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综合枢纽换乘空间设施布局优化设计研究——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为例
1
作者 李翔宇 潘晓嫚 +2 位作者 郎静 王子佳 许霄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2期114-117,共4页
随着城市交通出行需求日益增加以及对城市交通功能的再认识,多线换乘、功能复合的轨交枢纽建设进入高峰期。导向标识、商服设施、交通设施布局的合理性很大程度影响了客流组织效能和通行效率,同时枢纽空间的复杂性增大了设施布局的难度... 随着城市交通出行需求日益增加以及对城市交通功能的再认识,多线换乘、功能复合的轨交枢纽建设进入高峰期。导向标识、商服设施、交通设施布局的合理性很大程度影响了客流组织效能和通行效率,同时枢纽空间的复杂性增大了设施布局的难度。文章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为例,采用Depthmap和Anylogic双重仿真模拟的方法定性、定量分析其换乘空间设施布局和客流组织情况,针对性提出优化策略并加以验证,为地下枢纽科学合理的设施布局和发展提供解决思路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综合枢纽 换乘空间 设施布局 仿真模拟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公共换乘空间中适老化设计研究
2
作者 王雅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I0011-I0013,共3页
城市轨道交通凭借着便捷性、时效性、低碳性等优势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截止到2023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8亿,占总人口的19.8%,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4.8%,这表明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人口老... 城市轨道交通凭借着便捷性、时效性、低碳性等优势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截止到2023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8亿,占总人口的19.8%,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4.8%,这表明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新的社会形态,这必然也对城市轨道交通环境产生了新的需求。而随着老年人群参与城市活动的需求日益提高,如何积极应对及保障老年人乘坐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和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国家统计局 换乘空间 适老化设计 老年人群 老年人口 时效性 新数据
下载PDF
北京地铁立体换乘空间无障碍设计研究以西直门站为例
3
作者 沈瑶 孙至喆 +1 位作者 孙莹 贾巍杨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23年第10期117-119,共3页
长久以来,北京地铁冗杂的人流量和复杂的换乘动线,给残障人群的出行造成困扰,大型枢纽站点无障碍服务系统中的策略亦存在缺陷。本文选取北京西直门站换乘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对残障人群搭乘轨道交通时的室内立体换乘空间行为特征进行分析... 长久以来,北京地铁冗杂的人流量和复杂的换乘动线,给残障人群的出行造成困扰,大型枢纽站点无障碍服务系统中的策略亦存在缺陷。本文选取北京西直门站换乘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对残障人群搭乘轨道交通时的室内立体换乘空间行为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文献研究、路径跟随、问卷调查以及Anylogic模拟行为分析法,并针对残障人群进行出行满意度调查,剖析残障人群出行时的现实需求。在此基础上,总结轨道交通站点立体换乘空间的室内设计现状与残障人群出行之间的矛盾所在,提出立体换乘空间的无障碍设计策略,以期为北京城市存量更新中的交通难题提供新的参考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换乘空间 无障碍 服务系统 行为轨迹
下载PDF
上海轨道交通中山公园换乘站换乘空间优化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许乙弘 李晓况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5-127,132,共4页
以上海轨道交通中山公园换乘站为例,通过分析该高架-地下站的空间特点和换乘客流量特点,总结出制约换乘效率和出行体验的主要因素有竖向交通不足、地下换乘通道容量不足及缺乏无障碍设施等。提出了对该换乘站系统性的优化策略,其中包括... 以上海轨道交通中山公园换乘站为例,通过分析该高架-地下站的空间特点和换乘客流量特点,总结出制约换乘效率和出行体验的主要因素有竖向交通不足、地下换乘通道容量不足及缺乏无障碍设施等。提出了对该换乘站系统性的优化策略,其中包括强化竖向交通能力、优化路线适当分流,以及提升空间整体体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换乘 换乘空间 高架-地下站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的特大型高铁客站换乘空间可达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桂汪洋 吴扬扬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49-58,共10页
