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侧三房心并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成功1例 被引量:2
1
作者 丁康 王树贤 罗玉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6期479-480,共2页
关键词 损介入治疗 房间隔缺 右侧三房心 入院查体 收缩期杂音 继发孔型 心脏杂音 肋间
下载PDF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8
2
作者 李迎春 蔡晓莲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4年第1期37-39,共3页
关键词 房间隔缺 损介入治疗 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 AMPLATZER封堵器
下载PDF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被引量:11
3
作者 朱鲜阳 张端珍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9年第6期356-360,共5页
关键词 房间隔缺 损介入治疗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 胚胎发育过程 继发孔型 解剖学特点 发病机制 ASD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技术和并发症 被引量:9
4
作者 马依彤 杨毅宁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16-118,共3页
关键词 损介入治疗 室间隔缺 适应证 并发症 先天性心内畸形 先天性心脏病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治疗
下载PDF
老年人43mm大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成功1例 被引量:2
5
作者 任森根 施红 +3 位作者 朱志军 张宏 蒋颖人 陆洪江 《浙江医学》 CAS 2010年第8期1275-1275,共1页
患者男性,62岁。因劳力性胸闷、气急半年,曾住某医院,诊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房缺)。用42mm国产Amplatzer房缺封堵器封堵房缺未成功。患者于2006年10月24日入住本院。X线胸片示两肺充血,可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双肺门增大、增... 患者男性,62岁。因劳力性胸闷、气急半年,曾住某医院,诊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房缺)。用42mm国产Amplatzer房缺封堵器封堵房缺未成功。患者于2006年10月24日入住本院。X线胸片示两肺充血,可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双肺门增大、增浓,心影明显增大,左有心缘均饱满,心尖上翘,肺动脉段突出,心胸比率0.70(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 损介入治疗 老年人 AMPLATZER 劳力性胸闷 X线胸片示 肺门增大 心胸比率
下载PDF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围术期并发心律失常19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马改翠 高妹花 +2 位作者 刘翠霞 唐立明 王学君 《河北医药》 CAS 2007年第10期1107-1107,共1页
关键词 并发心律失常 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 损介入治疗 围术期 经导管介入治疗 严重心律失常 VSD
下载PDF
经导管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张玉顺 马东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7年第1期3-5,共3页
房间隔缺损(ASD)外科手术治疗已经十分成熟,作为一个比较简单的开胸手术,目前报道病死率小于1%。但是外科手术有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包括手术创伤大、住院时间长以及与心脏表面瘢痕相关的各种难治性心律失常等。经导管介入封堵术的... 房间隔缺损(ASD)外科手术治疗已经十分成熟,作为一个比较简单的开胸手术,目前报道病死率小于1%。但是外科手术有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包括手术创伤大、住院时间长以及与心脏表面瘢痕相关的各种难治性心律失常等。经导管介入封堵术的进展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微创而且安全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 经导管 损介入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 难治性心律失常 介入封堵术 开胸手术 手术创伤
下载PDF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被引量:1
8
作者 谢昕 冯惠贞 +1 位作者 厉玉光 胡莺 《齐鲁护理杂志》 2006年第08B期1575-1576,共2页
关键词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 术后并发症 损介入治疗 护理体会 Amplatzer伞片 超声心动图检查 临床资料 ASD直径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常规解读 被引量:3
9
作者 蒋世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79-479,共1页
2001年随着Amplatzer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的问世,尤其是近年来国产器材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得我国VSD介入治疗得到快速发展,在大的医疗中心已成为常规治疗方法之一。不仅介入治疗的数量迅速增长,且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及操作... 2001年随着Amplatzer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的问世,尤其是近年来国产器材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得我国VSD介入治疗得到快速发展,在大的医疗中心已成为常规治疗方法之一。不仅介入治疗的数量迅速增长,且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及操作技术也有所突破,1万余例VSD患者得到根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周部室间隔缺 损介入治疗 AMPLATZER 解读 治疗方法 医疗中心 操作技术 VSD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适应证选择 被引量:1
10
作者 秦永文 白元 《中国医刊》 CAS 2010年第11期13-14,共2页
室间隔缺损(VSD)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多单独存在,亦可与其他畸形合并发生。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但是外科治疗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占用医疗资源多,术后对患者有一定不良的心理影响。因此,外科治疗不是一种理想... 室间隔缺损(VSD)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多单独存在,亦可与其他畸形合并发生。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但是外科治疗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占用医疗资源多,术后对患者有一定不良的心理影响。因此,外科治疗不是一种理想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介入治疗 室间隔缺 适应证 先天性心脏畸形 并发症发生率 外科治疗 外科手术 治疗方法
下载PDF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护理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敏 张维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0期2244-2244,共1页
关键词 损介入治疗 房间隔缺 护理观察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房间隔封堵器 X线引导 开胸手术 住院时间 适应证
下载PDF
应用国产封堵器行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54例分析
12
作者 王俊 陈安 +2 位作者 边昶 马骥 徐耕 《心电与循环》 2013年第3期213-215,共3页
