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3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氡暴露小鼠损伤病理及肺组织免疫细胞反应
1
作者 王美玉 刘慧蒙 +3 位作者 王志鑫 郭浩鑫 王易龙 朱茂祥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6-163,共8页
为探索小鼠氡暴露后不同时间机体损伤及肺组织免疫细胞反应,将BALB/c雌性小鼠饲养于多功能氡室进行连续氡吸入.分别在暴露后15、30、60 d进行呼吸功能评价,采集外周血进行血细胞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取肺组织进行病理形态观察,取T淋巴细... 为探索小鼠氡暴露后不同时间机体损伤及肺组织免疫细胞反应,将BALB/c雌性小鼠饲养于多功能氡室进行连续氡吸入.分别在暴露后15、30、60 d进行呼吸功能评价,采集外周血进行血细胞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取肺组织进行病理形态观察,取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等免疫细胞活化测定.结果显示:氡暴露小鼠出现体质量下降、白细胞减少、电解质代谢紊乱、脂质代谢异常等明显毒性反应,观察到呼吸功能异常及肺组织不同程度病变,且早期肺组织炎性反应明显,主要表现在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及其活化.这说明氡暴露小鼠存在明显机体不良反应.本研究可为氡吸入的危害评价与医学防护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氡暴露 损伤病理 呼吸功能 免疫细胞反应
下载PDF
miRNA在急性脊髓损伤病理生理调节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宋庆鑫 张帆 +1 位作者 王琨 沈洪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22-1024,共3页
急性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损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患。早期、全面的医疗干预和康复治疗对减轻脊髓损伤程度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急性SCI存在两种机制:机械压迫导... 急性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损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患。早期、全面的医疗干预和康复治疗对减轻脊髓损伤程度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急性SCI存在两种机制:机械压迫导致的初次损伤和其后多种生物机制导致的二次损伤,受伤当时的暴力性质决定初次损伤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脊髓损伤 损伤病理 MIRNA 生理调节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损伤程度 严重损伤 人类生命
原文传递
钝力致脾破裂的损伤病理探讨——附6例报告
3
作者 黄瑞亭 叶炯华 张春梅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1990年第4期234-235,共2页
钝力致脾破裂是腹部钝力伤中最常见的损伤,在法医学检案中,往往因生前(术前)诊断不明或疑为自发性破裂,特别是外伤后迟发性脾破裂的案件,经常提出异议。
关键词 脾破裂 损伤病理 自发性破裂 脾周围炎 伤中 脾肾韧带 脾动脉瘤 脾上极 诊断不明 真性破裂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评估IgA肾病患者病理损伤及早期肾损害的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孟德欣 何荟 周晓萍 《云南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研究血清Cys C评估IgA肾病患者病理损伤与早期肾损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1年10月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经肾穿刺活检确诊为IgA肾病的患者200例。根据Lee氏分级标准及eGFR水平进行分组,收集患者相关临床及病... 目的研究血清Cys C评估IgA肾病患者病理损伤与早期肾损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1年10月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经肾穿刺活检确诊为IgA肾病的患者200例。根据Lee氏分级标准及eGFR水平进行分组,收集患者相关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在Lee氏分级分组中,随着病理损伤程度的加重,患者血清Cys C、SCr、BUN、UA水平逐渐升高,各组中血清Cys C的异常检出率均高于SCr、BUN、UA(P<0.001)。在肾功能分组中,随着eGFR的下降,患者血清Cys C、SCr、BUN、UA水平逐渐升高,肾功能正常组及轻度肾损害组患者血清Cys C的异常检出率高于SCr、BUN、UA(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ys C与Lee氏分级呈正相关(r=0.480,P<0.001),与eGFR呈负相关(r=-0.870,P<0.001)。结论血清Cys C是评估IgA肾病患者病理损伤及早期肾损害的灵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胱抑素C IGA肾病 病理损伤 早期肾损害