特大型高铁客站空间大而复杂,存在着换乘空间流线复杂、寻路难、换乘体验不足等问题。京福高速铁路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京港(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换乘空间中商业空间与交通空间的关系,将京福线五个特大型高铁客站分为... 特大型高铁客站空间大而复杂,存在着换乘空间流线复杂、寻路难、换乘体验不足等问题。京福高速铁路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京港(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换乘空间中商业空间与交通空间的关系,将京福线五个特大型高铁客站分为商业通道混合型与商业通道分离型两个类型,再分别选取北京南站、合肥南站为典型研究案例,运用空间句法,以整合度、可理解度、视觉聚合系数为量化研究指标,分析我国特大型高铁客站换乘空间的现状问题,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并进行句法验证,以期提高换乘效率与改善空间体验,为今后的特大型高铁客站换乘空间优化设计和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客站 换乘空间 空间句法 可达性 可视性
下载PDF
苏州地铁换乘空间导视系统的适老性调研与优化策略研究
6
作者 沈致中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I0011-I0012,共2页
地铁换乘空间的导视系统是指在地下空间环境中,群体基于目标需求在信息引导下的阶段性寻路系统。本文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以苏州作为个案,以老年群体的特征与困境切入,就地铁换乘空间导视系统的适老化设计,提出初步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 地铁换乘空间 导视系统 适老性 优化建议 信息引导 适老化设计 地下空间环境 老年群体
下载PDF
基于换乘空间的高铁枢纽换乘设施布局方法 被引量:16
7
作者 何小洲 过秀成 +1 位作者 杨涛 张小辉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7-102,共6页
对高铁枢纽站房及交通广场布局型式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由于轨道交通与高铁枢纽之间的强换乘关系对高铁枢纽立体化布局的影响,提出机动性交通工具三种立体化分层模式。界定了换乘空间和换乘界面的概念,设计了基于换乘空间的枢纽换乘设施... 对高铁枢纽站房及交通广场布局型式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由于轨道交通与高铁枢纽之间的强换乘关系对高铁枢纽立体化布局的影响,提出机动性交通工具三种立体化分层模式。界定了换乘空间和换乘界面的概念,设计了基于换乘空间的枢纽换乘设施的布局流程,并给出了高铁枢纽换乘设施的平面和立体化典型布局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乘空间 换乘界面 高铁枢纽 换乘设施 布局方法
下载PDF
基于Depthmap的地铁站换乘空间导向性优化设计 被引量:11
8
作者 胡斌 倪振杰 吕元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4,共5页
以地铁为中心的综合一体化换乘中心日渐普遍,地铁站换乘空间导向性是影响换乘高效程度的重要因素。Depthmap作为空间句法分析软件,对空间具有独特的分析视角。首先,介绍空间句法相关知识及北京地铁白石桥南站的运行现状;其次,利用空间... 以地铁为中心的综合一体化换乘中心日渐普遍,地铁站换乘空间导向性是影响换乘高效程度的重要因素。Depthmap作为空间句法分析软件,对空间具有独特的分析视角。首先,介绍空间句法相关知识及北京地铁白石桥南站的运行现状;其次,利用空间句法软件depthmap建立模型,对平面中的流线组织、平面布局与节点设计采用空间句法参数分析,将难以用语言进行描述分析的地铁站换乘空间用空间句法的不同参数进行表达与评价;最后,以白石桥南站为例,基于空间句法软件depthmap分析结果,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邻空间的有机整体连接、采用大尺度融通空间、重要节点设计吸引人流等优化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站 Depthmap软件 换乘空间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的地铁站换乘空间可达性初探——以北京西直门地铁2号线换乘空间为例 被引量:10
9
作者 董玉香 李禧婧 刘刚 《华中建筑》 2015年第6期72-77,共6页
地铁站换乘空间与人们的日常出行息息相关,可达性好会减少换乘客流在换乘时产生的停顿、徘徊和折返等现象,能够有效提高整个地铁站的换乘效率。该文运用空间句法中的视域分析和人流分析方法,并结合换乘空间整合度、平均深度值等形态分... 地铁站换乘空间与人们的日常出行息息相关,可达性好会减少换乘客流在换乘时产生的停顿、徘徊和折返等现象,能够有效提高整个地铁站的换乘效率。该文运用空间句法中的视域分析和人流分析方法,并结合换乘空间整合度、平均深度值等形态分析变量,对北京地铁2号线西直门站换乘空间的可达性进行量化研究,得出其换乘空间可达性的分布规律和特点,从而对地铁站换乘空间设计及轨道交通枢纽站建筑设计提供有益指导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站 换乘空间 空间句法 可达性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的特大型铁路客站换乘空间视线优化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孙洪涛 刘伟 《华中建筑》 2019年第3期50-55,共6页
