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排满革命思潮的演进、特色及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姚曙光 钟兴永 《湖南社会科学》 2002年第1期96-100,共5页
关键词 发展历史 秦力心 历史地位 华兴会 同盟会 湖南 排满革命思潮 价值
下载PDF
“排满”革命与清末制度变革
2
作者 陆勇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7-112,共6页
清末的制度变革是在"排满"革命压力下启动和逐步展开的,虽然清政府顶住"排满"革命压力,加快立宪步伐,并以"大民族"民族主义思想推动制度变革,但是"排满"革命使平"满汉畛域"逐渐形成... 清末的制度变革是在"排满"革命压力下启动和逐步展开的,虽然清政府顶住"排满"革命压力,加快立宪步伐,并以"大民族"民族主义思想推动制度变革,但是"排满"革命使平"满汉畛域"逐渐形成了话语霸权,并进而对立宪改革的路径产生重大影响:"预备立宪"所进行的制度变革不再是纯粹为促进宪政服务,而更多地成为平衡满汉权力的工具。合法性资源远远不足的满族"少壮贵族"在制度变革的路径选择上最终滑入"路径依赖"的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 清末新政 汉畛域” 路径依赖
下载PDF
梁启超“革命排满”主张评析
3
作者 宾长初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62-66,共5页
在戊戍变法中以改良为职志的梁启超,1898年流亡日本后,一度高唱“革命排满”主张。因此,郭沫若称他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有力的代言人”。而革命派首领孙中山则斥责他“口谈革命……而为保皇之中坚”。那么,梁启超“革命排满”主张的... 在戊戍变法中以改良为职志的梁启超,1898年流亡日本后,一度高唱“革命排满”主张。因此,郭沫若称他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有力的代言人”。而革命派首领孙中山则斥责他“口谈革命……而为保皇之中坚”。那么,梁启超“革命排满”主张的实质是什么?本文拟对这个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革命 康有为 革命 保皇会 革命 孙中山 保皇党 清政府 言革
下载PDF
“革命排满”与八旗社会 被引量:5
4
作者 赵毅 王景泽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1期1-7,18,共8页
八旗的主体是满族,是清代社会的特权阶层。它做为清王朝民族压迫与统治的象征,被满洲贵族视为“根本”,是反清斗争锋镝主要目标之一。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民主派提出“革命排满”的民族主义思想。“革命排满”与以往的反清斗争有... 八旗的主体是满族,是清代社会的特权阶层。它做为清王朝民族压迫与统治的象征,被满洲贵族视为“根本”,是反清斗争锋镝主要目标之一。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民主派提出“革命排满”的民族主义思想。“革命排满”与以往的反清斗争有着本质区别。即革命党人不是将满族或八旗做为一个对立的整体看待,而是把满洲贵族与广大满族人民、八旗上层与下层普通旗人区别对待,将抵抗革命、誓死效忠清廷的顽固分子与欢迎革命及保持中立的旗人区别对待。这一理论的具体实施,即争取了进步的旗人参加革命或同情革命,也获得了驻防部分旗营的和平解决,避免了不必要的流血冲突,加速了革命进程和清王朝的分崩离析。因此,“革命排满”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正确的民族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 辛亥革命 清王朝 革命党人 洲贵族 八旗 旗人 清政府 民族主义 反清斗争
下载PDF
论章太炎与孙中山的反满革命思想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振铎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88-93,共6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现实环境迫使一切爱国之士痛感必须以“变”来挽救国家的前途.但是,戊戌政变的发生与义和团运动的失败,破灭了他们“变”的幻想.加之“庚子事变之影响,乃大起全国之激论.”①使许多...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现实环境迫使一切爱国之士痛感必须以“变”来挽救国家的前途.但是,戊戌政变的发生与义和团运动的失败,破灭了他们“变”的幻想.加之“庚子事变之影响,乃大起全国之激论.”①使许多人开始认识到,“欲使中国不亡,惟有一刀两断,代满洲执政柄而卵育之”“今日满不去,则中国不能复兴”.②于是一股汹涌澎湃的革命排满风潮铺天盖地而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章太炎 辛亥革命 民族主义思想 资产阶级共和国 革命 种族偏见 民族意识 义和团运动
下载PDF
