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9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制烤鱼水分分布及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1
作者 张艳 王圣开 +3 位作者 付勋 冯婷婷 李翔 聂青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3,共9页
以即热型预制烤鱼为研究对象,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ow field-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 以即热型预制烤鱼为研究对象,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ow field-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不同电烤条件下烤鱼水分分布及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50℃烤制20 min的烤鱼加工损失率最低,持水力最高。烤鱼中水分主要形式为不易流动水,200℃烤鱼的弛豫时间T22、T23最低,其次是250℃烤鱼,T2反演谱整体向左移动,说明水的自由度降低。250℃烤制20 min的烤鱼不易流动水峰面积占比(A22)最高,达94.03%,自由水峰面积占比(A23)最低,为1.93%,说明肌肉组织持水较优。在5组烤鱼中共鉴定出70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醛类、酮类、醇类及烃类等。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筛选出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分别为12、9、11、8和8种。5组样品贡献较大的风味物质为己醛、1-辛烯-3-醇、壬醛等,其中愈创木酚和4-甲基苯酚是碳烤烤鱼特有的关键风味物质。通过主成分分析,不同条件烤制的烤鱼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A22与异戊醛、庚醛和2,3-辛二酮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壬醛和愈创木酚呈显著负相关(P<0.05)。该研究结果为预制烤鱼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热 预制烤鱼 碳烤 电烤 水分迁移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3种不同熟化方式对彩色马铃薯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的影响
2
作者 苏艳玲 张谨华 冯雅蓉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8,49,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仪(GC-IMS)分析在不同熟化方式下彩色马铃薯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结果表明:从3种不同熟化方式的彩色马铃薯样品中定性鉴定出挥发性有机物质共有52种,其中醛类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均最高,表明醛类物质对...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仪(GC-IMS)分析在不同熟化方式下彩色马铃薯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结果表明:从3种不同熟化方式的彩色马铃薯样品中定性鉴定出挥发性有机物质共有52种,其中醛类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均最高,表明醛类物质对马铃薯香味的呈现起主要作用。不同熟化方式对彩色马铃薯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及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且不同颜色的马铃薯在同一种熟化方式下,其挥发性物质含量也表现出差异。在蒸制的彩色马铃薯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较低,在烤制和油炸的彩色马铃薯中风味物质含量较高。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可以作为区分彩色马铃薯不同熟化方式的重要特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马铃薯 熟化方式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基于SPME-GC-MS的卤牛肉贮藏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研究
3
作者 宋依亭 康峻 +5 位作者 朱燕莉 黎明 张佳敏 白婷 吉莉莉 陈林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59,共6页
为了分析卤牛肉在贮藏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文章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法对不同贮藏时间(0,1,3,5,7,10 d)的卤牛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采用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以及主成分分... 为了分析卤牛肉在贮藏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文章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法对不同贮藏时间(0,1,3,5,7,10 d)的卤牛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采用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以及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卤牛肉贮藏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为醛类、醇类、烃类、酮类,关键风味物质(OAV>1)有β-月桂烯、右旋柠檬烯、桉叶油醇、芳樟醇、乙酸芳樟酯、草蒿脑、茴香脑等13种。PCA分析表明,右旋柠檬烯、(R)-(+)-苎烯、β-月桂烯、草蒿脑、芳樟醇、α-松油醇、乙基麦芽酚、茴香脑8种风味物质对卤牛肉整体风味贡献较大。该研究揭示了卤牛肉贮藏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及其变化规律,为卤牛肉加工后贮藏风味变化规律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牛肉 贮藏 挥发性风味物质 OAV分析 PCA
