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6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发与复发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态低频振幅与分数低频振幅分析
1
作者 黄欢 王惠玲 +1 位作者 荣蓓 陈诚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分析首发和复发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态低频振幅与分数低频振幅改变情况。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20年05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60例首发、60例复发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及6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 目的:分析首发和复发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态低频振幅与分数低频振幅改变情况。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20年05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60例首发、60例复发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及6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基于体素水平的低频振幅(ALFF)及分数低频振幅(fALFF)指标分析3组间局部脑功能活动情况。结果:协方差分析显示三组间ALFF值存在显著差异的脑区位于双侧纹状体(左侧F=23.06,P<0.001;右侧F=19.31,P<0.001),而fALFF值存在显著差异的脑区位于双侧纹状体(左侧F=19.71,P<0.001;右侧F=13.53,P<0.001)和前额叶内侧皮质(F=5.46,P<0.001);事后检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首发组和复发组双侧纹状体ALFF及fALFF值均显著升高、内侧前额叶皮质fALFF值降低;复发组内侧前额叶皮质fALFF值降低较首发组更为明显。结论:首发和复发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存在双侧纹状体、内侧前额叶皮质的局部功能活动异常,而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内侧前额叶皮质局部脑功能损害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分数低频振幅
下载PDF
振幅整合脑电图评估孕妇产前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早产儿脑发育的影响
2
作者 吴迪 鞠俊 常贺生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4-249,共6页
目的通过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aEEG)探讨孕妇产前糖皮质激素(antenatal corticosteroid,ACS)治疗对早产儿脑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胎龄28^(+0)~34^(+6)周早产儿211例,根据产前是否使用地... 目的通过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aEEG)探讨孕妇产前糖皮质激素(antenatal corticosteroid,ACS)治疗对早产儿脑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胎龄28^(+0)~34^(+6)周早产儿211例,根据产前是否使用地塞米松进行促胎肺成熟治疗分为ACS组(131例)和对照组(80例)。在生后24 h内进行首次aEEG监测(记为aEEG1),生后5~7 d进行第2次aEEG监测(记为aEEG2),对aEEG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胎龄28^(+0)~31^(+6)周早产儿中,ACS组相较于对照组,aEEG1周期性更成熟、振幅下边界更高(P<0.05);胎龄32^(+0)~33^(+6)周及胎龄34^(+0)~34^(+6)周早产儿中,ACS组相较于对照组,连续模式比例更高、周期性更成熟且Burdjalov评分更高(P<0.05)。胎龄32^(+0)~33^(+6)周及胎龄34^(+0)~34^(+6)周早产儿中,ACS组相较于对照组,aEEG2连续模式比例更高、周期性更成熟、振幅下边界更高、波谱带宽更窄且Burdjalov评分更高(P<0.05)。结论ACS治疗早产儿比未行ACS早产儿aEEG图形更成熟,ACS对早产儿脑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发育 产前糖皮质激素 振幅整合脑电图 早产儿
下载PDF
V_(1)导联r'波振幅结合阻抗变化评价左束支区域起搏电极植入深度的研究
3
作者 黄强辉 蒋粤萍 +2 位作者 詹碧鸣 黄钱伟 胡金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278,共6页