中国铁路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各项技术正逐步趋于成熟,换乘空间则是特大型铁路客站设计中的重难点。该文基于空间句法理论,以空间组构的视线分析为具体手段,以视线的整合度和连接值的协同程度为评价标准,以两种不同空间结构的特大型... 中国铁路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各项技术正逐步趋于成熟,换乘空间则是特大型铁路客站设计中的重难点。该文基于空间句法理论,以空间组构的视线分析为具体手段,以视线的整合度和连接值的协同程度为评价标准,以两种不同空间结构的特大型铁路客站为代表案例,分析影响铁路客站换乘空间可理解度的因素,并提出特大型铁路客站换乘空间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客站 换乘空间 空间句法 视线
下载PDF
从路径到空间——轨道交通站点停车换乘空间系统探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褚冬竹 万骁骁 《新建筑》 2019年第3期109-113,共5页
国内近年来停车换乘空间系统发展迅速,但不少空间的体验品质仍有待提升。在传统停车换乘路径系统(P+R)基础上提出停车换乘空间系统[(P+R)S]理念以应对当代城市空间协同发展趋势。通过对荷兰阿姆斯特丹斯劳特戴克站、博斯恩隆美尔站和新... 国内近年来停车换乘空间系统发展迅速,但不少空间的体验品质仍有待提升。在传统停车换乘路径系统(P+R)基础上提出停车换乘空间系统[(P+R)S]理念以应对当代城市空间协同发展趋势。通过对荷兰阿姆斯特丹斯劳特戴克站、博斯恩隆美尔站和新加坡金文泰站停车换乘空间的剖析,以期为已建成国内轨道交通站点停车换乘空间系统优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 接驳路径 停车换乘空间系统
下载PDF
轨道交通综合枢纽换乘空间立体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董玉香 姜玲丽 《华中建筑》 2018年第8期87-92,共6页
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对国内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枢纽各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空间,做较为全面的理论分析,并提出较为系统、可借鉴性强的立体化建筑设计手法,从而弥补我国轨道交通综合枢纽立体化设计的缺失,实现交通方式的紧密联系,为人们... 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对国内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枢纽各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空间,做较为全面的理论分析,并提出较为系统、可借鉴性强的立体化建筑设计手法,从而弥补我国轨道交通综合枢纽立体化设计的缺失,实现交通方式的紧密联系,为人们营造高效的出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综合枢纽 换乘空间 立体化设计
下载PDF
地铁换乘空间步行通达性影响因子权重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冰冰 暴一星 +1 位作者 王珊 孙淼 《城市建筑》 2019年第10期45-48,共4页
很多地铁换乘空间存在步行通达性不好的问题,其影响因子主要为路径规划、导引标识、空间环境、功能和人为干预五类。为了探究这些影响因子对步行通达性影响的严重程度,本文围绕权重问题展开了定量研究。研究基于五类影响因子制定了调研... 很多地铁换乘空间存在步行通达性不好的问题,其影响因子主要为路径规划、导引标识、空间环境、功能和人为干预五类。为了探究这些影响因子对步行通达性影响的严重程度,本文围绕权重问题展开了定量研究。研究基于五类影响因子制定了调研问卷,以李克特量表的形式对问卷结果进行了数据转换,再运用SPSS软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最终得出不同影响因子的权重。研究成果明确了地铁换乘空间设计中需考虑因素的优先排序,为设计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换乘空间 步行通达性 影响因子 权重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空间的导向研究——以武汉轨道交通换乘站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政 王操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2016年第4期56-60,共5页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空间是现代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以打造一个拥有良好导向功能的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空间为研究目的,以武汉城市轨道换乘空间为研究对象,分析使用人群在换乘空间中的行为方式和心理感受,得出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空间存在...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空间是现代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以打造一个拥有良好导向功能的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空间为研究目的,以武汉城市轨道换乘空间为研究对象,分析使用人群在换乘空间中的行为方式和心理感受,得出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空间存在空间封闭性、不易识别性、换乘乘客心理压抑性等突出矛盾。梳理导向系统和标识系统在换乘空间中的重要性,并归纳出武汉轨道交通换乘空间中的导向系统和标识系统的运用特征,结合换乘空间现有的空间形态提出将导向标识系统与城市文化系统相结合的空间设计理念,为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空间设计提供一个易认知、易识别、具有清晰导向功能和多层次的换乘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乘空间 导向认知 标识系统 空间形态 空间定位