下载PDF
利用GC-IMS分析两个槟榔种质雌花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
4
作者 刘帆 阚金涛 +3 位作者 张玉锋 齐兰 周焕起 黄丽云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2,共8页
为研究不同种质槟榔花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采集白花和黄花两个槟榔种质雌花,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构建其挥发性风味物质指纹图谱,比较2种槟榔雌花释放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分及相对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个种质雌花共... 为研究不同种质槟榔花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采集白花和黄花两个槟榔种质雌花,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构建其挥发性风味物质指纹图谱,比较2种槟榔雌花释放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分及相对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个种质雌花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72种,两者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差异主要集中在醇类和酯类。黄花种质雌花的醇类物质中乙醇、3-羟基-2-丁酮、异丁醇均高于白花种质3倍以上。白花种质雌花的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是黄花的2.3倍,以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乙酸-3-甲基丁酯为主;白花种质雌花的乙酸叶醇酯、乳酸乙酯、乙酸己酯、丁酸甲酯相对含量也高于黄花种质。相似度和主成分分析表明,根据槟榔雌花挥发性风味物质可以区分两种槟榔雌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GC-IMS
原文传递
不同部位羊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和理化性质比较
5
作者 曾志龙 潘玥蒙 +4 位作者 薛怡 管红梅 黄大兵 覃小丽 刘雄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9-277,共9页
为探究不同部位羊油品质特性的差异,以羊肠油、羊肚油和羊腰油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挥发性风味物质、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共鉴定出87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醛类、酸类、醇类、酯类、酮类、... 为探究不同部位羊油品质特性的差异,以羊肠油、羊肚油和羊腰油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挥发性风味物质、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共鉴定出87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醛类、酸类、醇类、酯类、酮类、烷烃类和其他类化合物,羊腰油和羊肚油挥发性风味物质总含量(6922.38、6536.72μg/kg)显著高于羊肠油(4046.92μg/kg),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可以从挥发性成分上较好区分羊肠油、羊肚油、羊腰油。基于不同部位羊油的25种共有挥发性成分,结合气味阈值得到10个共有的关键性风味物质,分别为庚醛、辛醛、壬醛、癸醛、2-十一烯醛、(E)-2-辛烯醛、(E)-2-壬烯醛、(E)-2-癸烯醛、(E,E)-2,4-癸二烯醛、2-十一酮。羊腰油的熔点、硬度和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分别为44.2℃、379.6 g、54.29%,与羊肚油和羊肠油差异显著。分析不同部位羊油的品质特点,为羊油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油 挥发性风味物质 关键性风味物质 理化性质 脂肪酸
下载PDF
不同食用油制备酥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性分析
6
作者 谢兆华 李洪军 +3 位作者 王琴 韩薇 柴利 贺稚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9-268,共10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以及电子鼻技术,分析菜籽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玉米油和大豆油5种食用油炸制酥肉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并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法结合主成分分析确定其特征成分。结果表明,不同食用油炸制...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以及电子鼻技术,分析菜籽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玉米油和大豆油5种食用油炸制酥肉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并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法结合主成分分析确定其特征成分。