目的:探讨左束支区域起搏时,V_(1)导联r’波振幅结合阻抗变化判断电极植入的合适深度。方法: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心脏结构正常、有起搏器植入指征并行左束支区域起搏的住院患者78例,收集患者... 目的:探讨左束支区域起搏时,V_(1)导联r’波振幅结合阻抗变化判断电极植入的合适深度。方法: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心脏结构正常、有起搏器植入指征并行左束支区域起搏的住院患者78例,收集患者基线数据、术中数据和影像学资料,以及术后3、6、9和12个月的随访情况。将起搏时V_(1)导联r’波振幅、阻抗、电极植入深度进行线性相关性及回归分析。结果:78例患者中70例(89.7%)起搏时V_(1)导联QRS波末端出现r’波,8例(10.3%)QRS波表现为r S、RS型或终末端无r’波。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r’波振幅与电极植入深度呈正相关(r=0.424,P<0.01),与阻抗呈负相关(r=-0.256,P=0.03);电极植入深度与阻抗无明显相关性(r=-0.132,P=0.27)。回归分析显示,电极植入深度是r’波振幅的重要影响因素(回归系数=0.056,P=0.000)。结合建立的回归模型和阻抗大小显示,V_(1)导联r’波振幅在0.24~0.69 mV范围内,阻抗在648.30~828.90Ω之间,电极植入深度6~11 mm最合适,穿孔风险小,且能较大概率成功夺获左束支,起搏参数满意,起搏QRS波时限较窄。在术中、术后48 h及12个月随访期间内,患者均未出现电极穿孔、血栓栓塞、心脏填塞、感染、导线脱位等并发症。结论:左束支区域起搏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起搏方式。在左束支区域起搏时,V_(1)导联r’波振幅在一定合适范围内,并结合阻抗变化可指导左束支区域起搏,有助于降低电极穿孔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区域起搏 r’波振幅 电极穿孔 阻抗
下载PDF
原发性失眠相关情绪障碍的低频振幅静息态fMRI研究
4
作者 王忠艳 霍健伟 +1 位作者 付清楠 陈鹏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38-143,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失眠相关情绪障碍患者的脑内神经活动异常改变。方法:纳入18~60岁原发性失眠相关情绪障碍患者(失眠组)和正常受试者(对照组)各20例,对比2组低频振幅(ALFF)差异,并分析ALFF值与临床评估量表的相关性。结果:2组匹兹堡睡眠... 目的:探讨原发性失眠相关情绪障碍患者的脑内神经活动异常改变。方法:纳入18~60岁原发性失眠相关情绪障碍患者(失眠组)和正常受试者(对照组)各20例,对比2组低频振幅(ALFF)差异,并分析ALFF值与临床评估量表的相关性。结果:2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失眠组ALFF值升高的脑区有左侧颞下回、右侧眶额皮质、右侧前扣带回、右侧颞中回、双侧额上回、右侧枕上回、左侧中央后回,ALFF值降低的脑区有左侧中扣带回、左侧额中回、右侧额上回(AlphaSim校正,P<0.01)。SDS评分与右侧眶额皮质的ALFF值呈正相关(r=0.528,P=0.024),SDS、SAS评分与左侧中扣带回ALFF值均呈正相关(r=0.641,0.494;均P<0.05)。结论:通过ALFF可发现原发性失眠相关情绪障碍患者的脑内异常神经活动,主要是情感、认知相关网络脑区(扣带回、眶额皮质等)存在脑自发活动异常,且部分脑区的自发活动与临床指标存在相关性。异常脑活动改变可能是原发性失眠相关情绪障碍患者的有效神经影像标志物,可为远期疾病严重性评估及疾病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失眠 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下载PDF
磐安地震序列的震源参数和谱振幅相关系数研究
5
作者 张锦玲 汪贞杰 马小军 《防灾减灾学报》 2024年第1期21-28,共8页
基于浙江测震台网记录到的2017年2—9月磐安地区发生的地震序列资料,采用Brune震源模型理论和波谱分析方法,得到磐安震群序列的应力降、视应力等震源参数。利用台站的零频幅值,计算谱振幅相关系数。采用聚类分组,并结合Cut and Paste(C... 基于浙江测震台网记录到的2017年2—9月磐安地区发生的地震序列资料,采用Brune震源模型理论和波谱分析方法,得到磐安震群序列的应力降、视应力等震源参数。利用台站的零频幅值,计算谱振幅相关系数。采用聚类分组,并结合Cut and Paste(CAP)反演方法得到ML4.0主地震事件的震源机制解,系统分析小地震的震源机制的一致性程度。结果显示:震源区应力降值在0.00~0.80 MPa之间,整体构造应力较低;谱振幅相关系数较低,在0.86~0.95之间,震源机制整体相似程度不高;应力积累没有形成一个优势方向,可能指示磐安序列为低摩擦应力的断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磐安地震序列为普通的小震序列,其震源机制类型与构造应力场基本一致;谱振幅相关分析法可为小震序列的震后快速判定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震源参数 应力降 振幅相关系数 震源机制
下载PDF
基于傅里叶变换的振动切削刀具振幅测量方法
6
作者 于保军 胡锋 +1 位作者 郝兆鹏 贾志远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317,326,共5页
