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73篇文章
< 1 2 2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采血小板捐献者捐献频次对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变化的影响
1
作者 李继红 孙晨 +2 位作者 虞菲 崔志刚 刘颖 《哈尔滨医药》 2024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捐献者捐献频次对其体内血红蛋白(Hb)及血清铁蛋白(SF)变化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469例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血液样本,分析单采血小板捐献者1年内捐献频次对血红蛋白(Hb)及血清铁蛋白(SF)的影响,从而探讨单采血小板不同...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捐献者捐献频次对其体内血红蛋白(Hb)及血清铁蛋白(SF)变化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469例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血液样本,分析单采血小板捐献者1年内捐献频次对血红蛋白(Hb)及血清铁蛋白(SF)的影响,从而探讨单采血小板不同频次的捐献者体内储铁情况,以判断是否需要补充铁剂制品。结果1年内单采小板捐献者献血频次与SF成负相关,随着献血频次的增加,SF水平不断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水平除不同献血频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初次与多次比较组、多频次女性捐献者组、多频次男性捐献者组Hb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1年内单采血小板次数>16次的男性捐献者和1年内单采血小板次数>10次的女性捐献者应减少再次招募的频次,如有必要可以增加单采血小板前SF的检测,若发现铁缺乏,则延长献血间隔期,适量增加铁剂制品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固定捐献者 献血频次 血红蛋白 血清铁蛋白
下载PDF
儿童潜在器官捐献者亲属捐献意愿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陈小雨 江哲龙 +2 位作者 冯燕 江艺 吴丽姿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潜在器官捐献者亲属对于器官捐献的认知和了解程度,并分析其器官捐献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2017—2021年57例符合器官捐献条件的儿童亲属资料,根据最终是否同意器官捐献分为同意组(n=14)... 目的探讨儿童潜在器官捐献者亲属对于器官捐献的认知和了解程度,并分析其器官捐献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2017—2021年57例符合器官捐献条件的儿童亲属资料,根据最终是否同意器官捐献分为同意组(n=14)和不同意组(n=43),调查患儿亲属对器官捐献的认知情况和了解程度,并分析器官捐献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14例器官捐献的患儿中,脑外伤、胶质瘤、脑膜炎是主要病因,分别为5例(35.71%)、4例(28.57%)、3例(21.43%),有3例患儿家属初次沟通即同意器官捐献,6例患儿家属进行两次沟通,5例患儿家属沟通次数超过2次。14例器官捐献患儿共捐献肝脏11个、肾脏10对、心脏3个、眼角膜11对、1具大体。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宗教信仰(OR=2.916,95%CI=2.546~9.646)、独生子女(OR=2.246,95%CI=1.536~6.347)、不了解器官捐献(OR=2.578,95%CI=1.864~5.346)、不愿意放弃救治(OR=3.635,95%CI=2.835~11.536)是患儿家属拒绝器官捐献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儿童潜在器官捐献者亲属对于器官捐献决策往往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日常公益宣传中应加强宣教,提高民众对器官捐献认知和了解水平,有利于提高儿童器官捐献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器官捐献 亲属 潜在器官捐献者 器官移植 捐献意愿
下载PDF
潜在捐献者预警功能模块设计与应用探讨
3
作者 刘畅 李梦芸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3年第9期1176-1180,共5页
目的:探讨器官移植信息管理平台潜在捐献者预警功能模块的设计和应用,提高潜在捐献者的发现率,改善人体器官捐献移植的供需矛盾。方法:基于分析传统潜在捐献者上报和目前供体器官维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潜在捐献者预警标准及质量管理... 目的:探讨器官移植信息管理平台潜在捐献者预警功能模块的设计和应用,提高潜在捐献者的发现率,改善人体器官捐献移植的供需矛盾。方法:基于分析传统潜在捐献者上报和目前供体器官维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潜在捐献者预警标准及质量管理,借助信息化手段设计并实施潜在捐献者预警功能模块,分析功能模块实施效果。结果:潜在捐献者预警功能模块实施前(2021年10月-2022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rgan procurement organizations,OPO)人工上报潜在捐献者21例次,实施后(2022年10月-2023年5月)潜在捐献者预警功能模块系统预警潜在捐献者56例次。实施后系统智能化预警符合临床判断标准的潜在捐献者发现率、器官捐献转化率、潜在捐献者资料数据完整度等质控指标均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OPO实现了潜在捐献者数据融通、流程信息化管理,确保获取信息的高效精准及全流程闭环质量控制,对器官捐献工作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管理平台 人体器官捐献 潜在捐献者 流程优化
