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光接枝法改善LDPE膜的防雾滴性 被引量:17
1
作者 申屠宝卿 赵黎 翁志学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1-54,共4页
讨论了低密度聚乙烯 (LDPE)膜的防雾滴机理及方法 ,研究了空气气氛中 ,光接枝丙烯酸 (AA)的LDPE膜接触角与接枝时间的关系 ,及接枝膜的防雾滴性能。研究发现 ,空气气氛中随接枝时间的延长 ,LDPE膜的有效接枝率增加 ,膜对水的接触角下降... 讨论了低密度聚乙烯 (LDPE)膜的防雾滴机理及方法 ,研究了空气气氛中 ,光接枝丙烯酸 (AA)的LDPE膜接触角与接枝时间的关系 ,及接枝膜的防雾滴性能。研究发现 ,空气气氛中随接枝时间的延长 ,LDPE膜的有效接枝率增加 ,膜对水的接触角下降。光辐射 3min时 ,LDPE膜的有效接枝率达 12 .1%;膜对水的接触角为 19.3° ,亲水性显著增加。与添加防雾滴剂方法相比 ,由于亲水性单体化学接枝于LDPE膜表面 ,膜的防雾滴有效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光接枝法 LDPE膜 防雾滴性 低密度聚乙烯 丙烯酸
下载PDF
氯化接枝法制备高性能氯化聚乙烯 被引量:11
2
作者 冯莺 赵季若 王淑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330-1332,共3页
报道了在氯化聚合物大分子链上进行接枝及引进各种官能团的方法———氯化接枝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制备特殊性能或含有官能团的含氯聚合物 。
关键词 氯化聚乙烯 氯化接枝法 力学性能 共聚物 弹性体
下载PDF
光接枝法制备新型pH开关核孔膜 被引量:14
3
作者 杨彪 杨万泰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72-277,共6页
用表面光接枝方法制备了具有pH开关特性的丙烯酸接枝PET核孔膜 .XPS、SEM和AFM的表征结果证明 ,接枝膜具有非对称结构 ,丙烯酸接枝层主要在膜的向光侧表面 ,膜背侧和膜孔内没有变化 .膜孔周围的接枝链在湿态下沉入膜孔 ,接枝层对膜孔顶... 用表面光接枝方法制备了具有pH开关特性的丙烯酸接枝PET核孔膜 .XPS、SEM和AFM的表征结果证明 ,接枝膜具有非对称结构 ,丙烯酸接枝层主要在膜的向光侧表面 ,膜背侧和膜孔内没有变化 .膜孔周围的接枝链在湿态下沉入膜孔 ,接枝层对膜孔顶部产生封盖 .接枝链的体积随环境pH值的不同而变化 ,从而控制接枝膜的滤过特性 .在低接枝程度时 ,接枝链体积变化对膜孔径的影响小 ,不具有pH开关特性 ,但是接枝提高了膜的亲水性 ,通量得到提高 ;接枝程度达到一定程度时 (如 0 5 %) ,膜孔径受接枝链体积变化的影响显著 ,接枝膜表现出pH开关效应 .在pH大于 5时 ,接枝膜通量恒定 ,基本不受溶液pH值影响 .当pH值小于 4时 ,膜通量随溶液酸性的增加迅速升高 .接枝膜的开关幅度JpH =2 JpH =6 8,随接枝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枝法 制备 pH值开关膜 核孔膜 孔封盖 表面改性 膜材料
下载PDF
接枝法制备温度响应型PVDF-g-PNIPAM复合膜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肖凯军 詹婷 陈仁菊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87,共7页
开展碱改性-接枝法制备温度响应型聚偏氟乙烯(PVDF)复合膜的制备工艺的研究。通过强碱改性法,将PNIPAM单体接枝到PVDF基膜上,制备出具有温度响应特性的智能膜。通过测定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纯水通量、截留率等指标,研究不同的交联剂... 开展碱改性-接枝法制备温度响应型聚偏氟乙烯(PVDF)复合膜的制备工艺的研究。通过强碱改性法,将PNIPAM单体接枝到PVDF基膜上,制备出具有温度响应特性的智能膜。通过测定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纯水通量、截留率等指标,研究不同的交联剂浓度、交联反应温度、接枝率对智能膜的温度响应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傅氏变换红外光谱对复合膜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分析证实已经接枝上了温敏基团PNIPAM,实验结果表明,制备此温度响应型聚偏氟乙烯复合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交联剂(MBAA)浓度0.02 mol/L,接枝率7%,交联反应温度50℃~60℃。结果同时表明复合膜具有良好的温度响应性能及抗污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响应 聚偏氟乙烯复合膜 接枝法 强碱改性
下载PDF
热接枝法MEPDM对尼龙66的增韧行为 被引量:6
5
作者 黄健 张云灿 +1 位作者 陈俊峰 崔立青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3-14,27,共3页
