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排除国际标准化比值的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张倩倩 秦藜韦 +2 位作者 于欢 李树杰 王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923-928,共6页
目的分析术前排除国际标准化比值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XI)评分与成人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CAS-AKI)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2017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体外循环下行心脏外科术后... 目的分析术前排除国际标准化比值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XI)评分与成人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CAS-AKI)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2017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体外循环下行心脏外科术后发生CSA-AKI的患者351例,根据是否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分为CRRT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基于倾向性匹配法对两组进行1∶1匹配。单因素分析两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S-AKI行CRRT治疗的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评价预测效能。结果共74例行CRRT患者,匹配出74对患者。经倾向性匹配后,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均无差异。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MELD-XI评分、EuroSCORE评分、术前尿酸、术前尿素、术前中性粒/白细胞比值(NLR)、手术时间、体外循环(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钾离子、术中乳酸、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围术期应用IABP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术前MELD-XI评分高(OR=1.176,95%CI 1.009~1.371,P=0.039),EuroSCORE评分高(OR=1.670,95%CI 1.274~2.190,P<0.001)是CSA-AKI行CRRT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MELD-XI评分和EuroSCORE评分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0.7分和5.5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7和0.832,两者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21。结论术前MELD-XI评分高和EuroSCORE评分高是CSA-AKI行CRRT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两者联合预测价值优于单一指标。术前MELD-XI评分>10.7分,EuroSCORE评分>5.5分时应引起临床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急性肾损伤 排除国际标准化比值的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EuroSCORE评分
下载PDF
排除国际标准化比值的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行经皮介入封堵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志伟 王真真 +4 位作者 刘畅 王琰 陈同峰 郭晓艳 程江涛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2期156-161,共6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VSR)患者排除国际标准化比值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excluding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MELD-...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VSR)患者排除国际标准化比值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excluding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MELD-XI)评分情况,探讨其对AMI后VSR患者行经皮介入封堵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66例AMI后VSR患者均行经皮介入封堵术,记录基础疾病、吸烟史、VSR位置、VSR直径、VSR至封堵时间及病变血管、再灌注治疗、心源性休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情况,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C反应蛋白、总胆红素、血肌酐水平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等,计算MELD-XI评分。出院后随访3年,记录患者生存情况。根据术后30 d内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56例和死亡组10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后VSR患者行经皮介入封堵术后30 d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MELD-XI评分预测AMI后VSR患者行经皮介入封堵术后30 d内死亡的效能;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预测模型的校准能力;以MELD-XI评分最佳截断值(15分)为界,将66例患者分为高MELD-XI评分组(>15分)14例和低MELD-XI评分组(≤15分)52例,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高、低MELD-XI评分组术后3年生存率。结果66例患者随访1 d~3年,30 d内死亡10例(15.2%);随访3年期间死亡16例,失访5例,术后3年生存率为73.8%。死亡组VSR至封堵时间[17(15,20)d]短于生存组[23(17,31)d](U=-2.633,P=0.008),再灌注治疗比率(0)、左室射血分数[(46.2±10.4)%]均低于生存组[50.0%、(51.8±7.6)%](χ^(2)=6.758,P=0.009;t=-2.011,P=0.048),心源性休克比率(90.0%)、MELD-XI评分[16(11,32)分]及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10178(6429,22208)ng/L]、C反应蛋白[69.0(37.6,174.9)mg/L]水平均高于生存组[33.9%、11(9,14)分、4490(2091,8774)ng/L、12.3(5.8,35.8)mg/L](P<0.05),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既往冠心病、吸烟、VSR位置、病变血管、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比率,VSR直径、二尖瓣反流面积、三尖瓣反流面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肺动脉收缩压及总胆红素、血肌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生存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休克(OR=24.112,95%CI:1.937~300.111,P=0.013)、VSR至封堵时间(OR=0.733,95%CI:0.542~0.991,P=0.043)、MELD-XI评分(OR=1.502,95%CI:1.196~1.887,P=0.007)、血浆C反应蛋白(OR=1.022,95%CI:1.006~1.038,P=0.008)是AMI后VSR患者行经皮介入封堵术后30 d内死亡的影响因素。MELD-XI评分以15分为最佳截断值,预测AMI后VSR患者行经皮介入封堵术后30 d内死亡的AUC为0.817(95%CI:0.703~0.901,P=0.002),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89.29%。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实际观测值与模型预测值校准曲线拟合良好(χ^(2)=3.368,P=0.643)。高MELD-XI评分组术后3年生存率(35.7%)低于低MELD-XI评分组(85.1%)(χ^(2)=15.770,P<0.001)。结论MELD-XI评分预测AMI后VSR患者行经皮介入封堵术后近期死亡风险有较高价值,MELD-XI评分>15分提示患者远期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室间隔穿孔 排除国际标准化比值的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经皮介入封堵术 预后
原文传递
国际标准化比值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并发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3
3
作者 胡小鹏 高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374-1380,共7页