下载PDF
指南与共识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潜在捐献者院际转运专家共识 被引量:1
4
作者 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量控制中心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体外生命支持学组 +12 位作者 中国医院协会器官获取与分配工作委员会 叶啟发 赵剡 夏剑 马青变 江城 范晓礼 仲福顺 田钰 甘佼弘 杨菲虹 邹浩 王鹏程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8期589-596,共8页
2010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并从2013年2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从2015年1月1日起,公民逝世后捐献器官成为尸体器官唯一合法来源。在伦理允许的范围内,围绕人体器官捐献的系列流程,开展规范化管理和不断创新器... 2010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并从2013年2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从2015年1月1日起,公民逝世后捐献器官成为尸体器官唯一合法来源。在伦理允许的范围内,围绕人体器官捐献的系列流程,开展规范化管理和不断创新器官捐献者器官保护、安全转运的方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潜在捐献者 院际转运 转运模式 流程 清单 监测 管理
下载PDF
全血捐献者与单采血浆捐献者人群特征差异及捐献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黄耀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0029-0032,共4页
比较全血捐献者与单采血浆捐献者的人群特征,并分析影响捐献意愿的因素。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向研究设计,选取2021年3月——2022年6月期间接受全血捐献的200人和接受单采血浆捐献的200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了两组捐献者的相关... 比较全血捐献者与单采血浆捐献者的人群特征,并分析影响捐献意愿的因素。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向研究设计,选取2021年3月——2022年6月期间接受全血捐献的200人和接受单采血浆捐献的200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了两组捐献者的相关数据。数据收集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捐献动机和捐献意愿等方面。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血捐献者与单采血浆捐献者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单采血浆捐献者的年龄普遍较高,以中老年人为主,而全血捐献者则更多地包括年轻人群。两组捐献者在性别比例上也存在差异,全血捐献者中男性比例较高,而单采血浆捐献者中女性比例相对较高。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方面,两组捐献者也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全血捐献者的其他职业占比人数更多,年收入在3-8万的人员更多。而各项数据对比均存在明显的数据差异(P<0.05)。其中全血捐献者随着学历的增高,献血人数更多,而且年收入在3-8万的人员更多。而单采血浆捐献者中,职业中农民占比较多,而且随着学历的增高,捐血人数基本降低,年收入在3万以下的人数最多。 未来捐献意愿中,全血捐献者和单采血浆捐献者两种捐献方式都会考虑的人数占比分别为20.50%和24.00%,均相对较小,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血捐献者和单采血浆捐献者在年龄、性别和学历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针对不同类型的捐献者,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宣传和教育策略,以提高他们的捐献意愿和参与度。同时,社会和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于血液捐献事业的支持和宣传力度,以促进公众的捐献行为,确保血液和血浆的充足供应,为医疗救助提供可靠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捐献者 单采血浆捐献者 人群特征差异性 意愿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捐献者家属的器官捐献信任体系建立与应用
6
作者 田彦 周彪 +2 位作者 白兰 张莉莉 尹利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0022-0025,共4页
器官捐献是《民法典》赋予我国公民的一项自主选择的权利,是人道主义及人类生命价值的升华,也是生命延续传递大爱的一项阳光工程。首先概述了捐献者家属的器官捐献信任状况,总结了基于捐献者家属的器官捐献信任体系的建立措施,并提出了... 器官捐献是《民法典》赋予我国公民的一项自主选择的权利,是人道主义及人类生命价值的升华,也是生命延续传递大爱的一项阳光工程。首先概述了捐献者家属的器官捐献信任状况,总结了基于捐献者家属的器官捐献信任体系的建立措施,并提出了相关应用对策:提高器官捐献体系管理的公开透明度、加强器官捐献的公益宣传工作、建立与完善家属对监督机制的信任诉求、充分发挥社会医学文化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捐献者家属 器官捐献 信任体系 公益宣传 监督机 社会医学文化
下载PDF
活体肝脏捐献者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的系统综述
7