结果表明,不同食用油炸制的酥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别较大,5种食用油中共检测出挥发性风味物质79种,其中菜籽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玉米油和大豆油组中分别检测到49、42、54、43、45种。通过计算相对气味活度值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5种样品中风味贡献最大的化合物是醛类,且使用不同食用油制备的酥肉中风味物质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菜籽油组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芳樟醇、壬醛、异戊醛和3-乙基-2,5-甲基吡嗪,葵花籽油组和大豆油组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癸醛和(E,E)-2,4-癸二烯醛,花生油组则为(E)-2-壬醛和(E)-2-辛烯醛,而玉米油组的风味物质为2-乙基-3-甲基吡嗪、苯乙醛和(+)-柠檬烯。此外,电子鼻也可有效区分不同食用油制备的酥肉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该研究探究了炸制用油与酥肉风味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探究和开发酥肉制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 酥肉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味活度值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不同炒制时间对燕麦挥发性风味物质形成的影响
7
作者 李峥 孙冰华 +2 位作者 钱晓洁 杨舒婷 王晓曦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101,共11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炒制时间的燕麦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分析,初步建立脂肪氧化程度与燕麦风味物质形成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整个炒制过程中,燕麦中烃类、醛类、醇类物质的含量随炒制时间的增加呈先增...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炒制时间的燕麦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分析,初步建立脂肪氧化程度与燕麦风味物质形成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整个炒制过程中,燕麦中烃类、醛类、醇类物质的含量随炒制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吡嗪类物质含量在炒制25 min后显著增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炒制前期(≤15 min)与炒制中后期(≥25 min)的燕麦风味区分明显。相对香气活度值、主成分分析表明,炒制前期的特征风味物质以醛类为主,包括癸醛、(E)-2-壬烯醛、壬醛、苯甲醛等,呈果香、甜香、花香、弱油脂香;而炒制中后期的特征风味物质以吡嗪类、醛类为主,呈焦香味、果香味。炒制初期燕麦中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由84.41%降至81.72%,炒制中后期脂质氧化产物逐渐增多、氧化程度逐渐加深,茴香胺值从0.73升高到4.49后开始降低,硫代巴比妥酸值从0.023 mg/kg升高到0.039 mg/kg后保持不变,炒制前中期(<35 min)脂肪氧化程度与醛类等重要风味物质的含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炒制 炒制时间 挥发性风味物质 脂肪氧化
下载PDF
果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前菊 王宇 +2 位作者 方晓彤 张绿萍 周俊良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4期217-224,共8页
水果是居民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挥发性风味物质是评价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果实的整体风味和消费者的接受程度都有很大的影响。研究水果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对于鲜果贮藏及其加工市场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介绍水果中挥... 水果是居民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挥发性风味物质是评价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果实的整体风味和消费者的接受程度都有很大的影响。研究水果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对于鲜果贮藏及其加工市场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介绍水果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常用提取方法与分析技术,总结水果在贮藏和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并对未来水果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果 挥发性风味物质 提取 分析 贮藏 加工
下载PDF
罗汉果风味葵瓜子甜味剂配方优化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9
作者 龙忠旭 吴卫国 +1 位作者 张喻 廖卢艳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1-98,共8页