目的明确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得到控制后早期(30 d)再入院和中期(6个月)死亡的预测因素,以便于临床早期干预,降低早期再入院率及中期死亡率。方法纳入213例因肝性脑病住院的肝硬化患者,并随访6个月。结果出院时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 目的明确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得到控制后早期(30 d)再入院和中期(6个月)死亡的预测因素,以便于临床早期干预,降低早期再入院率及中期死亡率。方法纳入213例因肝性脑病住院的肝硬化患者,并随访6个月。结果出院时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水平(比值比为2.40;P值为0.003)可独立预测早期再入院的发生。出院时INR>1.62较INR≤1.62的患者早期再入院风险显著增高(44%vs 20%;χ^2值为14.335,P<0.001)。出院时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评分(比值比为1.11;P值为0.048)可独立预测肝性脑病引起的早期再入院的发生。出院时的血红蛋白水平(比值比为0.97;P值为0.005)是早期再入院发生的保护因素。此外,住院期间使用人工肝(风险比为6.67;P值为0.021)可独立预测中期死亡的发生。结论国际标准化比值可用于识别早期再入院率较高的肝硬化患者,MELD评分可用于预测肝性脑病的早期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标准化比值 终末期肝病模型 肝硬化 肝性脑病 预后 前瞻性研究 多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白蛋白、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联合检测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娟 章颖 +1 位作者 刘先进 朱晓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9期94-100,共7页
目的 探讨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白蛋白(PTAR)、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MELD-Na)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联合检测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4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确诊第90天的预后... 目的 探讨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白蛋白(PTAR)、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MELD-Na)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联合检测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4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确诊第90天的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95例)和死亡组(59例)。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的临床基线指标。分析PTAR、HDL-C、MELD-Na之间的相关性。分析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PTAR、HDL-C、MELD-Na单项及联合预测(PTAR+MELD-Na+HDL-C)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对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根据联合模型的截断值(0.530),将患者分为A组(<0.530,n=47)和B组(≥0.530,n=107)。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比较2组生存率。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血肌酐(Cr)、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钠(Na+)、白细胞(WBC)、血小板(PLT)、PTAR、HDL-C、MELD-N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R与MELD-Na呈正相关(r=0.407,P<0.001);PTAR、MELD-Na与HDL-C呈负相关(r=-0.316、-0303,P<0.001)。年龄、TBil、PT、PTAR、MELD-Na是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HDL-C是ACLF患者预后的有效预测因子。PTAR、HDL-C、MELD-N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2、0.717、0.738;联合预测模型的AUC为0.801(95%CI:0.722~0.881,P<0.001),敏感度为0.627,特异度为0.916,约登指数为0.543,截断值为0.530。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A组患者累计生存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TAR、HDL-C、MELD-Na均是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上述三者联合预测模型对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白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 预后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介非 廖粤斌 +1 位作者 钱志平 巫善明 《肝脏》 2006年第5期365-366,共2页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模型 临床应用 国际标准化比值 评分 CLINIC 凝血酶原时间 回归系数 TIPS术
下载PDF
联合肝病评分系统的数据能更好的预测酒精性肝炎患者的预后
6
作者 Alexandre Louvet 朱晓佳 杨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583-1583,共1页
已有多种模型可用于判定酒精性肝炎患者的预后,包括静态系统[Maddrey判别函数;年龄,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肌酐(ABIC)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与动态模型(Lille模型)。为了结合所有这些模型的特点,提出一个更好的预测酒... 已有多种模型可用于判定酒精性肝炎患者的预后,包括静态系统[Maddrey判别函数;年龄,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肌酐(ABIC)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与动态模型(Lille模型)。为了结合所有这些模型的特点,提出一个更好的预测酒精性肝炎患者预后的方法。Alexandre等从多个数据库收集数据,这些数据来源于法国和英国经皮质类固醇治疗的重度酒精性肝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炎 LILLE 终末期肝病模型 国际标准化比值 静态系统 动态模型 皮质类固醇 效应模型 肌酐 判别函数
下载PDF
NLR、PTAR、MELD评分联合检测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娟 章颖 +1 位作者 明芳 张晓芳 《中国临床医学》 2022年第6期950-956,共7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白蛋白(PTAR)、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检测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收治...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白蛋白(PTAR)、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检测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收治的153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建模组113例,验证组40例。根据治疗前首次实验室血液学指标分别计算NLR、PTAR、MELD评分。根据治疗开始后6个月末(观察终点)的生存状态,将建模组患者分为好转组和进展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参数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NLR、PTAR、MELD之间的相关性。对相关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因素。分别绘制NLR、PTAR、MELD评分及联合预测模型的ROC曲线,评估各单项指标及联合预测模型预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效能。将验证组数据代入构建的联合预测模型,进行效能验证。结果建模组中进展患者NLR、PTAR及MELD评分均显著高于好转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LR、PTAR均与MELD评分正相关(r值分别为0.444、0.438,P<0.001),NLR与PTAR正相关(r=0.435,P<0.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NLR、PTAR、MELD评分升高是影响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LR、PTAR、MELD评分截断值分别为5.045、49.405、15.295,预测乙肝肝硬化进展的AUC分别为0.738、0.796、0.749,三者联合预测的效能最佳,AUC为0.832。联合预测模型在验证组同样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AUC为0.803。结论NLR、PTAR、MELD评分可作为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三者联合预测模型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硬化 失代偿期 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 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白蛋白 终末期肝病模型 预后