作者 施月仙 张海明 朱志军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s》 CSCD 2023年第4期579-586,I0006,共9页
目的旨在对活体肝脏捐献者捐献后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和归纳,为临床护理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PubMed、EMBASE、CINHAL、Web of Science和ProQuest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6月,纳入经过同... 目的旨在对活体肝脏捐献者捐献后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和归纳,为临床护理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PubMed、EMBASE、CINHAL、Web of Science和ProQuest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6月,纳入经过同行评审的英文文献,包括对捐献后活体肝脏捐献者生命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横断面研究或纵向研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横断面研究和纵向研究质量评估工具(修订版)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共检索出6576篇文献,16篇符合纳入标准。将文献中影响活体肝脏捐献者生命质量的相关因素归纳为4类:社会人口学因素(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民族和婚姻状况)、捐献肝脏相关因素(捐献相关的住院时间或住院次数、受者结局、捐献后时长、捐献后并发症、捐献决定受支持情况、术前对个人健康担忧、捐献前存在捐献的矛盾心理、与受者关系)、健康状况相关因素(体质指数和捐献前有躯体症状)和心理社会因素(捐献前躯体和心理状态评分、家庭收入、焦虑、抑郁)。多数研究报道,老年、受者死亡、捐献肝脏后近期、捐献者经历术后并发症以及捐献者对自身健康的担忧是躯体功能的负面影响因素。女性捐献者、低教育水平、因捐献而住院时间长和/或住院次数多、受者预后不佳、捐献后近期、捐献肝脏前对自身健康担忧以及一级亲属和配偶捐献者是捐献后不良心理状态的负面预测因素。纳入研究中,仅有2篇文献考虑了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结论活体肝脏捐献者的生命质量不仅受到捐献手术的影响,还包括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因素。临床护理工作者可根据上述影响因素为捐献者制订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提高肝脏捐献者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捐献者 肝移植 心理社会功能 生命质量 系统综述
下载PDF
全血捐献者与单采血浆捐献者人群特征差异及捐献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肖光林 魏琼书 +5 位作者 王娅 马晓军 王永 黄敬 杨寿强 赵沛喆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 探讨全血捐献与单采血浆捐献人群特征以及捐献意愿影响因素,以期为制定针对性招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21年8月对广元市中心血站全血捐献者与剑阁单采血浆站献浆者随机发放问卷各200份,进行现场问卷... 目的 探讨全血捐献与单采血浆捐献人群特征以及捐献意愿影响因素,以期为制定针对性招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21年8月对广元市中心血站全血捐献者与剑阁单采血浆站献浆者随机发放问卷各200份,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全血捐献与单采血浆捐献人群在性别、年龄、职业、最高学历、家庭年收入方面均具统计学差异(P<0.05)。全血捐献男性较多(124/196,63.3%),单采血浆捐献女性较多(117/198,59.1%);全血捐献者各年龄段人数差别不大,单采血浆捐献者年龄集中在40~59岁(167/198,84.3%);职业方面,全血捐献人群公务人员(含事业单位)占比最高(41/196,20.9%),单采血浆捐献人群中农民占比最高(152/198,76.8%);全血捐献人群随着最高学历的提升人数增加,大专/大学及以上人数占比最大(80/196,40.8%);单采血浆捐献人群初中学历人数占比最大(98/198,49.5%),大专/大学及以上人数占比最小(9/198,4.5%);全血捐献人群家庭年收入3~8万占比最大(109/196,55.6%),单采血浆捐献人群家庭年收入<3万占比最大(132/198,66.7%)。结论 全血捐献与单采血浆捐献两类主体人群在性别、年龄、最高学历、职业以及家庭年收入方面均存在差异,应根据全血捐献及单采血浆捐献人群特点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招募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捐献 单采血浆捐献 人口统计学结构 捐献意愿
原文传递
定期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血清铁蛋白状况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马春会 郭如华 +7 位作者 伍伟健 严军雄 余晋林 朱业华 何其通 罗益红 黄露 叶瑞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508-510,共3页