下载PDF
改善地铁换乘空间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廷 徐钊 《美术大观》 2013年第2期122-123,共2页
地铁换乘空间设计的色彩要素、材质要素、照明要素、标志要素、自然元素的引入以及空间形态都积极地影响着乘客的行为特点和心理感受。地铁换乘空间应以符合乘客的行为、满足乘客的需求为设计目标。
关键词 环境设计 地铁换乘空间 环境心理
下载PDF
地铁换乘空间设计的色彩分析研究--以上海地铁15号线为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怡婕 杨明刚 《设计》 2021年第13期86-89,共4页
从空间色彩心理的角度出发,探讨上海地铁15号线地铁换乘空间中色彩设计应用的现状和特点,为未来地铁换乘空间的色彩设计提供参照和色彩设计方面的建议。通过文献分析法、比较法和田野调查的方法,结合国内外的经验,调研上海地铁15号线的... 从空间色彩心理的角度出发,探讨上海地铁15号线地铁换乘空间中色彩设计应用的现状和特点,为未来地铁换乘空间的色彩设计提供参照和色彩设计方面的建议。通过文献分析法、比较法和田野调查的方法,结合国内外的经验,调研上海地铁15号线的整体色彩设计。上海地铁15号线对于特色站点的设计在色彩应用上别具一格,融入了区域文化的色彩和元素,在光影和意境的运用上营造了令人舒适愉悦的空间环境,但是在标准站点的色彩整合设计形式上单一。地铁换乘空间除了要顾虑空间功能的需求以外,更应该重视人的心理感受,使整个地铁换乘空间的色彩系统化、特色化,在建立特色化的过程中可以从图案色彩、照明灯光色彩和材料色彩中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地铁 地铁换乘空间 轨道交通 色彩设计 形象色
下载PDF
轨道交通枢纽地下公共换乘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研究——以西直门轨道交通枢纽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阳 卢源 《智能城市》 2016年第3期154-,共1页
轨道交通枢纽的公共换乘空间内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是提升换乘空间质量,提高换乘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使用问卷调查与定点人流统计的方法,对西直门轨道交通枢纽地下公共换乘空间的空间功能,交通流线,公共服务设施布置等方面调研,... 轨道交通枢纽的公共换乘空间内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是提升换乘空间质量,提高换乘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使用问卷调查与定点人流统计的方法,对西直门轨道交通枢纽地下公共换乘空间的空间功能,交通流线,公共服务设施布置等方面调研,根据调研成果,分析其公共换乘空间内不同使用人群对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需求,提出合理建议,为今后轨道交通枢纽地下换乘空间中公共服务设施设计提供有益指导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枢纽 换乘空间 公共服务设施
下载PDF
交通枢纽内国铁与城轨的换乘空间形态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康男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0-75,共6页
研究目的:交通枢纽内国铁与城轨作为两大功能主体,二者之间的换乘功能关系决定了枢纽体内在空间形态的生成及组织逻辑。本文通过大量典型案例的分析、概括与归类,展示交通枢纽内国铁与城轨之间不同换乘功能及其空间形态的多样化特征,并... 研究目的:交通枢纽内国铁与城轨作为两大功能主体,二者之间的换乘功能关系决定了枢纽体内在空间形态的生成及组织逻辑。本文通过大量典型案例的分析、概括与归类,展示交通枢纽内国铁与城轨之间不同换乘功能及其空间形态的多样化特征,并探寻其内在生成规律。研究结论:(1)交通枢纽内国铁与城轨的换乘空间形态大致可归纳为水平线性换乘空间、水平围合式换乘空间和竖向分层疏导式换乘空间,三种换乘空间形态在换乘距离、导向性及可识别性、突发客流疏解能力上分别各有所侧重;(2)换乘空间内的防火分隔形式对其空间连续性及视觉通透性存在一定影响;(3)换乘功能及空间形态的优化伴随着枢纽整体或局部规模及工程量的变化,设计需统筹兼顾;(4)本文的归纳研究可对后续交通枢纽项目中换乘空间的设计及再创新提供指引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铁 城轨 换乘空间形态 线性 围合 竖向分层疏导
下载PDF
学校专用“地下换乘空间”与城市地下停车系统结合利用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温丽华 梁园 《城市建筑》 2013年第18期209-210,共2页
近年来,接送小孩上学的话题备受关注,而由此造成城市交通堵塞的问题日益严重。于是我们提出了"地下换乘空间"的观点,将传统的"换乘"方式与城市地下停车系统结合利用,实现了"地下换乘空间"功能的明确性、... 近年来,接送小孩上学的话题备受关注,而由此造成城市交通堵塞的问题日益严重。于是我们提出了"地下换乘空间"的观点,将传统的"换乘"方式与城市地下停车系统结合利用,实现了"地下换乘空间"功能的明确性、针对性、可行性、可控性以及可实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枢纽 地下换乘空间 家长接送小孩 地下停车系统
下载PDF
谈城市综合公共交通枢纽换乘空间组织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皓宇 喻明娟 费腾 《低温建筑技术》 2009年第7期115-116,共2页
结合北京市东直门交通枢纽设计,全面研究了城市综合公共交通枢纽换乘空间的设计策略,归纳提出了以换乘厅为中心的放射型客流流线组织方式,确立了合理高效的换乘空间组织模式,构建了完善、便捷的换乘空间体系。
关键词 城市公共交通 交通枢纽 换乘空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