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种换药方法控制股静脉置管感染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倩 周红军 +2 位作者 严晓芳 李后钿 王英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35-1136,共2页
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必要条件,对于A-V-F尚未成熟无法使用或血管条件困难无法建立AVF的尿毒症患者及急性肾功衰竭患者,为减少直接穿刺痛苦及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多使用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因股静脉置管操作简单、成功率高,... 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必要条件,对于A-V-F尚未成熟无法使用或血管条件困难无法建立AVF的尿毒症患者及急性肾功衰竭患者,为减少直接穿刺痛苦及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多使用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因股静脉置管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及危险程度小于锁骨下及颈静脉置管[1],为本科常选,但导管感染率高为一棘手问题.自2008年5月开始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后,导管感染率明显下降,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静脉置管 置管感染 换药方法 尿毒症患者 急性肾功衰竭 中心静脉置管 莫匹罗星软膏 血管通路
下载PDF
气管切开术后两种不同换药方法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玲 胡霜 +1 位作者 杨玉娟 孙松枝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2期123-123,共1页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两种不同换药方法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将3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总换药次数600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次,对照组采用将纱布剪成"Y"字形方法,观察组采用将纱布剪成"1"字形至纱布...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两种不同换药方法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将3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总换药次数600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次,对照组采用将纱布剪成"Y"字形方法,观察组采用将纱布剪成"1"字形至纱布中间,进行气管切开处伤口换药。结果:两组换药方法,就纱布线头脱落,纱布松散,对患者局部皮肤的刺激及换药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采用"1"字形纱布进行局部伤口换药可减少纱布松散,线头脱落少,减轻了对患者皮肤的刺激,并可节省换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换药方法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应用PICC 64例不同换药方法致感染情况比较及临床护理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晓娟 孙黎惠 +1 位作者 房芳 杨志锋 《齐鲁护理杂志》 2008年第6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患者 感染情况 换药方法 临床护理 PICC置管 穿刺点
下载PDF
3种皮肤创伤换药方法疗效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美英 牟灵英 +3 位作者 杨丽丽 孙雪丽 刘雪杰 荆丽杰 《齐鲁护理杂志》 2007年第6期103-104,共2页
关键词 换药方法 皮肤创伤 疗效比较 无菌纱布 凡士林纱布 创伤患者 包扎
下载PDF
不同换药方法治疗腹部脂肪液化伤口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曹树宇 张博海 +3 位作者 吕浩 徐淑玲 郭玉妍 范吉英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3年第1期49-50,共2页
脂肪液化是手术伤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发生障碍,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 脂肪液化是手术伤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发生障碍,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为了探讨加快伤口愈合的换药方法,我们采用了湿性敷料换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不良 脂肪液化 换药方法 疗效观察 皮下脂肪组织 腹部 治疗 无菌性坏死
下载PDF
两种换药方法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6
作者 林艳香 陈秀萍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年第6期855-857,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两种换药方法在气管切开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气管切口换药的最佳方法。方法将64例神经内科脑卒中行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无菌纱块换药方法,实验组应用康惠尔泡沫敷料... 目的通过观察两种换药方法在气管切开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气管切口换药的最佳方法。方法将64例神经内科脑卒中行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无菌纱块换药方法,实验组应用康惠尔泡沫敷料进行气管切开换药。对两组的换药频率、切口感染发生率和拔管时间进行比较,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拔管时间和换药频率的比较采用t检验。所有数据采用SPSSll.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实验组换药频率为(0.89±O.31次/天,对照组为(1.09±0.25)次/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仅有8例发生切口感染,对照组有16例发生切VI感染,两组感染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的气管套管拔管时间(11.09±1.35)天,对照组拔管时间(12.47±2.33)天,两组拔管时间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康惠尔泡沫敷料对脑卒中患者气管切开的伤口进行换药,减少伤口换药频率,可降低感染率,缩短拔管时间,操作简便,明显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及思想负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种换药方法 气管切开患者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不同换药方法对直肠癌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效果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丁桂芬 陆云花 唐金萍 《上海护理》 2005年第2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Mile’s)术后会阴部伤口的换药方法。方法将39例Mile’s术后患者分为3组:①高锰酸钾(P.P)组用1∶5000P.P液冲洗,坐盆20min;②烤灯组用P.P液冲洗、坐盆后灯烤20min;③湿热敷组,用P.P液冲洗、坐盆后局部湿热敷... 目的探讨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Mile’s)术后会阴部伤口的换药方法。方法将39例Mile’s术后患者分为3组:①高锰酸钾(P.P)组用1∶5000P.P液冲洗,坐盆20min;②烤灯组用P.P液冲洗、坐盆后灯烤20min;③湿热敷组,用P.P液冲洗、坐盆后局部湿热敷20min。结果湿热敷组和烤灯组与P.P组伤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湿热敷的换药方法能有效促进Mile’s术后会阴部伤口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药方法 术后 湿热敷 伤口愈合 患者 直肠癌 会阴部 结论 显著性 目的