本研究分析定期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对血清铁的影响。随机抽取本站男性首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24例和定期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69例,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铁蛋白(SF)含量。结果表明,首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和定期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SF含... 本研究分析定期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对血清铁的影响。随机抽取本站男性首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24例和定期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69例,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铁蛋白(SF)含量。结果表明,首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和定期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SF含量分别为91.08±23.38μg/L和57.16±35.48μg/L,但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F含量随血小板捐献频率的增加而下降,但各捐献频率组之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血小板捐献次数的增加,SF含量呈现波动性的变化。结论:定期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可导致SF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血小板捐献者 血清铁蛋白
下载PDF
从固定全血献血者中招募单采成分捐献者不合格原因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许爱琴 詹霞华 +4 位作者 佘淼 王艳红 孙剑 来海凤 徐健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2-263,共2页
目的为扩大单采成分志愿者名库并稳定且逐步壮大单采成分献血者队伍提供依据。方法从全血献血者的名库中选择献全血3次以上并至少有1次献400 ml的献血者,初筛数据采用Excel绘图并手工进行统计。结果 993名献血者中初筛不合格的男性主要... 目的为扩大单采成分志愿者名库并稳定且逐步壮大单采成分献血者队伍提供依据。方法从全血献血者的名库中选择献全血3次以上并至少有1次献400 ml的献血者,初筛数据采用Excel绘图并手工进行统计。结果 993名献血者中初筛不合格的男性主要为ALT(9.8%)和脂质(9.1%),女性主要为Hb(6%),男、女性别相比较,ALT、脂血、Hb均为P<0.05,18~23岁和41~50岁以脂血异常为主,24~30岁和31~40岁以ALT异常为主,51~55岁以ALT异常为主。结论对于初筛不合格的捐献者,加强健康教育,做好无偿献血者的保留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 全血捐献者 招募 单采成分
原文传递
吉林骨髓库汉族造血干细胞捐献者HLA-A、B、DRB1基因分布和单体型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琳 焦立新 +4 位作者 任海波 林乾飞 韩瑜 门小菲 于江虹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了解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吉林分库HLA基因及单体型分布特征。方法采用PCR-SSP、PCR-SSO和PCR-SBT法对吉林分库内10 120份吉林籍汉族捐献者HLA-A、B、DRB1基因低分辨分型,用Excel软件计算HLA基因频率、单倍型频率及其连锁不... 目的了解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吉林分库HLA基因及单体型分布特征。方法采用PCR-SSP、PCR-SSO和PCR-SBT法对吉林分库内10 120份吉林籍汉族捐献者HLA-A、B、DRB1基因低分辨分型,用Excel软件计算HLA基因频率、单倍型频率及其连锁不平衡参数。结果吉林分库内汉族捐献者的HLA-A、B、DRB1基因(含血清学特异性)分别有21、45、13种,频率高的基因是:A*02、A*24、A*11、A*30,B*13、B*60、B*61、B*62、B*35、B*46、B*51,DR*01、DR*03、DR*04、DR*07、DR*09、DR*12、DR*15。HLA单体型分布,两座位连锁频率较高的有:A30-B13、A02-B46、A02-B61、A02-B58,B13-DR07、B13-DR12、B46-DR09、B61-DR09,A2-DR09、A30-DR07、A02-DR12、A02-DR15;三座位连锁频率较高的是:A30-B13-DR07、A02-B46-DR09、A02-B13-DR12、A02-B61-DR09。结论为临床造血干细胞移植寻找合适匹配的供受对,以及吉林地区汉族人群HLA基因多态性与HLA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参照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基因频率 连锁不平衡 HLA单倍型 造血干细胞 汉族捐献者 吉林 中华骨髓库
原文传递
单、双份机采血小板对捐献者血常规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伍娟 孙革 +4 位作者 王大明 黄文娟 田怡 庄乃保 孙雄飞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1期72-73,76,共3页
目的探讨单、双份机采血小板对捐献者血常规的影响,以评价双份机采血小板的效率和安全性。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深圳市血液中心进行机采血小板捐献者100名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单份机采组和双份机... 目的探讨单、双份机采血小板对捐献者血常规的影响,以评价双份机采血小板的效率和安全性。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深圳市血液中心进行机采血小板捐献者100名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单份机采组和双份机采组,每组50名。在机采前和机采后(献血后5 min),采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其血常规。