采用无自由基引发剂的热接枝法制备了马来酸酐 (MAH)接枝的EPDM (MEPDM ) ,研究了接枝温度、MAH含量等接枝工艺对尼龙 66/MEPDM合金增韧效果的影响 ,发现MEPDM的含量为 12 %~ 2 0 % (质量 )时合金体系出现了脆韧转变 ,2 0 %MEPDM含量... 采用无自由基引发剂的热接枝法制备了马来酸酐 (MAH)接枝的EPDM (MEPDM ) ,研究了接枝温度、MAH含量等接枝工艺对尼龙 66/MEPDM合金增韧效果的影响 ,发现MEPDM的含量为 12 %~ 2 0 % (质量 )时合金体系出现了脆韧转变 ,2 0 %MEPDM含量时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 92kJ/m2 。通过DSC和SEM分析证实了尼龙 66/MEPDM是相容体系 ,MEPDM在尼龙基体中分散均匀 ,分散相平均粒径在 0 .3μ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枝法 MEPDM 尼龙66 增韧行为 马来酸酐
下载PDF
辐射接枝法生产离子交换纤维的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白立峰 齐鲁 《合成纤维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1-52,54,共3页
介绍了辐射接枝生产离子交换纤维的主要方法 :共辐射接枝法、无氧预辐射接枝法和有氧预辐射接枝法。比较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 ,指出有氧预辐射接枝更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关键词 辐射接枝法 离子交换纤维 进展 有氧预辐射
下载PDF
接枝法制备聚苯乙烯/笼型倍半硅氧烷复合材料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文平 费明 +1 位作者 俞建 江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6-149,共4页
以工业级的3-氯丙基三氯硅烷和七聚(苯基)倍半硅氧烷三硅醇钠为原料,通过顶端封角法合成了含有一个3-氯丙基、七个苯基的单官能团POSS(3-氯丙基POSS),并以其作为聚苯乙烯的添加剂,采用化学接枝的方法制备POSS/PS复合材料。利用傅立叶转... 以工业级的3-氯丙基三氯硅烷和七聚(苯基)倍半硅氧烷三硅醇钠为原料,通过顶端封角法合成了含有一个3-氯丙基、七个苯基的单官能团POSS(3-氯丙基POSS),并以其作为聚苯乙烯的添加剂,采用化学接枝的方法制备POSS/PS复合材料。利用傅立叶转变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 ^(29)Si-NMR)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中间产物和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聚苯乙烯(PS)的结构及组成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POSS分子能成功地接枝到聚苯乙烯主链上,且POSS分子以分子级水平均匀分散在聚苯乙烯基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型倍半硅氧烷 聚苯乙烯 复合材料 接枝法
下载PDF
溶液接枝法合成EPD M-g-SAN 被引量:9
8
作者 曾治平 王炼石 +1 位作者 蔡彤旻 曾祥斌 《弹性体》 CAS 2004年第3期6-9,共4页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正庚烷/环己酮为溶剂,用溶液接枝法合成了高胶含量的苯乙烯(St) 三元乙丙橡胶(EPDM) 丙烯腈(AN)接枝共聚物(EPDM g SAN)。研究了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EPDM含量、混合溶剂的配比以及反应时间对接枝共聚...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正庚烷/环己酮为溶剂,用溶液接枝法合成了高胶含量的苯乙烯(St) 三元乙丙橡胶(EPDM) 丙烯腈(AN)接枝共聚物(EPDM g SAN)。研究了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EPDM含量、混合溶剂的配比以及反应时间对接枝共聚合反应的影响。FTIR分析证实EPDM已接枝上SAN支链。实验证明,接枝共聚物对SAN树脂具有良好的增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接枝法 合成 EPDM-G-SAN 过氧化二苯甲酰 引发剂 正庚烷/环己酮体系 苯乙烯-三元乙丙橡胶-丙烯腈共聚物
下载PDF
悬浮接枝法AAS树脂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清香 王玉东 +3 位作者 刘民英 赵正坤 杨天成 李相魁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3-36,共4页
