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2,25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损伤患者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及预防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蓉 吴群芳 +2 位作者 顾佳妮 姜丽萍 史桂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97,共4页
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y,PI),是指皮肤和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由压力或压力合并剪切力作用所致,通常发生在骨隆突处部位,也可能与医疗器械或其他物体有关。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intraoperative acquired pressure injury,IAPI)... 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y,PI),是指皮肤和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由压力或压力合并剪切力作用所致,通常发生在骨隆突处部位,也可能与医疗器械或其他物体有关。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intraoperative acquired pressure injury,IAPI)是指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局部受压部位发生的组织损伤,常发生在术后数小时至6d内,其中以术后1~3d最多见[1]。脊髓损伤患者常合并脊柱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脊髓损伤患者 脊柱损伤 受压部位 隆突 医疗器械 组织损伤 剪切力作用
原文传递
警惕漏诊创伤性膈肌损伤中合并腹腔脏器损伤
2
作者 高翔 崔健 +2 位作者 柯冀 于涛 于磊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3期17-20,共4页
目的 总结创伤性膈肌损伤患者术前可能遗漏腹腔脏器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原因,探究此类患者行腹部探查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9月—2023年8月胸外科急诊收治的术前漏诊腹腔脏器损伤的创伤性膈肌损伤患者1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3... 目的 总结创伤性膈肌损伤患者术前可能遗漏腹腔脏器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原因,探究此类患者行腹部探查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9月—2023年8月胸外科急诊收治的术前漏诊腹腔脏器损伤的创伤性膈肌损伤患者1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中男12例、女1例,平均年龄42.5岁。8例为穿透性损伤,5例为钝性损伤。患者因胸腔探查发现膈肌损伤,随后行腹腔探查,结果显示肝损伤4例,胃损伤4例,脾损伤3例,肠系膜损伤2例,小肠损伤1例,下腔静脉损伤1例,胰腺损伤1例。所有患者行膈肌修补术,腹腔脏器损伤行相应手术或保守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无死亡患者。结论 当胸腔探查手术发现膈肌损伤时,即使术前腹部体征及影像学表现阴性也应积极行腹腔探查,以及时发现可能合并的腹腔脏器损伤,避免漏诊及误诊,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肌损伤 腹腔脏器损伤 漏诊 腹腔探查 胸腔探查 膈肌修补术 损伤 损伤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干预对脓毒症新发脏器损伤的影响
3
作者 杨思雯 屠连茹 +5 位作者 李思耐 张羽 张鑫 宋麦芬 徐霄龙 王旭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5期139-142,164,共5页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干预对脓毒症的新发脏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181例成人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新发脏器损伤将脓毒症患者分为新发脏器...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干预对脓毒症的新发脏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181例成人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新发脏器损伤将脓毒症患者分为新发脏器损伤组(95例)和无新发组(86例)。收集患者基本情况、前期相关实验室指标及干预因素、治疗7 d后实验室相关指标,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发病因素,依据χ^(2)检验探索参麦注射液干预与新发脏器损伤的相关性。结果新发脏器损伤组入院72 h内休克、早期液体平衡量、入ICU及治疗后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评分高于无新发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新发脏器损伤组入院使用参麦注射液干预比例、治疗后血白蛋白水平及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无新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麦注射液干预(OR=0.261,95%CI:0.109~0.626,P<0.01)、治疗后血红蛋白(OR=0.978,95%CI:0.957~0.998,P<0.05)是新发脏器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参麦注射液干预后急性肾损伤、急性肺损伤患者少于未使用参麦注射液(P<0.01)。参麦注射液干预后新发急性心功能不全与未使用参麦注射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干预可以降低脓毒症并发急性肺损伤、急性肾损伤等新发脏器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脓毒症 新发脏器损伤 急性肺损伤 急性肾损伤