下载PDF
清香型白酒对小鼠酒精性组织病理损伤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5
作者 董孝元 周磊 +3 位作者 史玉敏 李俊薇 李良 陈洪国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12期66-72,共7页
为了研究清香型白酒对脏器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设计了不同饮酒剂量小鼠组,研究了清香型白酒对肝脏、肾脏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将70只C57BL/6J小鼠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处理(对照)、食用酒精处理(低剂量LEA、中剂量CEA和高剂量HEA)、清香... 为了研究清香型白酒对脏器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设计了不同饮酒剂量小鼠组,研究了清香型白酒对肝脏、肾脏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将70只C57BL/6J小鼠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处理(对照)、食用酒精处理(低剂量LEA、中剂量CEA和高剂量HEA)、清香型白酒处理(低剂量LOX、中剂量COX和高剂量HOX),分别灌胃生理盐水、52°食用酒精、52°清香型白酒。结果表明,与食用酒精相比,清香型白酒处理对小鼠肝肾胶原沉积和肝肾损害降低。对照Bacteroidia纲平均相对丰度高于食用酒精和清香型酒处理,而Clostridia纲平均相对丰度低于食用酒精和清香型酒处理。从肠道菌群组成成分来看,生理盐水处理与清香型白酒LQX和食用酒精LEA处理的肠道菌群群落组成成分一致,而且对照与LQX处理的肠道菌群群落组成成分更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香型白酒 小鼠 酒精性组织 病理损伤 肠道菌群 食用酒精
下载PDF
O,O-二甲基-O-(2,2-二氯乙烯基)磷酸酯对玉足海参幼体的急性毒性和病理学损伤
6
作者 谭文婷 曹慕华 +3 位作者 梁晓霞 陆惠莲 黄文 原丽红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83-292,共10页
本文初步探究O,O-二甲基-O-(2,2-二氯乙烯基)磷酸酯(dichlorvos,DDVP)对玉足海参的毒理作用,为玉足海参的健康养殖及食用安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探究DDVP对海参的急性毒性作用与毒性损伤机制奠定基础。选取玉足海参幼体作为急性毒性实验... 本文初步探究O,O-二甲基-O-(2,2-二氯乙烯基)磷酸酯(dichlorvos,DDVP)对玉足海参的毒理作用,为玉足海参的健康养殖及食用安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探究DDVP对海参的急性毒性作用与毒性损伤机制奠定基础。选取玉足海参幼体作为急性毒性实验对象,根据预实验结果设置6个药液处理组及1个对照组,每组设置3个平行,统计海参死亡率并通过SPSS计算出DDVP对海参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及安全浓度(SC)。通过对海参组织结构的观察,确定DDVP对海参器官(肠道、呼吸树、体壁)的病理损害情况。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DDVP对玉足海参幼体96 h-LC_(50)为103.206 mg·L^(-1),SC为10.3206 mg·L^(-1)。病理切片结果显示,随着DDVP浓度的升高与作用时间的延长,海参呼吸树组织出现了内膜和体腔上皮肥大及融合、肌肉层受损,部分上皮脱落、解体;肠道组织黏膜下层变薄,分泌物层消失,结缔组织坏死、分散;体壁组织角质及上皮层破碎,内皮层细胞死亡和胶原纤维损伤。因此,本文明确了DDVP对玉足海参幼体的LC 50和SC,并初步分析了DDVP对玉足海参幼体的毒性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敌畏 玉足海参 急性毒性 病理损伤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高敏HBV⁃DNA检测与肝组织病理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张萌珂 张笑涵 赵莹 《华夏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79-83,共5页
目的:探究高敏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检测结果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8例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高敏HBV⁃DNA检测,探究检测结果与肝组织病理损伤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HBV⁃DNA... 