振动切削在当今时代的制造业越来越普遍,而振动切削的关键参数刀具振幅又因能量损失而无法避免,为了能保证良好的切削效果,需要知道实际切削过程中的刀具振幅。目前普遍使用激光测振仪测量振动切削的刀具振幅,但设备较为昂贵。为了实现... 振动切削在当今时代的制造业越来越普遍,而振动切削的关键参数刀具振幅又因能量损失而无法避免,为了能保证良好的切削效果,需要知道实际切削过程中的刀具振幅。目前普遍使用激光测振仪测量振动切削的刀具振幅,但设备较为昂贵。为了实现对振动切削刀具振幅经济有效的测量,提出了一种利用加速度传感器测量振动切削刀具振幅的测量方法。利用加速度传感器获得刀具振动方向的加速度,通过傅里叶变换和频域二次积分以及傅里叶反变换,将加速度信号积分为振幅信号。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本测量系统的测量误差低于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切削 加速度传感器 傅里叶反变换 频域二次积分 振幅测量
下载PDF
饱和剩余振幅分析方法的研究及应用——以莺歌海盆地为例
7
作者 郭伟 周凡 廖键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3期77-83,共7页
为了理清目标评价中振幅的影响因素,识别莺歌海盆地的流体性质,基于保真保幅资料,开展了地震振幅的研究,建立了储层孔隙度、含气性、厚度、地层组合、子波相位与地震振幅响应的关系,形成了如下认识:1)随着孔隙度的增大,流体的振幅均逐... 为了理清目标评价中振幅的影响因素,识别莺歌海盆地的流体性质,基于保真保幅资料,开展了地震振幅的研究,建立了储层孔隙度、含气性、厚度、地层组合、子波相位与地震振幅响应的关系,形成了如下认识:1)随着孔隙度的增大,流体的振幅均逐渐增大;2)振幅在薄层的调谐厚度处最大,且振幅与厚度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3)地层组合对振幅的影响,主要受地震波相互干涉;4)子波相位介于0°~90°时,振幅随其值的逐渐增大而增大,并且子波相位为90°时处最大;但介于90°~180°时,振幅逐渐减小,介于180°~360°重复上述规律。该成果认识获取了真实可靠的地层振幅信息,为勘探井位钻探提供了可靠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饱和剩余振幅 地震振幅 厚度 地层组合 子波相位
下载PDF
重构震源振幅谱一致性的吸收参数反演方法
8
作者 马雄 申天赐 +2 位作者 李国发 桂志先 李勇根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32,共11页
谱比法和质心频移法是两种工业应用较为广泛的品质因子Q反演方法,它们主要依靠地震振幅谱的某个单一属性(对数谱比斜率或者质心频率)对地层吸收参数进行估算和反演,因而反演结果很容易受到地震噪声和波场干涉等因素的影响。为此,提出一... 谱比法和质心频移法是两种工业应用较为广泛的品质因子Q反演方法,它们主要依靠地震振幅谱的某个单一属性(对数谱比斜率或者质心频率)对地层吸收参数进行估算和反演,因而反演结果很容易受到地震噪声和波场干涉等因素的影响。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重构震源振幅谱一致性的地层吸收参数反演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将地震信号沿射线路径向震源位置反向传播,并进行吸收补偿,然后利用地震信号在震源位置重构的振幅谱一致性进行地层吸收参数反演。该方法既不需要已知震源子波,也不需要提取地震信号振幅谱的某个特定属性,具有提高地层吸收参数反演精度的潜力。模型实验表明:相较于谱比法和质心频移法,该方法具有更高的反演精度和更强的抗噪性。M区块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为后续的吸收补偿提供高精度的吸收结构模型,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参数反演 振幅谱一致性 反向传播 吸收补偿 吸收结构模型
下载PDF
克罗恩病患者静息态脑功能比率低频振幅及功能连接研究
9
作者 董宇寒 朱建国 +5 位作者 李海歌 刘学兵 徐杰 毛良强 张紫燕 崔伯塔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14-17,共4页
目的通过比率低频振幅(fALFF)联合基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seed-based FC)在区域和网络水平上探讨静息状态下克罗恩病(CD)患者的脑功能变化情况。方法收集13例经我院诊断为CD的患者以及12名健康志愿者(HC),对被试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 目的通过比率低频振幅(fALFF)联合基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seed-based FC)在区域和网络水平上探讨静息状态下克罗恩病(CD)患者的脑功能变化情况。方法收集13例经我院诊断为CD的患者以及12名健康志愿者(HC),对被试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测试,并采集静息状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分析fALFF确定种子点,计算种子点与全脑体素之间的功能连接值(zFC)并将差异结果与临床资料、MMSE和HAMD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HC组相比,CD组在左侧顶下缘角回、缘上回及角回的zfALFF值减低,左侧辅助运动区、背外侧额上回及右侧辅助运动区、背外侧额上回、中央前回zfALFF值增高;左侧顶下缘角回与右侧枕中回、颞中回的zFC值增高。相关性分析显示,CD组左侧顶下缘角回zfALFF值以及左侧顶下缘角回与右侧枕中回zFC值与病程呈正相关(r=0.555,r=0.623,P<0.05);右侧背外侧额上回zfALFF值与病程、左侧顶下缘角回与右侧枕中回zFC值与洗涤菌群移植(WMT)次数呈负相关(r=-0.614,r=-0.681,P<0.05)。结论CD患者在负责外部环境监测、认知加工以及感觉运动处理的脑区存在功能和调节异常,且WMT对CD患者的脑网络存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比率低频振幅 功能连接