张之洞调和满汉思想述论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春梅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31,共4页
满汉矛盾是制约清末政局演变的一个重要内容 ,随着革命排满思想的激荡和清廷对汉人的疑虑 ,张之洞指出 ,废除歧视性的政策和法律对化解民族矛盾、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社会稳定、共同抵御外侮具有关键作用 ,并将其视为改革成功的基石。
关键词 张之洞 汉矛盾 革命 立宪
下载PDF
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与不平等条约——基于孙中山革命理论和实践的探讨
7
作者 侯中军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6-74,共9页
民族主义概念的出现要早于不平等条约,孙中山早期的民族主义可以用"革命排满"来概括,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虽然该口号很大程度上具有狭隘民族主义的成份,但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动员效果,并引导了辛亥革命顺利进行。"五四&q... 民族主义概念的出现要早于不平等条约,孙中山早期的民族主义可以用"革命排满"来概括,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虽然该口号很大程度上具有狭隘民族主义的成份,但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动员效果,并引导了辛亥革命顺利进行。"五四"以后,孙中山力图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并致力于为其民族主义注入新的内容,以图在中国寻找到一个可以广泛动员民众的口号,不平等条约概念应时而出。当三民主义被解释为是为了打倒不平等这一层面,而民族主义专是"对外打不平",废除不平等条约与民族主义的结合就水到渠成了。苏俄与早期中共在促进孙中山将不平等条约与民族主义相结合的过程中亦是一个重要因素。苏俄将民族自由与废除不平等条约相结合的宣言无疑给孙中山以启迪。孙与苏俄的合作所求的不仅是外交,而是舆论和人心,争取的是寄予苏俄无限希望的国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 废约反帝 民族主义 不平等
下载PDF
维新精英反传统主义取向——兼及戊戌变法民主革命内涵 被引量:1
8
作者 余子明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4-89,34,共7页
戊戌维新精英主张对旧制度、旧思想实行全变,既要变其外,还要变其内,也就是全面、深入地反传统主义。他们关于君主立宪的设计,与民主共和的政体没有本质的不同,也可以说是将君主立宪作为一个短暂的过渡,为实现民主共和国奠定基础... 戊戌维新精英主张对旧制度、旧思想实行全变,既要变其外,还要变其内,也就是全面、深入地反传统主义。他们关于君主立宪的设计,与民主共和的政体没有本质的不同,也可以说是将君主立宪作为一个短暂的过渡,为实现民主共和国奠定基础。他们摆脱了传统的道德观、体用观的束缚,在古圣先贤旗号的掩护下,批判纲常名教,鼓吹民权民主学说,他们不仅超出所有先前的思想家和改革家,而且为后来的政治革命和思想革命设定了反传统的框架。至于反传统的手段,他们最开始是主张革命排满的,后来则采取上书言事的途径,维新运动失败后,毅然走上了暴力反清的道路,在这期间,所谓“保皇”、“勤王”,只不过是一种策略的考虑。因此,从前那种戊戌变法“不敢触动封建制度”、“抵制民主革命”的判定应当予以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新精英 古圣先贤 国民素质 勤王保皇 革命
下载PDF
辛亥革命准备时期的历史教育
9
作者 陈以鉴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22-26,共5页
辛亥革命准备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活动家以及一大批富有爱国心的知识分子,为教育民众、唤起民众、发动民众,挽救民族危亡,纷纷运用史学这一有力武器,以革命“排满”、反帝爱国为宗旨,以大量的历史事实为例证,大力宣传民族革命主张... 辛亥革命准备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活动家以及一大批富有爱国心的知识分子,为教育民众、唤起民众、发动民众,挽救民族危亡,纷纷运用史学这一有力武器,以革命“排满”、反帝爱国为宗旨,以大量的历史事实为例证,大力宣传民族革命主张,大力宣传反帝爱国思想。这种对国民广泛进行的历史教育,为开启民智、鼓舞民气,促进民主革命思潮的广泛传播,为中华民族的觉醒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历史教育 舆论宣传 革命 反帝爱国
下载PDF
晚清“男降女不降”话语及其女性想象
10
作者 马龙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3年第4期20-27,43,共9页