下载PDF
耳前瘘管感染行脓肿切开术后两种不同换药方法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会玲 宁宁 +1 位作者 余蓉 张虹婷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2年第10期2842-2842,共1页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临床常见病,为胚胎发育过程中第一、第二鳃弓的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所致,患病率约为11.2%[1]。本病可由于瘘管口堵塞、分泌物排出不畅或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继发感染,形成脓肿,临床上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切开排脓后用橡皮...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临床常见病,为胚胎发育过程中第一、第二鳃弓的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所致,患病率约为11.2%[1]。本病可由于瘘管口堵塞、分泌物排出不畅或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继发感染,形成脓肿,临床上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切开排脓后用橡皮条给予引流换药,但此种换药方法存在换药时间长、换药次数多等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前瘘管 脓肿 换药方法
下载PDF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坏疽的换药方法及护理 被引量:5
9
作者 钟美凤 伍惠玲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年第17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坏疽的换药方法及护理要点。方法对符合脉管炎坏疽的18例患者进行了去除坏死组织,彻底清创,神灯照射,大流量喷氧以及敏感抗生素及“伤科黄水”湿敷等局部换药方法。结果症状均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达89%。结... 目的探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坏疽的换药方法及护理要点。方法对符合脉管炎坏疽的18例患者进行了去除坏死组织,彻底清创,神灯照射,大流量喷氧以及敏感抗生素及“伤科黄水”湿敷等局部换药方法。结果症状均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达89%。结论护士通过细致的护理方法护理病人,运用正确的换药方法对患者康复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可避免截肢手术,减少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管炎坏疽 换药 护理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换药方法 护理要点 坏疽 敏感抗生素 坏死组织 彻底清创
下载PDF
比较两种换药方法在危重症深静脉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红梅 《齐鲁护理杂志》 2015年第12期88-89,共2页
目的:比较两种换药方法在危重症深静脉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福建省某三甲医院重症内科病房2011年8月~2013年7月的273例深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131例和改良组(在传统换药基础上加盖一块四层无菌纱布)142例,比较两组... 目的:比较两种换药方法在危重症深静脉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福建省某三甲医院重症内科病房2011年8月~2013年7月的273例深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131例和改良组(在传统换药基础上加盖一块四层无菌纱布)142例,比较两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及置管时间。结果:与传统组比较,改良组总体深静脉感染发生率、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创通气患者锁骨下深静脉感染率显著降低、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显著延长(P〈0.05)。结论:改良换药法可有效预防有创通气患者锁骨下深静脉感染,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药方法 基础护理 深静脉置管 导管相关感染 有创通气
下载PDF
两种换药方法对PICC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范爱飞 郭辉 +1 位作者 江贵珠 张晓杰 《全科护理》 2006年第26期11-12,共2页
[目的]通过改进换药方法,加强白血病病人PICC置管后的维护,降低和避免导管感染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方法]将已行PICC置管的病人分为两组,常规组(传统方法换药)62例,改良组(改良后的换药方法换药)70例。比较两组病人导管感染的... [目的]通过改进换药方法,加强白血病病人PICC置管后的维护,降低和避免导管感染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方法]将已行PICC置管的病人分为两组,常规组(传统方法换药)62例,改良组(改良后的换药方法换药)70例。比较两组病人导管感染的发生率,管留置时间。[结果]改良组导管感染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常规组。[结论]改进后的换药方法提高了病人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换药方法 感染
下载PDF
脑卒中并存糖尿病患者压疮换药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琴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7年第2期46-46,共1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存糖尿病患者压疮换药的新方法。方法将39例脑卒中并存糖尿病的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观察组采用康复新、甲硝唑加胰岛素换药;对照组采用庆大霉素加胰岛素换药。结果两组治愈率和愈合时间比较,...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存糖尿病患者压疮换药的新方法。方法将39例脑卒中并存糖尿病的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观察组采用康复新、甲硝唑加胰岛素换药;对照组采用庆大霉素加胰岛素换药。结果两组治愈率和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康复新加甲硝唑加胰岛素治疗脑卒中并存糖尿病患者的压疮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糖尿病 压疮 换药方法
下载PDF
气管切开术后两种不同换药方法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户瑞玲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第17期108-109,共2页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两种不同换药方法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我科重型颅脑损伤并气管切开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进组各50例.常规组即采用纱布块剪成E字形,以套管为中心,分别以开口相反的方向放在气...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两种不同换药方法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我科重型颅脑损伤并气管切开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进组各50例.常规组即采用纱布块剪成E字形,以套管为中心,分别以开口相反的方向放在气管导管下方切口处及导管上方,然后用胶布固定;改进组即用庆大霉素纱条围于外套管周围,导管下方纱布块同常规法,上面自纱布中心块剪一个与气管套管外口相同大小的孔,穿过气管套管外口覆盖在气管导管上.比较两种不同换药方法的疗效.结果:改进组患者皮下气肿、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改进后的换药方法降低了皮下气肿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减少了换药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换药方法 效果观察