下载PDF
低温诱导的RBM3对各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
4
作者 孙路轩 党晓平 孙子健 《新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260-264,共5页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一种复杂的血流动力学紊乱状态,致死率极高,且目前的治疗方法相对有限。亚低温治疗是临床上公认的一种缓解缺血、缺氧损伤的治疗方式,尤其在脑保护中的研究较多。多项研究表明,RNA结合基序蛋白3(RBM3)作为一种冷...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一种复杂的血流动力学紊乱状态,致死率极高,且目前的治疗方法相对有限。亚低温治疗是临床上公认的一种缓解缺血、缺氧损伤的治疗方式,尤其在脑保护中的研究较多。多项研究表明,RNA结合基序蛋白3(RBM3)作为一种冷应激蛋白,主要在低温诱导下产生,可促进翻译,减轻氧化应激、降低细胞凋亡率。因此,诱导RBM3可能代表一种治疗IRI的新策略,代替亚低温治疗,减轻低温对机体的不良影响。基于这一观点,文章对RBM3蛋白功能的最新发现进行综述,重点关注RBM3对各器官IRI相关疾病的保护作用以及未来前景,为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RNA结合基序蛋白3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表对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护理效果分析
5
作者 赵砚霞 王群秀 +2 位作者 赵成花 王红 董青 《中外医疗》 2024年第7期124-128,共5页
目的探究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表对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护理效果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收治的200例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Braden压力性... 目的探究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表对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护理效果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收治的200例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Braden压力性损伤评估量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1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44,P<0.05)。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分期结果中,1期4例,2期1例,3期1例,4期0例,和对照组(1期3例,2期4例,3期10例,4期0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00%,高于对照组8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表护理干预,能够对压力性损伤患者的压力性损伤风险进行评估,也能够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den压力性损伤评估量表 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压力性损伤分期
下载PDF
足踝运动损伤2023年度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宏云 华英汇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6,共10页
足踝运动医学是近年来逐渐兴起并蓬勃发展的学科,主要聚焦于足踝部韧带、肌腱、软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本文检索了2023年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中关于足踝运动损伤的相关文献,并对相关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的研究、诊断及治疗提供... 足踝运动医学是近年来逐渐兴起并蓬勃发展的学科,主要聚焦于足踝部韧带、肌腱、软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本文检索了2023年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中关于足踝运动损伤的相关文献,并对相关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的研究、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 韧带损伤 肌腱损伤 软骨损伤 运动损伤
原文传递
IMPACT和CRASH模型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的比较研究
7
作者 刘彩霞 安婷婷 +3 位作者 刘静 李向阳 靳婕 徐兰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43-1849,共7页