用悬浮接枝法,以丙烯腑、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为原料,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荆,羟丙基纤维素为分散剂,在一定的水油比下合成AAS三元接枝共聚物。讨论了反应时间、温度、引发剂用量、分散剂浓度及丙烯酸丁醇含量对合成反应及产品颗粒形态、... 用悬浮接枝法,以丙烯腑、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为原料,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荆,羟丙基纤维素为分散剂,在一定的水油比下合成AAS三元接枝共聚物。讨论了反应时间、温度、引发剂用量、分散剂浓度及丙烯酸丁醇含量对合成反应及产品颗粒形态、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8小时后转化率增大的趋势较缓慢;随反应温度的提高及引发剂用量、丙烯酸丁酯含量的增加,产品的相对粘度(η)下降;分散剂用量在0.5%时,可得到良好颗粒形态的产品;当丙烯酸丁酯的含量为30%时,AAS树脂的Tg达最大值;由红外光谱表明,所合成的产物为苯乙烯—丙烯腑—丙烯酸丁酯的接枝共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S树脂 悬浮接枝法 合成
下载PDF
溶胀接枝法制备具有微-纳米表面结构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英文)
10
作者 李春生 李学 李辉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36-236,共1页
中对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与马来酸酐进行了溶胀接枝反应,当接枝率控制在11.5%时可以获得微-纳米表面粗糙结构的接枝聚合物,水在SBS接枝共聚物的表面接触角明显减小。关键词: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溶胀接枝法;... 中对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与马来酸酐进行了溶胀接枝反应,当接枝率控制在11.5%时可以获得微-纳米表面粗糙结构的接枝聚合物,水在SBS接枝共聚物的表面接触角明显减小。关键词: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溶胀接枝法;微-纳米表面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溶胀接枝法 微-纳米表面结构 表面触角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接枝法制备改性聚丙烯纤维吸附材料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斌 王山英 +2 位作者 张迎东 卢琛春 魏俊富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18,共4页
通过电子束辐照诱导接枝法,在聚丙烯(PP)纤维基体上分两步接枝丙烯酸(AA)及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单体,制备了新型改性聚丙烯吸附材料.首先,通过电子束辐照诱发AA接枝到PP基体上,然后将改性聚丙烯浸泡在BMA单体溶液中,再次辐照接枝.讨论... 通过电子束辐照诱导接枝法,在聚丙烯(PP)纤维基体上分两步接枝丙烯酸(AA)及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单体,制备了新型改性聚丙烯吸附材料.首先,通过电子束辐照诱发AA接枝到PP基体上,然后将改性聚丙烯浸泡在BMA单体溶液中,再次辐照接枝.讨论了单体浓度、辐照时间对聚丙烯接枝率的影响.利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接枝改性前后聚丙烯纤维基体表面的化学组成和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MA被成功接枝到PP纤维上,当单体BMA的接枝率为17.24%时,对DMP和DEP的吸附倍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8.17 g/g和20.25 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纤维 聚合反应 甲基丙烯酸酯 吸附倍率 电子束辐照接枝法
下载PDF
浓乳液种子接枝法制备PS/PBA自相容高分子合金的微观相态结构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增青 杜中杰 朱延成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22-26,共5页
