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23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装配式“零能耗”低碳建筑的碳排放比较研究——以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栖居作品为例
1
作者 陈静 毛刚 +3 位作者 陈慧祯 付诗瑶 李岳岩 周轩 《世界建筑》 2024年第1期94-101,共8页
在我国双碳目标下,建筑减碳任重道远,碳排放计算成为一个设计显性要素引起建筑师的广泛关注。本文选取本团队在第二届(2018年)、第三届(2022年)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的参赛作品栖居2.0(装配式木结构)、栖居3.0(装配式钢结构)作为... 在我国双碳目标下,建筑减碳任重道远,碳排放计算成为一个设计显性要素引起建筑师的广泛关注。本文选取本团队在第二届(2018年)、第三届(2022年)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的参赛作品栖居2.0(装配式木结构)、栖居3.0(装配式钢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其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对比两栋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构成的特点,分析两栋建筑的低碳策略及实际效果,从体系优化、材料运用、隐含与运行耦合3个方面提出针对北方寒冷地区的建筑减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低碳建筑 建筑碳排放计算 排放构成
下载PDF
基于混合生命周期评价的我国绿色航空器碳排放比较研究
2
作者 王泽 王群伟 +1 位作者 王长波 杨子彦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1,共11页
为准确核算绿色航空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并评估其减排效果,构建了将过程分析与投入产出分析相结合的混合生命周期评价模型,用于核算生物质能航空器、电动航空器以及氢能航空器的生命周期碳排放,并与传统航空器进行比较。结果发现,... 为准确核算绿色航空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并评估其减排效果,构建了将过程分析与投入产出分析相结合的混合生命周期评价模型,用于核算生物质能航空器、电动航空器以及氢能航空器的生命周期碳排放,并与传统航空器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采用风电制氢驱动的航空器在全部绿色航空器中碳排放最低,仅为674.21 g/(t·km)。灰氢驱动的航空器碳排放最高,达到1 724.12 g/(t·km)。这说明燃料来源对航空器的“绿度”至关重要,若以化石能源制氢或发电驱动航空器,尽管运行过程不产生直接排放,但其排放却转移至上游产业链。总体上,绿色航空器减碳效果较好。与传统航空器相比,氢能航空器、生物燃料航空器和电动航空器可分别减少25%,20%和10%的二氧化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碳排放 绿色航空器 可再生能源 混合生命周期评价 投入产出分析
原文传递
我国露地与设施番茄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储霞玲 郑林秀 +1 位作者 叶高松 陈俊秋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70-1881,共12页
为比较我国不同栽培方式(露地与设施)及不同省份番茄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差异,基于生命周期法,遵循农田生态系统的全环式路径,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20》数据,对我国露地与设施番茄的温室气体排放及碳评价指标进行了测算... 为比较我国不同栽培方式(露地与设施)及不同省份番茄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差异,基于生命周期法,遵循农田生态系统的全环式路径,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20》数据,对我国露地与设施番茄的温室气体排放及碳评价指标进行了测算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露地、设施番茄生产系统的平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为4630.09、8697.52 kg CO_(2)e·hm^(-2),设施比露地高87.85%;露地番茄的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为化肥,而设施番茄的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为农膜和化肥;露地番茄的净温室气体排放为负、碳生态效率大于1,对生态环境具有正外部性,而设施番茄的净温室气体排放为正、碳生态效率小于1,具有负环境外部性;土地碳强度、碳生产效率、碳经济效率方面,设施种植的可持续性均低于露地种植。各省份露地、设施番茄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在2849.24~7524.61、5788.83~13779.69 kg CO_(2)e·hm^(-2)之间,最高省份分别是最低省份的2.64、2.38倍,露地、设施番茄的温室气体排放、构成、固碳量、碳生态效率、碳生产效率、碳经济效率均存在显著的省际差异。研究表明:我国番茄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显著的栽培方式差异和省间差异,针对露地番茄生产应优化化肥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针对设施番茄生产除减少化肥使用量外,应推广使用增厚农膜,加大农膜回收力度,减少农膜用量。对于碳生态效率、经济效率都低的省份,重点开展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调整;对碳生态效率低、但碳经济效率高的省份,注重开发绿色生产技术,挖掘节能减排潜力;对碳生态效率高、但碳经济效率低的省份,注重品牌打造,以提升价格和效益;对碳生态效率、经济效率都高的省份,加大支持力度,打造番茄优势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地番茄 设施番茄 温室气体排放 环境评价 空间差异
下载PDF
北方农村地区采暖技术碳排放比较分析
4