在机采时,注意观察捐献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两组捐献者机采血小板成品合格率为100%,捐献者生命体征均基本平稳。采集前、后,两组捐献者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采集后,两组捐献者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血小板(platelets,PLT)均较采集前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机采血小板前,两组捐献者WBC、HGB、RBC、HCT、PL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机采血小板后,两组捐献者WBC、HGB、RBC、HC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PL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后,两组捐献者外周血中PLT的计数均高于国家标准。结论双份机采血小板方法既高效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份机采血小板 双份机采血小板 血常规 捐献者
下载PDF
中华骨髓库河南省捐献者HLA-A、B、DRB1基因频率及单倍型检测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瑞云 张伯伟 +4 位作者 程四国 杜娟 马茹 赵磊 邢培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30-932,共3页
目的:调查分析河南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A、B、DRB1多态性和单倍型频率。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4种DNA基因分型技术(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SSO杂交条技术、SSO荧光微珠流式分行法、SSO正向杂交DNA... 目的:调查分析河南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A、B、DRB1多态性和单倍型频率。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4种DNA基因分型技术(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SSO杂交条技术、SSO荧光微珠流式分行法、SSO正向杂交DNA基因芯片)对24930名干细胞捐献者的血样进行HLA基因频率及单倍型分析。结果与结论:共检出等位基因:A位点20个,B位点35个,DRB1位点13个;较常见单倍型及频率为:A*30B*13DRB1*07(0.064070)、A*02B46*DRB1*09(0.021900)、A*33B*58DRB1*03(17)(0.012767)、A*33B*44DRB1*13(0.011318)、A*02B*13DRB1*12(0.011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HLA 基因多态性 单倍型
下载PDF
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征召 被引量:9
14
作者 蓝欲晓 周一炎 孔令魁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44-445,共2页
关键词 无偿献血 卫生宣传 血小板 成分输血 机采血小板捐献者
下载PDF
西安市298位机采血小板捐献者人群结构和认知、态度、行为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赵晓华 李凤琴 王文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机采血小板捐献者 认知 态度 行为
原文传递
多次血小板捐献者外周血血小板波动情况调查 被引量:7
16
作者 梁燕梅 冯凡凡 +4 位作者 黎世杰 陈锦艳 邓学成 吴蕾 蓝琴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247-1250,共4页
目的评估连续单次采集2 U且捐献超过20次的献血者外周血血小板变化规律,探究年龄对上述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选择在2016年1月—2018年9月于本中心连续单次采集2 U且捐献超过20次的94名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每次... 目的评估连续单次采集2 U且捐献超过20次的献血者外周血血小板变化规律,探究年龄对上述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选择在2016年1月—2018年9月于本中心连续单次采集2 U且捐献超过20次的94名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每次采集前外周血Plt,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和Graph Pad Prism 5软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第2—20次献血过程中,每1次献血前血小板平均计数值均比第1次献血前Plt显著增加(P<0.05);且每2次献血前Plt间均有差异(P<0.05)。捐献20次血小板过程中,31岁及以上献血者的血小板值的离散度大于30岁以下的献血者。结论连续单次采集2 U捐献超过20次血小板的献血者,每次捐献前Plt比第一次捐献前有所增加,但均在正常值的参考范围内;献血前不同年龄层的血小板基础值无差异,但多次捐献血小板后,31岁以上的血小板改变值的离散度大于30岁以下的献血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机采血小板 PLT 血小板捐献者
原文传递
28例眼球自愿捐献者材料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善璧 彭俊超 +2 位作者 赵敏 李鸿 Jason K. Woody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49-450,460,共3页