下载PDF
基于多频段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fMRI百分比振幅改变
10
作者 任安宁 殷成 +4 位作者 韩雨 高珊珊 刘金刚 王锡臻 管玥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6-9,共4页
目的 探讨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技术中的百分率振幅(percent amplitude of fluctuation, PerAF),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目的 探讨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技术中的百分率振幅(percent amplitude of fluctuation, PerAF),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多频段(经典频段、slow-4频段和slow-5频段)的脑自发活动的改变。方法 选取并分析20例BPPV患者(BPPV组)以及14例健康对照者(HC组)的rs-fMRI。结果 PerAF在不同频段的组间差异结果:1)在经典频段,与HC组相比较,BPPV组在左侧背外侧额上回、左侧辅助运动区PerAF值降低;2)在slow-4频段,与HC组相比较,BPPV组在左侧脑岛、左侧楔前叶、左侧额中回及左侧辅助运动区PerAF值降低;3)在slow-5频段,与HC组相比较,BPPV组在左侧额中回、左侧内侧和旁扣带回及左侧辅助运动区PerAF值降低。结论 BPPV患者静息态下存在多个脑区的功能异常,提示患者存在中枢功能紊乱与重塑。BPPV患者异常脑区对各频段的敏感性不同,提示患者自发性脑活动存在频率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百分率振幅 多频段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砂土含水率对DAS振幅响应影响的试验研究
11
作者 李俊鹏 张诚成 +3 位作者 施斌 陈卓 谢涛 郭君仪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4-441,458,共9页
利用分布式声波传感(DAS)技术和地下通讯光纤网进行周界安防(入侵)监控、管道泄漏监测、交通状况评估等是城市安全动态监测的新方向。为探究DAS监测过程中暗光纤周围岩土介质含水率变化对DAS振幅响应特性的影响,设计了小球撞击圆盘与小... 利用分布式声波传感(DAS)技术和地下通讯光纤网进行周界安防(入侵)监控、管道泄漏监测、交通状况评估等是城市安全动态监测的新方向。为探究DAS监测过程中暗光纤周围岩土介质含水率变化对DAS振幅响应特性的影响,设计了小球撞击圆盘与小球直接撞击砂土面二种激振方式下五种质量含水率0%、5%、10%、15%和20%砂土的DAS振幅响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小球自由下落撞击砂土面激发的振动信号和传感光纤圆环布设可提高DAS信噪比,试验装置可靠性高、试验结果重复性好;(2)受砂土似黏聚力和声波传播衰减两个因素共同影响,DAS信号振幅随砂土含水率变化存在一个临界含水率。当砂土含水率小于临界含水率时,DAS信号振幅随含水率增大而减小,而当砂土含水率大于临界含水率时,DAS信号振幅随含水率增大而增大;(3)因砂土似黏聚力作用和小球撞击时能量转化的差异,小球与砂土的接触形式对DAS振幅响应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为城市地下工程安全动态DAS精细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S 砂土 含水率 振幅响应特性 似黏聚力 声波衰减
原文传递
基于振幅放大机制的浮置板轨道低频轻质减振
12
作者 杨舟 冯青松 +1 位作者 成功 张凌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132,共16页
为探讨在浮置板轨道低频振动控制中实现轻质减振和有效减振兼容的可行性,基于振幅放大机制,设计一种杠杆式动力吸振器(LT-DVA)。采用能量泛函变分法建立了配置有LT-DVA的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动力分析模型,以轨道结构的力传递率、位移导纳... 为探讨在浮置板轨道低频振动控制中实现轻质减振和有效减振兼容的可行性,基于振幅放大机制,设计一种杠杆式动力吸振器(LT-DVA)。采用能量泛函变分法建立了配置有LT-DVA的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动力分析模型,以轨道结构的力传递率、位移导纳为评价指标,通过与普通动力吸振器(DVA)进行对比验证LT-DVA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多频控制的思路,在浮置板上引入多个杠杆式动力吸振器(LT-MDVA),以实现宽频控制、高衰减的效果。进一步考虑列车荷载的作用,分析验证动态轮轨力作用下LT-MDVA的低频隔振性能以及对轨道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振幅放大机制(振幅放大系数为α)的有益效果,LT-DVA的有效惯性质量、刚度、阻尼是同参数DVA的α^(2)倍,即工作能力是DVA的α^(2)倍;在LT-DVA的基础上,LT-MDVA能够有效拓宽振动衰减频段且提升振动衰减能力;相较于普通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在动态轮轨力作用下,质量比仅为0.02的LT-MDVA不仅能够有效减小传递至下部基础的力(最大衰减约7.5dB),还能有效减小轨道结构的响应(钢轨和浮置板振动最大衰减约7.2dB和7.1dB),抑制浮置板轨道的振动放大现象,而同参数的MDVA几乎没有效果,证明了LT-MDVA能够在浮置板轨道低频振动控制中实现轻质减振和有效减振兼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置板轨道 低频振动 振幅放大 轻质减振 动力吸振器