作者 王子博 苑翔 +2 位作者 陈斌 杨铭远 符天 《山西建筑》 2023年第18期24-26,共3页
分析了北方农村地区常见的烟煤、天然气、空气源热泵、固体生物质和固体生物质+空气能等5类燃料的采暖技术的优势,建立了碳排放计算模型,计算了各类采暖技术的碳排放量和经济性,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到,采用烟煤的采暖形式,其排放量是最高... 分析了北方农村地区常见的烟煤、天然气、空气源热泵、固体生物质和固体生物质+空气能等5类燃料的采暖技术的优势,建立了碳排放计算模型,计算了各类采暖技术的碳排放量和经济性,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到,采用烟煤的采暖形式,其排放量是最高的,采用生物质能的采暖技术,其碳排放量最低,综合碳排放量和经济性两种因素考虑,采用能源互补型的生物质+空气能技术是一种比较适宜北方农村地区的采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地区 采暖技术 排放
下载PDF
重型半挂车CHTC-TT和C-WTVC工况能耗排放比对研究
5
作者 张岳秋 李博 +1 位作者 马居宇 李腾腾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CAS 2023年第2期62-66,共5页
在底盘测功机上对一辆重型半挂牵引车进行CHTC-TT和C-WTVC工况比对试验,研究两种工况下车辆的燃料消耗量和排放性能差异。结果显示,CHTC-TT工况的百公里综合油耗为33.38 L,比C-WTVC工况降低2.7%,降幅明显。NOx比排放和CO比排放分别为221... 在底盘测功机上对一辆重型半挂牵引车进行CHTC-TT和C-WTVC工况比对试验,研究两种工况下车辆的燃料消耗量和排放性能差异。结果显示,CHTC-TT工况的百公里综合油耗为33.38 L,比C-WTVC工况降低2.7%,降幅明显。NOx比排放和CO比排放分别为221.9 mg/(kW·h)、83.3 mg/(kW·h),相比C-WTVC工况分别增加163.9%和24.7%,而PN比排放为5.10×1010#/(kW·h),比C-WTVC工况降低4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挂牵引车 油耗 排放 C-WTVC 中国工况
下载PDF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碳排放比较分析
6
作者 张文龙 左文建 申海洋 《安徽建筑》 2023年第12期114-116,共3页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发展的重点战略已经转变为降低建筑物的碳排放量.随着建筑行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加绿色环保的装配式施工方式已经越来越成熟,在节能减排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建筑技术的技术更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现浇混凝土结...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发展的重点战略已经转变为降低建筑物的碳排放量.随着建筑行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加绿色环保的装配式施工方式已经越来越成熟,在节能减排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建筑技术的技术更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现浇混凝土结构的碳排放量比较和分析对于数据统计有着重要的价值.文章通过不同阶段碳排放量的对比,结合实际案例说明了装配式建筑形式在碳排放方面的优势,为促进装配式结构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结构 排放 混凝土结构 计算模型
下载PDF
不同控制策略条件下车用柴油机WHTC和ETC排放比对试验与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魏厚敏 蔡大伟 +2 位作者 黄德军 谷雨 田茂军 《内燃机》 2014年第4期20-23,共4页
介绍了国内车用柴油机排放的发展现状和WHTC循环试验,通过采用不同控制策略条件下的柴油机样品进行WHTC和ETC循环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合城市车辆的使用状况来说明WHTC循环试验的实际意义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柴油机 WHTC循环试验 排放比 控制策略
下载PDF
煤炭不同利用方式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比较 被引量:12
8
作者 高天明 周凤英 +1 位作者 闫强 张艳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4-80,95,共8页
煤炭利用是中国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煤炭在民用燃煤、工业锅炉、火电领域作为燃料,在煤化工领域的利用则作为原料。根据学者对中国以上领域煤炭利用污染物排放的研究,比较了不同产品的污染物排放强度,我们得到:降低民用散煤利用,改... 煤炭利用是中国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煤炭在民用燃煤、工业锅炉、火电领域作为燃料,在煤化工领域的利用则作为原料。根据学者对中国以上领域煤炭利用污染物排放的研究,比较了不同产品的污染物排放强度,我们得到:降低民用散煤利用,改用型煤或低污染物排放燃料以减低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工业锅炉除尘和电力脱硝以降低颗粒物和NO_X的排放;在煤焦化行业,全面推广脱硫除尘技术;现代煤化工CO_2排放强度大,应关注其捕获利用,但其污染物排放均优于其他利用领域。根据不同产品的污染排放系数和煤耗,我们比较了不同应用领域的煤炭污染物排放强度:煤炭作为燃料,其碳几乎完全转化为CO_2,但作为原料部分碳转移到产品中,同时,作为原料时其他污染物排放也远低于作为燃料的排放。煤NO_X、SO_2和颗粒物排放因子分别在火电、工业锅炉和民用燃煤和焦化行业最高,我们应相应地在这些领域加强其脱硝、脱硫和除尘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 利用方式 大气污染物 排放
下载PDF
中国资源型城市CO_2排放比较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冯相昭 蔡博峰 +2 位作者 王敏 王金南 曹丽斌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9,共5页