下载PDF
PALBI、MELD及INR值与肝硬化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多因素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杨磊 阚全香 高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1137-1141,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评分(PALBI)、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对于预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东营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 目的探讨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评分(PALBI)、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对于预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东营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11例进行研究,其中38例患者28 d内死亡(死亡组)、173例患者治疗好转后出院(生存组)。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的PALBI、MELD评分、IN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3项指标预测患者治疗结局的价值,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死亡组患者的PALBI、MELD评分、INR值分别为(-1.44±0.43)分、(17.55±4.50)分、1.60±0.24,均高于生存组[(-1.96±0.58)分、(11.68±2.77)分、1.25±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PALBI、MELD评分、INR值预测患者死亡的AUC值分别为0.815、0.892、0.677。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患者合并肺部感染、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血乳酸、PALBI、MELD评分、INR值增高是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入院时的PALBI、MELD评分对于预测患者不良预后结局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PALBI、MELD评分、INR水平增高会增大患者不良预后结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评分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国际标准化比值 预后
下载PDF
急诊肝硬化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后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立楠 常宇飞 薛成莲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5期620-624,共5页
目的分析急诊肝硬化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预后情况,找出可能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274例急诊肝硬化所致EGVB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入选者的预... 目的分析急诊肝硬化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预后情况,找出可能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274例急诊肝硬化所致EGVB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入选者的预后情况(预后不良:死亡、再出血),设计基线资料填写表,阅读并记录患者相关基线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影响急诊肝硬化所致EGVB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结果274例急诊肝硬化所致EGVB患者中,113例预后不良,占41.24%。预后不良组MELD评分、ALT、AST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腺水征阳性、国际化标准比值升高、血钠降低的比例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MELD)评分高、腹水征、国际化标准比值升高、血钠降低均是急诊肝硬化所致EGVB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急诊肝硬化所致EGVB患者预后不良风险高,可能与患者MELD评分高、腹水征、国际化标准比值升高、血钠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预后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腹水 国际标准比值 血钠
下载PDF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短期预后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敏 李冬冬 刘传苗 《中华全科医学》 2021年第12期2028-2030,共3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总胆红素、白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活动度与乙肝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的乙肝相关ACLF患...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总胆红素、白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活动度与乙肝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的乙肝相关ACLF患者124例,收集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等相关指标数据,注意患者是否行人工肝治疗,并进行MELD评分。根据患者入院后90 d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68例)和死亡组(56例)。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MELD评分、总胆红素、白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活动度、年龄,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各项指标与HBV-ACLF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存活组患者的MELD评分、国际标准化比值、总胆红素、年龄分别为(22.66±4.69)分、1.72±0.42、(281.09±94.21)μmol/L、(40.54±7.39)岁,均显著低于死亡组[(31.38±5.39)分、2.64±0.61、(360.54±130.97)μmol/L、(45.73±12.72)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存活组患者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分别为(31.21±3.83)g/L、(35.95±11.82)%,均显著高于死亡组患者[(28.43±4.46)g/L、(29.54±12.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ELD评分高、高水平TBil、高水平INR、年龄大是ACLF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水平Alb、高水平PTA是ACLF患者的保护因素。结论MELD评分、总胆红素、白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活动度均可作为预测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总胆红素 白蛋白 国际标准化比值 凝血酶原活动度 乙肝 慢加急性肝衰竭 预后
下载PDF
亲属间血型不相容活体肝移植一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新国 吴凤东 +4 位作者 张庆 李威 关兆杰 尹利华 沈中阳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68-569,共2页
我中心于2012年11月20日完成了1例父子间血型不相容幼儿肝移植,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供、受者资料 受者为出生23个月的男婴,身高90cm,体质量8kg,血型为B型(Rh阳性),因先天性胆道闭锁入院。胆红素总量750.4μ... 我中心于2012年11月20日完成了1例父子间血型不相容幼儿肝移植,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供、受者资料 受者为出生23个月的男婴,身高90cm,体质量8kg,血型为B型(Rh阳性),因先天性胆道闭锁入院。胆红素总量750.4μmol/L,直接胆红素439.5μmol/L,白蛋白23.8g/L,血肌酐18mmol/L;凝血酶原时间12S,凝血酶原活动度80.8%,国际标准化比值1.03;血液抗A凝集素效价IgG为1:2,IgM为1:32;儿童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19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肝移植 不相容 血型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先天性胆道闭锁 凝血酶原活动度 国际标准化比值 直接胆红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