【目的】开拓葵瓜子产品研发新方向,以葵瓜子和罗汉果为原料,辅以天然香辛料开发一种罗汉果风味葵瓜子食品。【方法】以葵瓜子和罗汉果等香辛料进行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试验,以感官评分为指标确定其最佳工艺配方。采用气相... 【目的】开拓葵瓜子产品研发新方向,以葵瓜子和罗汉果为原料,辅以天然香辛料开发一种罗汉果风味葵瓜子食品。【方法】以葵瓜子和罗汉果等香辛料进行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试验,以感官评分为指标确定其最佳工艺配方。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比分析罗汉果风味葵瓜子和原样葵瓜子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为以100 g葵瓜子为基础,罗汉果添加量30%、丁香添加量0.3%,桂皮添加量2%,盐添加量8%时感官评分最佳。GC-MS共检测出挥发性风味物质81种,其中罗汉果风味葵瓜子74种,而原样葵瓜子45种。其中,罗汉果风味葵瓜子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酚类,烯烃类,醛类,特征风味物质为苯乙醛、壬醛、癸醛、丁香酚、芳樟醇、桉叶油醇、α-蒎烯、反-2-辛烯醛、蘑菇醇、香草醛、4-萜烯醇、糠醇、异戊酸、2,5-二甲基吡嗪、2-正戊基呋喃、苯甲醛、壬酸、2-甲基丁酸、4-异丙基苯甲醛、1-辛醇。【结论】以罗汉果和天然香辛料为原料研制的罗汉果风味葵瓜子具有优秀的食用价值与独特的风味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瓜子 罗汉果 配方 感官评分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过瘤胃蛋氨酸对牦牛半腱肌肉品质、挥发性风味物质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10
作者 左子珍 王海波 +4 位作者 柴志欣 符健慧 张翔飞 罗晓林 钟金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2-1114,共13页
旨在探究过瘤胃蛋氨酸对牦牛半腱肌肉品质、挥发性风味物质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用4岁、体重为(252.79±15.95)kg的健康麦洼公牦牛24头,将其随机分为4组:基础日粮(CON)、基础日粮加5 g·d^(-1)过瘤胃蛋氨酸(RPM1)、基础日粮加... 旨在探究过瘤胃蛋氨酸对牦牛半腱肌肉品质、挥发性风味物质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用4岁、体重为(252.79±15.95)kg的健康麦洼公牦牛24头,将其随机分为4组:基础日粮(CON)、基础日粮加5 g·d^(-1)过瘤胃蛋氨酸(RPM1)、基础日粮加10 g·d^(-1)过瘤胃蛋氨酸(RPM2)和基础日粮加15 g·d^(-1)过瘤胃蛋氨酸(RPM3),预饲10 d,舍饲70 d后屠宰。结果表明,RPM3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RPM1组与RPM2组(P<0.05);RPM1组、RPM2组、RPM3组的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牦牛半腱肌样品中共检验出4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计算发现,CON组、RPM1组、RPM2组和RPM3组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分别有9种、11种、9种和10种,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为牦牛半腱肌提供了独特的肉香与油脂香等;CON组、RPM1组与RPM2组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壬醛,而RPM3组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1-辛烯-3-醇;RPM1组的醛类物质含量最高,且具有独特的水果香味与坚果味,RPM2组的醇类与烃类物质的种类最多。四组半腱肌样品中共检测出16种脂肪酸。半腱肌CON组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低于RPM1组和RPM2组(P<0.05),其中RPM1组与RPM2组棕榈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RPM1组二十二碳酸含量显著高于CON组和RPM3组(P<0.05);RPM1组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著高于RPM2组与RPM3组(P<0.05),其中RPM1组肉豆蔻油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CON组十七碳烯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RPM1组二十四碳烯酸含量显著高于RPM2组(P<0.05);各组间半腱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无差异(P>0.05)。综上所述,日粮添加10 g·d^(-1)的过瘤胃蛋氨酸组牦牛半腱肌中风味丰富度与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最高;日粮添加5 g·d^(-1)过瘤胃蛋氨酸组牦牛半腱肌中脂肪酸含量最高,且分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瘤胃蛋氨酸 牦牛半腱肌 肉品质 挥发性风味物质 脂肪酸
下载PDF
产气糟辣椒的微生物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及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付为艺 苏伟 +2 位作者 母应春 陈添艳 尹学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151,I0001,I0002,共11页