城市,特别是资源型城市,作为践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行动的重要主体,在绿色发展转型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正面临诸多现实挑战。资源型城市能否实现低碳发展转型,关乎我国在国际社会上承诺的中长期碳减排目标能否最终实现。为此,本... 城市,特别是资源型城市,作为践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行动的重要主体,在绿色发展转型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正面临诸多现实挑战。资源型城市能否实现低碳发展转型,关乎我国在国际社会上承诺的中长期碳减排目标能否最终实现。为此,本研究基于中国高空间分辨率网格数据(CHRED),综合运用DPSIR(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分类比较研究和情景分析等方法,对我国126个资源型城市的CO_2排放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揭示了这些城市在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方面面临的诸多挑战,分析了这些城市未来碳排放趋势和碳减排潜力。研究结果显示:在正常达峰情景下,2030年126个资源型城市将以72.65亿t的CO_2排放量达峰,约占当年全国CO_2排放总量的60%;在提前达峰情景下,资源型城市将在2025年以53.78亿t的CO_2排放量达峰,约占当年全国CO_2排放总量的45%左右。最后,针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转型以及碳排放达峰管理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加强能源统计工作,促进资源型城市碳排放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二是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健全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制度体系;三是改善以煤炭等化石燃料为主导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燃料利用的比重;四是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和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CO2排放 DPSIR分析 低碳发展转型
下载PDF
典型现代煤化工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比较 被引量:29
10
作者 张媛媛 王永刚 田亚峻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060-4064,共5页
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几种典型煤化工过程中的CO_2排放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科学比较现代煤化工过程的CO_2排放量。对于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煤基化学品而言,使用单位热值CO_2排放量作为评价指标并不合适。基于煤基燃料产品和化... 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几种典型煤化工过程中的CO_2排放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科学比较现代煤化工过程的CO_2排放量。对于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煤基化学品而言,使用单位热值CO_2排放量作为评价指标并不合适。基于煤基燃料产品和化学品的不同特点,结合我国碳排放强度的控制目标,本文探索采用单位产值CO_2排放量和单位工业增加值CO_2排放量作为补充指标,用以比较研究不同现代煤化工过程的低碳水平和碳排放强度。研究结果表明,用不同的指标来衡量比较现代煤化工过程的CO_2排放量,得到的结果不同。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的吨产品CO_2排放量虽然较低,分别为3.85t和5.0t,但单位热值CO_2排放量较高,分别为0.159t/GJ和0.160t/GJ。在80美元/bbl和40美元/bbl的原油价格体系下,煤制天然气和煤制甲醇的单位产值和单位工业增加值CO_2排放量均高于其他现代煤化工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现代煤化工 单位产值CO2排放 单位工业增加值CO2排放
下载PDF
柴油机燃用液化石油气两种方式的排放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祁东辉 张春化 边耀璋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5-78,共4页
对两种液化石油气(LPG)在小型直喷柴油机上应用方式与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LPG替代率对发动机排放的影响,比较了两种方式的排放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替代率的升高,混合喷射方式可以明显降低NOx排放和碳烟排放,同时CO排放也有所降低,... 对两种液化石油气(LPG)在小型直喷柴油机上应用方式与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LPG替代率对发动机排放的影响,比较了两种方式的排放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替代率的升高,混合喷射方式可以明显降低NOx排放和碳烟排放,同时CO排放也有所降低,而HC排放略有升高;预混进气方式也可以同时降低碳烟排放和NOx排放,但在小负荷,CO和HC排放大幅升高;在整个负荷范围内,混合喷射方式的NOx排放明显高于预混进气方式,且CO和HC排放也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发动机 液化石油气 柴油机 排放特性 替代率 混合喷射方式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点源污染物的排放比较及预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响玲 黄钰铃 +2 位作者 杨正健 张平 刘德富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16,19,共5页