目的:探讨国内眼库工作的重点和发展,评价捐献者角膜质量。方法:通过对28例完成了眼球摘除自愿身后捐献者的性别、年龄、死亡原因、眼球采集及保存方法、血清学及角膜内皮细胞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自愿身后捐献者中,恶性... 目的:探讨国内眼库工作的重点和发展,评价捐献者角膜质量。方法:通过对28例完成了眼球摘除自愿身后捐献者的性别、年龄、死亡原因、眼球采集及保存方法、血清学及角膜内皮细胞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自愿身后捐献者中,恶性肿瘤为主要死亡原因。除3例乙肝标志物阳性外,血清学乙肝标志物、抗HIV-Ⅰ及HIV-Ⅱ、丙肝、梅毒检查均为阴性。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1996~3493个/mm2,平均2932.7±845个/mm2。结论:大力宣传身后捐献眼球是眼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掌握用于临床角膜移植的供体标准以提高供体角膜质量,使更多的可治性角膜盲病人重见光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 自愿捐献者 角膜移植 分析 供体
下载PDF
血小板捐献者血型资料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展望 被引量:13
18
作者 朱发明 毛伟 张志欣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13-416,共4页
供受者血小板配合输注可有效解决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问题。由于受HLA和HPA基因系统多态性、人群中CD36抗原缺乏个体比例及临床应用需求时限性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提前建立有一定规模的血小板捐献者血型资料库,才可能在临床需要时及时提... 供受者血小板配合输注可有效解决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问题。由于受HLA和HPA基因系统多态性、人群中CD36抗原缺乏个体比例及临床应用需求时限性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提前建立有一定规模的血小板捐献者血型资料库,才可能在临床需要时及时提供配合性血小板。血小板捐献者血型资料库涉及HLA-A,-B基因型资料库、HPA基因型资料库和CD36抗原阴性资料库;国内部分血站已建立200—4 000(人)份捐献者血小板血型资料库。建库中献血者选择、HLA-C位点覆盖问题、HPA系统最适检测范围和检测方法选择仍有待标准化。血小板捐献者血型资料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仍需要通过扩大血小板捐献者基因型资料库规模、缩短配合血小板制备发放流程所需时间和加强临床沟通等措施,来提升基因型配合血小板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捐献者基因型资料库 血小板同种抗原 血小板输注无效 CD36抗原 抗-HPA 白细胞抗原
原文传递
器官移植捐献者家属社会支持需求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谢文照 贺海燕 +1 位作者 邓渲桐 罗爱静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3-27,共5页
为深入了解器官捐献者家属的社会支持需求,更好地提供社会帮助,综合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法从物质需求、信息需求和情感需求三方面深入探讨了湖南省捐献者家属社会支持需求。研究发现,器官捐献者家属对物质支持需求较大,特殊器官捐献者... 为深入了解器官捐献者家属的社会支持需求,更好地提供社会帮助,综合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法从物质需求、信息需求和情感需求三方面深入探讨了湖南省捐献者家属社会支持需求。研究发现,器官捐献者家属对物质支持需求较大,特殊器官捐献者家属群体如失独家庭,表现出更强烈的社会支持需求。器官捐献者家属强烈希望获得社会公众的理解和认可。建立公立的心理疏导机构,通过专业心理疏导可减轻器官捐献者家属的心理愧疚感,抚慰其内心的痛苦。在信息支持需求方面,家属更多地表示希望知道受捐者术后健康信息和器官捐献相关政策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捐献 捐献者家属 社会支持 需求分析
下载PDF
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病毒核酸筛查策略的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熊文 杨宝成 +2 位作者 朱为刚 曾劲峰 叶贤林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11-1012,共2页
目的探讨对机采血小板捐献者(PDs)进行NAT,PDs与全血捐献者(BDs)病毒核酸筛查策略的区别。方法血液采集后采用ELISA平行进行2种试剂的抗HIV-1、抗-HCV和HBsAg的检测,同时应用ULTRIO试剂在TIGRIS系统上进行ID.NATHIV/HCV/HBV的... 目的探讨对机采血小板捐献者(PDs)进行NAT,PDs与全血捐献者(BDs)病毒核酸筛查策略的区别。方法血液采集后采用ELISA平行进行2种试剂的抗HIV-1、抗-HCV和HBsAg的检测,同时应用ULTRIO试剂在TIGRIS系统上进行ID.NATHIV/HCV/HBV的初筛联检。ELISA(=)/NAT初筛(+)的标本分别进行HIV、HCV和HBV的核酸鉴别试验。结果2010年4月一2011年6月,3726名PDs共献血小板13838份,人均捐献3.7(13838/3726)人次。NAT初筛反应率9.1%o(34/3726),其中除ELISA(+)/NAT(+)3人外,其余31人次为ELISA(-)/NAT(+),行鉴别试验。6人被确定HBVDNA感染,鉴别阳性率1.61%o(6/3726)。按照现行的献血策略,这6人仍以每月1次的频率献PC。结论对于ELISA(-),NAT鉴别阳性的PDs应进入检测追踪程序,定期采血样进行检测,并施行新的献血策略,即:追踪结果为阳性,则淘汰献血者资格;追踪结果为阴性,则转为BDs。献全血2次合格后,可转为PDs,以保证输血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捐献者 NAT 血液筛查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