原文传递
首发重度抑郁症脑功能变化:基于静息态fMRI的低频振幅和局部一致性分析
13
作者 叶郭锡 徐凡 +3 位作者 熊玉超 陈松 叶泳松 曾旭文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基于静息态fMRI探讨首发重度抑郁症患者(MDD)发作期间各脑区低频振幅(ALFF)和局部一致性(ReHo)的特点,进一步明确抑郁发病的脑神经机制。方法:纳入2022年1月-2022年10月在本院根据《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确诊的... 目的:基于静息态fMRI探讨首发重度抑郁症患者(MDD)发作期间各脑区低频振幅(ALFF)和局部一致性(ReHo)的特点,进一步明确抑郁发病的脑神经机制。方法:纳入2022年1月-2022年10月在本院根据《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确诊的首发MDD患者40例和健康志愿者(对照组)50例,使用3.0T磁共振仪对每例受试者行静息态fMRI及高分辨率T 1WI检查,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及各脑区ALFF及ReHo测量值的差异。结果:两组间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首发MDD组左侧颞下回、双侧丘脑、双侧额中回及左侧辅助运动区的ALFF值增高,而双侧中央后回、左侧颞中回、左枕中回、左侧后扣带回及左侧楔前叶的ALFF值降低(AlphaSim校正,体素水平P<0.05,簇水平P<0.05);双侧颞下回、左脑岛和双侧额中回的ReHo值增高,左颞中回、双侧中央后回、左枕中回和右侧楔前叶的ReHo值降低(AlphaSim校正,体素水平P<0.05,簇水平P<0.05)。ALFF及ReHo值均升高的脑区主要位于左颞下回、双额中回,均降低的脑区位于左颞中回、双侧中央后回和左枕中回。结论:首发MDD患者的感觉运动网络、视听觉网络、默认网络和执行控制网络的脑活动存在广泛异常改变,从而为更好地了解MDD的发生发展提供初步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抑郁症 脑功能 功能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局部一致性
下载PDF
M1区联合背外侧前额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脑电图θ振幅的效果
14
作者 刘冬 徐子涵 +1 位作者 李江 鞠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4,共8页
目的探索左侧M1区联合背外侧前额叶(DLPFC)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效果及脑电图θ频段振幅的变化。方法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脊髓损伤后NP患者50例,随机分为M1区刺激组(n=25)和M1区... 目的探索左侧M1区联合背外侧前额叶(DLPFC)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效果及脑电图θ频段振幅的变化。方法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脊髓损伤后NP患者50例,随机分为M1区刺激组(n=25)和M1区DLPFC联合刺激组(联合刺激组,n=25)。M1区刺激组接受左侧M1区10 Hz rTMS,联合刺激组接受左侧M1区DLPFC联合rTMS,共3周。干预前后,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估,脑电图θ频段振幅评估大脑电生理活动变化。结果M1区刺激组脱落4例,联合刺激组脱落2例。干预后,两组SF-MPQ总分及各子量表评分,HAMD评分和HAMA评分均降低(|t|>2.523,P<0.05),M1区刺激组前额区和额区θ频段平均振幅显著下降(|t|>5.243,P<0.001),联合刺激组前额区、额区、中央区和顶区θ频段平均振幅显著下降(|t|>4.630,P<0.001);联合刺激组SF-MPQ总分及各子量表评分,HAMD评分和HAMA评分均低于M1刺激组(|t|>2.270,Z=-1.973,P<0.05),联合刺激组前额区、额区、中央区、顶区θ频段平均振幅均低于M1区刺激组(P<0.05)。结论高频rTMS是脊髓损伤后NP患者的有效镇痛手段,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降低θ频段振幅。与M1区rTMS刺激相比,M1区DLPFC联合rTMS疗效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病理性疼痛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电图 θ频段振幅
下载PDF
针刺阳陵泉穴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百分比振幅变化的影响