目的:探究高敏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检测结果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8例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高敏HBV⁃DNA检测,探究检测结果与肝组织病理损伤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同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结果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HBeAg呈阴性表达者的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同肝组织炎症分级以及纤维化分期结果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HBeAg呈阳性表达者的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同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BeAg阴性表达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BV⁃DNA定量检测结果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结果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组织病理损伤 高敏乙型肝炎病毒DNA 相关性
下载PDF
有毒中草药中毒引起心脏损伤的病理改变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德雨 朱建华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452-454,共3页
关键词 中草药 中毒 心脏损伤病理改变
下载PDF
儿童孟氏骨折环状韧带损伤病理及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23
9
作者 慕明章 曲建香 +2 位作者 马全玉 谭江威 廖光军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02-503,共2页
关键词 新鲜孟氏骨折 环状韧带损伤 损伤病理 儿童 MONTEGGIA 陈旧性盂氏骨折 手术治疗 临床问题 骨折脱位
原文传递
急性运动损伤的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
10
作者 左汝铎 《湖北体育科技》 1990年第2期35-38,共4页
本文从运动病理解剖学这一运动解剖学与运动医学间新兴桥梁学科的角度出发,对急剧性运动损伤病理机制的普遍规律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急性运动损伤 病理解剖学 桥梁学科 急性运动创伤 损伤病理 肉芽组织 病理过程 发病机理 机能变化 疤痕形成
下载PDF
强精煎对模型小鼠睾丸病理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姚重华 宾彬 +1 位作者 赵霞 徐杰新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69-1370,共2页
目的探讨强精煎对模型小鼠睾丸病理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环磷酰胺所致的睾丸生精障碍小鼠模型,观察强精煎对小鼠睾丸病理形态学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小鼠睾丸组织可见明显的病理损伤;强精煎治疗组小鼠睾丸生精小管管壁较厚,细胞层次较宽,... 目的探讨强精煎对模型小鼠睾丸病理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环磷酰胺所致的睾丸生精障碍小鼠模型,观察强精煎对小鼠睾丸病理形态学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小鼠睾丸组织可见明显的病理损伤;强精煎治疗组小鼠睾丸生精小管管壁较厚,细胞层次较宽,各级生精细胞排列较规则,基底面至腔面可见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等各个发育阶段的细胞,细胞增殖旺盛,可见到较多分裂期细胞,腔内可见成熟精子,间质稀少,血管丰富,间质细胞发育良好。结论强精煎具有修复睾丸病理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精煎 睾丸 病理损伤 形态学
下载PDF
肉鸡热应激病理损伤与应激蛋白(HSP_(70))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8
12
作者 鲍恩东 龚远英 +4 位作者 J.Hartung 付旭彬 王小军 张海涛 王志亮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01-305,F003,共6页
通过血液临床病理学、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技术,对AA肉鸡进行了为期10 h的急性热应激,观察分析了高热应激状态下受试鸡组织损伤及其与HSP70的相关性。热应激受试鸡组织脏器在应激初期即开始出现较明显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表现为心肌... 通过血液临床病理学、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技术,对AA肉鸡进行了为期10 h的急性热应激,观察分析了高热应激状态下受试鸡组织损伤及其与HSP70的相关性。热应激受试鸡组织脏器在应激初期即开始出现较明显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表现为心肌纤维、肾小管上皮细胞等呈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等退行性变化;外周血液中反映受试鸡心肌等细胞组织损伤的肌酸激酶(对照)活性显著升高;反映鸡体基础代谢水平的甲状腺素T3和T4、胰岛素则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应激持续较长时间(10 h)后受试鸡外周血液中对照含量下降的幅度明显趋缓的现象可能与持续应激状态下心肌纤维内产生大量HSP70而产生保护性反应有关,HSP70在各组织脏器血管壁上的强阳性分布提示HSP70与血管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热应激 病理损伤 应激蛋白 相关性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形态学