背景国际颅脑损伤预后临床测试研究(IMPACT)和重型颅脑损伤后皮质类固醇的随机化研究(CRASH模型是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创伤性颅脑损伤(TBI)预后预测模型,需要继续开发,完善和持续的外部验证,以确保对不同环境的普适性。目的同时在中国TB... 背景国际颅脑损伤预后临床测试研究(IMPACT)和重型颅脑损伤后皮质类固醇的随机化研究(CRASH模型是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创伤性颅脑损伤(TBI)预后预测模型,需要继续开发,完善和持续的外部验证,以确保对不同环境的普适性。目的同时在中国TBI人群中进行验证IMPACT和CRASH模型的预后评估价值并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7—2019年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内接受治疗的TBI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纳入患者的基本信息。随访观察患者14 d存活情况和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随访截止时间为2021年6月,终止事件为中途失访。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IMPACT和CRASH模型对TBI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Brier评分评价模型的校准度。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4.0±17.4)岁,分别绘制IMPACT模型与CRASH模型预测TBI患者预后的ROC曲线,结果显示IMPACT核心模型、CT模型、实验室模型预测TBI患者6个月GOS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07(95%CI=0.747~0.866,P<0.001)、0.843(95%CI=0.789~0.897,P<0.001)、0.845(95%CI=0.793~0.897,P<0.001),Brier评分分别为0.179、0.164、0.161;IMPACT核心模型、CT模型、实验室模型预测TBI患者6个月死亡的AUC分别为0.868(95%CI=0.816~0.919,P<0.001)、0.896(95%CI=0.851~0.941,P<0.001)、0.892(95%CI=0.850~0.935,P<0.001),Brier评分分别为0.151、0.144、0.136。CRASH基本模型、CT模型预测TBI患者6个月GOS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47(95%CI=0.682~0.813,P<0.001)、0.766(95%CI=0.703~0.829,P<0.001),Brier评分分别为0.306、0.308;CRASH基本模型、CT模型预测TBI患者14 d死亡的AUC分别为0.791(95%CI=0.723~0.860,P<0.001)、0.797(95%CI=0.728~0.865,P<0.001);Brier评分分别为0.348、0.383。结论对于TBI患者的预后,IMPACT模型整体较CRASH模型显示出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颅脑损伤 国际颅脑损伤预后临床测试研究 重型颅脑损伤后皮质类固醇的随机化研究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OpenSEES的填充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损伤评估
8
作者 徐廉政 马先红 王浩 《建筑科技》 2024年第3期30-35,共6页
近年来,地震作用下主体结构未发生倒塌,但填充墙倒塌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对填充墙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地震损伤评估的研究非常重要。为获取表征整个结构的地震损伤值,使用加权系数对构件层次地震损伤值进行加权,从而获得楼层损伤... 近年来,地震作用下主体结构未发生倒塌,但填充墙倒塌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对填充墙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地震损伤评估的研究非常重要。为获取表征整个结构的地震损伤值,使用加权系数对构件层次地震损伤值进行加权,从而获得楼层损伤和整体结构损伤。设计六层三跨的填充墙RC框架结构,并通过OpenSEES有限元模拟平台对填充墙RC框架结构进行地震损伤分析,通过计算结构构件损伤、楼层损伤和整体损伤值,以此来判断结构薄弱层位置和损伤状态,用以确定在结构抗震设计中是否需要对薄弱位置进行加强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充墙RC框架 地震损伤 构件损伤 楼层损伤 整体损伤 OpenSEES软件
下载PDF
鸟啄损伤对复合绝缘子运行性能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卢明 高超 +3 位作者 杨曜成 李黎 盛从兵 张世尧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120,共8页
复合绝缘子因其性能优越得以在电网领域广泛应用,目前由于鸟类数量增加,鸟啄复合绝缘子的情况日益严重,鸟啄后绝缘子结构遭到破坏,会造成电网线路故障,因此本文研究鸟啄损伤对复合绝缘子性能的影响,为电网运维管理提供参考。首先通过试... 复合绝缘子因其性能优越得以在电网领域广泛应用,目前由于鸟类数量增加,鸟啄复合绝缘子的情况日益严重,鸟啄后绝缘子结构遭到破坏,会造成电网线路故障,因此本文研究鸟啄损伤对复合绝缘子性能的影响,为电网运维管理提供参考。首先通过试验对复合绝缘子鸟啄后机电性能进行分析;然后通过人工模拟鸟啄伞裙损伤来研究不同受损占比、不同受损数量对复合绝缘子沿面电场强度与污闪电压的影响;最后开展复合绝缘子护套电蚀损实验、酸浸实验、热老化试验,评估护套损伤对复合绝缘子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鸟啄后复合绝缘子结构遭到破坏,其电气性能、力学性能和防污性能都受到影响,同时护套损伤后,在局部场强、水分、酸、放电产热、机械应力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芯棒材料劣化降解,芯棒力学性能下降,存在复合绝缘子异常断裂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绝缘子 鸟啄损伤 伞裙损伤 护套损伤
下载PDF
铁死亡在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杨怡然 王纯 +3 位作者 邓桑杨 江晨 吴海鹰 钱传云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95-1399,共5页