15
作者 王丽平 刘若一 +2 位作者 陆梦馨 徐玲玲 邹忆怀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55-161,共7页
目的 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观察针刺阳陵泉对右侧缺血性卒中患者百分比振幅(percent amplitude of fluctuation,PerAF)变化的影响。方法 纳入右侧缺血性卒中患者28例(观察组),并募集... 目的 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观察针刺阳陵泉对右侧缺血性卒中患者百分比振幅(percent amplitude of fluctuation,PerAF)变化的影响。方法 纳入右侧缺血性卒中患者28例(观察组),并募集与患者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28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进行静息态及针刺阳陵泉后静息态fMRI扫描,对照组仅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计算两组全脑体素的PerAF。结果观察组静息态左侧楔前叶PerAF值高于对照组静息态(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P<0.05,双尾);观察组针刺后左侧楔前叶PerAF值与对照组静息态比较有升高有降低(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P<0.05,双尾),观察组针刺后左侧枕中回、右侧角回和右侧中扣带回PerAF值较对照组静息态降低(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P<0.05,双尾)。观察组针刺后右侧中扣带回PerAF值较观察组静息态降低(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P<0.05,双尾)。结论 右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息态左侧楔前叶PerAF值高于健康者,针刺阳陵泉穴可调节右侧缺血性卒中患者多个脑区PerAF值,右侧中扣带回可能是其发挥脑效应机制潜在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阳陵泉 脑梗死 中风后遗症 百分比振幅
下载PDF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不同胎龄早产儿脑成熟度中的研究
16
作者 李泽青 蒋晓宏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2113-2119,共7页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不同胎龄早产儿脑成熟度中的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6与月~2023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61例早产儿为观察组,按胎龄分为早期组(9例,<32周)、中期组(11例,32~3...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不同胎龄早产儿脑成熟度中的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6与月~2023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61例早产儿为观察组,按胎龄分为早期组(9例,<32周)、中期组(11例,32~33周)、晚期组(41例,34~36周),另选取同期非脑损伤足月儿43例(37~42周)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接受aEEG检查,并对aEEG评分及振幅电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出生胎龄增加,四组患儿aEEG各项评分及总分均呈上升趋势,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此外,四组患儿宽带(QS)与窄带(AS)的上界振幅电压随出生胎龄增长逐渐降低,而下界振幅电压随出生胎龄增加逐渐升高,带宽逐渐变窄,QS时长逐渐缩短,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健康早产儿中,aEEG是一种可靠的脑监测工具,不同胎龄早产儿aEEG具有一定的规律,其背景图随胎龄的增加而日趋完善,利用aEEG对早产儿脑发育状况进行评价,能为临床早期判断早产儿脑功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幅整合脑电图 早产儿 脑成熟度
下载PDF
基于静息态fMRI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百分比波动振幅研究
17
作者 唐秋雨 黄冰林 +3 位作者 黄歆 谢雨燕 魏含蕾 黄琴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0,共6页