下载PDF
拟态弧菌感染黄颡鱼的动态病理损伤及病原分布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成 耿毅 +6 位作者 汪开毓 余泽辉 陈德芳 欧阳萍 黄小丽 李亚军 唐俊辉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8,共9页
以1.0×106CFU·m L^(-1)拟态弧菌(Vibrio mimicus)浸浴感染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于第0、第4、第8、第16、第24、第36、第48、第60、第72小时剖杀取样,研究病理损伤及病原菌的体内动态分布。结果显示,皮肤肌肉、鳃... 以1.0×106CFU·m L^(-1)拟态弧菌(Vibrio mimicus)浸浴感染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于第0、第4、第8、第16、第24、第36、第48、第60、第72小时剖杀取样,研究病理损伤及病原菌的体内动态分布。结果显示,皮肤肌肉、鳃、肠道出现病变最早,其中皮肤肌肉损伤最严重。第16小时表皮变性、坏死,鳃上皮肿胀,肠绒毛水肿;第24~第48小时表皮坏死、脱落,真皮严重出血,肌纤维变性、坏死,鳃出血,上皮局部坏死,肠上皮变性与灶性坏死;第48~第72小时皮肤肌肉坏死更严重,形成溃疡灶,鳃灶性坏死。肾、肝、脾与心36 h后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淤血、出血,变性和灶性坏死。q PCR检测发现,第4小时即在鳃、肠、皮肤肌肉检出病菌,细菌含量分别为1.3×102CFU·mg^(-1)、2.6×102CFU·mg^(-1)、4.7×102CFU·mg^(-1);鳃与皮肤肌肉中菌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第72小时皮肤肌肉中菌量达到4.5×107CFU·mg^(-1);第24小时后相继在肾、肝、脾、心检出病菌,菌量介于1.9×10~4.7×102CFU·mg^(-1)之间。结果表明皮肤、鳃和肠道是病菌的入侵位点,并在体内多组织、器官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拟态弧菌 病理损伤 病原分布
下载PDF
过氧亚硝基阴离子的细胞代谢及病理损伤作用 被引量:44
14
作者 凌亦凌 黄善生 谷振勇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1-73,共3页
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是NO和O2-·结合或进一步反应生成的。新近研究发现ONOO-是NO产生病理损伤作用的主要环节。ONOO-可使酶氧化失活,可导致脂质过氧化,与核酸作用引起DNA裂解,作用于线粒体使能... 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是NO和O2-·结合或进一步反应生成的。新近研究发现ONOO-是NO产生病理损伤作用的主要环节。ONOO-可使酶氧化失活,可导致脂质过氧化,与核酸作用引起DNA裂解,作用于线粒体使能量生成障碍。ONOO-是某些疾病情况下导致细胞损伤、能量耗竭和细胞死亡的重要因素。有关ONOO-生成和代谢及其病理损伤作用的研究,已引起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亚硝基阴离子 一氧化氮 细胞代谢 病理损伤
下载PDF
溪黄草有效成分nodosin灌注对大鼠移植肝脏病理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杜隽铭 吴萍 +3 位作者 孙丽娟 王震宇 李济宇 全志伟 《器官移植》 CAS 2011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溪黄草有效成分nodosin体外保留灌注的方式对移植肝病理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nodosin体外保留灌注大鼠肝脏的实验模型。实验组分为nodosin高剂量组(200μg/ml)、中剂量组(20μg/ml)、低剂量组(10μg/ml)和空白对照组(乳酸林格... 目的探讨溪黄草有效成分nodosin体外保留灌注的方式对移植肝病理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nodosin体外保留灌注大鼠肝脏的实验模型。实验组分为nodosin高剂量组(200μg/ml)、中剂量组(20μg/ml)、低剂量组(10μg/ml)和空白对照组(乳酸林格注射液)进行体外灌注。采用Banff标准分级评价体外保留灌注的离体大鼠肝脏的病理损伤。电镜下评估nodosin高剂量组肝脏细微结构的损伤情况。建立使用nodosin(200μg/ml)保留灌注供肝行大鼠原位肝移植的实验模型,设立空白对照组,分别于移植术后1d、3d、7d、21d获取肝脏病理组织,采用Suzuki评分标准评价移植肝的病理损伤。结果 nodosin各剂量组Banff评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镜下,no-dosin高剂量组保留灌注2h的大鼠肝脏组织结构无明显破坏。移植模型中,移植术后1d、3d、7d两组的Suzuk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21d两组的Suzuk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200μg/ml剂量以下的nodosin体外直接灌注不会对肝脏组织结构和肝细胞造成直接的病理损伤,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OSIN 肝灌注 体外灌注 病理损伤 肝功能