提出了浓乳液法制备聚苯乙烯(PS)/聚丙烯酸丁酯(PBA)自相容合金的方法,通过透射电镜对不同聚合反应温度下制备的自相容高分子合金的微观相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浓乳液种子接枝法制备的PS/PBS自相容合金具有明显的海岛结... 提出了浓乳液法制备聚苯乙烯(PS)/聚丙烯酸丁酯(PBA)自相容合金的方法,通过透射电镜对不同聚合反应温度下制备的自相容高分子合金的微观相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浓乳液种子接枝法制备的PS/PBS自相容合金具有明显的海岛结构;PS基体与PBA粒子界面形成一过渡层,过渡层越厚,越有利于PS/PBA两相相容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乳液种子接枝法 微观相态结构 PS/PBA自相容高分子合金 聚合方
下载PDF
熔融挤出接枝法制备粘接性LDPE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立敏 吴彦 车广陆 《塑料科技》 CAS 2001年第1期25-27,共3页
用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作引发剂,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将复合接枝单体、低密度聚乙烯(LDPE)、分散剂(ESBO)混合均匀后进行熔融挤出接枝反应,制备粘接性LDPE,并对有关影响因素及熔融接枝反应机理进行讨论。
关键词 引发剂 反应 复合单体 分散剂 交联 熔融挤出接枝法 制备 低密度聚乙烯
下载PDF
有前景的废轮胎橡胶粉的应用途径——光化学引发接枝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I.Fuhrmann 高静茹 《橡胶参考资料》 2000年第9期21-25,共5页
前言用旧的轮胎已成为全球的废物难题。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来寻求轮胎橡胶粉(GTR)的新的应用领域。一个具有潜力的可利用大量废轮胎的方法是将轮胎粉碎成粉末,然后作为塑料填料加以再利用。但是。
关键词 废轮胎 橡胶粉 光化学引发接枝法 改性 塑料填料
下载PDF
一种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表面紫外辐照二步接枝法
15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CAS 2012年第1期57-57,共1页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表面紫外辐照二步接枝法,将预处理后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表面涂覆光敏剂,经第一接枝单体溶液浸泡后采用紫外线辐照形成表面休眠基团,或者直接照射同样可以形成表面休眠基团,再将...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表面紫外辐照二步接枝法,将预处理后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表面涂覆光敏剂,经第一接枝单体溶液浸泡后采用紫外线辐照形成表面休眠基团,或者直接照射同样可以形成表面休眠基团,再将其浸泡于第二接枝单体溶液中并经紫外光辐照或加热引发进行单体的二次表面自由基接枝反应,最后经后处理步骤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 纤维表面 紫外辐照 接枝法 溶液浸泡 单体 紫外线辐照 表面自由基
下载PDF
原位聚合接枝法制备纳米ITO/PEMA乙醇分散液的研究
16
作者 邓丽丽 《广州化工》 CAS 2013年第7期80-82,共3页
将纳米掺锡氧化铟(nano-ITO)粒子经过超声分散和偶联剂处理后,以甲基丙烯酸乙酯为单体,用原位聚合接枝法制备了纳米ITO/PEMA乙醇分散液。讨论了偶联剂种类、m(EMA)∶m(ITO)比值、引发剂BPO用量对纳米ITO/PEMA乙醇分散液的分散稳定性的... 将纳米掺锡氧化铟(nano-ITO)粒子经过超声分散和偶联剂处理后,以甲基丙烯酸乙酯为单体,用原位聚合接枝法制备了纳米ITO/PEMA乙醇分散液。讨论了偶联剂种类、m(EMA)∶m(ITO)比值、引发剂BPO用量对纳米ITO/PEMA乙醇分散液的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偶联剂为Z-6020,最优工艺参数为m(EMA)∶m(ITO)=2,ω(BPO)=2%。往聚丙烯酸酯树脂加入该纳米ITO/PEMA乙醇分散液所制得的涂料,其涂膜同时具有良好的可见光透过率和近红外光阻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掺锡氧化铟(nano—ITO) 原位聚合接枝法 乙醇分散液 隔热涂料
下载PDF
接枝共聚法改性花生壳纤维素条件优化
17
作者 冯庆玲 叶招权 +1 位作者 林继辉 谢勇武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58-61,共4页