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包括创伤性脑损伤和脊髓损伤,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巨额的医疗费用和后遗症进一步加重了患者和家属的经济负担及心理负担。目前对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治疗包括手术疗法、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及后期康复... 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包括创伤性脑损伤和脊髓损伤,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巨额的医疗费用和后遗症进一步加重了患者和家属的经济负担及心理负担。目前对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治疗包括手术疗法、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及后期康复治疗,但均不能取得理想的疗效,亟须更有效的治疗方法。铁死亡作为新近发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之一,被证实在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继发性损伤中发挥关键作用,但临床转化有限。本文通过总结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铁死亡药物研究成果,分析铁死亡抑制剂的种类及作用结果,为临床治疗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及药物开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创伤性脑损伤 脊髓损伤 铁死亡 治疗
下载PDF
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华勒氏变性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11
作者 袁媛 周红俊 +9 位作者 卫波 丛欣莹 刘根林 郑樱 郝春霞 张缨 王一吉 康海琼 逯晓蕾 蒙倩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7-492,共6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脊髓华勒氏变性(WD)的磁共振成像(MRI)信号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博爱医院脊髓损伤康复科住院康复的191例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常规颈椎MRI的矢状位及轴位T2加权像... 目的探讨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脊髓华勒氏变性(WD)的磁共振成像(MRI)信号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博爱医院脊髓损伤康复科住院康复的191例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常规颈椎MRI的矢状位及轴位T2加权像(T2WI)进行影像学评估,将其分为WD组和非WD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损伤机制、美国脊柱损伤协会残损分级(AIS)、神经平面、伤后获得MRI的时间差等,并分析WD在脊髓的背柱区(DC)、外侧脊髓丘脑束区(ST)和外侧皮质脊髓束区(CS)的信号特点。结果115例(60.2%)出现WD。WD组与非WD组年龄、损伤机制、AIS的等级分布和伤后获得MRI时间差有显著性差异(Z>3.820,χ2>9.104,P<0.05)。WD组中,在损伤部位的上方,DC、ST的WD发生率分别为100%和87%;在损伤部位的下方,CS的WD发生率为35.7%。根据WD信号出现的方式将其分为3组,只出现DC变化的15例(13%),DC合并ST发生变化为59例(51.3%),DC、ST、CS 3个位置均有变化的41例(35.7%)。3组间伤后获得MRI的时间差有显著性差异(H=90.794,P<0.05),3组间AIS等级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常规MRI检查T2WI可检测到WD信号,且WD的发生与伤后时间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颈脊髓损伤 华勒氏变性 磁共振成像 美国脊柱损伤协会残损分级
下载PDF
马术骑手髋腰部慢性损伤的影像学和生物力学分析
12
作者 何俊良 程克强 +1 位作者 孙琪 邵明昊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56,共6页
目的 通过分析专业马术骑手腰椎及髋关节影像学和表面肌电信息,了解马术骑手髋部和腰部慢性疾病发病率,探究骑手慢性疼痛的发病原因。方法 选取25名上海市马术运动管理中心马术骑手,按照病史分为慢性腰部疼痛组和慢性髋部疼痛组。同时选... 目的 通过分析专业马术骑手腰椎及髋关节影像学和表面肌电信息,了解马术骑手髋部和腰部慢性疾病发病率,探究骑手慢性疼痛的发病原因。方法 选取25名上海市马术运动管理中心马术骑手,按照病史分为慢性腰部疼痛组和慢性髋部疼痛组。同时选取12名无髋腰部疼痛普通人作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髋腰部相关病史资料和髋腰部X线、磁共振成像及核心肌群表面肌电数据。结果 慢性腰痛者腰椎JO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骑手慢性髋关节疼痛相对较轻,但Harr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马术骑手腰部JOA评分与Pfirrmann分级明显相关。而髋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Harris评分与影像学参数无明显相关性。腹直肌、竖脊肌、股直肌、臀中肌和多裂肌在骑坐姿势的均方根振幅大于正常坐位(P<0.05)。结论 马术骑手的慢性腰部疼痛发病原因主要可能与软组织过度劳损和腰椎退变相关;腰-髋矢状位序列骨盆倾斜角和骶骨倾斜角的变化可以反映马术骑手腰部僵硬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术骑手 髋腰部损伤 慢性损伤 影像学检查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隐匿型Lisfranc损伤的诊断与微创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13
作者 任梓瑞(综述) 吕扬(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286,共4页