目的 使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技术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 PACG)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百分比波动振幅(percent amplitude of fluctuatio... 目的 使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技术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 PACG)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百分比波动振幅(percent amplitude of fluctuation, PerAF)的变化。材料与方法 共纳入江西省人民医院眼科诊断的PACG患者31例。同期,31名性别、年龄、受教育时间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 HC)被纳入对照组。对每个受试者进行全脑rs-fMRI扫描,以收集PerAF信号。分别采用单样本t检验和双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组内和组间PerAF数据。结果 与HC组相比,PACG患者组在左侧额上回背外侧(t=-3.9421,P<0.001)、眶部(t=-3.4619,P<0.001),左侧眶部额中回(t=-3.6709,P<0.001),右侧额中回(t=-3.8257,P<0.001),右侧额下回三角部(t=-3.6708,t=-4.0375,P<0.001);左侧缘上回(t=-3.9570,P<0.001)、顶下缘角回(t=-3.8230,t=-3.8730,P<0.001),右侧顶上回(t=-4.4581,P<0.001)、中央后回(t=-3.7825,P<0.001),中央旁小叶(t=-4.0816,P<0.001);右侧颞中回(t=-3.8402,P<0.001);左侧舌回(t=-3.5758,P<0.001);左侧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t=-3.4718,P<0.001)、补充运动区(t=-3.7209,P<0.001)以及右侧小脑下部7b区(t=-3.9479,P<0.001)的PerAF均显著降低(体素水平P<0.001,聚类水平P<0.05,高斯随机场校正)。结论 PACG患者在多个大脑区域存在异常的PerAF值,涉及与视觉、情绪和认知调节相关的初级和高级视觉皮层和大脑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百分比波动振幅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振幅整合脑电图结合磁共振在早产儿脑损伤神经行为发育评估及预测中的应用
18
作者 胡剑清 潘丹 +1 位作者 潘素香 林晨岚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 分析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结合磁共振(MRI)在早产儿脑损伤神经行为发育评估及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定莆田学院附属医院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住院的90例脑损伤早产儿,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的90例无脑损伤早产儿,... 目的 分析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结合磁共振(MRI)在早产儿脑损伤神经行为发育评估及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定莆田学院附属医院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住院的90例脑损伤早产儿,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的90例无脑损伤早产儿,将其设为健康组,均给予aEEG、MRI检查,比较2组aEEG各参数评分、总评分、磁共振脑发育总成熟度评分(TMS)亚项评分、总评分。对观察组进行为期3月的随访,比较神经发育良好组、不良组aEEG各参数评分、总评分、TMS亚项评分、总评分,绘制接受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分析aEEG+MRI对脑损伤早产儿神经发育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aEEG各参数评分、总评分均低于健康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MS各参数评分、总评分均低于健康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发育不良组aEEG各参数评分、总评分均低于神经发育良好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发育不良组TMS各参数评分、总评分均低于神经发育良好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EEG+MRI预测神经发育不良的灵敏度(94.3%)、特异度(92.5%)均高于aEEG(80.3%、78.2%)、MRI(81.6%、79.9%)检测(P<0.05)。结论 aEEG结合MRI可提高对脑损伤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预测价值,对脑损伤早产儿病情评价、预后评估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推广、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振幅整合脑电图 早产儿 脑损伤 神经行为发育
下载PDF