下载PDF
齐口裂腹鱼无乳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感染的病理损伤 被引量:11
16
作者 余泽辉 张佳 +5 位作者 耿毅 邓梦玲 汪开毓 黄小丽 陈德芳 王均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44-1252,共9页
2012–2013年四川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养殖场流行一种临床特征为突眼、体表出血和神经症状的传染病,在肝、肾涂片检查中发现链状G+球菌。从自然发病齐口裂腹鱼分离到2株形态与涂片检查一致的G+球菌(DML120817,YZH130830)... 2012–2013年四川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养殖场流行一种临床特征为突眼、体表出血和神经症状的传染病,在肝、肾涂片检查中发现链状G+球菌。从自然发病齐口裂腹鱼分离到2株形态与涂片检查一致的G+球菌(DML120817,YZH130830),其在脑心浸液培养基(BHI)平板上28℃培养48 h,形成白色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针尖大小菌落。经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分离菌株为该病的病原菌。根据分离菌株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检测结果初步判定其为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2分离株(Gen Bank登录号分别为KF773744和KF761304)与Gen Bank中无乳链球菌(S.agalactiae)16S r DNA序列同源性达96.5%以上。在以分离菌16S r DNA序列(Gen Bank登录号分别为KF773744和KF761304)及其Gen Bank中同源性较高的链球菌16S r 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分离菌与无乳链球菌聚为一族;同时在基于无乳链球菌cfb基因进行的特异性PCR检测中,分离菌均为阳性,进而鉴定2株分离菌为无乳链球菌。2株无乳链球菌对强力霉素、阿莫西林、先锋霉素V、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等均敏感,但在新霉素与丁胺卡拉霉素上存在差异。病理学观察发现,无乳链球菌感染齐口裂腹鱼对多组织器官都造成明显的病理损伤,尤其是肝、肾、脑的损伤较为严重,表现为明显的变性、坏死以及炎症细胞浸润,且细菌侵入肝、肾、脾以及神经元细胞内,导致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口裂腹鱼 无乳链球菌 16S RDNA cfb基因 病理损伤
下载PDF
大鲵蛙病毒感染大鲵的动态病理损伤及病原的组织分布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丹 耿毅 +6 位作者 汪开毓 余泽辉 陈德芳 欧阳萍 黄小丽 牟维豪 李亚军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6-155,共10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大鲵在大鲵蛙病毒(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ranavirus,CGSRV)感染过程中组织的动态病理损伤,同时定量检测CGSRV在组织中的动态分布。对大鲵腹腔注射1.0×106.5 TCID50/m L的CGSRV进行人工感染,在感染的0d,3d,5d,7d,... 本研究旨在观察大鲵在大鲵蛙病毒(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ranavirus,CGSRV)感染过程中组织的动态病理损伤,同时定量检测CGSRV在组织中的动态分布。对大鲵腹腔注射1.0×106.5 TCID50/m L的CGSRV进行人工感染,在感染的0d,3d,5d,7d,9d,13d,16d随机采集3尾,取肝、肾、脾、肺、肠、皮肤、肌肉、脑、心脏和胃等组织,石蜡切片和HE染色对CGSRV感染大鲵的病理损伤过程进行观察,采用SYBR Green q PCR技术对病毒在组织中的动态分布进行定量研究。组织病理结果表明,CGSRV感染导致大鲵多组织器官损伤,其中肝、脾、肾和皮肤肌肉病变严重,为损伤靶器官,且在一些损伤的细胞内见嗜碱性或嗜酸性包涵体。感染后3d肝细胞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肾间以及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感染后5~7d实质性器官变性、坏死,炎症加重,胃肠道呈卡他性炎。感染后9d表皮细胞坏死、脱落,肌纤维变性、坏死。感染后13~16d肝出现广泛变性、坏死与炎症,脾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肾小球渗出性-坏死性炎,皮肤肌肉呈出血性坏死性炎和实质性心肌炎。SYBR Green qPCR结果显示,整个感染进程中各组织CGSRV含量呈上升趋势,不同组织中病毒量为2.36×103~1.84×109 copy/mg组织,其中肺、肠、肝、脾、肾和皮肤肌肉含量高,表明CGSRV具有广泛的组织分布特征,但肝、脾、肾、皮肤肌肉为其复制和损伤的靶器官,且病毒分布量与病理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大鲵蛙病毒(CGSRV) 组织分布 动态病理损伤 SYBR Green qPCR
下载PDF