Lisfranc损伤是指发生在跖跗关节(Lisfranc关节)的损伤,包括涉及跖跗关节的骨性或韧带组织损伤。隐匿型Lisfranc损伤(subtle Lisfranc injury,SLI)是Lisfranc损伤的重要类型,指由运动造成跖跗关节的低能量损伤,多以纯韧带损伤为主,并出... Lisfranc损伤是指发生在跖跗关节(Lisfranc关节)的损伤,包括涉及跖跗关节的骨性或韧带组织损伤。隐匿型Lisfranc损伤(subtle Lisfranc injury,SLI)是Lisfranc损伤的重要类型,指由运动造成跖跗关节的低能量损伤,多以纯韧带损伤为主,并出现骨结构在静态下的不稳定。SLI多见于间接受力的低能量损伤,也可为直接受力的高能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跗关节 隐匿型 韧带损伤 韧带组织 骨结构 高能量损伤 微创手术治疗 低能量损伤
下载PDF
轴向荷载作用下碳纤维布约束损伤混凝土能量耗散试验研究
14
作者 张正亚 王志博 孙明明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88,共8页
本文对碳纤维布约束损伤混凝土在轴向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开展试验研究。设计了混凝土损伤度、碳纤维布层数及碳纤维布缠绕角度三种变量,通过试验结果分析了三种变量对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应力、耗能效果及机械损伤... 本文对碳纤维布约束损伤混凝土在轴向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开展试验研究。设计了混凝土损伤度、碳纤维布层数及碳纤维布缠绕角度三种变量,通过试验结果分析了三种变量对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应力、耗能效果及机械损伤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未损伤试件,0.4σm(σm为未损伤混凝土试件单轴抗压强度)、0.5σm、0.6σm、0.7σm应力幅值损伤下素混凝土损伤度均值分别为7.24%、14.86%、25.31%、36.66%,损伤度与损伤应力幅值间指数函数呈现良好的正相关。碳纤维布的约束作用增强试件峰值应力及延性,0.4σm损伤应力作用后,相较于未粘贴碳纤维布试件,粘贴1,2,3层碳纤维布试件峰值应力增幅分别为34.99%、55.16%、64.42%,碳纤维布粘贴层数与峰值应力间指数函数呈负相关,过量的纤维布使试件应力增幅不再明显。碳纤维布缠绕角度的增大使试件单位体积耗散能线性降低,缠绕角度的增大降低了荷载作用下试件的承载效果。应力损伤幅值的增大使试件机械损伤度降低,碳纤维布层数的增加使试件机械损伤度增加,纤维布的约束保护作用极大提升了试件的耗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混凝土 碳纤维布 损伤 峰值应力 耗能密度 机械损伤 复合材料
下载PDF
毒蛇咬伤致多脏器损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杨悦 李玉梅 董德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63-69,共7页
毒蛇咬伤是临床常见急重症,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蛇毒毒液螯入后会导致神经损伤、凝血障碍等致死性的全身性损伤,咬伤部位溃疡、肌坏死等致残性的局部损伤,以及多脏器组织损伤。近年来,毒蛇咬伤后血液毒性、神经毒性、细胞毒性被广泛... 毒蛇咬伤是临床常见急重症,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蛇毒毒液螯入后会导致神经损伤、凝血障碍等致死性的全身性损伤,咬伤部位溃疡、肌坏死等致残性的局部损伤,以及多脏器组织损伤。近年来,毒蛇咬伤后血液毒性、神经毒性、细胞毒性被广泛研究,但对实体脏器的损伤研究较为缺乏,而蛇伤后多脏器损伤是其高致死率的重要原因。因此,该文对毒蛇咬伤后,合并致心脏、肝脏、肾脏、肺脏、脾脏、脑等实体脏器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蛇伤临床精准诊治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 毒性效应 多脏器损伤 功能性损伤 器质性损伤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桩码头基桩损伤识别研究
16
作者 郑永来 肖飞 +1 位作者 潘坦博 韩雨莘 《建筑技术》 2024年第3期371-376,共6页
针对高桩码头基桩的损伤识别问题,基于BP神经网络开展了损伤定位研究。传统损伤定位方法在识别过程中受到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且对于只有一阶模态数据的情况定位效果有限。为克服这些问题,构建了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损伤定位神经网络,以... 针对高桩码头基桩的损伤识别问题,基于BP神经网络开展了损伤定位研究。传统损伤定位方法在识别过程中受到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且对于只有一阶模态数据的情况定位效果有限。为克服这些问题,构建了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损伤定位神经网络,以第三类损伤指标ULSC和δFC作为训练样本,实现了对基桩局部损伤的准确定位。在建立合理的高桩码头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损伤定位模型,并使用ABAQUS模拟数据和实测振动信号数据进行训练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定位准确性和鲁棒性,在不同损伤工况和10%噪声水平下仍表现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损伤识别 基桩损伤 健康监测
下载PDF
线粒体损伤机制与肾脏及腹膜纤维化研究进展
17
作者 吴颢 仲典 +2 位作者 吴蓉 李旭萍 薛国忠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362-364,共3页
线粒体是诸多真核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在生化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当有害因素刺激线粒体,会出现细胞功能损伤,导致组织纤维化及器官功能障碍:新冠病毒中的原始毒株可能通过线粒体损伤导致免疫代谢受损, 其攻击肾脏细胞引起急性肾损伤最... 线粒体是诸多真核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在生化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当有害因素刺激线粒体,会出现细胞功能损伤,导致组织纤维化及器官功能障碍:新冠病毒中的原始毒株可能通过线粒体损伤导致免疫代谢受损, 其攻击肾脏细胞引起急性肾损伤最终导致肾脏纤维化;肾衰竭患者腹膜透析导致TGF-β 表达增加,诱导和加速腹膜纤维化。部分药物可减轻线粒体损伤,维持其功能以延缓组织纤维化,因此进一步探究干预线粒体损伤以延缓纤维化的途径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损伤 组织纤维化 器官功能障碍 急性肾损伤 腹膜纤维化 肾脏细胞 功能损伤 肾脏纤维化
