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用排龈药物对加成型硅橡胶印模精度的影响
1
作者 杨松 钟冰洁 +3 位作者 郭雯 王伯钊 于皓 程辉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排龈药物对加成型硅橡胶细节再现及印模精度的影响。方法在肾上腺素、白眉蛇毒血凝酶、硫酸铁、氯化铝存在的情况下,按照ISO 4823标准,分别对Express XT加成型硅橡胶、美佳印弹性体印模材料、S1 suhy加成型硅橡胶进行细节再现... 目的探讨排龈药物对加成型硅橡胶细节再现及印模精度的影响。方法在肾上腺素、白眉蛇毒血凝酶、硫酸铁、氯化铝存在的情况下,按照ISO 4823标准,分别对Express XT加成型硅橡胶、美佳印弹性体印模材料、S1 suhy加成型硅橡胶进行细节再现实验及线尺寸变化实验。结果加成型硅橡胶的细节再现及尺寸变化在经过不同排龈药物处理后,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用的排龈药物对加成型硅橡胶的细节再现及印模精度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龈药物 加成型硅橡胶 印模精度
下载PDF
排龈药物对体外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毒性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健 张晓明 +2 位作者 郝鹏杰 惠敏 于焕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2-205,共4页
目的评价6种常用的排龈药物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毒性作用的大小,以指导临床选择最佳排龈药物。方法将6种不同体积分数的排龈药物(20%硫酸铝、5%硫酸铝、15.5%硫酸铁、13.3%硫酸铁、0.1%盐酸肾上腺素、0.01%盐酸肾上腺素)分别作用于... 目的评价6种常用的排龈药物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毒性作用的大小,以指导临床选择最佳排龈药物。方法将6种不同体积分数的排龈药物(20%硫酸铝、5%硫酸铝、15.5%硫酸铁、13.3%硫酸铁、0.1%盐酸肾上腺素、0.01%盐酸肾上腺素)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GF,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的损伤与增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所有实验药物均能引起细胞的直接损伤与增殖抑制,细胞毒性由小到大分别是0.01%盐酸肾上腺素、0.1%盐酸肾上腺素、5%硫酸铝、20%硫酸铝、硫酸铁,2种体积分数的硫酸铁毒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透射电镜显示2种体积分数的盐酸肾上腺素及5%硫酸铝可引起细胞器数量减少,线粒体及内质网肿胀;20%硫酸铝造成细胞水肿明显,细胞核和染色质分布不均匀;硫酸铁可导致细胞变性。结论0.01%盐酸肾上腺素细胞毒性作用最小,硫酸铁毒性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龈药物 细胞毒性 人牙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不同排龈药物的排龈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冯云枝 曾晓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排龈药物的排龈效果。方法选择30例志愿者的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共60颗)作为研究牙齿,随机分成A~F共6组,分别使用含不同排龈药物的排龈线进行颊侧排龈处理。A组为盐酸四氢唑啉,B组为盐酸羟甲唑啉组,C组为盐酸肾上腺素,D组... 目的观察不同排龈药物的排龈效果。方法选择30例志愿者的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共60颗)作为研究牙齿,随机分成A~F共6组,分别使用含不同排龈药物的排龈线进行颊侧排龈处理。A组为盐酸四氢唑啉,B组为盐酸羟甲唑啉组,C组为盐酸肾上腺素,D组为氯化铝,E组为硫酸铁,F组为生理盐水。于排龈前后分别精确取模,获得排龈牙颊侧龈沟的清晰印模,在硬石膏模型上沿牙冠长轴方向制成经颊侧外形高点线的2 mm厚颊舌向切片,在显微镜下测量龈沟宽度并进行比较,以评价不同药物的排龈效果。结果各组排龈后的龈沟宽度均较排龈前增大(P<0.05)。A、B组的排龈效果优于C、F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与F组外,D、E组与其他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B组组间以及D、E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氢唑啉类药物具有较理想的排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龈药物 盐酸四氢唑啉 盐酸羟甲唑啉
下载PDF
排龈药物对牙周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倪莹 张晓明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目前口腔固定义齿修复过程中,排龈已成为获取准确清晰印模的必要条件。在排龈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排龈材料的排龈效果,更应关注排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常用的排龈方法有:机械法、化学法、
关键词 排龈药物 成纤维细胞 牙周组织 细胞毒性
下载PDF
临床常用排龈药物毒性比较
5
作者 刘健 张晓明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371-372,375,共3页
关键词 固定义齿 排龈药物 牙周组织
下载PDF
不同排龈药物对牙龈炎患者的影响及排龈效果对比探讨
6
作者 陈思宇 季于琪 《海峡药学》 2017年第8期110-111,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排龈药物对牙龈炎患者的影响及排龈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收治的80例牙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1例,女39例。随机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A、B、C、D共4个组,每组各20例患者。A组采用排龈药物为0.05%... 目的探讨不同排龈药物对牙龈炎患者的影响及排龈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收治的80例牙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1例,女39例。随机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A、B、C、D共4个组,每组各20例患者。A组采用排龈药物为0.05%盐酸四氢唑啉,B组为0.05%盐酸羟甲唑啉,C组为10%氯化铝,D组为15%硫酸铁,并对排龈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各组模型评分:A组总分值为34分,B组总分值为35分,C组总分值为21分、D组总分值为20分。其中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与C、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有效率要显著高于C、D组。结论使用盐酸四氢唑啉与盐酸羟甲唑啉的排龈效果较为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龈药物 效果
下载PDF