为探究夏季引起糟辣椒产气胀罐的潜在微生物及其对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对正常、微产气、产气胀罐的3种样品进行研究,并将微产气样品置于30℃贮存,加速发酵产气,跟踪指标变化。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产气样品的优势细菌门为厚壁菌门,优势细... 为探究夏季引起糟辣椒产气胀罐的潜在微生物及其对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对正常、微产气、产气胀罐的3种样品进行研究,并将微产气样品置于30℃贮存,加速发酵产气,跟踪指标变化。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产气样品的优势细菌门为厚壁菌门,优势细菌属为乳酸杆菌属,是潜在的产气菌株;优势真菌门为子囊菌门,优势真菌属为刺盘孢属。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共检测到39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正常样品25种,产气样品29种,酸类物质种类增加,醇类和酯类物质种类减少。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得到产气前后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显著,并利用投影变量重要性因子筛选出14种重要风味物质。基于Pearson相关系数,发现乳酸杆菌属与其他细菌属存在负相关关系,细菌属与酯类物质存在正相关关系,真菌属与醇类物质存在负相关关系。此结果可为糟辣椒的安全质量控制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糟辣椒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武汉和宁夏地区‘威代尔’干白葡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分析
12
作者 侯雨君 余仲谋 +3 位作者 周慧敏 孟琳 廖晓利 辛海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115,共7页
以武汉和宁夏2个不同产区的2022年‘威代尔’干白葡萄酒为实验材料,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分析两地‘威代尔’干白葡萄酒挥发性物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两个产区的‘威代尔’干白葡萄酒中共检出... 以武汉和宁夏2个不同产区的2022年‘威代尔’干白葡萄酒为实验材料,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分析两地‘威代尔’干白葡萄酒挥发性物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两个产区的‘威代尔’干白葡萄酒中共检出了71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不同产区的‘威代尔’干白葡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基本相同,但各成分的含量有明显区别,影响两款葡萄酒风味的主要差异性挥发风味物质有36种。风味组学桑基图分析结果表明,两个产区的差异物质主要集中在果香、生青味、甜香、蜡香、药草香、木香等感官风味。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及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分析值,鉴定了1-庚醇,5-甲基-2-庚-4-酮,β-苯乙酸乙酯等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作为区分宁夏和武汉‘威代尔’干白葡萄酒风味差异的主要特征标志物。该研究有效实现了对武汉威代尔及宁夏威代尔的葡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鉴定和区分,解释了其风味差异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不同产区 差异物质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浸渍方式对高海拔‘赤霞珠’葡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13
作者 梅源 苏周晨星 +5 位作者 谭立杭 郭宾 索雨洁 段冰冰 闫银芳 刘旭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3,共9页
以我国西南高山葡萄酒产区的‘赤霞珠’葡萄为原料,采用不同浸渍方式进行酿造,通过对葡萄酒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明确浸渍方式对高海拔葡萄酒挥发性香气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后延长浸渍处理的酒样具有更高的可滴... 以我国西南高山葡萄酒产区的‘赤霞珠’葡萄为原料,采用不同浸渍方式进行酿造,通过对葡萄酒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明确浸渍方式对高海拔葡萄酒挥发性香气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后延长浸渍处理的酒样具有更高的可滴定酸、酒精度、残糖和总酚含量;不同浸渍处理下酒样的挥发性物质中均以醇类和酯类物质含量较高,但处理间风味物质组成差异较大;发酵前冷浸渍处理酒样的风味物质最多,达到61种,其主要差异化合物为异戊醇、正己醇和苯乙醇等具有花香和青草香的醇类化合物;发酵后延长浸渍处理酒样的差异化合物种类更加丰富,且以呈甜果香的乙酸乙酯等酯类化合物含量更高。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与常规浸渍发酵相比,发酵前冷浸渍和发酵后延长浸渍处理的酒样呈现出更强的花果香和香料味,且发酵后延长浸渍处理酿造的葡萄酒具有更浓郁的果香和更复杂的风味结构。本研究结果为优化我国高海拔地区优质葡萄酒的酿造工艺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风味物质 浸渍工艺 高海拔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葡萄酒
下载PDF
小米酸粥自然发酵工艺优化及其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14
作者 杨东辉 刘敬科 +2 位作者 张瑞 李红民 刘俊利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5,39,共6页
以小米为原料自然发酵制备小米酸粥,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小米酸粥的发酵工艺,并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米与汤质量比1∶4、发酵温度34℃、发酵时间30 h,在此条件... 以小米为原料自然发酵制备小米酸粥,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小米酸粥的发酵工艺,并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米与汤质量比1∶4、发酵温度34℃、发酵时间30 h,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小米酸粥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其感官评分为91.74。在小米酸粥中共检测出3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米酸粥 发酵工艺 感官评分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充氮包装对冷藏过程中黄颡鱼鲜度、微生物菌群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15