下载PDF
基于连续损伤力学的楔横轧芯部损伤建模及预测
18
作者 彭文飞 张成 +2 位作者 林龙飞 黄明辉 余丰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1-720,751,共11页
楔横轧因存在芯部损伤累积行为而容易形成芯部疏松缺陷,准确预测芯部损伤形成条件对楔横轧轴类件高性能制造具有重要意义。开展了不同条件下的热拉伸试验,得到了影响材料损伤的主要因素;基于连续损伤力学,提出了耦合温度、应变速率和应... 楔横轧因存在芯部损伤累积行为而容易形成芯部疏松缺陷,准确预测芯部损伤形成条件对楔横轧轴类件高性能制造具有重要意义。开展了不同条件下的热拉伸试验,得到了影响材料损伤的主要因素;基于连续损伤力学,提出了耦合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力三轴度的损伤本构模型;开展了不同断面收缩率的楔横轧试验,标定了损伤本构模型的材料断裂阈值,并验证了损伤模型的预测精度;利用该模型预测了断面收缩率、展宽角、成形角对芯部损伤的影响规律,为参数选择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应变速率及应力三轴度都显著影响材料损伤行为,所建立的耦合损伤本构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楔横轧芯部的损伤演化过程;楔横轧芯部损伤与成形角成反比,与展宽角和断面收缩率成正比,各参数影响程度由小到大依次为断面收缩率、展宽角、成形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横轧 耦合损伤模型 芯部损伤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干湿-冻融循环下黄土力学特性及损伤机制研究
19
作者 郅彬 王尚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2-1102,共11页
为深入研究干湿-冻融循环对原状黄土力学特性的影响及细观损伤演化规律,通过不同次数干湿-冻融循环条件下的固结排水三轴剪切试验(consolidation drainage triaxial sheartest,CD)和核磁共振试验,从宏-细观角度分析其应力-应变曲线及强... 为深入研究干湿-冻融循环对原状黄土力学特性的影响及细观损伤演化规律,通过不同次数干湿-冻融循环条件下的固结排水三轴剪切试验(consolidation drainage triaxial sheartest,CD)和核磁共振试验,从宏-细观角度分析其应力-应变曲线及强度指标变化规律和细观孔隙的损伤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之上,假定黄土微元强度分布服从复合函数,建立了黄土的损伤统计本构模型,并验证其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土体的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应变软化,并且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大软化程度逐渐减弱。偏应力峰值随循环次数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在循环2次时其衰减程度最大,不同围压下分别衰减了17.6%、23.2%、24.5%和18.1%。土体内胶结块在循环作用下发生破损,使得内部孔隙面积逐渐增大,主要为小孔隙向中大孔隙的转变,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大,内部结构逐渐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冻融循环 黄土 力学特性 细观损伤 损伤统计本构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双模量理论的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沥青层表损伤分析及Top-Down开裂控制
20
作者 李盛 孙煜 +1 位作者 余时清 王渺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128,共18页
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和双模量理论,建立单一模量和双模量2种疲劳损伤本构,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2种疲劳损伤本构模型进行了简单分析对比,并采用双模量损伤本构分析沥青层(AC)厚度、模量、拉压模量比以及AC层与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层(C... 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和双模量理论,建立单一模量和双模量2种疲劳损伤本构,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2种疲劳损伤本构模型进行了简单分析对比,并采用双模量损伤本构分析沥青层(AC)厚度、模量、拉压模量比以及AC层与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层(CRC)摩擦系数4个因素对沥青层表面损伤的影响,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对CRC+AC复合式路面抗Top-Down开裂性能进行优化设计。研究表明:AC层在单模量下的最大压应力比双模量下大0.1MPa,但AC层在单模量下几乎未产生拉应力,而双模量下的最大拉应力为0.08MPa;单因素分析得到AC层厚度、模量、拉压模量比、层间摩擦系数推荐最大取值分别为8cm、1700MPa、0.8、7;3个参数中,对AC层表面疲劳损伤度综合影响从大到小的组合为:AC层厚度和拉压模量比,AC层拉模量和拉压模量比,AC层厚度和拉模量;针对不同拉模量的AC层材料提出了不同AC层厚度下的拉压模量比控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路面 数值模拟 疲劳开裂 疲劳损伤 双模量损伤本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