为探明三峡库区点源污染排放情况,分析1997-2010年三峡库区排放的点源营养盐变化规律,建立三峡库区点源营养盐排放模型,并预测2020年三峡库区点源氮、磷排放情况。结果表明:蓄水后三峡库区污废水排放量大幅增加,其中2008年生活污水排量... 为探明三峡库区点源污染排放情况,分析1997-2010年三峡库区排放的点源营养盐变化规律,建立三峡库区点源营养盐排放模型,并预测2020年三峡库区点源氮、磷排放情况。结果表明:蓄水后三峡库区污废水排放量大幅增加,其中2008年生活污水排量是2003年水库蓄水之初的2.39倍;污废水中生活污水比例由2003年40.54%增加到2010年的66.58%,工业废水所占比例相应降低。点源营养盐排放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在99%的置信度上,氮、磷模型的R2值分别达到0.832及0.82,以此模型预测2020年三峡库区点源氮、磷排放量分别达63 244.49t和10 436.2t。分析结果进一步发现,库区内点源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是重庆主城区,点源污染控制目标是库区城市污水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点源营养盐 排放 预测
下载PDF
不同结构类型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比较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玉 张宏 董凌 《建筑与文化》 2015年第2期110-111,共2页
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考虑,选用对资源消耗尽可能少、对生态环境影响小、循环再利用率高的生态环境建筑材料,是21世纪发展新型建筑体系的大趋势。本文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LCA),建立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模型。同时,为探讨减少建... 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考虑,选用对资源消耗尽可能少、对生态环境影响小、循环再利用率高的生态环境建筑材料,是21世纪发展新型建筑体系的大趋势。本文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LCA),建立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模型。同时,为探讨减少建筑碳排放的途径和合适结构类型、结构材料的选择,本文从重型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轻型结构(木结构、轻钢结构)两种不同的结构类型及相应的结构材料入手,对其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进行定量测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每年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轻型结构〈重型结构;木结构〈轻钢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全生命周期 排放 结构类型 结构材料
下载PDF
智能增材建造与传统施工建造混凝土结构物化阶段碳排放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治成 贾铖修 +1 位作者 孙晓燕 罗飞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4-77,83,共5页
智能增材建造是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可免模施工,增材建造,显著减少建筑垃圾,节约人工成本和生产时间,减少环境污染。针对中小型多层建筑开展智能增材建造混凝土结构、传统混凝土框架结构和砖混结... 智能增材建造是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可免模施工,增材建造,显著减少建筑垃圾,节约人工成本和生产时间,减少环境污染。针对中小型多层建筑开展智能增材建造混凝土结构、传统混凝土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在施工阶段建材、能源、人工引起的碳排放对比分析。算例分析表明:物化阶段混凝土结构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建材生产阶段,各方案均占比96%以上,其中智能增材制造混凝土结构生产碳排放主要来源于混凝土材料,占比99.5%,而框架结构生产阶段碳排放集中于墙体材料、模板、混凝土和钢筋,分别占比35%、27%、22%、15%,砖混结构碳排放集中于墙体材料、混凝土、模板和砂浆,分别占比54%、21%、1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增材建造 排放 混凝土 施工 水泥
下载PDF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比较优势的战略思考——以华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于洋 陈才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74,共4页
笔者以2005—2010年我国华北地区5个省市人均和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比较优势为基础,通过对其空间格局和时间变化规律的研究,深刻剖析了造成我国省市二氧化碳排放差异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空间"极化"和"扩散"作用机制... 笔者以2005—2010年我国华北地区5个省市人均和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比较优势为基础,通过对其空间格局和时间变化规律的研究,深刻剖析了造成我国省市二氧化碳排放差异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空间"极化"和"扩散"作用机制、历史因素、政策和宏观调控因素、产业结构和行业技术水平、能源结构等。最后对华北地区和我国低碳发展提出了一条制度、二条原则和三条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净排放 比较优势 空间自相关
下载PDF
中国4个城市范围CO_2排放比较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蔡博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39-2448,共10页