排龈时间与药物对牙龈成纤维细胞的毒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晓明 惠敏 刘健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8-251,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排龈药物与不同排龈时间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毒性作用的影响,指导临床选择最佳排龈药物和排龈时间。方法:MTT比色测定细胞活性,透射电镜观察直接损伤后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排龈药物pH值测定。结果:0.1%盐酸肾上腺素的... 目的:研究不同排龈药物与不同排龈时间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毒性作用的影响,指导临床选择最佳排龈药物和排龈时间。方法:MTT比色测定细胞活性,透射电镜观察直接损伤后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排龈药物pH值测定。结果:0.1%盐酸肾上腺素的细胞毒性作用最小,排龈时间5 min细胞毒性小于10 min,硫酸铁的细胞毒性最大。结论:健康患者可采用0.1%盐酸肾上腺素进行排龈;伴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可采用20%硫酸铝替代0.1%盐酸肾上腺素;临床上使用硫酸铁排龈时应适当降低其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龈药物 细胞毒性 人牙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含不同药物排龈线引起牙龈炎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孙学武 孙桂兰 肖丽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通过评价3种常用排龈药物引起牙龈炎症程度的大小,为临床选择最佳的排龈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将40颗上颌第一前磨牙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硫酸铁组、氯化铝组、肾上腺素组、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每组10颗牙齿,分别采用体积分数为25%... 目的通过评价3种常用排龈药物引起牙龈炎症程度的大小,为临床选择最佳的排龈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将40颗上颌第一前磨牙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硫酸铁组、氯化铝组、肾上腺素组、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每组10颗牙齿,分别采用体积分数为25%氯化铝、15.5%硫酸铁、0.1%盐酸肾上腺素、生理盐水作为排龈药物,于排龈前及排龈后1、3、5、7、9d测定龈沟液中龈沟液(GCF)量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的水平,计算排龈前后GCF变化量。结果排龈后,GCF变化量从小到大依次为生理盐水组、肾上腺素组、氯化铝组、硫酸铁组。肾上腺素组在排龈后第1、3天龈沟液中AST水平与排龈前基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硫酸铁组及氯化铝组在排龈后第1、3、5天龈沟液中AST水平与排龈前基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只有硫酸铁组排龈后第1、3天龈沟液中AST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健康成人的口腔固定修复患者,推荐使用体积分数为0.1%肾上腺素作为排龈药物;对伴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口腔固定修复患者,体积分数为25%氯化铝可作为0.1%肾上腺素的替代排龈药物;硫酸铁需降低体积分数才能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龈药物 沟液 天冬氨酸转氨酶
下载PDF
自制排龈替代疗法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9
作者 黄遵大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0年第2期185-186,共2页
冠桥修复成功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冠边缘适应性。目前通常利用排龈技术来提高印模的精确度,从而提高边缘的适应性,可有效减少修复体不良边缘发生的机会,最终提高冠桥修复的成功率。应用浸润排龈药物的排龈线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方法.
关键词 技术 随机对照研究 临床 疗法 自制 冠桥修复 排龈药物 适应性
下载PDF
排龈过程中影响排龈效果各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冯传翠 张晓明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11期148-152,共5页
排龈术是一种使用不同剂型排龈材料将游离龈缘与牙面分离,暴露出龈下区域的方法,现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固定义齿修复领域。而影响排龈效果的因素很多,文中就各因素作一综述。
关键词 牙周组织 技术 排龈药物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数字化口腔修复(21)——半导体激光排龈效果的数字化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许志强 姚江武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687-690,共4页
目的:利用三维模型分析法比较药物排龈线排龈和半导体激光排龈对游离龈(free gingival margin,FGM)龈沟宽度(sulcus width,SW)和牙龈退缩(gingival recession,GR)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7名需要固定修复患者的50颗患牙(前牙2... 目的:利用三维模型分析法比较药物排龈线排龈和半导体激光排龈对游离龈(free gingival margin,FGM)龈沟宽度(sulcus width,SW)和牙龈退缩(gingival recession,GR)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7名需要固定修复患者的50颗患牙(前牙21颗和前磨牙29颗)作为实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5颗牙,分别采用药物排龈线排龈和半导体激光排龈。收集排龈前后即刻(GR_0、SW_0)、1 w(GR_1)和6 w(GR_6)的口内光学印模(CEREC~?Omnicam),并通过Geomagic Qualify 2013软件比较排龈前后的SW和GR。结果:半导体激光组的SW0(0.421±0.095 mm)大于药物排龈线组的SW0(0.339±0.084 mm),(P〈0.05)。半导体激光组的GR_0(0.283±0.097 mm)和GR_6(0.125±0.075 mm)分别小于药物排龈线组的GR_0(0.421±0.107 mm)和GR_6(0.190±0.082 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导体激光组的GR_1(0.188±0.066 mm)较药物排龈线组的GR_1(0.118±0.088 mm)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导体激光组的GR_0最大,GR_1次之,GR_6最小(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和药物排龈线排龈均可造成牙龈永久性退缩,半导体激光排龈导致的牙龈退缩量较药物排龈线小。临床上可根据不同排龈方法的牙龈退缩量设计修复体边缘完成线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线 半导体激光 沟宽度 退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