花生壳中富含纤维素,是制备纤维素吸附材料的良好来源。通过氢氧化钠-亚氯酸钠法提取花生壳中的纤维素,并以丙烯酰胺为单体、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对花生壳纤维素进行接枝共聚改性,以吸附溶液中Cd^(2+)的量为考察指标,考察丙烯酰胺用量、硝... 花生壳中富含纤维素,是制备纤维素吸附材料的良好来源。通过氢氧化钠-亚氯酸钠法提取花生壳中的纤维素,并以丙烯酰胺为单体、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对花生壳纤维素进行接枝共聚改性,以吸附溶液中Cd^(2+)的量为考察指标,考察丙烯酰胺用量、硝酸铈铵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四个因素对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接枝共聚反应体系中添加6 g丙烯酰胺单体,0.3 g硝酸铈铵,55℃条件下反应4 h,得到的改性花生壳纤维素对水溶液中Cd^(2+)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量为13.741 mg/g。以此为基础,优化吸附条件将进一步提高吸附率,扩大了废弃花生壳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 花生壳纤维素 改性条件优化
下载PDF
接枝多胺聚合物制备大孔阴离子交换色谱介质及其蛋白吸附行为评价
18
作者 姜泽平 郭旺 +7 位作者 李子炀 侯恒扬 霍文迪 王佳一 马磊 靳海波 黄永东 张荣月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0-367,共8页
以环氧活化聚甲基丙烯酸酯大孔微球(FastSep-epoxy)为基质,通过接枝聚(烯丙基胺)(PAA)制备了大孔阴离子交换色谱介质(FastSep-PAA)。考察了介质的合成条件对离子交换容量(IC)及蛋白结合容量的影响,发现IC随PAA浓度、反应时间和溶液pH的... 以环氧活化聚甲基丙烯酸酯大孔微球(FastSep-epoxy)为基质,通过接枝聚(烯丙基胺)(PAA)制备了大孔阴离子交换色谱介质(FastSep-PAA)。考察了介质的合成条件对离子交换容量(IC)及蛋白结合容量的影响,发现IC随PAA浓度、反应时间和溶液pH的增加均表现为增长趋势;同时结合蛋白吸附容量的变化选择了最优合成条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介质的表面形貌,发现其孔隙连通性较好,且接枝前后介质孔道结构无明显变化,PAA配基密度对介质结构无明显影响。此外,通过压汞法和氮气吸附法测定接枝前后不同介质的孔径尺寸和孔径分布情况,并考察该类介质的孔径与蛋白吸附行为的关系,发现其蛋白结合容量未出现随介质孔径尺寸增加而显著下降的现象,且孔径尺寸增加更有利于蛋白在介质内部传质。在126 cm/h的流速下FastSep-PAA介质的原始孔径(即FastSep-epoxy的孔径)为400 nm时的蛋白动态结合容量(DBC)最高(70.3 g/L),该孔径下介质比表面积大,蛋白可吸附位点较多;原始孔径为700 nm及以下的介质蛋白DBC均随流速增加而均有一定下降;原始孔径为1000 nm的介质蛋白DBC几乎不受流速影响,流速由126 cm/h增加至628 cm/h时蛋白DBC仅下降3.5%,且在628 cm/h的流速下能保持57.7 g/L,蛋白分子在该孔径下的扩散速率受限较小,传质性能优异,这一特性表明该类大孔聚合物阴离子交换色谱介质在蛋白高通量分离中具有较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聚合物微球 阴离子交换色谱介质 接枝法 蛋白结合容量
下载PDF
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林岩心 肖凤英 《引进与咨询》 2003年第7期37-38,共2页
本文系统研究了马来酸酐 (MAH)接枝聚丙烯的固相反应工艺 ,探讨了熔融法及固相法的不同方法对接枝率的影响 ,并以DSC分析方法证实了固相接枝比熔融接枝方法优异。
关键词 聚丙烯 马来酸酐 固相接枝法 熔融接枝法 DSC分析方 MAH 改性 化学结构 物理结构
下载PDF
工艺和配方对熔融法制备丁苯橡胶接枝马来酸酐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龚湛林 陈福林 +3 位作者 肖建平 邹梦娇 岑兰 周彦豪 《弹性体》 CAS 2013年第6期28-31,共4页
采用熔融接枝法制备了丁苯橡胶接枝马来酸酐(SBR-g-MAH),讨论了马来酸酐(MAH)和第三组分的用量、转子转速、反应时间以及引发剂的种类及用量对SBR-g-MAH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用化学滴定法测试SBR-g-MAH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结果表明... 采用熔融接枝法制备了丁苯橡胶接枝马来酸酐(SBR-g-MAH),讨论了马来酸酐(MAH)和第三组分的用量、转子转速、反应时间以及引发剂的种类及用量对SBR-g-MAH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用化学滴定法测试SBR-g-MAH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结果表明,在引发剂BPO用量为0.25份、MAH用量为5.0份、第三组份用量为6.0份,反应温度135℃,转子转速40r/min,反应时间3min的条件下SBR-g-MAH的接枝率最大,达到3.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 丁苯橡胶 熔融接枝法 第三组份 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