房间隔缺损(AS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类型之一,由胚胎发育时期房间隔上残留未闭的缺损而形成。ASD常分为继发孔型、原发孔型、房间隔缺如3大类型,其中以继发孔型最常见,约占80%~85%。由于该病在儿童时期症状轻微、体... 房间隔缺损(AS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类型之一,由胚胎发育时期房间隔上残留未闭的缺损而形成。ASD常分为继发孔型、原发孔型、房间隔缺如3大类型,其中以继发孔型最常见,约占80%~85%。由于该病在儿童时期症状轻微、体征不明显,很大一部分患者直至成年期才被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 损介入治疗 国产封堵器 应用 继发孔型 先天性心脏 发育时期 儿童时期
下载PDF
小儿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国才 易岂建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54-57,共4页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其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30%,其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secundum atrialseptal defect)占75%以上,原发孔型、下腔型、上腔型和冠状静脉窦型ASD比较少见。
关键词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 损介入治疗 小儿 先天性心脏病 静脉窦型 发病率 下腔型 ASD
下载PDF
小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鹏飞 易岂建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60-63,共4页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胚胎心室间隔发育不全而形成的左右心室间的异常交通。VSD是小儿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20%,其中膜周部VSD最常见,占75%~80%。由于左右心室间存在压差,左向右分流导致肺多血,可引起...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胚胎心室间隔发育不全而形成的左右心室间的异常交通。VSD是小儿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20%,其中膜周部VSD最常见,占75%~80%。由于左右心室间存在压差,左向右分流导致肺多血,可引起肺动脉高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 损介入治疗 小儿 膜周部VSD 肺动脉高压 心室间隔 先天性心脏病 发育不全
下载PDF
经胸超声指导巨大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及近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育洁 袁义强 于力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9期127-127,共1页
关键词 远期疗效观察 损介入治疗 房间隔缺 超声指导 超声心动图检查 临床诊断 ASD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中老年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注意事宜 被引量:1
16
作者 邓亚安 高国红 《中国疗养医学》 2009年第1期71-71,共1页
随着医疗诊断与治疗技术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可避免创伤、危险性极大的外科开胸手术治疗,而采用介入性治疗的方法得以痊愈。介入性治疗因其创伤小、危险性小、并发症少,因此,对中老年患者来说介入治疗的意义就更为... 随着医疗诊断与治疗技术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可避免创伤、危险性极大的外科开胸手术治疗,而采用介入性治疗的方法得以痊愈。介入性治疗因其创伤小、危险性小、并发症少,因此,对中老年患者来说介入治疗的意义就更为重要。但超声心动图导引下介入治疗中老年房间隔缺损(ASD)与青少年相比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及危险性必须加以严格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介入治疗 中老年患者 房间隔缺 超声引导 介入治疗 开胸手术治疗 心脏病患者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护理
17
作者 刘宏 韩静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98-99,共2页
关键词 膜周部室间隔缺 损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导管置入封堵器 护理 开胸手术 治疗方法 住院时间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临床分析 被引量:25
18
作者 方臻飞 沈向前 +6 位作者 胡信群 张智伟 周胜华 周滔 唐建军 李江 吕晓玲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95-497,共3页
关键词 室间隔缺封堵器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损介入治疗 临床分析 并发症 AMPLATZER CAVB 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封堵器 VSD
原文传递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卫萍 赵宝珍 +4 位作者 秦永文 王尔松 赵仙先 熊文峰 姚炜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05年第4期216-218,共3页
目的评估彩色超声心动图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对158例膜周部VSD患者实施经导管封堵术,封堵器为国产镍钛合金双盘片封堵器,并行超声随访治疗效果.结果153例患者成功实施了... 目的评估彩色超声心动图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对158例膜周部VSD患者实施经导管封堵术,封堵器为国产镍钛合金双盘片封堵器,并行超声随访治疗效果.结果153例患者成功实施了VSD封堵术,成功率为96.8%.未成功的5例中,3例因导管未能通过缺损处,2例因封堵器放置后影响主动脉瓣关闭而放弃封堵术.153例封堵成功的VSD超声定位准确,包括膜部VSD 35例,嵴下型VSD 72例,隔瓣后型VSD 46例.其中嵴下型VSD的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瓣环下缘最小距离为1.5 mm,隔瓣后型VSD缺损下缘距三尖瓣隔瓣最小距离为3 mm.121例患者封堵术后即刻观察,穿隔血流消失,术后1周超声复查,封堵器位置良好、稳定,无残余分流.32例封堵术后即刻观察存在少量分流,术后1个月超声复查,封堵器位置良好、稳定,28例残余分流消失,4例残余分流明显减少.4例术前存在三尖瓣口中量反流的患者,封堵术后2例反流消失,2例反流明显减少.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膜周部VSD介入治疗中对病例选择及术后随访具有重要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描记术 室间隔缺 心脏导管插入术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膜周部室间隔缺 损介入治疗 膜周部VSD 经导管封堵术 彩色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引导
原文传递
我国小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锟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1-244,共4页
我国每年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病率为6.78%,新出生先心病患儿高达10万-15万例,其中单纯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约占先心病的20%。目前治疗包括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介入治疗以及近几年开展的内外科镶嵌... 我国每年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病率为6.78%,新出生先心病患儿高达10万-15万例,其中单纯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约占先心病的20%。目前治疗包括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介入治疗以及近几年开展的内外科镶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室间隔缺 损介入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 小儿 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镶嵌治疗 患病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