20世纪初,晚清知识界针对“男降女不降”这一来自明季的历史话语进行了广泛征用,形成一股颇具势力的言说热潮。虽然话语使用的背后担负相同性质的民族主义动机,但在具体论述过程中仍呈现微妙而有意味的差异:以蔡元培和章士钊为代表的“... 20世纪初,晚清知识界针对“男降女不降”这一来自明季的历史话语进行了广泛征用,形成一股颇具势力的言说热潮。虽然话语使用的背后担负相同性质的民族主义动机,但在具体论述过程中仍呈现微妙而有意味的差异:以蔡元培和章士钊为代表的“《苏报》同人”多借此话语形式直接为“排满革命”张目;其他知识分子如柳亚子、高燮等更为关注话语本身凸显的女性主体,致力于挖掘“女不降”蕴含的民族大义,借此呼唤晚清女性的崛起,彰显一定意义的女性主义立场。同时期文学文本建构的女性形象,可以看作是对上述差异性言说及其背后相同意图的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男降女不降 排满革命 女性想象
下载PDF
异途并行,同道共进:蔡元培与章太炎的早期经历和思想异同 被引量:2
11
作者 项义华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4-212,共9页
蔡元培与章太炎是浙江近代文化名人中的一对双子星座,两人一生行事多有交集,思想各有异同。本文以史料为据,对章、蔡二人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等方面的异同作了分析,探讨了两人在维新运动期间的交集与互动,并对两人从维新走向革命的思... 蔡元培与章太炎是浙江近代文化名人中的一对双子星座,两人一生行事多有交集,思想各有异同。本文以史料为据,对章、蔡二人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等方面的异同作了分析,探讨了两人在维新运动期间的交集与互动,并对两人从维新走向革命的思想轨迹作了比较分析。文章提出,在晚清时期从维新走向革命的潮流中,蔡元培和章太炎是知识界两个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的殊途同归,既不无浙江地域文化因素的影响,更是共和思想在新知识界逐渐成为主流的表现。这是近代中国走向共和、建立民国的思想基础,也是今人比较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思想异同的价值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元培 章太炎 晚清士绅 人文教养 科举经历 维新思想排满革命
原文传递
《灭汉种策》及其作者考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邓江祁 《武陵学刊》 2021年第5期58-63,110,共7页
《灭汉种策》是辛亥革命时期一部著名的宣传排满革命的作品。长期以来,关于它的作者问题,学界却一直有不同的说法。对《民报》等相关史料进行详细查考后可知,《灭汉种策》的作者应为宋教仁,此书是他假托满人而撰写的宣传反清革命的宣传... 《灭汉种策》是辛亥革命时期一部著名的宣传排满革命的作品。长期以来,关于它的作者问题,学界却一直有不同的说法。对《民报》等相关史料进行详细查考后可知,《灭汉种策》的作者应为宋教仁,此书是他假托满人而撰写的宣传反清革命的宣传品,其目的是希望借此方式来增强排满革命宣传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教仁 《灭汉种策》 同盟会 排满革命
下载PDF
辛亥志士 熊成基
13
作者 吕慧芬 《黑龙江史志》 1999年第3期43-44,共2页
1910年1月29日,寒风凛烈,阴云低垂。上午11时,一队清兵荷枪实弹,虎狼般地冲进哈尔滨宾如客栈,抓走一个身材瘦小的青年——他就是被清廷通辑的“乱党要犯”
关键词 武昌起义 哈尔滨 民主革命思想 革命力量 1910年 新军 安庆起义 风凛烈 死不足惜 排满革命
原文传递
论国粹主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房德邻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66-71,共6页
国粹主义流行于20世纪初年,它鼓吹“排满革命”,致力于民族文化的建设,对于当时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它又表现出很狭隘的种族主义和很浓厚的复古主义倾向,这给辛亥革命造成很坏的影响。
关键词 国粹派 国粹主义者 章太炎 刘师培 邓实 经学 排满革命 20世纪初年 《国粹学报》 民族主义
下载PDF
黄兴的爱国主义思想与实践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伟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54-57,共4页
本文从分析黄兴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大量思想活动和革命实践入手,揭示了黄兴的爱国主义思想,源于忧患意思和民族情感,表现为强烈地排满革命和反对强烈瓜分的言行,深化于国家政体观念的转变,以及他孜孜不倦地探索富国、强国之路的精神... 本文从分析黄兴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大量思想活动和革命实践入手,揭示了黄兴的爱国主义思想,源于忧患意思和民族情感,表现为强烈地排满革命和反对强烈瓜分的言行,深化于国家政体观念的转变,以及他孜孜不倦地探索富国、强国之路的精神。同时还探讨了在爱国与爱名、爱身的关系上黄兴采取的姿态,展现了一位真正的爱国主义者的精神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与实践 爱国主义者 爱国主义思想 民主共和政体 袁世凯 民族主义 教育救国 中华民 辛亥革命 排满革命