流感病毒感染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18
作者 吕进 王希良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61-967,共7页
流感病毒感染(如暴发性流行或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感染)可以造成广泛的病理损伤及严重的并发症,其肺部病理损伤以肺水肿及广泛的炎性渗出为特点,并伴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及促炎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组织学及病... 流感病毒感染(如暴发性流行或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感染)可以造成广泛的病理损伤及严重的并发症,其肺部病理损伤以肺水肿及广泛的炎性渗出为特点,并伴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及促炎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组织学及病理学研究表明,过度的宿主应答反应是介导病理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这些在流感病毒感染过程中介导组织损伤的免疫分子与细胞,在病毒的有效清除过程中同样至关重要.主要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过程中免疫系统的多种效应成分如何引发及加重病理性损伤等有害方面加以综述.为深入了解流感病毒感染防御机制及寻找并设计出既无害又能有效地治疗流感病毒感染的策略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免疫病理损伤 免疫防御
下载PDF
大鼠急性肺损伤中炎性因子的表达及病理损伤变化 被引量:7
19
作者 热依拉·牙合甫 宫蕊 +8 位作者 谢姆孜牙·买买提热夏提 李瑞晟 努尔阿米娜·铁力瓦尔迪 买热木古·阿布都热木 阿帕尔·卡哈尔 哈利 王琴 古丽加玛丽·阿不都拉 范桂君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4期2100-2103,2108,共5页
目的探求核转录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等其在急性肺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急性肺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40只大鼠,随机分为0.9%氯化钠溶液(K组)和LPS组(L组)。并... 目的探求核转录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等其在急性肺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急性肺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40只大鼠,随机分为0.9%氯化钠溶液(K组)和LPS组(L组)。并通过注射LPS建立大鼠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通过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以及NF-κB、TNF-α和IL-1β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通过注射LPS成功建立了大鼠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L组的肺组织病理明显改变,L组小鼠2、4、8hNF-κB、TNF-α和IL-1β明显高于K组(P<0.05);L组NF-κB、IL-1β水平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加,TNF-α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F-κB、TNF-α和IL-1β参与大鼠急性肺损伤反应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急性肺损伤 炎症因子 病理损伤
下载PDF
脑出血的病理损伤机制研究及相关治疗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吴君仓 群森 +4 位作者 张持 赵昊 郭茜 徐文安 刘祖欣 《安徽医学》 2009年第4期490-492,共3页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系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其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研究ICH的病理损伤机制,有助于指导患者的治疗,进而改善ICH患者的预后。因此.对ICH的病理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探讨是...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系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其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研究ICH的病理损伤机制,有助于指导患者的治疗,进而改善ICH患者的预后。因此.对ICH的病理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ICH) 病理损伤机制 治疗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