作者 王菊元 张毅 +3 位作者 刘婷婷 艾有伟 韩娅红 侯温甫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8-247,共10页
为延长黄颡鱼货架期,对黄颡鱼分别进行非充氮包装和充氮包装,测定其在4℃冷藏期间鲜度指标、微生物菌群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充氮包装减缓了黄颡鱼冷藏期间的菌落总数、总挥发性盐基氮、pH值的增长速率,有效维持鱼肉的色... 为延长黄颡鱼货架期,对黄颡鱼分别进行非充氮包装和充氮包装,测定其在4℃冷藏期间鲜度指标、微生物菌群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充氮包装减缓了黄颡鱼冷藏期间的菌落总数、总挥发性盐基氮、pH值的增长速率,有效维持鱼肉的色度、硬度及感官品质,将黄颡鱼的货架期延长2 d左右。在冷藏期间,充氮包装影响了黄颡鱼的菌群结构变化,减缓了假单胞菌成为优势腐败菌的速度,特别是对冷藏第3天不动杆菌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与非充氮组相比,充氮包装减少了黄颡鱼在冷藏过程中醇、醛、酮和酯的种类和含量。结合微生物群落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冗余分析结果,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在风味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与正辛醛、3-羟基-2-丁酮、3-甲基丁醇、1-辛醇等腐败标志物的产生呈正相关。因此,充氮包装能短期减缓优势腐败菌生长,从而延缓鲜度及风味劣变,是延长黄颡鱼货架期的一种简单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氮包装 黄颡鱼 鲜度 微生物群落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煎制成熟度对牛排挥发性风味物质及感官的影响
16
作者 黄佳 倪呈 +3 位作者 贾洪锋 杨倩 张振宇 张淼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5-316,共12页
采用感官评价以及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通过热图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对不同煎制成熟度牛排(一分熟、三分熟、五分熟、七分熟和九分熟)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和感官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煎制时间的延长促进了牛排色泽、滋味和... 采用感官评价以及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通过热图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对不同煎制成熟度牛排(一分熟、三分熟、五分熟、七分熟和九分熟)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和感官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煎制时间的延长促进了牛排色泽、滋味和香气的生成,但牛排的嫩度逐渐变小;七分熟牛排的感官评分最高,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与数量也最高。煎制牛排中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为1-辛烯-3-醇、辛醛、壬醛、(E)-2-壬烯醛、(E)-2-癸烯醛、(E,E)-2,4-壬二烯醛、2-十一烯醛、(E,E)-2,4-癸二烯醛、3-庚酮、己酸等,醛类物质种类最多,可能是煎制牛排风味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煎制程度增加,牛排的蘑菇香、花香、奶油香减弱,总体香味以油脂香和肉香为主。由感官评价和相对气味活度值聚类分析可知,三分熟和五分熟为一类,七分熟和九分熟为一类,一分熟样品与其他样品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煎制牛排样品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且与挥发性物质的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排 成熟度 感官品质 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对气味活度值
下载PDF
威士忌制备过程中理化指标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17
作者 陈文波 张一 +4 位作者 李小燕 杨海莺 牛丽敏 赵凯 李慧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97,共10页