下载PDF
清末八旗制度存废讨论——以(东京)《大同报》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圆晴 《军事政治学研究》 2013年第3期113-125,共13页
清代八旗制度是其立国之根本,集行政、生产与军事三项功能于一身。自中晚清以来,八旗生计问题成为其制度衰弱的缺口且终清之世未能解决。清末时期,在宪政与军事改革的压力下,八旗制度成为了必须改革的一项制度,成为了当时论战的焦点。... 清代八旗制度是其立国之根本,集行政、生产与军事三项功能于一身。自中晚清以来,八旗生计问题成为其制度衰弱的缺口且终清之世未能解决。清末时期,在宪政与军事改革的压力下,八旗制度成为了必须改革的一项制度,成为了当时论战的焦点。值此之际,一群在日留学的满蒙旗人在东京创办了《大同报》,要求政府在进行政治改革的同时,针对运行二百年之久的八旗制度进行改革并为此发表了许多关于改革八旗的建言,分析八旗存废的利与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旗制度 革命 宪政改革
下载PDF
黄侃政治思想略论
17
作者 黎章春 张玉龙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1期120-123,共4页
辛亥时期与九一八事变后为黄侃积极问津政治之关键时期,也是其思想政治主张与相应心迹彰显之重要时期,揄扬铺陈排满革命理念与倡言抗日、反对言和妥协为其基本的政治思想主张。黄侃与政治之关系呈一离异——回归之过程,而爱国主义情愫... 辛亥时期与九一八事变后为黄侃积极问津政治之关键时期,也是其思想政治主张与相应心迹彰显之重要时期,揄扬铺陈排满革命理念与倡言抗日、反对言和妥协为其基本的政治思想主张。黄侃与政治之关系呈一离异——回归之过程,而爱国主义情愫作用的忧患意识正是其积极努力于政治之基本认知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侃 革命 倡言抗日 政治心态
下载PDF
评《南风报》的性质
18
作者 彭继良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93-98,共6页
辛亥革命那一年,在桂林出版的《南风报》,是秘密的广西同盟会支部公开出版发行的机关报。有人认为它是宣传革命、鼓吹革命的刊物,具有浓厚的民族民主革命的色彩。但是,也有人认为它不是革命的刊物,而是“反对革命的刊物”,因为,“它和... 辛亥革命那一年,在桂林出版的《南风报》,是秘密的广西同盟会支部公开出版发行的机关报。有人认为它是宣传革命、鼓吹革命的刊物,具有浓厚的民族民主革命的色彩。但是,也有人认为它不是革命的刊物,而是“反对革命的刊物”,因为,“它和《南报》一样,主张军国主义,而以‘民族建国之思想’和‘知世界竞争之趋势’为‘确定’其军国主义的必要条件。它宣称‘不敢主排满革命’、‘不敢谤朝廷皇族’,它称革命军‘大逆不道’,是反对革命的刊物。”(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7年12月出版的张枬、王忍之编的《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三卷,笫862页)以上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关系到对《南风报》(包括《南报》在内)本性质的评价问题,到底哪一种符合实际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国主义者 广西 社论 军国社会 同盟会 大逆 知世 军队 革命 排满革命
下载PDF
形铸孙中山现象的近代政治文化土壤
19
作者 王杰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7期50-56,共7页
几十年来,孙中山的影响长盛不衰,孙中山的研究事业蒸蒸日上。鉴于“孙中山”这一称谓,实际上已在世界范围内、于人们的观念中概念化和范畴化,笔者着意把这一独特的文化景观冠之为“孙中山现象”。 要研究孙中山现象对中国政治文化的影... 几十年来,孙中山的影响长盛不衰,孙中山的研究事业蒸蒸日上。鉴于“孙中山”这一称谓,实际上已在世界范围内、于人们的观念中概念化和范畴化,笔者着意把这一独特的文化景观冠之为“孙中山现象”。 要研究孙中山现象对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有必要研究形铸孙中山现象的近代中国政治文化土壤。近代中国救亡的紧迫感,可以认为是形铸孙中山现象的社会政治文化土壤。 近代意义上的救亡紧迫感,从根本上说,萌生于中西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巨大的反差,以及伴此而出现的外来严峻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近代政治 文化土壤 支那 心潮 忧患意识 革命 孙逸仙 魏源 檀香山
下载PDF
桂中行 行酒令
20
作者 胡德荣 《烹调知识》 1995年第10期36-36,共1页
老同盟会员文(艹二)若先生慷慨任侠,雅爱文学。年青时追随排满革命的时代潮流,常在街头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老年时安贫乐道,再穷也不作官,却爱护青年,热心地方公益事业。
关键词 桂中 排满革命 同盟会员 胡德荣 时代潮流 公益事业 雅爱 任侠 作官 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