆涂主要污染物为含氧VOC(72.4%)和烷烃(22.4%)。粉体涂料喷涂能够显著降低排放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粉体材料替代对环境存在一定的正面效益;在健康方面,喷粉车间可能存在致癌风险,UV漆泵房和PU漆泵房均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粉体材料替代UV漆和PU漆对环境存在一定的正面效益具有非致癌健康风险的正面健康效益;企业存在无组织排放较大,末端治理设施处理效率较低等情况,需加强对VOCs的收集与处理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企业 挥发性有机物 排放特征 OFP分析 健康效益分析
下载PDF
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及替代分析
20
作者 曹豫毅 周国钳 +2 位作者 黄慧峰 赵孜苗 李大伟 《环境影响评价》 2024年第1期67-75,共9页
本研究通过对区域内特定行业进行调研,选取已开展部分原料替代的企业,通过开展VOCs采样检测,分析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水性漆替代油性漆的VOCs排放特征,并进行环境效益与健康效益分析。调研发现,在环境效益方面,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对... 本研究通过对区域内特定行业进行调研,选取已开展部分原料替代的企业,通过开展VOCs采样检测,分析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水性漆替代油性漆的VOCs排放特征,并进行环境效益与健康效益分析。调研发现,在环境效益方面,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对环境存在一定的正面效益;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前控制芳香烃,替代后优先控制含氧VOC;在健康效益方面,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前后均可能存在非致癌健康风险和可能致癌风险或致癌风险,因此无论替代与否企业均需加强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企业存在VOCs收集效率较低,无组织排放较大,末端治理设施处理效率较低等情况。企业在考虑源头削减控制VOCs产生的同时需加强对VOCs的收集与处理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漆替代 挥发性有机物 原辅材料替代 环境效益分析 健康效益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