威士忌是麦芽经糖化、发酵、蒸馏、桶陈等工序制成的蒸馏酒。为明确麦汁发酵及蒸馏过程中理化指标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该研究以蒸馏麦芽为原料、以威士忌专用商业酵母为发酵剂制备威士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质... 威士忌是麦芽经糖化、发酵、蒸馏、桶陈等工序制成的蒸馏酒。为明确麦汁发酵及蒸馏过程中理化指标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该研究以蒸馏麦芽为原料、以威士忌专用商业酵母为发酵剂制备威士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技术检测原酒浆发酵及蒸馏过程中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并基于馏分关键风味物质(气味活度值(OAV)>1)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层次聚类分析(HCA)。结果表明,原酒浆中糖分、酒精度和主要酯类物质在第2天出现拐点;乙酸、丙酸和乳酸含量随着发酵时间增加,在第3天分别达到0.03 g/L、0.13 g/L和0.49 g/L。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层次聚类分析(HCA)可明显区分馏分。该研究结果可为威士忌发酵工艺优化及酒心摘取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士忌 原酒浆 理化指标 馏分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主成分分析 层次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一株粉状米勒氏酵母的耐受性及所产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
18
作者 张霞 雷学俊 +5 位作者 王晓妹 卢彦坪 李站胜 赵东 李俣珠 郑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4,共6页
该研究以分离自浓香型白酒酿造环境中的粉状米勒氏酵母(Millerozyma farinose)WLY-Y-91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耐受性能及风味物质代谢情况进行分析,考察该菌在浓香型白酒窖池环境中的适应性,并利用糟醅进行发酵。结果表明,粉状米勒氏酵母W... 该研究以分离自浓香型白酒酿造环境中的粉状米勒氏酵母(Millerozyma farinose)WLY-Y-91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耐受性能及风味物质代谢情况进行分析,考察该菌在浓香型白酒窖池环境中的适应性,并利用糟醅进行发酵。结果表明,粉状米勒氏酵母WLY-Y-91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可以耐受乙醇体积分数16%、NaCl 200 g/L和葡萄糖1000 g/L,耐受最高温度和最低pH值分别为50℃、pH 2.0。菌株WLY-Y-91的YPD发酵液和五粮粉发酵液中共检出15种相同挥发性风味物质,在五粮粉发酵液中特有的挥发性风味成分有18种,主要为醇、酯类以及乙偶姻;在菌株WLY-Y-91 YPD发酵液中特有的挥发性风味成分有23种,主要为吡嗪类物质。通过实验室水平模拟白酒固态发酵发现,接种菌株WLY-Y-91发酵使粮食糟和丢糟中的残淀和残糖含量分别降低25.50%、76.27%和20.52%、90%,乙酸乙酯、正丙醇及异戊醇含量分别升高143.8%、20.3%、132.1%和44.2%、13.89%、32.67%,说明该菌株可以利用粮食糟和丢糟合成挥发性风味物质乙酸乙酯、正丙醇和异戊醇。这对研究粉状米勒氏酵母在浓香型白酒酿造窖池中的发酵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状米勒氏酵母 耐受性 糟醅 固态发酵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陈酿时间对玫瑰醋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19
作者 陈建红 沈海锋 +5 位作者 杨明 嵇国华 冯纬 翁云丹 徐光亮 陈雅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0-276,共7页
为研究不同陈酿时间对玫瑰醋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为研究不同陈酿时间对玫瑰醋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HCA)对新醋、一年陈、三年陈、十年陈样品进行理化和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陈酿能提高还原糖和氨基酸态氮的含量,促进玫瑰醋风味和色泽的形成。通过HS-SPME-GC-MS检测到玫瑰醋中共有79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大部分酯类物质在陈酿过程中被降解,而羰基化合物和吡嗪类物质含量在陈酿期间上升显著。利用气味阈值计算出玫瑰醋中共有13种气味活性值大于1的挥发性化合物,且不同陈酿期主要呈味化合物存在差异。通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发现不同陈酿期玫瑰醋样品间分离明显,表明陈酿时间对玫瑰醋挥发性物质组成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酿 玫瑰醋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基于GC-IMS分析盐渍海参挥发性风味物质
20
作者 刘芳 张健 +3 位作者 赵云苹 王共明 井月欣 矫春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95-198,217,共5页
[目的]探明盐渍海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比较不同产地盐渍海参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及差异。[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对不同产地盐渍海参挥... [目的]探明盐渍海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比较不同产地盐渍海参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及差异。[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对不同产地盐渍海参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和相对定量分析,并建立指纹图谱。[结果]盐渍海参定性出以醛类、酮类、醇类和酯类为主的挥发性风味物质83种,但不同产地特征挥发性物质的相对含量不同。庚醛、辛醛等13种醛类是盐渍海参的共有成分。醇类和酮类是长岛盐渍海参的特征风味物质,威海和东营盐渍海参的特征风味物质主要为酯类,大连盐渍海参特征区域未鉴定出确定成分。[结论]不同产地的盐渍海参因特征性风味物质不同而具有独特的风味特征,可以为消费者的选择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海参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 挥发性风味物质 指纹图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