基于点排放源和辅助数据,自下而上构建重庆1km CO2排放空间网格,分析市域(UB1)、市辖区(UB2)、建成区(UB3)和城区(UB4)4个城市范围的CO2排放特征.UB4是重庆城市合理表征,而UB1更适合于区域边界.城市边界选择的不同,将导致很大的排放差异... 基于点排放源和辅助数据,自下而上构建重庆1km CO2排放空间网格,分析市域(UB1)、市辖区(UB2)、建成区(UB3)和城区(UB4)4个城市范围的CO2排放特征.UB4是重庆城市合理表征,而UB1更适合于区域边界.城市边界选择的不同,将导致很大的排放差异.UB4的CO2总排放量仅为UB1的17.13%,但UB4的人均CO2排放量是UB1的1.6倍.UB4形成了重庆UB1的CO2排放核心,其内单位网格的平均排放量超过了10000t,而UB1内超过70%的范围内单位网格的排放水平都低于200t.工业排放占据绝对主体导致UB4人均排放水平较高,并且高于临近周边及区域人均水平,这和国际城市的情况正好相反.全局和局部显著空间正自相关性说明部分地区高强度的经济活动和能源活动对周边区域的排放有显著影响.基于网格的累积排放分析显示,个别网格的排放量已经占到UB4总排放的40%以上.UB4内7.00%的面积,UB1内1.21%的面积和UB2内3.84%的面积,其CO2排放都超过了其相应范围内总排放的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4个城市范围 CO2排放特征
下载PDF
北京、上海城市交通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比较 被引量:24
17
作者 朱松丽 《城市交通》 2010年第3期58-63,共6页
北京和上海在城市发展阶段、人口规模等方面具有较强可比性,同时实施了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的城市交通政策,对两市的城市交通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比较可客观地评价其政策的实施效果。以不同燃料驱动的不同类型车辆的保有量、年均运... 北京和上海在城市发展阶段、人口规模等方面具有较强可比性,同时实施了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的城市交通政策,对两市的城市交通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比较可客观地评价其政策的实施效果。以不同燃料驱动的不同类型车辆的保有量、年均运营距离、能源强度及排放强度为主要参数定量计算2005年两市的城市交通能耗和CO2排放量。结果发现,两市城市交通能耗总量接近,但上海市的能耗强度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略低于北京市,这归功于机动车总量控制政策、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以及广泛使用的非机动交通。但是,近几年上海城市交通的碳排放强度有明显上升趋势,两市的差距可能逐渐减小。最后,就两市在公共交通(尤其是出租汽车)、非机动交通等方面的发展政策给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能源消耗 温室气体排放
下载PDF
中国与欧盟居民消费的隐含碳排放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慧 邢剑炜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80-83,共4页
文章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和欧盟居民消费中的隐含碳排放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的隐含CO2排放总量为25.09亿吨,2005年欧盟25国居民消费的隐含CO2排放总量为46.1亿吨,居民消费对二氧化碳排放具有重要影... 文章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和欧盟居民消费中的隐含碳排放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的隐含CO2排放总量为25.09亿吨,2005年欧盟25国居民消费的隐含CO2排放总量为46.1亿吨,居民消费对二氧化碳排放具有重要影响。中国与欧盟居民消费隐含碳排放的差异由两个地区在人口、人均消费数量、消费结构和单位消费碳排放四个方面的差异共同决定。未来我国人均消费水平的上升、消费结构的升级都将导致更多的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消费 隐含碳排放 投入产出分析 中国与欧盟
下载PDF
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工艺碳排放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洪涛 陈同斌 +3 位作者 高定 郑国砥 陈文华 贾建青 《建设科技》 2010年第19期82-83,共2页
本文对城镇污水厂污泥现行的主流处理和处置工艺碳排放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碳减排是未来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探讨了参与CDM机制的可行性。
关键词 污泥 排放 CDM
下载PDF
轻型汽车排放比对试验统计方法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卢彬 陈碧峰 王文炎 《质量与标准化》 2012年第6期39-42,共4页
轻型汽车排放检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差,但通过实验室间的比对试验,能将实验室间在排放测试上的差异控制在可接受范围。本文对最典型的轻型汽车排放实验室比对试验项目(I型排放试验比对)要点进行分析,着重对比对结果的统计方法进... 轻型汽车排放检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差,但通过实验室间的比对试验,能将实验室间在排放测试上的差异控制在可接受范围。本文对最典型的轻型汽车排放实验室比对试验项目(I型排放试验比对)要点进行分析,着重对比对结果的统计方法进行规范性研究,对稳健统计法、经典统计法及其它统计方法在轻型汽车排放比对试验上的运用进行比较,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各种统计方法的适用条件及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汽车 比对试验 I型排放试验 稳健统计法 经典统计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