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池塘-工厂化接力养殖模式牙鲆肌肉营养成分变化分析
1
作者 孙朝徽 任建功 +4 位作者 徐岩 刘霞 于清海 姜秀凤 司飞 《河北渔业》 2023年第5期1-6,33,共7页
为分析池塘-工厂化接力养殖模式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生长发育过程中肌肉营养成分变化特征,利用肌肉营养测试方法测定了池塘牙鲆幼鱼与工厂化接力养殖商品鱼生化成分、氨基酸以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池塘幼鱼粗蛋白、粗灰分... 为分析池塘-工厂化接力养殖模式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生长发育过程中肌肉营养成分变化特征,利用肌肉营养测试方法测定了池塘牙鲆幼鱼与工厂化接力养殖商品鱼生化成分、氨基酸以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池塘幼鱼粗蛋白、粗灰分与工厂化养殖商品鱼相近,幼鱼粗脂肪含量高于商品鱼,水分含量基本相同。池塘幼鱼18种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指数均高于工厂化养殖商品鱼,而必需氨基酸含量低于工厂化养殖商品鱼。池塘幼鱼各种脂肪酸含量均高于工厂化养殖商品鱼。营养价值评价结果显示:池塘幼鱼、工厂化养殖商品鱼必需氨基酸总量高于FAO/WHO标准,略低于鸡蛋蛋白模式;必需氨基酸评分均超过100,化学评分均超过50。综上所述,池塘-工厂化接力养殖模式下随着牙鲆幼鱼生长发育,肌肉中氨基酸含量变化不明显,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由高蛋白高脂肪的池塘幼鱼转化为高蛋白低脂肪的工厂化养殖商品鱼。结论:牙鲆池塘-工厂化接力养殖模式下,牙鲆肌肉营养成分、营养价值评价与网箱养殖牙鲆相似;但此养殖模式所需成本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 池塘-工厂化接力养殖模式 生化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流水槽和池塘两种养殖模式下大口黑鲈存活率、生长和性腺成熟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孙毅 王裕玉 +3 位作者 聂志娟 高建操 徐跑 徐钢春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3-89,共7页
通过比较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在流水槽-池塘接力养殖和池塘养殖两种模式中的存活率、生长、性腺成熟、饵料系数的差异,以探索大口黑鲈流水槽-池塘接力养殖新模式的可行性。在8月初将大口黑鲈鱼苗(初始平均体重为23.933 g)... 通过比较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在流水槽-池塘接力养殖和池塘养殖两种模式中的存活率、生长、性腺成熟、饵料系数的差异,以探索大口黑鲈流水槽-池塘接力养殖新模式的可行性。在8月初将大口黑鲈鱼苗(初始平均体重为23.933 g)分别放养于池塘和水槽中养殖,并于次年4月份将流水槽养殖的大口黑鲈转入池塘接力养殖至6月份,定期检测大口黑鲈生长、性腺成熟系数、饵料系数等。结果表明:流水槽养殖大口黑鲈存活率高于池塘养殖组,流水槽养殖组水质指标(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均优于池塘养殖组;在养殖前期,池塘组保持了生长优势,11月份开始生长减缓,每隔2个月体重存在显著差异,而流水槽养殖组鲈鱼体重在各月份之间差异显著;在各个采样时间点,池塘养殖组鲈鱼体重离散系数高于流水槽养殖组,而水槽组中离散系数随鲈鱼生长呈现波动起伏;3-4月份是大口黑鲈性腺发育期,在此阶段流水槽中鲈鱼的性腺成熟系数为3-6月中的最高;在整个养殖周期内3-4月份日增量最低。综上所述,在养殖前期,池塘组鲈鱼的生长略占优势,但在存活率、水质、饵料系数、性腺发育等方面劣于流水槽组;养殖后期,流水槽组存在饵料系数升高、个体差异增大、生长速率减缓等问题,从生长和经济成本的考虑转入池塘养殖更有利,因此流水槽-池塘接力养殖大口黑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4月份是将大口黑鲈从流水槽转移至池塘进行接力养殖的适宜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接力养殖模式 存活率 生长 性腺成熟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