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对评估早产儿脑功能发育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
19
作者 耿艳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85-0088,共4页
探讨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对评估早产儿脑功能发育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甄选本院2017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78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根据胎龄时间将早产儿划分为26例早期组(胎龄28至32周)、26例中期组(胎龄32至34... 探讨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对评估早产儿脑功能发育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甄选本院2017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78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根据胎龄时间将早产儿划分为26例早期组(胎龄28至32周)、26例中期组(胎龄32至34周)以及26例晚期组(胎龄34至37周),早期组、中期组以及晚期组均为观察组,同时,再甄选同时间住院26例无脑损伤表现、亦或不存在脑损伤高危因素的足月新生儿划分为对照组。所有新生儿均实施振幅整合脑电话展开密切监测,对比分析4组新生儿的振幅整合脑电图测定结合。结果 在新生儿活动睡眠期以及安静睡眠期,对照组振幅电压上边界与下边界水平均明显高于观察组早产儿,且对照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智力与心理运动发育指数水平等也明显优于观察组。结论 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对评估早产儿脑功能发育状态具有极高应用价值,该方法具有极高敏感性,有利于实现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为改善早产儿神经发育转归结局发挥了显著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振幅整合脑电图 脑功能 发育状态 应用价值
原文传递
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诊断新生儿脑损伤效能分析
20
作者 罗秀英 《医药前沿》 2024年第6期122-124,共3页
目的:分析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对新生儿脑损伤的诊断效能。方法:随机抽签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4月英德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存在脑损伤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根据实验室及影像学等综合检查结果,将30例确诊为脑损伤的新生儿设为损伤组,3... 目的:分析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对新生儿脑损伤的诊断效能。方法:随机抽签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4月英德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存在脑损伤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根据实验室及影像学等综合检查结果,将30例确诊为脑损伤的新生儿设为损伤组,30例非脑损伤新生儿设为对照组,应用相同方法进行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分析振幅整合脑电图背景活动情况、振幅整合脑电图连续性情况、睡眠觉醒周期成熟度、癫痫样活动发作情况,以及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诊断新生儿脑损伤的效能。结果:损伤组振幅整合脑电图背景活动异常情况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组振幅整合脑电图持续性低电压和不连续情况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组睡眠觉醒周期不成熟和无睡眠觉醒周期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组癫痫样活动发作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诊断新生儿脑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33%、90.00%、91.67%,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好(Kappa=0.833)。结论: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诊断新生儿脑损伤的价值较高,适合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脑损伤 振幅整合脑电图 脑功能监测 诊断效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