下载PDF
天疱疮两种换药方法的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琳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1999年第1期62-62,共1页
换药是天疱疮的治疗方法之一,我科1994年2月至1997年12月收治38例天疱疮患者,观察两种换药方法的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及方法11临床资料。38例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18~71岁。均为寻常型天疱疮,... 换药是天疱疮的治疗方法之一,我科1994年2月至1997年12月收治38例天疱疮患者,观察两种换药方法的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及方法11临床资料。38例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18~71岁。均为寻常型天疱疮,皮损分布于口唇、躯干、四肢。随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疱疮 治疗 换药方法
下载PDF
颅骨修补术后钛网外露换药方法的探究
15
作者 吴胜梅 肖姗 +2 位作者 张桂萍 王桂花 王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A01期501-503,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颅骨修补术后钛网外露通过换药可以痊愈的换药方法.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颅骨修补术后钛网外露9例患者,根据具体部位和局部血供情况,运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配合患侧处于最低水平的体位进行换药处理.结果9例钛网外... 目的探讨一种颅骨修补术后钛网外露通过换药可以痊愈的换药方法.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颅骨修补术后钛网外露9例患者,根据具体部位和局部血供情况,运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配合患侧处于最低水平的体位进行换药处理.结果9例钛网外露伤口均痊愈.结论应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配合患侧处于最低水平的体位可修复2.5cm×3.5cm以下的钛网外露,而不需拆除钛网,可避免再次修补或无法修补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有很大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修补术 钛网外露 换药方法
下载PDF
三种换药方法在手术深部组织切口不愈患者中的效果比较
16
作者 胡庆霞 黄如瑜 +1 位作者 万燕 章小庆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年第19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讨三种换药方法在手术深部组织切口不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60例手术深部组织切口不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常规创面封闭引流术(VSD)组、泡沫VSD组、纱布VSD组三组,纱布VSD和泡沫VS... 目的探讨三种换药方法在手术深部组织切口不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60例手术深部组织切口不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常规创面封闭引流术(VSD)组、泡沫VSD组、纱布VSD组三组,纱布VSD和泡沫VSD均为自制负压封闭引流术,对比三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换药次数、伤口床准备时间、创面组织增殖活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自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既有治疗效果好、换药次数少等优点,又能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但是泡沫敷料、纱布各有其利弊,实践中可个性化选择,以最大程度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应用自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手术深部组织切口不愈患者,能够明显缩短疗程,增强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深部组织切口 换药方法 自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下载PDF
骨科创伤创面二种换药方法疗效比较
17
作者 陈利英 罗惠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11期1358-1359,共2页
随着医学界对创伤创面病理生理研究的深入,创伤创面的愈合理论发生了变化,由干性愈合逐渐转变为湿性愈合,各种新型敷料也随之产生,为创面的护理带来了新的方法。而作为新型敷料的美皮康薄膜敷料对吸收创面大量渗液、加速创面愈合、... 随着医学界对创伤创面病理生理研究的深入,创伤创面的愈合理论发生了变化,由干性愈合逐渐转变为湿性愈合,各种新型敷料也随之产生,为创面的护理带来了新的方法。而作为新型敷料的美皮康薄膜敷料对吸收创面大量渗液、加速创面愈合、减少出血和疼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抑制细菌繁殖有着积极的作用,本科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80例创伤性创面患者采用美皮康敷料换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创面 换药方法 疗效 骨科 湿性愈合 病理生理 大量渗液 创面愈合
下载PDF
双重睑术后换药方法改进及护理
18
作者 李焕英 王丽聪 +3 位作者 王朝军 裴保香 张东昌 郜玉珍 《山西临床医药》 1997年第2期128-129,共2页
双重睑术后换药方法改进及护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030001)李焕英王丽聪王朝军山西省眼科医院裴保香张东昌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郜玉珍双重睑于手术是眼科常见的手术种类之一。手术的成败与术后换药有直接关系。为使伤口早期... 双重睑术后换药方法改进及护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030001)李焕英王丽聪王朝军山西省眼科医院裴保香张东昌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郜玉珍双重睑于手术是眼科常见的手术种类之一。手术的成败与术后换药有直接关系。为使伤口早期愈合。我院于1994年1月~1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睑 手术后 换药方法 护理
下载PDF
中心静脉置管换药方法的探讨
19
作者 白瑞球 陈玉琼 郑惠琼 《现代护理》 2005年第5期361-361,共1页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后不同换药方法与伤口感染率、置管时间的关系。方法 对60例中心静脉置管采用两种不同换药方法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不同换药方法对置管伤口局部感染率及置管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改进后的换药方法能够降...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后不同换药方法与伤口感染率、置管时间的关系。方法 对60例中心静脉置管采用两种不同换药方法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不同换药方法对置管伤口局部感染率及置管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改进后的换药方法能够降低感染率,延长置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留置 换药方法 伤口感染率 置管时间
下载PDF
手部损伤换药方法的探讨
20
作者 秦芝霞 马淑焕 《医药论坛杂志》 2006年第20期125-125,共1页
关键词 损伤 手部 换药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